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18:18: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振兴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迷时局下的对策
和“十一五”规划中所制定的长期产业发展目标不同的是,此次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更多的是应对当前急剧下降的外需冲击以及内需的结构性调整。
去年底,总体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态势,在发达经济体短期仍然看不到复苏迹象的环境下,预计未来出口会持续低迷。因此,产业振兴计划所透露出的政策目标,具有明显的保生产力、经济增长、出口、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含义,而计划实施的时间段也为预期外需低迷的2009-2011年。
十大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007年,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从业人员数大约为3600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6%左右;税收大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37%。
从目前十大产业的增长质量来看,在前期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产业普遍面临产能扩张过快,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原材料和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
对比日韩寻找振兴关键点
从振兴的产业来看,中国此次产业振兴计划的重点是重化工业,和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以及70年代的韩国类似。3个国家无一例外地选择支持钢铁、石化和机械工业。此外,有色金属、造船、汽车、电子等行业和韩国所选择的产业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中国的振兴计划包含了消费品中的的纺织和轻工产业,而韩国、日本所选择的其他产业则全部是投资品和原材料。从工业化进程来看,2007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3%,预计2008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在重工业化完成之后的高峰比例。
从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当前中国正面临严重的外需萎缩和内需调整,而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和70年代的韩国却正是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外部环境也并没有如此严峻。中国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及韩国上世纪9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期更为类似。但是日、韩在经济调整期间,都试图把产业发展引向高新技术方面,并集中于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日本由于过高的重化工业比例又连续遇上两次石油危机,不得不花大力气去解决能源安全,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的问题。
鉴于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此次产业振兴计划的重点虽然是重化工业,但应当不是要继续推进此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过高的工业比例已经使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总体需求的低迷也很难支持重化工业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因此,政府主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经济不景气阶段主动引导重化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培养一批优秀的重点企业,同时,有序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从财政政策上支持纺织、轻工行业,以防止就业情况出现剧烈恶化。
行业振兴细化
钢铁行业
主要措施: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高炉淘汰标准由300立方米提高到400立方米,淘汰转炉与电炉公称容量由20吨提高到30吨。
淘汰产能地区:从淘汰产能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选择了目前钢铁产能最大的华北和华东地区。
调整进出口税率:在取消67个税号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的基础上,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公平税赋政策:取消加工贸易企业使用进口钢材的4%税差,促进公平竞争。
运输政策:增加国产大型矿石船1000万载重吨,保证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的运输安全,扩大船板需求,建立钢铁、造船、海运之间的联动。
推进联合重组:国资委、财政部负责解决重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改造:从10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中,列支8项工程的钢铁技术改专项资金,加大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信息披露:国家各有关部分强化信息沟通、共享和披露、为企业决策提供指导。
走出去战略:对于海外投资并购,国家通过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方面给予多方面支持。
维护市场秩序: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主要影响:
钢铁产业振兴计划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整合等一系列举措可以缓解经济周期性下行带来的调整压力。
国家力保重点企业意图明显,长材类钢铁产品受益于产能淘汰和投资拉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不过短期来看,因为小高炉、小转炉对应的产品主要为螺纹钢等长材类钢铁产品,淘汰落后力度的加大将直接改善长材类产品的供需环境,再加上4万亿也是直接作用长材类产品。
汽车行业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为抓手,围绕分解落实产业助推、百企改造、骨干攀登、强企闯关、科技强企、项目倍增、融资突破、减负提速、素质提升、温暖激励等十大计划,进一步激发内在活力,凝聚发展合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努力保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职责分工
1、聘请市内外专家对主导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重点培育壮大海洋工业、现代制造业、金属冶炼加工业、新兴产业、农(海)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七大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提升。(市发改局、经信局、海渔局、农业局、旅游局、民政局负责)
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个明确技改计划,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技改工程,以持续不断的技改投入做大做强企业。年内,重点实施好福喜农牧扩建、黄海汽配扩规、佰德信汽车尾气催化剂等十六大技改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5亿元。(市经信局负责)
3、对30家重点企业和20家成长型企业逐个走访,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研究激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向高的攀、与快的赛、同强的比,形成争先发展的良好氛围。年内,确保培育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3家,其中过5亿元的3家,过10亿元的3家。(市经信局负责)
4、坚持以提高效益、增加税收为目标,大力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引导企业闯关跨越、争当功臣,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贡献份额。年内,确保纳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其中过5000万元的2家、过亿元的1家。(市经信局负责)
5、引导企业主动争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争创国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推进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年内,确保新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省创新型企业各1个;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个;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立项各4项,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市科技局负责)
6、牢固树立项目中心意识,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好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实行领导精力、人员编制、资金经费、考核机制、干部使用等向项目建设倾斜,形成重视项目、重抓项目、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年内,在实施好总投资206亿元的88个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3个,同时抓好造船公司、金华集团、环建集团、乳华纸业等企业的与外合作,推动企业挂强靠大、做大做强。(市大项目办、商务局、经合局、经信局负责)
7、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服务,抓紧组建中小企业信用联盟,探索设立科技银行,加快农信社改制,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吸引风险投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具备条件的企业逐个研究上市计划,加快推进12家企业的上市工作,通过融资突破促进发展突破。年内,力争为金牌饲料、黄海汽配、中机模具股权融资9000万元,明年为双连制动、大景区、韩孚生化股权融资9000万元。(市金融办负责)
8、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审批事项,减少涉企收费,规范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效能。年内,取消、暂停、减免涉企收费项目22项,精简审批事项259项,压缩比例达到54%;完成涉企中介服务机构的清理规范工作,降低涉企收费标准,原则上中介服务收费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下调20%,其中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在最低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下调50%。(市监察局、物价局、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9、大力实施“人才兴企”计划,以企业家和干部职工素质提升推进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负责人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快发展。组织开展好“首席技师选拔”、“金蓝领工程”等一系列技术比武、骨干评比活动,通过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推动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提升,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经信局负责)
10、全面落实提高企业家社会待遇十项措施,体现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家的关怀,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争当企业家”的社会环境,激发企业家的发展热情和工作干劲。(市经信局、卫生局、文广新局、体育局、组织部、宣传部、总工会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工业振兴“十大计划”进行分解是落实全市工业振兴大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十大计划”深入实施的必要途径,对于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层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分解落实工业振兴“十大计划”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成立专门班子、组织得力人员,认真搞好目标论证、加快制订相关措施,为保障“十大计划”深入实施做出应有努力。
为振兴我县白酒产业,助推工业五年扩张战略实施,按照《宿州市政府关于白酒产业五年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启动实施白酒产业五年振兴计划,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质增效、壮大规模,实施质量提升和名牌战略,增强白酒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名酒品牌。
二、发展目标
通过重点培育和扶持,从2012年起,用5年的时间,使全县白酒产业产量达到2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
三、扶持措施
从2012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白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扶持白酒产业发展。
(一)财政奖励。企业年税收达到500万元,奖励企业10万元;超过500万元每增加100万元,多奖励5万元。
(二)企业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现有白酒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额度不超过30万元。新增中长期贷款和流动资金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白酒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推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县担保公司优先为符合条件的白酒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三)企业认证和人才引进。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认证的白酒企业,在市政府奖励的基础上县政府再一次性奖励2万元。
2、建立技术中心。对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的白酒企业,在市和县实施工业翻番行动奖励的基础上,县政府再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白酒企业,在市和县实施工业翻番行动奖励的基础上,县政府再一次性奖励5万元。
3、引进人才。对白酒企业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引进国级酿酒大师并长期聘用,除市政府奖励外,县政府再奖励5万元;引进省级酿酒大师并长期聘用,除市政府奖励外,县政府再奖励3万元。引进国家级白酒评委并长期聘用,除市政府奖励外,县政府再奖励3万元;引进省级白酒评委并长期聘用,除市政府奖励外,县政府再奖励2万元;引进省内外知名白酒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并长期聘用,给予适当奖励。
(四)企业创名牌。
1、争创名牌。白酒企业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在市和县实施工业翻番行动奖励的基础上,县政府再一次性奖励10万元。新获安徽名牌产品,安徽著名商标,在市和县实施工业翻番行动奖励的基础上,县政府再一次性奖励5万元。
2、国内、省内重要活动冠名。白酒企业出资冠名国内有影响的重要活动,在市补助的基础上县政府按照冠名费用总额的15%给予补助,最高额度20万元。冠名省内重要活动的,在市补助的基础上县政府按照冠名费用总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
3、广告宣传。县城管部门要在主要街道优先设置本地白酒广告,费用全免。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在黄金时间优先安排本地白酒广告,费用减半。白酒企业在国家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费用在市补助的基础上县再给予20%的补助,在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费用在市补助的基础上县再给予10%的补助。
(五)市场开拓。
1、县内市场消费引导。提倡各镇、园区及县直部门和企业在公务活动中使用本地酒。选择一批较大型商场、超市、酒店在显著位置摆放销售本地酒,免收入场费。
2、开拓县外市场,我县白酒企业参加省级以上或政府部门组织的展销会,参展摊位费给予减免或补助。
四、处罚措施
企业如年内发生环保或安全生产等事故,当年不予奖励。
检封车间现有青工255人,占全车间人数的70%以上。青工是检封工作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提升青工的技能是必要地、迫切地、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是前提。
为深入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充分调动全厂广大青工学技术、学业务、练技能的积极性,检封团总支做到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使广大团员青年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让更多的青年人增加了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增强了青年团队的向心力,为年青人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广的展示舞台,从而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1、教育培训工作要从新进厂青年人入手。
近两年新进厂的人员比较多,对于刚刚步入企业的团员青年而言,正处在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团总支从思想教育到技能培训一步一个脚印热心地服务青年:
(1)团总支以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教育,使团员青年的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2)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邀请车间领导与刚进厂大学生座谈,通过沟通、交流、提建议等多种方式,使新人能更快融入到检封这个大集体中来,更快地适应新的岗位,也为车间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实地基础。
(3)组织新进厂大学生参观检封车间工艺流程,使新进厂大学生熟悉车间情况,让这些新鲜的“血液”快速“流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工作。
通过参观大家分别了解了大张检查、裁切、小张联动生产线、清分机以及塑封装箱生产线等工艺流程,对检封车间的生产工艺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每个流程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大局意识和精品意识。
(4)新进厂职工技能培训。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工数钞操作技能。针对数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过数的操作要领、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和规范操作演示。举办培训活动,增强了新进人员的数管意识和数字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实际操作能力。
2、提升在岗青工的技能水平。面对车间生产时间紧、任务重的生产形势,检封团总支围绕车间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大力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学习力:
(1)组织举办“日问日答日提高”活动,从而增加团员青年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作用与性能的了解。
就拿近几年引进的清分机等设备来说,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青工的要求也在提高。小张清分机检验是一项新技术,是团总支培训计划的重点之一。在车间领导的帮助下,我们邀请工程师利用现场的机器给大家介绍了清分机的各主要模块和传感器的构造和作用,根据大家平时生产操作中的难点作了详细的讲解,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和人身安全。
(2)大张检验工序培训。团总支多次组织举办知识交流共享会,安排技术全面的师傅面对面的对团员青年进行技能培训、经验传授等。
针对大张班组,有目的的进行了技能培训,对生产中易出现的漏废及薄弱环节,用废品实物样边操作边讲解,加强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传授,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青工“一对一”导师带徒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实现员工整体应变能力的提升。达到验证操作人员判废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3)转变培训思路,培养多面手。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组织数扎人员学习产品公差样张,培养多面手,提高联动线班组的应变力和战斗力。在人员紧缺时,也可以随时顶上拆包或清分机岗位,从而保持联动线的高效畅通。
二、开展竞赛比技能
检封团总支围绕车间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营造青工学习技能热情,通过比赛把造就高技能人才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相结合,调动青年员工劳动热情,提升操作技能。
(1)组织裁切工技术比武。裁切工序是检封车间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裁切工技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比武内容包括理论答题和实践操作环节两个方面,比赛不仅能查找存在的不足,也提升了裁切队伍的整体素质。
(2)举行小张清分机操作技能比赛。比赛项目包括清分机基本操作、查看平衡报告、读懂英文故障提示信息并正确处理、开机前的设备检查等。
随着小张清分机和清分中班的增加,清分机操作人员将增加60%。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对清分机日常工作的正常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比赛有利于全面了解清分机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为车间清分机转岗人员的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清分机操作人员抽查技能赛是开展的系列比武大练兵活动之一。随着检封工艺改革的不断深入,清分机在检封成为重要环节,清分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成为质量控制关键点。为提高和检验清分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鼓励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为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奠定基础。
(3) “检封车间技能比武选拔赛”在大张、数扎岗位拉开序幕。技能比武选拔赛是配合总公司团委“2010年印制青工检封技能专场竞赛”活动而举行的,竞赛活动的目的是提升青工技能水平,推动青工振兴计划。
1
我厂在大张、数扎岗位组织了技能比武选拔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有四名青工脱颖而出。在总公司团委举行的活动中,我厂选手克服比赛中存在大张工艺和我厂工艺不一致、数捆设备和我厂设备差别较大等困难,积极调整,适应比赛条件,取得了较好成绩,刘春莉获数捆比赛第二名,赖亚中进入大张比赛前六名。
检封车间现有青工255人,占全车间人数的70%以上。青工是检封工作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提升青工的技能是必要地、迫切地、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是前提。
为深入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充分调动全厂广大青工学技术、学业务、练技能的积极性,检封团总支做到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使广大团员青年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让更多的青年人增加了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增强了青年团队的向心力,为年青人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广的展示舞台,从而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1、教育培训工作要从新进厂青年人入手。
近两年新进厂的人员比较多,对于刚刚步入企业的团员青年而言,正处在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团总支从思想教育到技能培训一步一个脚印热心地服务青年:
(1)团总支以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教育,使团员青年的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2)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邀请车间领导与刚进厂大学生座谈,通过沟通、交流、提建议等多种方式,使新人能更快融入到检封这个大集体中来,更快地适应新的岗位,也为车间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实地基础。
(3)组织新进厂大学生参观检封车间工艺流程,使新进厂大学生熟悉车间情况,让这些新鲜的“血液”快速“流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工作。
通过参观大家分别了解了大张检查、裁切、小张联动生产线、清分机以及塑封装箱生产线等工艺流程,对检封车间的生产工艺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每个流程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大局意识和精品意识。
(4)新进厂职工技能培训。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工数钞操作技能。针对数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过数的操作要领、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和规范操作演示。举办培训活动,增强了新进人员的数管意识和数字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实际操作能力。
2、提升在岗青工的技能水平。面对车间生产时间紧、任务重的生产形势,检封团总支围绕车间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大力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学习力:
(1)组织举办“日问日答日提高”活动,从而增加团员青年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作用与性能的了解。
就拿近几年引进的清分机等设备来说,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青工的要求也在提高。小张清分机检验是一项新技术,是团总支培训计划的重点之一。在车间领导的帮助下,我们邀请工程师利用现场的机器给大家介绍了清分机的各主要模块和传感器的构造和作用,根据大家平时生产操作中的难点作了详细的讲解,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和人身安全。
(2)大张检验工序培训。团总支多次组织举办知识交流共享会,安排技术全面的师傅面对面的对团员青年进行技能培训、经验传授等。
针对大张班组,有目的的进行了技能培训,对生产中易出现的漏废及薄弱环节,用废品实物样边操作边讲解,加强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传授,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青工“一对一”导师带徒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实现员工整体应变能力的提升。达到验证操作人员判废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3)转变培训思路,培养多面手。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组织数扎人员学习产品公差样张,培养多面手,提高联动线班组的应变力和战斗力。在人员紧缺时,也可以随时顶上拆包或清分机岗位,从而保持联动线的高效畅通。
二、开展竞赛比技能
检封团总支围绕车间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营造青工学习技能热情,通过比赛把造就高技能人才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相结合,调动青年员工劳动热情,提升操作技能。
(1)组织裁切工技术比武。裁切工序是检封车间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裁切工技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比武内容包括理论答题和实践操作环节两个方面,比赛不仅能查找存在的不足,也提升了裁切队伍的整体素质。
(2)举行小张清分机操作技能比赛。比赛项目包括清分机基本操作、查看平衡报告、读懂英文故障提示信息并正确处理、开机前的设备检查等。
随着小张清分机和清分中班的增加,清分机操作人员将增加60%。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对清分机日常工作的正常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比赛有利于全面了解清分机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为车间清分机转岗人员的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清分机操作人员抽查技能赛是开展的系列比武大练兵活动之一。随着检封工艺改革的不断深入,清分机在检封成为重要环节,清分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成为质量控制关键点。为提高和检验清分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鼓励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为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奠定基础。
(3) “检封车间技能比武选拔赛”在大张、数扎岗位拉开序幕。技能比武选拔赛是配合总公司团委“2012年印制青工检封技能专场竞赛”活动而举行的,竞赛活动的目的是提升青工技能水平,推动青工振兴计划。
我厂在大张、数扎岗位组织了技能比武选拔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有四名青工脱颖而出。在总公司团委举行的活动中,我厂选手克服比赛中存在大张工艺和我厂工艺不一致、数捆设备和我厂设备差别较大等困难,积极调整,适应比赛条件,取得了较好成绩,刘春莉获数捆比赛第二名,赖亚中进入大张比赛前六名。
如何解决当前面向大众的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单调、制作简陋、包装低劣等问题?怎样改善传统工艺领域模仿传统的多、创意创新的少,陈设把玩的多、实用日用的少,大众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众等现象?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为了发现和弘扬中国的手工精神,文化部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进生活、增加就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的新契机。文化部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基本目标是在尊重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前提下,搭建起传统工艺与艺术、学术、现代科技、现代设计及当代教育的桥梁,明显提高传统工艺从业人群的传承水平,明显提高传统工艺为现代大众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传统工艺制品的品质和效益,明显提高传统工艺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
据悉,围绕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制定,未来文化部将着重开展三项措施。一是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实施好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进一步选择能够充分反映手工精神、生活化程度高、产品可成系列的项目,协调高校和企业开展更加专门的研修、研习及培训,帮助传统工艺从业者开阔眼界,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着重培养其走进生活的意识和追求精致与完美的手工精神。二是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创企业、设计企业和高校到民族地区及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包括各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工作站。三是支持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传统工艺展示和销售平台,帮助传承人推介传统工艺产品特别是创新产品。
与上述三项措施相配套,文化部还将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申请设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解决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民族地区和18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重点,依托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再增设一批非遗传习中心,促进形成浓厚的传习和交流氛围;在具备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自然、人文景区,支持设立非遗展示、展演和产品展销基地;利用非遗节、非遗博览会等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比赛。
关键词:产业调整振兴;钢铁行业; 产能过剩;联合重组
1控制产量,扩大需求,减缓行业景气下滑
(1)通过加大对铁路、公路、城建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扩大各行业对钢材的消费量。
(2)通过关税调整,提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逐步恢复对以来料加工等贸易形式的进口钢材征收关税和17%的增值税,维持普通产品(生铁、钢坯、长材)10%-25%的出口关税等方式缓解国内供求平衡矛盾。
(3)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2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国家一直倡导的钢铁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说目前钢铁工业存在着很多问题,都与钢铁行业、企业组织比较散乱、集中度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加快联合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是钢铁工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在此次政策出台后,钢企间的兼并重组将得到进一步的加速。
3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实现产品结构调整
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是实现钢铁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在金融危机压力的影响下,企业处于极度困难时期,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多数企业可能会力不从心,因此规划确定了重点支持的原则、方向、内容,对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钢铁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减少个人决策的空间。
4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二是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组织实施好北京、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钢厂搬迁项目,统筹研究推进抚顺、青岛、重庆、石家庄等城市钢厂搬迁。三是加快实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钢铁项目建设。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为实现“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我国在出台4万亿扩大内需政策基础之后又制订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物流”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如何在十大产业规划实施中把握市场机遇、迅速抢占有利市场,是商业银行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仅从钢铁行业为出发点,对2009年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计划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产业调整振兴;钢铁行业; 产能过剩;联合重组
中图分类号:F41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03001
1控制产量,扩大需求,减缓行业景气下滑
(1)通过加大对铁路、公路、城建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扩大各行业对钢材的消费量。
(2)通过关税调整,提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逐步恢复对以来料加工等贸易形式的进口钢材征收关税和17%的增值税,维持普通产品(生铁、钢坯、长材)10%-25%的出口关税等方式缓解国内供求平衡矛盾。
(3)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2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国家一直倡导的钢铁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说目前钢铁工业存在着很多问题,都与钢铁行业、企业组织比较散乱、集中度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加快联合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是钢铁工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在此次政策出台后,钢企间的兼并重组将得到进一步的加速。
3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实现产品结构调整
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是实现钢铁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在金融危机压力的影响下,企业处于极度困难时期,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多数企业可能会力不从心,因此规划确定了重点支持的原则、方向、内容,对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钢铁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减少个人决策的空间。
4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二是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组织实施好北京、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钢厂搬迁项目,统筹研究推进抚顺、青岛、重庆、石家庄等城市钢厂搬迁。三是加快实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钢铁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