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3:28: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歌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察记录: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靳雅惟是一个比较活波爱动的小朋友,最近在班上总喜欢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有时候经常翘椅子,玩椅子上,一不小心椅子就把翘翻了。在吃饭方面也是喜欢吃的食物就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有时候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放在桌上玩。与幼儿园小朋友熟悉后,交到朋友的靳雅惟就会与自己的朋友在教室里到处跑,乱蹦乱跳。在这月我们上了美术课,我发现她的涂色能力和色彩的搭配能力还不错,相对其他小朋友他的涂色能力是比较强的,涂色涂的很工整,只是有时会涂到画纸外面。
采取措施:
1.通过引导能学会正确的坐椅子,改正翘椅子的坏毛病。
2.鼓励靳雅惟大胆的和其他幼儿交流,懂得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件事情。
3、对她进行一些教育指导,告诉他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很危险,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_儿歌文章,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交通安全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
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
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
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
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
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
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视频)
(二)课间安全
遵守秩序进校门,不拥不挤不奔跑,
上下楼梯靠右行,先后有序不争抢,
走廊通道慢慢走,奔跑打闹太危险,
进了教室要文明,不踩桌椅不攀高。
(三)运动安全
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械,
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锻炼前,做准备,伸伸胳臂弯弯腰,
动作规范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活动全部结束后,整理运动做做好。
(四)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记心头,饭前一定要洗手,
用餐时间不嬉笑,细嚼慢咽消化好,
无证摊贩东西脏,不洁食品不进口,
自带午饭要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
(五)上学放学歌
下课铃声响,依次出课堂;走廊慢慢走,有序不争抢;
楼梯靠右行,不闹不推搡;运动要适量,上课精神旺;
快乐做游戏,个个守规章;安全记心上,时时不能忘。
放学回到家,别摸刀与叉;插座里有电,千万别碰它;
阳台很危险,能看不能爬;煤气有巨毒,别把火来打;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瞧;
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
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六)溺水自救歌
溺水勿自慌,迅速离现场。
清除口鼻保畅通,拍打后背让肺畅。
若无呼吸人工上,若无心跳挤心脏,
赶紧换上干衣裳,尽快送到病床上。
(七)火灾自救歌
同学们,快快来,我们都来讲安全。
不玩电器不玩火,把住预防这一关。
火灾一旦已发生,不要惊恐和慌乱,
千万不要贪财物,千万不要跳下楼。
听从指挥快速跑,乘坐电梯不安全。
浓烟围困呼吸难,要把身体贴地面,
弄湿毛巾捂口鼻,离开火场去求援,
快快拨打“119”,消防队来保平安。
如果实在逃不掉,跑到阳台再呼救。
(八)地震自救歌
地震来了不要慌,跑到屋外空地上。
如果逃跑来不及,躲到桌下或床底。
洪水洪水低处流,来临之前高处走。
高山大树要抓牢,天气预报要看好。
火灾来了真无情,千万不要玩火星。
发现拨打一一九,远离火源再呼救。
放学要走人行道,十字路口看信号。
独自在家锁好门,生人叫门莫应声。
狗咬猫抓毒蛇咬,及时就医才最好。
(九)烫伤自救歌
小朋友,被烫伤,莫要荒。
手指伤,有点红,摸耳朵。
面积大,冷水冲,涂膏药。
无膏药,用酱油,搽蜂蜜。
烫得重,送医院,莫犹豫。
一冲洗, 二护送,
小朋友,要牢记。
(十)综合篇
吃饭之前要洗手,切记莫把生水喝。
过马路,眼要明,斑马线上小心行。
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
水火电,莫乱玩,安全常识记心间。
遇火灾,1 1 9,速离险境求援助。
陌生人,莫轻信,防止坏人将你骗。
遇匪徒,1 1 0,机智巧妙去周旋。
雷电闪,不虚惊,避开高树地下蹲。
2.使幼儿初步懂得遇事不慌.
活动准备:
动画片<<奥特曼>>.<<鲁滨逊一家漂流记>>相关图片及故事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他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哪些人很勇敢,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的.
2.出示图片:
提问:动画片<<奥特曼>>中的奥特曼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动画片<<鲁滨逊一家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家人在四处漂流中,遇到非常多的事情,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以前所做的哪些事情表明自己是勇敢的.
4.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加深他们对"勇敢"的解.
(1).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上街,如果不小心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2).我们如果碰到不认识的人想带我们走,该怎么办?
(3).我们出去远足,要用双脚走很长很长的路,走不动了,该怎么办?
(4).当我们一不小心做错了事之后,该怎么办?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危险,遇事要沉着冷静,做个勇敢的孩子.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也是勇敢的表现.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声音》(小班)
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3、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2、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4、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5、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6、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
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叙事研究;个案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09)09-0036-05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主要包括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师生观和自我效能感等。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特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回顾当事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独特的生存境遇,并对它们加以细致描述与深入剖析。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的变化与教育行为的改善,因此,探究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与理论思辨研究的“宏大叙述”相对应,教育叙事研究所倡导的“经验叙述”强调教育实践中人的经验的重要性,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在教育中的经验、行为以及群体或个体的生活方式。它把有关教育的理论思想引入教育经验之中,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叙事的旨趣与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取向较为契合,是表达和揭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一种合适的话语方式。
(二)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笔者选择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所谓专业发展成熟是指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服务角度、管理班级的行政角度和组织活动的专业角度上都有较好的业绩与声誉。专业发展较成熟的教师既达到了职称、荣誉等方面的硬件指标,又具备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软性内涵。本研究选择的三位研究对象都是女性,分别是张某(Z),45岁,在省示范园任教研组长,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并与笔者长期存在业务协作关系。于某(Y),41岁,实验幼儿园普通教师,是笔者在中等师范学校就读阶段的同学,多年来保持联系。费某(F),32岁,在乡中心幼儿园任园长,既是笔者昔日的学生。也是朋友。以她们为研究对象,笔者既有熟悉人的便利,又有局外人的距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描述与成长经历的叙述,不只是为了呈现纯粹的个人故事,我们更期望能够从叙述中获得有关幼儿园教师专业特质与专业成长的启示。虽然质的研究无以概括教师专业化的普遍规律,但叙事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具体性可以让我们看到鲜活生动的教师成长生态。
(一)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这里的专业学习经历主要是指职前学习和职后以学历获得与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脱岗或在岗学习。被调查的三位教师的学历水平与研修方式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承认这些学习及培训经历在推动自己专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F:中师阶段学习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但工作中马上用得上的只有专业技能。在师范大学函授时,不少教师都是幼教各领域的专家,更新了我的观念,也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了解了很多新概念,如主题单元、多元智能、瑞吉欧等,对实际工作也颇有启发。
Z:中师对我而言主要是入门教育,为后来的专业发展作了铺垫,但那时年纪太小对幼教很懵懂,后来有机会到省幼师进修,那儿汇集了很多幼教专家,我在省城参观见习了很多知名幼儿园的活动,增长了见识。本科是自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历进修是对教师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的一次系统集中的训练与普及。幼教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弹跳说唱画五项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与精通水准常被用来评估新人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潜力。教育理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实践经验的支撑,职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抵触教育理论,而职后拥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通常能领悟到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甚至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举一反三。
(二)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职业境遇中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指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他们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不同教师、同一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他人”不一样。
Y:我工作的第四年,很幸运和我们园的一位资深教师搭班,她的教学能力有口皆碑。我观摩了这位搭班师傅一年内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经历对专业提升是巨大的,边观摩边讨教,我在一年内的成长超越了过去迷茫的三年。
Y:在南京函授本科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南京三八保育院的老师,她进取、博学、善思,也许是志趣相投,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她不断地跟我分享她对教育、儿童的独特见解。她深深影响了我的教育观念,在很多方面甚至颠覆了我原来的观念。毕业后我们仍经常沟通,她常常寄些好书给我,介绍她们现在的教学、科研动态,让我对外面的幼教动向保持一种敏感与熟知。遇到重要事情,我也会向她咨询,总能得到有益的指点。
Z:入职初期我没把专业发展当回事,常常放弃比赛,应付论文。后来,我慢慢发觉机会和荣誉都给了我的同学(同事),明显的落差让我很伤自尊,我开始发奋图强,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所以,我现在的专业进取动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有一个好对手,她很优秀,我必须很努力才能保证有竞争的资格。
2 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访谈发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有:
(1)成功型事件。成功型事件使幼儿园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专业信心。成功型事件主要有两类。
①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Z:我工作时恰逢新《纲要》试点研究。作为大专毕业生,我和业务园长搭班进行试点实验,她经验多、点子新、不保守,我和她在一起工作,成长很快。半年后省市领导审查,她汇报我上课,圆满成功,一举成名。这件事给了我一种信念,我那时就觉得如果我肯努力,特级教师也不是什么神话。更重要的是,自那以后,我的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那次成功让我比同龄人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我觉得,前期努力获得的成功对今后的成长很重要。
②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Y:有个孩子转学过来很孤僻,和家长交流后了解到他是早产儿,父母是教师,期望较高,孩子较自卑。我就特意在班上让他介绍自己的本领,孩子说不全的,我就帮他补充,告诉其他孩子他的优点,比如他很有爱心等。当你真正尊重孩子时,他也会主动与你交流。后来这个孩子开朗自信,发展很好。这个孩子的转变给了我很多欣慰。
(2)挫折型事件。挫折型事件促使教师反思,进而改变其教育态度或理念。
Z:在一次公开课大获成功后,我被调到教育局从事市幼教行政管理工作。我既没有教育经验,又没有社会经验,年纪轻轻坐在机关里,成天无所事事,内心充满了焦虑、无助、孤独,完全找不到自我了,勉强混了两年,终于又回到幼儿园。回到幼儿园我马上感到脚踏实地,如鱼得水。这次曲折的工作经历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与专业定位。我就是那种适合在田头劳作的实践者,我的天空只能在孩子们那里。
Y:我最大的一次失误是工作第二年的公开课,那次准备不充分,没想到第二天恰巧有人来参观学习,园长带着客人推门听课,我慌了神,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半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弄得园长和客人目瞪口呆。这次失败对我影响很大,有很多年我似乎能感觉到园长和同事不一样的眼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态度和教育理念。
(3)启发型事件。启发型事件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
Y:我去上海参观学习得到的启发最大。老实说,他们的课很随意很放松,所谓公开课也就是教学的常态,远不如我们这儿的课语言精美、步骤严谨、设计周密。但人家的课理念新,教学内容考虑幼儿的兴趣,教学方式考虑孩子经验,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F:有一次听朱家雄教授的讲座,他说新《纲要》实施后,大家都有点不敢教了,动辄就让孩子探索。当时他举例说一位教师让孩子分组探究如何扎染丝巾,结果孩子们折腾了半小时也没做好。朱教授说,教与不教要理智,这样的民间工艺怎么可能指望孩子几分钟就探索出来,如果教师教他们扎染丝巾,一分钟就能解决,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动手扎染,探究布头扎多扎少、扎紧扎松、浸染时间长短和图案色彩的关系。这个讲座一下子让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茅塞顿开,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点矫枉过正了。
Z:可能是出于母爱的本能吧,做了妈妈后,我会比较注意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获得。对我而言,我真正的“革命”是从有孩子开始的。
3 制度文化
从以上三位教师的成长片断可以看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与文化。
(1)业务竞赛。制度化的园、县、市、省各种层次的业务竞赛,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高度关注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2)同行交流。无论是正式的搭班上课、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还是私下里的自发交流。这种同行交流通常都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讨,不但贴近现实,也很实用,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直接显著的影响。
Z:我们幼儿园喜欢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老教师多出点子,新教师多做材料,定好的教案就是集体资源,大家共享。使用时各人根据本班情况微调。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而提高园所整体的保教水平。
Y:我们园有随堂听课的惯例。这不但可以监督教学,还可以促进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比较积极,把听课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即使被批评了,还是心悦诚服、心怀感激的。
(3)情境学习。公开课准备过程中反复多次的备课、试教、修改教案,被称之为“磨课”。对年轻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就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又能帮助教师领会教学理念,因此,磨课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直接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方式。
Z:参加比赛的人通常都是园内层层选的业务骨干,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调用一切资源和个人储备,是教师教育才智的一次集中展示。为了上好课,我经历了反复磨课的艰辛历程,先磨教学技巧,包括上课的语言、身体、形态、眼神等,再磨教学组织、进度、推进等教学程序方面的技术,包括情境应对、教学机智等,最后磨教学理念。一节课上了改,改了上,有时一个设计要经历3~5次的、修改。但个人在其中的成长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超过你按部就班工作3~5年得到的成长。
Y:比赛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为了能出好成绩,园长组织全园的骨干教师为我们参赛选手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互相质疑互相补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在经历了创新、比较、论证的过程之后,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虽然我们的初稿到最后几乎面目全非,但我觉得这样的辛劳是值得的,它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非常大。
(三)在实践与理论的来回互动中不断修正与生成个人教育观念
任何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互动的过程。教师把普遍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其过程与效果会促使教师反思普遍理论,从而产生对普遍理论的坚持、修正或放弃,这时教师头脑中依据个人实践经验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完全等同于普遍理论。也即形成了个人教育观念。
Z:我是一个不迷信书本、讲究实效的人。比如,很多教学参考书上设计《风筝》一课,都是先欣赏风筝,再谈论风筝,最后玩风筝游戏,而实际上孩子对谈论风筝的外形与结构并不感兴趣。我就改进为直接玩放风筝游戏,一节课玩下来孩子都兴趣盎然,想象、语言、动作能力综合发展。我觉得这样放弃既成预设、跟随儿童兴趣的做法应该就是儿童中心论。
(四)专业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
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一个有着强烈进取心的教师会主动争取一切可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会有意识寻找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他人。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会利用专业发展平台锤炼自己。因此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能动作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专业自我认识,即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专业缺陷,对照自己的专业定位,明确自己在专业的哪些方面亟待修补与提高。
F: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还是有感觉有信心的,我常常有很好的创意和点子。如果说幼儿园教师有三种类型,教学型、管理型、科研型,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家都说我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我觉得这样的风格驾驭科学、社会、健康领域的课堂,会更显优势。
Y:我觉得自己管理班级还是有一套的,家长的满意率全园最高,孩子也特别喜欢我上课。但科研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自卑,理论功底很欠缺,有时
有很好的想法和做法,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特别渴望有人能在这方面指导我帮助我。我觉得科研能力的欠缺是我继续发展专业的瓶颈。
2 专业自我体验,即对自己专业发展评价后产生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情感体验,如,对自己的常规管理能力感到自信,对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感到不满。有时不满、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对教师后续成长行为的驱动甚至要超过积极情绪。如有一位教师好几次奋发图强都是由无助感、比赛失利的挫折感等激发的。
F:刚入职时发现学校所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备课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常规管理也没有信心,孩子都不听使唤。这一时期我的内心常常处于焦虑与虚弱状态,在这种压力下,我拼命地“充电”学习。
3 专业自我调控。即根据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进行调节控制。
Y:我是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的。我规定自己每学期必须读一本好书,读几篇文章,策划一次主题活动。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出去念个研究生,系统地学习如何做研究。
Z: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比如,我简单直率,适合做老师,不太擅长管理,所以我希望做教学能手。我知道自己思维还算灵活但欠深刻,所以我的课题只做行动研究,不做逻辑论证。
四、思考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性是情境性与行动性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指归,“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教育本质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成长的情境性与行动性。情境意味着生活世界,由纯粹观念世界或所谓科学世界向教师的生活世界回归,回到教室,回到现场。行动意味着解决问题,不是坐而论道,教师应该在具体教育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是反思研究与自主建构
教师的成长以反思研究为途径。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出现了师生之间的冲突或幼儿的消极行为,教师不是寻找客观理由去推卸责任,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行为是否恰当,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尝试与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教育的优化与自身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以自我构建为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教师的经验、省察、认识为媒介的“学会教学”的过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自我的建构意味着教师不仅能动地把握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改造的对象。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是具备实践智慧与个人理论
关键词:隔代教育;幼儿;个性发展;个案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
在我国,家庭教育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而另一种即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即祖父母代替父母对孙辈进行教育教养的活动,而这里的祖父母通常指的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1]隔代教育又具体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幼儿跟父母不住在一起,在祖父母家里生活,生活学习完全由祖父母照顾。另一种情形是幼儿跟父母虽然住在一起,但父母双方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完全照顾子女,而让自己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到家里,帮忙照顾孩子,即不完全隔代教育。本文所要探讨的便是后一种情形。
(二)幼儿个性发展的含义
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本文中,幼儿个性界定为3―6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幼儿的个性发展是指幼儿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以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向前发展。[2]
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
(一)对象的选择与介绍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青岛某小区一名昵称叫“宝宝”的三周岁女童。小区孩子的父母或双方或单方都在某单位上班,中午不回家,于是孩子的祖父辈来此照顾家中尚未入小学的孩童。宝宝的父母周一至周五早七点半从家里出发去单位,下午六点回家,一整天的时间,宝宝都跟自己的外婆待在一起。小区其他孩子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外婆今年58岁,小学文化水平。
(二)亲情之惑
1.“狼爸虎妈”遇上“慈祥外婆”。宝宝今年三周岁,十分任性。吃饭时,必须看电视,否则就拒绝吃饭,甚至发脾气。外婆为了哄孩子吃饭,便端着饭从餐厅到客厅去吃。宝宝的父母为了训练孩子坐在餐桌前吃饭,自己动手拿筷子吃饭的能力,一开始并不同意将饭端到客厅。为此,跟孩子的外婆进行了沟通,跟外婆讲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的重要性,可是沟通的结果每每是自己妥协。“孩子不吃饭,要饿死她吗?”;“不就是看个电视吗,有孩子吃饭重要吗?把孩子饿出个好歹,后悔都来不及”;“孩子哭闹不吃饭,你们看不见吗!”;“你们吃你们的,又不让你们喂(孩子)!”……外婆总有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孩子的父母碍于外婆的尊严,也碍于心疼孩子,并不敢跟外婆太过争辩。有时,孩子满屋子跑,外婆就端着碗跟着一口口的喂,宝宝的父母也想改变这种状况,可是却无计可施。
宝宝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有自己的一套育儿观念。坚信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于是在很多事情上对孩子特别严格。比如,不能破坏东西,饭钱便后必须洗手,不能没有礼貌,不能太晚睡觉……可是宝宝因为有外婆在身边护着,宠着,根本不能完成父母的要求。以睡觉为例,宝宝如果睡了午觉,晚上入睡就比较困难,有时到午夜还炯炯有神,父母因为明天要上班,也为了让孩子早点睡觉,会将宝宝放到床上给她讲故事,希望能哄其入睡。可是宝宝对故事书上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必须要玩自己的洋娃娃,玩具厨具等平常玩的玩具,并要坐在平时玩的地方玩(家里有一小块地方,放的全是她的玩具,她平常就在此玩耍)。父母当然不同意,一开始还各种好言相劝,劝到最后,宝宝的父亲是个急脾气,就直接上手打孩子。此时,外婆并不会直接出手相救,而是到自己的房间收拾行李,扬言要回老家,“你们这么能,你们就自己看(孩子)好了,打死了更好,就不用看了,我回老家了,以后你们也别回老家……”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了。外婆有时周末会回老家,宝宝一定要跟随,实在不行,没外婆的两天,就表现的特别好,判若俩人,因为她自己也知道再犯错没有人护着。宝宝的父母也想过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认为那里的老师最起码比外婆专业,懂得育儿知识,可是又担心孩子太小,幼儿园孩子太多,老师照顾不过来,孩子受委屈。前几天,宝宝进行体检,为入园做准备,视力检查低于正常值。晚饭时,宝宝还是边看电视边吃饭,父亲担心视力再下降,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把电视、机顶盒的电源、连接线统统拔了出来,遥控器也藏了起来。为此宝宝连续一周左右的时间一到饭点就哭闹,外婆虽然心疼,但出于担心孩子的视力,并没有再把电视连接好。后来,宝宝竟把看电视的事情抛到了脑后,于是,困扰了宝宝家半年多的“吃饭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2.看书还是玩泥巴――这是个问题!父母上班时,宝宝一整天就跟外婆待在一起。外婆文化水平不高,并不能教导宝宝看故事书,图画书等书籍,同时也是为了解闷,外婆会带宝宝下楼玩耍。一帮看孩子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聊一些家长里短,孩子们在一旁玩耍。小女孩们喜欢玩过家家,每人都有一套玩具炊具,用来挖花园里的泥巴。外婆(奶奶)们只会口头警告孩子们说土里有“大虫虫”,可是并不会制止孩子玩泥巴的行为。对于这件事,一开始宝宝的父母并不知情,一个周末的下午,宝宝要下楼玩泥巴,父母出于卫生考虑,也是想孩子能在自己身边多待一会,并不同意下楼,一阵哭闹后,父母妥协。晚饭后,父母跟外婆沟通,告诉外婆泥土里细菌多,不卫生。外婆显然都明白这些道理,可是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女高兴,这些道理都可以放下。“她(指宝宝)再玩,你就把她领回家!”“把她领回家,发邪(山东方言,指孩子哭闹)怎么办!”“发邪就让她发,哭一会就好了,土里那么多细菌,得了皮肤病就晚了”“哪来那么多皮肤病,你小时候我下地干活,就把你扔在泥地里,你也没得病。玩完土,回来用香皂洗洗就行了!”说完,回到自己的房间,母女不太融洽的对话也戛然而止。宝宝一开始还只是在楼下玩泥巴,后来发现阳台的花盆里也有泥土,于是回到家,在阳台上接着玩,用她的那些玩具炊具做着一盘盘的“食物”。阳台上,客厅里,甚至卧室到处都有泥土。父母生气,打也打了,用其他东西诱惑也诱惑了,可是宝宝依旧喜欢玩泥土。或许,孩子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在结束调研的前俩天,宝宝已经不玩泥巴了,而是拿着一个坏掉的耳机,把耳机插头当成注射针头,到处给家里的那些布玩偶打针,当然外婆也成了“病人”。
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是宝宝最喜欢的一首儿歌,也是她唯一会的儿歌;事实上,这是外婆唯一会唱的儿歌(也只会唱前半段),也是教给宝宝唯一的一首儿歌。宝宝家里有很多会唱歌的故事机、玩具,宝宝妈妈也在晚饭后,尽量陪她看书,教儿歌。但是,往往是晚上教一两句,经过一天的时间,第二天晚上或者更久的时间再唱,基本就忘光了。由于外婆文化水平低,这些儿歌自己也不会,就不能在一整天的时间再教导宝宝,失去了强化的作用。不仅如此,学诗歌也比较困难,一首诗,往往只能背诵前一两句。在孩子幼儿时期的智力开发上,外婆有很多时间,但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电视机拔掉之前(本人离开之前,宝宝家的电视也没有再打开过),中午吃过午饭,祖孙二人会看一两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宝宝很多行为,都是从电视机里学到的。宝宝的父母,在晚饭后,会陪孩子看一会儿书或学儿歌,但出于孩子的耐心,也因为上班劳累,十几分钟之后便放弃。
在语言的习得问题上,也存在问题。宝宝父母在家都是讲普通话,但宝宝却说着一口日照(山东另一地级市)方言,显然,是跟外婆学的,外婆是日照人,不会讲普通话。而小区里的孩子大都存在这种情况,操着各地的方言。虽然讲方言并不会影响在家的日常生活,但父母比较担心宝宝这口“纯正的”日照方言会影响日后的幼儿园生活及普通话的习得。比如说,“喝(hē)水”,日照方言说成“喝(hā)水”;“别碰(pèng)我”,说成“别碰(guāi)我”……像这种词汇,假设幼儿园老师不能理解的话,和宝宝交流就存在困难。
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问宝宝“你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宝宝回答“最喜欢姥姥。”因为妈妈的健康问题,宝宝从未喝过一滴母乳。宝宝是外婆用奶瓶喂养长大的,跟外婆感情深厚。宝宝妈妈给我讲述过这样一件事:外婆因为老家有事,回去两天,以前都是外婆负责冲泡奶粉,然后喂给宝宝喝。外婆回家后,妈妈接过任务,但宝宝却死活不张口,也不哭闹,就这样饿了两天,直到外婆回来,一下哭了出来。相较亲子教育,隔代教育的孩子获得父母陪伴时间更少,获得父母的直接关爱也少许多,但祖父母弥补了这个空缺,甚至给与其比父母更浓烈的爱,跟祖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特别是完全隔代教育的孩子,明显与自己的祖父母更亲。同时由于祖父母的溺爱,孩子们独立性,受挫能力变得较差,自私,任性,懒惰等坏习惯也难以纠正。
三、总结建议
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或自愿或被迫地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此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3]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认识到隔代教育利弊的同时,发挥其教育优势,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善,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具体有以下建议:
1.寻求教育的合力。老一辈和年轻父母,由于成长生活的年代不同,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难免观念不同,两代人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沟通,互相看到对方教育方式中的闪光点,寻求教育的合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
2.年轻父母多学习育儿知识。年老一代由于年纪和文化水平以及生活圈子狭窄的关系,几乎接触不到新的育儿知识。虽然经验丰富,但育儿方式陈旧。此时,年轻父母要通过阅读书籍、上网学习、互相交流经验等方式学习先进的育儿知识,并父母交流,使其能与时俱进,改善老旧不合理的育儿观念。
3.年轻父母多陪伴孩子。再好的隔代教育也不能代替亲子教育,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工作,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
4.祖父母掌握爱的尺度。祖辈在教育幼儿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的适度。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即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取得直接经验并获取新的知识。这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还可以使幼儿有责任。倘若幼儿一味地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无论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去解决,长此以往他们可能没有能力面对社会。[4](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2] 宋加杰.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4(3).
一、如何看待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和学习型幼教组委会主办的“学习型幼教・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张文介绍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这位母亲提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女儿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法庭最终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
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或许正是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富豪。
反观国内幼儿教育,幼儿园变成了大量识字、大量读写算的场所。类似劳拉三世幼儿园限制孩子思维的非科学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一位家长无奈地说:“要上好大学必须上好中学,要上好中学必须上好小学,如此一来,原本集中在小学六年级的竞争下移到了一、二年级,甚至下移到了学龄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竞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二、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问题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用小学课程中拼音、识字、百以内加减法等教学内容替换幼儿园的课程,或者用所谓的“特色课程”充当幼儿园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监督幼儿死记硬背,实施知识强化学习,甚至留家庭作业;在组织形式上,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开展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和竞赛;在办学形式上,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获取利润。
三、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过早地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原则,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学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前干扰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如下。
一是危害幼儿身体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另外,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地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二是危害幼儿心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做出的牺牲也就太大,不仅智力水平跟不上,而且由于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影响幼儿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训练,这种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发展的做法,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忽视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被削弱,因此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是干扰幼儿的未来学习。一些幼儿提前学完小学一年级课程,他们入学后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但由于重复教育,使他们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面对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可见,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只会过早地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四、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幼儿园办学指导思想。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转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最后,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二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有专家的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幼儿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要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是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入学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幼儿园教育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40年前后创立。后来出版了卢梭的《爱弥儿》,主张幼儿要抛开课堂,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接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幼儿应该通过直接与实物接触获得知识。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就必须从实物开始。这样,他创造了把实物抽象化为积木游戏的实体教学法,他认为幼儿可以像科学家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用积木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始于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其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解决问题,磨炼社会技能。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不太玩游戏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更高的语言能力。
当前,一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美国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东西。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幼儿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教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在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幼儿会学一些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教师会给幼儿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儿、做手工。
英国的幼儿园注重对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为主,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儿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教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法国的幼儿园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儿、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背景:
A幼儿园为了缓解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好的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实行九月、十月分期入园的策略。十月份开始,我以一名配班教师的角色深入某托班,开始了三个月的实习生活。
据主班黄老师介绍,九月份刚入园时,孩子每天哭得惊天动地、声嘶力竭,教师忙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不过,可喜的是一个月的努力没白费,除个别幼儿外,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能开心的来园,哭鼻子的现象基本消失。
国庆长假回园时,不仅九月份第一批未完全适应的孩子出现了情绪的波动,需要安抚,十月份新入园的孩子更是需要教师关注。而且,孩子容易受不良情绪的感染,处理好个别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可以减轻对其他孩子的影响。以下三个个案,经过干预处理后,分离焦虑感降低甚至消除。
个案一:要妈妈的颖颖
颖颖是九月份入园的,到十月份时却还未能适应。颖颖从出娘胎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妈妈,从入园到离园一直哭闹着要妈妈,而且其嗓门特别大,只要她哭,整个幼儿园回荡的都是她的声音,特别是在午睡时,吵得其他孩子根本无法入睡。整个九月份,颖颖在园期间坚决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因此只来园半天。
针对颖颖的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干预:
1.依恋物法——带上孩子喜欢的物品来园,建立“物”的安全感。叮嘱颖妈每天来园时让颖颖带上最喜欢的芭比、妈妈的照片,当颖颖哭的时候,抱着芭比和看着妈妈微笑的照片可以减轻她的思念,安抚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哭闹减少。接着,又叮嘱颖妈把颖颖在家吃饭的小碗和喝水的杯子带来幼儿园,中午在园吃饭睡觉,不能接颖颖回家。当颖颖不愿意吃饭时,就用家里的小碗盛上幼儿园的米饭,并告诉她是妈妈早上从家里带来的。两个星期后,给颖颖换成幼儿园的碗杯,她并没有拒绝,而且可以在园一整天。
2.模糊时间法——巧用孩子对于时间的模糊概念。颖颖每天反反复复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要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在吃早餐时,我轻声回应“等你吃完早餐,妈妈就来”;午睡时,告诉她“等小朋友都起床了,妈妈就来了,你坐着等妈妈,不要吵到小朋友哦。”午睡起来,老师可以回应,“等吃完午点,妈妈就来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一步一步的把时间往后推,经过两到三天的时间,适应困难的儿童也能基本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情,要做完哪些事情妈妈才能接她回家。颖颖在经过三天之后,每天就盼着小朋友睡午觉,吃午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等小朋友醒了妈妈就来了,基本不再哭闹。
个案二:呕吐的多多
多多每天由奶奶抱着进班,每次奶奶放下多多时,多多抓住奶奶的衣服,伤心的哭喊,“我要奶奶呀。”当奶奶转身离开时,多多就会呕吐,奶奶心疼的一边说“不上幼儿园”,一边动手把多多抱回家。跟多多妈妈交流后,让妈妈送多多来园。可妈妈送完多多后,通常会在活动室外的窗户偷看,被多多发现后,多多的呕吐加剧,妈妈不忍心也把多多带回家。老师多次做妈妈奶奶的思想工作,却总是没有效果。
认真分析多多的情况后,我找准了问题所在,采取了如下策略:
1.消退法——消除不良行为带来的好处。多多发现如果只是哭,妈妈奶奶不会带她回家,但是如果哭到呕吐,她就能达到回家的目的。因此,每次当妈妈奶奶送她来园后,她就会采取呕吐的策略来达成回家的目的,屡试不爽。所以,要想消除呕吐的行为,必须让行为带来的好处消失,如果呕吐达不到回家的目的,呕吐行为就会消失。
2.家长工作——找到家庭的权力核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工作。通过家访发现家庭权力的核心是多多爸,一家之主“一言九鼎”。我主动跟多多爸爸交流了多多的情况,并告诉他只要多多出现呕吐症状时,妈妈奶奶视而不见,不带多多回家,行为就会消失。因此,多多爸爸要求妻子和母亲不准在教室外偷看,更不允许中途接孩子回家。从那之后,多多的呕吐没有再出现。
个案三:小小的豆豆
豆豆是我们班最小的,像个婴儿一样需要呵护。每次来园,就搂紧妈妈的脖子不让妈妈离开。幼儿园的一切环节对豆豆都是挑战,在家里用奶瓶喝水,在幼儿园却要自己拿着杯子喝;在家定时就会有人给他脱裤子尿尿,在幼儿园却要主动开口叫老师帮忙;在家有人哄着睡,在园要自己睡……强烈的对比,豆豆的嗓子都哭哑了。
豆豆年龄相对其他孩子更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针对豆豆的情况我采取了如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