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业展望论文8篇

时间:2022-09-24 10:23: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展望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展望论文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村现状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转贴于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篇2

1.1无线应用协议WAP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是用于解决无线移动接入技术的全球性开放标准。主要是为移动电话、Internet、其他的个人数字助理机和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提供接入标准。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3G等多种网络。

1.2无限标记语言WMLWML(WirelessMarkupLanguage)是专门为手持式移动通信终端设计的语言。与HTML相比,WML消耗的内存和CPU时间更少,更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2]。目前一些智能手机直接支持HTTP访问方式,但一部分中低端手机受系统及版本限制,对HTTP以及WMLScript等不能正常访问,因此从适用性角度考虑,建议采用最基础的WML语言开发,才能支持任意移动终端完美访问。

1.3WAP网络服务方案WAP网络架构由三部分组成:WAP网关、WAP无线终端、WAP内容服务器。Wap网关起着协议的翻译和转换作用,是联系无线通信网络与Internet的桥梁。WAP架构如图1所示。当用户从手机等无线终端键入要访问的WAP内容服务器的URL,信号经过无线网络以WAP协议方式发送请求至WAP网关“翻译”,再以HTTP协议方式与WAP内容服务器交互,最后WAP网关将返回的内容压缩、处理成二进制流返回到客户的手机等无线终端屏幕上。WAP网站与WEB网站建设,可分别设服务器独立使用,也可共用同一台服务器。WAP网页可用WML、WMLScript实现,也可用XHTML实现,还可将WEB页面通过HTML过滤或直接当WAP页面来用。从成本和建设速度角度上考虑,普遍采用的是最后一种,通过程序实现HTML到WML的自动过滤转换。

2.系统设计

2.1架构设计网站采用典型MVC模式,B/S架构。网站设计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WEB网站和WAP网站,二者共享同一台服务器,从而实现WEB与WAP网站信息的交互。

2.2功能模块设计农业信息网站主要功能是为区域农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同时为区域农业电子商务提供支持。

3.实现方案

网站使用技术开发,利用VisualStudio2008开发工具,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IISWeb服务器实现。MVC框架提供一个基于MVC设计模式的应用,使得项目更加容易维护。

3.1WEB网站通过首页导航可链接至相应页面;用户访问首页可直接浏览农业新闻、政策、已通过审核的供求信息,查询信息;用户登陆后可供求信息;管理员登陆后台进行维护、管理及信息审核。

3.2WAP网站由于手机等无线终端的诸多限制,如网络宽带窄、屏幕小、存储空间小等,WAP部分网站减少了一些动态交互功能,以浏览网页和下载为主要功能。在用户管理模块增加了WAPPUSH功能,即服务器通过推服务器,将内容以短信的形式发至用户手中的一种业务。通过该业务能够将以前被动式的访问,变成主动式的推销,适合发送通知,用户也能够利用该业务定制信息。

4.总结

篇3

(一)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将所有的信息在网络上,并使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内被更多的需求者共享。相关人员将与农业有关的信息在网络上后,互联网就会对各类信息进行自动地整合处理。这样一来,广大农业信息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查询到自己需求的信息。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资源的整合效率,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农产品销售模式升级

互联网的出现为我国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销售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通过建立网上农贸市场、建设农产品经营网上连锁店,农民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并成功销售出自己的产品。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这是一项富民利民的项目建设,能够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信息缺乏、物流困难等问题,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三)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其中包含了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的相关信息。农业从业人员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需要的信息,然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时,一些经营有方的农业从业人员可以将自己的经营经验到网络上,给其他农业经营者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总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多方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没有达到标准化,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等信息进行自动记录,并将整合后的信息反馈到互联网核心系统,该核心系统就会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开启或者关闭农业生产设备。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使得农作物生长速度得到明显提高。

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缺乏

农业信息平台是农业从业用户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完善与否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并不完善,网络上农业信息不全面,并不能满足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需求。因此,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的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阻碍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互联网农业基建设施不足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基础建设水平较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并没有用上互联网技术,甚至不了解互联网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另外,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各种智能设备并没有完全投产使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

(三)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要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应用于实践,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四)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滞后

我国农业物流信息不完善,很多农产品找不到合适的物流途径,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导致产品因出售不及时而贬值。现有农业物流平台硬件设施缺乏,使各种物流信息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更多的人共享。各个物流公司与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衔接不到位,产品运送不及时,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给农产品经销商的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措施探讨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并不顺利,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对加强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这一问题提出相关措施。

(一)强力推进网络农业平台建设

农业发展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举措之一。首先,国家农业发展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网络体系,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信息获得渠道。其次,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减少网络使用的障碍,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来;要加强农业网络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使各个农业从业者能够主动参与平台建设,积极农业发展相关信息。

(二)着力加强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必须加大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其次,必须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研发各种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普及应用各种新的智能设备,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三)努力培养网络农业技术人才

首先,必须加强学校教育。国家要鼓励更多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增办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农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还要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倡导学生努力学习互联网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必须努力培养各种网络农业技术人才。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向其灌输最新的互联网农业生产理念,并倡导他们向其它农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学习,借鉴其经验并用于本地农业发展过程中。

(四)全力支持联合经营(网站、农场)

为了促进互联网农业的顺利发展,相关人员必须建立并完善联合经营渠道,依托互联网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联营模式。首先,个体农业生产者之间可以进行联合建立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形成规模,同时农户要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将原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商品,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其次,政府要积极推动互联网营运商建立或拓展农产品销售网站,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化,各个农产品经营业主要加强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实现产品下单和物流配送的一体化。

四、总结

篇4

 

主要栏目

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言动态、信息交流。

 

投稿须知

1.文稿要求。来稿要求内容充实、立意创新。写作上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书写要工整,用字要规范,标点要正确,计量单位和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外文字母、数学符号、拉丁学名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也应标示清楚。为便于快速处理稿件,来稿须一式两份(一份可以是复印件),以便同时送审,稿件请用5号宋体1.5倍行距打印在A4纸上,写明排版软件,并附相应磁盘。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或网站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稿。

2.文稿内容。来稿须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英文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正文部分;致谢;参考文献。正文部分区分综述专论、研究论文和简报,对内容和格式要求有所差别。综述专论须包括:引言、展开论述部分、结论及展望。研究论文和简报须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四部分。文章篇幅,综述专论和研究论文通常不超过5个页码,约8000字;研究简报不超过3个页码,约5000字。

2.1标题。文章标题务求简明扼要,以反映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副标题,避免在标题中出现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英文标题与中文相吻合,除连词、介词及冠词外,词的首字母大写。正文中各级标题应精炼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可用至3级标题,不同级别的数字之间用实心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2”“2.1”“2.1.1”,以此类推,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正文引言部分不立标题,不加编号。

2.2作者与单位。文章作者的署名人数及顺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无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所有署名作者对文稿署名认可。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并分别注明所有作者的单位、城市和邮政编码。

2.3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前须有200~300字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并重点提示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分别列出中、英文一致的关键词3~8个。

2.4脚注。来稿首页注脚处注明论文资助的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包括课题来源、名称及基金代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职称、学位、所从事专业方向及联系方式(包括电话、E-mail)。

2.5图与表。文中图与表一般不超过3~5个,且精炼、完整;图表的题、项、注等要求英汉双解;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在文字中概括归纳图表内容时,避免逐项重述数据及图表的重复使用。图表的标题、内容及注解一律用中英文对照标示。请作者同时提供图片的原始文件,以保证图片的清晰。

2.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列入近期的、主要的、已公开出版的引用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挂角于文末;内容、书写顺序应规范;一般不超过30个。参考文献的著作者少于3人时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英文为“etal.”)。主要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书:[序号]著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序号]著者.文章名.期刊名(英文刊名可缩略),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会议录、论文集等:[序号]著者.文章名.见(In):编者名.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利:[序号]专利持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

参考文献是中文的请用中文列出,不要译为英文。

篇5

>> 新型经营体系与中国农业的未来 公司化与集约化:中国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菜价“过山车”折射中国农业经营模式转型迫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补贴制度与农业经济安全 青年与中国农业 论农业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 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形势展望与预测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因素与产业模式研究 培育现代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浅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及其历史必然性 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的现状与整合探析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经营主体行为分析 中国农业经济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研体系演变、绩效与未来发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年8月29日。

⑧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⑨纪永茂、陈永贵:《专业大户应该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专刊。

⑩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第32―40页。

B11郭晓鸣:《推进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高度关注四个问题》,《农村经营管理》2014年第11期。

B12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5页。

B13韩俊:《农业改革须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经济日报》2014年8月7日。

B14董欢:《农业经营主体分化视角下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

B15杜志雄、王新志:《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中国合作经济》2013年第8期。

篇6

【关键词】淡紫拟青霉;文献计量;专利

Status and Trends of Paecilomyces lilacinu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NKI and SIPO

LI Tian-hao1 ZHANG Bo2 LIU Xian-jiao1 RUAN Chang-chun1

(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CNKI(http://) and SIPO (http:///index.action), and used danziniqingmei (P. lilacinus) in Chinese as a subject word, articles and patents were searched and analyzed to study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Paecilomyces lilacinus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Paecilomyces lilacinus; Bibliometrics analysis; Patent

0 引言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土壤及多种植物根系的习居菌[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拟青霉属。该属主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呈瓶状或近球形(瓶梗),在菌丝端或短枝上轮生,分生孢子单孢链状。该属已报道有近50个种,均为昆虫病原菌或线虫病原菌[2]。1979年国际马铃薯中心Jatala发现淡紫拟青霉对植物根结线虫具有寄生作用[3]。此后,许多国家的学者对该菌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淡紫拟青霉对多种植物线虫都具有防治效能[2],并且有易培养、寄主广、功效高等优点[4],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5]。1985年云南农业大学的胡以仁在观察真菌和制作封片的实验技术报道中使用了淡紫拟青霉作为菌种材料[6];198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陈品三与彭德良使用Jatala提供的菌种开展了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试验并进行了报道[7]。目前我国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已发表数百篇,内容涵盖生物学、分类学、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代谢产物研究、生防应用与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2,4-5,8]。随着相关工作的发展,阶段性地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该领域人员更好地把握研究概况与发展态势,因此,本研究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系统,以淡紫拟青霉为主题,检索我国研究利用淡紫拟青霉的科技文献与专利成果,对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研发人员深入了解我国该领域工作情况提供参考。

1 数据采集

1.1 文献采集

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源,在“跨库选择”中分别对“期刊”、“国内会议”、“博士”、“硕士”等12个子数据库(不包括“专利”数据库)进行单独检索,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主题=淡紫拟青霉”[9]。检索结果经人工筛查去除期刊目录、书讯、宣传页等非目标材料;去除因“优先出版”等原因产生的重复记录,而后供分析使用[10]。“基金”与“机构”数据由CNKI分组浏览功能生成,在检索后将该数据拷贝使用[11]。

1.2 专利采集

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系统进行专利搜索,采用“高级查询”,“文本”栏中“名称=淡紫拟青霉”[12],对SIPO提供的“发明公布”、“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4个类别单独检索,检索结果导入电子表格中供分析使用。

1.3 采集时间

2015年8月31日。

1.4 数据处理

使用WPS Office的WPS表格9.1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总量及分布情况

表1为在CNKI与SIPO中检索获得的文献及专利的数量分布情况,共计检出566篇(件),按照数量递减顺序排列。

CNKI的“跨库选择”功能提供了13个可选子数据库,对除“专利”数据库之外的12个数据库进行了单独检索,有8个数据库获得了文献数据,其中,“期刊”论文数量最多,为353篇;其次为“国内会议”论文数量,为52篇;“硕士”论文的数量也较多,为39篇。对“学术辑刊”、“标准”、“年鉴”和“商业评论”4个数据库的检索未获得相关文献。

SIPO提供了“发明公布”、“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4个类别可供检索,对其分别检索后,除“外观设计”外的3个类别下获得相关数据,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由专利审理流程可知,“发明公布”的检索结果中也包含了“发明授权”的全部专利,因此在计算文献总量时38件授权发明专利不再重复计入。

表1 检索获知的淡紫拟青霉文献分布情况

2.2 文献的时间分布

图2为文献数量位于前列的期刊论文、专利申请、国内会议论文及硕士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有关报道始见于1984年,贵州农学院梁宗琦在有关拟青霉属菌株的研究论文中提及淡紫拟青霉及其应用情况[13]。图2的四类文献中,期刊论文数量在过去二十年间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专利申请量则在“十二五”期间出现了快速增长;硕士论文数量在过去十年间平稳增长;而国内会议论文数量近年来略有下降。

图1 淡紫拟青霉文献发表量的年度变化

2.3 主要期刊与基金

表2为国内发表淡紫拟青霉相关文献的主要期刊,其中《中国生物防治》(现改名为《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发表相关论文17篇,是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而居于前三位的期刊也集中反映了淡紫拟青霉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方向。

表3是从CNKI提供的“基金”列表中筛选出的主要资助基金,可供参考。其中,国家层面的基金来源占多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发表相关论文42篇,是资助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基金来源;在地方基金中,“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居于前列。

2.4 主要研究机构与人才培养情况

表4是CNKI“分组浏览”的“机构”列表中发文数量位于前十位的单位,检索时勾选除“专利”外的12个子数据库。表5与表6分别为国内有关淡紫拟青霉研究的博士论文和主要的硕士论文来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在这三项检索中均位居首位;华中农业大学在相关文献总量与硕士论文数量上也都位居前列。

2.5 专利类型及专利权人分布

本次检索获得相关专利及专利申请共计71件,其中70件为发明专利,1件为实用新型专利(表1)。图2是本次检索时相关发明专利的权利状态和审查状态,在70件发明专利中,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有38件,占总量的54.3%。授权专利中,31件专利权有效,其中1件发生了许可转让,另有7件已失去专利权,有效专利占授权专利总量的81.6%。尚未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中,16件处于审查阶段,其中6件公开,10件处于实审;而另16件申请已无效,其中13件自行撤回,3件被驳回。

表7为授权专利在2件以上的专利权人及其专利申报状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相关授权专利数量最多,为7件,未见后续申报;华中农业大学持有授权专利2件,另有1件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其余4个专利权人也没有检索到后续申报。

3 结束语

在基于CNKI和SIPO的检索中,我国淡紫拟青霉科技文献主要包括了期刊论文、专利申请、国内会议论文、硕士论文等,这四类文献占据了检索文献总量的91.0%,其中,期刊论文数量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在“十二五”期间申请量出现了快速增长。

期刊论文刊发数量居于前三位的期刊依次是:《中国生物防治》(现已更名为《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植物保护》与《农药市场信息》,总体上反映了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方向。在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以及地方基金来源方面,福建、湖北、广东、云南等南方省区表现突出。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总申请量的98.6%,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数量不足,知识产权结构略显单一,对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福建农林大学在期刊数量,博、硕士培养数量中均居于首位,但在专利申请方面仅检索到1件发明专利(已转让);在博士、硕士培养数量居于前列的另外几所大学中,也仅有华中农业大学具有3件专利申请,这一结果说明国内该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之间存在距离,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成果转化率可以作为该领域今后发展中的一个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夏汉祥,廖美德,胡亮亮,等.淡紫拟青霉的研究现状[J].世界农药,2010,32(5):8-12.

[2]张春龙,肖炎农,余旗红,等.淡紫拟青霉的特性与研究进展[J].湖北植保, 2012,130:48-51.

[3]Jatala P, Kaltenbach R, Bocangel M. Biological control of Meloidogyne incognita acrita and Globodera pallida on potatoes[J]. Journal of Nematology,1979, 11(4): 303.

[4]李芳,刘波,黄素芳.淡紫拟青霉研究概况与展望[J].昆虫天敌,2004,26(3):132-139.

[5]姜培增,李宏园,陈铁保.淡紫拟青霉防治植物线虫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6): 38-41.

[6]胡以仁.一种观察真菌和制作封片的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1985,6:46-47.

[7]陈品三,彭德良.淡紫拟青霉防治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小种和花生北方根结线虫试验初报[J].中国油料,1989,3:45-48.

[8]赵培静,任文彬,缪承杜,等.淡紫拟青霉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30):9672-9674,9739.

[9]刘建峰,王静瑜,方亦秀.基于CNKI的平腹小蜂中文文献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57-60.

[10]刘贝贝,徐航.2000-2014年CNKI中关于光催化研究的文献分析[J].广州化工, 2015,43( 5):62-63.

[11]林旭东,钱小琴,刘凌云,等.我国激光科研成果文献的统计与分析[J].激光杂志,2015,36(2):1-5.

篇7

1.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存在问题与产业发展建议

2.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特点及趋势分析 

3.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

4.太阳能园艺拖拉机驱动系统匹配设计与性能分析 

5.基于文献计量的园艺学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分析

6.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  

7.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8.园艺疗法的研究现状 

9.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构建方法

10.光照强度对园艺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11.我国设施园艺取得的主要成就

12.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分析及清洁生产对策

13.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我国有机园艺发展策略 

14.设施园艺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特性

15.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 

16.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方法

17.园艺疗法 

18.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 

19.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 

20.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

21.园艺作物果形遗传研究进展

22.中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23.当前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24.澳大利亚的园艺疗法 

25.园艺专业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6.强环境规制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环境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27.国外设施园艺的发展与启示 

28.中国设施园艺产业的经济性分析 

29.园艺作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30.园艺植物可视化研究进展 

31.我国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32.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33.我国园艺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34.我国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现状与评价研究

3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影响为例

36.浅谈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前景

37.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38.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39.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0.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波动的实证分析:1992-2010 

41.园艺作物在私家庭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42.园艺作物基因组技术研究及展望

43.园艺疗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中的应用 

44.园艺疗法在社区和学校的实施  

45.深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6.荷兰温室园艺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借鉴 

47.园艺植物叶色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48.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49.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分析

50.试论园艺疗法在整合医学中的作用  

51.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52.园艺疗法在美国的历史、现状及在老年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3.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4.园艺疗法发展历程及研究动态 

55.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56.园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57.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 

58.现代化设施园艺生产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研究

59.园艺作物花芽分化的研究进展 

60.园艺疗法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为例 

61.园艺疗法发展趋势探讨 

62.园艺疗法的特征 

63.中国设施园艺高新技术的发展探讨 

64.园艺作物果实皮色遗传研究进展 

65.新形势下我国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67.园艺疗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及原则 

68.我国北方温室园艺产业的发展方向——现代日光温室园艺产业 

69.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70.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区域适应性的研究 

71.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成因分析——基于CMS模型的分解

72.高职院校园艺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探讨  

73.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74.我国高寒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75.“实用技能型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76.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 

77.我国设施园艺现状调查与分析

78.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重大事件意义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79.我国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对我国42所高校园艺本科专业的调查

80.美国园艺疗法的发展

81.园艺疗法探讨

82.景观园艺:“绿色”与“艺术”提升城市品质 

83.我国园艺学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84.园艺疗法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85.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86.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7.植物在园艺疗法中的作用探讨 

88.我国南方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9.海南园艺设施的类型 

90.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91.园艺植物MicroRNA研究进展 

92.园艺疗法干预儿童孤独症的生态学、社会学及生理学机制研究

93.园艺心理疗法作用及应用形式 

94.“治愈系”的景观设计——园艺疗法研究应用初探 

95.园艺作物光合性状种质差异及遗传表现研究进展 

96.我国设施园艺发展模式研究 

97.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98.园艺作物果实人工驯化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99.园艺本科教育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00.绿色园艺——21世纪中国园艺业的发展方向 

10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102.当前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途径 

103.地方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04.园艺作物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及应用 

105.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106.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研究  

107.为都市农业培养创业型园艺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108.园艺疗法的现状与展望——以格鲁英花园为例

109.园艺疗法的场所与实践  

110.园艺疗法在康复疗养空间中的应用 

111.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依赖维度探索性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112.论园艺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  

113.园艺植物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及其调节

114.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特色专业为例 

115.植物园园艺业发展的新思路 

116.园艺作物乙烯控制研究进展 

117.《园艺学报》近10年来的发展与提高 

118.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综述

119.园艺疗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用研究

120.园艺治疗起源与发展概览 

121.中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22.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23.荷兰设施园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篇8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控制;研究方法

一、引言

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日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重视,广大研究人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探讨。综观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大多数成果以规范性研究方法为主,且多为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则相对较少。同时,因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该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综观学者采用的规范性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归纳法、演绎法和规范性案例研究方法。

(1)归纳法。隋欣(2006)在《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系统构建》一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方法,该论文在借鉴与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价值链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是近年来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它们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系统的框架。闫孜冰(2007)在《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构建。首先对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结合对现行成本管理模式的评析,引申出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规范研究中的归纳法对构建整个价值链的理论体系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

(2)演绎法。陈巍(2005)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一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运用逻辑推理,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在对企业产品价值链各阶段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与对策。袁志健(2007)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热电厂供热成本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运用逻辑推理,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在热电厂供热价值链各阶段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与对策。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供热成本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该论文主要关注的是热电厂如何控制供热成本,对有些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全面。规范研究中的演绎法对分析价值链视角下的具体问题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在全面的考虑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3)规范性案例研究法。黄艳萍(2007)在《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价值增值已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价值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次,运用文献法,分析国内外价值链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楚蓓(2007)在《基于模拟市场的价值链成本控制》一文中,总体上以规范研究为主,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该论文将规范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主体缺位,价值链成本控制与外部市场脱节的问题,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之处。以规范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能够很好地诠释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的理念,所构建起的理论框架为这种方法的使用者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但它未被应用于企业当中,所以,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被应用于实践,在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的与实践相结合。

三、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

由前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前期对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随着企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向实证方向发展。韩清(2005)在《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一文中,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总体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珊妮・安德森(Shannon W. Anderson)(2007)在《Managing Costs and Cost Structure throughout the Value Chain: Research o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一文中,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对价值链和战略成本管理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Xue Mei,Zhijun Han,Hu Chen(2009)在《Study on the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Value Chain》一文中,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论文认为整个价值链包含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在成本控制基础上进行价值链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在企业中进行应用。

四、结论

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和其他研究方法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每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优势,对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研究方法在构建整个理论体系框架上发挥了巨大优势,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法在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他研究方法也为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当然各个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规范研究方法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起步晚,发展较慢;其他研究方法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贻设.农业战略联盟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3):258-263.

[2] 韩清.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D].山东农业大学会计学博士

学位论文,2005.

[3] 汤广宇.基于价值链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工商

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隋欣.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系统构建[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

计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闫孜冰.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7.

[6] 张首楠.价值链理念下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

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常媛.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会计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8.

[8] 李琴.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管

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李明聪.价值链理念下的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会

计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 C.Janie Chang,Nen-Chen Richard Hwang.The effects

of country and industry on implementing value chain cost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