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8篇

时间:2022-03-18 05:58: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还能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和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但由于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企业的内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内部控制目标没有兴趣,认为内部控制不会给其经营的业务带来收益或价值。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推动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的某一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投入。中小企业老板大多认为内部审计是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的制度,对中小企业来说则是没有价值的事项,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的工作则会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具体表现在:(1)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2)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仅停留在纸上而不执行、不落实。

2、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环境薄弱。中小企业大多是创始人靠自己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而成长起来的,企业老板因为对自己的判断力和领导力的自信,而排斥以分权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上的重大投资决策大多是中小企业老板的“拍脑袋”行为。

3、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中小企业大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信息失真比较严重。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些中小企业没有编过现金流量表,企业的经营情况被认为是“隐私”。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信息质量,甚至为了逃税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有些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骗取银行贷款,贷款到期后又长期不还,形成银行坏账。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企业的管理者所造就。提高企业领导管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除建立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外,使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畅通等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中小企业只有更新观念,建立内控制度,明确权责,并且坚持制定制度、贯彻执行、考核评价三位一体,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避免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1)注意构建内控制度的成本效益问题。中小企业日常管理中加入内部控制因素,要考虑到降低成本、适用性强、效率高等方面。任何控制都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中小型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应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的合理结构比例。

(2)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相关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3)内部控制要注重以人为本,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其次,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处罚。

(4)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5)建立科学决策机制,避免“一言堂”。中小企业因为规模比较小,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容易改变经营方向,追求较高的利润水平。很多中小企业的兴起源于一次投资冒险,然而,一旦投资失误,中小企业往往就会受到重创、甚至破产。因此,中小企业首先要改变投资靠“拍脑袋”的做法,建立由投资专家和本企业财务人员组成的投资咨询委员会,重大投资决策都要经过讨论后做出。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但近年来由于企业竞争激烈加剧,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沿革、含义、目标、原则、要素及内部控制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概述,并对COSO《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进行了解读;然后针对当前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松弛和弱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1.1 内部控制的发展沿革

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发展为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后来的内部控制结构,到今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很长一段历史。

1.2 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原则及要素

(1)内部控制含义

《企业内控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控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

(2)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控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控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内控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①全面性原则;②重要性原则;③制衡性原则;④适应性原则;⑤成本效益原则。

(4)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

①内部环境;②目标设定;③事项识别;④风险评估;⑤风险对策;⑥控制活动;⑦信息与沟通;⑧检查监督。

1.3 对COSO 《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的解读

COSO从目标、层次和构成要素等三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框架。其中,企业采用ERM的合规、报告、营运和战略四个目标,呈递而又相互影响。构成要素包含:监控、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响应、风险评估、事件识别、目标设定和内部环境八个部分。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不完全遵循以上顺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层次则是企业需要沿着分支机构、业务单位和部门逐渐推进,从而使公司有效运行,便于企业对风险的整体把握。这三个框架从三个维度涵盖了以往关于ERM讨论的各个方面,实现了COSO为有关ERM讨论提供统一框架的初衷。但这个框架还很粗糙,有待进一步完善。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了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建立让位于业务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等现象,更存在有一些企业出现了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了企业效率低下,甚至威胁到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1]。

2.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及对其认识、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治理体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和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不力等问题。

虽然有些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表现在:一是偏重于事后控制,内部控制基本上还属于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二是注重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三是内部控制缺乏联系性,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将整个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联系在一起。主要是缺少“自控”和“他控”。

2.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任何中小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全面,员工也没有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这些都造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的薄弱。中小企业控制环境不完善表现在:首先,控制意识薄弱。企业人员往往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其次,企业人事政策不完善,企业考核制度不全面[4]。

2.3 中小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风险管理则涵盖了内部控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恰当的判断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不够规范,在做出各种决策时大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没有建立起规范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机制,这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有些中小企业对自身的风险评估不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企业存在的风险。

2.4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简单、企业会计资料少,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低,致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小企业银行印鉴及支票由一人掌管;有时有些小企业不设专职会计人员,即使有会计人员也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有的中小企业忽视对人员业务的培训,导致一部分人员素质能力低下,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不会处理,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及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显著。然而,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倒闭,究其原因,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鼓励、引导乃至规范我国企业推行内部控制措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又于2010年4月15日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和指引明确指出,从2011年1月1日起,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并公开披露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从2012年落实这一要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择机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实施内部控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也应该对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提前搞好内部控制建设,为将来推进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树立责任意识;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发挥员工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起步于短缺经济,发展于调整时期,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仍存在如下问题: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不规范;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通;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特征各异,在内部控制方面中小企业若简单照搬大企业的那一套,既不合理也很浪费,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改变经营理念,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控制目标、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和实务等等。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第一,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内部控制。要改变管理观念,摒弃家长式管理模式,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能随意变更控制制度;第二,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从加强年度性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抓起,促使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第三,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划分。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设计适合企业规模和特点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做到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以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职务分离,做到适度牵制和监督。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合法建立和有效利用财会信息系统,并让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知悉其在相关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责任。具体来讲应做到:第一,不相容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职务若一人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可能掩盖错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实现。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能保障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这种制约可达到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分离具体包括: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与财产经管相分离等;第二,授权批准控制。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各级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第三,凭证与记录控制。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设置相应的账簿、凭证,通过凭证的编号来控制企业签发的凭证数量。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保证资金的安全。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等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作用;第四,实物资产控制。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相关文件的接触,如现金和银行存款、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员,其他人员限制接触。同时,应妥善保管各种文件资料,尽可能减少记录受损、被盗的可能性,除特殊需要外,坚决杜绝会计人员将企业凭证、账册带离企业的现象发生;第五,独立稽核控制。为了控制成本,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负责稽核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但当各项记录完成时,应该指定相对不相关的人员对记录进行一般复核;第六,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除了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外,还应对有关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评,实行奖优罚劣。

(三)注重各方沟通,加强信息披露。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对简单,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容易进行,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这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项。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遇到资金短缺需要融资或需赊购货物的情况,这就需要与投资者、银行、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因此,为让外界了解企业,中小企业存在对外披露信息的动力。只要能调动这些动力,加上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就能促进中小企业主动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

(四)树立防范意识,实现风险有效控制或规避。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完全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应对措施,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在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反馈等方面,同大企业并无本质的差别。美国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于2004年9月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中小企业应通过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企业应引入先进管理思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管理实践,逐步树立管理创新思想;在中小企业管理层树立谨慎而不悲观、果断而不冒进的经营风格。中小企业须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控制或规避。

(五)重视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与效果的内外监督与引导。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被切实有效地执行,必须加强监督。首先,需要发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在监督落实环节的重要作用,使其全面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内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落实每一项监督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具体的部门及人员。其次,要增强财务部门在监督和审核中的作用。再次,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规模设置内审部门,或设置内审岗位。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和监督,督促中小企业尽快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控制,大型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中小企业更需要内部控制。不断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这样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玉廷,李玉环.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J].中国农业会计,2008.5.

[2]徐秀艺.内部控制发展方向――风险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9.4.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失效表现 对策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中小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程序的总称。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而内部控制失效,往往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和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失效表现,探索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通过财务报告、会计报表及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常见。一是管理层随意控制。许多企业的权力比较集中,一切事务以管理层及经营者要求为准,会计信息系统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对外根据不同需要报送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对内垄断了会计信息,导致信息沟通不畅。二是会计核算粗放。有的会计凭证填制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有的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甚至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三是账外设账。有的企业款项收付没有全部纳入企业的统一核算,选择部分收支项目转入了“小金库”,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人员配置失当

内部控制靠人去建立、执行和完善,而不少中小企业没有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配置相应的人员。一是管理层素质不高。部分经营者及高层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不熟悉本行业的相关专业技能,也不学习内部控制基础理论,没有根据工作需要而不断补充相关知识。二是会计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企业会计人员职责不够明确,业务交叉过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兼职过多,投入内部控制的精力较少,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关心;不少会计人员学习意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没有不断补充和更新会计知识及相关知识,导致知识老化。许多企业缺乏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将内部审计人员归属会计机构,导致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三是关键控制点缺乏相应关键人员。许多企业未明确关键控制点,对关键岗位未配备具有胜任能力的关键人员,也没有实施相应的培训,使关键控制点难以得到关键性的控制。

(三)职业道德失范

加强内部控制,不仅需要硬性的制度规定,而且需要软性的道德约束。而不少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道德水平不高。一是企业经营者诚信度不足。有的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固有的权力,寻找许多借口绕过内部控制,或者借故改变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有的经营者有章不循,恶意违反制度。二是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认真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一切听命于企业经营者;有的原则性不强,对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没有坚决阻止;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挤私,中饱私囊。三是企业员工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少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漠不关心,没有从企业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共同参与内部控制。

(四)组织结构失衡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够完善。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相当部分企业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但不少企业对各机构的职责定位模糊,人员交叉兼职,难以实现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制衡。二是董事会职能弱化。不少企业对董事会议事规则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董事会成员不知如何参与决策;部分企业从未正式召开董事会,即使召开董事会,也往往是走程序、过形式。三是监事会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召开董事会时未通知监事会成员列席会议,不少监事会成员缺乏开展财务监督的专业知识,得不到足够的信息参与监督,也不敢对董事长、总经理实施监督。

(五)经营管理失控

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经营管理中出现不少薄弱环节。一是缺乏风险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市场开拓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多方面风险,而企业对这些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机制。二是资金和资产管理薄弱。有的企业盲目多元化或扩张过快,导致企业资金来源跟不上经营发展需要,遭遇资金瓶颈,甚至引起资金链断裂;有的企业大额资金随意调度,擅自外借,甚至不明流向;有的企业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没有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存货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没有及时按规定程序处置,造成损失浪费。三是费用开支报销审批不严。有的企业对费用开支的适用范围没有明确规定,缺乏约束机制,挥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以规范会计控制为核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企业应当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构筑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企业一线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活动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职责权限和相应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必须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应当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在加强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由会计主管人员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监督,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并将监督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层。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建立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纪检监察为基础,加强常规稽核、财务审计、案件查处。通过“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以强化董事会职能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及内部控制效果。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股权多元化,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基本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机构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划清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议事规则、运作程序和工作方式,形成目标一致、权责明晰、相互制衡、共同促进的现代企业组织领导机制。董事会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必须强化职能,切实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监事会检查企业的业务情况和财务状况,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实施内部控制。经理层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执行董事会决议,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企业各部门在经理层领导下,分工负责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三)以提高全员素质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的基准点就在于对人的控制,人的活动贯穿于内部控制活动的始终。企业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又会受到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企业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利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企业管理层特别是经营者要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强化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及时掌握企业员工思想行为状况,定期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教育和防范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和履行职责能力,提高实施内部控制的自觉性。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增强全体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以健全规章制度为关键,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全面覆盖企业各个管理阶层、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业务环节,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为企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操作依据,促进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推进内部控制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切实可行的职务晋升办法和工资晋级办法。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做到职责有规定,办事有标准,工作有考评,奖罚有依据。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对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和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财务收支审批、资金筹集和使用、应收款项管理、财产的购建、保管、使用和处置、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各方面作出规定。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制度,形成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建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确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针对各个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提高内部控制实效。

(五)以加强再控制为保障,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实施恰当的再控制、再监督。企业应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必要的内部审计人员,并赋予一定权限,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与权威性。通过内部审计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定期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针对企业管理的漏洞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企业应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纳入经营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合理分工,齐抓共管,并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内外双重监督下,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更加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徐侃侃.浅淡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2(20)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因与对象分析――基于苏州3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2012年1月1日,被誉为中国“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终于正式实施,较之前定的2009年7月1日实施的原计划整整推迟了两年半。实施范围也被缩小至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笔者认为,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与实施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实施范围仅仅局限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对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数量庞大且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的遗漏,其意义将大打折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二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中小企业。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该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考虑中小企业自身需要,从而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可操作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为此,笔者在苏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苏州300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一、苏州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300家中小企业,按照行业分为:餐饮30家;宾馆20家;房地产中介15家、服装业30家、广告业25家、百货零售20家、食品批发25家、装修设计25家、快递30家、机械制造20家、电子30家、新材料30家,占所调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0%、6.7%、5%、10%、8.3%、6.7%、8.3%、8.3%、10%、6.7%、10%、10%。(图1)

在调查中小企业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认知程度方面,只有15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熟悉,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24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知道,占全部调查企业的8%,261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不知道,占被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87%。(图2)

关于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54家中小企业表示已经建立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占全部调查企业的18%;其中,地产中介10家、快递8家、机械制造11家、电子12家、新材料13家,在已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9%、15%、20%、22%、24%;在被调查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占比分别为66.7%、26.7%、55%、40%、43.3%。(图3、图4)

在调查这些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因时,选股东要求的有13家、防范风险的有22家、银行贷款需要的有5家,上市融资的有6家,需要获得政府各项认证的有8家,在已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4%、41%、9%、11%、15%。(图5)

对于企业是否采取了内部控制措施,300家企业均认为已经采取了内部控制措施,占全部调查企业的100%;在这些措施中,涉及到对人的控制占85%、对资金的控制占100%、对物的控制均占90%,对技术的控制占65%,对信用的控制仅占25%。

二、数据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具有很明显的内源性特征。在被调查中小企业中,87%的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无所知,可是被调查企业100%却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措施。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上,来自内部的压力和需求(股东要求、防范风险)占65%,来自外部的约束(政府认证、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仅占35%。这些充分说明外部的法律约束对于中小企业负责人而言效用有限,中小企业都能自发性地采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措施,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具有很明显的内源性特征。控制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其被定义为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运用一定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按照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是否处于同一组织且是否自愿的标准,控制可以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是组织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非企业自愿。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则是组织内部的部门、人员或由组织委托的外部专业性组织,它是一种自我控制,是为实现组织利益而做出的某种努力,是一种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风险损失最小化所进行的控制,是典型的利己行为;而外部控制是以社会利益或者宏观利益诉求为出发点的,相对于内部控制而言,是利他行为。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上是自我控制,是一种完全自愿性的控制行为,具有很强的内源动力。只要企业愿意,随时可以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任何机构和组织都不会进行干预。

(二)风险防范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在被调查中小企业中,41%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中,对风险防范要求较高的地产中介和快递占比分别为66.7%、26.7%。这充分表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防范风险、纠错查弊。采取的控制手段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控制。即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岗位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其核心思想就是“内部牵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即属于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将不相容职务分离主要基于以下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概率很低。应当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归为以下几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分离;第二,组织机构的相互牵制。一个企业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应体现相互牵制的原则,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否则就不能进行;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财务控制。其目的是保障资金和财产的安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制定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第二,资金与实物控制。即对本企业资金与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等。

三、启示

通过对苏州3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动力具有很明显的内源性特征,其控制的对象也主要是防范风险、纠错查弊。这给我国接下来《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因此,《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该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其指导思想是:在内部控制的动力方面,应该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鼓励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实现内部人监管和内部人控制。企业外部通过完备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将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小企业,通过将约束机制以法律的形式由外部传递到企业内部,从而达到让企业自觉进行自我控制。在内部控制的对象方面,应该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将内部控制对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覆盖企业全价值链,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社会信用等一切资源进行全要素控制。

对人的控制主要涉及人,又称行为控制,与事务控制相对,主要人员分配、工作评价、人力开发等;对资金的控制主要涉及财务管理、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资金安全使用、效益分析等;对物的控制主要涉及资源利用、物料的采购、存储与使用,设备的保养与更新、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等;对信息的控制主要涉及组织外部、内部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反馈、处理与利用、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等;对技术的控制主要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引进与使用,各种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的制定与执行等;对时间的控制主要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组织目标等。对信用的控制,如通过组织的实践活动、媒体宣传和从事公益事业等手段,树立本组织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客体较为片面,单一视角无法准确、全面反映内部控制客体的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特征。例如:基于会计和审计角度的内部控制,虽然对于资金管理、预算控制、风险管理等较为重视,但对于行为控制和观念却少有顾及。可是,在由委托关系组成的组织层级结构中,要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各组织层级的观念和行为的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将会成为今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和实践重点和热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短缺经济,成长于90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普遍存在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内部规章制度缺失;观念陈旧,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程序化差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不断扩张,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其自身管理企业的能力并没有同步增长,内控问题日显突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企业的界定与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以企业规模即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以及企业员工人数为标准的。我国采用的指标基本与国际一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于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做了规定。本文也以此标准划分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如下:(1)所有制结构和组织形式多样化,行业分布面广。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多样,既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又有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从组织形式看,既有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又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从行业分布看,除国家垄断行业外,中小企业几乎遍及所有的行业。(2)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出于成本效益考虑,人员较少,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往往管理层级少,分工不太明确,不相容职位分离有限,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3)资本结构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够充分。中小企业权益资本构成单一,企业规模小,易于控制,企业主往往直接控制业务,而较少实行分权。企业的权益资本大多由创办人投资及其累积收益组成,创业者大多掌握了企业的绝对控制权。(4)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寿命不长。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力有限,对高素质人才往往缺乏吸引力,因此大多数员工来自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专业水平低,企业易受外部环境变动影响,陷入经营困境,造成人员的流动性大,同时也存在着过度依赖企业主个人行为能力,缺少长远规划、缺乏风险评价系统等问题,所以多数中小企业的寿命并不长。

三、基于中山市问卷调查结果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问卷设计 本文通过中山市会计学会和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选择了中山市100个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8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实施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实务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所调查的中山市处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该地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反馈,其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和外企占了七成以上,具体为:国有企业9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1.54%)、集体企业6家(占7.69%)、民营企业3l家(占39.75%)、外资企业26家(占33.33%)、行政事业单位6家(占7.69%);从企业所处的行业来看,制造业30家(占被调查企业38.46%)、服务业11家(占14.10%)、批发零售业10家(占12.82%)、交通运输业3家(占3.85%)、商务服务业2家(占2.56%)、其他22家(占28.21%)。

(二)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因素情况 本文对中山市78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因素进行了调查,见(表1)。调查结果如下:(1)公司治理的现状。通过对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由同一人担任的调查发现,78家企业中有49家(62.82%)企业实现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但仍有29家(37.18%)回答了“是”,说明中小企业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真正的分离,而采用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的形式,虽然这可能造成企业无法获得决策功能专业化的好处,然而这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是相符合的。(2)企业伦理的影响。任何企业的核心都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包括操守、价值观等。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重视企业伦理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中已有56家中小企业(71.79%)注重并形成了自己的企业伦理。但尚有22家企业(28.2l%)未实施企业伦理建设。事实上,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参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要让员工热爱企业、以企业为荣,企业的成败与他们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有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企业伦理的建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3)人力资源政策。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建设有一定的重视,特别在继续教育方面反映较好。62家企业(79.49%)的员工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但相比之下,对企业表现较好员工的激励机制却不尽人意,有33家企业员工(42.3l%)显示对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不够满意,表明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般说来,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低于大型企业的工资水平,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费用相对大企业要小。事实上,内部控制的效果只有与控制者的报酬相衔接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长期有效运行。激励现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4)风险评估方面。事实上,所有企业,不论规模、结构如何,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风险评估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只有26家企业(33.33%)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高达52家(66.6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这充分暴露出中小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中山市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

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多数中小企业的寿命不长的原因。

(三)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方面 本文对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方面进行调查后发现:(1)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方面。综合COSO报告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了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企业人士总体上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起较为肯定的态度.其中对前四个作用(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保证公司的经营符合法律法规)持肯定态度的均超过了75%,特别是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方面,有64家企业(82.06%)认为作用很大或较大,名列首位。但对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作用方面,只有54家企业(69.23%)持肯定态度,明显低于前四个作用,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作用的认识多停留在预防舞弊方面,而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的认识不足。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而是包括了兴利与防弊两个方面,由防弊为主发展为兴利为主,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认识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内部控制方法的实施程度方面。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八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3)。总的来说,实施效果一般,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批准、会计控制等传统方法实施效果相对理想,均有60%以上的企业认为实施效果很好或较好,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仍有11家(14%)企业表示较差或没有建立,但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现代方法实施效果不够理想,认为实施效果很好或较好的企业均不超过50%,而认为实施效果较差或没有建立的均超过了20%。内部控制跟企业规模和人员素质关系密切,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员分工和审核制衡时都会考虑成本效益,因此,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建立面面俱全的各种制度和控制措施。虽然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定义其适用范围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但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中和大企业执行一样的政策是否合适确实值得深思。(3)内部控制实务的调查分析。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甜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工程项目、筹资、担保等,如(表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对外投资、筹资、工程项目及担保业务不存在,因此调查结果显示出部分企业这几项控制没有实施,这并不代表这几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效果不好。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实施效果较好,特别是表中前5项内部控制内容严格实施或较严格实施企业均超过了60%。中小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可能没有大企业正式,但从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容来看,并未因此而大大降低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的控制已经很有效,因此有时并不需要采用大企业的控制手段也能达到控制效果。(4)信息与沟通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能将信息有效地横向与纵向传递,涵盖了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中小企业缺少对外公布信息的动力,因此信息与沟通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而言,因实力的差距,电子信息技术水平通常显现出不足。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层往往直接控制业务,与企业大部分进行了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的互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即使其信息系统可能不够规范,被调查企业仍显示信息较为畅通,沟通良好。从(表5)可知,有50家(64.10%)企业表示公司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传达贯彻,有52家企业(66.67%)表示公司各级部门信息流通与沟通情况良好。这个结果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相符合的。

(四)内部控制监督方面 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发生改变,而严密的监督可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连续有效地运转。从(表6)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54%的企业没有定期对本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这不利于企业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受规模、机构所限,缺乏周密有效的分析和考核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监督的效能;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70.51%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因此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大多数企业在机构设置上都没有单独设立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但这并不代表内部审计功能在中小企业不重要,恰恰相反,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其内部审计的监督和保证作用更为重要。因此,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认识需要提高,监督的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从调查中得知,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认为财政部应当制定更加详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反映出中小企业希望在内部控制方面得到更为详细的指导。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建议

(一)制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 不同规模的企业因其特点不同在实施内部控制中是有着不同要求的,但目前我国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南,也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做出强制性要求,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可参照COSO在2006~6月正式颁布的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规模公众公司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做出强制性要求,并制定出具体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

(二)加强企业伦理建设与员工的素质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的每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企业伦理作为内部控制的软控制,是通过规范人的内心活动过程来实现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个人品行、操守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深远,高层管理者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高级管理人员应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因此,可通过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提高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此外,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应注重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做到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公正,有利于调动员工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并重视和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三)强调企业的风险意识 风险控制在内部控制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大企业往往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而中小企业对风险的评估却远远不够。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几乎是空白。多数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筹资和对外投资的风险,往往会忽视

对风险的评估,但由于中小企业生产品种较为简单,资金不雄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自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原材料的供应、产品销售市场的变化以及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的变化等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这使得中小企业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中小企业更有必要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内部环境、业务层面和工作环节,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应当按照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体现差异、适应变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外部风险开展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可结合业务流程、风险因素、重要性水平和风险应对策略,设立风险清单,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并进行适时更新、维护风险数据库。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控制度 建立完善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问题随着环境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中小企业一般并不专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抑或是照搬国内外大型公司的模式,以致未能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

1. 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有重大影响要素的统称,所有企业的控制都依附于特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体现了企业管理层对于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不愿意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他们对内部责任分配不尽合理,没有明确规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的职责、权限,所以导致了对权力监督的疏漏,各个岗位无法形成有效牵制,从而无法形成均衡的内部控制环境。

2.内控主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内控认识不深,制度不健全

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言,要想领导企业走向成功,不仅需要知识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更需要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法律意识。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没有充分学习财政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这就给内部控制的建设以及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管理者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也过于片面,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而参与内控管理也局限在财务人员。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从而导致了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进一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且愈发严重。

3.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这样的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监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的企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成为了企业的一个摆设,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出于规模以及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并未建立持续的监督机构,但是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如何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4.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意识和评估意识普遍较弱,同时也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这样的现状会给企业内部控制实行带来诸多困难。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不合适的经营手段导致的经营风险;不恰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所导致的战略风险;不真实信息报告导致的信息风险;不合理的债务导致的财务风险;环境周边和政策不明导致的环境与法律风险等等。中小企业应该尽早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对于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生存、竞争的能力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是企业所有者,而控制客体是员工和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所以,此类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应当注重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控制作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有企业的所有者建立制定,因此,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内部控制问题。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决定了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接受其他人员的监督,成为制度顺利实施、执行的第一拥护人。在优化控制环境方面要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条件。

2.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编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柱

在推行内部控制时,应当有一份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这份制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框架上的大方向,还应包含具体的内容,比如实际的内部审批制度、实物的管理制度、资金的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考评制度等等。这样的一份内控制度在编制时就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比如内部审批制度是建立在目前的组织框架下的;实物管理制度和行业、业务范围相关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完全照搬一些大企业的制度,同时,内控制度编制完成后应由中小企业的所有者或最高决策者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只有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编制,才能使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开始被执行于企业中去。

3.提升所有者内控意识,加强员工内控知识培训

中小企业的所有者一般是企业的核心,只有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相关制度。要让一部分还不了解内部控制的中小企业所有者意识到及时引入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是当务之急。

另外,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是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者。通过系统的员工培训,将引入内控制度的新的工作流程灌输到员工的工作中,引导员工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能提高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也能使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培训机制应不断根据外部变化进行调整,比如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内控制度的调整等。培训是应急性的,也可以是定期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员工了解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

4.明确控制重点,实现职责明确的内部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的内部审批制度一般都不明晰,对同项业务的责任人也往往受到不完善的审批制度的制约。在内部审批制度建立时,应明确一项业务的知情权和多级审批权,操作业务的过程绝对不能只由单一的员工和部门操作,权限上也应根据职务有差异分配。从财务部门的角度来讲,比如一笔付款,应由经办人提出申请并获得部门负责人审批,再提交财务部进行审核,复核通过后再由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先后授权支付。一般这样的内部审批制度应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详细说明,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模式能让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可靠。

5.加强企业内控审计控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需要相应内部审计作为支撑。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但也可以设立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过程中为所有者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信息。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时,应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内控制度,提出改善建议,每一阶段的内控审计应设定目标和有关指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汇总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由中小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或所有者直接领导,使整个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和可靠性。此外,也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工作。

6.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水平,完善考核和奖惩机制

员工如同一家企业的马达,高效地运转才能帮助企业有更高的产出和更多的回报。中小企业应将员工的产出和他们的工资、奖金相联系,构建一个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两者结合的薪金模式,当员工在企业设立的考评机制中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其奖励;反之,则降低绩效部分的奖励。对一些能够在创业版、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期权的奖励机制也能帮助中小企业的所有者避免员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7.加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推进常常会遇到各类阻碍。此时,中介机构的提供的相关咨询服务能尽快地使中小企业步入内控正轨,这也比中小企业独立建立内控部门来得更专业、可靠。随着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推行和完善,税务等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监管部门适当对中小企业的内控流程做出指导,给出税收等相关专业意见。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指引。

四、结束语

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上,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我国早,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要更加深刻和透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一个机遇,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使其为中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毛金妹,黄旭.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5):74-76.

[2]和丽芬.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3):54-55.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紧张的竞争局面,中小企业只有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加强对企业内部财政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让企业得到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往往是企业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健全的企业内部审计拥有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以及科学的调控方针,与此同时,审计的内部信息流通状况也十分流畅,只有这样,企业上下才能高效运行,从而创造更高的利润。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少健全的审计安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小企业的内部缺少健全的审计安全维护与内部监督体系,这种缺失容易造成企业在进行业务签订时缺少一定的规划性,一旦业务出现稳定,就会给企业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这种完善体系的欠缺往往会使整个公司形成小型家族企业,毕竟公司需要的人数是有限的,当没有合理的审计监督部门时,很多没有才能却依靠关系进入公司的人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使企业的职务与权力相分离,最终导致整个审计系统业务混乱,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时不能实现公平合理的评估与考核,最终让整个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2.风险预测和信息传递存在一定滞后性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上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风险预测和信息传递上的滞后性,从某种角度来讲,只有信息快速地被传递到需要的人面前,才能得到最快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行流畅度。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流畅程度却往往不够,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传递时甚至还在使用原始的人工往返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内部的控制审计的难度,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风险评估上由于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差距存在很大的预警预测漏洞,在风险评估审计上对现有形式认识不足,从而让整个审计部门都陷入僵局。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系统审计安全监督系统

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来说,只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审计安全监督系统,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在完善安全监督体系的同时,企业要注意定时梳理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对于那些与内部审计流程产生冲突的制度要适当摒弃。以企业的产品销售环节为例,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审计管理人员要注意建立全面的客户信息档案记录,同时对客户信用进行额度评判,减少因客户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损失。企业审计人员要对公司的财产记录进行不定期的审查,减少下级工作人员的现象,对于企业的审计安全监督人员,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旦录用后还要签订审计记录保密和责任承担合同,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对内部的审计控制力度。

2.科学规划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科学规划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要求,只有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得符合本企业的现状才能更好的让企业审计流畅运行。在中小企业中,由于工作人员和员工自身职业能力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能相容的工作就会让一个人控制,在进行公司的内部审计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漏洞。因此,中小企业要科学规划内部审计准则,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将员工的职业工作明确化,对于有冲突的任务要及时调配,从而让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决策和反馈监督系统都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中又相互平衡,从而使上下合一,有秩序的完成整个审计流程,让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3.强化风险评估和财产预测手段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利益与风险并存,因此,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进行预测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业务与财产风险,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管理层凌驾于审计控制上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业务风险。因此,在进行强化风险评估和财产预测手段的完善与强化时,企业的审计员工也要对企业的董事会活动和回忆记录进行定期的审计,将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凌驾于管理阶层之上,减少决策的风险与失误。另一方面,企业就要加强对公司内部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在会计师的选择上,要通过观察会计师平时的业务活动来评估员工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念,从而从基础上保证公司的财政审计的真确与安全性。

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流畅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要想在审计工作上提高效率,提高内部对审计的控制力,就要有效地利用起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提高公司内部的审计信息流畅度,减少因信息传递的滞后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职业差距也很大,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管理系统都是参照大企业的程序进行构建的,但是因为中小企业从人员到内部规模的软件实力的差距,反而不能发挥作用。中小企业可以引进云管理的方法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这种信息手法可以减少传递的时间差,让最有利的信息最快到达公司管理者的面前,减少中间环节的的行为和信息传递误差漏洞。

三、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实力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够不断提升。从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现状来看,企业内部的控制部门和体系十分复杂,在业务的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性,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对于优秀的人才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其带动整个审计部门不断进步。中小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现状,搞好内部控制审计,强化企业的系统控制和安全风险预警调控能力,从而让企业步入正轨,从而获得高校、可持续的发展。(作者单位: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耿云江.理论与实务联动,共同推动中国内控体系贯彻实施――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观点述要[J].会计研究.2011(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