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01:44: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项目驱动教学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VFP程序设计是我院非计算机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必修课,学生学完这门课程要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VFP模块)的考试。从历年的教学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对这门课程感觉难度较大。即使很多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学生来看,收获甚微,对日后的工作学习帮助不大。其根本原因我院学生大部分是医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编程基础几乎是零。唯一的基础就是在大一学年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以及考试之前的强化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信息素质,而不只是为了简单的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把“项目驱动教学”引入到课程中,对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2 VF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我院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演示方式,教师通过软件控制学生机,使学生直接看见教师端屏幕中的演示操作,直观、形象。克服了传统理论教学黑板与粉笔的模式,但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操作为主,学生一味地模仿。更有部分学生将教师操作步骤详细地记在笔记本上,并不理解操作的原因。以至于学生对VFP程序设计课程缺乏学习研究的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VFP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高校对VFP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普遍薄弱,我院教师主要采用结合全国计算机二级(VFP模块)上机题库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由于题库每年题目的更新,从2008年的48套到2013年的97套机试题目,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套套题目部分题型的讲解,而未做充分地归纳与重点。造成学生备考压力大,忽略了VFP程序设计的意义。学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后,觉得VFP程序设计知识很空乏、很抽象,尤其是不能学以致用,只能停留在理论概念的层面以及简单的操作。
针对以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据VFP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VFP程序设计教学实践。
3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3.1项目教学法的原理
在长期的VFP教学中,不少学生存在厌学、动手能力差的问题。经过实践,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教学,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VFP教学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都在讲解同一个问题――如何把各种日常管理信息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在通常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介绍命令格式、功能、说明等概念,再举例应用该命令,最后由学生上机实习验证,结果是在学生头脑中很难建立起“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另外,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自己以后真的会利用VFP去开发系统,所以仅仅是倾向于应试而淡化实际应用与开发,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只是一味模仿课本上实例,知识点零散,对系统开发认识模糊,没有创新,不能形成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其实主要问题还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能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框架。如何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3.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对VFP程序设计课程进行项目驱动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3.2.1教师
实施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是引导者。讲授知识点不再是“满堂灌”形式,而是将项目分成不同模块,不同模块相同功能进行演示式讲解。
3.2.2教材
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知识系统进行编写,忽略了应有的紧密关系,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按照书本章节一节节讲授。要以整个项目为整体,组织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班进行试点。学期结束根据教学效果跟踪,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正好构成完整的项目,将知识点恰当衔接其中。编写新教材提供使用,并不断修改以及完善。
3.2.3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提出一个或几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3.2.4计划制定及实施
由于我院非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较多,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必须选出项目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在过程中,要求项目负责人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人人参与。
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这种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协作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最大特色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非常吻合地方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亲身实践,这种学习法特别适合正处于知识渴求旺盛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朱熹主张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鲁迅则主张记忆需“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听”时,记忆的保持率为20%,如果是“看”, 保持率为30%,如果是“听+看”时,保持率为50%,如果是“亲身实践”时,保持率为90%。地方本科院校囿于区域、学科水平、办学条件、生源等因素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不够健全,更需要运用效率最大化的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以弥补其在待人接物、就业面试等方面存在的弱势地位。基于此,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探析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时,设置一个贯穿始终的大的任务驱动项目,每个单元或每次课设计一个较小的任务项目,学生分阶段完成小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当一个个小的任务项目完成后,贯穿课程始终的大项目也就能顺利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该课程应掌握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如表1。
表1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8.tif>
1 按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应立足于地方本科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训练素材、“教、学、用”一体化和形成性考核等要素。教师按照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舍弃传统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严重脱节,难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及效率等弊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的教学设计。
以《现代汉语》为例,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色,设计一个贯穿课程始终的任务项目如“汉语和英语孰轻孰重” 辩论赛或“我心目中的汉语魅力”主题班会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项目与任务;教师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多元情境化教学,根据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与考核,整个教学过程项目化、立体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首先确定该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具体的任务项目可设计推普(普通话-方言辨析)、文字(“说文解字”)、 本区域熟语(俗语)、词性和语境、网络词语、句子成分与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文境中的句子选择、语音修辞、形貌修辞、语法修辞等等。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学生一能较为流畅地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二能“说文解字”,从汉字构造特点描述其反映出的意义;三能收集和分析本地熟语(俗语);四能辨析语境中的词性;五能收集、分析网络词语;六能修改病句,正确进行文字表达;七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八能在文字表达中进行修辞。知识目标则按照“适度、够用”原则进行取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去获取相关知识。现代汉语课“教、学、做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强调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项目化。
2 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教学
课程单元即指具体的一次课(高校的一次课指2节),是对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作出具体的筹划和安排。课程单元设计需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具体的项目,按照职业活动特点安排训练素材,实施中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并重视课堂检验效果等。
在课程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训练项目及通过何种有效的方式、手段、素材等完成项目;设计的项目驱动充分考虑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是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调动和促使学生在课堂、课外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形成真正的互动。在单元设计上,要突破一堂课先讲清概念、理论再让学生做(用)的惯例,而是先从事前的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小组完成情况点评开始。
以现代汉语中的一次课网络用语调查与分析为例进行单元设计。设计之初需对本次课的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包括授课对象特点,学生培养目标、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培养目的、本次课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等;其次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突破、训练项目、教学过程及方法等条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设计的能力目标是能收集、会辨析网络用语利弊及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机制等,知识目标为收集网络用语的方法、语言词汇的构成特点,素质目标为提升其辨析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两项,即收集、辨析,通过项目解决重点和难点并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善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并加以辨析,从而提升个人辨析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课前布置、情境导入、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小结、延伸等步骤。传统教学在学习关于“词汇”部分内容时,往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词义传授为中心,学生缺乏驱动力,兴趣很难调动起来,课堂和教学效果都不佳。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比较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汉语言文字课程的单元设计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单元设计中始终明确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写作分析,综合意见,制作PPT,小组选代表课堂上发言,学生讨论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获得能力;教师则以“导”为主,如设计与布置项目,指导完成项目的方法,适时引导、点评、归纳、示范,提升学生能力等。教学设计始终以训练项目为驱动,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学生在做中深化,知识的传授融入项目任务中去,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项目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还能将能力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适时将所学用于实践。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项目化教学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课者转化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这种项目教学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转化为能力,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事实证明,教学设计突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能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采用能力项目驱动,教学过程、手段、评价立体化的方式可行且效果良好。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具备能力,如何顺利达成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于汉语言文字课程,还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诸多课程,只要教师本着能力培养为本的原则,教学设计中多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思考,学生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等都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储召生.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N].中国教育报,2015―06―1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项目驱动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吸收并实践这一教学方法。针对学院培养“合用、顶用、好用”的素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方针,结合《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质的教育研究法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地获取和研究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修正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系统观念,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可以看出,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反之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却不一定都是项目教学,这取决于教学实践和任务的“质量”。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驱动法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为主导,也就是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以项目工程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最后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还通过项目将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开拓了思路,掌握了知识,达到了面向岗位的职业教育培训目标。下面我们以《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为课程平台,来讲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
1、设计项目阶段。这一阶段对教师综合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即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当然,只有教师拥有强大的项目整合能力,才能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学习到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设计项目时,教师要把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取出来,并融入到每个具体的项目中,这样师生的教与学都围绕这些项目的实施展开,并且在场景上引入企业化的背景,整个教学活动最终模拟成“在企业中完成特定工作项目”。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以所学C++面向对象程序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程序界面,具备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两大功能。根据该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合理分解为控制台人机界面的设计(项目设计1)、预处理及多文件结构的编译(项目设计2)、类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3)、类的组织结构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4)、多态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5)、顺序表模板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6)、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存储(项目设计7)共七个子项目模块,每个子项目并不是孤立的,都是可以作为最终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穿插在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中。
2、搜集项目信息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相关项目。教师设计好项目后,每位学生根据研究项目的工作要求,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项目相关信息,然后独立确定各自的设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和实施计划等。
3、确定阶段。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采取独立工作与小组方式相结合方式,事先做好个人计划后,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最终确定最优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实施阶段。学生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后,组长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对任务进行划分,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5、检查阶段。学生对项目结果进行检查,教师对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此过程锻炼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同时,教师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6、评估阶段。学生完成工作评定,教师完成最终评估。首先学生自己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工作评定,包括项目的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自己所负模块的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三、项目驱动法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施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诚然很容易消化,但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硬骨头了。
2、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项目设计应该以系部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经过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确定相关课程所采用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到系部教学资源库中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既能集思广益,又能有效地集中和共享资源,避免了教师个体化立项所带来的重复性。同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课程项目应该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之更能贴近当前市场变化的需求。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首先应当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在这个工作(学习)环境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为此,学生应当进行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活动,这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使用工具,需要与工作人员(包括顾客、师傅和车间主任等管理人员)进行合作与沟通。在此,缺少了任何一项,就无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也就很难称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通过体验式实训模式,让学生经历企业全真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了一项实际、正规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经验。具体采取如下措施:(1)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开发体制,营造企业工作氛围(上下班记考勤、不规定课间休息时间、严格请假制度等);(2)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分配的任务,每天汇报进度,未完成当天作业者必须加班;(3)严格检查程序质量和测试质量(BUG率记入成绩单)。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教学目标。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项目教学法派生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完整的项目为核心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其理想化目标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作者认为,这里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特点:适用于教学活动,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具体的起止时间,有明确的成果内容,能合理的评价分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设计家乡宣传电子小报”、“绘制个人履历表”、“制作个人生涯规划演示文稿”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
二、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师以项目(实例)为引领,以任务为导向,以知识点为纽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学生紧密围绕任务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在建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设计家乡宣传电子小报”项目可以分解为素材的收集与加工、分析电子小报构成、完成电子小报初稿、交流评价作品、完善电子小报等五个任务,以降低学生实施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实施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能力的转变。
任务驱动教学法尤其适用于计算机等操作类学科。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高效实施,必须避免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缺乏自我驱动力和创新性的现象;同时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要更加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用任务和项目引入新知识,突破重难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巩固、融合已学知识并“学有所用”,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渴望。接下来作者就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制定个人生涯规划演示文稿”项目为例,谈谈对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1.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步骤,合理导入多种媒体素材,有效实现文档美化。
2.课前准备
(1)针对项目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技能、智能、学习风格的差异,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明确各人责任,充分体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人人自主。
(2)课前学生根据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拟定、交流具有个人特色的“生涯规划”初稿,提升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搜集、整理相关素材,培养信息的搜集、取舍和处理能力。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同时提供多媒体课件、素材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3.项目导入
分析哈佛大学关于“人生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调查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生涯规划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性,产生对本项目的初步认识和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再通过一个内容详实、制作精美的生涯规划演示文稿的展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完成本次项目的心理准备。
4.任务驱动
任务一:创建演示文稿
子任务1:认识PPT。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通过自主学习,了解PPT的相关概念,熟悉PPT的操作界面。
子任务2:创建演示文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多种方法,并在教师的点评下,体会各种方法的适用性、易用性,并能初步根据文稿内容、类型合理选择不同的创建方法。
子任务3:导入文稿内容。学生根据个人生涯规划,联系已掌握的Word、Excel等类似操作,从提供的教学素材中有选择性地导入文本、图片等信息,并设置页眉页脚等个性化信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处理,提高信息的整理和加工能力。
任务二:美化演示文稿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教材、教学课件及教师提示,联系前阶段Word、Excel等类似操作,对演示文稿中的各种对象进行格式美化。教师通过巡回指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演示文稿作品应遵循内容简洁明了、版面美观大方的基本原则。
任务三:交流作品心得
各小组代表展示交流作品,相互欣赏评价,思考其他作品的可借鉴之处和自己作品尚需完善之处。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精彩的灵感,积极加以鼓励和肯定,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5.任务拓展
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填写“自评表”,完成实训报告,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四、相关思考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关键之一是项目的设计和任务的分解应该依据课程设置需要,并力求贴近现实生活或未来职场需求。针对学生项目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的现状,应采取异质互补的方式实现分组合作,实施协作学习,并明确组内分工,达到共生效应。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应体现在学生探究任务、创作作品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生作品的是否完备不是衡量学生能力或教学方法成功与否的最终指标。即使学生的作品可能还很不完美甚至存在缺陷,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确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升了能力,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并明确了日后的努力方向,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法 动画教育 结合措施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师生共同通过讨论研究并实施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为主导,也就是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以项目工程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最后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而且通过项目将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开拓了思路,掌握了知识,达到了面向岗位的职业教育培训目标。
2.我国动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2.1我国动画教育的现状。
受动漫热潮的影响而迅速膨胀发展起来的中国高等动画教育,起步较晚,师资严重不足,很多课程由相近专业教师任职,且大多数教师属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缺乏成熟、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能力,但转换为适应社会岗位的工作能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如何根据动画教育现状及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与社会脱节、缺乏实战经验和项目制作能力的问题,成为研究动画教育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入教育思维,改动画教育,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成为动画教师的当务之急。
2.2动画专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要求改革动画教育。
目前的动画就业方向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络动画、多媒体、影视动画特技、游戏软件、动画广告、漫画创作及动画教育等多个方向,都属于动画范畴,都需要动画人才。因此需要细化动画教学有目标地培养专业的动画人才,这就形成了目前动画教育中的多元化特点,各校根据市场对动画的需求,开设了各种不同方向的动画专业。这是符合实际的。为了更好地打开思路,面向市场,满足动画产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我们认为,动画就业方向的多元化,要求有多元化的动画人才,而多元化的动画人才要求有多元化的动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动画人才的时候,因材施教,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目前动画教育存在的教学、教育和社会的对接问题,教育实训基地应运而生,校企结合得到大力倡导,“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改革动画教育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链接学校与企业的重要纽带,是人才与市场结合的有效保障。通过项目实践,实行目标教学成为动画教育的必然举措,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实行目标教学极为必要。
3.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动画教育结合的措施
3.1确定项目选题。
要建立系统的、完善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科学的项目库,将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动画教育现状相结合,则项目驱动教学必须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要完成项目任务,必须进行项目讨论。通过对已实现项目进行评价,明确同类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项目与现实的差距、项目与总结理论的差距,对项目有一个系统性认识。通过列出项目、讨论项目、比较项目,从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内容,确定项目选题。
教师在整个项目计划的过程中,应按照能力培养和岗位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比如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同样是进行二维动画制作,学生可以做网络动画、宣传片动画、艺术动画、科教动画、广告创意动画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选题之初,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结合个人自身特长,以及学习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创意好的同学可以鼓励做广告动画;艺术素养和绘画功底比较强的同学可以鼓励做艺术动画;平时热爱网络文化的同学可以让其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网络动画创作;绘画功底弱、软件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可以让其先做简单的科教动画。当然也要根据社会岗位需求在分配教学任务上进行整体权衡。总之,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一些方向,建立项目库,然后根据个人特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继而对自己要实现的项目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最终确立适合自己的项目题目。
3.2制定项目计划。
实施项目必然要有完整而科学的项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项目开发为目的,成立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讨论,规划项目,组织项目,分配项目,计划项目,从而使项目活动得到有机、合理的展开,最终完满地完成项目计划。
学生完成了项目的选题之后,便要确立目标计划,对要实现的项目进行具体实施措施的规划。要恰当处理课程进度和项目进度的关系,分配与完成各个工作环节相关的课程内容,就要求教师发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制定项目计划的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比如,学生在完成了二维动画制作的项目选题之后,面临着任务分配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通过与学生的共同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任务具体化,如:剧本创作组、角色设计组、场景设计组、分镜头设计组、动画制作组、音效、后期合成组、素材整理组、片头片尾制作组、字体设计组等。
3.3实施项目。
以实例为中心,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从而实现目标教学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是鼓励和督促学生,使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最大化地投入到项目实施中,愉悦地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另一方面是协调和解决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学生在具体二维动画制作过程中会因合作而产生各种矛盾摩擦,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及时协调和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根据课程授课周期短、教学内容多、作业量相对大、制作难度强等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人特点分配不同量、不同类型的工作,使学生在知识建构上相辅相成,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3.4进行项目总结。
根据课程的目标定位,在整个动画教学中以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构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并将若干个项目进行分类,如基础能力类、核心能力类、拓展提升类,等等,且对这些项目进行方法研究、思维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应用研究、意义研究,总结项目成果,将实践转换为理论,为以后学习提供有力帮助。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锻炼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而且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5拓展项目。
有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项目总结及项目经验,就可以举一反三,进行“繁衍升值”,应用在更多的项目中,进行项目开发、项目实践,从而使项目得到拓展。
4.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的有利措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有力手段。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明确学习目标,从而积极投入项目制作中,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及推广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可我们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动画人才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也是实现校企结合的有利手段。
目前,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动画教育结合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已证明其可行性,且效果突出,不仅提高了我们对该理论研究的信心,而且促使我们有了加强艺术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决心,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多种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为推动动画教学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学语文教学,2002,(8).
1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大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接轨,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针对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赢的培养模式。深化校企间的合作,能为企业“量体裁衣”,提高职生的竞争力,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的必要性
3.1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定向培养的必然选择
3.1.1企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出新的专业需求。除了企业自身技术方面的实力外,技能人才队伍现在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一些有精湛技艺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在解决重大工作难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随着新生产线、新工艺的不断引进,企业需要员工能以最快的速度熟练掌握新的操作流程,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员工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诚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敬业品格等基本职业素养,因此,如何将学生培养成职业化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应该共同研究的课题。
3.1.2 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专业教学要贴近生产实际。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方向只有与企业的实际相辅相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胜任企业里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
3.2是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
3.2.1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弱、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学人才缺乏局限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来源大部分以院校毕业生为主,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胜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而且,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存在差异,教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认知程度也是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限制因素。
3.2.2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研究工作难以突破传统理论研究模式,需要有企业专家引进先进的、符合生产需要的、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高等职业院校的课改、教改研究往往局限于在校内、校与校之间,而且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研课题的制定、开展到结题等,都是从学校层面开展,缺乏与社会需求有结合,忽略这些“任务”本身对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真正价值,特别是与企业的融合度。基于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2.3高等职业院校的推进项目驱动教学法需求符合现代化企业生产需求,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实验实训条件。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训条件由于学校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实训条件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不多,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缺乏,没有真正形成以提高学生高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的实训教学模式。引企入校,运用企业现有的技术、设备、场地能够有效的帮助高职院校从硬件设施上解决教学方法运用用所遇到的难题。
3.3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胜任情况调查中得到只有46.4%的企业专家认为高职层次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普遍不理想。而学生的职业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二是职业心态与工作习惯的联系。那么职业能力并非仅仅取决于获得大量理论知识,如果这些知识是在与工作任务、职业心态相脱离的条件下获得那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无法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职业心态的联系,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要求为依据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而这种转变的实现,只依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赖企业专家的优势、特长和经验。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把学生在校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与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胜任岗位需要。
4 “校企合作”模式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4.1“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学校应借助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内培外引,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4.1.1学校应该突出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经历的要求,更要将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到职教教师教育之中,规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岗位培训,有资历的高职教师也应该要求有多年的岗位经验,注重实践技能和社会经历,为成为“双师型”教师做准备。
4.1.2学校应建立专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队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办学要求和技术合作需求,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信息服务。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召开校企合作教研例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定期学校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成果及研究优势,同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1.3企业要派遣具备实战经验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能工巧匠担任课程教师,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设计系统全面符合企业需求提升学生能力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教学方法。
4.2“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重要辅助工具是教学条件,学校要做到与企业“资源互补、效益最大化”。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学校和企业在教育、教学、技术、实训的过程中,将毕业上岗,能力与岗位匹配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改革,双方要根据合作专业和合作内容,不断完善学习、实训条件。企业要向学校提供设备、技术人员支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真实的专业培养和项目技能训练环境,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中,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而并非教师布置虚拟教学任务,空泛不切实,失去以项目驱动教学的真实意义。
4.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设计,要以真实工作项目为中心依托企业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4.3.1充分了解学生,找到工作“项目”的关键点。
充分了解学生是校企结合模式下应用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前提。在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时候,很多教师会遇到下列问题:一是,教师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但学生学得费力、被动甚至难以完成项目任务;二是,教师降低对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不屑于完成和回答。这都是教师没有或不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任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情况、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才可能为学生量体裁主,设置出适合学生的任务。教师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状况,唤醒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兴趣,是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首要关键。
4.3.2企业之所求,教学之所需:校企结合背景下对课程整体规划与任务设计。
设置任务时,任务在内容上应与企业需求接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唯有如此才能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任务内容的设置尽量与企业的现实接轨,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就能较快地融人企业。
4.3.3项目任务的设置要贴进行业与企业发展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到,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来贴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两块:基本任务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的;扩展任务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难度较大,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发展。通过设置基本任务与拓展任务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基本任务贴进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任务满足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效果是比较不错的。
4.3.4目标是唯一的,方法是多样的,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设计任务时注意任务不仅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不仅仅掌握了任务完成的方法,同时通过亲身体验选择较优的方法。此外,久而久之,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较好地形成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介绍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中的应用过程,并对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改革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的课程,既包含基础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应用技术。本文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特点,探讨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并将教学改革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现状与问题
目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陈旧
多数高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均要求选取指定的教材,笔者对目前出版的包括21世纪教材等多本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内容基本都包括以下方面:网络信息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实体安全、数据库安全、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等。以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为例,文中所列举的病毒示例多为“爱虫”、“求职信”、“灰鸽子”等多年以前的病毒,而对其相关变种病毒的防治却很少涉及。
(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到教学习惯等因素的限制,《网络信息安全》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对于如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数据加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来说,讲授法是适合的;但是,对于网络攻防、实体安全等强调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内容来说,讲授法并不合适。
(三)对实验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实验是《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实验环节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实验只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在师资力量的投入以及课程安排方面均有所欠缺。为了解决《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除了更新教学内容、加大师资投入外,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是教师制定或师生共同协商制定项目并且共同完成这些项目的教学活动过程。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中心,除了前期教师的带入、过程中的指导以及后期的检查外,更多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执行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均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一)应用阶段
项目驱动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前提需要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理论知识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之后进行。整个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将总学时划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开始阶段应该以传统的讲授法、举例说明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当总学时进行到三分之一时,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此阶段宜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项目难度由易到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化课程内容,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当总学时接近尾声时,重点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综合性项目让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以上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关系的确定是根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总学时安排制定的,其他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比例划分进行调整。
(二)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在教学项目设计阶段,我们以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采用网络信息安全虚拟实验平台为总项目,以章节实验内容为分项目,让学生在构建实验平台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内容陈旧、实验环节重视不足的问题。《网络信息安全》项目驱动教学法相关项目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1.配置虚拟机
VMwareWorkstation是一款优秀的虚拟机软件,目前其最新版本为12.X.X,该软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支持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和CPU。为完成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任务,需要在虚拟机软件中配置Windows2003和Ubuntu两种操作系统。
2.安全工具软件
主要包括网络监听工具(如WinSniffer、pswmonifor等)、密码破解工具(如PGP、MD5转换器等)、数据恢复工具(如EasyRecovery等)、网络扫描工具(如MyLanViewer、NetBScanner等)。由于安全工具软件种类较多,且发展较快,所以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构建实验场景
根据课程内容安排,让学生根据各知识点构建实验场景,设计实验步骤,利用安全工具软件完成实验过程。以协议安全分析为例,我们这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DOS攻击过程,并分析TCP协议缺陷。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法的中心,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掌握项目进展,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意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四)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整个教学法的最后阶段,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项目答辩的方式进行。对于项目的评价,我们既要重视最后项目的实现效果,也要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切忌主观武断,要充分听取学生陈述,全面掌握项目完成情况,给予学生项目公正、合理的评价。
(五)实践效果分析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2013级网络专业两个班级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中进行试用,并将这两个班级年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学生在理解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方面优势明显,尤其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更为突出。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1)成绩方面:分别对2012级和2013级网络专业同学使用相同知识点、相同难度水平的试卷进行考察,2013级同学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2012级同学;(2)竞赛方面:分别对2012级和2013级网络专业同学的竞赛情况进行统计,2012级参加各类网络攻防大赛的人数仅为2人,2013级参加攻防大赛的人数达到了9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以上的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越性。
作者:从立钢 王杨惠 祁晖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计算科学技术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13,8:60-64.
[2]赵正平,陈静.项目驱动教学法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27):114-115.
[3]姚恩全,李作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科学教育,2009,25(6):47-50.
[4]赵华伟,文卉.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施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7:57-60.
[5]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石志国等.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软件工程;项目驱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4-02
Research on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hen Haiyan,Zhang Yuping,Zang Lie,Shen Guohua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Software engineering” is the onl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s of our college. In this curriculum,the process,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re introduced,furthermore,a wide range of expertise are much needed simultaneously. Abstrac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high degree of practicality make this curriculum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teach and for students to grasp. This paper proposes applying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oftware engineering”teaching,In this method,proje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will go througho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content,practical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each stage are designe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Key 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project driven;teaching practice
软件工程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学生软件开发的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目前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同步的软件开发环节,这使得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只能是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其精髓和本质,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软件工程课程所介绍的内容可以看作是高度总结的软件开发经验,学生只有通过同步的实践才能深刻体会,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开发经验,在找工作和工作过程中受益。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介绍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将该思想运用到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将软件开发项目按阶段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项目的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项目的逐步展开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抽象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知识,并对软件开发过程产生系统的认识;经历整个过程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大可能地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法包含课堂讲授和项目实施两个部分。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常用开发环境、开发工具,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和平台准备。项目的实施由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项目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评价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此三步就形成了学习—实践—反馈的良性过程。本章剩余内容将详细阐述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教学内容:软件工程概述;补充介绍选题方法。实践内容:分组与选题。(1)分组。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每组3~5人,每组有一名组长作为项目经理组织后续的项目开发,负责给成员分配角色,如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根据角色,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2)选题。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选择是关键步骤,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在各组自选项目时要注意: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流程来构建软件系统,如图书馆借还书系统;所选系统有3~5个功能模块,过于复杂则难以把握,过于简单则缺乏整体性;尽可能选择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项目、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等;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都是可获得的,所需开发技术是学生已掌握的或短期内可掌握的。最后,教师要认真审查学生选题,避免重复,控制规模,确保可实现。
2.需求分析阶段。教学内容:软件需求分析原理、结构化分析法、面向对象分析法;补充介绍主流建模工具、开发平台、Web开发环境。实践内容: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形成文字化需求说明;安装建模工具,使用Rose/Visio进行需求建模,绘制用例图和活动图,完成软件需求分析报告。配置开发环境,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编程实现“登录”功能。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需求分析报告,重点检查用例分割的粒度是否合适,指出学生在运用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不当之处,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信心。
3.软件设计阶段。教学内容:软件设计原理、结构化设计法、面向对象设计法;补充介绍平台设计、界面设计及工具的选择、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程环境的选择、出错处理。实践内容:在Rose/Visio中绘制类图、顺序图、状态图;用PDL对关键处理进行描述;对典型界面进行设计;数据库基表设计;完成软件设计报告。编程实现“读取数据库数据并显示到页面”的过程。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软件设计报告,重点关注类图的合理程度、顺序图表达细度等,指出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充分经历软件设计阶段的各种设计任务。
4.实现和测试阶段。教学内容:软件测试方法、主流测试工具介绍。实践内容:编写系统源代码;设计测试用例,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完成系统测试报告。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测试报告,指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在系统完成后,根据开发文档对系统进行整体检查,重点关注学生常常疏忽的出错处理问题,在软件用户友好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增强其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初步的教学尝试表明,在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有大幅增加。教师必须熟悉开发过程和主流开发平台,必须有实际开发经验以应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积极引导和评价以增强学生开发软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则必须依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其作为软件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舒新峰,陈莉君.“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改纵横,2009,(4):59-60.
[2]曹晓兰,彭佳红.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2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