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议论文教学8篇

时间:2022-11-07 12:38: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议论文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议论文教学

篇1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 教学现状 应对方法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研讨课上,一名语文老师讲《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讲课过程中设置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设置的问题有: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是围绕什么进行阐述的?第一段段意怎样概括?当今我们怎样看待舍生取义等许多问题,但就议论文的论据及结论则一言以蔽之,总之,授课不是按照议论文的思路去讲,而是作为记叙文去讲。诚然,学生在理解本文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认为,老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不能回避重点和难点。由本节课,笔者联想到初中语文议论文教与学现状,对此进行粗浅分析。

议论文教学现状:学生阅读能力太低。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几种文体进行对比,最难的就是议论文阅读教学,表现于:

1、学生不愿学。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文的小故事能引人入胜,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征服了同样爱美的学生,说明文难度小,容易理解和接受,科学现象又能给学生科学知识。议论文太抽象,逻辑性太强,论点的提出,论据如何支撑论点,论据的选择,结尾如何提高文章的深度,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段之间的关系,段与中心句的关系,凡此种种,导致个别学生看不懂,即使看得懂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2、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观察到,教师上研讨课时,在课型的选择上,一般都避开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教学内容无法用课件或投影展示出来。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不像讲其他文体那样激情四射,有的老师私下里抱怨说:议论文知识学生都掌握了,练习题做得不少了,考试中好学生议论文阅读才得了四五分,太让人失望了。

应对方法:

1、规范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谋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其他语文老师的意见,整理出议论文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课型:新授课

环节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10分钟)。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5分钟)。

(三)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及作用(10分钟)。

(四)深入课文分析(13分钟)。

(五)总结课文内容,整合议论文文体知识(7分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再生动,环节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如果节节都是一人堂、一言堂,学生都会厌烦的,我们不妨让学生当回“小老师”,让他们到前面讲讲自己的观点、思路,老师是聆听者,是事后的评判者,让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碰撞,产生的可能是智慧的火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利用好课上2分钟。建议: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每节课上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2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可以谈对时事、家庭、学校、社会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感情激昂,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对加强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大有益处的。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本文初中教育论文从议论文的教学特点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议论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1. 深入浅出,掌握常识 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比如: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学校中的乱扔馒头饭菜等浪费现象,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学生们会给出自己的回答:生1: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父母的劳动,是对辛苦培养我们的父母的不尊重。生2:作为当代初中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反对浪费之风……。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这些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结合例文学习基础常识 当学生认识了议论文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议论文的要素、结构等。在教学生领会这些基础知识时,要与具体例文结合起来,从具体文章分析到总结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让学生理解论点这个要素,我们就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先说一说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论点这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依此类推,议论文的其他基础常识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

3. 在实际中落实能力 议论文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会让他们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训练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身边随处可以找到材料。在学校附近,经常可以听到刺耳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使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学生的体会较深。我们可以用这种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理由。这样,不但使学生议论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落实、强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分辨能力。

4. 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经过以上三部分的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篇的写作。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很好途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语文学习规律出发,夯实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议论基本能力,议论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必要能力。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重点地经常指导学生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按序训练,讲求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地采用“调、换、补”的三字策略,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社娥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 《学周刊》 2012.04

篇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作文。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学生现在“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在作文中,最怕的是议论文。这和欧美国家的母语教学差别很大。西方母语教学有重视议论的传统,即使记叙为主的文章也常常追求思辨。在美国,小学生用电脑收集材料,评论政府的某一项政策,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司空见惯的。人家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讲道理,而我们则相反,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非常强调抒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显然,我们强调的是情和感,集中在学生的感性生活,学生的智性和理性思维素养与表述能力,是不是被严重地忽略了,这是值得反思的。

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大抵比较有利于向抒情方面发挥。前几年,高考作文以“智子疑邻”为题,虽然寓言故事带有很强的感性,其中隐含的哲理并不算具有太深邃的哲理性,却引来了非议。有中学特级教师声言:“(此作文题)脱离中学生的实际”。当然,强调抒情,也并不绝对是消极的,在人文性的审美教育方面,也许是一种优长,但是,从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发展来说,则有所偏废。

议论文体,作为理性思维的基本模式,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还是比较表面的现象,更为深层的,还在于议论文教学理论的粗陋。

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严密的议论文教学理论系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至今被广泛认同的理论,就是所谓“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驳论”,等等。其核心是论证,就是以论点为准则,选择与之相一致的材料进行论述。这个理论,从表面上看来,操作性很强,其实并不精密,漏洞甚多。最致命的缺陷在于,论点是现成的、无须分析的。

但是,议论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立论。在复杂、丰富的感性现象面前,拿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在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有所注意。命题作文一度衰微,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勃兴,其原因就是命题作文往往直接提供主题,不利于学生独立形成个性化的主题。到了近年,即使是命题作文,也逐渐变为无主题命题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以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代表的高考作文题,其共同特点就是不提供主题,使考生能够在对命题关键词的阐释中形成自己的主题。

实践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面:主题不是现成的,至少是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阐释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论点是在阐释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经阐释的论点是贫乏的。前几年,高考作文题把“诚信”

简单地说成是一切条件下绝对地讲老实话;在《灵魂的选择》中,“救人”是别无选择的,但又是没有风险的,等等,都是对核心论点的内涵缺乏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主题的空洞化。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阐释和分析,是概念内涵的阐释,比之举例式的外延阐释,更为抽象,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难点。而流行的议论文写作理论恰恰忽略甚至掩盖了这一难点。其结果就是,学生作文主题内涵空疏,满足于流行的大话、套话。根治这种顽症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对主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这从理论上来说,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阐述论点,阐明基本内涵;基本概念的严密与丰富;阐述的多元性与针对性的有限性;论述的系统性和自洽性。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但对于中学课堂来说,无疑已经十分抽象繁复,特别是缺乏操作性。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学议论文教学至今还停留在一个贫乏的概念---“论点”上。

同时,按照传统的所谓“论证原理”,论点是需要论证的。论证的原则,就是以论点为准则,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材料。用另一种流行的说法,就叫做观念和材料的统一。其实,只要选择,就不可能保证统一。什么叫做选择?它不仅意味着挑选,而且意味着排除,与论点相符的材料留下了,与之不符的材料排除了。这就不全面了。虽然表面上,你选出来的材料和你的观念统一了,但这还能叫做论证吗?

这种颇为流行的“论证”方法,事实上十分不科学,往往容易造成自我蒙蔽。

关于自我蒙蔽,英国哲学家罗素曾举过一个例子:几乎所有的英国男性和女性,都相信自己的性别优于对方。男性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观念的例子,如所有的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都是男性。

但是,女性也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论点的例子,如所有的暴君、贪污犯、犯都是男性。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自圆其说。但是真正要确立一个论点,光是自圆其说难免片面。波普尔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说法,即所有用正面例子来证明的论点,都是不可靠的。相反,用反面的例子,证伪论点,倒更可靠。有一个很有名的命题:一切的天鹅都是白的。如果你举出古人和今人看见的天鹅都是白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看见的天鹅也都是白的。那么,能不能由此证明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呢?不能。因为人的经验是有限的,而要证明的原理是无限的。一旦出现了一只黑天鹅,那“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就被证伪了。这时,“并不是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却是确凿无疑的。波普尔得出的结论是,举例证明并不可靠,充其量不过是“说明”而已,而证伪却是更加可靠的,是科学创新的最有效手段。由此,我们在议论文的教学理论中,至少应该质疑“证明就是根据论点选择与之一致证据”的原则。形成新的、深刻的论点,构成独创的主题,关键并不一定在为论点找寻与之一致的白天鹅。相反,倒是在于,寻找与论点不一致的黑天鹅。从操作性上来说,可贵的不仅是观点与材料一致,而且也是观念与材料的不一致。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议论文教学 有效性

长期以来,高中议论文教学陷入一种教师讲授、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封闭、枯燥而呆板的循环模式。笔者认为,真正的议论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唤醒潜能的多元体验,一种燃烧激情的亲历还原,一种开启心智的交互感悟,一种沉淀哲思的协作探究。

借助网络环境,可以强化课堂的开放性,使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化,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体验、还原、交互、协作,实现议论文教学的高效运转。

一.多元体验:大力拓宽写作外延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议论文写作更不能囿于课堂。古人亦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下议论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囿于教材传播和课堂传授,视野狭隘,平台残缺,学生吸取写作营养的途径单一。

网络平台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资源库”,及时储备、增添、更换题材,以防止资源匮乏造成的创作枯竭。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学生在网上可随意阅读经典小说、名家传记、优美散文、时事评论等各类文章,积累素材。

例如,创作以“沉静”为话题的议论文,就可以依靠网络资源搜寻到大量有关的素材,如杜拉斯、海顿、欧里庇得斯、维特根斯坦、庸、纪伯伦、沃尔特・肯等人文类素材,关于“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现象等现实类素材以及名人名句、陌生化哲理语段等语言素材,以资参考。

网络环境下的议论文教学,既可以结合教材,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线,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又可以借助网络,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线,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由此构建经纬交错的议论文教学网络,使课内外相得益彰。通过教与学的多元体验,大力拓宽写作外延,使学生视野更开阔,议论写作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纵深推进。

二.亲历还原:充分燃烧创作激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以来,枯燥、程式化、低效的议论文教学模式,不但长期困扰着教师,也使很多学生怕写甚至厌写议论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是因为写作是一个动态的的过程,而课堂作文大都侧重于结果的评价。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及时、鲜活特点,在学生的写作意识还未离场之际,教师进行鼓励和点拨,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就可以做到还写作以过程,把结论型教学还原至动态性写作。

例如,基于网络,我们可以设置“T型展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观摩,让其成为学生竞相表演的舞台;可以设立“构思交流区”和“素材评点库”,单独为师生、生生提供及时互动、提升的平台;甚至还可以提供视频、动画、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丰富化的动态写作过程,会使学生爱讨论、评价和创作议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动感议论文教学,能够创设激情氛围,拓展创作空间,挖掘写作潜力。从而走向高效多能模式,还原至写作的动态过程,教学充满平等气氛,形式生动活泼,过程新奇刺激,使创作分层次、有秩序地推进。

三.交互感悟:强力彰显主体地位

如果在议论文教学中,学生能真正成为主体,语感在赏析中生成,情感在体验中唤醒,感知在思考中获得,能力在探究中提高……这才是真正充满了经历过程、自主生成的和谐的教学过程。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基于网络的议论文教学,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师生的交互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互相提升,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传统议论文教学中,作文评价的“生死大权”只决定在教师之手。教师评改的滞后性、评价的单一化、评语的同一性使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积极性大为挫伤。而互联网可以提供聊天室、BBS论坛、博客平台、QQ群、电子信箱等平台,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智慧交锋,情感碰撞,心灵激荡,思想交流,使写作成为一种富有激情的动感之舞。

笔者曾上过一堂“写作文如何有文采”的市级网络公开课,通过聊天室评论、修改学生习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通过博客平台进行现场作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意识;通过QQ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完全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了师生教学的距离……总之,教师的“教”尽量离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凸显,让师生的交互、感悟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四.协作探究:不断提升作品内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基于网络环境,教师能够做到以语言为载体,以网络为桥梁,以课堂为常态,从而充分设置探究性情境,网络博客、论坛、聊天室、QQ群等平台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顺畅和深入。

议论文教学探究的形式有“自馈”和“他馈”,而探究的内容则包含写作技技艺、道德体验、文化反思、人文关怀和哲理哲思。通过小组探究,不但深入探讨议论文写作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能积极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和人生,构建写作的精神家园,使议论文写作超越人文和思辩的贫庸。

例如议论文教学探究中的“自馈”,可以先由各组学生推荐“代表作”,师生集体探究、讨论后,确定文章的优劣标准,生生自由讨论,师生交流,竞相在网络中发言,表达观点,评点得失。这样,不但拓宽了交流的空间,而且加大了思疑辩理的力度,使师生的作文素养一起得以自我提升。

篇5

议论文是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文体,它用来发表意见、阐述道理、分析问题。议论文通常含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行文过程的特点是"文道并进"。特别是在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通常是以短小精干为主,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有所取舍,进而体现出教学的高效性。一、 明确论点、寻找论据

论点是论文作者在最鲜明的提出自我见解和主张的话语,好的论点的提出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一句完整的话语,在语文课本中的议论文的论点都是段落开始或者结尾。论点是学生掌握文章的抓手也是提高思想认识的关键。实事论据是语文课本中经常使用的事实论证方法,所选的实例通常是真实、典型、新鲜的特点。

在教学的时候是论点到论据的顺序进行,在教授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是正好相反,教师要提供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学生的"心动",才能让学生的更好的完成写作,因为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的观点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不能偏激的规定某一论点写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教师在备写作素材的时候要"合时"和"合事",还要"动得了心"学生感兴趣才会关注才会深入的揣摩思考与领悟。例如,在讨论时下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穿越体"时,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当堂读一段穿越体的文章后学生更是兴趣盎然。然后教师再通过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合理的引导,使之"心动",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现象和实例,只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心动。教师在这里要备实例,要经过筛选、分类和归纳,最重要一点是要"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有话说。二、 抓特殊句式,理顺行文结构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语义来实现的。句子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的符号,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其特点,在议论文中为了加强语气通常采用的是反问、设问、感叹的强烈意义表达的句型结构。议论文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大众化的写作思路现在高考中已经是很难出彩的,所以教师要在和学生共同探讨中发现既符合规律又独特化的写作思路。路德庆认为,"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议沦文写作的基点,应放到怎样说清说透道理这一点上"。现在的学生写的议论文有着很多的逻辑漏洞,这有应该如何解决呢?

在进入高中第二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议论文,也让学生自己学者写作议论文,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却很难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对论点进行的自我演绎,没有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叙述的文章大部分还是只从论点、论据、论证的方面罗列。逻辑情况的不严密是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所以在行文结构中,要从第四个方面"释疑"来从新进行行文。教学中的立证是我们以前强调的,现在的"释疑"是我们要在行文中注意的,从读者的角度写还有哪些问题是应该澄清的,只有这样的文章在逻辑上才是严丝合缝。三、 找对写作对象和目的

现在的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写的议论文完全就是演绎,没有特点的读者和受众。这对于学生来说写了文章并不解决任何的问题。有语文教育学家就提出了在社会中写作的任何文章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写给一定的群体,解决一定的问题。在学习写作的时候也是要有明确的目的。首先要想一下这个文章的的受众是谁,要处理什么问题,把这个定好了行文的语言和措辞都会有一定的改变。同样是谈"包容"在给国内各族群众来看就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如果受众是其他国家就应该谈论、相互尊重,营造和平的国家环境;同样是谈努力学习,在学习较好的同学来说是要在扎实的功底下的创新,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来说就要持之以恒、善于积累、循序渐进。只有文章有着明确的论点和写作对象。文章才可能有的放矢,有的话说就不怕写不好议论文。四、 总结

篇6

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议论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其重在说理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讲授《有的人》中,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对比写法,反映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结局,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人民甘愿“当牛马”,“情愿作野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帮助学生坚定正视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

有的同学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碰到一点挫折或学习上的困难,就产生退学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加强了迎战困难方面的思想教育。比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引用名言,观点鲜明,说理充分。在教学中,我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论述:错误是难免发生的,错误并不可怕,不应当畏惧错误。《理想的阶梯》中写到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结合教材,教育青少年学生,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困难,奋力拼搏,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三、培养学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针对学生中存在只贪图玩乐、不愿吃苦的现象,学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教育他们不能躺在父母的怀抱里,坐享其成,应当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好汉”的观念。在讲读《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中,结合任以沛同志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勤俭节约,为忠诚党的事业辛勤工作,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

四、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从而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学会做人是多么重要。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就这样说过:“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必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身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讲授《哨子》这篇议论文时,我就紧扣课文围绕怎样做人的问题,教育他们不要过分热衷于猎取权势,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格甚至于自己的朋友;不要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政界纷扰之中,却忽视自己的事;不要为了寻欢作乐和贪求荣华富贵,误入歧途,锒铛入狱,而付出太大太高的代价。我们青少年应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地学习!

篇7

“辩论”与议论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辩论”的顺利进行是以辩论者具备一定的议论文写作知识与技能为前提的,而辩论反过来又能促进议论文的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水平。

―、辩论中的正反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与议论文中静态的“写”不同,辩论是动态的“说”,是辩论双方兵来将挡的思想交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因而经常开展辩论,对磨砺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如我们开展了一次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的辩论,正方的同学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在辩论中,这一观点受到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兵有必然联系吗?一个好高鹜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远大理想吗?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诘难面前,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所以,自觉地利用辩论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克服学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的“无事可论”“观点肤浅”等毛病,意义重大。

二、辩论中的思想交锋,有利于学生发现立论中的错误与漏洞,帮助其正确立论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考虑深度不够,因而习作中每每出现“观点立不起,道理说不透,结论推不出”等毛病。而在动态的辩论中,这些错误一经说出,便立即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这便逼着立论主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认清自己立论的逻辑漏洞,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会正确立论。

仍以上述提到的那次辩论为例。正方的同学觉得以拿破仑的名言为己方观点,可以稳操胜券。待到正式辩论时,反方以雷锋为例证,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观点,正方才意识到自己立场的困难所在。事后,我让每个学生列三篇文章的学作提纲:(1)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一定不是好士兵;(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到正方观点的逻辑困难在于绝对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能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进而得出“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绩”的结论。

三、辩论中竞争的情境,及时反馈,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使学生乐于议论

篇8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教学 误区 措施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总是把议论文教学重点放在针对材料告诉学生如何确立论点、选择论据、设计作文模式、使用论证方法等方面,致使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整篇模仿,缺乏自己对论点的独特见解,语言平淡老化,缺乏文字应有的美感,教师没有把知识教活,学生也没有把知识学活,没有达到把知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鉴于此,笔者将立足于高中议论文教学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归纳总结以避免教学中的误区,进而为高中议论文教学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分析现阶段高中议论文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教学方面

1.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环节教师所存在的教学误区

(1)部分教师对议论文的教学重点非常模糊。不少教师把讲授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文章布局作为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再辅之大量的练习就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而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但问题在于当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之后,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仅仅重复大量的写作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2)议论文教学方式单一,侧重于让学生整篇模仿,缺乏自主创新性,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内容虚假。模仿写作只是适用于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贯穿学生写作、创作的整个过程,它具有阶段性。

(3)老师在议论文的教学中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传统,与时代和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相脱离,许多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数十年如一日地不做改变,这就造成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发展的不符。另外,部分老师不善于学习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以至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学缺乏独特的个人魅力。

2.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是老师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经过笔者多方面的访查、查阅资料,发现在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纠正不到位,疲于赶份数,批改不认真甚至应付了事。部分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只在作文后面写一个分数,而没有指出该文章的有待改进之处,没有给学生列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的批改方式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2)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提出具体意见后往往做不到后续督促检查。老师虽然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但是学生却不加以改正,在这种情况下,少数老师也不督促学生进行订正,以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在批改作文的环节,老师往往一人独揽,没有发动学生自评、互评,批改作文的形式过于单一。

(二)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缺乏个性化

1.老师在授课时重技法轻内容。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文教学的模式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拘囿,未能真正指导学生从个人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写作。不少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在作文技巧、选材范围和文体上简单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固定的可以套用的作文模式,而学生们也习惯于旧有的框框和套路,不愿费心思进行创新。

2.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缺失和现今的考试制度密不可分。因为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考试时作文又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在的高中生,因为高考巨大压力以及时间紧迫等原因导致对语文学科本身不够重视,平时很少读课外书,在写作上表现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等一系列问题。

三、针对议论文教学误区的措施探究

(一)突破单一的整篇仿写方式,实行多种方式的仿写

笔者认为不仅阅读完整范文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阅读一些不完整的范文,如:补充开头和结尾、补充中间、连接内容、补充要素等不完整范文,也有利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其中阅读一些补充开头、补充中间、补充结尾、连接内容等不完整范文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结构的层次感,这种补写不完整范文的训练既降低了学习写作的难度,又有助于写作整体的提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在议论文教学中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去除急功近利的教学心理,树立科学民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1.呵护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应该制定相对宽泛的评价标准,摆脱传统的考试评分细则,给学生以充足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欣赏、鼓励的态度,用赏识的教学方法去呵护学生创作的个性化。

2.采取民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高中生已经基本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评自改或互评互判,在教师认真引导、评判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或教给学生自评自改、互判互评的方法和原则,绝对不可以纵之任之。

3.变革现有的议论文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个别化、差异化。在议论文教学中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议论文教学训练、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 作文的教学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作文的情景设置和材料都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写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真正做到以吾手抒我心。

5.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师生应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对多种文体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多种表达方式,这样在写作时多种表达方式就会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另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在写作中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讲时,老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批改时兼顾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改文育人是作文批改的重任,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批改时应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剖析,促其反省、深思,推其进步。

2.坚持点拨、启发的批改方式。教师在批改议论文时要多纠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不要用责备、挖苦、讽刺的批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在作文批改中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对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批语应以导为主,既要给予鼓励,也要在关键问题上加以指点,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议论文的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功感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中能否经常体验到学习成功感,对其学习和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量的教学案例证明学习成功感对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按时完成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总结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而言,老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参与学习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鼓励、启发贯穿在议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避免单一、乏味、传统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方式,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真正做到把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福灼. 语文课程教学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6-137.

[2]张中行. 作文杂谈[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1:97-101.

[3]孙培青,杜成宪.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1-482.

[4]魏小娜. 认知写作:开发作文教学内容的新尝试[J]. 语文建设,2010(3):27-29.

[5]刘宇新,亓东军. 从调整入手提高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实效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12(11):34-3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