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热力设备检修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4-19 16:52: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热力设备检修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力设备检修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Research on training applied creative person with practical and training through the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Zhang Cuizhen, Liu Minghui, Chen Lingl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applied creative person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lleges,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rporation. The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raining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strong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strong construction practice capacity.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training and the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 with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through the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combined training; applied creative person

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1]。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仍然沿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理论教育,学校也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使工程实践训练处于边缘地位。工程师的成长需要工程经验,但毕业生到企业后要从头学起,需要经历几年的实际工作才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工科大学生一毕业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招聘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相关工程实践经验,企业就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成本使其适应工作岗位。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立新提出:“工程人才培养绝不应当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主动参与、积极参与。”[2]以下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1 校企合作联教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

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为例,主要实习实训有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检修实习、仿真运行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

1.1 金工实习

我校校办工厂建有自己的金工实习基地,学生通过两周在实习基地的车、铣、焊、铸、钳5个工种的实际操作,了解机械生产制造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磨炼学生的细心、谨慎与耐心,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打下基础。

1.2 专业认识实习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与概论课的基础上,到电厂进行认识实习。

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前期准备,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校内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与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承担这项工作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习纪律、集体意识,并将电厂的锅炉、汽轮机结构、热力系统等知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简要讲授与讲解,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第二部分为生产现场实习,这个环节一般安排参观3~4家企业,由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带队深入现场,参观发电企业的发电设备、各热力系统的相关生产流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机组容量、不同发电方式的异同,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设备、工作生产流程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三部分为专题讲座,邀请电力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举行相关主题讲座2~3场,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邀请本校本专业毕业的优秀工程师结合自身职场成长经历作专题报告,与学生在学业、工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第四部分为总结,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总结,例如对现场的观察、认识、体会以及对生产形式与生产流程的认识;听专题讲座应写出讲座的主要议题、重点核心问题以及从讲座内容和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所思所想,并写出相应的实习报告。

1.3 检修实习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检修实习是通过专业设备检修实习实训,使学生掌握热力设备检修的基本工艺、基本方法、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学生熟悉火电厂相关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检修实习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电厂大修时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到电厂进行实习,学生向电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师傅学习拆装检修的生产知识,熟悉常用工具、专业机具、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阀门、风机、水泵、转子等火电厂常用设备的结构、各部件作用、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检修实习的第二个环节,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利用电厂替换下来的设备,建立了校内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电厂检修实习的基础上回到学校进行检修实习实训,把跟电厂工程师和师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自己动手对实习基地的设备进行检修、拆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1.4 生产运行实习

生产运行实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前进行专业生产运行实习的方式是:几十个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先由企业工程师进行生产安全教育,然后结合本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学生跟班现场运行人员进行运行实习。由于现场生产环境的限制,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被动地听和看,缺少动手机会,实习只限于参观和旁观,实习结束后,学生对许多问题仍然似懂非懂,达不到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现在采用仿真实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仿真实习为主、现场实习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先现场实习,后仿真实习”的分阶段实习,先到电厂参观学习,再回到校内仿真运行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对电厂设备和系统的启停操作、正常运行调整、事故处理过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生产实习模式,学生对电厂的系统和设备结构、流程、工作原理、运行特性、操作特性、机组启停以及事故处理等的认识显著增强,加强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接受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火电厂这一本专业主要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5 专业课程设计实训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训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与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以前的课程设计是在每门课学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单独课程设计的实训;现在采用的模式是在三门课理论教学课程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课程设计,三门课的课程设计集中在一起,使学生对火电厂的系统、设备有了全局的认识与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了带领学生到选用的课程设计电厂机组学习的环节,学生查看电厂的图纸与设备,学习实际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三门课的课程设计。

1.6 毕业设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进行了学生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安排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也派指导教师到企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双向指导。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学校培养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学生所做课题为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专业理论优势协助解决一些现实工程问题, 参与企业的项目攻关,同时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节约了培养刚毕业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工程师的时间,实现双赢。

2 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仅要改善教学实践环

境条件,还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比较侧重于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要能够与生产管理实践相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是一种责任文化。在企业里,每个人的责任是清晰的。在考查高校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的发展时,毕业生对企业文化能否适应是极其重要的[3]。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用企业的组织纪律、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生产质量去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中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实习实训采用分组合作、协作完成的方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等企业文化理念,增强学生对实习实训单位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为顺利实现由毕业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校企合作实习实训联合培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途径,重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导向。

参考文献

[1] 李桂霞,钟建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篇2

锅炉设备及运行是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必修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具备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必备的电厂锅炉设备和运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现电厂锅炉运行、安装以及检修工作的零距离上岗。

课题组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调查问卷,得到了大量的本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反馈:枯燥、抽象的理论计算;难以理解、想象的设备结构及系统的口头讲解;锅炉运行的操规背诵,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脱节,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与本科院校学科体系下培养的学生相比,存在着理论知识不足,操作能力不强,就业处于相当的弱势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做了精品课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课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局限,实训设备的不足,职业分析不到位等,整体课程设计受到影响,为了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我院购置了大量的实训设备及仿真系统,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在这些基础上,教学团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工作。

本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专业对应岗位群、任务分析为依据,与企业结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化的课程开发设计,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依托发电厂仿真实训室、热力设备安装检修实训室的不同教学环境,进行基于过程导向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严谨性的要求。

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施。

一、确定课程目标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思想是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进行系统开发,即根据职业工作内容,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在前期,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与他们探讨,总结电厂相关岗位的主要职责,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一起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由企业工程师、值长等分析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职业能力,整合为不同的课程,其中,表1的能力整合为课程锅炉设备及运行。所以表1中的三种能力就是本门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内容组织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操作实践为主线、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设计理念,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所以,课题组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具体课程内容组织(见表2)。其中,模块二中的任务来源于电厂的典型任务,模块一的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锅炉设备及整体布置而生成的教学载体。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每一个学习情景中,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任务的实现学到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向学习转换,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四、考核方案

本课程采用有针对性的考核形式,具体考核形式多样化,采用笔试、口试、情境测验、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企业技师。

采用综合评价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实训考核占50%。教学过程中,每个任务评价后都会得到一个成绩,最终实训考核为所有任务的平均成绩,占最终评价的50%。

(2)教学过程考核占30%。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专题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主要从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讨论问题情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情况、操作训练情况、出勤等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

(3)期末考核占20%。以卷面形式组织,主要涉及锅炉操作工、锅炉运行值班员技能鉴定的笔试题。

五、改革效果

篇3

关键词:汽轮机 教学改革 探索

高职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但传统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基本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体现“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学特点,同时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学时较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在汽轮机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结合火电厂热力设备检修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谈一些课程改革方案,希望能在该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传统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部分所占比例过大,且难度较大。2、对汽轮机的结构及检修介绍得不全面,不能体现热动专业对培养学生检修、安装技能等核心能力的要求。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如下的教材思路:1、按照“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内容,以教学模块为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视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总体要求来进行编写。2、体现突出结构、强调技能、强调规范化,强调系统、弱化理论的教材特点。3、采用项目与任务相结合的编写体例。

根据高职教育的理念,教材的名称可由传统的《电厂汽轮机》、《汽轮机设备》等更名为《汽轮机设备检修》,具有非常鲜明的高职特色。

二、优化教学载体

精选教学内容。针对“汽轮机设备及检修”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在该课程授课之前,在做教学计划时,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教学特色,一方面照顾知识面的广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度,同时要兼顾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优化多媒体课件。为了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把收集到的和在电厂拍摄到的设备图片、视频反映到课件里,制作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就可以很形象地讲解电厂汽轮机原理、关键设备结构以及基本检修方法,学生也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强化实物教学。利用模型教学、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

注重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到电厂实践学习的机会,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对生产现场规章制度和工作过程的了解,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转贴于

三、强化学习效果

作为专业课程,教材各章节后一般不附思考题和复习题,学生在课后的练习机会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发给学生。在课堂讲授前针对上次课预留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必要时可以采用提问检查等手段。讲授时,教师可根据思考题,配合教材,结合工程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作一些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习题课结束后,针对习题课的内容,留一部分课后作业,批改完之后,针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在各个章节尽量多地给出前沿研究方向,并与阶段性的小论文或读书报告相结合。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与作业后,期中与期末布置两篇阶段性的小论文或读书报告,阶段性的小论文或读书报告体裁不限,可以是阶段性的学习心得、总结、综述、专题等,并以此作为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这种方法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加练习,同时为毕业设计和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对于三年制高职学生,仍安排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但以往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多采用教师命题的形式,而且命题难度超出了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且非常不实用。

本人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编制某台汽轮机检修方案,内容涉及检修项目、工器具配备、安全措施、检修工艺等多项内容。因为其中某些内容学生曾在校内实训过,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电厂实习中也有所收获,所以学生所做的课程设计不仅有内容,而且非常贴近生产现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束语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实用特色,强调与现场对接,强调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五对接”的方式,将电厂化学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特色专业;五对接;高职高专;电厂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50-03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影响学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建设是否具有特色。我校电厂化学专业自2008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以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设计教学情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五对接”的方式,将电厂化学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首先,在电厂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在核心课程开发和教学中,结合了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再次,认真抓好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实行了“双证书”培养制度。因此,培养的毕业生到企业后,能够“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

通过“五对接”,建设特色专业

在电力工业领域,电厂化学作为一个基本专业,涉及电力生产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因此,电力企业对电厂化学专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对电厂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同时,本专业针对性强,主要针对发供电企业的水质化验、水处理设备运行、燃料化验、油品分析等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要面对的工作,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毕业应聘到电力企业后,可直接顶岗工作,无需再岗前培训。我校在电厂化学特色专业建设中,主要注重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五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职教师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接。通过“五对接”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从事火力发电厂化学专业生产运行、检测分析及专业技术管理等的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性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与企业对接 学校对接企业,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电厂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分析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相应地,随着时展、社会进步,不断完善电厂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双方员工实行互兼互聘,共同修订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在学校与企业对接过程中,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主动服务、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师资、实训场地、仪器设备、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校企之间技术咨询、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则利用企业的优势,分时期、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学生下厂实习过程中,学生对电力企业的认知逐步得到提高。通过认识实习,实现从陌生到认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实现从认识到熟悉的转变;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实现由熟悉到融入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对电力生产过程、热力设备、仪器仪表的认知,又有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了解。总之,校企结合各自的内在需求,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另外,在学校对接企业中,每年要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相应措施,避免形式主义。近年来,我校与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国能石横发电厂、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山东泰山钢铁、博兴诚力供气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习奠定了基础。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电厂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是: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在电力企业中,欲做好水质化验岗位工作,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电厂化学专业水处理系统工艺、水汽系统图的识别与绘制;常用化学仪器、仪表、药品、工具的使用;化学设备、仪器仪表的常规检修;水质分析技术、水汽技术标准规范、电厂水汽质量运行标准;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等。要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有:工程制图与识图、无机化学、化学分析与测试、仪器分析测定、电厂水处理等。在讲授课程内容时,要打破学科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设计教学情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有关课程内容后,接着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这样就为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火力发电厂化学车间的生产实际,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顺序。一门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以及不同教学情境中的任务,也要与生产过程对接。如我校水处理设备运行实训室,就是对应电力生产过程的制水车间而建的,内部主要的设备有过滤器、电渗析、反渗透、混床、EDI等,只是与现场生产过程成比例地缩小而已。水处理系统连接可以是原水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电渗析水箱保安过滤器反渗透水箱混床水箱,亦可采用如下方式连接,即原水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水箱保安过滤器反渗透水箱EDI水箱。根据上述水处理系统连接方式的不同,可知这两种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教师在讲授“电厂水处理”课程时,就容易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学习时由于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容易激发出学习兴趣。理论知识讲解后,接着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很容易掌握。通过这种形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后,在生产一线工作起来轻车熟路。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使毕业生至少掌握一门技能,做到毕业到企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操作,应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确定电厂化学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有:电厂水化验员、电厂水处理值班员、燃料化验员、油务员等。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确定不同职业资格理论培训内容、技能考核范围和技能鉴定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及实训项目参加鉴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书”,可为就业上岗提升竞争力。

专职教师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接 专职教师对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将这些技术难题反馈给专职教师,双方进行项目合作,共同攻破难关。这样教师有了科研课题,学校锻炼了教师队伍,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对而言,专职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丰富,但在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专职教师对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校企共同制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实施与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专职教师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两者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教研、科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即学生除了要由一位本校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实习外,还要选择企业的一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导师,从而接受共同培养。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操作,而且还明白了为什么这样操作。毕业生上岗操作起来,工作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可避免误操作。

建设特色专业的体会

首先,建设特色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次,毕业生就业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质量。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再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学校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专项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及时更新设备、仪器,强化专业文化建设,搞好社会综合服务。最后,通过“五对接”建设特色专业,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在电力等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厂化学及相近专业方面工作的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华挺,仰文昕.高职院校的优质就业“秘诀”[N].光明日报,2013-07-27(10).

[2]伦国瑞.电厂化学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教育前沿,2011(7).

[3]王启洋.按照五对接原则建设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