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07:16: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学生年度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村居服务和社区实践活动,使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安全、有意义的阳光假期,让孩子们接近自然,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使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珍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社区寒假活动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社区寒假活动计划表1一、指导思想
“在校教育”不是唯一培养学生的途径,现代教育更强调多向性及多位一体。为了紧跟德育主流,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给学生课余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社区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学校素质教育与社区教育更紧密的合作。
二、活动主题:消防连着你我他
三、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
2、培养学生劳动思想习惯。
3、增强学生消防意识。
四、活动的具体步骤
1、活动的准备:
(1)由社区民警准备消防知识幻灯。
(2)为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大队,与消防大队联系,商定参观时间。
(3)设计“参与社区建设做社区小主人”问卷调查表。
2、活动实施(三天)
第一天:1、介绍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及具体安排。
2、由社区民警主讲消防知识及简单应急自救方法。
3、发放“参与社区建设做社区小主人”问卷调查表,要求活动结束时交回。
4、参观消防大队。
第二天:1、由物管站工作人员负责分组,组织学生检查清理楼道、地下室乱堆乱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三天:座谈,1、谈谈对本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体会。
2、对本次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有何看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你觉得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更好?
五、活动的评价
1、对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提出希望。
2、发放已签盖章的社会实践表,活动结束。
社区寒假活动计划表2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一)、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及具体过程
(一)、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也可以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活动组织。
(三)、注意事项
1、就近就便。
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高中生应在当地团组织的统一指导下开展上述活动和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2、在生活中提炼。
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
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
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二)、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绿色环保宣传
2、保护母亲河、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
5、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6、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7、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
8、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学生零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
1、各位同学要认真填写--年寒假社会实践表,并以书面形式做好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
2、2月12日至2月18日各班团支部要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寒假活动情况报告表内容和实际表现,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班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占本班总人数10%)
3、2月20日上报学校(附社会实践证明材料或照片、个人事迹材料,由团委评定校级社会实践集体和个人,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社区寒假活动计划表3活动原则及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第一。根据学生和地域实际,分析活动安全隐患,提出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措施,并由家长把好学生活动的安全关,确保活动安全。
(二)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就近就便,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规模适中,不提倡开展跨区域的活动。
(三)贴近生活。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关注生活问题;从而学会健康愉悦、负责而有创意地生活。
(四)兴趣选择。捕捉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五)自主协作。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己体验乃至创造。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等),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
社区寒假活动计划表4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广大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活动、到综合实践基地校体验活动、社会服务和调查、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走进大自然活动”等内容。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创新活动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筑全员参与、全面系统的社会实践平台,实现社会实践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化。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活动。我市是革命老区,市内拥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要充分发挥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让历史告诉未来》一书,以研究性学习或班团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活动。)
(二)开展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体验活动。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龙井市教育局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进行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救、自护的能力。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校将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合理的综合实践课程和拓展训练项目,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各校到东盛综合实践基地活动的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三)开展社会(社区)服务和调查活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各学校要主动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文明创建、交通协勤、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服务和调查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初中和高中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服务和调查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1—2次社会实践活动。)
(四)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实践体验和现代农业考察,学习掌握基本的农事操作技能;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的政策,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的新面貌。(高中阶段的农村社会实践原则上安排在高二年级,要列入教学计划,其中二分之一以上时间应安排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初中和小学4-6年级在校期间,都要到教育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或考察活动。(具体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五)开展中小学生军训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和体能训练。各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好体育、艺术“2+1“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在军事技能方面,高中学生军训要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军事训练与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高中一年级新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原则上均应参加军训,高二、初中和小学学生必须把参加国防教育与训练作为必修课。(各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国防、民防教育活动的实践体验活动。)
(六)开展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体验活动。各学校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合理安排踏青、远足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进一步丰富学习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减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各学校每个学年度必须组织一次体验大自然的活动。)
社区寒假活动计划表5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实践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结合青年学生特点,通过开展“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
二、活动时间
--年1月——--年2月
三、活动地点
立足吉林,辐射全国。
四、活动主题
体验社会 勇担责任
五、活动原则
采取就近就便原则,立足于学生所在社区、乡村,便于学生广泛参与;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可以个人分散活动,可以就近自由组队,也可以由学院组织一些重点团队开展活动;坚持力所能及务求实效的原则,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切合学生实际,要以学生可以做到为前提;坚持保障安全的原则,要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活动的各项保障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
六、活动内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社会实践,即一次走访、一个访谈,一项调研、一段经历、一种体验、一份感恩。
1、一次走访即“访母校,感师恩”高中母校走访活动。
利用假期返乡之际,走访曾就读的高中,了解母校的基本情况;看望高中老师,感谢老师的培养;宣传吉林农业大学,了解高中所需报考信息,每年了解信息的渠道。
2、一个访谈即“访校友,促成长”优秀校友访谈活动。
根据学校提供的校友名录,就近就便走访优秀校友,了解校友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看法和建议,增进校友与农大的沟通联系。了解校友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并通过校友了解其所掌握的其他校友信息。填写《吉林农业大学校友登记表》,撰写校友访谈记录及心得体会。
3、一项调研即“访百县,走千企”企业考察调研活动。
走进家乡所在地的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文化及创业历史,了解该企业的经营内容、需求的专业及每年需求计划,5年需求规划,我校在该企业就业毕业生数量及其工作情况,填写《走访企业情况登记表》,撰写企业调研报告。
4、一段经历即“访千村,助成长”乡镇团委挂职活动。
结合团省委、团市委组织开展的农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家乡所在乡镇团委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乡镇的基本情况、农业发展状况及团组织建设情况,考察到基层就业学生工作情况、发展情况等,撰写调研报告。
5、一种体验即“助三农,促发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专业优势及知识优势,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科技支农、企业援助、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撰写活动总结。
6、一份感恩即“感亲恩,见行动”体会亲情实践活动。
学生要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要力所能及地开展义务家教、扶贫助老等以“三帮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活动,传承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
七、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宣传动员。
校团委召开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向各学院传达活动精神并下发活动通知。各学院在本单位要组织召开传达会,做到层层传达,积极动员广大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各种校园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和读解,确保广大同学对活动精神和相关安排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报名选拔。
各学院要组织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有重点地参加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表率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组队。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也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分散式社会实践由校团委出具介绍信,各学院团委具体负责动员安排,纳入学校社会实践学分制统一管理。
3、行前准备。
各学院要根据活动内容,对实践服务团队同学进行培训,尤其要重视对参加个人分散式社会实践同学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各学院要组织同学认真填写《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登记表》,组织分散实践的学生填写实践地点、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一并报校团委备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
1、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联系好社会实践地点,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实践计划,积极创新实践形式,切实围绕“六个一”
实践内容开展活动。
3、校团委和各学院要加强对社会实践同学的指导和管理,要做好活动记录表的填写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并及时将活动情况和宣传稿件报校团委。
(三)总结表彰阶段
1、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学院要及时做好总结,并在本组织内举办“实践归来话感受”主题报告会等活动,相互交流经验,扩大教育效果。
校团委将选取先进典型组成宣讲团,到各学院、社团进行宣讲,将实践体验和感受与广大同学分享。
2、活动结束后,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将《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赛假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及调研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上交所在学院,学院要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一并装入学生档案,并作为一种制度常期延续下去。
学校团委、招生就业处、校友办等部门,要将学生的调研报告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作为以后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3、将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
--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年社会实践工作考评,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参考。
九、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大学生寒假及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各相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把工作抓紧抓好。寒假即将来临,做好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学院要及时作出部署安排。
(二)精心设计,广泛动员。各学院要按照学校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地区、内容、方式等做出精心设计和安排,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要通过集中组队、分散返乡等多种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重视安全,加强联系。各学院在组织实践活动时,要严格重视安全,加强联系。按照学校相关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应急预案,与组队和分散开展活动的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健全保障措施。各学院团委要及时与校团委联系,及时上报个人分散社会实践进展情况,开学后将本学院的社会实践总结报校团委。
摘要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势态,做出抉择的能力。青少年篮球活动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只有青少年篮球活动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使我国篮球运动迈上新的台阶。发展篮球运动,应从儿童抓起,以普及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抓好青少年的篮球训练,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篮球人才。
关键词中学篮球队组建选材训练
中学篮球队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一个有效途径。积极开展中学生篮球业余训练,有利于培养体育活动骨干,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 中学篮球队的组建与管理
中学篮球队的组建工作一般可采取推荐和选拔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年级或班级比赛逐级进行选拔。
(一) 选材原则
除了选出思想好,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进入校代表队外,选拔时还应注意要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选,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格拉姆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远,这种可能性越大。”运动能力的家族化倾向,已为大量运动实践所证明。
(二) 选材基本条件
认识与掌握篮球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理素质等指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是科学选材的重要问题。
1. 身体形态指标:篮球运动员以选择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腿长、躯干短,特别是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五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脚弓隆起、肩宽、胸廓大、腰细、臀部小且上翘,肌肉线条清楚、皮下脂肪少、体重―身高指数大,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
2.生理机能指标:运动实践表明,人体生理机能水平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最终表现。如神经系统选材的指标为神经类型与反应时;循环系统选材的指标为心率、血压、心功指数与血红蛋白;呼吸系统选材指标为呼吸频率、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感官功能选材指标为视力、视野与听力等。
3.身体素质指标: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能方面的能力。全面的素质是运动员掌握和完成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一个人即使有再好的身体形态,再好的球性,如果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做保证是不可能达到预想的高度的。
4.技术基础指标:这是选拔队员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通过测试队员运球、投篮、传接球及防守等技术水平,观察、评估其反应能力和协调性,动作的规范化程度以及配合意识、球感等。初中学生年龄尚小,技术基础的要求应与高中学生有所不同。
5.心理素质指标:心理素质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和在个性心理行为上反应出来的反射能力。如对空间动觉方位和距离的准确判断,位置选择性好。
在以上各项指标基础上进行科学选材,对队员个人发展和球队整体发展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球队管理
经选拔的队员名单应张榜公布,以引起学校重视和激发队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学校篮球队成立后,应列入学校教务管理、后勤管理和学校整体目标管理之中,在体育教研组具体指导下进行日常训练与管理。除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外,学校篮球队管理关键在“三落实”:
1.人员组织落实:除篮球队队员与教练员名单要落实外,日常训练、比赛与管理应在体育组具体领导下进行,应请学校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以协调教务与总务及行政的关系,便于顺利开展工作。
2.训练比赛落实:篮球队的训练与比赛应按训练计划安排落实。
3.必要的经费、器材要落实:这里主要是指教练员与队员的必要补助费和比赛服装及一些交通费和球等。
二、中学篮球队的训练
篮球运动训练是竞技能力的提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教育及教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
(一)制定训练计划
中学篮球队的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多年(三年)训练计划、学年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
1.多年训练计划
初中阶段以三年为期制定总体计划。要贯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指导思想。多年训练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三年训练的基本设想和达到的目标。
(2)对运动员思想、意志品质、身体条件、年龄、生理特点、基本技术等基本情况的分析。
(3)各年度(学年)的训练任务、技术指标及主要措施。
(4)比赛安排及名次要求。
(5)测定和评定训练水平与全面考核措施。
2.学年(包括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训练计划
学年训练计划是三年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是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组织、较系统地落实三年训练计划的指标与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学年训练总任务。
(2)提出比赛达到的目标和身体、技术的指标。
(3)划分训练周期和各周期的任务。
中学篮球队的训练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每学期分为训练期、比赛、或休整期。训练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与提高一般与专项身体素质,掌握与提高基本技术和战术的质量,同时加强作风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比赛或休整期:比赛是为了检查训练情况,锻炼队伍,发挥水平,争取优异成绩。如果学期没有比赛任务,也要进入休整阶段,它主要是总结经验,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便新学期投入新的训练阶段。
(4)检查训练工作与安排考核时间。
(5)学期结束进行训练工作小结。
3.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是具体落实学年训练计划到每一周中去。主要内容包括:一周训练任务与要求;确定训练次数与时间;训练内容与运动负荷;比赛与测验安排。
4.课时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是根据每周的训练计划安排、制定课时训练计划(教案)。训练课是整个学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教案是上好训练课的基础和评估训练质量的依据。训练课教案基本和体育课教案形式相同,分为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教案的内容除明确本课的具体任务、训练内容与要求外,还应注意安排选择练习的形式、手段、练习时间、强度、密度等。
(二)科学训练
中学篮球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1.身体训练
(1)速度素质
它是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与位置上优势的重要条件。
(2)耐力素质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
(3)柔韧素质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地奔跑、急停与跳跃、转身、跨步和空中动作的变化、地面位置的争夺控制,都要求运动员的各关节、韧带和肌有大幅度伸缩变化和抗强拉伸的坚韧程度,特别是肩关节、躯干、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的灵活性,更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柔韧素质。
(4)灵敏素质
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突变的运动情况下,快速、准备、协调、灵巧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5)弹跳素质
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急速离开地面的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
在训练中要注意各项素质的因素以及各年龄阶段的训练措施。依据人体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正确运用,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面对中小学生,切记训练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避免单调。教学方面多多采用直观教学。
2.技术训练
篮球运动有许多基本动作。篮球运动员的动作技能需根据对手或同伴的行为或临场情况发展而随机应变。因此,训练中,一方面要掌握较多较巩固的动作技能,并注意在复杂的攻防场合下安排比赛性战术训练,提高分化能力,预识对手的意图,领会队友默契,以培养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动作技能和战术意识的能力。以转身运球,背后运球为例,通过球绕腰部进行球性熟练化练习,就可对此两项技术起到优化提高作用。
另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训练中可一边进行体力、技术训练,一边进行智力启发,以理论作基础,既满足他们知识方面的渴望,又能很好地指导其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训练为例,采用理论讲授或实践要领的讲解,将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的有关原理与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说明投篮时的准确性取决于球的旋转、用力方向及球的出手角度;出手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双臂、腰腹甚至双腿。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知其然并加其所以然。这样,再加上教师不同情况的示范,既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并能自我纠正,同时也增加学生对技术训练的兴趣。这样掌握的技术一般是比较稳固的。
总之,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掌握扎实、全面的篮球基本技术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进地战术配合和比赛,有助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向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攀登。
3.心理训练
当前,许多中学篮球队,其年龄特点注定其心理波动幅度大,在双方实力相当或稍有差距的情况下,往往心理能力强者胜。心理训练,主要是抓住运动员动机的培养,以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渴望程度;抓住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真程度。
训练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心理训练的目的性
教练员要把计划和每天主要训练内容告知运动员,使他们对整个训练的周期、任务、手段、指标、进展、要求等有个全面、全过程的了解,做到认识上的一致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训练中教练员尽可能改变运动员的被动地位,应使之成为训练的主体,形成自觉。
(2)运用注意规律,提高训练质量
要发展无意注意的能力,诱发训练兴趣。在训练中,教练员的训练态度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方法,手段的选择要使运动员感到新颖,有趣味,引人入胜,这在中小学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点在长时间和长周期训练中尤为重要。
(3)严格要求,不断强化心理训练
在训练中对运动员应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断加以强化心理训练来促使训练产生良好的效果。
4、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包括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配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两三人之间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攻守合作行为的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攻防战术的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科学训练要遵循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相互结合将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竞持体育水平的提高。只有综合培养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挥教练的技战意图,有利于给自己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稳定心理,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篮球(第二版)[M].2009.6.
[2] 田虹等.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6.
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一般组织能力(GeneralOr-ganizationalSkills)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口头及书面语言的处理加工上有障碍,有较低的自尊心与社交能力[4]。另外,有学习障碍的初中生要比健全学生更容易经历学业失败甚至退学。有报告指出,有学习障碍学生的辍学率在28%到56%之间[5]。因此,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得不黯然离校,走向前途不测的成年生活[6]。他们的就业率极低,经济收入差;他们自己对就业状况满意度也较低;与非残疾的雇员相比,雇主经常认为他们对工作不太积极[7]。尽管近年来有学习障碍学生进入大学的人数在上升,但他们的入学率依然很低。例如,在Fairweather和Shaver(1991)的报告中,学习障碍学生中仅有17%的人进入到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而同龄正常儿童的入学率超过56%,学习障碍常常对他们的教育经历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需要常常受到误解与阻碍[8]。因此,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问题得到了美国政府、学校以及社区的广泛关注,关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转衔应运而生。
2转衔计划的定义及步骤
2.1转衔计划的定义
1997年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IDEA)的修订案认为,为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合适的公共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他们的就业和独立生活”做好预备。因此,它要求:为所有年满14周岁的残疾学生制定个人转衔计划,并将它作为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他们走向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具体地说,就是对于每位年满14周岁的残疾学生(如果IEP团队觉得合适的话,可以更早),学生IEP中的关于转衔服务的需要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之中并且每年更新(例如,参加大学预修课程或者职业教育课程)。对于年满16周岁的残疾学生(如果IEP团队觉得合适,可以更早),其转衔服务还应包括对社会相关机构责任的规定以及如何建立必要的联系[9]。在2004年,《残疾人教育法案》进一步强调了转衔计划的要求,并对转衔服务做出了新的规定:转衔服务是为残疾儿童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协调性活动,活动过程的重点是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业和功能(如社会适应)上的进步,以帮助他们顺利地从学校生活过渡到学校后的社会活动,这些学校后的社会活动包括中学后教育、职业培训、融合式就业(包括支持式就业)、成人继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和社区参与[10]。
2.2制定转衔计划的步骤
制定残疾学生个人的转衔计划分为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这四个步骤依次是实施适宜年龄的转衔评估;残疾学生目前学业表现水平的评定;制定可评价的中学后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及最终制定相关的转衔服务[11]。制定转衔计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残疾学生进行转衔的评估。实施转衔评估有助于学生的老师、家庭成员有机会去了解并确定这名学生的优势、爱好以及需求。美国残疾儿童委员会职业发展与转衔部(TheDivi-siononCareerDevelopmentandTransition)定义转衔评估为一种对于残疾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爱好等数据的采集,这些要素会影响残疾学生未来的工作、教育与生活。与此同时,这些评估数据会为残疾学生转衔服务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当对残疾学生进行评估后,学校专业人员会对残疾学生个人目前在学业上的优势与弱势、学习成绩以及功能能力(FunctionalPerformance)进行评定,在该生的IEP会议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讨论。这些专业人员包括:普通教师、特殊教师、言语治疗师以及学校心理师。通过上述对于学生优势、爱好和需求的评估以及对学生目前学业表现的评定,学校IEP团队就可以为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的转衔目标了。这些目标包括了学生中学后的教育与培训目标以及独立生活和就业目标。在设定残疾学生个人的转衔目标后,IEP团队中的专业人员就会根据这些目标制定针对残疾学生的相关转衔服务,这些转衔服务可能会包括学习指导、课堂环境外的社区体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及相关的服务等。
3学习障碍学生转衔遇到的问题
3.1缺乏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倡议的能力
与没有学习障碍的同伴相比,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低水平的职业成熟度(CareerMaturity)和自我倡议(Self-Advocacy)。职业成熟度是一种始于儿童早期对于未来就业的意识。因为缺少职业成熟度,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持有不切实际的工作期待。他们缺少合适的个人就业目标,不去考虑他们的优势与弱势,同时无法意识到这些优势和弱势如何影响就业的成功。与此同时,自我倡议(Self-Advocacy)是一种个体能够做出有效的交流、表达、商议或维护自身利益、要求以及权力等的能力。它同时意味着应对做出的正式决定负责。学习障碍学生没能形成自我倡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个人的优势和局限性,不能与人有效沟通,而且也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会影响到学业和就业。因为缺少自我倡议的能力,许多学习障碍学生不能够有效参与到为他们设计的合适的转衔服务中[12]。最终,与非残疾伙伴相比,学习障碍学生常常经历失败,并将这些失败归咎于他们自己,而且会认为所有的成功是因为幸运或者是外界力量帮助的结果[13]。久而久之,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差。学习障碍学生在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能力。Michaels指出这些必要的能力是:对自己负起责任;离开父母的控制和重视;离开学校体系的控制以及发展一种内在控制力[14]。
3.2中学课程与中学后活动要求不对等
虽然IDEA要求转衔服务包含学业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但很多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的中学课程几乎完全集中于针对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是,针对这些学生转衔设计的就业课程很少,主要集中在就业咨询,独立生活的支持或娱乐与休闲活动上[17]。对学习障碍学生过分强调学业的重要性是不正确的,因为真正进入到普通课程中的学习障碍学生可能很少;这些课程对于他们中学后的社会适应的影响也很小。Blackorby和Wagner发现,虽然有80%的学习障碍学生在普通教室学习,但这些课堂恰恰是会造成他们学业失败的环境[15]。中学课程过分地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学习障碍学生因为自身的障碍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常常遭遇困难,这使得他们对学业心灰意冷。另外,针对他们未来就业技能的课程开设的很少,以上都是他们转衔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非残疾同伴相比,学习障碍学生很少能进入到中学后的就业或学业中去,同时离开高中后缺乏竞争力。
3.3高中与大学学业要求的不一致
Mull等人(2001)提到自从1997年以来,进入大学的学习障碍学生的人数有了十倍的增长。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16]。然而,虽然学习障碍大学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经历的困难常常与高中和大学间对于学业要求的不对等有关。这些不对等体现在班会时间、班级规模、学习要求、评级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
3.4转衔计划开展太晚
IDEA授权在IEP包含个人转衔计划的学生年龄应不晚于16周岁,同时纳入到IEP中的与个人转衔计划相关的课程的学生年龄应不晚于14周岁。然而,即使个人转衔计划开始于14周岁,也可能太晚了。职业发展理论显示:就业意识(CareerAwareness)与就业兴趣随着时间而发展,应尽早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与此同时,人们的职业兴趣源于他们的生活史及个性。学习障碍学生一般都会缺少就业意识。例如,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有着不切实际的工作期望和不适当的就业目标。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优势和弱势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教育,社交与就业。因此,针对就业的预备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应该开始得早一些。早期的转衔计划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更加关键,因为他们在学业上的障碍会阻碍他们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应更早地融入转衔计划来帮助他们发展就业意识。最后,在中学后教育和就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能力需要多年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进行有效人际关系的交流能力;提升自我意识的能力;独立实施自我倡议的能力;对多样化就业机会的意识等。这些能力需要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即开始培养。
4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的实施
鉴于早期干预对残疾学生教育与未来职业、生活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在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即K-12)即启动转衔计划。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转衔计划始于小学,跨越初中和高中阶段并与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持续的评估手段相结合进行。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计划应该包含三个阶段的计划: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4.1小学阶段的转衔计划
根据转衔计划实施的步骤,转衔计划应始于一种对于残疾学生的评估。因此,小学阶段转衔计划的评估鉴定学生的需要和价值、兴趣、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做出决定的能力[17]。虽然一些学生的学习障碍直到小学中段甚至更晚才被鉴定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入学前已经通过学习障碍的筛查评估。一旦学生的需要、价值、兴趣等能力被评估确定后,转衔目标就应该被包含在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评估结果与转衔目标相联系,这种目标集中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探索活动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实施评估并同时设定转衔目标后,学校将会提供与学生转衔目标相联系的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教育指导。这种教育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与处于这些环境中的工作者们见面与交流[18]。与此同时,这些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录像和影片,阅读各行各业成功者的故事来了解这些工作。教师和家长们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学习障碍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来模拟不同的工作情景[19]。
4.2初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学习障碍学生初中阶段的转衔评估测量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工作习惯以及职业成熟(CareerMa-turity)。评估策略法包括有访谈,观察以及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性评估工具(Norm-referencedAssessment)[20]。然而,一些学习障碍的初中生可能因为发育迟缓而需要等到高中才能进行正式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的评估。评估的结果继续集中在对于学习障碍学生未来职业的探索方面。学生有很多的机会去练习实践与未来工作相关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严守时间,获取同事的信任以及对于工作制度的理解。这些技能的训练不仅仅在普通课堂或资源教室中进行,而且还可以从夏季志愿者工作或兼职工作中获取[21]。初中阶段的转衔计划同时有必要建立与多种成人服务机构的联系。这些机构包括职业康复机构、独立生活设施、工商业界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机构的代表们被邀请与学习障碍学生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会面,向学生推荐可适用范围内的社区以及地区的指导服务。初中阶段的转衔服务同样集中在就业指导活动上。这些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身份认同(VocationalIdentity)[22]。一旦这些学生在即将进入高中时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身份认同,他们就可能在高中阶段决定哪些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工作相关。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确保这些学生从学校到成人生活的有效转衔。为了促使职业身份认同的发展,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和转衔顾问的直接指导:他们给予学生有关学习障碍的真实信息,教会他们如何发挥优势,弥补弱势。有了这些知识,学习障碍学生将学会如何得到教师和未来雇主的支持并做出适当的转衔调整。就业指导还教会这些学生如何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互动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育他们如何建立短期学业及工作的目标(例如建立有效的学习日程表或者寻找做志愿者的机会等)。学生同样有机会参与到学业外的活动中,例如各种俱乐部和体育活动等。最后,在此阶段中应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参加自己的IEP会议,并且鼓励他们在与他们相关的转衔目标讨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23]。
4.3高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高中阶段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评估使用基于经验的测量工具,例如工作样本和情境评量(WorkSam-plesandSituationalAssessment)[24]。这一阶段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态度的评估应更能反映学生实际需求与发展的可能性。评估结果关注具体技能的鉴定或者学业的调整,这种调整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就业或者获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来说是必要的[25]。当学习障碍高中生获得高中文凭后,他们就不再受到IDEA法案的保护,而是受另两部法案的保护,即:1973年的《职业康复法案》(VocationalRehabilitationAct,又称93-112公法)的504款条例和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DisabilityAct)[26]。面对计划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的学习障碍学生,他们的高中课程灵活性地反映就业与学业的双重需求[27]。转衔活动应完全融入到他们的高中课程中;这些活动强调对于职业的自我意识、有关工作领域的知识以及适当的就业行为指导。例如严守时间、取得同事信任、遵守工作日程等。在学习障碍学生与中学后(postsecondary)各机构专业人员见面的正式会议中提供与他们未来工作相关的转衔服务。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可能包括有职业康复顾问、职业资源教育者、职业顾问以及人力资源专家等[28]。虽然大多数的有学习障碍的高中学生将会在毕业后进入到工作中,但有些有轻、中度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进入2年制到4年制的社区学院甚至大学中进行深造[27]。针对这些学生,职业辅导服务(CareerCounselingServices)十分重要,这些职业辅导服务包括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技能训练,自我意识以及自我倡议。同样,职业辅导顾问为准大学生提供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包括:课堂花费的时间、班级的规模、测试和评分方法、教学策略、自由空间和独立性等[29]。最后,职业辅导顾问帮助学生安排学业性向测验(ScholasticAp-titudeTest,SAT)和美国大学测验(AmericanCollegeTest,ACT),提供必要的调整,如预约测试时间、延长考试时间或者安排辅助人员帮助记录答案等[30]。需要这些帮助的学习障碍学生需要提供相关的评估文件。一旦他们需要特别的帮助时,他们应该提前通知测试服务的负责人员[31]。另外,为了能够使学习障碍学生为学业性向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可以参加学业性向考试预备测试(PreliminaryScholasticAptitudeTest,PSAT)以熟悉问题的类型并发现他们在学业性向考试中的弱势[32]。
4.4小结
从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特征。首先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是贯穿了这些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这种转衔从小学开始,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继续,直至义务教育阶段后。这种持续性的教育转衔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初的教育阶段就确立好转衔目标,在随后的教育阶段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衔的调整。其次,设立转衔目标后,会聘请与转衔相关的人员共同参与到这些学生的转衔服务中来,不仅学校教师向学习障碍学生传授实践的知识,还有就业机构的代表到学校直接传授实践知识并将学生带到工作环境中传授工作知识和技能。另外,让学生家长、教师、校外机构的代表共同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计划中来,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成功转衔。再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兴趣、就业能力等进行及时的评估。最后,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为他们的顺利转衔提供帮助。
5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意义
美国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的实践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
5.1结合学习障碍的实践,加强转衔理论的研究
国内对于学习障碍儿童转衔的研究目前还很欠缺,有关残疾儿童转衔计划的文献也十分缺乏。我国最早关注转衔的研究始于台湾。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林宏炽、陈静江、林幸台等学者就非常重视残疾学生的转衔问题,开始介绍美国的转衔模式和理念[33]。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研究应基于对于残疾学生的整体转衔的基础之上,还应借鉴国外以及台湾学者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转衔研究,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5.2推进特殊教育的立法,保障学习障碍学生转衔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一部特殊教育法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这一部有关特殊教育的行政法规,其余都是大量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数量少,层次不高,并且法律条款用词空泛,原则性表述较多,可操作性不强。赋予了残疾人一定权力,但却没有写明保障此权力的措施,责任不明确[34]。因此,应加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将残疾儿童转衔的内容纳入其中。这项任务也可为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提供法律的保障。
5.3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促进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
据统计,我国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投入的力度加大。但仅仅对于文化教育上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应将资金投入到与残疾学生(当然也包括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未来工作相联系的职业教育中,以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雇佣有技能的学习障碍学生,并给予他们例如减免税收等的政策,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能够促进残疾学生就业的企业。
5.4开展机构之间的合作,增强机构之间的交流
美国十分重视学习障碍学生与各式各样的机构进行互动交流,并让这些机构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和个别化转衔计划(ITP)中,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制定符合学习障碍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我国也须发动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就业以及继续教育中来。
5.5改进现有的教学指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