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药经济8篇

时间:2022-08-30 08:51: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药经济,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经济

篇1

一、医药经济发展的现状

1、医药工业长足进步。山高制药是县医药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改制重组,充分激活了企业的活力。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实现税收110余万元,生产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近期,该企业新增药品生产批准文号6个,投资200万元进行GMP改造,投资近2亿元在工业园区征地247亩新建厂区,企业发展势头看好,这对拉动当地的医药经济发展取到积极的作用。

2、医药商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部门引导,辖区内医药企业全部完成了改制,一批新兴民营医药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外地大企业不断进入药品市场,为医药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德顺医药公司、江边药品配送站承担了我县农村药品主要配送任务,南华公司已经成为药品零售名牌。城乡药品供应网络健全,服务优质,品种齐全,价格合理,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药品服务。全县现有药品批发企业各2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家,连锁门店2个,单体零售药店36家,并均已通过GSP认证。医药商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达2700万元,利税300余万元。

3、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县的绝大多数医药产业经营理念得到改变,从经营方式上看,连锁药店从无到,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药品经营大的发展趋势;从服务方式有上看,以前是等客上门,现在的药店纷纷推出免费送药、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明显改善;从开店区域上看,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已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医药网点更加合理;从管理手段上看,现有很多企业都开展了安全诚信和创优示范店建设,大大提高了经营质量,提升了经营档次。

二、医药经济存在的问题

县医药经济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低起点发展、低效益增长、低速度扩张,不能对全县经济形成有力的支撑和牵引,与医药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总量较小,经营规模不大。全县医药生产企业仅有1家,且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的药品品种规格不多。在现有的37家药品零售企业中,大部分销售仅在10万元左右。从经济总量上看,医药经济所占比例偏低,全县医药商业企业年销售额仅2700余万元,占全县销售业总额的7%左右,实现药品生产总值1100万元,占GDP0.5%左右。

2、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2008年,全县医药企业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平均每家仅2万余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1.5%左右,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2%左右。年销售超100万元的医药企业只有5家。

3、市场观念滞后,经营机制不顺。医药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新的经营理念没有很好地与时代同步,管理模式没有及时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思想和行为,不少医药零售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在小范围内恶性竞争,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4、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备落后。县的医药企业普遍面临投入不足、设备和技术落后的问题,特别是零售药店还是家庭式的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小,设施简陋。

5、技术人才不足,经营管理粗放。县医药企业仅有执业药师5人,每7万人才有1名执业药师从事医药产业。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药品技术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30%左右。大部分医药企业管理粗放落后,还是传统的坐店等客的购销方式,现代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还未完全建立。

6、地理区位劣势,竞争环境不利。县地处边远山区,不沿边不靠海,缺乏国际、国内市场的有效带动;远离大都市,缺乏中心城市消费的有效带动;企业不大不强,缺乏龙头的有效带动;没有关联度高的医药企业集团,缺乏有效的辐射和拉动。

三、医药经济面临的机遇

1、县委、县政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实施提高“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战略,依托市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县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争资金、跑项目的力度,这为县的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2、随着县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城乡人口老龄化比重的不断上升,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等因素,医药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同时,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制度的普遍建立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推进,这都将有利于增强我县医药市场发展的潜力。

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弱化,县一批通过GMP、GSP认证的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县域医药市场逐渐显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为医药经济良性发展增添了后劲。

4、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自然环境优越,具有优质的金银花、黄栀子、茯苓、天麻、厚朴等中药材资源,为药品研发、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

5、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对贫困县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内、外资进入我县的趋势更加明显,为县医药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医药经济发展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强化经济赶超意识。营造科学的发展观、先进的经营理念、强烈的改革意识是加快县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要很好地解决我县医药发展中难题,重点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解决医药经济发展中的思想障碍问题。充分认识不加快发展就是落后,不发展更要落后,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决策指挥科学、发展举措有力、全社会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解决企业因循守旧的经营和管理理念问题。彻底纠正不顾大局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开放竞争意识、合作发展意识、经营战略意识,形成集团优势,实现互惠双赢。三是要解决职能部门服务发展的认识问题。有效制止对政策执行不力、重部门利益不重企业发展,影响医药经济发展的不作为现象。进一步转变职能,牢固树立既强化监管,又服务发展的思想。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专业技术支持。要立足实际,把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医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强化技术支撑。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采用新技术对山高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全面提升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增强生产、销售能力;与药品科研单位合作,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实施中药材科学规范种植,为药品生产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认真抓好企业带头人、科技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篇2

关键词:中医药;经济学;必要性;建议

一、中医药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卫生健康服务遇到的问题,并解释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卫生服务中的经济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卫生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中医药卫生经济学是卫生经济学和中医药相结合形成的学科,运用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资源分配、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强调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阐释中医药行业中经济发展规律。国内关于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不过卫生经济学毕竟是从国外引进的理论,主要还是适用于现代医药学,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中医药领域,中医药行业的卫生经济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少专业的、适合中医药的卫生经济理论的支撑。

二、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没有充分挖掘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研究方法与其他行业的卫生经济研究相同,这会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研究思路也是借鉴西方现代医学的思路,未能注重中医药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不利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知,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突出强调中医药特色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有其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研究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卫生经济学,要充分挖掘不同于西方现代医学的传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利用中医药经济学理论知识,重点关注中医药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适合中医药发展的卫生经济学。

(二)符合中医药领域的发展需求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支撑,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有助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能够在中医药服务、管理、评价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产生新的研究方法,解决中医药发展方面的专业理论指导问题。

(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体系尚不完善,帮助建设科学完善的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体系,弥补以往探究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科的发展,产生更多关于中医药卫生经济学方面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提高中医药领域的管理

深入研究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为中医药卫生服务领域提供对策,完善中医药卫生管理。整合中医药行业的卫生经济方面的数据,建立健全覆盖全国众多中医医院的大型经济数据库,有助于对中医药经济数据的掌握,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卫生服务资源进行分配,掌握中医药行业的服务状况,从而提高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对中医药领域的管理。

三、思考与建议

(一)学科定位

中医药卫生经济学并不是单一的学科,其融合了中医药、经济学及管理学。中医药理论应紧扣中医药的特殊优势,顺应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经济学理论要注重与中医药的结合,并不仅仅是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管理学理论重视医院经济管理方式,再结合中医医疗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二)学科建设

任何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体系的支撑,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也是如此,建设中医药卫生经济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科研体系,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科的发展。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作为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三)建设数据库

建设中医药行业的经济数据库,获取中医药产业的数据信息,掌握中医药产业的资源配置,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中医药行业数据共享,以此来促进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发展。

篇3

近几年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时期,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与之竞争;另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命运的变迁,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医药资本结构、体制、市场格局、营销模式、工、商、卫关系都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

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探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善于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进行,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

目前,我国的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市场竞争转向直接争夺客户,争夺销售终端;产品竞争则转向品牌之争;企业正从各自为阵的单一领域竞争转向生产、流通、医院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供应链之争。

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进行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要以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规模化程度为目标,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推动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按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推广批发企业实施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要抓好品种、网络、服务,增强市场控制力,扩大企业市场活动空间;要通过资本运营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医药商业企业的优胜劣汰步伐。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21世纪,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人们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两网”建设,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平稳增长依然是医药市场发展的主基调。企业应根据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变化,确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要瞄准OTC市场、农村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阵地,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以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变数增加,医药市场的诸多变数仍将使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GSP认证提速、药品分类管理等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将加剧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为此,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化,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紧调整、完善建制,促进服务,要抓好低成本策略的推进,在管理上开源节流,加强与厂家的战略联盟;抓好重点品牌品种的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抓好创新服务,逐步实现向服务性企业迈进;抓好物流运行管理,凭借配送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寻求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突破。

篇4

在变局中寻机遇求发展

2004年对医药行业来讲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企业面临着各种变数,在变局中寻机遇、求发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膊及发展方向,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中国入世引发了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局,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与之竞争;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企业成长方式的变局;“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命运的变迁;GMP、GSP认证的提速,定点药店认定的取舍,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实施给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药品招标采购和降价也给企业带来了双重压力。医药资本结构、体制、市场格局、营销模式、工、商、卫关系都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具有发展优势、竞争实力、能够与更强大竞争对手直面抗击的产业和企业将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否则将被淘汰出局。因此,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寻求突破,探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进行,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医药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提升整个行业素质尤为重要

入世后医药流通领域已经出现的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竞争;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市场竞争转向直接争夺客户、争夺销售终端;产品竞争则转向品牌之争;企业正从各自为政的单一领域竞争转向生产、流通、医院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供应链之争。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进行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建立能够适应开放和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根据买方市场的特点,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企业可依据具体情况向商、经销商、直销企业、零售商、物流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要抓好品种、网络、服务,增强市场控制力,扩大企业市场活动空间;要通过资本运营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医药商业企业的优胜劣汰步伐;要推进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股权多元化,建立真正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竞争实力

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和调整,做大经济总量。今年北京市推出由104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参与的“北京工业百户国企与外资、民间资本并购重组行动”,8家医药企业位列其中。投资者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通过股权和产权并购、盘活存量资产、增资扩股等方式实现资本并购重组。这一举措就是利用企业现有的资产存量,吸引内部资本力量,将并购过程和引资、重组相结合,充分利用机制、体制的转换和资本的力量,力促国企改革使其发展壮大,提高竞争实力。

医药市场总体需求在调整完善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21世纪,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特别是非典之后,人们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两网”建设,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消费市场将出现新的变化:一是消费区域将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二是消费对象进一步拓宽;三是消费选择更为宽泛;四是消费目的由防病治病扩大到健身益智;五是消费求新、求天然、求疗效好。此外,“低水平、广覆盖”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控制率,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企业应根据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变化,确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要瞄准OTC市场、农村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阵地,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以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国家相关宏观政策导向对企业的影响会进一步显现

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面临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GSP认证提速等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化,自觉转换角色。联大靠强,尽快谋求新的生存之道。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药械市场的全面规范

今后一段时间,依法规范综合治理,净化和改善市场环境,是药监工作的重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大对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抽验和虚假医疗器械广告查处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活动;整治中药材专业市场;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积极推进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加快GMP、GSP认证步伐;推进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严格药品审批和管理,从源头上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放心。企业应关注法规的实施进展情况,诚信守法,规范经营。

行业物流发展建设谨防“虚火”

有“利润泉”之称的现代物流,近年来受到社会的“热捧”,各地各行业的物流陆续出炉,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理论研讨也方兴未艾。这股物流“热潮”所伴生的“虚热”现象,日益凸现。一是言必称大,不求实。建设盲目贪大,不讲实际,不问市场,所规划的物流体系大大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市场需求;二是行必建园,不求物。沿续构建经济园的思路,将开发新物流园区作为发展物流的品牌,圈地耗资巨大;三是改必换牌,不求质。一些企业为赶时髦追浪潮,不进行实质性改革,只是简单地换牌更名,其结果只是物流企业数量膨胀。在目前政府管理职能、物流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整合和统筹规划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医药企业既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又要实事求是谨防“虚火”,使物流发展真正成为企业降费增效的利润源泉。

2003年以来,全国医药经济运行态势基本良好,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制约着医药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提升。一是企业规模问题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且布局分散;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三是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五是外贸产品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克服直接关系到今后一段时期内医药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实现与提高。为此,各地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应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医药行业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扶持一批确有研发能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加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⒉推动“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努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为促进企业出口和国际贸易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⒊积极广泛吸收各方投资,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医药产业现代化生产和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

⒋加速流通体制改革,推动促进企业的战略重组。

篇5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9809

国内刊号:11-5598/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6

1.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医药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建立省级医药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从省级工业发展资金中划出一定额度,由医药行业职能部门管理使用。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改善医药产业的资本环境。鼓励国内外医药企业在省内设立地区总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有民营企业转让技术,鼓励国内外医药产业专业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我省创办医药企业,鼓励内资企业来省内投资发展医药产业,鼓励医药企业上市。二是建立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省内各市(州)申请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同时对成功获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市(州),在省财政预算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地建设和发展。三是建立产业园区专项引导资金,重点向医药产业园区项目、重大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开发、科技基本设施建设倾斜。四是组织专家对省内现有的品种进行评估,对有可能做大的品种,要认真、全力、全方位给予支持,使其真正成为经济的支撑点、医药产业的兴奋点。

2.设立医药科研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完善吸引人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协议,搭建医药产业产品、供应、求购、动态、招聘信息平台,采取多种形式转化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成果。根据单位或本人申请,人事、公安等部门简化程序,快捷服务,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其配偶、子女可同时迁入。

3.完善企业创新的市场政策。优先推荐省内医药企业申报和承担国家与地方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以本地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医药新产品产业化与重大产品的技术改造。对于企业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新药、医疗器械或经国家和省认定的新产品,由省政府相关部门推荐,经联合审定后,优先纳入《吉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目录》,在吉林省基本药物补充目录遴选、招标、选择配送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省内医药企业的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做好进入外省医保目录的协调工作。

篇7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搭好“便车”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2013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导要与中亚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这一构想引起了海内外众多敏锐视角的共同聚焦。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被认为是联系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而未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向世人展现21世纪丝绸之路的光芒,它不仅是一条财富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是一项惠及地区30多亿人口的壮举。时至今日,中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依托丝路,将向世界输出的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的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而在这其中中医药文化无疑有独领的一面,正如2010年6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在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时讲话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放眼世界上没有一种医学能像中医药一样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结合的如此相得益彰,这也正是中医药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久弥香的原因。

一、什么是中医药文化?

首先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所以中医药文化的本质是中华文化;它涵盖中医文化和中药文化,两体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高度统一于中医药文化这个大概念下,当前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原因和意义

1.国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把中医药文化建设首次纳入了中医药工作重点之中,这对发扬中医药文化具有建设性作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我国目前社会现状来看,西医仍然占据主流医学地位,中医药则是从属地位,这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我们不必去追究;而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医药文化,乃至包括我国各少数民族医学文化都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途径之一。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呈现出很多变化: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中国企业走出去……然而随着发展成为共识,仅靠密切的经济联系来维系的交流总会受到来自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挑战;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有时候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是同步的,有时候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也要繁荣,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担负着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只有以文化为剂,找到认同感,我们在对外交流中才能更好的“化戾气为祥和”。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已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统计预测2013年中国文化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77%,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同时我们发现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10%的比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外文化交流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箕子入朝鲜,带去了先进的中华文化,开化了当地土著民……循历史车轨而来,在几千年的民族发展史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伴随着古代中国的每个强盛时期,中华文化基本上都会在与外交流中大发展。然而近现代以来,西学东渐,直到现在,我们学别人的多、了解别人的也多,但他们反过来了解我们的却少,这样误解和分歧仅产生了;中国近现代对外文化交流起步较晚,传统文化方面又面临来自自身和外部的传播困境,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医药文化

1.“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后来被学界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古丝绸之路的起于汉长安、经河西走廊、天山廊道,到中亚、西亚,最后远至地中海沿岸,这当然不是靠一次出访,一个朝代就能完成的事;众所周知的西汉张骞之行(约BC138年-BC119年),因使得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路迅速传播而被誉“凿空之旅”。中国同中亚传统医学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古代中医史和世界医学史记载,唐朝之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就开始大量外传到中亚地区。差不多同一时期,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伊斯兰地区用阿拉伯文汇集的阿拉伯医学也逐渐兴起,其内容融汇了大量中国医学理论和实践。[1]千年以后的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够发扬中医药文化这历史地缘便是原因其一。

2.实际上从现实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间传统睦邻友好和合作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双方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其中传统医学领域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中医药正逐渐被中亚人民广泛接受,尤其是中医针灸疗法和饮食疗法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同时由于地区饮食结构影响,三高、骨质增生等病症在民众当中比较普遍,而中国的传统中医治疗此类疾病见效好、疗效好且价格低廉,所以备受青睐。中亚地区对中医药文化认同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四、让中医药文化的发扬搭好“便车”

(一)夯实基础、立足长远,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

1、中医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中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式,其文化内涵丰富,优秀成果在今天仍具现实价值和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挖掘其深层次性是首要工作。

2、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不管是国人还是外国人要真正了解中医,须先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迄今为止,中国的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进行对外教育的强力典范,在传教外国学生汉语、琴棋书画、国术等文化的同时可增强中医药文化对外教育;国内中医药高校也应建立起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医药国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方面可考虑学科专业化建设。

3、要做好中医药文化宣传。文化营销是很重要的,中医药对中亚地区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得到了文化认同;传统文化难以传播的问题在于以何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舌尖上的中国》是个很成功的例子,赢得了众多海内外华人和外国人对中国美食文化的啧啧称赞。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身又是一张“中国名片”,我们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在中亚打造宣传阵地,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同时寻找欧洲大陆的突破口。

(二)积极发展面向中亚市场的中医药文化产业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逐渐由以政府主导的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向以政府、民间、市场共同主导的方向过渡;加强与中亚国家、高等学府、民间医疗机构、医学协会等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可开辟中亚道地药材培育和加工基地;可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医药文化研究交流机构;“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2]中亚地区传统医学发展也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方面吸收其所长,努力提高对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2、2014年6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开通了“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根据丝路沿线的旅游资源产品和游客的需求专门设计,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一下子点燃了丝路经济带上的旅游热点。未来还将计划将此旅游线路延伸到中亚,西亚地区,所以乘此便利,我们要把中医药文化旅游的牌打出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拥有的中医药文化的资源情况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同时做好相关配套设施与产业发展。

3、综上所述,随着实践的不断开展,关于中医药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研究会深入进行,并将为我国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以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己任,全面建立医药安全、医药诚信服务体系。在把握好政策的同时,搞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帮扶工作,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市医药领域宽松的投资环境里自主落户,自觉作到诚信服务、诚信经营,繁荣**市医药事业,促进**市医药经济大发展。

一、把握政策,全面放开,让企业竞争“自由”

宽松的投资环境,定会招来“金凤凰”。要把握**市医药经济做强、做大,保证全市人民群众都能吃上优质价廉的药品,局党组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将市场运作机制引向医药领域,在把握好政策的同时,适当降低审批门槛,让企业自主地走进来。农村药店审批条件降低,农村药店开办取消药师资格要求,适当放宽零售药店的审批条件,将原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方可开办放宽为高中毕业生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后即可开办。为保障人民用药方便、药品价格、质量有保障,在布点原则一个行政村一个药店的基础上,开办的经营面积也可适当降低。城市药店提倡进社区,在原有的药店与药店间隔距离500m降至300m,现在取消距离的限制。鼓励外资、外埠企业个人,民营实力企业到**市投资,兴办企业或建厂。放开政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做到市场运作,依法规范,促进全市医药经济大发展。近两年来,乡镇以下药店从19家发展到308家,城市药店从34家发展到257家,全市农村药店发展了十几倍,城市药店发展较前翻了七八翻。同时,先后引进外地投资商12家,其中仅唐人一家药店,唐山市就投资几百万元;药品生产企业百慧制药厂引资500万元。农村药品价格利润从原有的35%降到现在22%左右,城市药品价格利润从原有的30%左右降至现在的14.3%,相反,药品质量显著上升。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促进了**市医药经济的发展,**市的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版权所有

二、做好服务,乐于待人,让企业心中“满意”。

**市把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作为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该局推出服务公约“六个一”,即迎一张笑脸,说一句敬话,让一把椅子,敬一杯热茶,给一个明白,办一件实事,执行首问责任制、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制、“八项”公开承诺制、全程跟踪服务制、预约服务制等制度,不让相对人、开办企业跑冤枉路、花费多余时间,提高办事的透明度,提高办事的效果。另外,主动为企业搞好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工作互访反馈卡,为开办企业、相对人开通反馈信息通道,通过反馈卡可随时向局纪检组反馈信息和意见,积极的指导药监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止,收到不同层面人士反馈卡452份,满意率占93.8%。制度的建立及措施的制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宽松投资环境,使企业在优化的环境中求壮大、求发展,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市医药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帮扶,共渡难关,让企业身感“温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