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09:01: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技术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参考、借鉴,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要求教师要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下面我谈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热情,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小学生自控力差,学习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意识地学习。在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如小学低年级小朋友手小,鼠标拿不稳,操作时有好多小朋友是双手操作鼠标,为了使他们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除了让他们玩“纸牌”、“空档接龙”游戏外,我还从网上下载一些鼠标练习游戏。如“比比谁的耳朵是最好的”的游戏,让他们听辨一下双击的声音特点,然后通过让学生用“扫雷”、“猫狗大战”等游戏来练习单击,双击的能力。这样,在游戏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智力的锻炼,也提高了灵活操作鼠标的能力。
又如学习指法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 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让学生学习新知。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先导的方式。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以“鱼”而是教会学生去“渔”。
三、实施课程整合,促进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信息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的新型课程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与其他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
例如,在Powerpoint一章的综合练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我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围绕主题,恰当组织各种多媒体信息;注重演示文稿整体风格的统一。并采用电子作品及交流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价。
首先要求学生学习对周边生活、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 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主动地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可利用课余、双休日对本地 的环境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并通过读书、上网、社会调查活动来积累环境保护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对环境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分小组制作电子作品, 并进行交流答辩。在活动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完成这一课题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制作电子文稿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环境观和 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耐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入到大多数中学校园,为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条件,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我们所在的学校在近几年对信息技术教学投资也加大力度,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学生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每个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也加大了培训力度,为教师给学生上好这信息技术课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如何上好这门课,这是我们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对他产生兴趣,就会拼命地去学习。如一个学生对骑自行车感兴趣,这时他就会不怕摔倒,即便摔倒了,不但不会退缩,反而更有激情去学。教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激情,这样他们就会拼命地去学习信息技术。提问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我们的上课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拼命地去思考。教师特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入境,激起他们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一定是最大的。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笔者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操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教师这样的提问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从心理上有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从而自主地去学习。
2.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节课都在讲课,学生接受难,而且会对上课产生反感,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好。若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打字的速度、电脑操作的程序需要练习才能熟练等。教学的教学就是演示和讲解,学生听了马上在机上演示操作。学生在演示操作的练习中不但加深了所学的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提出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讲解,会使我们的教学得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如在讲word的窗口界面时:①标题栏――窗口的最上面一行,它包含word的控制菜单、当前使用的文档名称、程序窗口控制按钮等。②菜单栏―按相关命令进行归类,一共9大类。每类又包含相应的下拉式菜单,包含了word所有的命令项。③工具栏――工具栏将word的相关命令以按钮的方式加以组织。用户只要单击工具栏按钮即可使用相应的命令。默认方式只展现“常用”和“格式”两种工具栏等。笔者在讲解这些知识后,马上让学生在电脑上找到这些图标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样的教学效果确实很好。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提出了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指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到今天更加关注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认真地把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传导给学生,可以采用哪些好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作,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就不应直接回答,而是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
4.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问题与对策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的现状
1.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是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目标阻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2.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讲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习惯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都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注与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比较重。在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安排也不科学,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学时不多,学生每周上一次信息技术电脑操作课,学生只有在电脑上反复地进行上机操作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水平。但是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充足的实践时间,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因此,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不高,阻碍了学生的长远的发展。
3.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
初中有些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素质不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教师对知识的传输,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收质量的高低。有些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全面地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充足的学科常识。由于目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仅仅依靠教师讲述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学习网站以及一些文字处理与动画制作的网站,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虑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水平。
二、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初中设置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平时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
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编排文稿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简单地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自己进行实际的操作,可以留一份作业,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交给老师检查,从而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2.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引导各个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层层深入地设置任务。设置初级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基本的课程要求,中级任务是为了不断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能力,高级任务的设置是对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另外,教学任务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电子报刊的制作,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其次,注重真实情景的设置。开展情景模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背景,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利于提高学生熟悉键盘自身学习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可以增加一些益智游戏。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科的重要原因是可以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玩些游戏。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金山打字游戏提高学生熟悉键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展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最终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剑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麻岔”教改现象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30):185-18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34-01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农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不能好好掌握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将难以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被教育部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的几年里面,中学信息技术将会逐步发展成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课程整合”等重要责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何在课堂中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谈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是有很大兴趣的,一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时有着好奇心,但随着学习慢慢的深入,学习热情会慢慢下降,因为有些内容需要重复练习,有些内容枯燥无味。教师必须讲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1、结合现实生活,把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计算机及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通过跟现实生活对照讲解,让学生觉得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一致。
2、任务驱动操作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这个任务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如何申请免费邮箱这一堂课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上课一开始,我提出一个情境:你对你们的老师有意见吗?或有话要对老师说吗?很多学生好像想说,却又吞了回去,我猜学生肯定是觉得有些话不能当着众人讲;接着我又问,你们的父母是否在外工作?想对父母说说话吗?这时,学生便开始有人举手,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说,现在信息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把我们的心里话发给自己想要倾诉的人,实现彼此交流。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要求学生申请一个邮箱,并参考其他同学在网上申请的一个免费邮箱给一个指定的邮箱发送邮件,看谁最早完成。在这样不断的刺激下,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了“任务”。
3、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从教师的演示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自己动手上机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努力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就需要在引入问题和设计学习活动上下功夫,开题引人入胜、学习活动生动活泼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1、巧妙设计情境引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为引入,决定了一堂课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通过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事物来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比如讲授如何从网上下载软件,书本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这些内容枯燥无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先用“酷我音乐盒”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并对此产生了好奇。但学生机上没有安装“酷我音乐盒”软件,于是,课题就自然地引入了。
2、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激发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信息活动能力,也就是培养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是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并不满足,对计算机的诸多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同时巩固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 邢麦会. 浅谈教学方法的优化 学知报 教师版,2012 35.
关键词: 计算机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我们每天都在利用电视收看新闻和天气预报信息;利用电话、手机和亲人朋友取得联系;利用街头随处可见的自动取款机取款转账;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和亲友聊天、收发邮件、传输文件,甚至网上购物……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博学的教师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虽然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像信息技术这样的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等重要责任的45分钟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重点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引导都很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地投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中。比如,我会根据课程内容在机房门口张贴某个学生预习做的表册或者简单的图画,或者关于课程内容的温馨提示,让进入机房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产生质疑、求知欲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每一节信技课前,都会在机房门口看到那些欢呼雀跃、跃跃欲试的身影,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眼睛无不透露出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向往与憧憬。例如:教学《文本的编辑》这一课时,我首先给他们展示一些Word文档,其中一部分是经过精心编辑的漂亮的文档,而一部分是没有编辑甚至刻意丑化的文档。这时,我会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当看到学生睁大那一双双聪慧的眼睛时我知道自己的精心设计奏效了,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们喜欢那些文档呢?”学生大声地告诉我他们的选择。“这些漂亮的Word文档就是老师做的,大家想不想也做一份呢?”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想要大显身手的时候,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文本的编辑》,使我们的文档更加漂亮、更加吸引人。”此时,大多数学生都热情高涨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做出更漂亮的作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带着问题“自主”地探究知识、掌握方法,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老师来说,真是“事半功倍”。
三、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我考虑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于是在《文本的编辑》这一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我给了他们一个贴近生活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辛勤工作的亲人制作一份漂亮的卡片,以感谢他们对你的养育之恩”。怀着这种感恩的心情,他们做得更认真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为精美的文字配上漂亮的插画。一节课结束,一张带着浓浓亲情的卡片诞生了,学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评价,学生乐学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课堂知识、巩固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本着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做。在指出学生不足之处的同时,还要大力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对有进步的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提出特别表扬,以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环节,我采取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交换位置进行互相欣赏、交流、评价、讨论等。在学生评价之时,我会认真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让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后,再告诉他们我的看法和见解,对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以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边学边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上述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随机应变,寻找最适合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使45分钟的上课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作为人师的我们一点也不敢马虎的事情。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创新,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收获知识、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1.目前信息技术课遇到的问题
1.1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之一——课型与教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问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因此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逐个解决。
1.2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之二——考试形式。信息技术学科如何考试一直是制约和困扰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实践性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特性,因此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考试应该在计算机上进行,而上机考试不但受硬件条件的制约,而且即使受硬件制约也只能以单个学生为单位进行考试,实施起来难度大、效率低、费时费力。常规试卷对于考核知识技能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操作能力的考核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并且往往会陷入应试教育的黑洞中。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出现的一些所谓的“无纸化信息技术课考试系统”虽然提高了考试效率,但是考试和评分都会受到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乡镇中小学,仍无法解决真正的信息技术课考试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2.1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在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与教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和技术上加以突破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是共性要求与个性要求的统一。信息技术教学的“个性要求”主要有:技术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运用,强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质性,强调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整合性,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发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目前流行的几种课型与教法。
2.2.1“任务驱动式”课型与教法。该课型与教法的核心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实质就是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但这种课型与教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在任务设计时,教师会根据自身认为的主要目的去设计主题,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失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任务失去兴趣,也就无从谈及主动学习的问题了。
其次,在教学中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要求设计的任务主题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及易操作性,所以往往会把主题设计得较大,这样在实际上课时就会出现另一个难题--时间问题,课堂时间仍是一个困扰教师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能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效,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差,又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说就只能是一种打击。也许有的人会说,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但是那样课堂评价又成了问题,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评价标准就会越来越难定,那么考试也必然会有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信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49-01
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设计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 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因为有些同学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很多同学小学,初中都学过,所以他们觉得上课太乏味,课堂上的内容都知道,除了课本知识外,可以适当的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多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有时会选一些同学示范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
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控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 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 把握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学生、资源、内容 ,采用“注重任务驱动 , 注重实际操作 , 以学生为中心 , 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渠道 ,坚持上每节课教学内容都提出一项典型“ 任务”, 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完成所提出的具体“ 任务”。具体教学时强调教师精讲 ,让学生随机实际操作 , 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 从而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轻松风趣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2 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作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我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们顿时兴趣很浓,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这样,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 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习老师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更多的活动。要使先进的信息环境和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采用这种资源建设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意识,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5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
由于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以上因素使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比如 操作水平,授受能力等,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PowerPoint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①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程序图标;②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PowerPoint”快捷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