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改革汇报材料8篇

时间:2022-02-15 15:51: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改革汇报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汇报材料

篇1

一、全市国有渔场基本情况

(一)国有渔场面积基本情况

全市国有渔场共有XX个,总面积XX万亩,其中旱地XX万亩,饲料地XX万亩,现有养水面XX万亩。

(二)国有渔场人员基本情况

全市XX个国有渔场总人口共X人,其中工人X人,干部X人,人员多,安置难,成为二次改革中的第一大阻力。

(三)债权债务基本情况

全市23个国有渔场总资产共计XXXX万元,净资产XX*万元,可变现资产XX*万元,所欠债务共计XXXX万元,其中欠银行XXXX万元,欠财政XXXX万元,欠个人债务XX*万元,债务重,效益低。

二、全市国有渔场改革参保情况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目前全市已有XX家国有渔场已经进行了体制改革,其它XX家渔场有的改革没有彻底,也有几家完全没有启动。改革基本上采取人员进保并买断或进保不买断等方式进行,目前XX个国有渔场已进入参保人数XXXX人,其中工人XX*人,干部XX人,在改制中涉及应参保人员XXXX人,应交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大约共XXXX万元,其中单位承担部分应交XXXX万元,目前已交XXXX万元,未交部分2277.55万元,个人承担部分应交1955.41万元,目前已交534.58万元,未交部分XXXX万元。截止现在,国有渔场改革改制共买断人员XX*人,尚有XX*人未买断身份,买断人员全部推向社会管理。

三、全市国有渔场改制后运转情况

全市国有渔场目前运转正常,各渔场都采取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整合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盘活闲置资产,保证资源保全增值,积极推广十大优良品种的专项养殖,努力提高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确保资产资源保全增值;同时通过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社会稳定,职工也安居乐业,使渔场也再现生机。

四、全市国有渔场改制后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全市国有渔场仅剩崇阳一家等待政策出台后进行操作,虽然大部分渔场改制都已启动,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操作方案得体,但是全市国有渔场基本上建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甚至更早,建场早,经营期长,人员多,情况复杂,因而也存在着一些改制后所存在的问题。第一,由于经济过差,改制前的债务过大,难以偿还,改制后债务难以剥离,致使企业压力更大。第二,渔场虽然改制了,但面临人员过多的现象,进入社保所交的保险金数额大,通过计算,一般企业都是上百万元,甚至有的企业大约要交上千万元保险金,好多企业都是没有办法,通过做工作,才达到了一定有关要求。个人部分更不用说,有的完全是企业垫付,职工无法拿出钱来参保,这样一来,加大了企业的困难,导致企业债务重重。第三,有的企业在改制剥离时,政府部门只要改制后的企业,人员就业不管,债务也不管,如XXXX渔场,这样更大地增加了水产企业的发展难度。第四,渔场为了达到改制的目的,想把企业搞活,但涉及许多改制时的费用,如补偿费、保险费等无能为力,只好将渔池租给职工,不收租赁金,这样一来,企业正常运转相当困难。第五,有的企业经济困难,就出现了企业改制职工只进保但不买断的现象,没有完全达到改制的目的。

五、对全市国有渔场改制后的建议

1、建议省政府迅速出台优惠、操作具体的政策,加大国有渔场的改革力度,加大改革资金的拨付力度,以利国有渔场“小三场”改革完成彻底。

2、建议上级以及有关与“小三场”改革相联部门给予国有渔场改革大力支持,建议在职工人员参加社保上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减轻企业经济压力。

篇2

一、前一阶段工作主要是开展了项工作:

一是组织一次学习。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准确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并展开了班子成员层面的座谈交流,就有关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初步商讨。同时把县委综合改革的主要精神向机关干部进行传达,使每一位干部对该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组成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分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人。

二是制定一套方案。全镇班子会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分成5个小组就农村综合改革5个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听取镇机关老领导、村、厂、事业单位四个层面的建议意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县委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最终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对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镇级财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等五方面工作进行了明确。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于10月24日下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召开了*镇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充分地动员详细地布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亲临会场,对我镇的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是召开一次读书会。10月27日,我们组织全镇22位村支部书记召开了一次读书会,专门邀请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群,县经管总站副站长孙挺军同志为支部书记进行专题辅导。读书会重点就“一事一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就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的锦坞经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次强调布置,主要是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即:进行一次民主管理培训;发放一本村民自治手册手册;疏通一条村务工作渠道;制订村级行事规则一套制度;规范一套民主管理程序;推行一项“党员+代表”联户做法;开展一项服务等。通过“锦坞经验”的推广,把我镇村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定为:民主、依法;团结、和谐;发展、稳定;实干、诚信;服务、便民;重心定为是重大事情决策“六步法”,实质定为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相结合,团结依靠群众与引导服务群众相结合,干部自律与制度监督相结合。

四是开展一次培训谈心。针对综合改革中,建设、环保、安监、社保四个部门行政执法管理权限的下放方案,我们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及时对相关办、中心人员开展了一次培训,要求相关办、中心对上述下放的四项行政管理职能权限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和认识。并从这些办、中心抽调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且具有相关执法资格的机关干部作为执法人员,直接行使县行政执法职能。同时,我们还组织驻村指导员进行了个别谈话,在驻村指导员中,民主选拔推荐副镇(局)级后备干部,征求驻村指导员微调方案。

五是成立一个委员会。适应农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根据综合改革中有关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我们对现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成立了*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党委宣传委员孟雁凤任主任,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副主任,另设委员7名。镇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在在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双重管理下,研究决策全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总支书记毛太松兼任。

二、下一阶段工作

一是开展一项试点。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工作中,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把重心放在*和*两个试点村身上,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一事一议”制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再在全镇面上予以推广。

二是进行一次微调。在今年年初“四办两中心”的机构改革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四办两中心”的格局,保留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和保障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将调处中心改为综治工作中心,并组建一个*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个别中层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岗位进行微调。

三是建立一个中心。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镇已有兴联、锦坞、新迪埠等村建立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其余村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村民所托工作实行全程,要求做到“六个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实现“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的目标,初步构建起“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

四是做好一个网点建设准备。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镇教育网点调整的建议意见,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分尊重群众意愿,力求教育网点选址做到科学合理,为20*年*一小的建设打好财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镇1所中心小学、1所分校、8所中心小学调整为3所以*为命名的小学,做深做透*文化。

篇3

一是开展一项试点。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工作中,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把重心放在*和*两个试点村身上,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一事一议”制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再在全镇面上予以推广。

二是进行一次微调。在今年年初“四办两中心”的机构改革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四办两中心”的格局,保留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和保障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驻村指导中心,将调处中心改为综治工作中心,并组建一个*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个别中层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岗位进行微调。

三是建立一个中心。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镇已有兴联、锦坞、新迪埠等村建立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其余村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村民所托工作实行全程,要求做到“六个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实现“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的目标,初步构建起“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

四是做好一个网点建设准备。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镇教育网点调整的建议意见,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分尊重群众意愿,力求教育网点选址做到科学合理,为2006年秋瑾一小的建设打好财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镇1所中心小学、1所分校、8所中心小学调整为3所以秋瑾为命名的小学,做深做透秋瑾文化。

五是进行一次债务化解。严格按照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开源与化解双管齐下做好镇村级财务化解工作。开源,在镇一级,重点是以发展“三产”提高税源经济。主要是做好日月集团投资3500万元,占地23000平方米的日月家园以及雄盛纺织的房地产开发,同时加快花为媒汽配城首期10000平方米的二手车市场开发。在村一级,重点是明确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引导村级经济坚持走以物业经营为主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实力。化解,在镇一级,计划在一年内化解镇级债务。在村一级,重点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招待费、办公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建立村级债务监控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通过严格预算、财务公开、强化考核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六是建立一套机制。农村综合改革重在改,贵在持。改革结束后,我们将以此相关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整理规范,逐步健全完善一套农村综合改革长效机制,力求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管理人,努力建设一个法制型、服务型、效能性政府。

二、前一阶段工作主要是开展了项工作:

一是组织一次学习。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准确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并展开了班子成员层面的座谈交流,就有关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初步商讨。同时把县委综合改革的主要精神向机关干部进行传达,使每一位干部对该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组成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分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人。

二是制定一套方案。全镇班子会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分成5个小组就农村综合改革5个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听取镇机关老领导、村、厂、事业单位四个层面的建议意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县委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最终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对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镇级财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等五方面工作进行了明确。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于10月24日下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召开了*镇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充分地动员详细地布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光同志亲临会场,对我镇的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是召开一次读书会。10月27日,我们组织全镇22位村支部书记召开了一次读书会,专门邀请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群,县经管总站副站长孙挺军同志为支部书记进行专题辅导。读书会重点就“一事一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就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的锦坞经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次强调布置,主要是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即:进行一次民主管理培训;发放一本村民自治手册手册;疏通一条村务工作渠道;制订村级行事规则一套制度;规范一套民主管理程序;推行一项“党员+代表”联户做法;开展一项服务等。通过“锦坞经验”的推广,把我镇村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定为:民主、依法;团结、和谐;发展、稳定;实干、诚信;服务、便民;重心定为是重大事情决策“六步法”,实质定为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相结合,团结依靠群众与引导服务群众相结合,干部自律与制度监督相结合。

篇4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20*、20*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乡*村和*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篇5

 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汇报材料

    近年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对文化市场“不规范、不顺畅、不健康”等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调研,查找出掣肘文化执法工作包括职责职能、人员队伍、经费资金、规章机制、效率效能、监管制约在内的“六大问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顺利推进,成效显著。

一、分类监督管理、扩展执法范围,解决“文化执法职责职能不清”的问题。从理清机构执法权限入手,将查处互联网上网服务和娱乐演出场所的违法行为、查处非法出版单位和个人的违法出版活动、“扫黄打非”以及旅游行政执法工作等138项具体业务进行分门别类,科学划分为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印刷、旅游六大类,并明确了各类业务的具体责任人,为全面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奠定。同时,将查处文化艺术经营、展览、展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首次纳入文化综合执法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综合执法范围。

 

 

二、增加人员编制、规范执法主体,解决“文化执法人多编少,执法不正规”的问题。为从根源上解决文化执法大队“执法力量单薄、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与市编办沟通协调,经市编委会研究同意后,市编办从全市事业机动编制中调剂出12个编制纳入文化执法大队,使编制总数由原来的8个增至20个,并通过全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方式新招录了12名执法人员,有效增强了执法力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所有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对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的工作人员,不授予其执法资格,不允许其从事执法活动,确保文化综合执法主体合法化。

三、加大财政预算、增强硬件投入,解决“公务资金短缺,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市财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经费全部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今年累计核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经费75万元。同时,为加强配套硬件设施建设,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此外,继续加大办公设施投入,新购置了1台用于文物、旅游等执法用航拍机、10台执法记录仪、20部执法对讲机、配备了4台综合执法车辆、更新所有包括电脑等办公设备、为每名执法人员新增工作服装1套,为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6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20*、20*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篇7

一、对口支援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我院于年月日与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根据该协议,医院派出一名挂职副院长,负责双方的沟通和协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帮助我院重点科室-心内科提高技术水平。年里,医院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我院神经内科疾病治理进行指导。我院派去尽名医务人员前往医院免费进修和培训。目前,医院与我院均按照协议积极工作,争取早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二、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

我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指导中心-医院开展了对口帮扶,实施了双向转诊,截止年月底,共有名社区居民前往指导中心完善相关检查。同时我院在年开展农村巡诊医疗工作,包括以下内容:、选派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每周下乡巡诊,将特困户、养老院老人等作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疗服务。、定期开展义诊宣传一次,深入村组院落,为群众送医送药。、与乡卫生院、村卫生所联络,积极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免费接收农村卫生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查房会诊等,通过传授专业学术知识,提高农村医务人员业务技能。

三、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

市卫生局医管科对我院相关工作已进行了指导。我院正与保险公司商议参加医责险的相关事宜。其他监督机制尚未引入。

年我院在信息公开方面投入较大,投资了万元安装了户内、户外显示屏,投资万元安装了窗口服务满意度评价器。充分利用电子屏、公示栏、药品监督牌、医德医风监督牌、意见箱等途径开展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四、推进常见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把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内容详细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步步明晰,步步有据可依。我院作为综合性二级乙等医院、分科少,引入临床路劲是一项大的挑战,年来,我院医务科从单病种入手,选择了种我院常见病,试行临床路径管理。个病种覆盖了个专业,涉及个科室,目前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变异率、入组率正在统计中。

五、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年月,我院聘用一批护士,充实了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目前,我院已与医院建立对口支援,计划选定我院内科护理单元,作为示范,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护理部将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进护理服务,丰富工作内涵,充实护理人员队伍,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六、医院信息化建设

今年,我院在原有his系统的基础上,投资万元,安装了检验网络系统、体检网络系统、病历首页网上直报系统、出生证明网上直报系统等系统,在山西卫生信息网建立信息平台,公布医疗服务信息,按时进行卫生网络直报。院领导对信息工作高度重视,为信息科配备人员、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有意向开展电子病历,但由于资金紧张,尚未开展。

七、推广预约诊疗服务

根据卫生局要求,我院及时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设定了预约电话,年月,我院安装了全国预约挂号系统,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

八、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多年来,我院坚持执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互认项目包括检验、影像、病理等余项,本年度涉及患者约人次。

九、积极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

篇8

××县国土面积7273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63240.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7.44%;非林业用地面积164090.9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2.56%。林业用地面积中按林地权属划分,国有林面积为318326.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6.52%;集体林地面积241809.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2.9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6609公顷,全县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35021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5%,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8%。

在林改试点乡的确定中,我县根据《××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迪林办发〔2009〕3号)文件精神,按照“先易后难,群众林改愿望迫切,乡(镇)领导重视,工作积极有效、机构落实、人员完整,乡情林况具备特色、能够示范全体、反映综合、资源家底清晰”的原则,将试点改革乡确定为拖顶乡。拖顶乡国土总面积56.39万亩,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境内有傈僳族、藏族、汉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常驻人口有2090户共961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37户共9192人,全乡林业用地面积为509185.8亩,其中国有林面积为170915.7亩,集体林面积为324620.1亩,退耕还林面积为915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为86.5%。

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7月,在省委、省政府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议之后,我县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于2009年10月开始着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和联系林业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的××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了全县专业技术好、工作能力强和工作责任心强的林业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充实到林改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在省、州的统一部署及××县林改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县林改试点工作于2009年1月12日顺利达到了省级检查验收组检查验收标准,并在全州率先完成了林改试点主体改革工作。试点乡全乡已申请登记面积33.38万亩,占应申请林权登记面积的100%,已明晰集体林产权33.38万亩,确权率为100%。集体林完成均山或均股到户率为100%。输机1095宗,打印林权证1019本。成功调处各类林权纠纷52起,纠纷调处率为100%。林改试点工作共建档案五套每套159份。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州检查验收组的好评,圆满完成了为全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换发林权证工作培养骨干、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检验方法,寻找最佳引导方式的试点工作任务。

(一)林改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中央、省两个九号文件精神,以及州委、州政府关于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林改试点乡的乡情、村情、林情,一是将试点乡所有权属为集体的林木、林地包括天保区、公益林及个人所有的自留山纳入了本次林改试点改革的范围;二是坚持整个林改试点工作以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为准绳,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三是坚持集体林木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确立经营主体,明晰林木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生产力;四是确权后的集体林实行以亩折股,均股权到户或到人的形式进行改革。其主要原因是我县森林及林下资源十分丰富,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很高,松茸、虫草等各类林副产品是我县山区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在有林地的林权划分中,如果将其所有权划分到户,必然会导致出现难以调和的利益纠纷。而实行所有权到组、均股权到户或到人,既能减少各种纠纷又能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五是宜林地实行均山到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明晰产权,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将宜林荒山的权属划至各农户,有利于激发所有权人对个体林地的经营管理,变土地优势为经济优势;六是对于承包到户的自留山,予以重新登记换发林权证,并做好“四权”落实,维持林区社会稳定;七是以农村稳定为大局,认真调处各种林权纠纷,坚持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

(二)林改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县、乡党委、政府对这次试点改革高度重视,书记、县长亲自抓,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林改,五套班子齐参与,切实把林改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林改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的有关指示精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确保改革依法、有序、稳步推进;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通过调查摸底,结合实际制定林改方案,根据农民意愿,结合藏区林下资源丰富且分布不均等林情社况,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体统一管护经营,分股不分山为主,均山到户为辅的方案,维护了群众利益,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四是本着尊重历史、稳定政策的原则,对历史遗留的林地山林纠纷,妥善进行调处,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社会和谐、林区稳定;五是尊重群众意愿,在改革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才能实施,尊重了民意,体现了民主,实现了平稳改革;六是林业等各部门积极配合,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保证了试点改革的顺利完成。

(三)林改试点工作完成情况

拖顶村共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面积76448.7亩,共有宗地234块,完成率为100%。其中国有林面积13520.4亩,宗地2块;集体林面积62238.9亩,宗地13块;自留山面积为689.4,宗地219块。填写林权界定确认书42份、自留山外业勘查登记表219份,受理林权登记申请表229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书229份,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1份,村民小组林改实施方案16份,出林改简报1份。

洛玉村共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面积139439.4亩,共有宗地311块,完成率100%。其中国有林面积73839.8,宗地1块;集体林面积64762.3亩,宗地14块;自留山面积720.6亩,宗地296块。填写林权界定确认书13份、自留山外业勘查登记表296份,受理林权登记申请表297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书296份,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1份,村民小组林改实施方案14份,出林改简报2份。

大村村共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面积为90170.8亩,共有宗地35块,完成率为100%。其中国有林面积22263.7亩,宗地4块;集体林面积67909.1亩,宗地31块。填写林权界定确认书68份,受理林权登记申请表35份,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1份,村民小组林改实施方案23份,出林改简报1份。

洛沙村共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面积130021.7亩,共有宗地296块,完成率为100%。其中国有林面积43309.6亩,宗地2块;集体林面积84788.3亩,宗地18块;自留山面积583.3亩,宗地276块。填写林权界定确认书23份、自留山外业勘查登记表276份,受理林权登记申请表289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书276份,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1份,村民小组林改实施方案13份,出林改简报4份。

左力村共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面积76709.6亩,共有宗地179块,完成率100%。其中国有林面积17485.2亩,宗地1块;集体林面积42517.1亩,宗地12块;自留山面积324.2亩,宗地166块。填写林权界定确认书24份、自留山外业勘查登记表166份,受理林权登记申请表份173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书166份,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1份,村民小组林改实施方案12份,出林改简报4份。

四、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经验

总而言之,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州精心指导,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的结果,也是试点乡党委、政府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林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有五条:一是必须坚持高位推动,“四级书记”推进林改;二是组织保障要到位。试点乡的实践证明,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协作特别是政法部门的密切配合,试点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有序开展;三是要搞好培训工作。由于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标准严,认真开展好培训工作,才能为林改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四是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倾听群众心声、依靠农民推进林改;五是要经费到位。林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繁杂,时间跨度长,标准高、任务重,内外业所需的软硬件要求高,设备的配置资金投入大,所以经费的足额、及时到位是确保林改顺利完成的重要动力;六是坚持依法依规办事,规范操作。工作中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项政策规定,规范操作;七是坚持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一切从村情、林情实际出发,做到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既尊重历史,又照

顾现实。根据村组实际和广大农民愿望,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林改模式。同时,细化林改工作程序和步骤,对工作中涉及的表格、证书等统一范本,统一印制,切实加强各工作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林改档案的完整、规范和安全;八是坚持进度和质量相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内业、外业同时进行,谁承担的外业由谁负责内业整理,既节省了工作时间,又防止了内业与外业的脱节,从而确保林改工作进度和质量相统一。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县的林改革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林改工作经费难以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量大,从成立林改试点机构、组织培训、确权勘查、内业整理、档案归档到下一步全面铺开均需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我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县级财政拮据,地方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到位。经费保障能力不足,仍然是当前我县林改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实地区划界定中,不仅要求林改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还必须认真细致的开展实地踏山认界和林界划定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林改技术力量总体薄弱,技术力量亟待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业务拨尖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要铺开下一步林改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现象依然存在,技术力量亟待加强。

3.林业历史资料不全。追溯我县林业改革的历史,由于在“两山三定”时缺乏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我县国有林至今没有确定权属,因为没有明确界线且无图文资料依据,加之我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中的国有林界线是经过省、州、县各部门技术单位多次转绘的,存在极大的误差,所以对此次林改工作造成了诸多影响,对我县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4.历史遗留的纠纷问题是林改工作的一大难点。林业“两山三定”时,工作较粗放,分山不勘界,指山为界,资料模糊不全,留下了大量林权纠纷隐患,成为推进林改的难题。在此次试点工作中,就出现了“两山三定”时未能调处解决的纠纷,虽然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对此类遗留的纠纷得到了解决,但从试点乡历史遗留的纠纷问题上看,其他乡镇均普遍存在类似情况。所以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是我县今后林改工作的一大难点。

5.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我县林改试点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虽已基本完成,但其间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林改工作人员自行完成,由于缺乏专职档案管理员,走了许多弯路。下一步的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完整、准确不留隐患,还需有州、县档案局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林改档案管理工作,并明确责任。避免在下一步林改工作中,因操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6.方言与民族语带来的沟通困难。拖顶乡境内居住有傈僳族、藏族、汉族、白族、纳西族等诸多民族,由于环境特殊、民族众多,语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林改工作人员与村民正常沟通的一个主要障碍。方言、民族语的差异对同一个地名和人名的发音也不同,同时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且试点乡的这一问题在我县的其他乡镇也都普遍存在,如何在下一步的林改工作中妥善的解决好这一难题,保障林改工作的正常推进仍需解决好语言这一问题。

五、对下一步的林改工作的建议

根据我县林改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建议下一步林改工作的启动全州保持同步性,同时以州级统一制定的方案、技术规程、表格等一系列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好下一步全州林改各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把宣传培训贯穿于整个林改工作的始终,深入宣传林改政策,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打消群众顾虑,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林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为林改工作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结合全州林改实施方案,完善林改工作流程规范文本、林改验收和考核办法,技术人员抽调及培训方案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建立责任机制。根据林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行政组与业务技术组的责任,建立责任分明、分工细致的运行机制,逐级签定行政和技术责任状,彻底消除相互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四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借鉴外地、州林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和激发林改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把林改工作中的成绩及工作表现,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干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和林业技术人员定职、晋级的首要硬条件;五是稳定林改工作队伍。为稳步推进林改工作,全面完成林改任务,实现改革目标,将试点工作中责任心强、工作负责,并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职工、技术人员继续充实到林改工作中;六是充分调动林改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服务,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七是积极推进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全州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