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11:39: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大行政管理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协同论;实践教学;质量;机制
为改变过去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对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的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自定题目调整为定向题目,要求学生拿着已经设计好的问卷,采用合理的社会调查方法,按照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调查,并完成问卷的网上系统填报和调查报告。此次社会调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拿着问卷亲自去调查,真正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探索电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与电大开展社会服务的新功能和新领域。
一、协同论的基本思想阐述
协同(Synerge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其含义是“一门关于协作的科学”,协同论是由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该理论主要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上去研究自组织机制。协同论是在积极吸收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耗散结构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在于如何加以支配与管理,使一切系统如何由不稳定走向稳定。该理论不仅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中的各部分不是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而是有机地协作,可以发挥系统各要素在独立状态下所不能产生的整体效能。同时,协同论还强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离不开信息的交互,而信息的交互需要经历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等环节,为保证信息交互的及时、有效、反馈,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还需要相应的控制系统,而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由于引入了具有监控功能的反馈环节,因此其控制质量明显优于开环控制系统。此外,协同论认为,协同合作、有序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系统各组成要素在一定条件下,自主地、自发地通过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出超越各要素自身单独作用的系统联合作用。
二、协同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上述协同论的基本思想,我们知道,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通过监控措施的实施与调控,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而言,应该从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性、自组织性等角度去积极思考问题,具体如下:
(一)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现系统的自组织性
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教学,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总方向和总原则,也是开放教育精神的基本体现。因此,教学改革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题目、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和调查方式等,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要保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系统的整体性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非常多,从纵向层次看,涉及到中央电大、省级电大以及分校电大等多个主体;从横向层面看,涉及到教学、教务、技术、科研部门等以及学生等多主体。因此,必须保证各主体之间的有序配合,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性,发挥系统的最大化功能。
(三)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实现系统的协调性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涉及的相关部门比较广,面临的学生比较多,流程比较复杂,周期比较长,为顺利推进教学改革,信息的交互尤为重要。因此,具体教学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开辟网络交互、QQ、邮件、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并保证各种渠道之间的畅通无阻,这样才能促进系统各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
(四)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控制手段,实现系统的平衡性
实践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环境是时刻变动的,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也是动态进行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容易失真的,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惰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对在动态环境中的实践教学活动加以控制,以保证组织活动的过程和效率,实现组织的动态平衡性。
三、基于协同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构建专门化、层级式的系统运作、整合运行的组织管理机制
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与监控机构。为保证改革效果,在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上,本校根据中央电大的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门化层级式的分工明确、整合运行的组织管理机制,即成立了中央电大文法院――省电大经管教学部――地市电大三级互动、整合运行的组织管理机制,专门负责此次社会调查改革的组织、指导与监控工作。其中:中央电大主要负责此次改革工作的精神指导、总体协调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省级电大,成立了专门行政专科社会调查改革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分校也根据省校的文件精神,在主管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在该组织管理体系中,中央电大是改革的总体规划与组织者,主要通过网上问卷回收和省级电大工作汇报来进行远程监控。省级电大是改革的具体指导与综合协调者,负责本省电大行政专业实践改革的统一组织、指挥,并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反馈信息,在此次改革中起沟通枢纽作用,主要是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抽查等方式来进行监控。而分校,包括相关改革工作成员、指导老师在内,是此次改革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此次改革监控的第一监控者,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整合运行。
(二)构建多层次、各部门的纵横交错、多维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涉及面比较广,为保证改革质量,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在所难免,从纵向层次看,应构筑中央电大、省级电大以及分校电大之间的多级联动机制。作为此项改革沟通枢纽的省级电大,对上,要领会、贯彻中央电大的有关改革精神和要求,对下,要及时传达、指导、监督分校有关改革的操作性要求及活动具体进展情况。因此,为及时了解分校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分校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也为了了解分校在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省校相关负责人经常通过QQ、邮件、电话等多种沟通方式,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向中央电大请教,就学生的参与情况、各分校的工作进展情况等问题向分校老师咨询等等。各分校也多次召开了相关协调会议。从横向层面看,要营造教学、教务、技术、科研等部门以及学生之间的多维协调机制,因为此项改革工作,涉及到教学、教务、技术、科研等多部门的工作,省校多次召开这些部门的协调会议,就改革相关问题专门进行讨论,以发挥各部门之间的整合功能,营造一种共管共赢的局面。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培训,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课程论坛、QQ、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训。
通过多层次各部门在内的纵横交错、多维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形成了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全程式、分阶段的抓住关键、有的放矢的运行监控机制
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监控,是做好此次改革工作的关键所在。
而时空的阻隔,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又对全程性监控提出挑战。为此,我们根据调查工作的流程安排,把握学生调查的几个关键阶段,在不同时间确定了不同的监控重点,既要体现开放教育的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做到抓住关键、有的放矢。主要体现在:
调查准备阶段――对调查对象的有效性、可行性进行审核。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合理、可行,在调查准备阶段,我们按其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和职业分布相对均衡的基本原则,对学生提交的调查对象进行审核和适当控制,尽量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保证三个调查题目都有一定的学生加以选择,尽量保证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和职业分布的相对均衡。
纸质问卷回收阶段――对调查问卷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在纸质问卷回收之际,要求指导老师要对回收的每一份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或存在其他问题的问卷,及时通知学生采取措施予以补充和完善,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同时,要求指导老师和管理教师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对纸质问卷进行抽查回访,以了解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网上问卷填报阶段――对网上问卷填报的规范性、时效性进行控制。为保证网上问卷填报的顺利进行,在省校相关培训下,分校采取集中培训、集中输机和限制填报时间、纳入考核成绩等多种方式,对网上问卷填报的规范性、时效性进行控制。
调查报告撰写阶段――对调查报告的合理性、优劣性进行监控。要求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严格把关,同时分校和省校还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查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对调查报告的规范性、合理性进行监控,并通过各层次的评比,对调查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四)构建多主体、全方位的多元参评、合理规范的质量考评机制
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对规范实践教学有序运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考评主要分为两大块:
对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履行责任的考评。我们不仅对指导老师的基本任职要求和工作职责作明确说明,同时对其教学质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多种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考评控的制度体系,即各分校领导小组和教学督导考评――通过常规教学对其教学指导情况进行考评;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回收情况的抽查和与学生的交流,对指导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学生――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其作为评估的主体,对其社会调查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省校社会调查工作小组成员――通过社会调查平台和各分校上交的指导教师联系情况、学生社会调查成绩等情况,对分校指导老师履行职责进行抽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些考核主体的综合评定基础上给出。
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情况的综合考评的最终成绩,由经审核无误的纸质问卷、调查文字记录、网络问卷填报情况和调查报告综合组成。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指导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调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依据学生纸质问卷、调查文字记录、网络问卷和调查报告的实际情况,按照《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社会调查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分别给出成绩,最后形成综合考评分。对参与小组调查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调查记录和在调查中的实际表现,区别对待,给其最终成绩。同时管理教师、社会调查改革工作小组成员以及省校、中央电大相关责任人,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社会调查问卷即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规范性进行抽查。
(五)构建多样化、高质量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对于以前几乎流于形式的社会调查环节而言,此次改革,对指导老师和参与学生都是一场全新的考验,为此,为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作用,建立多样化、高质量的激励约束机制非常必要。
通过规章制度、参与培训、工作评比、增加工作量来激励教师积极性。此次社会调查改革,流程复杂,工作量大,不少指导老师都感觉压力大,为提高指导老师工作积极性,我们除了从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职权、考评进行约束,使社会调查教学环节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外,还积极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与指导,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以减轻老师的压力。同时,经常开展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讨会,对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评比,对优秀指导老师进行奖励。此外,还同教务部门一起,商讨有关增加社会调查指导老师工作量的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和鞭策他们不断提教学质量。
通过培训教育、精心指导、调查评比、代替毕业作业来激发学生自主性。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除了通过制度约束、教师抽查、网络抽审来监督学生学习外,更主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改革的自主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培训、教导等方式,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次社会调查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会调查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精心指导,鼓励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积极投入调查,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整合,综合应用,提升自我,认识社会,真正体验到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快乐。此外,通过对学生社会调查的参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总体情况进行评比,对优秀社会调查报告进行网上集中展示,用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对毕业作业进行代替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从调查中学到知识,强化其实践技能。
(六)构建网络化闭环式的形式多样、及时高效的意见反馈机制
由于此次社会调查改革工作在湖南省第一次推进,工作中无现成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些问题,为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我们必须要重视师生工作中的困难,建立意见反馈机制。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形式,如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平台、毕业作业平台、邮箱、QQ等多种形式收集分校老师和学生在社会调查中的意见及建议,并专门开辟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网页,就社会调查的相关文件、社会调查培训的相关资料、学生的优秀调查报告、分校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总结、常见问题的作答等等,进行系统性学习与交流,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有序、规范、严密、高效,以方便分校老师和学生的实地操作。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一个闭环式的反馈链,即由分校老师和学生反馈相关意见或建议,由省校老师统一汇总,并将工作意见或建议的回复情况及时通过网络返回。如:为了解上学期此项改革工作的实效,我们专门设计了《行政专科社会调查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对已经参加过此项调查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之后,对调查的详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分校和其他相关责任人,以调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总之,在协同论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在实践中构建由组织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运行监控机制、质量考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这六大机制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六大机制之间相互配合、合理运行,确实从组织、制度、运行、监控、评估、反馈等层面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现了此次实践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郝爱军.论协同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
(理论版),2009,(1).
[2] 申丽辉,张二朴.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探析
[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关键词】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管理;研究
一、研究意义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不同,电大学生已经完成了从学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电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实践经验,而是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总结和提升理论认识的深度。因此综合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2.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手段。电大学生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面授课时有限,理论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之一实践环节敦促学生搜集相关理论资料,了解理论研究现状和观点,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了理论,增强了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能力,有效弥补了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足的缺憾。
3.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电大学生鲜有机会将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实践运用,实践环节则在毕业前夕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对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理论的视角分析实践问题,学会提升实践问题的理论深度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学会把实践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思考认识,逐渐培养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践环节管理松懈、流于形式,指导过程缺失,个别教师责任心差;(2)旧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语境;(3)学术素养和理论功底薄弱导致抄袭、雷同现象泛滥。
二、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实践环节的研究伴随着开放教育的出现而产生。根据文献检索,笔者选取了近十年中国知网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搜索篇名中包含“开放教育”和“开放教育实践环节”词汇的论文,从2004-2013年分别为4635和129篇,见图1所示。
从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开放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论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相比而言,对于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的研究却鲜有关注,每年只有区区十数篇,2009年甚至只有9篇。
从内容分析来看,国家开放大学王朝中教授在《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与办法――以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一文中指出,开放的实践教学要体现出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等特点,同时王教授在实践环节的一体化方案中也指出要创新实践环节的模式;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王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丰云和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裴小琼分别从实践教学改革的视角来谈实践教学,王燕副教授以实践为例,改之前的专科论文为文献综述,体现了专科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思路的一种探索;裴小琼等人也主张应摒弃之前对专科实践环节统一采用学术论文的固化的模式,应改为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丰云以网上学习的实证分析得出实践环节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应该革新社会实践的模式。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1.严格把控实践环节过程,实施无缝隙管理。研究报告提出了实践环节流程图(见图1),规范了实践环节全过程管理。
2.精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严防问题死角。对实践环节管理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构建周密的质量控制网络(见图2)。
3.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范式束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对于合适模式的探索远未停止。研究报告中通过工商管理、法学、旅游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几个专业的改革样本,试图在模式探索与创新上起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先试点再铺开,由点到面,开创实践教学的一个新局面。
图1 实践环节指导过程流程图
图2 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图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重点涵括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改革创新三个部分。加强全过程无缝隙管理、重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实践环节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整合学校内七个“快乐的原子”。依据麦肯锡“7-S”模型(见图3),在实践环节管理方面整合学校内各个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实践环节管理能力和效果。
结构:各部门协同联动,合理分工协作,形成有效的组织架构,这是实践环节管理的组织保证。
策略:过程控制+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环节模式改革创新
制度:专科论文抽查+本科论文答辩+实践环节工作手册。
员工:所有与实践环节指导、管理等工作相关联的专兼职课程责任教师。
共有的价值观:提高实践环节管理的有效性和实践环节的质量。
象征(风格):质量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和团队协作。
技能:教师对于实践环节指导和管理的能力。
2.践行TQM(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七个核心理念。质量第一、顾客导向、系统管理、过程控制、团队工作、预防为主和不断改进。
图3 7―S构架图
3.实行PDCA循环的动态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四步骤动态循环管理的策略管理实践环节。
图4 PDCA循环图(左图为“大环套小环”,右图为不断上升的循环)
(三)实施步骤
本研究立足于充分地占有翔实的数据资料,以学界公认的权威理论为支撑,从实际工作的现实出发,提出一定的研究假设,在理论与实践对照、融合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证实,从而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
图5 本研究实施步骤
四、研究总结与建议
(1)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夯实实践环节管理基础。(2)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管理过程。(3)创新实践环节模式,丰富实践环节考核手段。
参考文献
[1] 郑建辉.“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其权益保护调查与分析――基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 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3] 丰云.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一)研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并未引起教育者与培训者的重点关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建设者与参与者的农村妇女知识与技能高水平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真正了解和把握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选取宁波市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设计了专题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10年1月,教育部、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决定共同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及创业就业能力。本课题抓紧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以宁波为个案研究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需求和开展实施措施,为全国妇联开展妇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国内对于女性教育的研究,较多关注女性主义理论的建构,大多从哲学角度入手分析和建构理论,实证对策和实用主义的理论稍显单薄。本课题则从调查问卷入手,充分利用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多、遍布广的优势,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广泛选取样本,通过数据统计系统对问卷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区分不同层次的妇女的情况,反映不同调查主体的需求,并形成具体的调查报告,可以弥补已有女性教育培训理论关注实践视角的不足与缺乏,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妇女学习需求,提高农村妇女教育水平。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本研究中的农村妇女指户籍为宁波地区的非城镇户口,且以在农村生活、工作为主的妇女,要求专科及以下学历,年龄18岁到50岁之间。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调查选取18岁到50岁的宁波地区农村妇女为主要调查对象,样本取自宁波市所辖的九个市县区的农村妇女,共收集问卷3506份,其中有效问卷3506份,有效问卷的比率100%。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以统一设置的《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调查者基本情况、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教育和培训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及希望和要求五个部分,采用客观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调查的实施借助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实践环节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在三周内结合学习实践完成,在被试填写量表之前,由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调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被试答完后统一收回问卷,回收后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数据的结果
(一)宁波市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1、从年龄和文化程度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3506名受访对象平均年龄为33.9岁,主要集中于21-45岁之间,占总数的89.9%。其中又以年龄段26-35岁最多,占总人数的39.5%。说明宁波的多数农村妇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最佳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宁波市农村妇女中高中学历人数最多,人数1314人,占38.5%,其次是初中水平,人数1103人,占32.3%,大专有572人,占16.8%,还有324人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12.4%。总体看来,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导,大专学历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说明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存在极大的上升空间,宁波市的农村妇女学历教育对象中,12.4%农村妇女只有小学学历或文盲,这也说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2、从工作单位和职业来看调查发现,65.6%的受访者在集体企业或个体企业打工,而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数很少,只占14.4%。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超过38.7%的受访者在企业从事生产工作,18.2%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有近12.9%的受访者从事个体经营,14.5%的受访者务农或是做家庭主妇。以上数据表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基本都在家庭附近的个体企业打工,而且所从事的多是较初级的工作,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客观上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学历或职业技术水平,以适应21世纪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妇女干部、乡镇干部、居委会干部等所占比例较小,均小于2%,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参与事务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亟待提升。3、从工作状况和工资收入来看宁波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调查数据显示,75.5%的受访者收入大于1500元,甚至10%的人超过了3000元,农村妇女较高的工资收入一方面为继续学习提供了经济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会使农村妇女安于温饱,不愿意继续学习和深造。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超过47.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50.4%的人感觉一般,也有5.8%的人感觉不满意。总体来看,宁波地区农村妇女工作状况总体满意度不高,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工作状况感觉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妇女的工作状况,来提高他们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但是当调查这些女性业余时间的处理与安排时,她们又表现出很高的盲目性,只有19.2%的受访者表示会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学习,而超过90%的人选择聊天、看电视、打牌和逛街等消遣类的活动,说明农村妇女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较差,需要加以帮助和引导。
(二)接受教育和培训情况分析针对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接受教育与培训情况,设置了针对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性及工作状态、培训需求及培训动机、培训重点等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的态度和见解。1.从社会的适应性及工作的状态来看在社会适应性方面,74.9%的受访者认为她们的知识与学历结构基本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25.1%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学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工作状态方面,59.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40.3%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工作、生活的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处理工作及生活问题时存在困难。一方面说明宁波农村妇女社会适应能力一半以上较强。但是存在社会适应性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增强自身知识水平,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2.从接受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的要求来看针对培训活动的举行频率及培训周期的问题,超过94%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单位或社区基本没有举行过教育培训活动,反映出社会有关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与教育缺乏重视,尤其是一些个体企业,对单位职工的培训支持力度不足。同时,调查中发现,70.3%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自费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希望能够每月或每周举行一次半天到两天的培训,说明农村妇女自身关注教育培训,希望能够接受一定形式的培训教育,并不过度关注培训费用的来源,当然也有16.5%的农村妇女希望能够接受免费的教育培训。3.从接受培训的动机及培训重点来看关于接受培训的动机和培训重点的调查是两个多选题,限选三项,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培训动机的选择,最多的三项是获得文凭、更新知识和胜任工作,占到所有受访者的62%,基本代表了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最基本的目的。多数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更新知识,获取文凭来更适应自己的工作需求。当然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此项是建立在前边三项实现的基础上。而对于培训意愿和培训重点,从所选答案来看,无论从事哪类工作,最主要的是综合素质,占到了所选答案的67.4%,这可能也是宁波市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培训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沟通和心理调适及家庭关系调试问题,占到22.8%和25.5%,相对于这三者,参政议政、公共管理公共关系等退居次要地位,这也说明农村妇女视野较窄,只关心自己自身素质及自己的心理调适问题,只想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而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4.女性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培训的因素针对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多选题,限选三项,从选择的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存与竞争压力大、学习与晋升机会少、提升素质动力不足,此三项占所有选项的72%,这是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所在。而影响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内容缺少趣味性、工学矛盾、培训时间选择少、学习地点不便利四个方面,占所有选项的74%,说明宁波市的农村妇女目前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增强生存和社会竞争实力,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晋升职位的机会。但是她们认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如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工学矛盾等因素影响了她们接受培训或参加培训。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培训机构的重视,政府及培训机构应重点解决农村妇女关心的问题。
(三)教育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100%的农村妇女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希望提升学历的有1657人,占48.6%;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有1755人,占51.4%。两者基本持平。1.接受学历教育方面第一,从图3来看,4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其中,中专占22.7%,大专占50.7%,本科占26.7%,说明成人业余学历教育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其中以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农村妇女相较于宁波的女外来务工者,外来女工更愿意拿到高一点的文凭,作为自己立足宁波和找到更好工作的敲门砖。第二,专业选择上,从图4可以看出,30.7%的受访者选择会计学专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也有较多农村妇女选择,主要是由于这些专业与农村妇女所从事的行业有较大相关,这也为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第三,在学习方式上,54.5%的受访者选择业余学习方式,并且大多数倾向于选择晚上和周末业余时间学习方式,35.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学历证书。这些农村妇女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能够获取进一步拓展工作范围的机会。第四,在培训学校的选择上,从图5可以看出,有占66.1%的受访者认为广播电视大学是最佳的学习途径,说明电大的学历教育在社会的认可度较高。选择自考、普通高校、其他成人高校、中专技校等的人数比较平均,均在10%以下。但综合却达到了36.9%,说明虽然电大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2.从接受教育培训方面来看第一,从图6可以看出,农村妇女的短期培训需求丰富多样。选择创业技能、管理能力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列前三,总和占50%,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用于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烹饪技术与教育子女问题也比较受农村妇女关注,说明部分受访者的关注度仍旧停留在自己家庭生活中,也说明开展短期培训的必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农村妇女的现实需求开展更多的培训项目。目前,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创业技能的培训,反映了她们创业意识在不断地增强;面对生产和竞争的压力,她们也比较关注心理卫生与生理保健知识的培训;此外她们对类似理财与投资、市场营销等也有一定的关注。第二,由图7可以看出,在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村妇女中,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希望参加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8.1%,其次是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短期培训,各自占到了21%和13.5%。说明农村妇女对宁波电大的培训寄予厚望,也希望当地政府和妇联能够在妇女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分析针对宁波地区农村妇女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设计,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图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妇女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子女升学与就业、农民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三个选项占到所有选择的51.9%,子女升学及就业占19.2%、农民养老占17.4%,医疗保健占15.3%。这基本反映了现代农民家庭最重要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这些最原始的民生问题,是与农村妇女最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她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能够去除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将会帮助农村妇女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学习,反之,她们就很有可能放弃继续学习。关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也占的比例比较高,分别达到了8.6%和7.0%,此外也有一部分农村妇女比较关心其权益保障、就业问题及就业技能的培训问题,说明部分农村妇女也在尝试着经济独立。与此相对比,外来务工妇女则关心的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的问题,同时还比较关注子女上学与就业问题,除此之外,她们还比较关注打工中的工伤及劳动报酬的足额发放问题,这与外来务工妇女的现实工作环境相关。
(五)希望和要求此项调查包括2道主观题,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的学习需求及对宁波市的妇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政府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社会应多支持低文化的农村妇女,挽救那些错失学习文化机会的农村妇女;2)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3)希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冲突,单位能够组织一些培训,更好地适应工作;4)希望社会能够提供农村妇女展示自己的平台;5)希望能够不断充电,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挑战;6)努力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适应社会,提升生活品质。综上所述:农村妇女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也希望企业、政府与社会能够创设条件允许自身参加教育培训,并且能够获取展示自身的机会,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针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农村妇女由远及近的人生需求,是教育培训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宁波市妇女教育培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一些实用性培训;2)培训时间上能够考虑农村妇女的实际特点;3)在学费上能够免费或少收一些学费;4)多组织就业培训,提供一些就业机会;5)培训的内容最好丰富一点;6)培训最好能与妇联或社区联合起来;7)能够进行定期、定点的培训,特别是增加培训地点。等等。以上回答基本反映宁波市农村妇女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心声。宁波市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费用、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她们重点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条件的便利性、学习费用的低廉性,基本反映多数农村妇女的观点。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宁波市农村妇女以青壮年为主,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多在集体或个体企业从事较初级的工作,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基本满意。但是她们面临着较大工作压力,有较强教育培训需求,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近些年来,宁波市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各基层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较差。其次,是培训内容,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农村妇女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再次,是缺乏农村教育培训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虽然政府投入很多,但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教育培训各自为政,培训的效果与中央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与农民所需求的培训也有差距。
五、研究对策
针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目前的教育与培训的现状,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注重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理性认识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变工作模式,把原来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农村女性的个人能力与需求为中心。把教育培训与农村妇女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培训贴近妇女、贴近生活,使妇女真正得到实惠。各级政府要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引导农业部门等单位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工作。
(二)改进农村妇女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各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应以农村妇女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根本,在内容组织、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授课方式上应灵活多样,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愿意参加培训,让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有地方、有时间、有能力参加培训,让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切实感受到学得懂、学得有用、学得方便。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科学的设置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以质量来吸引广大妇女参加教育培训。
(三)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与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宁波高校的教育优势。可以利用高校的地缘优势,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多样性短期培训、夜校、双休日班、随到随学班等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平台,广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二是校企合作培训。主动联系地区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村妇女的就业结合,针对企业的需求合作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既可以解决目前的“民工荒”问题,又可以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培训。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往往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他们和政府的联合,有助于从技术与政策层面保障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与高薪技术技能的提升,能够加速农村妇女对先进技术经验的融合与参与。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