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01:44: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写作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多积累 多体验 多读书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不丰富,缺乏细致的观察、体验与表现生活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创意表达、创新思维、个性化作文,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场所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倡导“写真事、抒真情”。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多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好作文,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 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寓言、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2.多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多体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乡村有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 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小狗,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狗啃骨头、狗打架、狗摇尾巴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在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有所用。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记录下来,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灵活运用。其次,教师应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要多读书,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4.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街头巷尾,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写作打好基础。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时,总会用一定的观念、思想、情感影响学生。学生作文时也一定会涉及怎样做人的问题,努力把习作教学与现有资源结合起来,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定要利用好这块阵地,培养出更多地优秀人才。
一、以读促写,厚积薄发
提起作文,不少学生都感到头疼,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更有甚者,绞尽脑汁,抓耳挠腮,咬破笔杆仍挤不出一个字。这是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当然写不出精彩文章。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也就是说写作所吸纳的材料要多而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这一重大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想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能“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以读悟写,读中练写
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写作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1.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地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2.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好契机进行写作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掌握了精彩的语言可以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让学生来仿写《我的父亲》等,学生一般都能够摹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3.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角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思维。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学生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学生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欲和求知欲,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以写促读,反复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一、“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的组织形式
“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采用的是“三段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组成形式。具体操作如下:
A.每个班级编排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8-10人,小组成员每个学期相对固定;
B.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导师)牵头,小组成员由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性别的学生搭配组成,组内互教互学,形成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C.每个学习小组设行政组长1名,各学科组长1名,由具有组织学习能力和威信的学生担任;
D.组长由班主任和科任课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推选产生。
二、以自主批改、师生互动为特色的“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
以高效课堂组织形式为依托,我们逐步实施“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励评
激发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积极性,是实施“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的激励机制来做推动,学生在一时的新鲜感过后,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导致评改质量下降。所以,“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的重要环节就是设计作文评改竞争机制:对各小组的每一个同学的作文评改给出量化评分,根据各组所得的总分或者是平均分给予小组相应的奖励。
2.范评
我们要求学生自我评改,就得先培养他们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能力。在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以后,教师抽出学生习作一至两篇,提前印好,学生人手一份,在进行通读后相互讨论,指出文章在立意、结构、论证方法上的优缺点。最后,老师通过投影展示自己对这篇作文的具体评改,学生可以对照自我评估,也可对老师评改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老师需进行具体讲解。
3.互评
接下来,开始分组互评。“励评”激发了学生互评的积极性,“范评”培养了互评的能力,在做好精心的准备后,“互评”就变得极易操作。作文互评最好是本小组成员的作文互换评改,以便后期操作。老师列出评改项目和评分标准,并做简要说明。同学们按教师的指导从选材、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一一做评。
4.师评
“师评”有两个任务,一是要对学生的作文质量给出评分,二是要对学生批改质量进行复评加分。作文满分可设置为60分,批改的满分可设置为10分。对作文评改,教师可以不精批细改,只需按照标准给出评分即可。这种快速批阅近似于大考改卷,批改效率大大提高。但对“学生评改”进行复评,不仅要对学生的评改情况进行评估,给出相应分数,还要把不妥之处做出标记,以便单独交流,当然也可以完善对作文的评定。评完后,教师将作文评分和评改得分登记在册。
5.自评
最后一步就是把评完以后的作文本返还到本人手中,要求仔细查看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互评”“师评”的结果持有异议者可以找老师“评理”。老师可根据情况改变评定分数。此环节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6.总评
教师请课代表算出各组作文得分和评改得分的平均分,进行排名,奖励积分并张榜公布。老师对作文的情况和评改情况作出总结。由组长挑选出本组中最优秀的作文进行共同修改,与其他小组进行评比。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学习栏供全班同学学习,教师选出最优秀者送语文组编辑打印,全年级印发。各小组就此次的作文和评改进行交流和总结。
三、“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的优势及意义
1.建立了作文评改长效激励机制
学生对自主评改作文,短期内保持一定的热情,时间一长这种热情便会消退。在“高效六步作文评改法”激励机制下,学生一改往日消极怠工的懒散,互相学习,互相监督,长久保持着作文自我评改的热情。
2.高效灵活
“高效”一是指效果好,一是指效率高。所谓的“六步”在前两步落实后就已经简化为“四步”。学生的鉴赏能力一旦形成,“互评”“自评”便会顺理成章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改革的切入口:确立写作新理念
长期以来,广大语文老师都忽略了两个问题:作文是什么?学生写作文为什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心理学角度看,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宣泄。这种冲动和宣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无病,而是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因此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每个人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和感受都不会一样,因此作文是每一个学生独创的精神产品。由此看来,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写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心灵感悟到的、自己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显现自己生活的情趣,学生写作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
怎么才能让写作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必须实现两个“表达”:作文必须是学生真情表达的结晶。学生作文要强调一个“真”字,即说真话诉真情。说真话,就是写真事、写实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胡编乱造。小学生和初中生尤其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亲情、友情,写乡土情、师生情。诉真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要虚情矫情,也不要把情感分成积极和消极,用条条框框束缚真情实感的流露。
作文应该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学生作文在做到“真”的同时,还要强调一个“敢”字,即敢想敢写。鼓励学生“敢”字当头,自由表达,包含两层意思:思想表达的自由和笔墨表达的自由。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目标和需要自主选择最适宜的表达形式,真实地表现生活和表达情感。把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放在第一位,而文体则是第二位的。
改革写作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确立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摒弃束缚学生手脚的陈规旧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活水”,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改革的途径:实现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写作与阅读三个结合
生活是取之不竭的源泉,文艺创作如此,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广大语文教师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并没有处理好写作与生产的关系。为什么?一个原因是压抑封闭的学习环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整天被关在学校里,住宿生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轮回,他们只有学校生活、学习生活,写作内容都是勤奋刻苦,攻克难题,熄灯之后躲在被子里打手电看复习资料,等等,与社会几乎隔绝;走读生也都是“校门―家门”一条直线,比住宿生多一点上街的机会而已。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怎能产生内容充实、思想敏锐、语言流畅的好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和深入发展,学科教学终将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学生将拥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第一步是指导他们感悟生活,亲身体验生活的真谛,发现生活中的美。要指导学生不但用眼观察生活,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物的特征;而且用身心体验生活,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隐含的意义。第二步是用头脑思考生活,采用联想和想象,从而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趣来。这两步工作做好了,才算是真正处理好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写作与生活的结合,要走活动化的道路,也就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不仅仅是观察生活,更是生活的亲身参与者,是生活的主人。可以是学校组织的中心教育活动、德育活动、主题班会,让学生做有心人,记录和积累生活中的人和事,活动之后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也可以是为写作组织的语文活动。
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滋养,所以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阅读有两个功能,一是为读的能力而读,二是为写的能力而读。首先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对读促进写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熟课文,读配套的自读课本,读大纲要求的名著诗文,读报刊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获得思想的提升、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学习作家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角度方式和技巧。其次要指导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课内阅读,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训练,例如为《项链》补写结尾。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了就动笔的好习惯,从摘录精彩语句开始,到写作品介绍、故事梗概、人物分析、读书心得、读书札记等。长期坚持这样做必有好处。
改革写作教学,实现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写作与阅读三个结合,需要做大量的踏踏实实的工作,非此没有捷径可走。
三、改革的关键措施: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情感、兴趣、习惯、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和规律来看,写作教学尤其需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有很多原因,其中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平时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不能坚持多练笔等三条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范围。在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应该成为改革写作教学的关键措施。
一、运用“故事接龙”的游戏促进写作训练
本人常在课堂上开展的游戏是“故事接龙”。首先,指定一个学生开个头。学生可以随意编织一个情节,或只是点明某个时间、设置某个环境。然后,由后面的同学把情节接上。在接续情节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就由学生自由地想象、推理。只要能使情节发展,符合情理就行。这样,学生就会投入其中,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学生们设置出的情节往往新颖、有趣、引人入胜。“故事接龙”的过程不仅使参与的学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而且吸引了班里其他同学的目光。许多时候还能引起一片惊叹声、欢笑声。集体编故事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情感上掀起了波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写作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说,为写作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游戏对游戏过程做一些梳理,对其中的一些闪光点做一些强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进行写作。教师不应预设过多的条条框框,而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戴着镣铐跳舞是难有乐趣可言的,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享受写作的过程。“(写作心理活动的自由性)使作者仿佛化为高山巨川,走兽飞禽,深切地感受着身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乐趣,这就是古典文艺理论家们所极为推崇的‘物我交融’的境界。”[1]至于写得好坏,那是下一环节――作文修改中才要考虑的事情。并不是文章写出来就万事大吉了,还要修改,进行逐词逐句地推敲。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2]通过反复朗读习作,从立意、构思、行文等方面寻找漏洞,进一步提升,力争使习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它对于写作训练的意义,为下一次类似的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巧用“谁是大侦探”的游戏促进写作训练
“谁是大侦探”的游戏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游戏的规则为先指定一人出题,一般是给出几个描述性的词,或是虚构某种情境。选出四五个人凭自己的理解和猜测,就出题人的内容进行补充,目的是要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迷惑选手,这四五个人中间事先安排了一个“托”,有意放出烟雾弹进行误导。最终根据他们的表现让众人判断谁是那个“托”。这是一个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要求旁观者“察言观色”。其中充满了悬念,很能激发人的思考。无论判断的结果正确与否,学生们都会全身心的投入。
这个游戏紧紧吸引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知不觉中,学生仔细地观察,冷静地思考,还不时触发种种情感,这为写作准备了充足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游戏的过程,尤其是学生自身在参与游戏中的推理过程以及伴随着的情感变化,以此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谁是大侦探”这个游戏为学生写作提供了鲜活题材,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有可写之处,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米下炊”的困境。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事件、抒真实的情感,打破学生写作时“内容编造”“情感虚构”的怪圈。“歌德就说过:‘依靠体验,对我就是一切,臆想捏造不是我的事情,我始终认为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3]像这种喜闻乐见又真实有效的写作训练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三、妙用“卡片表演”的游戏促进写作训练
本人还有一个常用的游戏,也借鉴了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做法。具体过程如下: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卡片,有的卡片上是一些词,有的卡片上是一些描述性的内容。游戏开始后,先选择一排学生作为参与者,教师随机选取一张卡片,只能给第一个学生看,然后由这个学生通过表情、动作来表现卡片上的内容(不能用嘴说),第二个学生根据观察,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用同样的方式表现给第三个学生,以此类推,直到这一排的最后一个学生,再把这个学生理解到的意思与卡片上的内容作比较。大多时候,比较的结果是彼此有很大差别。对于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做多方面的阐释,常见的想法有:通过别人传话尚且难免出现偏差,更别说具有多种传递意义的表情、动作了;如何通过观察、理解准确把握对方意思……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思考,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审视这个游戏,也就能写出不同特点的文章了。“把熟悉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法的加工变得不熟悉,使我们对它感到陌生、新鲜,从而对它发生兴趣,产生去仔细观察和了解它的强烈愿望。”[4]在游戏中,学生的表情、动作带有表演性质,能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最终结果又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增添了游戏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课文的“模”的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目前,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那么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即模仿的要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至关重要。现就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课本谈谈自己的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利用课文突出写作的专项能力训练,但不必面面俱到。下面试举几个方面为例:
1、仿标题。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用一句著名的歌词为题,同时把文章的说明内容交代清楚,一举两得。又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
2、仿详略安排。如讲解《木兰诗》时注意文中内容详略的安排,不难看出文章详写了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略写了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从详写的内容中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木兰?引导学生质疑:如果略写的内容也详写的话,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木兰?为何作者不详写呢?最终让学生明白:文章内容的安排要看其主题。为此我要求学生改写《木兰诗》,要求:详写的内容略写,略写的内容详写。
3、仿人物描写。如动作描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看似简单的动作描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情深。如《一面》作者先后五次刻画了鲁迅的外貌,由远而近,同中有异,都突出一个“瘦”字,却不显得罗嗦累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明白先要概括些,后写的要具体些,所写的外貌要有所区别,先少后多,逐渐增加,突出特征每次都要写到,以加深印象。为此设题并要求学生自行观察一个星期然后行文:以“我班的 ”为题,要求:描写班级里影响你最深的一个或多个人物并对其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班级人物不出现真名。
4、仿语言。如:《观舞记》中排比、比喻的运用。课堂中我设计了句子仿写训练。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印度舞蹈,进行“假如我是 ,我就要 ”单个句式的仿写。如: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描绘出她们婀娜的身姿和妩媚的舞蹈。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进行排比段的仿写。
5、仿表现手法。如:《我爱这土地》一课诗人使用象征手法,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象征这一手法在《海燕》、《雷电颂》、《星星变奏曲》等多篇课文中都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通过反复朗读和赏析,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后,课堂中我设计了以“我爱这校园”为题,以‘假如我是____,我也应该_____’开头,仿写一首诗,并使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来表达对校园的赞美和热爱。”又如:《口技》一课的以动衬静的手法,在“遥闻深巷中犬吠”句中“遥”字、“深”字表现两者之间相距甚远但仍能听见狗叫的声音,说明什么?即夜晚安静。这便是有声衬无声。课堂中我设计了以“一个宁静的夜晚”为题的片段作文,要求用上以动衬静的手法。
另外,利用课文进行写作教学的训练时,要深挖课文内容。这些文章有的词句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有的人物心理描写凝炼;有的省略情节;有的结尾戛然而止……设计作文时,应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住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深感到写作教学是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作为语文教师,倘若在课堂教学中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你会变得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作文。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使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我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语文》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水平稍有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两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类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丰硕成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教育局)
交际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交际中的两大形式。笔者现就书面表达,也就是英语写作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写好汉语作文已属不易,写好第二语言——英语作文难度就更大。但实践证明,英语的写作水平通过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是会得到很快提高的。笔者对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大致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新教材总体上教学内容及重点设置得较为科学合理,但就写作内容的安排上看,练算内容设置得相对不足;二是就近几年升学考试试卷写作题目及形式来看,考题灵活,形式多样,要求较高,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难于应对;三是课时安排不足,在教学时间内只能讲授教材设置内容,没有专门针对写作训练的时间空间:四是不少学生平时没有写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往往是先写成汉语作文,然后再翻译,写作后不注意修改。五是由于词汇量少、语法知识欠缺,写出的作文东拼西凑。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于解决。
一、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点和语法的同时,设置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和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要让学生理解英语写作与其它练习,如选择、填充、改错、造句、单句翻译等有根本的区别,它要求学生要清楚地表达完整的思想,要表达完整的思想,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如语言、思想内容、选取材料、组织材料、书写格式等。加强写作训练,能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能扩大使用语言的范围,能提高思考及分析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知识的广泛性。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句法、词法及基本词汇的掌握,要扩大阅读面,既要读中文书,也要读英文书,通过阅读开拓视野,增加知识,了解文化背景,丰富思想与感情,增进观察分析的能力。在读书时还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内容的选择和分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避免无话可说。要重视课堂教学,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依照“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从初中低年级就打基础,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回答问题、改写句子、连词成句、模仿选句等形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能写出正确的简单句子后,再根据课文体裁训练小段文章。在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发挥汉译英的作用,这项练习是训练学生连词成句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也能使学生改正常犯的语法错误。
二、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