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11-10 21:27: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园林测量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园林专业 实训 课堂教学素材

【中图分类号】S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2-01

任何一件事情,一定是立体的、多维度的,有必要从多角度、多视野去了解和剖析它。如园林专业的实训,它具有针对性的生产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产内容,并且有着较长的时间跨度,其人员、目标、行为、结果都有着复杂的多样性,我们应从多角度、多视野去进行观察、分析。

几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园林专业的实训指导工作,发现生产实训是个大工程,不妨从培养学生角度和努力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训目的以及实训指导教师自身发展的多角度去探究、剖析园林实训的意义,通过了解园林绿化的过程和结果,对生产实训来一个再认识,作一些相应的尝试和改进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两个认识误区分析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专业的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训,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将课堂和生产割裂起来。

二是将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割裂开来。

其实,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训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首尾相接的。同时,教与学是一个教学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缺一不可,应做到教学相长。如果仅从培养学生角度和努力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生产实训的目的出发去研究,那么未免显得有些单薄了。我们既要实现学生的发展,也要实现教师的发展。从实训指导教师自身发展看,尤其像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实习,又要坚持再学习再提高,要深入了解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同学生一样参与绿化生产,在生产中积累课堂教学素材,在实践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材料,通过参加这一教学实践,培养和锻炼自己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能力,同时又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积累课堂教学素材的意义

本人认为,园林专业的实训是个大工程,有太多副产品可以收获,而课堂教学素材是其中之一。教师在实训指导过程中,进行教学素材的积累是解决以上两个认识误区的好方法。

第一,积累课堂教学素材有利于课堂教学开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第二,积累课堂教学素材有利于实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积累课堂素材的操作策略

1.内容的确立与采撷

一个园林绿化工程有好几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又有好几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又分成好几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好几个生产要点。园林实训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都可以成为我们收集教学素材的对象。

一般地,我们把合同签订、规划设计、测量放样、人员组织、任务落实、器材分配、经济核算、安全规范、档案记载(包括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工作日志、心得体会等文稿作为文档素材。

把园林工作过程中的重点技术、核心技能的讲解、演示、操作,以及讨论、分析会、现场诸葛会等录像作为图片或视频素材。

而利用园林绿化修剪养护时剩余的苗木、枝叶、图纸、工程模型等作为实物素材。

2.形式的类型与选择

素材的收集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频和视频和实物等,一般不同的园林绿化工作内容常以不同的形式来承载信息,但同一内容也可以不同形式来表达,以便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需要,加以选择,所以收集整理素材时要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不同形式,特别是学生喜爱的形式,以便选择合适的形式使用。

3.素材加工和归档

实训时采集到的教学素材毕竟是原始的材料,虽然有些可以直接呈现给学生,但还有许多园林素材需要通过整理加工,诸如补充、删减,润色以及修改等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之后再利用。

4.注意事项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在园林实训过程中收集教学素材也应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第一、争取实训单位的配合和支持

毕竟对园林公司来说,完成生产任务、获得最大利益是最终追求,而收集教学素材的过程不免要在一定的场景、人员的配合下进行的,同时为了强化突出某些效果,要有一定的设计与改变,甚至排演与重复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实训指导老师与园林公司的领导、师傅、员工等做好沟通工作,从自身、更应从对方的角度,诸如工艺水平的改进提高,公司形象的宣传等去说服他们。

第二、分清主次,减少对公司生产的影响

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带好实习,配合园林公司的生产过程做好实习指导,收集园林教学素材只是连带的副产品。虽然副产品价值很高,但只有分清了主次,以主带副,才能做到两不误。

第三、选择恰当的场合与时机

园林专业的实训是一个具有较长时间的教学项目,有些工作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复出现,而有些工作内容则是偶尔出现,甚至是一过性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素材的收集,对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一过性、偶尔出现的素材更应周密计划、认真准备,做到遇到不放过,对将反复出现的素材则应有选择,选一个最不影响生产又能反映主题的时机进行收集。

园林专业教学素材积累过程,可以丰富教学实习内容,激发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解决园林专业教学实习的难点、疑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也是教学实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园林专业教学素材的积累,为今后开展课堂教学积累了大量来自一线的现实素材,增加了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有助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为同课异构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前,笔者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但始终觉得自己腹中有点空,缺少点什么,上不出一堂使自己满意的课来,为参加全国农林类专业教师说课比赛,笔者虽曾认真准备,但结果在宁波市选拔赛上就遗憾出局了。后来,笔者在园林专业实习指导时通过对教学素材的积累,心中有底了,教学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获得了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所以,年轻教师更应该利用生产实习平台,积累课堂教学素材,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平智炜 积累教学素材适时反思改进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年6期

篇2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对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质和技能,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过程考核和现场考核为主,改进考核方法。

二、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确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开设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作岗位是景观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种植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员。该“七大员”是园林产业中把握关键技术的几个主要岗位,亦是高职城市园林毕业生核心的就业方向。种植设计员是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重置。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基础模块、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置模块、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造景模块、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模块。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①内容编排脉落清晰。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章、节和前后顺序,将教材中某些相关内容从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按照认识规律把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实训课程的安排按照渐进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②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与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该涵盖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则、自然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③充实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尽量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植物造景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要把植物景观应用和园林设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尽量突出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景、引景等空间感的设计,使之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和植物配置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与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⑤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景观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突出地方特色。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因此,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地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习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现场教学。植物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及解决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问题的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对植物群落或植物配置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案例对比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培养独立设计构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③多媒体教学。由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群落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④互动教学。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每次课前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就业导向;能力主线;考核模式;学生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与考核,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有机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效果的重要检尺。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高职教学改革、质量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自身的目标性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不可分割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与考核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切实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构成特征及不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就业导向、利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

一、更新评价理念,回归考试功能。优化考核机制

学院坚持考试功能回归,注重发挥整体效能,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潜能,注重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

1、实行学分制和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强化考核激励机制

学院实行学分制,积极为学习成绩优秀,符合条件的学生办理免修、免考手续.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分层培养的机会,有更多时间自主发展职业个性,体验工学结合。在激励的同时,采取学业退出机制,严格学籍管理,严肃留降级制度以及“首次补考后专业主干课不及格(或无成绩)累计达到3门予以退学”等专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有关规定,激励了广大的学生热情,形成了正确的学习导向,促进了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改革考核制度,突出动手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考核

学院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所有单独进行的实习均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考核。考核中将动手操作能力考核作为重中之重,占所在实习课程分数总量的70%;强化对综合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考核,专门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考核意见》,接纳学生实习的单位及企业中的导师直接参与学生考核。学院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严格把关,采用答辩制,设立专业答辩委员会,专项负责学生毕业答辩的组织、选题、答辩、优秀毕业论文评选与奖励等一系列考评事宜。提倡各系(部)按照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总原则,结合本系(部)课程特点积极实行考试改革。各课程组呈报考试改革申请,教务处会同各系对考核改革方案进行审批后,各课程所在教研室组织实施。改革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或实验完成后呈送总结性材料,成效显著的在全院范围内予以推广或交流。

3、加强职业技能考试管理,实行双轨考核制

职业技能鉴定是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学院实行将常规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机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作为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学院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模块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分配专项学时,进行教学、培训、考核、鉴定四点一线的统筹管理,学生获得证书给予相应学分,获得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一个)方可毕业。这些良性的评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

4、确立绝对标准和个体标准,实施发展性评价

针对高职生生源素质层次参差不齐的现状,学院注重对学生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学生的素质优劣及其潜能所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南。英语教学普遍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考核,试卷采用与所学层次的学期授课计划、难度相适应的A、B、c三套试题,并与学分制接轨,突出发展性评价。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积极实行“过程评价法”、“口语考核法”、“个人能力基质发展水平纵向评价法”等,注重对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和个人整体发展能力的考核。

5、注重试后分析的诊断功能,发挥考核评价的动态调控机制

学院注重考试的诊断功能,各门课程严格执行试卷分析制度,试后积极剖析学生重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具有普遍性的失分项和成绩普遍较低的班级进行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和教学对策调整,切实发挥考试的质量调控功能,确保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点的和掌握。

二、以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内容,使考核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高职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考核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明确而具体的教学倾向。

1、建立完备的实践技能及综合实训项目考核标准

为强化以技能为主的教学考核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院各课程组编写了实践技能考核方案,明确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具体项目及其质量评价标准;制订了完备详细的综合实训项目考核标准,明确训练项目名称、训练目标、训练任务、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时问、训练效果要求等,根据严细的训练标准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突出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2、寓考于教,教、学、做、评相融合

基于园林、林业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动手程度高等特点及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院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重点侧重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与实践教学过程本身相结合。例如,园林制图课安排学生测绘校园前庭的绿化广场,绘制广场的总平面图、植物种植图,测量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绘制它的平、立、剖面及效果图。这样的项目作业,既是教学内容,也是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的实质性内容,强化了专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突显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学考核模式的独有特征。

3、逐步建立课程试题库,推进教、考同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学院主要专业的重点课程组目前正逐步建立试题库,促进专业必需的重点知识、能力点系统化、数字化,为教、考同步奠定基础。

三、以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革新考试方法,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应多样化,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

1、考试形式随考试内容改革及课程类型特点灵活变化,主辅搭配

一是理论教学的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笔试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部分操作技能考核,如画图、定量分析等。二是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以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考核时按照随机方式从考试范围中抽取题目,让学生分批进行单独考核,在指定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达到指定要求并回答教师问题。三是项目制作教学的考核,以成品的指标测试考核为主。“成品”,包括硬件成品、软件成品和设计制作说明文档,如实用菌、组织培养、育种、插花、园林制图等实训类课程或实训项目,都以“成品”作为最终的课业评定标准。

2、采取多样化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

一是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我们将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起来,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协作精神、勤状况、操作的规范性)、各类学习活动(实训、课程设计、社会调研)报告完成情况,项目制作的优劣,笔记、心得、答疑、讨论、演讲反映的情况等和课程最后的总结性考试,给出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最后评价。

二是开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在理论考试中,埘知识部分,多采取闭卷考试,对理论分析部分采取开卷考试或半开卷考试。在实践考试中,往往公开考核方式和能力型试题,允许学生现场查查阅资料、数据,如园林工程、设计初步等课程的考试。

三是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提倡现场考试,是学院技能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扦插、插花等实训课程,都是直接面对操作对象在现场中进行实践部分的考试。一般由多位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分,再取平均分。实操部分完成后,再回到课堂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进行答辩或回答相应问题。

四是笔试与口试、答辩相结合。在考试中,多采取笔试方式,部分课程灵活采取口试或答辩方式,做到笔试、口试、答辩相结合。

3、突出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单科个性化考核

几年来,学院各课程组结合学科特点,大胆探索了多种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考核方式,突出了以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为特点的高职教育特点。例如,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结合本课程在实训基地分段式现场教学,将该课程主要技能分项,每次在实训基地集中教学结束前都要对本次技能操作的重点技能分小组考核;整个课程结束前对各个阶段集中教学的重点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实行单人抽签独立操作,强化专业核心技能。

园林植物课改变了以往考试以笔试为主,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老套做法,采取以识别实物为主,识别图片及标本为辅的考试方法。识别实物时在温室的真实实践环境中,结合实物观察回答问题,单人口试,人人过关,加强了学生对园林植物识别、鉴定能力的培养。测量课实习考核以仪器使用、计算和绘图为主。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逐步实现了由单纯的卷面式考核向多角度、综合化考核的转变。课程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综合理论知识成绩,专题论文、报告或综合开卷成绩以及课堂讨论、演讲、社会调查等平时表现成绩各占50%、30%和20%。

篇4

【关键词】高职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7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保人才尤其是环保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现实中却有不少环境专业毕业生面临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困境。这一“矛盾”现象必须通过加强环境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来解决。而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公路环境监测与保护方向)为例,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探析。

一、原课程体系概况及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原课程体系概况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公路环境监测与保护方向)从2004年开始招生,原有教学计划于当年制订完成,之后作过几次小的调整,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公共选修)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详见表1。

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理论课时数 实训课时数 考核学期

程 工程测量 3.5 70 46 24 1

工程制图 3.5 70 60 10 1

无机与分析化学 6 90 74 16 2

建筑材料 3.5 85 47 38 2

园林植物 5 68 44 24 2

有机化学 3.5 60 52 8 3

公路工程 6 102 80 22 3

园林规划设计 3 68 52 16 3

植物造景设计 3.5 60 40 20 4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3 96 60 36 4

专业

核心

课程 城市与道路绿地规划 3.5 60 50 10 4

环境微生物学 3 51 39 12 3

环境监测技术 5.5 72 60 12 3

公路环境评价 4 48 36 12 4

生态学 3.5 60 54 6 3

节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1 1周 2

环境评价课程设计实训 1 1周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2 1周 4

绿地规划设计实训 1 1周 4

毕业综合训练 5 5周 4

专业顶岗实习 23 36周 5,6

CAD辅助设计 2 34 17 17 2

环境工程经济 1.5 51 33 18 4

公路环境监理 2 48 42 6 4

桥梁工程概论 3 51 42 9 3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保护法规 2 36 36 0 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3 51 42 9 3

注: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未在表中反映。

(二)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不足

结合这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信息,我们认识到上述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方面存在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面较窄,课程结构不太协调,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基本要求,应删减植物造景设计等与环境科学关系不大的课程,增设环境科学导论、水污染控制技术等与环境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第二,部分课程内容有重复,如园林植物和城市与道路绿地规划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重复。可进行优化整合,以提高教学效率。第三,专业课程课时分配不够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时偏少,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实训环节设置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针对性,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第五,一些课程的上课先后次序不够合理,应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做到统筹安排。如应在学完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的学习,等等。第六,部分专业课程学时数偏少,可适当增加,保证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总结归纳,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的原则,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公路环境监测与保护方向)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以职业活动内容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从环保职业活动的需求出发,考虑所设置的课程能满足污水处理工艺调试管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操作运行、环境监测、室内环境检测、环境监理、环保设备调试与维护管理、化学分析操作等多项环境工程相关活动的要求。

第二,从学生在校期间或工作后能更好地获取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方面来考虑,如学生通过学习,可考取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化学检验工、室内环境检测员、环评上岗证等,基于此可适当增设相应专业课程或增加该门课程学时数,确定课程标准等。

第三,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调整原有专业课,提高专业针对性,减少重复性。另可适当增设与公路项目相关的课程,如公路环境保护工程等,使专业定位更合理。

第四,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实训环节,淘汰部分对专业技能提升帮助不大的实训项目,并增加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训课时的比例,优化实践内容。

第五,选修课的设置应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方向上的拓展与文化素养、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

第六,考虑学院交通行业特色,适当保留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概论等课程,拓宽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方向,但课时和课程类型可适当进行调整。

(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依据以上提出的改革思路,按知识体系的功能与作用,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工程基础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6个基本模块,总计134学分。各模块学分分配情况见图1。

图1 各模块所占学分比例示意图

具体阐述如下。

1.通识课程模块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6门课程,这与原课程体系一致,但为增大后续专业课程模块所占比例,此模块的课时分配由原来的570压缩为450,共计27学分。

2.专业基础模块所开设课程是环境专业的基础课,它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此模块增设了环境科学导论,保留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共计15个学分。在课时分配上,调整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如两门化学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内实训课时分别由原来的16 和8增加为36和35,比例分别增加了23%和31%。

3.专业核心模块立足于职业活动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设了水污染控制技术、公路环境保护工程两门课程,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根据专业角度,考虑到园林植物、城市与道路绿地规划两门课程部分内容的重叠性与实用性,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即园林植物及应用;另外,取消植物造景设计课程,加上原开设的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技术、公路环境评价等三门课程,共计22个学分。此外,在课程授课时间安排上,考虑到课程内容的衔接,将环境监测技术从第三学期调整为第四学期进行,并加大了该门课程的课内实训课时比例。

4.工程基础模块结合学校行业特点,综合考虑工程技术类人员所需基本技能,开设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公路工程等4门课程,共计19.5个学分。在课时分配上,增加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课内实训课时数,相应地总课时数由原来的70分别增加到90和80。

5.专业拓展模块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就业方向,开设了CAD辅助设计、盆景与插花艺术、公路环境监理、桥梁工程概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保护法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Photoshop辅助设计等14门选修课程,共计16.5个学分。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兴趣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6.实践教学模块增加了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并根据课程内容、社会需求等因素,将课程设计时间由原来的1周调整为2周,并取消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绿地规划设计实训,保留原开设的工程测量实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环境评价课程设计实训、毕业综合训练、专业顶岗实习,共计34个学分。

调整后所形成的6大课程模块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得以优化。首先,课程的设置更具专业针对性;其次,绝大多数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都加强了实验和实训教学,实践与实训环节课时比例基本保持在40%以上,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实现了更好的有机结合;再次,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与取舍;最后,调整了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且凸显了环保职业活动特色,基本能满足当前社会对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总之,课程体系的建设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还将不断地被充实而更加完善,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环保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民,陈向平.能力为本素质为魂――高职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2]纪振,田丽娟,朱其兆,等.高职环境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27)

[3]宋卫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J].南平师专学报,2007(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47)

篇5

1.引言

随着城镇化战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测量。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建筑学与测量学交叉的学科,主要以测量实验为主,实验数量较多,数据处理较难,基础性较强等特点,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此对其工学一体化进行探索。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特征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在“半工半读”中更加明确自身专业的定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

2.1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工学一体化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本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达到1:1。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有时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性的知识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4]。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案例教学、多媒体、实操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实践要求相结合,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3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就教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

3.目前教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1实践性教学比重偏低

在《建筑工程测量》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极其重要,但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不高,仍然是1:1,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

3.2实践内容与现实工程脱节

这门课程理论比重较大,教材内容陈旧,这样就导致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工程施工相脱节,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同时,如何将目前施工中的测量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工学一体化教改中的关键问题。

3.3实训场地有限

目前,我校没有有固定的的实训场地,都是在校园内随意实训,这些实训场地都是任课教师根据实训计划自己在校园内随意布置的,不能满足2个班级同时实训。而且场地的面积大小上和专业程度上仍无法满足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工学一体化教改面临的最大硬件问题之一[6]。

3.4实验器材短缺

工学院工程测量技术教研室每年要承担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道路桥梁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园林专业等测量仪器使用。14个班级,700多人的测量实训。而测量仪器及其短缺,磨损老化严重,现已很难满足实训的需求。

3.5师资力量有限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我院采用的是上理论的老师也要负责实训,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无法将现有的工程项目与测量实训相结合,无法达到真正的工学一体化,大部分教师都要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分担了大部分的精力[7]。

3.6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较差

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其中还有一部分政府订单生,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其中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实训时,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一部分学生的纪律较差,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

4.关于工学一体化的教改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采取以下几点教改措施:

4.1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保障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础[8]。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呢?利益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但是,我更希望我们学校建立自己的企业,借鉴吸收企业的职工的培养体系,将这套体系引入到教学中,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学校创收,真正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4.2加大硬件投入和软实力的提升

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训的投入,尤其是对器材购买和场地建设方面,同时老师之间应加强学习和交流,形成良性互动,改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方法[9-10]。

4.3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训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学校应组织教师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观摩和学习,把学到的应用型知识带进课堂,逐步达到“双师”标准。同时也可以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改中,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篇6

关键词:园林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内容

21世纪,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改善环境高度关注,经济的发展,使改善环境成为现实可能。因此,绿化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的共识。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等新型现代化城市已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园林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纷纷开设园林技术专业,并大力开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优化成为了改革的热点。本文就我院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整合和优化原则及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一、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单科性课程多,综合性课程少

在园林技术专业现有课程设置中,注重了单科性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强调宽口径,专业主干课强调专业性,使课程设置越开越细,忽视课程之间的整合,综合性课程少。

2. 理论课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现行课程体系中,大量的理论性内容占据了课堂上的多数时间,实践教学环

节安排的内容不足,比例偏低,少数课程未能按要求开出规定的实验和实习,实践时间不足,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需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2]

3.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

园林技术专业现行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较多,而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程偏少,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和陈旧的现象

现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各课程自成体系, 缺乏应有沟通, 出现如《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鲜切花生产技术》、《种苗生产技术》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 《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则设计》的分工不明确,一些内容相互交叉,既造成有限的课时及学生学习精力上的不必要浪费, 也使得学生在听相同内容的时候再无兴致,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材更新较慢,不少教材即使是新出版的,里面的内容对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并没涉及到,与行业需求脱节。

5.课程安排的时间、搭配不合理

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例如《植物基础》、《园林植物栽培》、《植物配置与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一个相关的、递进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把这些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相关性。在时间上,《植物基础》在第一期、《园林植物栽培》在第三期、《植物配置与造景》则在第五期,造成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课程的延续性和知识的相关性无法体现出来。

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内容优化的原则

1.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原则

1.1目标性原则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既要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处理好稳定与更新的关系、通才与专才的关系 ,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课程整合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园林行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

1.2科学性原则

课程整合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无论是内容重复、交叉的相近课程的整合,还是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都要根据园林岗位群和岗位对知识、能力要求,将课程合理地整合成若干主干课程,切忌随意凑合,做“大杂烩”。 [4]

1.3综合性原则

课程整合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关联性、延续性和整体性,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其知识结构、思维结构、价值观念结构能摆脱传统单性课程下形成的知识片面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4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要遵循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学校的教学传统,师资力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认知规律科学构建体系,合理编排各个知识点及纵横位置,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5开放性原则

课程整合要吸收其它学科、专业、课程的有益成份,吸收兄弟院校的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自己,做到专业开放、课程开放。

2.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优化的原则

2.1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原则

“必需”就是要达到本专业的能力与基本技能所必须进行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够用”就是在量上不要多。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岗位技术需要的能力为依据,教学内容能紧跟学科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应用实践,选择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和与专业、岗位群技能紧密相关的内容。重点传授生产、服务、管理所需求的知识和技术,要删掉理论性很深且不常用的内容, 增加新的必用的知识;

2.2实践教学内容适用

实践教学内容要本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精心筛选出学科中适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环节及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协作和组织能力。

3.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内容优化的措施

3.1 围绕就业岗位能力制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面向园林行业和企业,职业目标必须定位于园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根据对园林产业链和相应岗位群及岗位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位群中的四大岗位,即: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养护,园林设计,和园林施工。主要培养具有园林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林木种苗工、草坪工、花卉工,植保工、管护工,助理景观设计师、园林设计员,施工员、项目经理、监理员等技能型人才。制定以《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养护》、《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为核心课程,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组成课程平面结构,再由平面结构中的五大块与时间维度上的综合课程交叉形成课程立体结构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5]

3.2 课程整合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围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调整部分专业基础课,如删去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园林史》、《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开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园林植物环境》,而园林史中的部分内容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中进行少量的渗透;整合整合相近同类课程,减少单科性课,如将《园林植物基础》、《花卉学》、《园林树木》整合为《园林植物识别》;整合重复内容的课程,精简课程内容,如将《花卉栽培》、《鲜切花生产技术》、《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同时,还应整合必修课程,增加综合化选修课程。逐步减少必修课程比重,增加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综合化课程,鼓励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6]

3.3课程衔接

园林技术专业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还是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园林植物识别》、《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课程,前述内容将成为后述内容的应用,课程整合就必须按照关联应用原则进行,重视前后关系和前后衔接,加强课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3.4 教学内容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优化,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根据应用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课程的内容也应推陈出新,应及时淘汰不实用的内容,如:《园林工程》护坡工程一节中的“编柳抛石护坡”;要对学生学习难度大、掌握困难、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太多实用价值内容进行删减,如《园林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计算、园林给排水工程的计算和挡土墙工程中砂浆计算内容等;要将先进的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引进课堂,如《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行业特点,突出实效,整合教学内容,如《园林植物识别》课程就应该打破按科属种分类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介绍四川和西南地区的绿化树种,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3.5 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3.5.1 完善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教学,为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牢固树立动手实践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坚持“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全面开展技能型教学。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实践,包括课堂训练、实验、室外课、学生制作训练、室外测量以及某些课程集中综合训练1-2周时间;第二部分为社会实践,即每学年结束后到园林单位见习;第三部分为毕业前的顶岗实训或生产实训,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安排其到企业、工地或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训或生产实训。经过上述3个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应基本掌握园林技术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能够较熟练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

3.5.2 压缩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教学课时

压缩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并增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教学课时,使专业核心课实训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既能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5.3 积极探索按植物生长季节安排实践教学

由于植物生长。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绿化维护均与季节有关,往往或出现实践教学时间与季节不吻合,与植物的生长时期不匹配,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为此,我们可以积极探索以植物生长季节等设置项目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育桥,何玉兰. 高职教育课程整合的策略及效果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2]胡竞恺. 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

[3]肖开学.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3).

[4]毕璋友,余祖文,谭维奇.高职植保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整合与优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张孝金 董新春.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 国 林 业 教 育.2009(2).

[6]董凤丽.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时空.2012 (7).

[7] 杨瑞卿, 李春静.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2007( 8) .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实训课 德育渗透

学生德育工作的加强,是当今中职学校的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农村基础教学的普及和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律道德观念与行为举止与学校的预期水平在近期内会有较大的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又由于招生政策倾向,社会歧视,家长误解,中职生源素质逐年下降,职教学生往往被视为“差等生”,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要针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现状在学科教学各环节中德育渗透,全方位育人。多数中职学校以往把德育渗透的重点放在主题班会、德育专题报告等“正式”场合中,这种传统的做法并没能在处于叛逆期的中职学生中取得好的结果。相反,随着生源的下降,这种传统的德育渗透方式日益显得捉襟见肘。而实训课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的德育渗透阵地的地位也日益明显。可以说,在实训课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渗透的空间,而把这些空间都加以利用,可以成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当然,在实训课进行德育渗透毕竟与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简单地在动手操作的学生当中输灌道德观念是难以奏效的。在实训课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从实训课的特点出发,从另外的视角思考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二十余年的实训教学,涉及的课程跨度大,在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有所总结,下面就几方面尝试浅谈这个问题。

一、挖掘实训教学哲理性内容,向学生渗透世界观教育

以《钳工》实训课为例。在中职学校实训课中,钳工实训应该是最简单的课程之一。但是从这些简单的钳工操作中,也蕴涵着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内容。从一个个手工制作样品看,不作细致的观察和测量是看不出它们有多大的区别的,但是这些样品却体现着不同的操作水平,而这些操作水平往往就决定一个学生的诸多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在指导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进而教育他们人生的成与败往往来源于日常小事中的粗与细,再进而教育他们学会慢慢克服当今普遍的浮躁的心态,成就人生。在指导学生进行样品检测时,通过样品的肉眼看不到的内在区别,教育学生评价事物不能光凭感觉,而要凭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这样一来,许多人生哲理就可以渗透在这些具体的操作之中,这比在班会上或集会报告中的人生观教育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

二、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现状,实施立志成才教育

在中职学校中,《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实训课是周期最长的实训课程之一,从培养土配制到播种育苗、扦插繁殖,到后来的追肥修剪,经历数月才能完成。而在数月的时间里,学生可以看到一棵幼苗从他的手中发芽开花生长。实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中可以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一棵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培养土的配制与消毒、换盆和翻盆、园林植物播种育苗、园林植物扦插繁殖、 园林植物分生繁殖、园林植物高枝压条繁殖、仙人掌类植物嫁接、盆花追施液肥、草坪修剪等环节,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结合这些环节在当前园林市场中的产业现状,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新的爱好,立志成某一方面的人才。在操作时,适时进行一些比赛,更能使学生从感性上感受到其操作所带来的劳动价值和市场潜力。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各种专业知识学习,他们的一些思想问题(诸如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和专业思想等)总会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为此在专业课实训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专业领域的现状、发展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使他们熟悉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者列举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和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激励他们热爱专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并使他们懂得只有学好各科知识技能、做到德才兼备,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在操作中让学生充分合作和竞争,培养新型职业关系

学生在繁忙的共同工作学习中易于培养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当今中职学生尤其需要的,因为竞争往往被学生理解为对抗性,与和谐的关系不是一个方向。但在实训课中,竞争和合作的同学关系可以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培养。以《数控车床》实训课为例,这种用于应对日新月异的数控技术的操作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充满着挑战。针对当今学生存在的比较浮躁的缺点,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接着教师可以请获胜的组谈谈他们的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实训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技能实训,一定要有团队精神,否则,你争我抢,不互相配合,实验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结合实训环节的严格要求,渗透规章纪律教育

由于多方面原因,中职生多数人的纪律意识和做事作风与当今职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平时的上课中,很多学生并不把迟到当作多严重的事,玩手机、扎推摆龙门阵、频繁上厕所等行为在上课的时候比较普遍。现在企业需要的员工是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遵守生产作业纪律的有较强敬业精神的员工。针对这种情况,专业课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纪律教育,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组织纪律与规章制度、强制手段与自觉遵守的关系,从而增强纪律和法制意识。在实训课中,课堂的环境与企业比较相似,在其中渗透规章纪律教育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内部协商,想出两三种快速、准确拆装的办法,每个小组成员在短短几分钟内积极思考、计划、献计献策,这不仅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也使学生在一定的合作环境中自觉约束自己,遵从集体的规章纪律。接着进行小组间的速度与精确度的竞争,学生在无形中就培养了为集体出力的意识。在中职各类实训课程中,实训教师往往都能以比赛的方式培养良性竞争意识,以分组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以协作的方式培养纪律观念。从这方面看,在实训课中渗透规章纪律教育其实比理论课或主题班会上的说教方式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当前实训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的情况下,让实训课堂承担一定的德育教育,是有必要的,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所以在中职教学设计与指导中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德育与实践教育无端分割的状况,在学生的实训操作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实践中学会能更好适应职场要求的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林幸福,陈惠娥. 审视与建构: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培训体系的思考 [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篇8

关键词:园林专业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2-01

1 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

1.1 明确教学要求,注重教学策略

做好园林专业的教学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上课前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设计好教学方案。根据课程的知识要求,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掌握园林专业的核心技能。把握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园林专业的建设重点,学会从宏观与微观去认识问题。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深化教学的改革方案与任务。我们在教学中来立足学生的现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专业的知识与人文素质的提高,突出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突出教学内容的研究,突出专业的核心知识的传授。通过老师对知识的深化,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标及要求。

园林专业是职业学院的一个重要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也非常多。我们一定要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与细化,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突出学生素质的提高,便于学生掌握园林专业技能。园林制图与园林施工是本专业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两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两者这间的关系,园林测量与园林绿化也有一定的关系,突出这两门课程的关联性。

1.2 讲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要教好园林专业的学生,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提高对教学思路的认知水平。老师对园林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也必须要非常熟悉,知识技能水平也要求比较高,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训知识,挖掘课程知识的内涵与深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老师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掌握多种技能,不仅要掌握园林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加强理论水平的提高,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好学,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与内容,一定要好好学习,开拓多种渠道来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提高自身实力,多实践,多总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多去研究教材,多去认知教材,多去寻找好的教学案例,还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知识技能点也是非常熟悉。园林专业的知识体系也非常庞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一定要相互联系起来。必须要好好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围绕提高教学的质量工程这个主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为出发点,以把握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规律,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结合起来,形成好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1.3 抓好实践教学

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专业的要求也很高。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学习好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以生为本,一方面探索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法,另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来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专业体系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又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能认清园林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个好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设计好教学的体系与教学的思路,都必须熟悉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园林专业的学生要多去学习,多去总结,认识专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积极学习园林专业施工的方法与技巧,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结合起来。教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师生之间要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启发式思维,培养好的学习风格。

2 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

当前园林专业的教学案例也很多,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案例中能够学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创造一个好的情境。教学质量工程要靠长期的努力,探索更多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来源很多,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这些案例在我们园林教学中都有一个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很多。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方法问题,我们要与学生多去沟通,多去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思维,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风格与学习习惯。

网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联网的信息是海量的,网络的信息量很大,在网络中学习在网络中寻找丰富的知识,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情境式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学习情境的设置方法也很多。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也会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要有有的学习计划,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所以作为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要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化的环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容易培养形象化的思维,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与社会技能。

总之,提升园林专业的教学效果要有好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提高也只有靠我们去探索,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采用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丰富的案例教学。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造有的教学方案,强化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在观念上也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老师要多去学习,关注园林专业的发展趋势,发现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很大,老师多与学生互动,提升老师的应变能力,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立明.精彩课堂你做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