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12:33: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叙事研究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这从资料收集的来源上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在收集资料时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捕捉研究对象的深层信息。日常中平淡的教育故事也许就隐藏着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和教师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周围环境、气氛、教师的行为动作也许就隐藏着个人的某种价值观念和理论修养水平,这都需要研究者仔细观察。另外,教师的“教育日志”、自传或传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学生的作品和日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也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内容的情景性。
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总是在特定的背景或情景下发生,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简单地描述与记录,而是将研究对象的行为与教育场景、背景相联系,对情景做细致描述,分析和把握处于情景中的个体是如何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事件的,并剖析事实背后所含的意义,将其融于事实讲述之中,只有经过这样的深度描述,才能引起叙述者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帮助教师、学生、研究者有所发展和提升,促进彼此间的互动。
(三)教育叙事研究所述内容对人的关注。
多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对象常常是单一的个体,每个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所以研究者对个体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个人生活经历、所思所想十分关注,通过搜集教育、叙述、重构个体在教育生活中的故事,达到对个体行为和经验的理解。此外,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不仅对事件本身、事件背景做各种记录和描述,同时还对研究者自身的信息做描述。因为研究者所叙之事处处渗透着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是生命中一种独特的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有着不可重复性。教育叙事研究所述内容体现了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
(四)教育叙事研究强调民主平等。
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有两类,一类是一线教师(或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作为叙事研究的主体,目前的很多中小学教师会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他们叙述的内容多是自己的课程、教学故事和自己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另一类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作为叙事研究的主体,他们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或访谈对象,对其所述内容进行分析和阐释。受“教师成为研究者”观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更多地指向前者,认为教师身处教育情境中,不但容易观察和获取教育情境中的事件,而且在叙述过程中容易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其实我们更倡导理论者与研究者两者共同、平等地参与研究过程,两者之间互相学习、平等交流,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才能使教育叙事研究远离平庸。
二、教育叙事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目的是揭示学前教育教育规律、充实学前教育知识和改善学前教育实践。①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部分,是否具有适切性?其适切性表现如下。
(一)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靠拢。
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分工的影响,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少部分人从事的活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多数教育工作者不具备幼儿园教育工作经历、经验,不愿意深入到幼儿园实际中,由此导致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往往与教育实践场景脱离,对实际缺乏指导作用,成为学前教育研究中的一大弊病。幼儿园教师与专业研究者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现场,在现场中感受教育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而教育现场正是产生教育问题的地方。叙事研究通过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现场,把幼儿园作为研究基地开展研究,倾听一线教师叙述的产生于真实教育情境之中的故事,体会他们对学前教育最为深切的感受,教育工作者作为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建成,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教育叙事研究作为沟通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丰富着学前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接轨。
(二)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科研兴校”、“教师即研究者”等理念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共识。目前,许多幼儿园已开展了许多研究课题,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开展科研,幼儿教师从事研究应当采用什
么样的教育科研方法,广大幼儿教师却不是十分清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之所以鼓励幼儿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学前教育向前发展,如不及时解决,将使学前教育陷入难以适应社会和儿童发展需求的困境。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最适合幼儿教师呢?一些幼儿教师对科研抱有畏惧心理,认为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可行的研究方法,而行动研究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较合适的,行动研究中的教育叙事研究可称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更容易掌握,因为这种研究方法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幼儿教师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需要教师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对日常教育生活进行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因为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描述和解释的方式本身具有很高价值,对故事的写作过程就是对教育问题的探索过程。当幼儿教师在对某一教育故事进行描述时,会舍去大量的无关信息,然后挑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准备关注和探究的教育问题,并把事件与背景和情境相联系,试图解释自己的认识。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教师对日常教育生活的观察能力提高了;有意识地、系统地探究反思能力形成了;倾诉、发泄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机会获得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儿童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让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
教育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育必须回到一定的情境中,回归到具体的生活中,而不是被概括化、统一化。教育叙事研究倡导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个体生活史和生活实践的意义,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以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经验为研究对象;要求教育叙事研究的另一主体,教师所陈述的故事不是其主观想象的,而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教育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完整的情节、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人物、事件背后的意义都包含在教育叙述研究中,所以说教育叙事研究是最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给人一种亲近感。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无疑为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开辟了一条道路。对于倾听者和阅读者来说,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鲜活生动情节的具体描述,能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从多个侧面和纬度认识和了解学前教育实践,理解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儿童的自然成长发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许多教育情景都是在没有刻意计划下发生的,掌握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可以让教师更加关注儿童的生活,在儿童生活的背景和环境中认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从而采取恰当的教育行动。
三、结语
研究型大学中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高校历年世界排名情况总汇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制度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通识教育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比较
整体教学观在支教项目中的运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2010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解读
文理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差异性分析——以同济大学的两个学院为例
基于辅导员素质提升要求的辅导员培训工作研究
高校学术规定探析
关于快速建设中的高校和高校财务危机的思考
美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特色——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
大学学什么?——兼谈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科学研究的八个关系与世界一流大学
科学研究的八个关系与世界一流大学
在工程教育领域共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化和拓展务实合作的新尝试——在同济大学“2010年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工程教育领域共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化和拓展务实合作的新尝试——在同济大学“2010年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上的致辞
欧洲工程教育模式的转变
欧洲工程教育模式的转变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文化设计和技术的结合——全球背景下的技术创新
文化设计和技术的结合——全球背景下的技术创新
中欧携手共促工程教育
中欧携手共促工程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构架与运作机制考察
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构架与运作机制考察
我国高教“后大众化”阶段网络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
我国高教“后大众化”阶段网络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
独立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
独立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
地下建筑施工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网站制作
地下建筑施工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网站制作
体验实验系统框架下的专业认识实验
体验实验系统框架下的专业认识实验
礼仪教学应注重礼仪的思想道德内涵
礼仪教学应注重礼仪的思想道德内涵
水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水利工程系为例
水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水利工程系为例
研究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研究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探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探
主动服务学术为先——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看美国高校如何经营媒介关系
主动服务学术为先——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看美国高校如何经营媒介关系
基于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教务管理——以同济大学为例
基于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教务管理——以同济大学为例
一流大学卓越校长——麻省理工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五)(1992—1993)
一流大学卓越校长——麻省理工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五)(1992—1993)
顺应世界潮流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院系产出-投入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内涵及发展途径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关键问题研究
论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研究型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优劣势的分析
对进一步优化我国“985工程”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思考
英文名称: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5905
国内刊号: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的教育教学期刊。
办刊宗旨
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边保旗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刘昌斌
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教育实践与研究 张钧祥,范保林
影响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几个因素赵金伶,师彦星
学生个人生涯设计应以其兴趣和优势为基础武淑清
论美育的历史与功能张忠华
校园网维护经验谈郭建国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储昌楼,钱凤珍
浅谈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张克久
浅谈语感能力的培养苏长金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孟献红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王苏生,孟湘
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关于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的思考高素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王春林
入画·入情·入理韩国平
因特网:英语教师的良助林红
初中英语Book2A修订介绍曹洁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警示: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篇分析能力杜保平
谈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式刘培焕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苏萍
数学解题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陈广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冯倩荣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尝试田坤山
用图示觅解法求函数最值郭书均
浅谈圆中成比例线段的证明高振文
试谈具有代数条件的恒等式证明牛素君
趣味盎然激求知冯菊英
增加数学课的文化氛围左学红,冯书楷
一个复数的广泛应用牛保林
浅谈高中生学习物理认知障碍与对策朱习达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制定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梁中华
谈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陈永会
巧用等效法解物理题两例冯林栋
例谈高中理科综合测试题的来源及求解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 颜建河,边希义
从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试谈化学实验教学刘书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付尊英,潘紫千
对加强教育科研先导校建设的思考许银海
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初探王金钟
当前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概述任伟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牟秀玲HtTp://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宽容王新禄,韩巧燕
浅谈"候课"、"踏点"与"压堂"唐绍军
浅谈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刘曰海
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学会心理管理金晓雪
从理念上辨清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陶书荣
论端正教育思想徐志伟
谈阅读课的有意义语言训练周益民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李杰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张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刘淑英
朗读教学的组织艺术--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法杨梅
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李晓峰
作文训练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曾骊,陈爱珍
研究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于立娟
指导学生作文之我见何丽华
发挥主体作用搞好语文教学赵宝生
教会质疑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焦秀英
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展望与思考闫会学
刍议英语自学习惯的形成苏仁平
利用多媒体强化英语听力苗冬青
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实际掌握赵兰锁
关于小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沈敏岷
浅谈在《社会》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 赵雪芬
浅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和原则林革
"开放题"教学摭拾祝中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刘素芸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刘文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吕欣玲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郭成志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刘玉舫
关注学生数学体验的教学策略王立军
尊重学生学会赞赏--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杨淑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吕军杰
浅谈中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默进芬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王元波
浅谈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马永在
浅谈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周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贾玉娟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朱会兰
给"鱼"不如"授渔"--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陈华
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发探究功能的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 马本良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史素杰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张清保
比较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中霞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王俊杰
美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挑战赵胜利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郭利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王树林
体态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马金殿
让习题剧走进数学课堂郭辉杰,王广建
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崔云山
关键词:生命 教育 体育教育 契合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53-02
生命教育的概念始于西方国家,20世纪末从我国台湾传入大陆后,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热议和实践探索。生命教育将人的生命视为教育主体,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下,唯一以人的身体作为教育对象的就是体育教育。文章从生命教育及体育教育的内涵出发,对于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契合性进行探讨,构建生命化体育教育理念,为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体现提供理论支撑。当下,体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一直处于尴尬地位,无论是师资还是场地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不同的问题。然而,对体育教学现实进行一系列考察,其体育教育的深层问题在于体育人或者说社会对生命本身的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现实效果。故此,对体育教学教育的生命化认识的侧重应该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被动态地、不断发展地赋予不同的内涵。古希腊学者认为体育之于生命,形同于血液之于躯体。运动于生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应包含4个层次:生命意识的建立、生存技能的提升、社会化生命的塑造、精神生命的达成。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包括3种内涵:一是教育要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和主体性;二是教育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三是教育要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健全的生命品格[1]。我国台湾学者孙效智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2]。当下,生命不仅是学科上对人作为生物体表现出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复合现象的定义,还应包括人面对生命或人生时所表现出的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个性心理方面的内容,即具有身体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才能构成生命的完整性。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倡导保护生命尊严、肯定生命价值、关注生命完整并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 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联系
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教育渐渐趋于为赚钱谋生做准备的地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抗压能力差、人格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现象显现日益凸显,催生出对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拷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教育立足于“以人为本”,强调作为生命载体的“人”及人的全面发展,生命成为教育起点同时也成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当前教育框架下,以人的身体作为教育对象的只有体育教育。而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无论从塑造发展健康的身心,还是从增强个体与集体的融合与协调等方面,都与生命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点。那么,在生命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关系上,可以理解为生命教育为体育教育的主题,体育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体现。
3 构建生命化体育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中要真正体现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期待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最终走向感悟生命历程、培养精神意志、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化体育教育理念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3.1 遵从生命的生成性,凸现教学的体验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人从一个只会啼哭、脆弱、毫无生存能力的个体逐渐变为沟通自如、融入社会、身体强壮的个体,从懵懂无知到聪明睿智,人的生命是一个逐渐显现生命意义、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这种动态生成性意味着在对生命意义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发展的不确定性及面向未来的可能性。生命化体育教育中,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身体锻炼,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对身体变化的直接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生命的理解,逐步建立生命意识,教导其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教育者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以对生命的敬惜之心,注重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动态地、整体地来把握学生的生命历程,把尽可能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文化的东西,从生命的实际需要出发纳入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有意识地关注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在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的生命体验,使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3.2 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构建自由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每个生命个体的形成,是个人的遗传素质与具体时空中的人生社会体验的整合所产生的涌现。不仅个体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自身也是由多层次的生命构成的生态系统。”[3]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构成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质、运动特点、性格、需要及兴趣、特长等都各具特点,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独特性,承认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体验与理解的差异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教学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生命独特性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自我生命的确认感及生命力量绽放的愉悦感,从而拓展体育课堂的生命空间。只有在这种自由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才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使其身体及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向着自由全面的方向发展。
3.3 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实现生理生命到精神生命的超越
根据哲学可知,任何对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方方面面保持着动态的联系。学生的生命是完整的,是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体育教育需要关注对学生社会化生命的塑造,直到精神生命的达成。体育课程中除了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培养顽强意志外,运用各种团队运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激发学生作为团队乃至社会一份子的责任感。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生理生命到精神生命超越性的激发,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身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全面协调发展。
4 结语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的高度契合,使通过体育教育的课程载体来达成生命教育的目标应为可行之选。生命化体育教育遵从生命的生成性,凸现教学的体验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构建自由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实现生理生命到精神生命的超越,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体验中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体味生命、享受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将教育的意义落到了实处。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体能的提升与体育技术的提高,更加要关注体育教学对学生个体生命本身的关注,合理处理生存与发展,使体育课程服从于学生个体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钱巨波.生命教育论纲[J].江苏教育研究,1999,16(4):19-21.
[2] 肖敬.浅谈生命教育读本[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倪胜利.大德曰生――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具体讲解了它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PBL; 课程整合; 学习模式; 主题学习网站
【本页关键词】写作网 写 中国写作网
【正文】
0 前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它不应该像中学教育那样, 仅仅涉及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 研究生需要独立地去从事“研究”, 而教学工作的目标则在于诱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只有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才能带来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创新。目前研究生课程, 尤其是一些必修课程, 大多采取大班授课形式, 仍然沿用本科的填鸭式教育模式, 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发展。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roject - based Learning, 以下简称为PBL)作为一种西方盛行的教学模式, 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它强调学习的性质是探究, 而不是填鸭式的说教。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 PBL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硕士研究生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设目的决定了课程学习不能简单照搬前人的经验, 而需要在批判性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全程参与了该课程的设计, 总结了此次设计过程的经验以供大家借鉴。
1 PBL 的意义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指的是一种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 以制作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 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均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PBL 有以下7 个方面的特征: ①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 ②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 ③关注的是多学科交叉的知识; ④强调学习活动中的合作; ⑤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⑥学习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究; ⑦学习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研究表明, 把PBL运用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种素质, 锻炼学生多种能力, 如: 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做项目的过程就是在广泛搜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这一构建过程必定会带有个人独特的经验体验; 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解与运用知识之间的差距。这种感受将会刺激他们重温概念资料, 从而加强对知识的领会。③发展促进合作的能力。当今社会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 与人合作的能力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④培养情感的能力。在多人参加的一个项目中, 为使项目顺利完成, 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⑤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 种种问题的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一图3 网站中每个主题的基本组成系列技能以不被时代所淘汰。
【文章来源】/article/64/202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体育教育;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对大学生科学地进行安全教育,形成正确的安全观,促进大学生成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为社会和校园稳定提供保障。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能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提高整个社会安全水平,从而能做到从个人安全到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全盘工作,扎实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稳定。
一、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类型
(一)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一直是各高校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其指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原因而导致的体育安全事故。
(二)体育锻炼安全问题
体育锻炼安全问题是指发生在体育课堂之外,口常个人或集体进行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体育安全问题。
(三)训练比赛安全问题
训练比赛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校运动队,在口常进行专业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或多方面因素而导致发生的体育安全事故问题。体育安全教育现状
二、场地器材安全
场地设施和器材是保证学校体育活动能够正常安全进行的基础和平台,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之一。场地设施及器材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校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计划的完成状况、学生的安全保障。调查发现:发现60%以上的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安全隐患。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体育设施不完善,场地面积容纳人数太多,相对活动空间小,发生体育安全问题可能性扩大。14.2%的学校从来没有对场地设施和器材进行过维护检查和更新,28.5%的学校也只是偶尔对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进行维护检查和更新。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安全事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场地设施、器材存在安全隐患;技术动作不规范,存在危险动作;没有配备护具如护腿、护膝。可见目前高校由于场地器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导致发生体育安全问题较为严重。
三、安全意识淡薄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纪律松散,追逐打闹,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冒险的进行与课程无关的活动,极易出现教学安全事故,例如,田径、游泳等项目。严格的比赛规则是学生能在安全的氛围中参与体育活动的保障。由于课外体育活动脱离了教师的视线,在无监督和监护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时,不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过分强调胜负,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对抗激烈,在运用铲球时如不加以限制,往往导致伤害发生,所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体育比赛的规则,文明比赛。
四、领导安全意识
领导对体育的不重视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教学的压力,忽视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成为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安全法规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完善、场地器材有安全隐患、课时安排不合理作为管理因素被选在前列,目前国家的安全法规并不完善,尤其在体育教学事故方面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合理的体育活动出现些伤病实属正常,但只要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家长便找到学校,造成学校、教师都害怕被承担责任的问题,没有为学校、教师撑腰的法律法规,那只有将教学难度与强度打折的办法。
五、安全教育发展策略
(一)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提高安全意识是保证学校体育安全进行的重要对策。如今,高科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已不仅仅作用于高端行业,同样也对学校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利用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展讲座、海报、知识竞赛、图片展示等方式,除此之外网络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二)端正教师安全态度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让体育教师清楚学校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学习、宣传等方法让教师了解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并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对体育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对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的体育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了解引起他们思想波动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思想疏导,尽快的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三)提高领导重视
领导对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关注程度不高,造成了体育课被压缩、调整、占用、甚至取消的现象。造成了场地器材损坏严重,年久不修,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现象,造成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工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等等,所以,首先应该转变领导观念,形成正确的体育观。要让领导明白学校体育教学在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抛弃不正确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其次,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完善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条件。最后,形成良好的习惯。要把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作为一项习惯工作进行,让它成为工作中不可忽视,又经常进行的工作。
(四)健全安全教育责任体系
高校的体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体育安全管理责任明确、配合协调、共管齐抓。高校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分级负责可分为:由院分管院长挂帅的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各项体育安全工作。院党委书记为首的体育安全思想工作团队,做好学校体育安全方面的思想工作,让体育安全深入每位师生员工心中。校团委、学生会组成的体育安全工作小组,对大学生课余时进行体育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竞技比赛进行体育安全的组织和传播工作。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保卫处,对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协调,维护体育教学、课余活动、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廖小梅.桂林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2]崔运坤.福州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
大学时期是学生性格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将德育融入其中,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把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其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达到提高身体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优秀品德的目的,是品德教育渗入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我们根据自己的体育教育经验,分析了基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队列训练中培养纪律性 延续学生的军训作风,将军姿贯穿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在集合口令响起后,学生迅速列队、整理衣冠、报数、师生相互问好。严格按教师所要求的队形、顺序、要求进行列队训练。训练中,严格遵守纪律,站姿正确,衣着整齐,不做与列队无关的其它活动等。队列训练不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还要纠正诸如挺腹、含胸、歪头、斜肩等小毛病;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其仪容严整、衣着整洁的良好习惯,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的观念,提高反应速度、动作标准和协调统一的应变能力。
在竞技体育中锻炼其坚强意志 竞技体育本身具有培养情操、锻炼意志的含义。我们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的不同,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会出现畏难的情绪,如怕流汗、怕受伤、胆怯等一些心理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远、单双扛等难度和体力消耗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所以,针对学生各种的畏难情绪,要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等,使学生深入学习并减小畏难情绪。通过对竞技项目不断的练习,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如在篮球教学比赛时,通过三对三的小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而且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小组的学生通过配合、策应、传切等锻炼,可以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
在体育游戏中相互合作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是最受学生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游戏与很多正规的体育锻炼相比,它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很多体育游戏动作多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力量、耐力等。某些合作性的体育游戏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体育课堂做“猎人打猎”游戏(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时,不仅能训练学生投射和躲避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发扬集体合作的精神,做到相互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荣誉“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整理体育器材中培养其爱护公物的品德 在上体育课时,离不开体育器材的配合。所以,在课前整理活动场地、领取体育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树立爱护公物等品德的重要契机。如在课前组织学生去器材室领取活动器械时,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式领取,禁止学生拖拉体育器材,如在领取篮球、足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小件体育器材时,不许用脚踢、不要乱扔等行为,发现有损害或者不正常使用体育器材的现象应及时制止教育,对于那些主动帮助老师整理活动场地和爱护器材的同学应给予赞扬。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体育器材,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们培养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
渗入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通过复杂的身体练习,将学生的思想活动反映到各项体育训练中。通过体育锻炼来克服各种心理困难,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形成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意志;通过集体性的游戏,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通过竞技性的活动,培养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品德;通过讲解和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因此,我们必须支持和推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入体育教学过程中,使体育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有机结合,体育教育为品德教育提供培养机会,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又能更好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多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无论采取哪种体育教学方式和训练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都应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既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又要培养学生形成优秀品质。因此,应切实将体育教育建立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