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信息技术学习材料8篇

时间:2022-02-17 08:35: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技术学习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技术学习材料

篇1

按照省教育局、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遵照惠济区教育局、老鸦陈中心校统一安排。师家河小学积极投身“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做好学习记录,并撰写了数篇心得体会。通过强化学习,理论修养得到加强,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班子自查情况和教师提出的意见,现将我在五个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在学习作风方面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自从走向领导岗位后,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与提高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并学以致用,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上来。其次,把加强理论学习与加强思想改造结合起来,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决策力、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再次,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不断完善理论,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平时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逐渐增多,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所下降,导致对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彻底,贯彻不全面。其表现:

一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客观规律性的分析能力不够强。

二是存在经验主义。对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而是凭经验、靠传统思想来解决问题。

三是满足现状,争创意识不够强。尤其是走向领导岗位以后,曾经有“不出问题就是成绩”的思想,缺乏一种开拓进取精神,导致抓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太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风不正,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学习起来做表面文章,随意性大,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不认真、不刻苦,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在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关键一点就是不能用理论武器很好的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在思想作风方面

坚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讲政治、顾大局,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在思想方面有一定滑坡。

一是由于理论学习不够、自我懈怠。

二是精神状态还不够饱满。

三是存在好人主义。

四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不够好。自我批评有余,而批评不足。究其原因,一是讲政治的意识不够强;二是加强凝聚力不够;三是思想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五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近两年来,我本着为学校负责,为家长负责的原则,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坚持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但仍存着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

一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开拓进取精神不足。

二是有畏难情绪,克难攻坚的耐心和勇气不足。由于个人思维模式的束缚,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对形势的适应能力不够强,在某些重大事项面前,往往苦于决策,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有时不能迎刃而上、克难攻坚,而是摆困难、提条件,缺乏开拓进取的胆略和勇气。

三是平时忙于日常性事务,浮在上面多,深入教学科究少,和教师谈心少,了解不深不细,不能客观听取意见和反映,影响了对工作的正确指导。

四是落实少,使有些工作措施有时图形式,走过场,不注重效果。

五是工作方法科学性不够强。工作多时,有顾此失彼现象;有时对做出的决策不能善始善终。

究其原因,一是政治观念不够强,不能从政治上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够强。

四、在领导作风方面

我一贯的立场就是“求真务实”,要领导学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踏实干事,并务求落实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上来。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摆脱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校建设,领导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上来。在学校全面工作逐步规范的同时,自己却逐步满足起来。

一是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上,不能身先士卒。

篇2

【Abstract】The teaching statute and problems in material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re analyzed. The key measures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the modes in teaching and practice are innovated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

【Key words】Metallic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Virtual simulation; Innovation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推进、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1]。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新颖程度是目前众多具有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的核心问题,亟待探索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新举措。因此,针对金属冶金工程方向材料制备技术的性质、特点与重要地位,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新建立的虚拟仿真平台,提出能够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键措施。

1 教学与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材料制备技术是金属冶金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该课程集理论、操作和应用于一体,涉及材料制备原理、设备及工艺等方面[2]。目前主要是单一课堂讲授为主的静态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不到训练、提高。

材料制备技术所涉及的加工工艺流程繁杂,充斥着诸如难闻气味的污染物、高危化学品等因素[3]。在工厂实习环节中为了学生安全考虑,原有的知识应用与实践纯粹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观摩过程,学生只能看到整个工艺的简单流程,无法近距离接触到一些实际现象,也无法体会涉及的科学问题,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目前的教学方法与实习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 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

2.1 改革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材料制备技术既涉及了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又涵盖了冶金、铸造、塑性变形、热处理等材料科学知识,对授课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消化、吸收非常不利[2]。对于我校这类具有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而言,应该结合广西有色金属资源冶炼、加工和产业化的区域优势,课程改革要侧重于有色金属材料制备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突出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铝基复合材料的冶炼、铸造和深加工内容。课程内容核心要紧密围绕在区内具有行业特色的南南铝等大型企业的产业化应用周围,应切实结合厂实际应用的工艺技术,讲授一些新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达到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2.2 改革教学方法

材料制备技术应适当去理论化,突出实践性,追求主动性,开拓独立思考的空间,形成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3D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融入传统的授课方法中,交叉运用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着重解决教学重点、难点[3-4]。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互联网+材料制备技术”。针对相对复杂的铸造、塑性加工和热处理,通过建模仿真模拟金属构件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实现对组织、宏观尺寸、工艺参数的优化,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加以深入理解、运用。

2.3 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突出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形成以加强科研、学术交流改革教学的新思路。带领学生参与有色金属材料冶炼、铸造、变形加工或热处理等方面的科研项目,与授课教师或研究生交流合作,对涉及的知识运用加以深化。在实践中对项目的知识内容进行提炼,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团队合作、科学问题提炼、项目撰写和答辩过程具有更深刻认识,激发对材料制备技术的学术热情[2]。

3 虚拟仿真型创新实习模式

虚拟仿真型实习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优势,以三维立体造型和数值编程建模模拟实际加工工序,结合现有实验室条件达到数值模拟+实验验证的实习目的。该模式应该贯穿在材料制备技术中,指导学生主动使用Python编程语言、MatLab编程软件、ProE三维造型软件,在Procast、Deform等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完成课程中涉及的加工工艺,善于发掘、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虚拟仿真后的实验验证环节,以我校金属冶金材料加工专业为例,集成了铝、镁等有色金属冶炼、铸造、轧制、退火处理等实习环节所需的各类设备。在课程实习过程,让6名学生为一组,对设备、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确定等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确立了大致的实习实验方案:以5系Al-Mg铝合金为例,经730℃冶炼后,在620℃浇铸板坯,待冷至室温后截取铸坯试样、均匀化和轧制试样,铸态板坯厚为10.3mm,425℃均匀化,保温1h,425℃热轧,热轧7道次试样厚为6.5mm,冷轧一道次厚为6mm,轧制速度为17r/min,然后截取样品,分别在350℃和180℃进行退火处理,保温1h。

通过学生虚拟仿真+自主型实习,对退火后的样品进行再结晶和回复的探究,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结合铸坯、均匀化及退火微观组织结果,逆向探究设备选型和工艺参数的设?是否合理。

篇3

通过“学党史、严纪律、树新风”专题教育整顿活动的学习,对照总队和支队提出的“松、散、懒、推、拖”和“庸、混、浮、虚、怨”十个方面重点问题,深入查摆剖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松: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动摇,容易放弃,容易自我松懈。

二、散:有时精神不够振作,工作思路不够宽,日常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

三、懒:平时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有些惰性心理。丧失奋发向上的精神,工作中、生活中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学习上不够主动,对于深入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做的不够,没有认真对待和深化的思考,只是浮在表面,平时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效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学习不够认真,思考问题也不深,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业务知识不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

四、推:工作有时拖拉,缺乏自律性。

五、拖:对待工作有时不够积极主动,进取精神不强。有些工作该做细的,没有做到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讲究策略,对于工作的要求不够高,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新遇到的问题,不够主动的去面对,分析理顺思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满足于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缺乏积极主动性,灵活机动性。

六、庸:工作水平差。工作不求上进,满足于现状,不善于学习,墨守成规,不求创新,不积极进取。对理论学习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但由于理论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缺乏钻研的精神,流于一知半解。

七、混:个人大局意识不强,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同志交流较少,工作效率较低;看齐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低,只是关注自己个人工作,不积极主动向先进同事学习其身上所具备的精神。

八、浮:有时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扎实弄懂悟透。责任意识不强,对待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工作落后,不实事求是,工作中有依赖思想,满足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九、虚:业务知识不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一是不注重更新知识,日常工作必须掌握相关的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不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二是缺乏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思想意识,新掌握的知识和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认为现在自己新学的知识可以勉强应付目前的工作就行了,对业务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三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知识不足,光靠经验工作,创造能力不强。

十、怨:遇见事情,总是想的太多,想的太坏,从而影响心情。想着想着就什么都不去争取,造就自己没有成就感。导致时不时在自我怀疑,自己不够好。

下一步整改措施: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会认真的学习,及时掌握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修养,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增强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融入林区的改革与发展中,做出成绩,做出效果。

篇4

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一出现便迅速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形成信息化外语教学的局面,为长久以来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听、说、读、写方面互通性不足提供了新的渠道。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内在共生性、本体性和封闭性,使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产生了交融与整合的学理基础和逻辑基础[1]。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探索的推进,综观外语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信息技术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已经从辅助地位达到深度融合,并将在未来引领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一)信息技术的基础辅应用阶段

早期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主要是指通过借助计算机、幻灯片、无线电等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来传递丰富多样的信息,并以此来影响语言学习者,最终使学习者习得这门语言。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重要代表,其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从本质上讲,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外语教学手段、方式。课堂教学知识传递的媒介从“黑板+粉笔”,变成了电脑+PPT,传统课堂结构中的“教师中心”仍未被颠覆,外语课堂教学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革。在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结合初级阶段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信息技术的作用只是对外语教学手段、方式零散的“渐进式的修修补补”[2]这一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自身扩展局限性,因此未能触及外语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阶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CALL)为特征的新型学习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与语言学习模式、方法的整合。此阶段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和学习的融合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促使外语教学核心要素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的同时,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是引起了语言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促使外语教育教与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教师与学习者角色、学习材料、学习环境与评估和测试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3]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引起了语言教育教学多方面的变革。第一,互联网促使外语教学与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教学与教室的分离,语言教学和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点,任意网络终端。第二,互联网资源打破了常规以教师中心的语言知识获取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和资源中心。第三,互联网信息技术促使学习者地位转变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互联网具有的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得、沟通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开始转变为知识探索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信息技术开始与现代外语教育教学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平等关系,且两者的深度融合为外语教育教学开启了新的探索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外语教育教学开始重新定义、规划、建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参与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是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发展变革。在此基础上兴起的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不仅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开端,更意味着一场席卷全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启程。[4]

二、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都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们各具特点,但又相互关联,都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碎片化特点。[5]这几种课程是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融合在教育教学的不同层面上探索的成果,也代表了目前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改革趋势。信息技术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促使了外语教育教学在不同层面上的重新构建。

(一)微课中的信息技术

微课是一门基于教学核心内容设计的,通过3~5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展示教学重点、难点的课程。微课的本质是一种视频教学。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微课视频是对传统的学习材料的一种补充。但与传统电化视频教学不同的是,微课的教学视频抛掉了教学授课中的非核心环节,更加重视对教育、心理理论的依托,并开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制作。微课的实施从信息技术角度方面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软件技术应用层面,另一个是网络技术层面。这两个层面构成微课实施的必要条件。前者的运用水平决定了微课的质量,后者的便利性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微课视频录制方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摄像机、摄像头、手机、专业录播设备现场录制;另外一种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端讲解录制。常用计算机录制工具有汗微微课宝、Focusky、超级录屏、CamtasiaStudio8、EasySketch等。录制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后期视频处理,例如,添加字幕、特效、片头、片尾等,一般可使用爱剪辑、会声会影等软件进行编辑。以上微课录制软件虽然操作各异,但录制思路基本一致,都需要教师提前规划,整理好授课思路,并对文本、图片、音视频资料做好线性规划安排。后期编辑围绕主题添加动画、字幕、转场以及画面调整等,来实现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网络技术层面,主要解决微课视频向学生终端传送的问题,基于目前便利的网络宽带和无线WIFI连接状况,教师只需掌握常用通讯软件即可。

(二)翻转课堂中的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某种程度上的颠覆,在批判和继承基础上的“微创新”(容梅,彭雪红2015)[6]。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习得过程放在课前,通过学生在线自学的方式完成。课堂让学生在展示、辩论、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翻转课堂实施要确保两个方面的高质量实施,一是学习材料的高质量,二是资料、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鉴于班级特征,学习难度,课程内容的不同,网络慕课平台的开放性公共资源很难直接用做课前学习材料。因此,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制作优质的微课视频,才能保证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从这一点可以说,在翻转课堂是依托微课而展开的[7]。对于微课制作技术前文已说,不再赘述。翻转课堂需要重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学习平台的使用。翻转课堂的实施从技术上要确保课前和课后学习资源的高效及时传递。对于没有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的院校,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共享技能就尤为重要。

(三)混合式教学中的信息技术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其主要实现的是四个方面的混合: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和学习方式的混合。混合式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其目的在于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也不是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对两种学习形式中的各种学习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并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协调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实现教学最优化。

三、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结合展望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才刚刚开始,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语教学将融入更多的技术因素,将与更多的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互联网多媒体外语教学将重点朝向以下方面发展:

(一)虚拟化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和大数据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将逐步走向日常教学。虚拟现实可同时实现外语学习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环境模拟,摆脱现实物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其终极目标是尽可能接近现实世界,当虚拟现实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同时,外语学习的方式也将无限接近母语的习得方式。因此,将来的外语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外语学习将成为常态,并成为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新兴技术力量。

(二)智慧化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快速提升,百度、腾讯、Face++旷视、讯飞等应用算法平台的纷纷涌现,不断推动“AI+”应用深度部署,智能化应用逐步以爆发式的规模涌现,并服务于外语教学的各个层面。如今的智能教室,智能翻译机,智能人机对话软件,智能写作批改软件等仅仅是语言学习智能化的开端,其智能化程度离成熟甚远。随着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型芯片、智能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催生越来越多的智慧型产品,语言学习的习得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推动语言教学朝向具有一定深度方向发展。

(三)数据化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习得的过程、认知表征的过程和信息建构的过程。这种习得、心理认知、信息构建过程涉及语言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又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特征,导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经验假设普遍存在。在网络大数据时代随着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教育大数据的激增,一切皆可量化概念已经形成,并开始为学习者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将成为语言学习过程的最直接表达,数据化将使语言学习行为产生数据价值。过去无法量化的无形之物将变得可视,语言学习心理、认知、行为之间将因数据化的存在而建立清晰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行为、心理、语言数据库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宝贵资源。

四、结语

篇5

传统的生物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课过程,但是我们忽视了单一的讲课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具体的知识。信息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更真实地贴近生物进行学习。在生物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展现生物知识。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知识性,同时也兼顾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另外,生物教学时我们同样应当注意结合区域特色开展相关教学。我们可将周围的生物资源很好地引入课堂,这样既贴近生活又能方便课堂教学的进行。例如,在进行“生物的分类”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现一些特有的生物物种。在介绍完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为学生生动地放映特有的动植物如藏羚羊、藏野驴、藏獒、格桑花、藏红花等。这些生物并不是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但它们却也真切地生活在我们周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找到相关的资料与图片,再现我们这片神秘而富饶土地上的生物财富。“耳闻不如目睹”,让同学亲眼见到这些珍惜的物种,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些距离学生较近的生物,更能带动生物课堂的课堂氛围。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展现生物,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师生的教学讨论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为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以利于师生更好的沟通以及交流。毕竟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同学更好地答疑解惑,及时地解决学生课下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为生物课堂上的有关知识以及实验进行相关的模拟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在课上教学条件受限,不能为学生很好地展现生物的多样性。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模拟教学有关内容,为生物的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在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在课堂上实际模拟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进行相关的模拟性教学。同时这种模拟性可以依据当地的特有性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模拟改造。这样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探求心理,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知识。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现在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留些课下作业,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进行有关的网络教学与解答,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能带给生物课堂很多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要适当地利用这一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三、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篇6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例如,盲目地用机械学习代替有意义学习,学生学得乏味而低效;采用“讲授――复述”法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中各知识点繁多而凌乱,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更谈不上记忆。其实,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经验,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灵活创设,持续性地引起注意

注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门户,注意又与兴趣密切联系,它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受外界的刺激特征和个体自身的状态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直接兴趣相联系。在教学中,凡是变化的刺激,如教师讲课时语调的高低,呈现教材的颜色,教师的姿势、动作、手势等变化都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凡能唤起人的情绪反应的刺激,如讲课的生动、形象,阅读材料中的生动比喻,直观教具、图画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引起无意注意。因此,教师应灵活应用变化的刺激特征和情绪性刺激特征来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而引起无意注意。

创设问题情境,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爱学、乐学。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信息技术陈述性知识有机地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例如,《图标大本营》一课中的谈话引入环节:

师: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有自己的图形标记,让我们来做一次图标抢答(展示网页式课件,让学生识别常见的电台图标、气象图标、轿车图标、奥运图标等等)。

学生踊跃抢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电脑中的图标。

(引入故事)今天的课堂上我带来了一位好朋友――金老师。新年伊始,我们的金老师拥有了自己的新电脑,但有了电脑的金老师烦恼却是一个接着一个,大家愿意帮金老师的忙吗?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帮助金老师……

反思:在谈话引入环节,从生活中的图标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了,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抢答。接着,以真实的人物、虚拟的叙事形式创设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而整节课围绕帮助金老师消除烦恼,也让学生富有成就感,较好地保持了对课堂的注意。

二、精心组织,多元化地呈现材料

教师为学生所呈现的学习材料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和讲课两个渠道,此外,还有一些直观材料。现在提倡“用教材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创新,但呈现这些教学材料时必须经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对言语知识的认知兴趣和记忆的强度远远不如对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图表化、知识图像化的表象性转化策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言语形式的知识转化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形式的材料而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多种感官协同感受,从而更好地接收并处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无处不在的信息》一课“信息的传播方式”内容时,需要呈现古往今来信息的各种传播方式,学生看书和教师讲解是两种常用的方法,但效果一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的各种传播方式,直观而形象;还可以让学生来表演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过程,更是妙趣横生。这样,不但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使其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和处理,也在不知不觉中加了速,而且利用多媒体多元化呈现信息,学生多种感觉共同参与,使其印象更加深刻,不易遗忘。

三、积极联结,有意义地建构新知

篇7

一、 选好课题与学习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题的设置和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当课题的设置和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认知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课题和学习材料,学生才能能感受到用“信息技术”解决周边实际问题的乐趣。

场景一: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一课时,我提供的课题是《建设计算机上的绿色家园》,提供的材料是一张大家平时都熟悉的图片:小明家凌乱的客厅,里面乱七八糟放着一些书、臭袜子、杯、碗、汤匙、香蕉皮、易拉罐和枕头等,要求同学们把客厅里这些东西移到它该去的房间;当然,还提供了以房间为名的文件夹。由这些同学们都感兴趣的课题和比较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来贯穿整节课,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场景二:学习Word文字处理中《插入自选图形》一课时,我提供的课题是《电子贺卡的制作》,学习材料是一个关于如何制作母亲节贺卡的网站。当时上这节课时正好是五月份,母亲节的前夕,我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充分抓住学生母亲节送妈妈礼物的迫切心情,给妈妈制作一张充满个性的、体现自己水平的母亲节贺卡。因为与自己的审美观和生活观有关,所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拿出自己的看家美术功底来制作这张贺卡。评价时,有些贺卡制作的精美程度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二、 课堂上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当今的课堂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也是一节课是否上好的关键。

1. 统教学法与针对教学目标主动学习的策略

初一的课程,一开始就是很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课。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贯用的“任务驱动”或“自主式探究合作学习”策略,学生根本就看不懂学不会这些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所以老师还得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运用针对教学目标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的组成时,把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身体,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去主动学习;把计算机的软件比喻成人的“思想”,思想指导人的行动,行动由身体来完成;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也是这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老师积极创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与自己的比较,发现和发展自己,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后,跟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很多学生就喜滋滋的跟我说:“老师,通过这一节课,这种教学方法,我们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作出了具有一定美术水平和漂亮的具有自我个性的母亲节贺卡,真的很高兴,课下我还要做些友谊卡送给好朋友,做个父亲节卡送给爸爸”。

教师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一步步地掌握寻找操作方法的技巧,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学生时刻感受着成功的喜悦,自然消除了操作的乏味感。

3. “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明显。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弥补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差距很大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课前或课上,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建组,使各组处于大致均衡的水平。这样,组内成员既能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又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彼此之间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

分组是可以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分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例如:《信息的下载和保存―消防安全从我做起》教学案例中,师生观看火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视频,感受火的作用和危害,以此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以“消防安全从我做起”为主题,完成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你手中的材料,小组内讨论,选择研究的材料,并确定研究主题。教师以表格形式给出每个子题的研究任务和小组分工。

师:确定了研究的主题,我们就要查找资料。虽然我们可以到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等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但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将更方便、快捷,那就是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你知道哪些搜索引擎?怎样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最快捷?对找到的信息如何进行整理保存?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辅导。最后进行交流汇报。

本案例从不同角度提出多个子课题,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细节又由不同的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完成,每组学生都可以进行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小组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资源共享,协作发生在小组内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学生所做的示范,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

三、及时评价,有始有终

有效的评价活动是增强自信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其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一堂课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上,通过评价,把每个人的表现和作品分小组评出等级,好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差的学生起到鞭策作用。这也是一堂课的部分,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上课的态度,作品的质量或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外拓展,延伸的必要

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其能够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整合和广泛应用,所以在课外拓展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时,从建设计算机上的绿色家园,拓展到现实生活中,我也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建设我们家中和社会中的绿色家园。在学习《电子贺卡》时,拓展到可以用它作亲情卡、友谊卡、父亲卡,还可以做书签和邮票等。

五、注重反思,提高自我

篇8

例如,两个团队的老师们均采用了利用网络课前预习成果,可谓“以学定教”;课后又鼓励学生继续通过网络学习,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可谓“以教拓学”。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时刻感觉自己在一个无形的学习团体中,开拓了学生的合作视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学习设计中,两个团队均采用在线听读、配乐朗读的方式,利用网络引据相关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两个团队设计的又一个相同设计。这样的设计抓住了散文诗学习的根本,极好地运用了“超文本”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极好的学情境。

于相同精彩的整合点之外,两个团队对文本又各有独特的解读与设计。南京扬子一中团队的设计更显语文味,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团队则更侧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这里仅举两个例子做具体点评。

南京扬子一中在“咬文嚼字,读出雪之力量”这个环节中,变换形式的朗读呈现可谓精妙。《雪》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温柔处句子长而柔绵,冷峻处句子短而有力。扬子一中团队的老师将散文诗的“散文形式”蜕变成诗歌的形式,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短句的韵味和力量,进而理解鲁迅于朔雪纷飞这一画面中暗示的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豪迈气势。

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团队在“小小音乐家”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利用电子白板的录音功能录下来,与后面的“寻根”环节中学生的再朗读形成对比,进而引导学生感受用声音(朗读)表达阅读理解的艺术魅力。这个设计可谓是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利于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更于无形中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课程资源。

虽然这两份设计较高地体现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情境的整合的能力,但二者仍旧白璧微瑕,又各有其值得商榷的地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