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15:05: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级会计职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某企业产品入库后发生可修复废品一批,生产成本14万元,返修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万元.人工费用2万元.制造费用3万元,废品残料作价0.5万元已回收入库。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为 (
)万元。
A 、 5.5
B 、 14
C 、 19.5
D 、 20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即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要计入到“废品损失”科目,同时收回的残料价值以及应收的赔款要从“废品损失”科目转入到“原材 料”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冲减废品损失,同时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是废品损失,不需要计算其生产成本,而应留在“基本生产成 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不需要转出,所以本题中的生产成本14万元,不需要考虑。故此时的废品损失净额是1+2+3-0.5=5.5 (万 元)。故答案选A。
【该题针对“废品损失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下列各项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方法中,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是 (
)。
A 、 将本期实际成本与前期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B 、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比率
C 、 计算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D 、 计算分析本期成本利润率
答案: D
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对比分析法;选项B、C属于构成比率分析法;选项D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该题针对“产品总成本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下列各项中,不通过财务费用核算的是 (
)。
A 、 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B 、 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C 、 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D 、 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选项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该计入财务费用;选项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该冲减财务费用;选项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该计入财务费用。
【该题针对“财务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某企业2013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30万元;因收发差错造成的存货短缺净损失10万元;机器设备日常维修支出40万元;办公楼应摊销的土地使用权300万元。该企业11月份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是 (
)万元。
A 、 380
B 、 350
C 、 310
D 、 50
答案: B
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管理费用=10+40+300=350 (万元),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该题针对“管理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是 (
)。
A 、 固定资产盘盈
B 、 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C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D 、 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 C
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C,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影响营业利润;选项D,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
【该题针对“营业利润”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 (
)。
2、稽核;
3、资本、基金核算;
4、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5、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6、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7、总账;
8、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9、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员不算初级会计职称。
第一,初级会计职称即助理会计师;
第二,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
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第三,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 课程教学
1 课程分析
1.1 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所产生的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懂会计”);培养其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会计信息的主动使用者(“会用会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后续的经济类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1.2 课程地位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前续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学好这门课可以帮助非会计专业学生自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
1.3 课程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是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课时为48课时,相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课时少且对后续会计课程要求不是那么高,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会计人才(会做会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人才,其重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
1.3.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3.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能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和分析报表项目。
1.3.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形成严谨、细心的职业态度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围绕本课程是培养“懂会计”和“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理论够用为度”来选取,其职业能力主要侧重会计通识能力(懂会计)和岗位拓展能力(会用会计)。
具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
模块1:会计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基本前提、规范体系等会计基础知识。
模块2:会计基本原理。主要是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及简单应用。
模块3:会计基本实务。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这几个会计实务基本环节。
2.2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式记账法的基
本原理及应用、会计报表编制和分析。
难点: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3 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
2.4 实践性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在会计基本实务模块,分别是会计凭证单项实训、会计账簿单项实训、会计报表单项实训,穿插于理论教学中,不单独安排。由于是非会计专业,对实践性环节的要求没有会计专业那么高,要求“看的懂,会使用”就可以,所以本课程实践性环节只安排单项实训,不安排综合实训。
3 课程的课堂实施
3.1 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授受式、启发式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清晰的“认知问题、理论学习、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引导方式,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掌握核算方法、反映经济信息”三步专业学习,启发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学习,再到实践应用的知识与能力的转变。
另外辅以以下教学方法:
3.1.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案例予以分析,并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具体核算,把握理论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
3.1.2 归纳总结法:重要章节教学完成后,归纳、总结、提炼知识点,框架性掌握章节内容。
3.1.3 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组织同学分组讨论。
3.1.4 当堂练习等等。
3.2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以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讲授结合起来,集中与同学们共同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习。
另外辅以以下教学手段:
3.2.1 实物演示: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这种方法在讲解凭证、账簿和报表时运用。
3.2.2 模拟操作演示:在实践性环节模拟实训之前,先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操作的简单流程,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缩短学生自我摸索的过程。
3.2.3 自学自练: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学习QQ群或者网络邮箱,一些补充知识、补充练习等让学生自学自练,扩充知识面,巩固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解疑答惑。
4 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1 学情分析
4.1.1 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或者其有用性存在质疑。(厌学)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之前,可能也只是听说过“会计”一词,而不知其内涵,更不说还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之分了,甚至还有学生对教学中开设《基础会计》课程都感到迷茫,认为自己不是会计专业的,“为什么要学会计”这种观念的存在,就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
4.1.2 本课程自身的难点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望而生畏。(畏学)
《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是会计专业知识中的基础知识,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的初学者而言,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入门门槛,何况本课程是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由于本课程对初学者存在的入门门槛,加上非会计专业课时的有限性(48课时,会计专业此类课程72课时),使得想学好该课程的学生也会有些望而生畏,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4.2 应对措施——做到4个“好”
4.2.1 做好开课前准备。开课之前,教师先针对所教专业做基本了解,备课时对该专业所处的行业会计的基本特点和特殊性做一些知识准备。有条件时可以趁假期实践的机会联系相应行业的企业单位参加实践,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上课时尽量结合其专业特点教授,如案例选择方面。
4.2.2 上好课程第一课。课程的第一堂课,结合学生所处专业向学生分析该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及课程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并不是只有干会计的人才需要学会计,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4.2.3 抓好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重点把握上,针对非会计专业应当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所以重点就定在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会计报表编制和分析两个方面,前者注重“懂会计”,后者注重“会用会计”。而难点还是在原理方面,因为是理论,所以更难理解。
4.2.4 讲好原理理论课。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以一个普通的非会计专业人士的感觉和直觉来对复杂的原理和理论进行解释,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地接受专业的会计知识,努力让学生觉得会计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姜彤彤.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新会计.2012(8).
[2]付彬.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研讨[J].消费导刊.2007(2).
成本核算单位临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干部病房……外科—普外、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病科、烧伤科……医技科室—化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B超室辅助科室—手术室、供应室药品部门—药库、药房门诊部—门诊临床、急诊室实验中心—各实验室收费部门—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行政部门—院办、党委办、财务处、人事处、医务处、信息科、设备处……后勤部门—洗涤中心、卫生制品中心、职工食堂、维修中心……下属独立核算单位。制定详细的收入项目、成本项目和间接收入、成本的分配标准,并使收入项目、成本项目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收、支项目的口径保持一致。会计核算总括了医院的收支情况,全面地反映了全院的财务成果。会计核算的方法是采用复式记账法,能体现出资金从贷方流向借方,科目之间有平衡关系。
一、科室收入
临床科室的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包括床位收入、治疗收入、材料收入以及本科室自身开展的检查收入等全额计入科室收入;间接收入包括药品收入、化验收入、手术收入、检查收入、病理收入、输血收入等按确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医技科室的收入,按总收入减去其它科室相关间接收入后,计入科室收入。病人欠费,按相应的欠费项目不作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收入,欠费收回后再作相应科室收入。医保共济帐户欠费,特别是超定额部分,按医院规定适当扣减收入。
二、科室成本
临床、医技科室的成本,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员费用、办公用品、材料消耗、水电、汽的耗用、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折旧、维修、培训费、差旅费、电话费、各项保险金、工会经费等,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包括行政、后勤部门发生的交通费、业务费、办公费、公务费等各项费用,按确定的分配方案如按科室人数进行分摊,计入科室成本。行政、后勤部门、收费部门的核算办法,可实行办公用品、差旅费、电话费、一次性消耗品等定额管理,超定额扣科室奖金。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软件系统,做好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的接口工作,设置科学的核算处理程序,以便准确、全面地通过“一体化”帐务处理,来完成对各项经济事项的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系统与门诊、住院收费系统接口,使每天发生的各项收入分项目,直接计入科室或个人收入。将成本核算系统与财务的人员工资系统(正式工、临时工)接口,使各科室人员的工资项目按实际发放额,直接计入科室成本。将成本核算系统与药库、药房系统接口,使各科室领用的药品费,直接计入科室成本。将成本核算系统与设备仓库、物资中心接口,使科室领用的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费用,直接计入科室成本。奖金、卫生津贴、误餐补助的核算,在输入记帐凭证时,按科室实际发生额,计入科室成本。各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在输入记帐凭证时,将每月银行托收单据的总额减掉个人支付部分,其余额按各科室实有人数分摊计入科室成本。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的核算,在输入计帐凭证时,按科室实有人数分摊计入科室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严格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办理固定资产出入库手续。在输入购置转帐凭证(附入库单)时,直接计入科室,按规定期限进行折旧。电话费的核算,按每月银行托收单据所附清单,在输入计帐凭证时,直接计入科室成本。水、电费的核算,按所安装计量表实有数量乘以单价,计入科室成本。其他的公用支出如邮费、差旅费、培训费、洗涤费、维修费、购置费等,在输入计帐凭证时,按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科室成本。每月财务核算时,按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则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摊计入科室成本。医疗事故及赔偿支出,根据医院规定适当进入科室成本。离休人员费用、独生子女补助、职工医药费等以及医院公共性质支出,可不分摊计入科室成本。
进一步完善资本性支出会计处理程序。医院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和设备、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均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对医院的当期效益发生影响。即购置或接受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另一方面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笔者认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部分中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这些支出在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完全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其一是不利于考核单位及负责人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完成情况。
然而因采用这一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其二是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实力不明。其三是会导致支出的虚增,使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笔者认为医院会计可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记入“累计折旧”科目。
1.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放在传授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掌握基础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会计常识。而对会计的一整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操作性的内容则作为知识点相应了解。这是因为会计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要学好会计除了要学好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外,还要有相应的财税知识。所以,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定位应为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而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主要是学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使他们成为财经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由此看来,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制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主要从会计学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认识不够,导致过度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作为选修课程一般安排40课时左右的教学,那么对中职学校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很难完成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及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掌握不了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达不到在教学中增强人才的通用性,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财经类专业工作的需要。
1.2课时安排不科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学校不重视,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此方面的课题探讨,对课时量往往安排40课时左右,再加上缺少比较适合实用的教材,特别是一些学校采用的是与会计专业相同的基础会计教材,带来的问题更大。在课时不保证的情况下,授课面还要广,各方面都泛泛而谈,自然就会重点讲不到位,难点讲不透彻,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点,达不到教学目的。不少中职学校,认为非会计专业学会计,不需设置实践课,这违背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特点,如果没有安排实践课时,该课程的完整性必然缺失。纠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与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课时安排较少,重理论轻实际,课时设置不科学,再加上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没有针对性,传统教材的通用性,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差异,兼容面过大造成的。
2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按专业要求确定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定位,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分析会计信息,读懂会计的财务信息,作出会计基本判断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学组应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研究讨论,设计好符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做到有侧重、有重点结合了专业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老师做到因教学对象不同而对授课内容有所增减,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的和要求。
论文摘要: 企业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转化为价值竞争。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中,只有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活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这些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对价值链中的增值流进行确认、计量和核算,从而把握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
一、增值流的确认
对价值链会计中的增值流进行确认,是提供增值流增值信息的基础。增值流由具体的作业构成,增值流的确认就是以作业为基础,对增值流中的各作业投入、产出及增值进行确认。
二、增值流的计量
(一)投入 成本 的计量。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1.确认和计量价值链所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资源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首先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是增值流投入成本计量的基础。2.把耗费的资源分配到各作业,也就是确认一项作业所包含的成本要素,列出作业成本单,归集作业成本。3.选择作业动因,分别计算各作业的单位作业动因的分配率,把归集的作业总成本分配到产品,并列出产品成本单。
(二)产出价值的计量。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顾客认知价值法。2.内部转移价格法。3.价值分配法。
(三)作业增值的计量。企业各类增值指标可计算如下:
作业i的增值=作业i的产出价值(vi)-作业i的投入成本(ci)
vi:作业i向企业外部或下游作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ci:包括作业i耗用的企业外投入(资源投入)和耗用其他作业的产品或服务。
业务流程j的增值=业务流程j产出价值(vj)-业务流程j投入成本(cj)
vj:流程j向企业外或下游流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cj:包括流程j耗用的企业外投入(资源投入)和耗用其他流程中作业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价值链价值增值等于各业务流程的增值之和。
三、增值流的核算
(一)核算程序。第一步,根据企业各业务流程确认作业,划分作业中心。第二步,归集各作业投入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原理,用资源动因将归集起来的资源投入分配到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作业中心或作业的成本库中。第三步,作业产出价值的计量。笔者主张用内部转移价格法,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第四步,计算作业增值。第五步,计算业务流程增值。第六步,计算企业价值链价值增值。
(二)账户设置。一般通过设置“作业成本”、“作业产出”和“增值”三个一级账户来核算增值流,并按流程和作业类别进一步设置二级账和三级账。“作业成本”属于成本类账户 ,用来 核算流程中各项作业 的投入成本 ,借方登 记作业耗用的资源投入和作业投入 ,期末将该账户余额转入“增值”账户。“作业产 出”属于收入类账户 ,用来核算流程中各项作业的产出价值 ,贷方登记该作业 向下一作业提供服务或产品等发生 的价值 流入 ,期末将该账户余额转人“增值 ”账户 。“增值 ”属于权益类账户 ,用于核算流程中的作业在一定 期间内实现 的增值或减值 。期末 ,将 “作业成本——××流程——××作业”等账户余额结转到该账户的借方 ;将“作业产出——××流程——××作业”等账户余额结转到该账户的贷方 ,本账户贷方 与借方发生额 的差额即为本期该作业的增值或减值。同时 ,将三级账户“增值——××流程——××作业”的余额按二级账户的流程类别 汇总 ,便形成了本期该流程 的增值或减值 ;将二级账户“增值——×流程”的余额汇总 ,便形成了本期该企业价值链价值增值。
(三)账务处理。可 以用简化的案例来说 明。假设某企业 的增值流程识别后 ,可划分为 i、ⅱ两个流程 ,流程中包括 a、b、c三个作业 ,次序是 a—b—c。流程 ⅱ包含 d、e两个作业 ,次序是 d—e。a作业耗用资源投入 40万元 ,产出 64万元 (包括向企业外部产出 24万元 ,向下游作业 b产出 2o万元 ,向外部流程 ⅱ中的作业 e产出 2o万元)。
1.a作业耗用企业资源的 会计 分录:
借 :作业 成本 —— i流程——a作业 400 000
贷 :原 材料 /累计折旧(或其他相关科 目) 400 000
2.按确认原则在 a作业 向 b作业转移产出时 ,做分录:
借:作业成本—— i流程——b作 业 200 000
贷:作业产出—— i流程——a作业 200 000
a作业 向外部流程 ⅱ中的 e作业转移产出时 ,做分录:
借 :作业成本—— ⅱ流程——e作业 200 000
贷:作业产出—— i流程——a作业 200 000
a作业 向企业外产出的分录:
借 :应收账款(或 银行 存款) 280 800
贷 :作业产出——流程 i——a作业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40 80
3.期末 ,结转作业 的成本与产 出账户 :
借:作业产出—— i流程——a作业 640 000
贷 :作业成本—— i流程——a作业 400 00
增值—— i流程——a作业 240 00
4.期末汇总和结转增值账户 :期末 ,i流程的增值可以通过对 “增 值——i流程——a作业 ”、“增 值—— i流程——b作业”、“增值—— i流程——c作业”账户的余额汇总而来。同样也可通过对“增值—— i流程”、“增值——ⅱ流程”账户的余额汇总得到企业价值链价值增值。同时 期末将增值账户与其他损益类账户一同结转至 “本年利 润”科 目,反映企业整体的增值情况。
四、增值流的报告
企业通过编制各层次增值报告,从而把企业价值增值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基本单元——作业之中,通过报告反映的流程及作业的增值与非增值程度,动态地呈现价值增值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和积累的具体过程。
(一)作业增值报表。作业增值报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的作业投入成本、作业产出、作业增值信息的报表,是根据作业成本计算表、作业产出分配计算表编制的。在该报表中 ,作业 的投入成本分为资源投入和作业投入 ,资源投入按资源类别列示 ,作业投入按流程内作业和流程外作业列示,产出价值按对业务流程内、对其余业务流程和企业外产出列示。分类列示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从业务流程和企业的角度归集投入成本和产 出价值 。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这是会计学科的对象和特点决定的,因为所有的经济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又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学生也有对基础会计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实用需要。注意并不断深入解决这一共性和个性的矛盾,应是这门课程不断改进和改革的重要方面。笔者是一所示范性高职高专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讲授基础会计课程中,形成了一些想法,供有关方面和同行讨论参考。
一、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重视专业教学目的
目前经济类非财会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与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一样,是在入学的上半学期就开始学习的,而且学习内容和课时与财会专业学生基本一致。一般都需要学习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法、编制分录以及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大量的经济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而且到最后的目的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熟练进行业务操作。
基础会计是一门独立完整、相对成熟的高职高专经济类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应要求经济类专业学生尽量系统、完整地掌握,以作为他们未来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但是,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是与财会联系比较紧密的营销和物流专业,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主要业务,恐怕大多数不会是具体的一线会计部门的核算工作,而是主要运用财会信息来分析、判断、监督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时,应适当重视专业教学目的,在规定课时内讲解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重点突出对业务中成本计算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章节的内容。对于营销、物流、国贸等非财会专业学生,在经济业务的核算方面,要能进行材料成本、人工工资、制造费用和相关税金的基本计算,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财务会计基本循环过程,从而了解财务成果的构成要素、核算程序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在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内容中,可降低他们对财务报表编制方面的要求,强调知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数据的编制依据和来龙去脉。加强对这两张基础报表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损益表的分析,通过销售净利率、销售积累率等指标,能掌握企业销售状况、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等等。对于一些像总结性内容账户的分类、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工作组织等章节,在不破坏会计理论系统性的基础上,可适当从简或忽略不讲。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兴趣和业务能力
学生从高中来到大专,面临由普通基础教育向专业基础和专业教育的巨大转变。基础会计课程与高中课程的反差很大,大量陌生的概念、公式、表格常常使得刚进校门的学生摸不着头脑,感到无趣、枯燥,产生畏难情绪,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刚进校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不少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专业与会计无关,也简单地认为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丧失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动力。据此,基础会计课程开课伊始,教师要集中精力讲好绪论,使非财会专业学生明确基础会计课程在他们所学专业中的位置、学习的内容、目的和作用。并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经济事例,阐述如何用会计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让学生熟悉会计领域,具备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并学会使用会计知识和思维分析权衡得失,从而指导管理行为。在具体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初学者对会计知识的缺乏,采用项目化教学,做到由理论到实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内容上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另外还要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应在课件制作上多下工夫,参考精品课程,多采用动画的形式和丰富的实物图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尽量演绎得生动有趣,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在课程后半部分的凭证、账薄、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实物教具,使学生对现实会计业务流程有具体概念,尽快掌握填制要求。对于非财会专业学生需重点掌握的报表分析内容,可以结合教师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对具体企事业单位报表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对单位财务报表的运用能力。
基础会计课程要高度重视实训作业。这门课虽然系统性强,但内容过于庞大,只有通过大量实训,才能使它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渐趋结合,遇到财会问题时才能进入有条理、能操作的状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这门课的实训是重视的,但实训方法还停留在对业务题的大量练习上,这样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进入状态,不符合高职“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的能力要求。因此,在实训阶段,还是应根据非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到具体企业单位或学校的实训基地参观和实习,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业务内容、业务流程,才能起到实训的应有作用。同时,通过实训练习,要发挥和鼓励一批有条件的学生参加考试,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教学内容
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主要在于如何运用会计基础知识为本专业学习打好财会理论基础,在实务工作中,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但是就营销、物流、国贸、投资理财等经济专业来说,光学习现有的基础会计内容,对以后的专业发展所需的财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根据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高职高专、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财会教学团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调查研究和设计适应经济类非财会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结构是很必要的。根据上述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会遇到的如成本会计中各种要素费用的核算,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基础税种、税费的简单核算,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等内容都需要加强,这对他们日后的业务工作或自主创业都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当然,这些都要在全面考衡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后才能确定。
由于专业的特性和高职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忽视,财会专业团队教师对非财会专业讲授基础会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给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讲授会计基础课程的多是从事财会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或师范毕业生,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容易和会计专业学生要求相一致,对这种情况,学院可适当外聘一些有实务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充实师资队伍,教师在授课时言之有物,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立足这些专业的财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和方向,并不断补充、调整,才能为非财会专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奠定会计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学典.基础会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