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14:38: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阶段考试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学期开学以来,根据学校工作部署,初中教务处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坚持毕业班抓成绩、八年级抓特色、七年级抓习惯,努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特色,秉承“鹤立太行”的指导思想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
一、常规工作持续抓
1、配合九年级做好学生日常上课督导工作,让学生形成抢时间学习、下力气训练、比认真实验的良好氛围。配合七八年级利用自管会成员严查学生坐姿,教师侯课情况,改进学习状态。
2、每日三餐饭后校长及时到九年级查看学生学习状态、跟实验到实验室、跟训练到操场,我主要检查七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状态,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各年级有问题的及时和年级主任沟通解决,坚持问题不过夜、解决在平时。对于个别上课状态不佳的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帮助教师加以改进。
3、抓常规、抓规范。坚持每大周检查教案、听课笔记,不定期检查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公布,对不注重常规工作的教师重点检查,督促整改。
4、抓集体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四定原则“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进行的备课组严厉批评,并重点检查出现问题的备课组。不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强调规范集体备课出现的问题,真正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后试行各备课组特色备课,要求明天下午第三节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形成各具特色的备课成果。每个备课组每周一上交本组一大周的备课行事历并严格实施,第三次月考各科成绩差距明显缩小,集体备课初见成效。
组织七年级教师到八年级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随后在七年级认真推行特色备课,由于备课时间较短和组织落实等问题导致效果不明显,需在下一学期下大力气组织实施。
5、组织学科内年级公开课、新教师汇报课、学科公开课、初中优质课比赛。本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听评课,通过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涌现出***、***、***等一批教学能手。通过活动使实效课堂模式进一步生根发芽、良好发展。
6、组织各年级周练、两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认真组织、严格考风,以考风带学风,基本形成我校正确的考风考纪。
周练坚持随堂考与定时考相结合,坚持组织到位、认真考试、及时检查,以考促教。四次月考严密组织,要求按时到岗、坚守岗位、及时阅卷、及时公布、及时核对,坚持奖罚分明,促进了良好的考风考纪的形成。
7、根据中考评分要求推行各科评分标准,将卷面分数纳入考核,使平时考试像中考,力争以后中考似平时,引导学生正确发展。
二、特色工作创新抓
1、七八年级数学天天练。提前和科任教师交流,形成共识,坚持提前根据知识点形成题库,学生每天都有具体的基础题做,把功夫用在平时,形成学新习旧、温故知新的良性学习循环。并计划在实施这一方式一段时间后,再分层训练,真正起到巩固基础、培优补差的作用。
2、七八年级英语日日清。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上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记忆英语单词的习惯。让学生和老师形成每天课外时间的合理利用,到什么时间学什么科目。
3、为做好以上两项工作,坚持督促整改到位、交流改进到位、奖励鞭策到位。坚持微习惯微养成,微评价微展示,努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数英两科的提高措施。
4、根据春夏早晨时间特点,逐步形成学生晨跑前诵读习惯。八年级试点、七年级跟进,班级抓落实、年级抓督促。
三、临时工作认真抓
1、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六年级英语张君宇老师上好“英语自然拼读”讲座,积极推广该方法在年级的运用。
2、做好向市推选优质课人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科组推选、学校组织听课、客观打分、公示结果,努力把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
3、做好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市第七批骨干教师推选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推选方案、征求教师建议,组织评审小组认真审核,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评选、公示、上报。
4、按时参加市教体局关于体育、实验的工作会议,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按时上报。
5、组织实验、体育模拟考试,为两项考试优异成绩保驾护航。
6、做好在编教师信息审核和证书管理,并做好其他临时性工作。
7、组织全校语文老师参加市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工作。
8、坚持各职能部门有机联动,高效工作。
四、不足和整改措施
1、常规检查纳入考评不足,下一步与备课组长沟通交流,根据学科特点重新制定合理的考评细则,然后纳入考核。
关键词 高校 等级考试管理 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考试管理是高校日常运行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反映。高校内除了校内考试还涉及各类国家级或者是省级的大型等级考试。等级考试管理在高校考试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等级考试使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等级考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等级考试管理也越发的重要。
高校等级考试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主要分为考试报名、考前准备、施考、考后收尾、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等几个阶段的工作。其中每一阶段都需要考务工作者细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环环相扣,因此做好每部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认为,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只是“例行公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完,及时回顾或评价,总结这段工作中的成效与缺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找出经验,看到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任务。现将高校等级考试管理中阶段性工作总结在等级考试各阶段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下:
1考试报名阶段
组织报名是等级考试工作的基础。对全日制在籍在校的学生,应采取教学管理软件的“网上报名”子系统。考生报名库来源于在校学生的学籍库,既控制了考生的报名资格,又确保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以大学英语四六级(CET)考试为例,网报时间结束后,将报名数据从教学管理软件中导出,经整理后按院系分别导入CET考务管理系统,使得每一段错误信息清晰化。总结出的错误信息及时修改后,才可使报名工作继续进行。
在所有信息都准确导入CET考务管理软件之后,做一个小总结,统计出各学部中各年级各专业的报名人数,以便核对报名费。所以这一小段工作总结出的人数统计表对核对各学部交费金额有很重要的作用。
2考前准备阶段
参加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给高校考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考前准备工作是否科学、规范,将直接影响施考的顺利进行。考前准备工作主要有考场安排、监考安排、考试工作人员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这些工作要细致入微地完成,任何一处小的疏忽都会给施考阶段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以CET考试为例,对考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要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列出考试工作人员分工,如主考、副主考、考务、巡考等;列出考场房间号,根据楼层安排巡考人员,登记姓名后备注出联系方式,这样做方便施考阶段遇到突发事件能够以最快速度找到人员解决;根据考试时间,列出工作流程,写出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及任务;列出考试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个阶段的总结对施考阶段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每个参与考试工作的人员都能够思路清晰,保障考试顺利完成。
3施考阶段
施考阶段工作是整件考试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各阶段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确保施考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这段工作的阶段总结主要是总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参考,避免其再度发生。例如,列出教师的监考情况,对于监考工作出现问题的教师,在下次考试中适当作出调整;列出试卷方面出现的问题,如今后考试中再出现同类问题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列出考试设备使用问题,出现问题的设备在下次考试前做到及时检修;列出考生违纪情况,对于违纪情况出现较多的院系,让其在下次考试前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4考后收尾阶段
考后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是试卷回收份数不少并且密封完好,考场记录单收齐,缺考及违纪情况统计准确,考试备品回收齐全,考试工作人员费用发放清晰。
这一阶段的总结主要会列出监考教师在清点、封装试卷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排序不准确、封装不正确或密封不严实等情况,在下一次考试的监考培训会上重点强调,避免再次发生;列出各类考试备品的回收情况,如有缺失要及时购买填补,以便下次考试能够备品充足;列出考试时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分析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下次考试时尽量避免。
5成绩分析阶段
从现代教学管理的角度看,必须高度重视和利用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功能,以便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反思与总结教师教学的问题。所以对考试成绩及时作出总结,对未来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以四六级考试为例,对每次考试的成绩应做一份总结。总结出各专业各年级的本次过级情况,列出过级率、最高分及平均分。同时对每个年级的累计过级情况作出总结,这样能及时掌握各年级的四六级过级情况。
高校等级考试管理是一项繁冗复杂的工作,它各阶段的工作又息息相关,只有把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使整个考试顺利完成。对每阶段工作做出阶段性总结,做到“段段清”,才能使考务工作者在整个考试中保持思路清晰,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吕萌明.论高校等级考试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科学管理,2013.
[2] 齐素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考前精细化管理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
衷心的感谢图们市教科研所给我这个课题研究的机会,让我潜心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中考历史复习的策略问题。从小课题立项起,已经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从课题刚立项起,我就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今,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在这里,我只能结合平时教学中观察到的老师们的做法,谈谈我对下一步历史复习的所思所想,由于学识实在浅陋,肯定存在不妥之处,还请在座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精心准备
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我便积极策划,精心准备。具体做了两件事.
1、收集大量的关于历史中考复习的相关论文资料,一次来加以研究和吸收消化,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来作出相应的学习和借鉴。
2、分析我所带的这届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他们基础考试成绩的排名,全班的历来历史考试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大体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后进生的情况,掌握了这些后 并作出详细的对策和今后的复习计划。
二、扎实研究
小课题立项已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从课题刚立项起,我就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今,尤其是加大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并对整个课题研究实施做了周密细致的部署,在研究环节上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教材的编排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如何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意图;探索每一内容索要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在校外学习的过程中和网上的教学案例的收集加以研究探讨并且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
3、在研究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一些典型的案例和经验,以指导教学实践,对专家的课或者通过视频,对名师课例进行学习、感悟和反思。
4、教研教学活动中,我们学校多次进行教研课题展示可活动,我们请来了 很多兄弟学校的教科研主任和教师和科研所专家来进行观摩教学并作研讨和交流,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经验。我先后做过初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复习课和《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课并受到了专家老教师的肯定和指导
5、建立校外教师QQ群,学习研讨优秀教师的课例,交流教学心得。通过QQ群聊,我把平时的教学花絮、心得体会,反思困惑等及时地相互传达和交流。并且把每一次的课题研究点滴发帖在群里面供大家研讨,交流。建立QQ群网络平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便于课题研究的开展。
三、初出成果
从课题立项以来也就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但我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和部署,也取得了一点点的成就
1、在课题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我渐渐的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好习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
2、课题试验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发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课,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会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了学习中交流与合作。
3、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课题经验交流中荣获一等奖。
四、凸显问题
在课题研究中虽取得一些成果,但也有很多的困惑
1、课题研究成员就我一个人,我们学校就我一个历史老师,不利于交流与探讨。
盈利模式成“痛点”
据报道,现如今,移动医疗产业发展迅猛。作为民生保障与刚性需求,医疗资源的长期不足以及分配不均成为“老大难”问题,而移动医疗则可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医疗的“痛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上线。激烈竞争格局下,移动医疗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在手机上搜索“问诊”,出来很多客户端,其中既有涵盖各大科室的所谓“医院”,也有针对像具体的病症,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患者的这样一些专科的“门诊”。针对孕妇、儿童等等这样一些特殊人群的医疗软件也受到用户的追捧。尽管存在着诸多优势,但移动医疗的核心仍在于医生资源,线下就诊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
江浙沪儿童尿检
半数以上含抗生素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很大关注。相关课题组历经1年多,通过监测江浙沪地区一千多名8―11岁在校儿童人群的尿液,证实样本儿童体内确实存在低剂量的抗生素成分。
化验结果表明,这一千多名儿童中,至少有58%的儿童尿中检出一种抗生素,四分之一的儿童尿中检出2种以上抗生素,有的尿液样本中能检出6种抗生素。此次监测还发现,金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三种一般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儿童体内均有检出。
执业医师考试有重大变化
2、cpa会计是基础性科目,也是难度较大的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有很深的专业度。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都是围绕会计这门课展开的。
3、cpa审计教材是通过外国的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较难看懂,需要较长的时间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点。
4、财务成本管理是cpa考试中计算量最大的一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公式非常多,500多个原生公式,200多个衍生公式,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多总结、多做题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基础朝鲜语;考试改革;方案;考核;评价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88-03
“基础朝鲜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朝鲜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朝鲜语字母的发音、词汇、基本语法、惯用型等知识,为以后的朝鲜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课程的各项技能要求。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常宽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课文等。“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为视听、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夯实基础的课程。
不难看出,保证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保证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考核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途径。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式,能够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能够准确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检验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便成为“基础朝鲜语”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基础朝鲜语”课程主要采取平时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百分制考核方式,即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或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或70%)。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均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好的朝鲜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及主干课,单纯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精髓,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将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基础课以及主干课,应从基础阶段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考核方式只局限于读、写、译三个方面,不能全面考核学生朝鲜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对学生平时学习环节督促的时效性不强,不能在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学习是一个累积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平时勤学、多练,而总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容易导致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的现象,使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四)检验学生韩国语水平的韩国语能力考试以及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的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从听力、阅读、写作、语法及词汇四个领域进行评价;本专业改革后的毕业考核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契机,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与韩国语能力考试、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以及毕业前考试相脱节。
(五)20%平时成绩的给定,缺乏科学依据,情感分、随意性占较大比例。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需要,对“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产生积极意义。
二、“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从考核方式上,将笔试这一单一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方位考核方式。针对不同能力的考核选用试卷、音频、问答、背诵、口译等不同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次数上,将一学期两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一学期四次的全程形成性阶段考核方式,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公正。通过改革调动学生学习朝鲜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朝鲜语教学纲要为基础,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进行全程考核。考试采取阶段性考核形式,每学期考核四次,前三次阶段考试要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采用笔试、口试、听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考核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内容。
每个学期的考核以教学内容的阶段为单位分为四次,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全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四个大部分。前三次考试为阶段性考试,在学期中进行,每次阶段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即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二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三阶段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前三个阶段是考试、总结、诊断、再学习的过程。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考试成绩分解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有效地鼓励和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每次阶段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得到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自我修正,确保较好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考核时间安排
除第一阶段的发音部分之外,其他各阶段均以每二至三课的教学内容为一个单元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以教学要求和目的为基础,在难易程度适中的情况下,尽量选取题材宽泛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题型。每次阶段考试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考核情况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学内容的改进及方法,同时也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一年级发音教学阶段的学习是以发音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音、词汇、音变现象及少量日常用语,因此,考核主要从听、读、写、译四个方面进行。而其他各阶段考核均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听、说、写、译等能力的考核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随堂考试,考核读的能力即检查背诵课文情况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可以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
(三)考核内容安排
阶段考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与题型如下:
1.笔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答词汇、语法、阅读、笔译、作文部分的闭卷试题,分值为60分。笔试可以采用以下题型:翻译单词、选词填空(副词、同义词、反义词、动词多义词)、语法选择填空、语法造句、完成句子、阅读分析、翻译下列句子或短文(汉译韩,韩译汉)、作文等。2.听力测试:听写20个单词,五个句子或听五段会话,根据会话内容回答问题等。分值为10分。3.口试:回答五个韩国语提问(日常会话),分值为10分。4.背诵:背诵一段课文,分值为10分。要求学生背诵短文形式的课文,背诵时重点考核学生的朝鲜语发音、语音语调、流利度、完整度等。5.口译:口译五个句子(汉译韩,韩译汉),分值为10分。如果考试环境条件允许,也可使用同声传译训练室进行口译测试。
三、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加强了对朝鲜语听说能力的考核
朝鲜语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听说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考核本身忽略了听说能力,由此导致学生对听说能力不够重视。本次考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听力与口语考试的分值比例增加,而且在内容上更加生活化、口语化,从初级学习阶段就杜绝了“哑巴朝鲜语”现象的出现。
(二)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过程
阶段性考核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让学生参与到全程的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若想取得理想的考试结果,就要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三)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在阶段性考核中,教师可以通过各阶段的考试反馈、课堂观察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通过考核结果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考试次数的增加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内容变得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因此,学生若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大量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并最终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有效提高了韩国语能力考试过级率
关键词:考试改革;课程考试;可持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24-02
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考试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环节,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效果的检测不能由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容易把考试改革局限在考试效益和效果方面上。考试改革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从思想上的变革。如何在高校开展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效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考试改革的功利境界
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于“教”和“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功利心理(如毕业、评优、找工作或是继续深造等),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从而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专业技术层面上,实现考试效益和效果的最大化。文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考试形式及内容的多样化。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是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笔试是最常用的考试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考试。笔试通常分为开卷、闭卷、半开半闭形式的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注重题型结构和知识点的覆盖,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考试改革可以针对课程性质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将笔、口试、小组答辩等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弥补单一考试形式存在的缺陷。高年级专业课考试可以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考核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随机选择小组成员答辩,并将答辩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平均考试成绩,这也促使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彼此帮助,共同进步。
2.多阶段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获取理想成绩,部分学生往往在邻近考试的时候针对教师的“总结”或是“重点”开始突击学习,这种应试方式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对于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梳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难以建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从大量的试卷分析和反馈结果来看,一旦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即使很简单,试题的得分率也会下降。多阶段考试组织形式能够促使学生把精力用在平时,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防止一考定音的弊端。受课时量的影响,在多阶段考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反馈的情况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在不占用或是尽量少占用学生课时的情况下进行。同时,也可以把多阶段考核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作为前一部分内容的总结和下一部分内容的开启。随着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以及MOOC的兴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考试结果分析及反馈。对教师而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对于调整教学,完善考试有着重要的作用。考试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的分析,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对试卷质量的分析,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采用多阶段考试形式,能够帮助教师针对每一阶段考试结果的反馈,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及建议,对当前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校正。促使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考试不仅是某一阶段学习的结束,更是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多阶段的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能够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二、考试改革的伦理境界
从专业的角度审视,考试需要内容和形势的变革。从考试改革的功利性角度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重视考试,强化学习,考试的效益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停留在功利性境界上,只注重提升考试效益,甚至采用强硬或压制的手段和方法,这与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背离,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伤害越大。而从人文的角度思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革,更需要的是从思想上的转变,即使学生在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使学生从考试的枷锁当中解脱出来,在“战术”上重视它,在“战略”上藐视它。考试的伦理性境界在于考试要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追求其有效性,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生存状态和质量。考试改革的伦理性境界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探讨。
1.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考试内容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了解之上的。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专业情况以及对考试题型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考核,犹如空中建楼阁,不论考核内容以及考试形式如何千变万化,都难以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关注学生的进步。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专业认知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及价值观都会有变化。阶段性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要与这一动态过程相适应,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减缓学习压力,同时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部分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考试的内容及组织形式上做到极致,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对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对考试结果的预期,从而导致考试预期结果的偏差。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约束和限制,才能真正的发挥考试的效用。
2.遵循平等互重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教师基于对学生的责任建立关心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而不是遵循“教育―学生―成绩”的思维逻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各自的爱好与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以追求考试成绩为借口压制学生,使学生屈服于教师的权威。教师要从情感和技术上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的旁观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其次,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逻辑,从而能够梳理课程知识点,把握考试重点。让学生了解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分值比例等情况,减缓考试带来的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考核,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作品点评或是小组答辩。学生点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兼顾考试的公平性,防止由于教师的偏见而带来的考试结果的差异,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学习境界
大学课程考试难以脱离功利的境界,那么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功力心理,通过考试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减p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和束缚,是考试改革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当前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更愿意学习,进而实现没有教导的学习,实现终身学习。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学习境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能够使人走出固有的限制与束缚,不断的释放人的本质力量。这在于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由品性。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学生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从而积极的对考试结果与考试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考试改革可持续学习在于学习主体意识的提升,不断的发挥潜能和不断的自我超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从考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2.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大学课程考试目的不是选拔个别优秀,而是要促使每一个优秀。要让学生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能,不断的提升学习境界,使得学生更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如建立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或是作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团队成员交流经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更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和默契。在满足自我超越意识和批判意识中,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
The Study of Ternary Structure of College Courses Examination Reform
ZHANG Xiao-dong,HU Rui-xi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工程测量
1、过程性考核的意义
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一考拿高分”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是改进课程考核的重要措施。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及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实行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较多采取期末终结性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质量没有进行监测,以最后期末考试成绩评判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对具有较强操作性课程并不实用,并对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3、过程考核方案的设计
3.1总体设计。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个任务,每个任务和阶段学习完后进行考核。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普通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高程的测设等内容;二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平角的测量、竖直角测量、光电测距等内容;三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线测量、地形图测量和施工测量等内容。每阶段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各占50%的分值,理论考试采用事先提供题库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考试单人进行操作。
3.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例设计。对建筑工程测量采用全过程性评价,总评成绩由出勤考核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训任务成绩、和阶段考核成绩四部分组成。将实训任务成绩和阶段考核成绩比例提高到90%,可以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笔者认为建筑工程测量总评成绩可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总评成绩=出勤考核成绩(百分制)×5%+平时作业成绩(百分制)×5%+实训任务成绩(百分制)×25%+阶段考核成绩(百分制)×65%。总评成绩达60%及以上者,可获得本课程学分。3.3过程性考核的实施。
(1)出勤考核。鼓励学生按时出勤,减少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具体实施办法:总分为100分,旷课一次扣10分,迟到一次扣5分,早退一次扣8分,请事假一次扣2分;旷课节数超过总节数的1/3以上者,本课程成绩为0分。
(2)平时作业考核。平时作业考核范围:理论课教学后的练习作业。平时作业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时间和质量上都要有要求。具体实施办法: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老师评定成绩应该公平公正,并将批发后的作业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进行作业讲评,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应该认真修改。每次作业满分100分,完成全部作业并多数正确得85-100分;未完成全部作业内容,但完成全部作业的60%及以上且多数正确,得分60-84分;完成全部作业的60%以下的,得0-59分;作业如有雷同,雷同作业均得0分。平时作业考核成绩=每次作业得分÷作业次数。
(3)实训任务考核。加强过程性考核和课前预习质量的控制,鼓励学生参与实训任务,提高实训操作任务的完成率。每次实训任务考核总分为20分,课前测试10分,成果评定10分。课前测试主要内容为本次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预习,并认真做课前预习内容。
(4)阶段考核。为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避免期末突击性记忆,本课程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测试。具体实施办法:考前两周考试题库,学生根据题库自行复习;每一阶段考试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各50分。阶段一理论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及测量的基础知识,阶段一操作考核内容为四等水准测量。阶段二理论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和距离测量,阶段二操作考核内容为水平角测量。阶段三理论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定向、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测量,阶段三操作考核内容为闭合导线测量。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过程性考核环境多样,大多比较轻松,很多学生被期末考试过关的传统理念所误导,部分学生抱着混混就能过关的态度,不重视考核要求,或者不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通常参与过程性考核对象较多,考评内容多样,考核记录和整理也要同步,与此带来的工作量增加较多,要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档案收集整理;许多学校实行教务管理系统,对成绩的管理和存档操作受到系统限制。学校要改进学生成绩管理方法,优化相关的档案管理,解决管理问题和管理难题,使得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全面。
【参考文献】
[1]余向平.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3)
[2]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
[3]魏芳波,杨涛.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