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12:12: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化学方程式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时间和深入程度都较浅,所以,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方程式,老师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解释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消化不掉,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解释就会故意减少,从而导致其重视程度不足;其次,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初三化学教学活动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对于化学用语的解释就相对较少,而这导致学生在真正面对这些复杂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时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化学用语不能准确分清主次顺序,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习、记忆、理解的难度较大,并且机械的记忆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灵活运用的方法
1. 夯实学习基础,利用口诀法学习化学方程式
在初三化学学习时,由于在初二学习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开始接触更为专业的化学知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并且其学习的过程是个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方程式的灵活运用上,要着重加强抓要领,夯实学习基础。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最基础的运用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其要领主要是: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等号连,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这是学习化学方程式基础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运用时,要熟练地掌握口诀,从而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还是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 善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化学方程式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科学方程式,所以,想灵活运用就应该善总结,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化学方程式的灵活运用。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同类型的问题和化学反应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简单举出几个化学方程式的例子,帮助大家积累总结经验。一氧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2NaOH+CO(少量)=Na2CO3+H2O)像此类反应的生成物是盐和水,在写出盐的化学方程式时,就需要注意到盐的配平,但是由于学生在记忆时对于生成物的记忆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所以,对于如何写出同类的生成物就显得非常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配平时,要注意到盐里面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氧化物等,再加上一个氧化原子形成了负二价的原子团,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化学方程式提供的引导去做出准确的配平。
关键词:初三化学; 合作学习;素质教育
一、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有何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习形式,它提倡通过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从事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协作和启发,带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习氛围,使学习小组中的每个学习成员受益。
化学是一门对思考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它和语文、英语这样的语言类学科不同,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因而,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让一些在化学方面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一些化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激发其他同学在动手做实验时的创造思维潜力,不仅能发挥一些同学的专长,还能提高其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另外,化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间、学员间的相互配合而使实验操作变得更容易,也便于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感受个人在团队中的学习责任,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到团队的相互协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温暖。
二、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大家在教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很多学生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倾听,也不懂如何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就容易给整个团队造成影响,导致团队的学习效率低,团队成员之间无法默契配合。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思考方向,进行总结和完善。学会倾听是提高团队合作学习效率的第一步。做到这一点之后,学生还要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因为每个人的思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只有集思广益,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才能相互启发,整合资源,找出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积极发言会使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一种参与感,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机会,在得到其他人肯定的同时,也使参与者获得了成就感和更大的自信心。
三、怎样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老师要先弄清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原则是各个学习合作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每个小组内部的学习成员却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可以先根据考试来摸清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通过日常课堂上的表现弄清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在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之后,老师可以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内,从而起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学习目的。
2.采用多元化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采取竞赛的方式,是调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学习化学要经常做实验,不像其他文科类的学科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所以化学本身就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竞赛的方式又能够让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团队中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初三化学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知识点讲解,也需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进一步理解。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也能在学生相互学习和配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三化学;教学策略;措施;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将近十年左右。虽然说在这十年当中,我国的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教学当中已经小有成效。但是有关资料和文献表明,虽然说在这十年当中实施了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课程改革的进展是非常不顺利的。我们就初三的化学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给广大工作在初中的教师一些建议。
一、新课改下初三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对化学学科认识的不足,使得学生接受化学课上的“一言堂”教学,并对课堂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形成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没有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老师只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一个表象,真实的目的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生活和自然,转变为内在的东西。老师要教会学生的不只是化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探寻化学世界神奇的方法。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目前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缺乏兴趣去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较为吃力,兴趣就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偏科现象。初三化学虽然比较基础,但是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元素的组成等较为难理解和记忆,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低。
3.新课改理念难深入到实际教学中
在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学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响应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完美融合。教师的理论水平低下,这导致对于理论的学习较为浅显,所以很难意会真正的新教育理念。教师对于知识的更新无法跟上理念,这样同一个学校里各教师的化学教学就存在差距。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够接受知识,没有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就没有实际集合新理念-以人为本。
4.实验设备较为落后
21世纪初三化学教育,特别是实验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的中学化学实验仪器较为落后,这使得无法进行全部的实验演示。初中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很多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每当参加化学实验课的时候,显得格外兴奋。如果无法开展化学实验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下降,自然学习的效果也要大幅度降低。很多学校里面各种实验装置都稀缺,化学实验药品存放时间较长,导致变质过期,这样会大大降低实验的效果,甚至无法进行实验。初三化学实验难以开展,一部分是因为经费不够;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认为只需要学好理论知识就能够有好成绩,学习很多程度是填鸭式教育。有的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真实地了解知识的本质,如果有实验辅助的话,学生的学习就能够更加有效率。缺少实验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很多时候操作不规范,以后将无法进行深入的化学研究。
二、针对教学现状,及时做出教学策略
1.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任务时,教师要从客观实际着手,对教学任务作普通的描述,要分析的清楚明了。所以,在制订教学任务时,要照顾到任务的各个构成结构,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据教学知识特点分别设定专门的目标,切忌盲目跟风。
2.认识学生
教师展开化学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是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清楚,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不了解,这便约束了教学的高效展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借由交流、实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化学教学。
3.及时指引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堂学习的过程,因为在一个动态的化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真切的交流,在交谈中复习知识点,扩充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于是,在交流中指引,在指引中得到提升,也就提高了初三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初三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更加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老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改变课堂的气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和初三化学有关的科普小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学习。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介绍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讲解盐的时候,可以先讲侯氏制碱法主人公的励志故事,这样学生就会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染,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升。
2.优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即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某一化学现象的理解能力,再遇到该问题时,知道如何动手操作,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还是公式计算,抑或是化学反应实验操作,都应当形成一种科学的模式,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比如,在叙述某物体性质时,习惯性地先叙述其外在物理特点,然后才叙述其内在化学特性。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化学序列思维意识和能力,这种思维的养成,对今后的解题尤为明显。因此,在提高新课标初三化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当先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基础和保障。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四、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三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与生活结合,创建教学情境
从酸雨造成的危害中还能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那么硫酸是如何腐蚀到这些建筑的呢?通过一些提示和引导,试着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这个化学方程式,增加他们的印象。通过酸雨一系列的危害,倡导学生要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由此提出如何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等,采取一问多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化学的兴趣,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思考,并根据一些已有的概念来认识到了知识点所应掌握的内容。
2.通过生活实践,巩固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三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3. 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来解释。而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实感受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达到真正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铁钉生锈"是在生活中常见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现象,但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呢?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生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解决,首先分析生锈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总结化学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利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结束语
想要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性。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不断扩展教学空间、通过化学故事设置生动情境。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实提高学生自主W习能力,夯实基础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敬锋.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3).
[2]杨勇.中学新手D熟手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的对比分析DD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于初中化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化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三化学入手,详细分析初三化学教材,提出了一些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初中生学习化W竖起一座风向标,为化学学习提出一些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
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 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 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 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 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
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 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 SO4,HCl,HNO3,CH3COOH 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红.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遵义师专学报. 1996( 1) .
关键词: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0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02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现在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老师灌输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刚接触化学,化学实验呈现的精美的仪器、多姿多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知识点的增多,灵活运用知识点难度加大,不少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一些做法。
一、从课题研究出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切实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2011-2012学年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以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 初三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及数据
①你在课前预习情况如何?
A.全都认真预习 B.基本预习
C.有时预习 D.没时间预习
②若你准备预习,那么你预习的方式是什么?
A.看一看课本 B.力求弄懂新知识
C.借助教材重新推导有关知识
③你上课时的状态大体是
A.想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B.把握知识要点
C.总在思索“为什么”
④你上课的思维状况是
A.紧紧跟着老师走 B.带着疑难问题听讲
C.自己的思考走在老师前面
⑤你参与课上讨论的情况是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偶尔参加 D.没兴趣参加
⑥你的复习方式是
A.先复习,后做作业 B.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
C.先完成作业,然后复习
⑦你作业时遇到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是
A.完全靠自己思考解决 B.找有关参考书
C.问老师或同学 D.与别人共同研究
⑧你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应达到的目标?
A. 经常有 B. 有时有 C.从没有
⑨你在总结学习情况方面是怎么做的?
A.经常总结,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B.有问题时找找原因
C.只是不断努力,用行动代替总结
⑩你希望怎样学习?
A.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B.请老师或其他人讲解
C.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
D.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从统计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仍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多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拓,思维得不到训练,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比较重视“学会”,并不能做到“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
2. 指导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措施
(1)课前利用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的、重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非常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即便是预习了,也简单地看一下书,没有方向,事实上等于没有预习。为了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更有针对性地看书,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沪教版第六章“溶液的组成”教学时,教材上讲的比较简单,很多知识点都混在一起,若只让学生看书预习,效果不大。我们可以对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开来,设计成预习提纲,如:①溶液由什么组成?②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③怎样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④溶液该怎样命名?⑤溶液、溶质、溶剂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细细品味,必然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大致的了解,再设计一个思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后,溶液叫氧化钙的水溶液
B.碘酒中碘是溶质,酒是溶剂
C.50mL酒精溶于水后得100mL酒精溶液,则用掉水的体积为50mL
D.75%的消毒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E.泥水中的溶质是泥,溶剂是水
通过以上的问题设计和思考题,相信学生对于溶液的组成有了一定的理解。课堂教学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课堂发言踊跃,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课堂利用学案导学,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化学学案设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引入化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教学时,沪教版教材上的实验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然后不断滴加稀盐酸”,为什么要加无色酚酞试液呢?我们在设计该内容的学案时,可以先进行一个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明显的现象,那究竟两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请学生在学案上自己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怎样从现象上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化学学案的设计,也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对于灭火,可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点燃五支蜡烛,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思考其中蕴含的原理。”这样的学案设计,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踊跃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知识面开阔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这两种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尝试,我们分别对这两种方案的效果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①利用预习提纲进行预习,你认为对你学习化学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没有帮助
②利用学案进行上课时,你的感受是
A.听课更有针对性,听课思路更清晰
B.有时感觉很有条理,有时没感觉
C.没感觉,无所谓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以上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更加自觉,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而且较以往可以更快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更能畅所欲言,问题的深度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把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1.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以教材为主线,认真吃透教材,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初三化学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教材,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教材中的主要原理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还应注意学习初三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初三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近几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不少来自教材上的原话或加以改编。如:2011年苏州市化学中考试题:
3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其中A选项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02页“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B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200页“纯碱有天然的(从内陆盐湖提取),也有用化学方法生产的。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186页“实验室用来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的稀盐酸、蓄电池中的硫酸溶液,分别是用浓盐酸、浓硫酸稀释而成的。”这三个选项都是用教材上的文字略作改编而成的。除了文字信息,在中考试题中,也会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信息。如: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25.(5分)(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 ;
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 ;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 。
本题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154页图6-2物质的溶解过程的部分截图。
可见化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中心和重点,切忌扔掉教材教学,要指导好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学生在课前可能没时间阅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翻书,寻找教材中渗透的化学知识。教会学生阅读,从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课堂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几倍时间才能补上。那听什么?(1)听新课前老师的提问。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很多时候都会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复习的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掌握了上节课的精髓。(2)观实验过程,听理论分析。听课时,对于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异常现象要分析原因;对于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分析的思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3)听问题及回答。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老师对回答的评价,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判断是非。
3.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学习一个章节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前,可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整理一下,便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后,可让学生整理一下气体性质的研究方法、气体的制取方法。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后,可让学生小结一下酸和碱的通性,便于学生在应用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4.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目前来说学生学习的好坏,是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测试结果出来后,总是很失望,事实上这与学生没有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有关。那怎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尽量避免这些所谓的“粗心”错误呢?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明确求解的问题。尤其是实验题,一定要看清实验目的。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进行反复推敲。近几年苏州化学中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60分,在解选择题时,务必要求学生对于每个选项都能分析透彻。
5. 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纠错工作
在中考学科中,化学教材只有2本,是最少的,但事实上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知识面很广。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掌握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减少学生在知识点上的重复错误?准备纠错本是不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其出错的原因都写在了纠错本上。长期不懈地使用纠错本,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取得“轻负高效”的学习效果。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实践表明,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会学”的具体方法。不少调查都证实,很多学生喜欢化学是受其化学教师的影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思维特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较显著的作用。学生以科学方法为工具,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复杂的化学问题迎刃而解,会从中不断获得乐趣。同时,根据学习效果有意识地调整、优选适合自身思维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的科学学习方法,反过来又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兴趣 方法指导 策略
一、问题
1.学生化学成绩分化严重
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以后,学习知识量突增,而此时学生的分析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太高,机械的记忆较多,学习本身就较困难。已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相混杂,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信心有所动摇。还有许多学生只对实验感兴趣,而对化学理论感到乏味。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从中考成绩上就可以看出来,整体情况也是如此。
2.许多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事实并非如此。化学成绩并不高。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学生只愿意看实验现象,不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内涵,对化学概念更是厌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3.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差
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做实验时基本实验操作错误,步骤紊乱,丢东落西,药品浪费。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做题时,不善于思考,知识迁移运用不会,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方法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此时放弃学习化学,极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削弱他们应对世界和挑战世界的能力。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现状。
1.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创新之本,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验是验证发现新东西的直接的可靠的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优势。它集声、光、色、态、美于一身,通过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由两个相互协同的小系统组成,一个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变对实验的好奇心理为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需求感。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成绩也就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还可做些兴趣实验,以此诱导学生向往奥秘神奇,变化无常的化学王国。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古人云:“学贵有方。”以求达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渗透强调学习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强化学生识记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由于难以从理论上进行理解,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尽管化学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容易遗忘,在学习中要克服呆板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记忆要联系物质的性质;记忆要联系实际,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而且要定时的巩固记忆。
(2)及时归纳、总结
逻辑学上把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形式称为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多,相对比较零散,记忆比较困难。运用归纳的方法效果较好。把具体的,相对独立的事物加以中和;把性质相似的物质归纳到一起;把颜色相似的归纳到一起等。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3)教会比较
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比较,找出这些概念、性质、实验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综合分析,找出异同,加深理解,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如把气体的制备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放在一起去比较学习,这样就容易多了。把酸碱的定义、物理特性、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效果就好多了。
(4)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活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你就会挖掘生活中素材,使神秘的化学变得平常。这样就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讲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纸张很容易点燃,而煤炭却不易点燃,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等。
(5)分散教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对教材中有些有些安排比较集中的部分可以采用分散难点的方法组织教学。例如元素符号,在开学初教学任务不重的情况下,先联系生活中的物质,如铁、铜、铝、木碳、氧气、氮肥、磷肥等物质中出现的元素给出元素符号加以记忆。又如化学式的记忆可以在学习物质性质的过程中,从涉及的文字表达式中给出物质的化学式加以记忆。
4.突破教材难点,扫除障碍
学生不会理解教学难点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就会逐渐丢失学习化学的情趣。在教学中或用贴切的比喻化难为易。或设阶梯层层推进。例如,教学时要突破微观与宏观的思维模式,分子与原子的教学。还有数字与符号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既要明确数字的含义,又要会找其中巧妙的记忆方法。同时把没有生命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把它们分别放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看它们能代表什么意义,这样会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5.面向全体学生
在化学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抛弃后进生,使大部分学生跟上来,这样才有学习的气氛。才会形成探索,创新的学习之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有的学生成绩差,但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后进生机会,给后进生信心,经过一段时间,是不同的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一、对试卷的整体分析:
本次月考的试卷试题特点: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学科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核,试题同样注重思维深入和严密。
二、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重要的知识点理解不清。例如分子的概念,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阅读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能力有待提高。例如第三大题,第四实验室中的第二题等,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全部答错。
三、从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参考人数139人,90分以上8人。60分以上64人。平均分为58分多, 考试成绩中学生两极分化及其严重。
四、下阶段措施:
从考试结果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综合应用方面较欠缺。在后阶段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初中化学内容多,时间短,适当加强记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重要的考点,整理成一定题目,让不及格的同学反复练习,力求人人过关。
2、提高及格率,应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以模拟考试试卷为例,明确告诉他们现在的考题都不难,只要有信心和恒心,都是可以成功的。同时在复习《中考总复习》第一、二单元时,将书上的知识点再重新给他们进行梳理,按单元再次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特别是将可以通过背诵记忆的简单知识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抄写、记忆,并进行小测或抽查。由于考试的计算题难度不高,在以后的复习计算题时,可以开展计算题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题不难,摸索到解题的基本方法,增强解答计算题的信心,提高计算的得分率,减少出现最后一道大题放空白的现象。
3、实验是薄弱环节,学生在综合性实验题中普遍失分,而且以后实验题在中考中占比将增加。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
4.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应用能力较薄弱。根据课改和中考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打破学科的封闭体系,从身边谈起,多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实际,不断地用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5.学生信息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弱,思维定势强。在平时的训练体系上下工夫,精选习题,多层次设计问题,少一些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五、努力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课堂;研究式教学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44-01
我国古代教育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教学”。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启蒙入门阶段,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发展时期,一旦发展成乐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就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平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等问题。我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认真地设计了两节绪言课。
第一课时开始,我不急于介绍化学是研究什么的,而是先演示镁带的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实验所观察到的夺目强光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的绿色粉末变黑色)等奇妙的现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鼓舞了学生的激情,我顺势又引导学生对比镁带燃烧后的生成物和镁带的不同、碱式碳酸铜颜色的变浑浊及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其它物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要观察实验现象。在学习对常见的两种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再来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课时,我们给学生介绍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奔腾的铁水,飞溅的钢花、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除病去疾的化学药品等都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得到;防火、防锈、污水净化等离不开化学;在化害为例、变废为宝方面化学更是大显身手。我们还结合青少年喜爱科学幻想的特点,告诉学生人类不但能合成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也能合成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人类幻想将来实现人工合成“粮食”并不是空想,只要我们掌握了“酶”,就可以将植物内复杂的变化应用于生产人造淀粉,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大革命。使学生不但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肩负的光荣使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实验 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从具体的物体和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并从对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可见,通过化学实验引起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习兴趣,是符合培养学习兴趣规律的。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设法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初三化学学生实验从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学生对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化学仪器都感到新奇,便想用手摸一摸,自己动手练习操作。这时我认为不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严格按操作要求去练习,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配合元素知识的学习,我在前半个学期安排学生做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和制取实验,这是仪器安装较复杂、操作要求较综合的实验,也是较难做的实验,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册,经验查填写的实验报告册无错误后,再提出一些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为什么制氢气时采用这样的仪器装置,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操作顺序进行,为什么使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等。经过预习、思考、安装、检查等步骤再进行操作,既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做化学实验的兴趣。
2、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吸引进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每堂课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有不少学生围绕过来,异口同声地问:“今天这堂课做哪个实验?”下了课,有的七嘴八舌议论着刚才的实验,有的默默地回味着那些奇妙的现象。我们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实验的心理,注意实验教学的深化工作。如做金属和盐之间置换反应的实验,铜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而铜在氯化银的水溶液中并未发现置换出银的现象,为什么呢?经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是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内因,铜确实比银活泼,但铜要从银盐中置换出银是有条件的,必须从银盐的溶液中才能置换出银,而氯化银虽属银盐,但不溶于水,不能配成氯化银溶液,所以铜不能从中置换出银。这说明内因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经过对实验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步骤,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实验能有所得,会更加兴致勃勃地学习化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3、化整为零,突破难点,稳定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是化学用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溶液的有关计算。对于这些难点的克服,我们采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分类总结知识点,强化训练等方法,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减轻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所产生的暂时兴趣,经过有目的的思维加工形成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学生反映说:这种方法既轻松又愉快,愿意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