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3:18: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也影响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然后所学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在一些顶岗实训中,有些学生看到一叠叠的图纸根本无从下手,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识图训练。对于一些制图标准由于也没有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也掌握不了。
2建筑识图基础理论的培养建筑施工图识读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根据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去解读房屋建筑图纸所表达的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等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了现场教学法,模型教学法,工程案例教学法。
2.1模型教学法
(1)观看模型,掌握建筑工程投影原因
在学习《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中,教学中让学生看基本形体如棱柱、棱锥或者基本模型,增加他们对三视图之间投影关系的感性认识,验证投影原理。同时课后布置根据投影图转换绘制作业,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2)模型制作与施工图识图相结合
对于结构施工图,由于现场教学不好组织,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很难看到钢筋的配筋情况,因此,从图纸到实际有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同学们对结构钢筋图看不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小型结构模型的制作,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让同学们明白一些钢筋的具体布置,与结构图识图理解过程不谋而合。此方法作为提高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繁琐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引导过程。
2.2现场教学
在学生识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提一些看似简单却又不怎么好解释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呀”,“什么是散水、女儿墙”等,其实这些在课堂中都已经讲解过,但是由于一些构造抽象,讲解过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有些即使了解,但也弄不清楚,其实很多问题在课堂上解释半天,只要带学生到现场一看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带学生进入现场进行实际现场教学试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一些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由于安全问题,不愿接受学生到施工现场学生,因此,目前进行现场教学对象主要是已投入施工的工程,比如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对于现场教学要进行很好的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如下几点。
(1)教师应事先确定教学的实际工程,弄清该工程的构造特点,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2)将学生分组,每小组5-7个人。
(3)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至于使学生不至于走马观花。甚至无所事事,比如要求学生带好小图版、笔记本、卷尺等用具,对实际工程构件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制在图板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建筑工程构造做饭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相关构件含义的理解。还能将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方面的能力。
2.基于工程实践案例教学
在学习完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以及建筑结构课程后,为了学习能够系统的接触工程中的图纸,安排了一周建筑识图实训课程。实训时间的安排:我们的建筑识图实训周安排在三年级开学初,恰好在学生学习完基本专业知识之后,走入岗位之前,为以后顶岗实训和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实训周的任务:让学生读懂一套来自实际工程的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精选施工图纸很重要,图纸的内容不易过难,由于学校是新建的学校,考虑到学生可以与实际相结合,选用的图纸基本是学校工程的图纸。实训的组织方式与内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4-7人,一套实际工程图纸,分组进行讨论,一起进行解决问题。实训最后进行考核。考核先进行笔试,然后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口头答辩。
3.结论
【关键词】建筑专业 校企合作 切入点
引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它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本的合作模式有两种:校中厂和厂中校。做得比较好的有医学专业、电子专业及财会专业。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该项技术在屋子内是教不会、学不成的,它需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条件下,通过一到两个建设项目的锤炼,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与相关企业应该共同担负起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艰巨任务。就建筑专业而言,建筑类院校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建筑类企业应重点做好专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做好校企合作,建筑类院校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识读建筑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是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资料。它是业界的通用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传递的载体。建筑师们通过绘制施工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建造师则按图施工,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造价师则根据施工图进行工程的计量与计价,以求达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工程成本、降低投资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必须绘制竣工图纸并交给业主,作为后期使用与维修、改建、鉴定的重要依据,业主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当业主与施工单位因工程质量产生争议时,施工图又是技术仲裁或法律裁决的重要依据。因此,识读施工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第一基本专业技能,是建筑类专业学生迈进建筑行业的敲门砖,是开启未来事业之门的金钥匙。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前提条件。围绕该项技能我们设置的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CAD》以及《地基与基础》等主干课程。学生读图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分三个阶段来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第二学年重点完成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在学生顶岗实习前,集中进行读图实训。集中训练是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它既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学生的读图技能在集训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成效很快,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空间想象力不足,读图很吃力。我们的教师采用很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怎样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手把手地教如何快速识图。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技巧,我们编制了三套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工图,从“看实例,学识图”这个实用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学习并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第一套图是五层砖混结构的公寓楼,第二套图是五层框架实验楼,第三套是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公寓楼和实验楼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建筑物,在读图过程中,他们可以看着实物对照着图纸去学习,遇见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或请教老师。对照实物识读建筑施工图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借鉴。同时对三套图中每一张图纸的不同的识读内容,都进行了导读讲解,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
正确的读图方法是提高识图能力的关键。—套完整的建筑工程图是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顺序进行编排装订的,读图通常也按基本顺序进行。即先阅读建施图再看结施图最后识读设备施工图。无论是哪一种施工图,读图时首先看施工总说明。施工总说明介绍了设计依据、设计条件,并对图纸中表达不清楚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详细阅读施工总说明将有助于你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控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读图应坚持“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粗略地将一套施工图翻阅几遍,做到对整个工程概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按照基础、主体结构、装修的先后顺序认真、仔细看图,掌握工程细部做法及全部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在读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这时不要急躁,应暂时将问题放一放,继续读后面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图纸之间是前后呼应的关系,在识读了后面的相关内容后,前面遗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读图的难点是结构施工图,如基础施工图、框架配筋图、剪力墙配筋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购买了一部分国家建筑标准图集,如11G101-1等,并且对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进行了详解。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将常见的构造做法制作成模型,使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图纸纠错环节。图纸纠错等同于实际工作中的图纸会审,其目的是使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图纸的差错,提高图纸质量,进而提高读图技能。如平面图中有没有剖切符号,平、立、剖面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是否正确;楼梯图中上下箭头标注对不对;详图中的材料符号画得对不对;卫生间、阳台以及走廊等处的标高正确与否等等。
2.房屋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就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形状及实际尺寸按照1︰1的比例测设到地面上的过程。它是建筑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从建筑物定位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都离不开测量放线,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是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按图施工的前提,同时也给后期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测量,施工将寸步难行,施工质量也无从谈起。
通过市场调查,测量员的待遇还可以,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就测量放线而言,该项技能比较单一,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可操作性强,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测量放线实训项目开展。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于2012年8月完成了测量实训馆的建设。现有DS3微倾式水准仪20台、自动安平水准仪20;DJ6型光学经纬仪23台、电子经纬仪10台、平板仪10套、全站仪10台、GPS定位系统5套、红外测距仪10台等。我们计划新增一批精密仪器(DS1),以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同时考虑拓展业务范围。
针对测量放线,在第二学期我们开设有《建筑工程测量与实训指导》课程,配备一名理论课指导教师,3名实训课指导教师,由他们共同完成测量放线的实训指导教学任务。共分三个项目:基本测量与测设、典型工作任务及建筑施工测量。基本测量与测设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重点学习水准、角度、距离测量测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编排了土方工程及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等子目实训任务。校内实训的重点是基本测量与测设、典型工作任务两个版块,建筑施工测量则安排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完成。
教学计划编排的内容很实用,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但教学效果怎样?我认为一靠教师的导学,二靠学生的配合。因此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励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在这一环节,重点是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习与训练,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他们爱动手,不喜欢动脑,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优点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经纬仪操作方法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学,先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再结合仪器练习。比一比,谁学得快,并且让优秀学生示范、指导,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辅导教师也不要给予回答,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百度一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当寻找到正确答案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七个典型任务我们采用的是集中教学,安排4周时间,室外作业,3~6人为一小组。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试着学做,并根据技术资料的内容完成操作训练任务,要求组内成员每人完成整套操作至少一次。在长达一个月的集中教学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培养学生们的法制观念;鼓励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学生们的意志品格得到锤炼,责任心增强;树立起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理念,懂得了如何去处理与“同事”、与“队长”之间的关系,为将来到企业顶岗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
基本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交付使用,都要求有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工程的概算、预算、工程进度款的拨付以及工程竣工结算与决算等各项工作。随着建设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工程安装企业、建设施工企业、咨询公司等相关行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使得工程造价人员变得相当抢手。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范围广,就业机会多。我们是搞职业教育的,应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通过对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复合型技术人才备受青睐。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努力把我们的学生造就成“精一门,通两门,懂三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了《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它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造价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我们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结合我国目前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存的现状,确立了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并确定了三个技能项目: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及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建筑清单项目的工程量计量规则,根据施工图能进行清单工程量计算,并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建筑工程计价技能项目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结合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定额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能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清单项目所包含的定额项目,结合企业的管理费率、利润率标准确定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组价﹚;能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计价规定,结合地区《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国家的政策法规、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及税金,确定单位工程造价。随着发展,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掌握了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一种计量与计价软件。
实验实训条件是在校期间进行技能训练的关键。为开展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实训项目,我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入60余万元创建了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和招投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面积约120m2,能容纳60名学生。我们采用集中指导和课余时间分散练习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进行教学。软件操作安排60学时,其中教师指导20学时,练习40学时。课余时间分散练习主要利用晚上和星期天,并且安排有2名辅导老师跟踪指导。
为检验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将自己的作业装订成册,形成造价文件,并以此为前提条件,在招投标实训室现场组织模拟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通过评标分析“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招标与投标过程,在感受中去收获学习成果、收获自信。理解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书是由招标单位负责拟定的;明白投标报价是有学问的,是有技巧的,仍需继续努力。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认为学院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事情能做好,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以上三点是我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提出来的,也是通过对建筑专业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总结出来的。对于校企合作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与同行交流切磋,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预算 实践技能 岗位技能 教学
一、建筑工程预算专业的实践技能是什么
实践技能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岗位技能是指直接上岗的能力,既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预算的具体工作,而不用再经过二次培训;职业素质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指为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带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社会通用能力。如,学习发展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人”,而岗位技能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二、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特点
1、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综合性,是因为预算课程是建立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能力,学生要能看懂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对建筑施工的过程、工艺及建筑材料能大致了解,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及其费用。
2、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实操性,是因为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仅凭理论上学会预算方法是不行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方法、工程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三、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理论化。如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很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缺乏直观地演示具体的实例,其次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了大量的条款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则无从下手。
2、教学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各种建筑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预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确实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但学生就业后所接触的工程会很复杂,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四、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首先,转变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践并重、突出实践教学。
1、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感觉”,学习预算课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的能力,不是要求教师简单地复习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此时在教学中给学生发一套他们很熟悉的建筑物的施工图,结合这套图纸,引导学生从建筑构造、结构、施工、建材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认识这个建筑物,这样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进行建筑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就很容易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高职学生;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79-02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要求掌握结构基本构件的基本理论和结构的设计方法,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能否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专业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使学生普遍感觉本门课程较难,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懈怠情绪,不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改进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特点,最后通过重新定位该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作用,结合本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进措施。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构件理论、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图识读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构件理论,主要探讨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受压构件及受扭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计算理论和配筋构造要求。第二部分为结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楼盖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结构设计基本步骤,学会将结构分解成结构构件,再采用基本构件理论进行配筋计算。第三部分为结构施工图识读,此部分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其专业及岗位性质决定了此部分内容显得更为重要。
课程特点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改进教学方法之前需要深入分析课程的特点。本文认真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并总结出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性强。混凝土结构课程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涉及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先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理论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计算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情况表明理论计算能力正是学生的薄弱环节[1],这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综合性强。混凝土结构课程是继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即该课程融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这种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必须熟练掌握先修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特别是三大力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在短时间内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是不现实的。
3.实践性强。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内容表明了结构设计理论转化为用于工程实践的结构施工图的过程。同时,设计的过程中也采用大量的经验公式、构造要求,这些内容主要来源于实验结果和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总结,这表现为经验公式多、基本假定多、法定条文多、设计方案不唯一[2]。
这种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教材的选用应紧跟国家规范、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及学生熟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二、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因此,学生的特点是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进行课程教学改进之前有必要分析学生的特点。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仔细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现状并总结出高职学生的如下特点: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差。由于高职院校生源主要为高中阶段基础较差的学生,部分还是文科学生,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单招学生,这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注重实用性。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笔者调查,高职学生普遍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再加上本门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极易造成在学习过程中讲完就忘。有必要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当场把知识点消化掉,并且在完成该门课程后,以课程实训的形式进行强化。
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爱算、不会算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厌恶计算,这导致抄袭成风。为避免此类问题,可以多采用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以学生之间的交流或教师帮助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及时敦促学生的学习。
3.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积极性。现实社会大环境存在的严峻就业形势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基础差的特点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
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注重将基本构件理论和结构设计方法完整地讲授给学生,这容易造成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改进现有的教学,寻找适合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材的选用要紧跟国家规范。考虑到学生将来毕业后在工作岗位所用的施工图纸设计依据均为国家最新规范,教师在选用教材时需要符合国家最新规范要求。
2.重新定位课程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定位混凝土结构课程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时,需注意课程的实用性。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而是培养学生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工程造价岗位。
在定位混凝土结构课程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时,还需注重课程的技术性和技能性。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建筑业生产、造价管理等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为了达到注重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和技能性的目的,有必要对现有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对于基本构件理论可以侧重于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结构设计部分内容可以将其删除,对于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应不断细化、加强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以达到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的目的。
3.课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作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
理清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把握好关键知识点,针对每一个关键知识点设计课堂强化练习。每讲完一个关键知识点及时进行课堂强化练习。练习时采用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及时对课堂练习进行过程检查,其过程检查结果与本课程考核结果相结合,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共性问题并统一解答。
4.采用适合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对于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类学生,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需注重实用性、技术性和技能性。为了达到此目的,采用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何进行实践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目前一般认为到现场工地参观能够帮助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纸的直观理解,增强如何由施工图纸转化为建筑产品过程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式[4]。
然而,现场工地参观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在工地现场学生的人身安全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其次,在现场工地实践不便于组织管理;最后,工地现场散乱,易造成学生参观重点不明确,参观的结构施工过程一般不可重现,其结果就是学生仍然对一些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有必要采用课堂内进行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工地现场参观。
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选用的教学手段有:对于课程中的实验部分可增加实验视频教学环节;增加结构施工图实训环节,具体可以从结构施工图纸查错、施工图纸各构件符号含义解释和混凝土构件钢筋类别、数量、长度分析计算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仿真软件,使学生以生产者角色充分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既能增强工程感性认识,又能将课程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该类基于BIM技术的仿真软件能够让学生理解采用混凝土结构平法标注法的结构施工图与照图施工以后的结构构件情况的关系,并且可以反复操作,让学生不用到实际工地现场也能将结构施工图与工程施工结果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场工地参观所带来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总结了混凝土结构课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并结合这两方面的各自特点,分别从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进措施。教学内容考虑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删减,体现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和技能性,这更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基础、突出重点。教材选用紧跟最新国家规范的要求,使课程教学能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专业工作岗位服务。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手段注重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铭阅,李春柳,金喜平.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2,(29).
[2]朱敏.高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法;建筑CAD;应用与实践
1.引言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是将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相结合,以天正建筑(TArch)等应用软件教学相融合性课程。《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制图、工程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体系的补充与延伸。
我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筑CAD》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AutoCAD与天正建筑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熟练操作基本命令及绘制工程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工程图,能熟练地应用天正建筑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工程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它工程图的技能。
2.模块化教学法应用
2.1模块化教学内涵
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以“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它们的区别在于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而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它们的共性与内涵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目标所强调的,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2.2 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的应用
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灵活划分、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其成为一名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层次以上的教育,高职教育突出的在于应用,在于具有某一工作技能,而模块化教学的内涵与应用正是“能力为本”培养的体现,所以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2.3 模块化教学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应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中的结构要求指出: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其中的课程模块正是模块化进行组织教学的重要体现与应用,各教学模块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
3.建筑CAD课程模块教学应用与实践
3.1 关于建筑CAD课程
建筑CAD课是《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简称,是将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绘图软件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理论指导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满足高职教育专业计划中人才规格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实训要求。是从事工程设计及CAD建筑绘图应用的基础,课程共 60学时。
课程是通过学习AutoCAD与天正建筑软件两个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与利用AutoCAD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地操作基本命令来绘制工程图,并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工程制图的相关规范的理解,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工程图,如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详图)、结构施工图等。通过天正建筑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利用天正建筑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工程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它工程图的技能。AutoCAD通用软件侧重于基础训练与制图规范的掌握,天正建筑软件则重于实际应用。
3.2 建筑CAD课程模块化单元的应用划分
建筑CAD课程是在60学时内完成AutoCAD与天正建筑两个软件的讲解、实习、实训、考核,课程知识点多,而现行的教材编写的关于AutoCAD教材一般以是一个学期,70左右学时编写,所以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知识模块单元的教学方法,不完全以教材的章节为顺序教学,将两个软件划分为不同的知识单元(模块)教学。通过精心的教学模块划分,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划分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在大纲的编写,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实习实训资源的编写都围绕模块进行。例如将通过矩形命令REC的宽度、标高、厚度等参数的讲授时,同将AutoCAD的各种视图模式、视觉样式、三维动态观察等知识点融合其中讲解,还可以进一步讲解平面窗、剖面窗的绘制、定数等分、点样式的设置,对像捕捉等知识点融于其中讲授。建筑CAD课程模块划分如表1。
模块在划分时要将整个课程,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划分在不同的模块中,如模块6:综合实例,模块主要内容有:CAD的综合实例项目(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图框与布图、打印出图技术,文字与尺寸标注等。
模块在划分时对于各项主要内容,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内容。如第7模块,CAD复结、建筑工程图与结构施工图、建筑大样图、三维图基础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三维实体的绘制与编辑,面域创建及布尔运算、三维视图与观察,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熟练掌握与应用,建筑工程大样详图的绘制技巧。
3.3 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中的实践
建筑CAD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之一,在学院市级精品课程《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设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得以应用、在2012年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中,明确提出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的要求,整个课程的教学组织以模块为教学单元,将整个课程分为15个基本模块,AutoCAD分为7个模块,天正建筑软件也分为7个模块,还有一个综合考核模块。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学习指导教学课程录像、演示文稿、教案、实习实训、作业等主要教学资源都是以模块为单元进行组织教学与课程建设,
4.建筑CAD课程模块教学提升与发展分析
建筑CAD课程是一门专业应用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建筑工程类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建筑制图规范,并结合规范与知识进行讲解,让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建筑相关专业的课程的补充与延伸。
学生通过建筑CAD课程的学习,能快速利用计算机绘制建筑工程图,课程教学要能满足学生在毕业后,在建筑相关单位,不同工作岗位群中对计算机绘图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前,就拥有能完成相关岗位绘图的能力,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教学目标。
如何提升模块化教学质量呢?如何推进模块化教学法在建筑CAD课程中的发展应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部份建筑CAD教师,因历史原因由计算机教师担任,他们有些缺乏建筑专业背景,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更利于课程的教学;
第二:建筑CAD教师与建筑制图课程老师相互配合,提升学生在建筑制图课程学习的质量与知识,将更利于建筑CAD课程的学习;
第三:精心制作与划分模块,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我教学习惯,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融合于不同模块中进行教学,特别要模块化与实例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块划分知识点要完整、要灵活而不呆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类别、所授课程的特点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模块教学法来完成教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过程中,要将建筑制图的相关规范引入教学课堂中,各种建筑工程制严格按相关规范、以及建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绘制。
第五:编写模块化校本教材与模块化实习、实训图集或教材。将所有建筑CAD课程相关知识要点设计有图集或教材中,利于教师教学,学后课后实训。
5.总结
总之,模块化教学法是应用于建筑CAD一种很好的教学法,再结合实例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法是建筑CAD课程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法。当然任何一门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都需要教师以实际的行动去研究、去总结适合于所教课程、所教学生的教学法,要以学生为本,以校为家,用心去教,用心去激发学生学的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之根本。
参考文献:
[1]王晶莹,高鸿翔.高职《土建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16期.
[2]卞素兰. 模块化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探索应用.科技风[J].2008年1月(上)
作者简介:
王武兵:(1971—),男,硕士,副教授,重庆市市级精品课《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讲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钢结构 钢结构施工图识图 项目教学 模型制作
钢结构是一门基础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抽象性与复杂性兼具的课程,但对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钢结构人才,改进钢结构课程传统教学,采用项目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有效、有序地形成岗位竞争力做了铺垫。
一、瞄准岗位需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按(图)框架内容顺序进行授课。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不能做到学有所用。
在教学改革中,我院钢结构课程组教师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钢结构工程常用结构形式是钢屋盖体系、门式刚架、钢框架、网架。正是瞄准这些结构形式钢结构课程展开了教学项目设计,如表。在钢结构施工图识读教学模块中,分成四大任务:钢屋盖施工图识读、门式钢架施工图识读、钢框架施工图识读、网架施工图识读。旨在瞄准岗位需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按图施工、按图质检、按图预算,解决了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见表)。
二、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法,有效实施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
项目的教学过程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及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施了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下面说明我院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择分析教学案例,编制并下达任务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各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各个案例之中,而教学案例应来自实际工程,注重实用性及趣味性,真正实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识读技能,使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选取一套完整的典型工程施工图作为教学案例。
其次,考虑本专业学生将来的岗位需要以及自身特点,编制教学任务。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与增加,列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依据这些知识点编制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认真选择与每次任务有关的图纸上的教学案例。
所有图纸在开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次任务的教学目标,并熟悉任务、探究任务。
2.师生互动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案例任务提出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案,哪些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哪些步骤还不能完成,为了完成这些暂时还不能完成的任务,应该具备什么新知识,然后教师讲授本次课的新知识。
通过分析需什么新知识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再讲授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使这个任务完成得更为顺利,同时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备完成案例的所有知识后,学生单独去完成任务。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依据任务组织讨论进行图纸会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析解决,写出图纸会审纪要,对部分重要节点进行描图。教师可以采取巡回指导的方式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程,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普遍性问题集中指出,个别性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掌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使工作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
3.总结任务,评定成绩
完成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图纸会审结果,教师对学生完成案例的结果进行归纳,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对部分难点要进行示范。同时让学生得到反馈后,能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及时修改,从而得出一份更完善的成果。最后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实行鼓励性评价,给出学生案例完成成绩,作为该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于钢结构这种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这一模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实施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
针对课程内容繁杂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动画、三维图形、实物模型和照片等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制作模型,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将工程中容易出现的结构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实时引导提出,保证学生充分领会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施工图识读期间,适当安排学生到类似工程现场参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更好地识读图纸。如钢屋盖施工图识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适当安排学生到校内车棚观看钢屋盖,并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钢屋盖施工图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
钢结构的各种连接节点及构造问题一直是钢结构学习的难点。细部节点也是钢结构施工图识读的重点。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教师必须在黑板上大量图示,这在教学过程中耗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使本来就少的学时更紧张。在教学中引入教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效果,一方面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实训室各种钢结构模型现场参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细部构造。
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引领学生读图,可安排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模型制作。制作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图纸节点,利用可利用材料如卡纸、胶合板,参考施工验收规范精度要求,按施工图下料制作案例模型。通过制作模型,动手又动脑,使学生在“做”中提升对图纸的认识。同时,学生再按施工图检查实物,进一步消化施工图,丰富了解决图纸识读难题的形式。
四、结束语
为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我院结合钢结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钢结构识图项目进行教学探讨,采取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让学生更积极地、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钢结构知识,以适应工程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9(1):120~122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教通讯,2003(7)
[3]余跃.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2~35
[4]贺兴宏,管瑶.钢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4):87~89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确定出建筑设备安装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三项: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课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 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做中学”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