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4:47: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控烟工作制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类报表上报不及时、个人岗位履职不到位、临时加班加点补资料等现象。结合这种现象提出以下创新管理做法:
随着集团标准化的推行和实施,对各岗位人员及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均有了详细的规定,需要大家根据标准化严格落实自己的工作,细化本岗位工作职责,列出自己的日常工作,并通过销项控制的形式进行逐项落实完成。
首先,手机是当前最主要的通讯设备,而在工作中,手机也可以进一步的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把日常工作销项表设为手机的动态屏保,在我们每打开一次手机的时候,它都会提醒我们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还有哪些工作职责没有履行,并且通过不定期循环更新,保证工作销项表的时效性、准确性。通过手机终端,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各类报表较多,在标准化中已经严格规定了所有报表上报的时间及审批、审核的时限。平常大家用手机闹铃来设定起床的时间、午休的时间,也有用闹铃来提醒督办一些重要事情的。但是鲜有设置闹铃来提醒自己日常工作的,可能没有意识通过手机闹铃定时提醒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所以,可以将需要的各类报表上报时间统一细化安排,在手机备忘录上设置闹钟定时提醒,且不止一次提醒。建议最好是在规定时限的前一天提醒一次,在当天早上再提醒一次,在上报截止时间点之前一小时再提醒一次,这样就会保证万无一失,确保我们的工作能按时完成,也给各部门的工作减轻工作量,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通过不断的循环更新,保证每个时间节点的准确性,也确保完成工作的及时性。
就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应用水平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少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人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形成的习惯方式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3.不少企业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要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奔腾Ⅱ一直到奔腾Ⅳ,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4.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5.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同时,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眼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经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电算化环境下对内控的要求。
二、
由于上述现状及原因,强化内控管理,制订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电算化的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建立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外乎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系统运行方面的及操作过程方面的有关制度。下面就实行会计电算化应该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所包括的予以说明。
(一)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舞弊行为及惩处;(2)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受何种保护。
(二)制订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
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作了一定的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
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等。
3.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三)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
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
2.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3.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等规定。
4.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如规定会计核算软件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
(四)加强制订档案管理制度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汁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制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
1.实行会汁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
3.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
一、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医院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阵地。其工作性质、职责任务及人员构成,决定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一)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心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病员,到中心的病员中,不论是疑似病例还是确诊病例,不管病情轻重缓急,同样都遭受着疾病的折磨和摧残,甚至受到生命安全威胁。要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仅需要医务人员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品质。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自觉抵御行业不正之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医学的神圣和尊严。
(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心是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针对知识分子、技术人才有学识、对新生事物敏感、关心政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上进心强等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依靠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工作,是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重视知识、爱护人才是党的一贯政策。为此,要将继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同务实创新结合起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使广大医务人员切实树立创业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精神风貌。
二、加强和改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面对医院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着力创新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为构建和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心职工的思想出现了茫然和困惑,医院如何发展、中心如何发展成为困扰职工的首要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改革全过程,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做到业务工作布置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深入到哪里;改革每前进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先行一步、加强一步、深入一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功能和积极作用。
1、从理论学习入手,明确中心工作方向。要紧紧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从抓理论学习入手,明确事业发展方向,树立职工信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书记关于卫生事业重要性的论述和医疗体制改革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充分认识当前医院及中心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构建和谐疾病控制中心为主题,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明确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定位,引导职工把工作重点、工作措施转移到中心工作任务上来。
2、从完善改革入手,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定期召开职工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促进中心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加强各业务岗位的监督管理,避免工作出现空白;在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通过有效思想政治工作,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保证各项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坚持把职工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做人的工作作为第一道工序,围绕中心工作的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和职工容易产生思想问题的波动点,加强思想动态分析,坚持“三贴近”。
1、让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针对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高等问题,可创造性地开展“规范化管理年”等活动,使“疾病预防控制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等观念深入人心。启动各项管理措施前必须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实施中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服务到现场,积极为各项管理工作排忧解难。年初制定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首先向职工讲形势、讲任务、讲责任,鼓励广大职工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感,把思想统一到中心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上来。新职工加入时,第一时间向他们介绍中心工作概况,探讨人生理想,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明确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并逐步树立起热爱中心,敬业爱岗的精神。
2、让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群众。紧跟中心发展步伐,逐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配齐配强办公设备,为职工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在工作中,职工难免会闹情绪、出差错,每当发生类似情况,领导必须从“爱”字出发,“帮”字着眼,“拉”字入手,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明前进方向。
3、让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生活。领导要时刻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设法为职工解决具体困难。凡有职工伤、亡、婚、嫁,领导都要前往看望,让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高度重视老干部、老同志工作,按照医院的统一安排,通过为每位老干部、老同志慰问、拜年等形式,充分体现组织对老干部、老同志的关心。
(三)建设先进中心文化,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充分运用文化建设在增强员工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力、催生单位生命力上的独特效力,搭建有效的文化活动载体,营造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1、建设学习文化。以创建“学习型、技术型、创新型、和谐型”中心为载体,在全体职工中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健全学习制度,寓学习于工作中,采用集中收看理论讲座光盘、专题讲座、心得交流等形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构筑团队学习、共享交流、快乐工作的文化氛围,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使自觉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超越成为干部职工的内在需求,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效融合。
2、建设服务文化。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宣传栏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进行公开,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对职工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以热情的服务态度接待每一位服务对象。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建立监督电话、意见箱,满足群众的服务要求,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中心形象。
3、建设业余文化。按照医院统一安排,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在“三八”妇女节、护士节、国庆节等开展职工文娱体育活动,组织职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丰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展现职工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努力造就一支形象良好、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职工队伍。
4、建设文明单位。以弘扬行业精神,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线,积极参与各项创建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使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四)依靠先进典型带动,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
注重舆论的引导作用,认真总结和推广本院、本中心的先进典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1、以先进事迹激励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充分发挥好每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教育,使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在中心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2、以美好前景鼓舞人。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很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通过讲成就、论形势、下任务,不断激发职工胸怀全局、立足本职、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和热情。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职工到兄弟单位考察,学经验、找差距,进一步明确目标、鼓舞士气,增强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桥梁施工; 高程控制网; 跨河水准测量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 斜拉桥、悬索桥等大跨、高塔新型桥梁和超长距离跨海桥梁飞速发展, 对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旨在完善和建立一种基于桥梁工程结构特点的、统一的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方法和标准,为相关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指导性依据。首先从水中桥墩施工允许误差出发, 分析和推导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必要精度; 然后进行不同跨河长度下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设计;最后通过对40 余座桥梁跨河水准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设计出跨河水准测量的测回数和组数。
1、高程控制网必要精度的确定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桥梁墩台及索塔高程的定位放样, 其中水中桥墩及斜拉桥索塔的高程是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其难度随着桥梁跨越水面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为了保证水中主桥高程施工放样精度, 必须通过跨江( 海) 高程测量将江河湖海两岸的水准点高程联系起来。可见, 跨河( 海) 水准测量是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测量的关键。以水中桥墩施工放样精度要求推求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 桥墩施工定位的总误差由控制点误差和放样误差两大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 桥梁施工条件复杂、干扰大、放样误差较大。而在建立控制网时, 则有足够的时间和各种有利条件提高控制网的精度, 因此, 我们按照使控制点误差对放样点位不发生显著影响的原则, 进行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设计[1] 。
水中桥墩( 或索塔) 高程系由一岸水准点( A 或B ) 引测而得。设施工放样中精度要求最高的高程允许误差为ΔH 。根据推导, 当控制点误差为总误差的0.4倍时, 则其对桥墩高程放样的影响可忽略不计[1] , 则两岸跨河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mA或mB ) 不应大于0.4×(ΔH / 2) = 0.2ΔH 。而桥梁工程中最关心的是桥墩( 台) 间相对关系问题, 因此我们以两岸跨河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应不大于0.2ΔH的要求来规定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
2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等级设计
桥梁施工规范规定: 混凝土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允许偏差015mm[ 2, 3] , 取其高程中误差为7.5mm, 则两岸跨河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不应大于0.4×7.5=3mm。设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m0 , 跨河视线长为S(km) , 则有:
m0≤3, 即S≤9/m20 (1)
对于二等跨河水准, m0 =±1mm, 则要求S≤9km, 也就是说, 当跨河视线长不大于9km时, 可按二等精度施测。但跨河水准测量的难度随跨河视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 在规范制定中可取S≤3.5km, 而当跨河视线长超过3.5km时, 须对跨河水准测量进行专门设计[4]。对于三等跨河水准, m0 =±3mm, 则要求S≤9/( 32 )=1km。
对于岸上网中水准点间联测, 取岸上施工水准点纵向(沿桥向)间距为400m,则可求得每千米水准测量中误差的允许值为: 3/≈±4.7mm, 考虑到陆地桥墩施工难度比水上施工难度低的实际情况, 故取陆地水准测量中误差的允许值为5mm, 同时顾及跨河长度对桥型结构复杂程度的总体影响因素, 故规定网中水准点间联测分别按三等、四等精度施测。而对于网的起算高程引测一项, 由于桥梁工程主要强调施工的相对精度, 因此取用与网中水准点间联测相同的等级。
至此, 完成了桥梁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设计。当跨河视线长小于1000m时, 跨河水准应按不低于三等精度观测, 网中水准点间联测及网的起算点高程引测按不低于四等精度观测。当跨河视线长介于1000~3 500m间时, 跨河水准应按不低于二等精度观测, 网中水准点间联测及网的起算点高程引测按不低于三等精度观测; 当跨河视线长超过3500m时, 应作专门设计。
3、 跨河水准测量的观测设计
利用前面的设计结果, 可根据跨河视线长按表1选定跨河水准测量等级, 再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测回数及组数进行观测。然而这样选定的观测量往往富余较多, 成果精度偏高, 不符合经济性原则。为此, 本文从高程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 两岸跨河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3mm出发, 在对实际跨河水准测量成果精度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不同跨河视线长度时跨河水准测量所需测回数及半测回的组数。
首先, 利用40余座桥梁工程跨河水准测量的实测资料进行精度统计分析。按跨河视线长划分为8组, 分别计算各组中每一双测回跨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的平均值及其中误差mmh, 并按3倍中误差估算双测回精度的极限值mh,max =+3mmh。跨河水准测量精度统计及观测设计如表1所示。表中列出实际观测组数k0 ,供后续设计应用。
表1 跨河水准测量精度统计及观测设计
表1 给出了跨河水准测量实际所能达到精度的统计结果, 如何根据实际精度的统计结果对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中跨河水准测量的测回数和观测组数进行设计呢? 这便是接下来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假设对一定跨距的桥梁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 需观测N个双测回及k组, 则其跨河水准测量双测回平均值的中误差Mh不应大于3mm, 即
Mh = ・mh/ ≤3(2)
式中, mh为根据实际资料统计得出的双测回观测精度, 顾及实际观测条件的复杂性, 为了安全考虑, 用其极限值mh, max代之, 则式(2)可改写成:
Nk ≥ k0m2h ,max /9 (3)
利用式(3)就可根据实际跨河水准测量统计资料计算N × k的值, 据此可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测回数N和组数k的设计。式中k0 取表1中每组实际组数的最大值, 这样可充分地保证跨河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表1列出了根据实际统计精度按式(3)计算得出的不同跨河视线长度下的N × k值, 以此为基本依据并综合其他多种因素即可进行双测回数和组数的设计。跨河水准测量测回数及组数设计如表2所示。
表2跨河水准测量测回数及组数设计
注: 1) 直接读尺法、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的最长跨河视线长依次为300、500、1500m, 经纬仪倾角法和三角高程法均为3500m。当跨河视线长超过3500m时, 应作专门设计。
2) 表中s为跨河视线长千米数, 尾数凑整到0.5或1。
需要说明, 表1的统计结果均系采用水准仪倾斜螺旋法观测所得, 其跨河视线长都在1800m以下。大量实践表明, 采用经纬仪倾角法或三角高程法的观测效果和成果质量比水准仪倾斜螺旋法好, 因此比照表1的统计数据进行1800m以上距离跨河观测设计(如表2)是安全、合理的。
以上针对桥梁施工所需的必要精度, 分析并制定了单线跨河水准测量中测回数和组数的规定。桥梁工程测量的实践证明:当采用双线跨河并按等精度在两岸联测组成闭合环时, 跨河高程传递的精度优于单线跨河结果。因此, 在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中一般采用双线跨河, 并按等精度在两岸联测组成闭合环, 以确保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质量, 进而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高程控制基准。
表2中测回数及组数规定比国家标准[4]更经济合理, 以二等跨河水准测量为例予以说明。国家标准将1000m以上跨河视线长划分为三个区间: 1001~1501、501~2000 和大于2000 m, 双测回数分别规定为12、16和8s, 半测回中组数均为8。而本文设计结果按五个区间划分更细了, 同时相应跨河长度所需双测回数及组数也有所减少。与国标相比,本文提出的测回数及组数规定紧密结合了桥梁工程施工需要, 具有实际操作性更强、工作量节省的优点。
4、结束语
关键词: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与施工、预防措施、连锁、总结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2002)(以下简称‘规范’)自2002年4月l日实施至今,已逾一年。其中结构实体检验概念的阐述,对工程质量控制而言无疑进步、务实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也暴露出结构实体检测工作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完善、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中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不明确
1.1工作要求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结合不紧密。
通常情况下,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其中各混凝土构件的重要性也不相同。
就上部鲒构主体而言,砖混结构中,阳台挑梁的重要性要优于构造圈梁。框架结构中,柱的地位要优于梁。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及其暗梁、暗柱的地位要优于板。
就基础部分而言,条形基础底板、独立柱基础底板的重要性要优于地圈粱、联系梁等构件。在复杂情况下,如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异形板、预制构件等结构类型中,单纯划分哪一类构件处于重要地位,则失去其意义所在。
在《规范》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规范要求具体检验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但就目前监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尽管这种要求的初衷是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具体检验的部位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参建各方的责任感。
在其它技术规程、监理规范尚无明确要求,建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的的情况下,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必须在明示构件重要性划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并执行与目标建筑物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的实体检测方案。
1.2构件划分的形式单一。
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规范》中仅对其作梁、板、其它重要构件这三种形式划分,是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取用的需要的。这井非是况构件种类确定在制定规范过程中存有难点,而是强调在规范执行过程中,这样的划分给检测、判定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困难
以梁为例,对于砖混结构中起构造作用的圈梁而言,如何对其检测结果进行适用后果评价,目前还有争议。以板为例,—般的单向板,控制板底受力钢筋:刘于双向板、多跨连续板,除应优先考察支座处的负弯矩配筋情况外,对于跨中弯矩双向配筋的具体情况也应顾及。对此,规范中仅有条文要求控制不少于6根的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值,易成观文断义之局面。另外对于条形、独立柱基础底板而言,则较难将其简单归入梁、板构件中的一种,进行结果判定。
这些因界定不清而在工作中产生纠纷于《规范》的实施、理解。
1.3允许偏差未充分考虑构件特点。
目前《规范》中,对于允许偏差只考虑了梁类构件:+10 偏差值。这对于整个混凝土工艺而言,涵盖面也是较小的。 板类构件:+8,—5这两个
比如,随着新设计规范的实施,基础部分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大多定为40mm.由于施工工艺水平因素,较大尺寸构件的施工中,出现偏差的量值、几率均会有所增大(这也是梁类、板类构件采用两种允许偏差的原因之一)。但对基础底板、潮湿环境构件等设计上存在较大钢筋保护层厚度值的构件,规范中还缺乏对应、合理的保护层允许偏差值。这给质量控制、判定工作带来较大不便。
2. 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的设计方法经过几次较大的思路调整, 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但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精细控制”要求明确之后,二者之间表现出——定的不协调性,这主要表现在:
2.1钢筋保护层厚度未结合构件特点明确表述。
设计文件目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多简单套用《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2.1的条文说明、构件形式划分。这样形成了两个方面的局限性:
①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未考虑施工工艺特点,设、施分离。 如在框架结构负弯矩钢筋设计中,虽然框架粱按照主、次地位,己对框架节点处纵横向交叉的负弯矩钢筋的具置进行了分配,但纵横向不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值仅在设计计算过程中使用,从未在设计说明、节点详图等特定位冒,进行面向施工、监理单位的具体阐述。使该部位的施工、监理、质控、判定等项工作无可用之规则。其它如井字梁节点处,梁底纵横向交叉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端带有挑梁的框架节点处,挑梁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等等位置,受钢筋实际摆位限制,均非简单的“C20、正常使用情况下、25mm”就可以覆盖说明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定位、控制—亡都存在不明确性。
②钢筋保护层厚度仅提出最小厚度控制要求。使非专业技术人员,产生“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一些不要紧,小一些要不得”的错误概念。认为保护层大了,超出施工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违反的是施工验收规范:而保护层小了,则违反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成为纲领性的大事。这类观点无疑与构件截面设计原理背道而驰,并混淆了结构耐久性与结构安全性的不同需求等级,在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给结构安全留下隐患。
2.2设计计算方法中存在的不明确。
设计文件在投入使用后,除去客观上的约定、合同作用外,还有一定的算法、技法因素隐含其中。是判定施工工作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后者, 目前多未能阐明。
目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要求的,除GB50010 2002的9.2.1条文说明外,就是算法上如主、次梁节点处的配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取用不同的有效截面高度进行配筋设计。
但对于井字梁梁底、框架柱节点位置x、Y不同向的框架梁底部、框架节点处现浇板负弯矩筋等位冒,都存在因钢筋纵横交叉产生的“叠合”现象。部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值,会在此超过设计条文、施丁验收规范的要求1—2倍。在上述位胃,常规设汁中的截而控制法,已经不能明确、清晰的同步于构件的实际情况,并体现符合截面实际有效高度的计算模型和相关假设理论。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部分设计软件,也多不具备针对这些情况所提供的专门对话框,实施对“同位不同值”的纵横交叉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计算界定。部分考虑到该问题的设计人员会根据设计经验、结构类型特点对此予以 定“量”的处理,但关于“度”的确定,目前还缺乏统—性标准。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在设计文件中详细表述的工作控制需要,也因而难以实现。
3.施工工艺、工法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工艺是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发展,混凝土施工的精细阶段终会到来。从实体检验的情况看,除宏观亡迫切需要要注意以下几个力面工作:
3.1施工工艺重点亟待明确。
根据规范提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部位、特定工序这三个方面的控制。
特殊构件,指悬挑构件。规范将控制重点放在了悬挑构件上要求抽取的构件中,有悬挑构件的需占50%以上。这需要施工中,对挑梁、挑板的钢筋摆位要优于同点其它钢筋的摆位。
特殊部位,指内力作旧较大的部位。如梁的跨中、支座处。架设垫块、构件起拱时,应优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值。保护层厚度设胃下应“一刀切”。特定工序,指综合考虑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确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垫块布胃密度,应结合钢筋级别、自径、刚度具体布胃:如粱丁序中的振捣,应考虑构件的配筋率、绑扎的材料强度,采用适宜的丁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才能突出机具、设备的应用范围、特点,从而推动工艺进步。避免一根振捣棒,从梁用到板(疏密问题); 种鹊块,从板铺到柱(厚度问题)的粗放型施工模式。
3.2部分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的缺乏适用性论证。
为达到规范提出的控制结果、评定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会采用一些缺乏论证的工艺技术作为企业技术标准。这些做法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建筑物来说未必那是好事。譬如,部分施工企业采用Pvc塑料卡进行构付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虽然减少、避免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是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倍左占,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原理,也会促使构件在—。类使用环境外的其它环境里使用时较早形成裂缝,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又如部分施工:企业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而的负筋下沉,采用焊接丁艺代替原有的绑扎工艺。用钢筋将现浇板的负弯矩筋、板底受力筋焊连在—起,形成钢筋网架。这朴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丁作情况。设计个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构什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了核算需要。
4.现有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各方的充分认知
对重要构件的实体检测,就实体强度而言,国内目前的枪删方法、设备、于段的种类比较丰富,方法多样。但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而言,目前还缺乏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的分类、确定。各方执行规范的过程中,对该检测手段的认知也不充分。常用检测设备通常分为声学原理、电磁学原理两大类。如钢筋雷达测定仪、磁性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等。基于自身设计原理的特点,其各自应用特点也不相同。如法向投影重叠的两根以上钢筋,声学原理设备不宜采用;如含磁性骨料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无消磁能力的电磁测定设备进行检测。此外,对于建筑物中的特殊构什,如基础、壳体等,由于受土方挖填、水位、配筋人式、测试角度等因素影响,到达后期工序时,不能完全提供规范要求的柿测条件。对此,应考虑其它方法对目标实体进行控制。确定应用设备的,还必须对检测时产生的破损、检测所达到的深度、不确定程度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检测力案。
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避免单纯强调某个问题的纠正结果,却忽视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及质量发展的不确定程度。杜绝对某问题采取了预防、纠下措施后,却引发一个或多个缺陷甚至错误发土的情况。
5.工作建议、总结
就目前实体检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工作的开展来看,主要表现的问题在于技术规程不配套、施设分离、工艺技法落后等几个方面,但问题本源还在于我们未能形成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一套综合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使质量控制工作进入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环。所以在着手建立该综合体系的同时,就具体工作,我们应注意以厂方面的加强:
①发挥地方技术规程的灵活性优势,积极制定地方相关技术规程,做好国家规范在技术层上的衔接转换工作。以条文上的客观、明确、详尽,逐步代替实际工作中的模糊、主观。
②明确设计文件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示、控制要求。明确设计单位对设计产品相关、后续问题处理上的责任、义务。
③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新重点部位、新重点项目的自检、自查。施工企业标准制定中,应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论证、总结。
④形成国家级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技术规程,明确设备、操作、技术、评定、检定等方面的要求及法律地位。
2012年新刑诉法修改对监所检察监督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法律监督手段的创新对新形势下监所检察部门获取监督信息有重要意义,推行监所检察信息网络化管理和动态监督工作,已成为目前监所检察工作发展的趋势,笔者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信息监控联网动态监督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监所检察;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动态监督
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是监所检察部门重要的工作职责,传统稍显滞后的驻所检察监督模式、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驻所检察监督职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信息联网与动态监督的实现,对监管场所的监督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对实现监所检察信息联网与动态监督的定位
(一)监所检察信息联网与动态监督是监所检察工作的左膀右臂。
近年来,牢头狱霸、超期羁押等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甚至造成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重大事故的频发,暴露出监督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工作中如何利用利用信息监控联网监督,解决监管工作不到位,促进监管场所严格依法文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监控联网,是指在看守所建立监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监管活动实行局部联网、信息化管理,从而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对看守所执法活动的监督。这是对监管场所进行有效监督的新途径,对提升驻所检察工作水平,确实履行好诉讼监督职能具有积极作用。
(二)监所检察工作运用监控设施进行监督对新刑诉法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监所检察部门对律师会见的活动实行动态监督,防止出现会见时进行录音、录像、拍照等违反看守所管理规定的行为。又例如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检察院讯问在押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看守所可以设置由人民检察院相对固定使用的讯问室,配置录音录像、信息网络传输等设备。这对侦查机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也对驻所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无形中给监所检察部门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工作中要做到更好的运用监控设施实现监督,以保障新刑诉法的顺利实施。
二、信息监控联网的现状
以往派驻检察人员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靠手工录入在押人员基本情况,对较大规模的看守所或监狱而言,在押人员动辄上千人,工作量可想而知,滞后局面亟待解决。据笔者了解,山西省检察机关在2010年直接投资3200万元,大力加强监所检察信息化建设。太原铁路运输检察院派驻检察室于2012年1月14日也顺利完成了驻所监察室与看守所监控联网建设工作。就太原铁路看守所来说,现在新联网的监控设备能清晰显示监控图像,具有多路视频图像切换显示功能,可以实现与看守所监控系统同步支持显示60多个监控点的所有图像,自动记录所有图像的音频和视频,能够对在押人员监室、卫生间、放风场、监管民警巡视通道、值班室、讯问室、会见室、监区围墙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改变了传统的派驻检察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使监所检察人员真实地体会到现代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三、信息化联网与动态监督对规范看守所执法与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发挥的作用
(一)信息化联与动态监督规范执法。
检察人员通过网络每日需完成检察台帐、检察日志及各种表格填写录入工作,并根据监管活动的开展情况录入相关信息。对各在押人员所处各诉讼阶段和羁押期限等情况均能实现自动生成且一目了然,不仅提高了监所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也促使检察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化。
(二)信息化联网与动态监督能充分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依靠数据信息共享系统,将每一名在押人员的诉讼环节和羁押期限准确的显示出来,实现了对刑罚变更执行、监管活动的动态、同步监督,杜绝超期羁押、久押不决现象。
监控联网实现动态监督,无死角,改变了以往驻所检察工作监管监控依据的录音录像资料主要由公安机关提供的现状,为防范和打击“牢头狱霸”,发现、查处事故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提供和固定了有力的证据,切实保障了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促进了监管场所稳定。
四、信息化联网与动态监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现监督越位、混淆监督与监管职责现象。
2008年高检院出台《人民检察院看守所、劳教所、监狱、监外执行检察办法》对监所检察的任务、职责、内容、方法、提出纠正的程序都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成为监所检察目前工作内容的基本准则。实践中一部分检察人员往往同时履行监管与监督的职责,利用监控系统对在押人员进行监管,而作为监所检察部门,依法应当监督监管活动的合法性即发现监管民警渎职、徇私等违法行为。
(二)尚未充分利用信息监控联网。
要充分使用驻所检察室与监管场所监控联网,不能形同虚设。实践中,虽然实现了派驻检察室与监管机关共享被监管人员基本情况和信息的联网,但有时还依赖于公安提供的资料信息。
五、如何更好的运用信息监控联网促进羁押场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健全监督制度,严格岗位职责。
监所检察部门根据科学、规范、安全、保密的原则可制定相关制度,明确驻所检察监控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确保监控联网系统科学、高效、安全运行。进行合理操作,特殊时段每天回放,有效发挥监控联网系统的功效,促进监管活动更加合法、文明、公正。
(二)熟练操作监控系统,充分发挥监控联网整体功能。
监控联网系统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原理和操作技术。就笔者了解,山西省检察院多次组织监控设施操作培训,这样对驻所检察人员进行定期的专门培训,使操作人员顺利掌握操作的基本原理,可以熟练完成各项操作,最有效发挥监控系统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徐海法.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M].人民检察,2002(06)
[2]李伏.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M].法制与社会,2012(08)
作者简介:
最新优选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上级关于控烟工作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上一阶段禁烟控烟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控烟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控烟工作的宣传教育,深化对控烟工作的力度。特制订20xx学校禁烟控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建设“美丽的校园”。
一、建立学校控烟制度
1.建全组织,加强领导。 组 长:屈校长
副组长:张 炜 、刘安华、张军辉、李雪英 成 员:李 航、谭飞、纪洋、王欢和各班班主任。 2.将控烟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
1. 控烟领导小组要在办公室、餐厅、各部室、教室、学生公寓、走廊等校园醒目位置设立“请勿吸烟”、“无烟办公室”等标志,随时提醒教职工和外来客人禁止吸烟。
2. 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烟草产品的认识,使创建无烟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3. 大队部利用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拒绝烟草,珍惜生命”、“手拉手劝阻吸烟”等活动。
4.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控烟网络,学校要在净化学校环境的同时,将控烟活动逐步延伸到家庭、社会。
三、开展常态化控烟活动。
1. 学校利用教师周例会不定期加强控烟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增强广大教师控烟的自觉性。
2. 高年级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讲解吸烟的危害,让学生充分讨论吸烟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从而拒绝吸烟。
3. 积极开展无烟办公室的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无烟办公室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家长要忠告学校的控烟规定,并要求客人不准在学校禁烟区内吸。
总之,控烟领导小组围绕以上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检查和督导,形成全校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最新优选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一部署,进一步做好我镇的控烟工作,传播健康信息,创建无烟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制定本年度控烟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控烟组织机构
控烟机构在整个控烟工作起核心作用,组织协调整个控烟工作的开展,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控烟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控烟机构和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明确控烟监督员,召开控烟动员大会,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禁烟活动。制定控烟制度和措施及奖惩制度。
二、进一步加大控烟宣传力度
1、在公共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禁烟牌。各单位要在本单位会议室、办公场所、走廊等显著位张贴控烟牌,办公室不摆放烟具。
2、在县电视台、健康教育专栏节目中播放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宣传戒烟、创造无烟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知识。
3、在城区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期增加控烟内容。通过公共场所信息平台向群众播放控烟信息,让群众了解吸烟危害健康知识,主动控制或放弃吸烟。
4、结合控烟宣传活动日,积极宣传控烟政策规定,开展义务咨询、发宣传单、贴宣传画等形式的控烟活动,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劝戒更多群众控制或放弃吸烟。
5、各村(居)委、镇直单位应积极组织起来,利用宣传栏、会议、广播、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知识,丰富控烟活动内容,减少吸烟人群。
三、分级开展无吸烟单位的评选活动
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依照无吸烟单位评分标准,对各单位的控烟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合格的单位进行表彰,并颁发无吸烟单位标志牌,在控烟工作中树立典范,为其它单位做控烟工作榜样,促进我镇控烟工作的.发展。
最新优选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根据卫生部《关于20xx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全国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巩固无烟医院的目的
1、为患者和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贯彻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医院控烟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协调各部门开展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落实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1、医院控烟领导小组
组 长:叶春福
副组长:何旗明严松林
成 员:王亮兴 陈键斌 钟建良 刘 静 李美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医院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监督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巡查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
巡查员:钟建良、陈键斌 刘 静、李美珍、保安人员
4、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各科室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控烟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
(三)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
1、根据基线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巩固无烟医院纳入医院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医院控烟制度和管理办法。
(1)制定控烟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负责检查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
(2)将创建无烟医院工作结合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认真执行控烟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
(4)落实控烟监督员及巡查员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定期检查记录执行情况。
(5)落实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劝导规定,明确医院全体员工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将就诊者吸烟情况纳入问诊内容,并在病历中记录。
(6)落实戒烟门诊及戒烟医生工作制度及职责。
(7)完善室外吸烟区设置和管理办法,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四)加强控烟宣传,创建无烟环境。
1、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医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设置吸烟区。
(1)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
(2)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3)分别在花园、停车场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
(1)在导医台、分诊台、病房、门诊候诊厅等处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2)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屏、院周会、职工大会、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3)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住院及门诊病人须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室内吸烟。
(4)每年为医务人员及社会吸烟人员安排吸烟危害性与戒烟方法的知识讲座,新员工上岗安排控烟教育培训。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医院餐厅等区域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6、控烟监督员加强对各科室的控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控烟巡查员加强巡视及劝阻吸烟。
(五)进行控烟干预活动。
1、对员工进行控烟培训。
(1)培训目的:加强员工控烟能力,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和医生对控烟的责任;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院员工吸烟率,提高控烟参与意识。
(2)培训对象与内容:
①全院员工培训内容:医院控烟计划、政策、奖惩和有关管理规定等。
②控烟负责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吸烟者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如何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控烟工作。
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控烟知识,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包括:吸烟的危害、评估吸烟的程度、戒烟的益处及戒断症状的处理、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和安排随访)。
④控烟监督员培训内容:以检查要点培训为主。
⑤控烟巡查员培训内容:重点是规劝技巧的培训。
2、进行控烟干预:
(1)向医务人员发放控烟知识材料。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控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集控烟短信等,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戒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吸烟员工设计戒烟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消除因戒断症状而出现的恐惧心理,提供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戒烟带来的不良反应。
(4)对门诊、住院患者、家属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提供宣传材料或在患者就诊手册中加入控烟宣传内容,进行吸烟有害的健康宣传和促进。
(5)医务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要询问吸烟情况,进行简短的劝阻和指导,提出戒烟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六)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在内科门诊设立戒烟门诊和咨询电话。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戒烟方法,对所有就诊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的戒烟询问和指导。
3、戒烟医生对准备戒烟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进行戒烟干预,开展咨询指导和药物治疗并举的综合服务。
4、对戒烟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努力提高戒断率。
为营造健康优美的就医环境,促使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健康形象为目标,坚持落实《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根据密云县卫生局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我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根据医院XX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能,由分管领导负责分工,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把控烟工作纳入我院的总体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1.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控烟工作负责人,管理科内控烟工作。
2.将全院以科室为区域进行划分,每个科室设立一名控烟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所辖区域的控烟工作,发现违反《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的行为,当即予以制止或纠正。做到辖区内无烟头、无烟迹。
3.制定控烟工作制度,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及奖惩标准,将控烟工作纳入医院工作计划,做好控烟工作记录。
4.制定医院控烟措施。
在医院内全面禁止吸烟,在各楼层、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设立醒目标志,在医院内形成控烟、戒烟、远离吸烟的工作氛围。
动员不吸烟的同志对吸烟人员进行监督教育。
院内所有科室不摆放烟具,无烟灰、烟迹。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
1.营造控烟氛围。在门诊大厅、病房、楼梯、电梯、卫生间等重点部位张贴禁止吸烟标志,提醒全院职工、病人及家属不要再院内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大家对烟草知识的认识及吸烟的危害,有效降低吸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