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22:06: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综合性门诊部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县中医院创建于199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于一体的公立二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是全县中医药技术指导中心和培训中心,各类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县县管干部保健定点医院。
(一)医院规模
医院占地面积12亩,业务用房面积11000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550张。医院的住院部扩建工程位于西部新区(在建中),占地70亩,业务用房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15张,总投资2.5亿元,服务能力将显著提高。
(二)人力资源
医院核定编制194人,现有在岗职工472人。 其中,重庆市名中医1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56人,医学硕士研究生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80.5%。医院***主任中医师为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另有4名医师分别被表彰为奉节县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中医师为奉节县名中医。
(三)医疗装备
拥有核磁共振(MRI)、螺旋CT、DR、CR、数字胃肠机、C型臂、钼靶X线机、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滤过机、电视腹腔镜、宫腔镜、膀胱电切镜、电子胃镜、体外振波碎石机、内窥镜摄像系统、医用钬激光治疗机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装备100余台(件)。
(四)学科设置
医院辖一个住院部和两个门诊部。门诊部开设中西医内(呼吸、消化、脑病、心血管、肾病、内分泌等)、外(肝胆、泌尿、脑外、胸外、普外、烧伤等)、妇、儿、针灸理疗、康复、肛肠、皮肤、五官、口腔、骨伤、急诊等一二级学科门诊业务,设有重症监护(ICU);住院部设针灸康复、肛肠、骨伤、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麻醉手术等住院临床科室;另设放射、检验、超声、心电、脑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辅助检查科室。
(五)医院文化
院训:仁爱,和中,精业,诚意;
使命: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道德底线:“五不一没有”: 不蒙骗患者,不诋毁同事和他人,不见利忘义,不昧良心,不损害医院形象和利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二、医院业务
***年门诊诊疗人次***人次,住院人次***人次 ,业务收入***万元,其中中医药收入***万元,中医药占比***%。
2018年门诊诊疗人次***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元,中医药收入***万元,中医药占比***%。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中医办院方向,彰显中医药特色
1.培育中医人才。
(1)制定并实施“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对立志从事中医门诊工作的青年医师实施政策倾斜。
(2)举办“夔门中医讲医堂”,强化医务人员院内“西学中”继续教育,实行了院内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中医方剂竞赛,提高中医方剂的运用水平。我院“夔门中医讲医堂”从2015开办至今共开展继教74期。
(3)我院中医药人才情况:我院现有执业医师125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6人,占比68.33%;药学技术人员24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5人,占比62.5%;5个院级领导中三名为中医专业,占比60%;曾凌文院长担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副会长;我院中医药技术人员在市级中医药学会、中医药行业协会各专委会任委员10人。
(4)医院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15年至18年共引进中医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生56名、大专生15名。6名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人才提升计划。
2.构筑中医学科体系。建立了中医妇科、脾胃病、肾病、儿科、心病科等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加强针灸康复科、骨伤科、脑病科等重点专科建设,确定中医优势病种,能开展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实施中医特色护理。
3.开展院内中医药教育和师承教育工作。我院**主任医师获批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专家”,成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2018年6月,我院***医生参加“重庆市中药技能竞赛第二赛区中药处方点评”荣获二等奖。
5.持续进行中医药特色指标监测,将中医药特色优势指标作为关键指标纳入临床科室目标考核,执行奖惩,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指标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工作,2017年全院中医药服务住院指标全部达标。(中医书写率100 %;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 63.7%;中医参与治疗率 94.38%;中药使用率90.23%;中药饮片使用率60.02 %;2017年门诊中医药服务指标为: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比例为17.82%;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62.06%;中药饮片处方为33.2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51.22%;中医院特色优势达到指标要求。)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已通过评审的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康复科;市级特色专科:中医骨伤科;在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专科、中医妇科;市级一般科研项目1项:中医综合护理对肺肾气虚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观察;市级指导科研课题4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妇科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更年宁神汤结合电针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观。
其中“中医综合护理对肺肾气虚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观察”实现了市级一般项目零的突破。
(三)准确定位,制定总体规划
医院制定了《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聚人才,投品质,挖潜力,继续巩固二甲成果;第二步,拓空间,展特色,上台阶,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三步,强医疗,兴康复,涉养老,打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短期制定有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处方书写合格率、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使用率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并体现在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抓住重点,提升医疗质量
医院以中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我院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2类43种,开展中医医疗技术57项。
2.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采用非药物疗法中医技术诊疗人次逐年上升。2015年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16.69%;2016年17.35%;2017年17.82%。
3.积极开展新技术,包含中医医疗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妇基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导乐分娩的开展大大降低了我院的剖宫产率。我院在县内率先开展了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近年来开展的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膝关节镜技术等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院在微创治疗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中医诊疗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逐年增加,现有优势病种共32个。前三位中医优势病种(腰腿痛、项痹、肺胀)出院人数占入院收治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5.推行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目前全院9个临床科室18个病种实施了中医临床路径。
6.积极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016年转上级医疗机构27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14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35人;2017年转上级医疗机构46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313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45人;2018年1-6月转上级医疗机构35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213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20人。
7.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推行“冬病夏治”,用“三伏贴”、“火龙灸”等方法治未病,效果良好,社会反响强烈赞同。
8.我院与重庆市中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听:学术讲座、院疑难病例讨论等,为我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不出家门就能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五)发挥特色,提升护理品质
1.强化护理技能,突出中医特色。每科开展了4项及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如刮痧、艾灸、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全院共开展中医护理操作20项。
2.坚持辨证施护,提高临床效果。开展优势护理病种22个,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3.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在病区开设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栏和健康教育处方,凸显了中医护理服务特色,提升了优质护理品质。
(六)营造氛围,传承中医文化
1.院训、宗旨。我院院训是“仁爱,和中,精业,诚意”;宗旨是坚持“以中医发展为主,突出专科特色,增强综合实力,做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共同进步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健康”;
2.医院营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就诊氛围。对主要就诊场所进行了中医特色装饰(医院大厅、走道、各楼层中医相关展板等等),中医特色文化氛围浓厚。
3.每年组织中医为主题的各种竞赛活动,如:“方剂竞赛”、“中医经典大赛”、“中医经典诵读大赛”,2017年还组织了《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院中医工作者学习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的积极性。
4.通过媒体加强中医药养生知识宣传,如“夔门中医健康讲坛”共播出37期。
5.中医药健康知识进学校、社区、养老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季度一次。
(七)重视民生,加强社会公益性
1.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品质。2014年至今,我院启动了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标杆科室建设,全院所有科室必须参与并达标,逐渐形成了我院独有的“标杆精神”,成功建立了长效机制,做强做优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了医院发展的软实力。
2.加强医院服务管理,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我院成立“患者娘家人”一站式综合服务部,专职为患者提供咨询、分诊办证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全院标杆窗口创建,进一步规范医院职工着装、服务用语、服务流程。建立了医患组织,开展了医患互动活动。孕妇学校开展了37期、糖尿病患者之家开展了7期、肾病患者之友开展了7期、矽肺家园开展了3期。
3.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已实现微信、支付宝支付的付款方式,实现了网上挂号功能。
4.对口帮扶和全县中医管理指导服务。我院与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医联体单位,按照各单位需求实施帮扶。自2015年至2018年共派驻管理和卫生专技人员33人次。我们还分别组织内科、康复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共计98人次分期分批前往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组团巡诊,开展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中医药业务技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我院还免费为我县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2015至2018年共免费培养72人次。我院还承担了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指导的任务。
5.认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我院精准扶贫的单位为***村,确立了我院5名院级领导和2名工作队员与26户贫困家庭建立结对帮扶,并由***同志兼任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先后给予中梁村10万元资金和物品,用于村支两委阵地建设、村卫生室建设、贫困户资金扶持和贫困学生助学。
我院作为县级医疗帮扶单位共有帮扶对象14个乡镇,抽调单位职工186人,共结对帮扶约5600余人。帮扶责任人分别进行对接、帮扶、诊疗。
四、党建工作
医院以党建为指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标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上党课、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树立榜样争当先进。
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及县卫计委“医疗行业行风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制定了完善了《三重一大制度》《反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的管理规定》《指纹机考勤管理办法》、《请销假制度》等内控制度近10个。紧紧抓住提升患者满意度这个核心推进行业作风、医德医风建设,院领导带头改进作风,以行政查房等形式深入临床一线现场办公。进一步改进出院患者随访流程,由临床医生、护士直接参与随访,面对面的指导患者。从门诊增设轮椅等细处着手,全院新增便民利民措施近40项。
五、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业务用房极度紧张,为了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现在外租用民房23处用于业务发展及行政办公,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因受发展空间受限,二、三级学科无法分科,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二)人才流失严重,部分科室人才缺口大,出现专业人才断层现象。
(三)部分科室的中医药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发展中医药的理念。
(四)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五)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尽管医院健全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职责、流程,但落实还不十分到位,尤其是在监管和持续改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完全达到PDCA的良性循环要求,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
六、下一步计划
按照11月13日县卫计委调研的要求,我们力争“两年搬新院、三年创三甲”,一是直面困难,制定新院建设的工期倒排时间表,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建立问题台账、问题销号的工作方式,加快新院建设。二是以加强医院管理,以“三甲”医院的建设标准,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为“三甲创建”打基础。
XXXX医院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公立医院,能够为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提供充足的条件和支持。以下从莞城医院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条件、教学活动等方面总结我院建设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的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医院始建于1958年,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是由XX9间联合诊所组成的XX卫生院,之后由当时一批有崇高理想的年轻人在修整“王氏家祠”时,增建门诊部和留医部,开启了莞城医院的发展历程。2010年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2003年加入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2007年整体搬迁至莞太路78号。2010年被列为东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之一。
医院建筑面积26103m2,编制床位550张,实际开放329张,其中内、外、妇、儿科床位数289张,占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数87.8%。医院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设置10个临床业务科室,5个医技科室。拥有腹腔镜、宫腔镜、超声弹道碎石机、泌尿内窥镜、血液透析机、LEEP宫颈锥切系统、产后修复系统、螺旋CT、多功能彩超、美国产菲利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电子胃肠镜、骨密度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眼底彩照荧光造影系统等一批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为高效、准确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肛肠科、超声科为重点科室,始终秉承“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来诊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力求把医院建成“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二、教学管理、设施条件及教学活动情况
(一)医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成立XX医院教学管理小组,把教学工作列入医院日常工作。有明确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岗位责任明确,并签订岗位责任书。每学年召开2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展2次教学行政查房,工作有布置有检查。
科教办为日常教学、学生管理机构,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并设有教研室,从实习生实习轮转、理论培训、临床教学、评教评学、住宿生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药剂、检验、康复保健、医学影像、护理专业,满足各院校临床实践需求。
(二)师资情况:全院医师总数12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8人,专科学历15人,本专科毕业的医师占全院医师的87.5%。内外妇儿科带教老师团队共40人。带教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与职称晋升挂钩,所有专业人员在职称晋升前需完成教学考核,内容包含教学授课、教学查房、技能操作带教等。
(三)教学用房、设备设施:全院教学用房总面积522 m2。设教学区,有2间多媒体培训室,分别可容纳220人和60人。内外妇儿科有专用的示教室,每间面积均大于15 m2。
示教室有检查床、观片灯、模拟教具、挂图、智能液晶电视,
学生可以自由使用,以上设施可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四)图书阅览室:与图书馆签订《共建固定服务站协议》,固定向我院提供纸质图书10000册, 可供学生阅览,夜间开放。可提供上网服务,有电子图书10000册,有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检索系统。
(五)住宿生活条件:XXX医院设有学生宿舍楼,总面积1210平方米,学生宿舍27间,可供198人住宿,24小时热水供应,各项生活设施齐全、通风照明良好。消防设施设备合格。有公用的学习区域。住院部各临床科室设有学生值班休息室。能有效保障实习学生的生活安全和便利。院区所有基建设施、学生宿舍消防设备设施符合要求,能够保障消防安全。
(六)XXX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成熟,符合实习生管理工作需求。现行制度涵盖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医院对教学管理机构的考核规定、临床教学工作奖惩制度、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实习生岗前培训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实习生工作制度等。
教学工作能够列入医院日常工作。有明确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2019、2020年,每年召开2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并有记录,每年开展2次教学行政查房,工作有布置有检查。
医院对教学管理部门年终考核1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研室每年考核1次,并与奖惩挂钩 。2019年、2020年,医院已完成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及教学管理部门也完成对教研室的考核。
(七)加强教研室教学活动管理,落实教学活动指导、监督检查。科教办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教研室也按照要求制定相应工作计划。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秘书有明确的岗位责任,每学期召开二次以上教学会议,布置、检查、总结教学。其中,对于教学病例收集情况,要求各教研室做好教学病例的收集工作,收集具有教学价值的病例,建立教学病例收集登记本,建立教学病例收集制度,对少见病例及病例特点进行登记,满足实习计划的需求。目前,已完成收集病历:内一8 份,内二 8份,外科10 份,妇产科 10份,儿科 5 份。
科教办组织相关部门于每批学生到院后举行学生岗前培训,内容包含医德医风,医师职业精神、医患沟通、医疗法律教育等,各教研室也能够完成对实习生的入科教育。2020年实习科室组织入科教育共69人次,出科鉴定69人次。
各教研室每二周为实习生组织一次由主治医师以上主持的教学病例讨论。病例资料准备充分,同时,提前发给学生病历摘要,学生有发言稿,讨论过程有书面记录。2018年教学病历讨论共38次,2019年教学病历讨论共54次,2020年教学病历讨论共 76 次。
各教研室每二周为学生组织一次讲课,教师有讲课课件、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其中,内外妇儿科完成2018年小讲课40次,2019 年小讲课次42次,2020年小讲课次 103 次。
关键词:高职护理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39-03
《护理基本技能》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近年,我们对《护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改变了原来课程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操作技能学习中融入人文元素,实现了项目导向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针对岗位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通过对护士工作岗位需求、岗位职责和岗位任职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大纲,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写、教材的规划等方面广泛征求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构建实用合理的《护理基本技能》课程内容体系。
1.1 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1.1.1 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类型选择课程内容
教育研究及实践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主要能力倾向为形象思维,对专业实践兴趣很高,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相对排斥。在选取课程内容时,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删减了部分强调逻辑思维、抽象难懂的护理理论(如:系统论、奥瑞母自理理论等),保留了必要的、常用的护理理论和知识(如:需要层次理论、压力与适应理论等),增加了一些重要的、与工作情景紧密结合的内容(如:与工作伙伴合作、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工作小组综合训练等)。课程中70%是与护理工作情景紧密结合的实践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1.2 根据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课程内容模块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及格的“职业人”,更要塑造及格的“社会人”。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具有基本护理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能使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紧紧围绕以上目标展开:在重整原有护理基本技术项目的基础上,将部分与岗位需求紧密相关的人文修养内容列入护理基本技能的范畴,并设计了拓展性学习模块――“工作小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改革后的《护理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十个模块:护理工作基本理论、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人际关系、基本生活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人体各系统护理、给药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工作小组综合训练。
1.2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
将护理基本技能从传统的《护理学基础》中分化出来,围绕40项基本技术设计典型案例和工作情景,组成15个学习项目,每一项目由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三要素构成。改进原有操作规程,将典型案例引入操作流程,围绕案例设计护患交流情景,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以流程图方式编写操作技术指导,并体现对护士人文素质的要求。学生以“护士”的职业身份面对模拟病例,以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
2 改革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于项目学习中
2.1 按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抽象的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将参加课程实训看作是参与医院护理工作,进入实训室就是进入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护士职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爱护实验实训设备,像对待真实服务对象一样对待模拟人。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应技能后,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一系列面对真实服务对象的工作,如学院门诊部日常护理工作、新生体检工作、学院大型活动救护工作等。在掌握传统护理技术基础上,增加与职业相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如设计健康知识宣传卡、开展健康需求调查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护理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一体化
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界线,课程安排紧密围绕“护理基本技能”这条主线,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扩大教学场所,从原来的教室、实训室扩大到学院门诊部、实习医院和社区,让学生早期接触实际工作情景。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合理安排课间见习和实习,充分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医院、社区参与护理实践。两个一体化不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3 以护理程序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
将传统的示教―模仿―练习―小结的实践课教学模式,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来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独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工作效果,通过互相观摩、小组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真人练习等方法,最终解决相应问题,获得项目学习成绩。课程后段要求学生自选两项综合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处置个案的健康问题。学生以护士的职业角色参与学习,提高了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积极开发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课后自主学习的课件;有计划的选择和购进优质先进的教学VCD,为学生技能学习提供大量形象资料。
以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契机,在原有仿真模拟病房基础上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护理教学网络体系。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进行理论讲授、借助声、文、图画、实物的诸多组合运用,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设课程网络平台,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和相应的项目式教学软件等多形态的海量自主学习资料与信息,给学生更快捷方便的教学指导。
4 改善教学条件,营造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我院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拥有实践教学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模拟病房。目前,专供本课程使用的实训室有5个、实训教学设备总价值600多万元,达到极高的仿真水平,满足了与实际工作情景零距离接轨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所有实验实训室对学生全天候开放,专门安排有2名实验辅助教师全程为学生课后实践活动服务。
5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制定促进自主学习的评价办法
结合项目导向课程体系的特点,制定了课程考核综合评价表、课程考核评价分项细化表、课程项目实施办法和课程项目评审办法。既重视课程学习结果评价,也重视整体学习过程评价;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评价,也重视职业素养、学习态度的评价。
采用态度-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评,保证了课程评价体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仿真和现场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相结合。其中,实践技能评价构建以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OSCE)为中心、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估模式,整体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
6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课程成立专兼结合的课程组,积极聘请临床护理专家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以及实践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到临床一线顶岗实践,取得“双师”资格,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教学内容。
通过《护理基本技能》行动导向课程的建设,为护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实际护理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潜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 严家宝.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2(9) :20~21.
[2] 严鹏霄,刘晨,赵志群.临床护理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刍议[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 :66~67.
关键词:医院 1院n区 管理模式
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基本社会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公立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规模化、集团化医院不断出现,应运而生了一院两区、一院三区甚至一院多区的现象。医院的管理模式也由单纯的直线职能制向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制、托管制或挂牌管理经营制转变。医院“1院n区”究竟该采取怎样的组织管理模式,才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有竞争力,是医院管理中的新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的理论背景
1.1 组织变革理论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我并与之相适应。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组织变革的基本目标是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生存并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任务目标、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只有如此,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应对各种挑战,更具有环境适应性。
1.2 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结构是描述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6个要素:工作分解、部门化、管理层次、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影响人们设计或选择结构类型的有两大因素:一是组织规模。涉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程度、生产技术特点和组织的服务对象特点和数量等。二是组织哲学。即设计和选择者的指导思想。大体上有两个极端:一个是“机械式”(mechanism)组织结构,它较多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考虑问题,强调理性和逻辑性,强调运用正式程序、职权、规章等来规范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一个是有机式(organic)结构,它较多的从社会意义上考虑问题,强调非理性因素、因地制宜、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弹性划分,根据“感情因素”灵活运用,强调人员之间的自我调节和非正式关系。
组织结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结构、母子公司体制、虚拟组织、团队结构等。
1.2.1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并将职能制结构的优点融入其中,既设置了直线主管领导,又在各级主管人员之下设置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管理。
优点:各级直线主管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对本部门进行有效管理;而每个部门都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缺点: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不利于集体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不统一,易产生矛盾,使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
大;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者;整个组织的适应性较差,反应不灵敏。
适用于:该组织结构对中、小型组织较适用,但对于规模大、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复杂的组织则不太适用。
1.2.2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联邦分权制”,最初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都有各自独立的产品和市场,实行独立核算;事业部内部在经营管理上拥有自主和独立性。其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总公司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它是一种分权式的组织结构。
优点:它实现了集权和分权的有效结合。各事业部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分散经营,最高层领导者摆脱了日常繁杂的事务,集中精力做好企业的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各事业部独立经营,能够积极地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增强了组织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利于组织内在各事业部之间开展积极的竞争,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层管理人员。
缺点:内部机构重复,使机构庞大,人员编制过大;此外,由于各事业部在产品和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经营独立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
适用于:组织规模较大、产品经营领域比较丰富的组织。目前已成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
2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从组织结构模式的建立方面对医院“1院n区”总分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根据组织变革理论和典型组织模式的分析,当一个医院由1个院区向两个或n个院区发展时,必须对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变革,以适应医院的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从2007年开始调研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经过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多次深度访谈、实地调研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运行情况,查阅新区医院一年来运行各项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对相关细节进行补充和完善。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介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1956年建院,是一所老牌的三级甲等医院,拥有1600张床位,2301名职工。
2007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始在洛阳市新区建设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新区医院是洛阳市政府为完善洛阳新区的城市功能,在新区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规划投资,委托河科大一附院建设的医院。医院占地240亩,于2007年开始进行建设,2011年门诊医技楼和700张床位的外科病房楼相继竣工,具备了开诊条件。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而它所新建的新区医院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10公里。因此,从建院伊始,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将新区医院作为一家独立的医疗机构进行建设、审批。
由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河南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医院,床位占用率常年在110%以上,部分科室高达150%以上,且由于医院占地面积较小自身已无太大的发展空间,而新区医院占地240亩,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经营好新区医院,可以为医院以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如果经营不好,则可能成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个巨大的“包袱”。因此,对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管理层来说,新区医院的投用,机遇与挑战并存。
3.2 组织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
3.2.1 为适应组织模式变革的要求,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决定建立“一个医院,两个院区;一体管理、独立经营”的“总-分”管理模式。
所谓“一个医院,两个院区;一体管理、独立经营”模式就是依托医院本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错位竞争,共同发展。两院一套领导班子,传出来是一个音,一套决策方案;考核是一把尺,提高了执行力。而两个院区各自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
3.2.2 业务管理是核心。所谓业务管理是核心,即一切围绕医疗业务运行为核心进行管理,管理体制必须首先要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确保医疗业务运行的效率,尽可能提升病人满意度。新区医院职能部门的设置,以满足新院区日常的正常业务运转为目标,其他与业务开展关联不大的部门尽量采取两个院区统一管理的方式,避免管理资源重复、浪费。
3.2.3 集团化管理体制是未来。所谓集团化管理体制是未来,即新区医院的管理体制要为未来逐步过渡到集团管理体制作初步探索,但近期2-3年内不必专门成立集团管理架构,如出现第三家医院,则有必要成立医疗集团。
3.3 管理体制设计原则
新区医院作为一家新建医院,在品牌上必须依托在河南西部有着近60年历史的“河科大一附院”品牌,在专科技术上必须由河科大一附院作为支撑,在业务运行上需要分工合作,本质上,两个医院是一家,是“一个医院,两个院区”的关系。因此,新区医院必须是“一体化管理”体制,才有利于两个医院的发展。
3.3.1 以医院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统筹规划、科学决策。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定了医院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规划的总目标是:2015年末,将医院发展成为拥有两个综合性医院、三个专科医院的大型医疗集团。因此,新区医院的管理层必须在3年以后,能够承担管理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工作任务。
3.3.2 一体化管理,相互支持,提高管理效能。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区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同一个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两个院区职能科室密切联系,相互支持,提高管理效能。
3.3.3 避免重复建设,控制运营成本。新区医院开业伊始,为控制运营成本,不宜设置太多的职能科室,对于非必须设置的职能科室,尽量精简职能科室数量。
3.3.4 应最大限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安全是树立医院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区医院作为一家新开业的医院,医疗、护理、后勤保障等方面一定存在诸多的不足,在职能科室精简设置的同时,医疗质量和安全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3.4 管理组织模式具体方案
3.4.1 设计遵循“大部制”。在院领导层面,由院长指定专门的副职负责新区医院日常工作。在职能科室设计方面,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集合在一个部门。通过推行事业部制,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权责,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执行力。
3.4.2 部门设置。第一,建立医务部(含医务、药事、控感、医患办),负责全院医疗质量、药品管理、医患沟通等。第二,建立护理部(含护理部、患者服务中心),负责全院护理管理工作,完善客户服务系统。第三,建立综合部(含院办、监察科、车队、总机班等),负责医院日常事务管理。第四,建立资产财务部(含财务科、设备科、信息科等),负责医院经济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工作等。第五,建立后勤保障部(含后勤科、保卫科),负责全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管理,安全保卫的管理和后勤物资采购等工作。第六,建立门诊部(含门诊部、预防保健科、体检中心、医保、新农合等),负责门急诊的日常管理,预防保健工作管理,医保、新农合,体检工作等。
3.4.3 管理方式。医院领导通过对新院组织结构和部门的职责、管理岗位设计并公布,完善新区医院管理层定位。新区医院各部由部主任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直接对院领导班子负责。部内职能与院本部职能科室相同或类似的,接受院本部职能科室协助开展工作,对新区医院履行管理责任,并负责做好本业务范畴和条线内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部主任统一领导,协同做好部内工作。
3.4.4 人员设置。各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1-2名,对部门内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由各部部长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与管理的主要依据。
3.4.5 其他职能一体化管理。科研、教学、党务、基建由两个院区一体化管理。财务、人事采取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两个院区财务独立运行,但由总会计师统一管理;编制、聘用资格标准等统一管理。
3.4.6 协调沟通。高度重视建立协调机制。两个院区每天早晨召开由院领导和主要职能科室参加的行政晨会,通报主要行政工作。院领导每周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协调处理两个院区的各项工作。新、老院区职能部门定期由主管领导召开专项协调会,形成两院协调管理制度。
新院区各部在整合的基础上,依据科内人员情况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对运行情况每半年向院领导总结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和整改,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整。
3.5 组织管理模式实施成效
3.5.1 新区医院运行良好。通过一年时间的运行,新区医院从各项主要数据分析,运行效果良好:
3.5.2 机构设置得到精简。河科大一附院有31个职能科室。新区医院设置了6大部,实行院部-事业部-职能科室扁平化管理,专业管理线有所加强。大部制办公,明确各大部工作职责和人员分工,机构设置精简,办事效率逐步提高。
3.5.3 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建事业部后,新区医院机构编制结构合理。人员分工具体,同时也有交叉,工作中能互相协同,互相顶替,注重培养个人多方面的业务能力,使个人能充分发挥工作能力。
3.5.4 管理架构得到完善。一是从医院领导层面,院领导对部门主任,使具体抓的工作更有针对性,能有更多精力来考虑医院长远的发展问题。二是从部门层面,按照各部设置,明确各部的职责分工,对内加强了部门内各科之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对外继续履行原职能部门管理职责。由此,管理层级的管理幅度变宽,管理层级适度减少,提高了工作执行力,管理架构更显合理化、科学化。
3.5.5 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一是两个院区每天实行晨会制度,院领导班子每周召开例会,统一协调处理两个院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二是新区医院事业部制管理把管理构架从职能式结构变为垂直管理,使管理更为垂直有效,信息更加畅通,各项工作落实更到位。
通过下图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新区医院职能科室人员在仅有院本部25.7%的情况下,通过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基本满足了医院运行的需要。新区医院入院病人量不断增加,如下图所示:
3.5.6 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新区医院组建事业部制的过程,既是整个医院体制和机制变革的过程,也是全体员工更新观念的过程。团结协作的观念、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信息互通的观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比任何时候都深入人心。
4 案例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4.1 研究意义
本研究根据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投入运行后,医院组织模式的改变和新区医院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医院“1院n区”总分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增,使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其他医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大都以卫生部1987年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关于组织机构设置的有关原则为依据。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院2区”总分管理模式既是新形势下医院对原有组织模式的变革,又不是单纯的采取直线职能制或者事业部制的管理组织模式,它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将不同管理职能采取“总-分”管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组织模式,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促进了医院的良性发展。
4.2 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如下:第一:外部适用性问题,也即对其他行业的适用性问题,以后可继续选取教育等其他不同行业背景的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结合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组织模式进行“总-分”管理的普遍性和适用性;第二:作为个案研究,本研究案例一是正在组织变革之中,组织模式尚未成熟,二是有其独特的地域和历史背景,这也影响了本研究理论的适用性,因此,还必须探索在其他组织和环境下的理论适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张立迎.管理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9-1.
[2]徐玲.事业部制改革初探.高教研究与实践,2004(11):56.
[3]易利华.医院精细化管理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潘忆文主编.医院组织功能与管理[M].台北:伟华书局有限公司,2001.132.
[5]陈志兴主编.医院领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
[6]张建,吴宇彤.对医院管理的再认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591.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分配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99-03
一、医院面临的形势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66年建院历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随着南院于2010年9月29日全面开业并正式投入运营,我院“一院两址,一体两翼”的医院布局已经形成。由此,医院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医院的整体规模成倍扩大,服务设施不断增加,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医院已初步具备了做大做强的硬件基础,这是机遇。二是医疗市场份额未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同地区、同级别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医院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并未显著增加;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并未显著提高;医院的运行成本却大幅增加;医疗人才特别是医疗一线骨干人才十分短缺,上述诸因素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医院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这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是每一位医院职工特别是医院管理层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宣传发动固然十分重要;但“民以食为天”,经济是基础,坚持以医院管理为抓手,加强经济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理顺并调整好医院、科室、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凝心聚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并在全院广泛宣传发动。(2)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计算机账册管理。(3)对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库存物资等流动资产完善计算机入库和领用制度,加强采购、领用等环节的管理。(4)计算并分析医院每一个医疗业务项目的成本、利润和贡献程度,进而落实各个医疗业务收入项目的准确归集和分成比例。(5)落实医院变动成本的计量和准确归集工作,对各个变动成本项目进行收集、分类和编码。(6)制定医院内部服务价格,实行内部有偿服务。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价格,被服中心的洗涤价格,后勤维修各个项目的服务价格,医疗器械、通讯工具和计算机设备维修的服务价格等。(7)制订医院间接成本的分摊和转移办法。(8)按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医院成本管理部门有核算办、财务科、后勤服务中心、供应室、被服中心、信息中心、药库、医疗器械库、采供中心物资库等。这些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已正常运行,为医院将成本数据准确归集到各核算单元提供了技术保证。(9)医院信息中心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医院全成本核算计算机管理软件,以便实现各科室收入和成本的自动归集,进而全面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分配工作的计算机管理。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1.科室收入: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部分。(1)病区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床位费、护理费、材料费、氧气费、本科室仪器检查费、治疗费、空调费等。(2)病区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化验费35%、超声检查费35%、CT费35%、MRI费35%、放射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3)门诊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包括本科室治疗费、本科室检查费、氧气费、材料费等。(4)门诊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化验费35%、放射费35%、CT费35%、MRI费35%、超声检查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5)医技科室收入是科室总收入减去临床科室相关间接收入之后的余额。(6)重症监护包括lCU、NlCU等科室,按上述病区收入分成方法计算后的净收入为基数,70%作为重症监护科室收入、30%归入相应的病区收入。(7)病区收入以实际结算额计入,病人欠费按收费项目分类上报核算部门,不作为病区和医技科室的收入,待欠费收回后再作为相关科室的收入。(8)实行内部服务价格的供应室、被服中心、服务托管或外包的后勤水、电、汽、木工、消防、中央空调等维修部门的内部服务收入以实际服务量全额计入。(9)部分辅助部门的收入计算。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仓储发放部门,以出库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药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进销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优惠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以实际结账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10)科室总收入=直接收入+间接收入。
2.科室的直接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1)固定成本,包括:1)人员经费成本,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等。2)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设备折旧:科室设备总额乘以月折旧率0.83%(使用期限为十 年)计算折旧,其中下列情况不计算折旧:2000年以前购置的设备、外单位无偿赠送的设备;科研课题经费购买的设备、纯用于教学的设备等。3)房屋折旧:根据房屋的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分别确定。(2)变动成本,包括:1)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医用消耗品。2)办公、日用、印刷、五金等非医用消耗品。3)消毒物品、敷料加工等加工性消耗品。4)维修费用:指水、电、木瓦、管道、设备、电话、计算机等项目维修,由各维修中心和服务托管或外包的维修单位按实际发生额提供,包括维修服务费及部分维修材料费。5)洗涤费用由被服中心按各科室实际洗涤额提供,服务价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6)药品及试剂费用:指在药库领用的药品及试剂。7)电讯费、电话费、邮资等。8)加班、夜班、误餐费等。9)复印费用。10)临时工的各项费用。11)进修学习、差旅等报销费用,由财务科按实际发生额计入。
3.科室的间接成本,包括分摊成本和转移成本两部分。(1)分摊成本:包括水、电、汽、电话费、污水处理、保安、绿化、物业等待摊费用,成本分摊方法:科室应分摊费用=全院人均消耗额×科室总人数。(2)转移成本:1)管理费用和离退休人员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2)后勤人员工资性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3)手术室成本转移:将手术室设备折旧的5%按各科室手术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手术科室成本。4)药品管理人员的各种费用按各科室药品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科室成本。5)医技科室成本转移:将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折旧额的15%按各科室相应的医技收入所占比例计入各临床科室。(3)成本转移方法。1)行政后勤管理费用转移:a.平均成本=行政和后勤应转移的总费用/(全院总人数-行政、后勤人数);b.科室应转移成本=平均成本×科室人数。2)手术室成本转移:a.手术室应转移折旧成本=手术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5%;b.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手术室应转移折旧费用/ 同期手术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手术室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手术总收入。3)药品管理费成本转移:a.药品管理成本=药学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b.每百元药品管理费用=药品管理成本/同期药品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药品管理费用=每百元药品管理成本×科室同期药品总收入。4)医技科室成本转移:a.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15%;b.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同期医技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医技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医技总收入。
科室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科室损益=科室总收入一科室总成本
4.核算单元的划分:(1)医院南北两院有82个核算科室,共划分为205个核算单元,具体划分标准需结合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一并考虑。(2)项目科室(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收益单元内的全部科室):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单元,包括门诊各科室、病区各科室、医技科室、手术室、药品科室、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等,项目科室成本含有直接成本、间接分摊成本和间接转移成本。(3)非项目科室(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成本单元内的全部科室):指间接提供服务的成本核算单元,包括行政各科室、后勤各科室、图书室、监控室、驾驶班、高压配电房、便捷服务总台等,非项目科室成本只有直接成本。(4)核算科室与核算单元的对应关系举例:如核算科室消化内科对应的核算单元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区、胃镜室等。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原则
(1)遵循以医疗一线为中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劳动、效益、技术、管理作为分配要素,实行总量控制,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原则。(3)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4)体现兼顾医院、科室、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5)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体现增加业务收入而不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的原则。
(二)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
以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为基础,结合医院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采用“以收益定支出,在科室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实行院科两级分配、并由医院统一发放到个人”的绩效工资分配形式,即在职工收入与医院收入同步增长的前提下,确定医院和科室两级分配制度;同时将全院科室分为收益单元和成本单元两部分,先通过收益单元的收益和收益单元各项工作指标的达标情况来计算收益单元月绩效工资额,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成本单元的绩效工资基数和考核后的绩效工资额。绩效工资考核中引入权重概念,不同的考核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定期改变。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方法
1.收益单元划分:收益单元分为第一收益单元和第二收益单元。第一收益单元包括:各病区、各门诊、急诊中心、医技科室、手术室等。第二收益单元包括:药品仓储及供应部门、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食堂等。
2.成本单元划分:成本单元分为第一成本单元、第二成本单元和第三成本单元。第一成本单元包括:院部、办公室、医务科、科教科、预防保健科、护理部、门诊部、总务科、基建办、保卫科、财务科、审计科、信息中心、设备科、药学科、院感科、采供中心、医保办等。第二成本单元包括:高压配电房、驾驶班、便捷服务总台等。第三成本单元包括:监控室、图书室等。
3.绩效工资分配流程。(1)确定各科绩效工资基数:1)收益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办法(以病区为例)。a.总奖金基数:按上年同期奖金和业务收入增幅,测算出全院奖金基数,病区为全院奖金基数的1.2倍。 b.经济效益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50%,其中结余指标占75%,四项收入(指化验、放射、检查、治疗)比指标占25%。c.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25%,其中工作效率指标占50%,工作质量指标占50%。d.管理文明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5%。e.岗位系数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0%。2)三个成本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方法。a.第一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b.第二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c.第三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80%。(2)确定各科室单项绩效工资基数:将各科室绩效工资基数划分为四个单项奖基数。1)成本控制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6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40% (第二成本单元)。2)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2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30% (第二成本单元)。3)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考核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20% (第二成本单元)。4)岗位系数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有关岗位系数的确定原则大致如下:a.一般岗位系数K=1;b.工作环境系数:根据是否接触放射线及有毒有害药品、工作的脏或累的程度确定;c.风险系数:风险较大的岗位系数相应较大;d.重点学(专)科系数:按评审部门的级别(国家、省、市)排序,对外影响较大的学科系数较大;e.技术性系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系数较大;f.科室管理难度系数:按科室管理人员占科室总人数的比例确定,比例越低,科室管理难度系数越大。上述6个系数乘积即为科室岗位系数。岗位系数在全院没有可比性,一般根据同一单元层次间的比较来确定。如第一收益单元的科室之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同样,第二收益单元和三个成本单元中的科室也在各自单元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3)进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各职能科室根据医院的目标管理要求和管理需要,按自己主管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考核指标及达标标准,经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相关科室进行考核,现举例如下:1)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主要分为平均每月结余、科室人均结余,平均每月四项收入(化验、放射、检查、治疗)比值、床日成本(可控)、科室人均成本等等(经济效益及成本控制绩效工资考核)。2)医疗技术质量的考核:主要分为服务质量、医疗制度管理、医疗安全、病案管理质量(病历质量、处方规范)、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等。其中医疗安全中医疗事故、严重差错等是最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3)工作量指标与其他工作质量指标的考核:包括门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成本科室工作质量等等。门诊工作量含平均每日入院人数、平均每日门诊人次数等;住院工作量包含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治愈率、床位使用率等(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4)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如服务达标、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包括漏收费、乱收费、收红包、私自介绍病员到院外检查(治疗、会诊、开刀等)、因服务态度差或因工作不负责任而引发的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指标等等(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5)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执行各类管理规定所要求内容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药品使用的管理(药占比指标)、消防安全、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等等(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这些考核指标一经确定,即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建议由相关职能科室每月对照考核。考核结果若达标,科室绩效工资就等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超标,科室绩效工资就大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不达标,科室奖金就小于其基数。(4)确定各科室当月绩效工资:将各科室上述五项内容的考核得分分别乘以各科室四个单项绩效工资的基数,实际得到的考核后的四个单项绩效工资之和即为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数额。(5)绩效工资分配统一发放到人。将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额按照科室各个人员的职称、职务、夜班等系数、个人奖惩以及其他事项等增减项目分别发放到人。1)职称、职务系数的权重设置。包括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职工的岗位系数。2)夜班系数的权重设置。3)个人奖惩的权重设置。4)其他事项的权重设置:指专家挂号提成等。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 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 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 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 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 医 院
第十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四、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院应根据本院的规模、性质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由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 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 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单位的培训,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培训证书》,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晋升、聘任等享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三、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六、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有条件的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可建立实验室或研究室。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第十三条 医务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第十四条 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第十五条 总务后勤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三、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四、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 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 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三、 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第十七条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 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三、 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第十八条 临床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五、 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 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承担本省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任务。培训单位的师资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的专职人员应经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培训。
第二十一条 医院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各级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均必须掌握。 专业知识:应根据专业/职业的特点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 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 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 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第二十二条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 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十四条 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二、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300张的其它医院,应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第二十六条 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一、省(市)级以上医院及其它有条件的医院每年应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二、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300张的其它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第二十七条 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第二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二十八条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四、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m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m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五、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二十九条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见附录三)中4.2 规定。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第三十条 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中4.1规定。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二条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三十三条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五条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 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 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