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21:30: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化工作者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11-01
一、目前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仅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就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工作人员数量逐渐减少,工作者年龄逐年增长。由于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导致工作人员数量渐渐减少,以前一直工作在这一岗位的工作人员也随着年数的增长而渐渐变老;第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较少,由于过去很多管理工作者都是低文化水平的,他们做工作基本上以自身经验为主,而后期大学生又很少有到乡镇文化管理所办公,因此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较为缺失;第三,管理者对自己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激情,且由于福利待遇与薪资水平较低,很多高学历管理者往往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选择跳槽。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整个乡镇文化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对乡镇文化管理更是带去极大的影响,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在于缺乏适当的激励措施,下面就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探析
(一)通过加强目标设置激励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者
工作目标是一项工作的方向,是工作者努力的共同点,缺失这一目标,团队内部员工就会失去行走方向,因此必须加强目标设置,以激励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乡镇管理者未来的工作目标,结合目前自己乡镇文化工作的现状以及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给管理者设定好相应的目标,合理的规划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将工作量化处理,根据自己乡镇文化工作者的人数、性别、年龄、工作能力以及实际经验的差异来划分工作量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以旧带新、努力工作和创新的管理者提出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三将工作目标与管理人员自身成长目标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工作中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想在未来得到什么,而自己想要的和想得到的都可以通过在乡镇文化管理工作中得以实现。
(二)改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在乎的事情,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改善管理者的心理想法,激励他们更好的、更投入的进行工作,因此应努力改善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内容。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外界对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的认识,因此要想改善外部环境,必须加强对群众文化管理者的宣传力度,使乡镇群众对群众文化工作者更加重视。另外,政府增强对管理者的关心,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工作者,也是改善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内部环境主要是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如办公室及室内设施的完善,办公组织结构水平的合理化以及工作氛围,尤其是对群众文化作品创作者,由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要创造人才有激情、有活力、心灵自由的组织环境。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管理制度
激励制度的建设是提高管理工作者工作效力及激情的一把利剑,探索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就是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去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者的薪资水平较低,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态度,必须从福利保障角度上下工夫,加大保险数额、提高商业保险额度、增加群众文化工作者节假日数量以及节假日礼品的发放等,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其次要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力度,让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通过加强对自身文化水平技术的培训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方法,通过培训和人员培养,发掘人的潜能,培养更加适合今后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这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
三、总结
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乡镇群众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整个乡镇在外界中的影响,然而目前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者水平技术低下、工作态度不积极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加大激励机制方面来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群众文化;存在问题;激励机制;探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文化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对现代化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新的追求。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因此,本文从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工作者年龄结构偏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引进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数量不能弥补人员流失的数量,文化工作者的总人数呈现递减的趋势,而且年龄结构偏大。纵观我国各个区域,中群众文化工作者,年轻职工占有比例比较低,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占有比例依然较低,35-45岁的职工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45岁以上的职工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年龄较大,工作时间有限,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下岗职工的休闲时间增多,加上最近流行的中国大妈广场舞的影响,多数职工下岗后就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去,这类人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偏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加剧了年龄结构老化的程度。
(二)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不够
群众文化工作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要求不严,没有制定严格的标准,这就造成多数工作者积极性不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按部就班,缺乏主动开拓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漠不关心,工作起来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在工作的过程中,个别职工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但却不愿意学习,不想办法巩固自我,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组织、策划的群众文化作品缺乏创新,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认可度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群众文化工作者对文化建设的贡献。人们认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比较清闲,可有可无,进而导致对工作者工作成果的忽视;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群众文化工作者选择该工作的原因是工作稳定,也说明了群众文化工作者本身就不太重视这份工作,职工本身就是这个态度,更何况其他人;群众文化工作者受人尊重、占有社会地位的比例甚少,这也说明了社会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度不是很高,部分领导和群众对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不到位,理念过于传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群众文化工作者觉得自身的价值不被认可,进而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三)福利待遇和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现阶段,文化事业单位的待遇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国有企业相比,待遇依然较低,文化工作者的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由于工资待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价需要,也造成了大量工作者流失;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针对群众文化方面,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财政投入不足,造成文化经费紧张的局面;受费用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培训机制不完善,培养方向不明确等。
二、对激励机制的探析
(一)优化环境,以人文关怀激励人
1、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改变社会人士对群众文化工作者不予关注和重视的局面,就要加大群众文化功能、价值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凭借群众文化宣传平台的优势,引导社会各界尊重文化工作者;政府部门要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对文化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
在组织内部,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职工之间相互协助,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创设自由的内部环境,在工作中允许失误,由于文化工作的特点所致,即使创作人员费尽心思完成的作品,也不一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因此,要多鼓励创作者,而不是一味的责罚。
3、运用情感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
领导要关心职工,在思想上进行疏导,在生活上进行关怀,为职工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人文关怀激发职工热情,进而努力工作;制定灵活的时间表,给创作者更多的自由空间,提高职工的创作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以体制激励工作者
合理安排岗位,将单位内的权责进行明确,说明各个岗位的作用,根据职工的特点,并结合职位管理方法,合理安排岗位;对各个岗位的发展方向、职责进行具体的规定,做到因事设岗、按需设岗,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建立流动机制,在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轮岗,通过轮岗中的表现,确定员工最佳的岗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人员评价、选拔机制。为了增加工作者的压力,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建立正确的考核制度,全面合理评价员工的表现,结合员工的绩效考核,选择骨干人才,激励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鼓足干劲,发挥自身最大的效能,促进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有针对的激励工作者
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财政的投入,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员工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多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在设定基本工资后,要增加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工资,其中,对于表现优异的要发放奖金,并将绩效工资分配与工作业绩、人评价挂钩,形成科学的奖惩制度。
结语:
群众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因此,本文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了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以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迎春.浅谈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激励机制[J].管理观察,2012(17)
[2]杨靖.关于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9(22)
关键词: 群众文化; 基层工作者;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82-01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努力推进商南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做好商南县群众文化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群文文化工作属于社会文化和教育范畴,群文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丰富基层群文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有知识的四有新人的重要职责。因此,每一位群文工作者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基层群文工作者都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群文工作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大量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群文活动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加强家庭美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群文工作者首先要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遵章守制,热爱群文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事业心;其次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讲究无私奉献;最后是要在业务上不断精益求精,刻苦钻研,适应党和人民需要。
二、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群文工作看似在娱乐,其实工作很累,连续几天工作是寻常事。群文工作者级别不高,待遇普遍偏低;但工作范围广泛,担负任务繁重。要把工作做好,群文工作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自豪感,其次是要宠辱不惊,既能受得住表扬,也能经得起批评,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就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完成好各项工作。
三、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
群文工作者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高低。同时,群文工作还担负着培育各类艺术人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每个群文工作者都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做到“一专多能”,在本人专业技术十分精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掌握其他门类艺术,如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曲艺、文学等,掌握多门艺术的基本常识,并融会贯通,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为群文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要有培训辅导和组织能力
开展各类艺术培训辅导和群众文化活动,是群文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专业和业余人才,而且对于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群文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培训辅导等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组织各种大、中、小型的文艺调演、晚会和各类艺术活动等,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意识活动是一件既充满着无限热情又十分谨慎严密的工作。群众广泛参与,人多影响大,常常可以营造出非常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这项工作又要求我们做到全面策划和安排,做到人再多,事再多也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尤其是安全工作特别重要,如各种文艺演出、社火、游行等,稍有不慎就容易出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计划好,活动中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管理好,防止和杜绝一切事故发生。
五、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的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群文工作者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突出的文化专长,过硬的文化技能,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的同时,接受更宽更广的业务技能辅导,不断充实知识,更新专业,吸收传统,继承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发展群文事业,体现群文工作者优秀素质。
六、要具备文艺创作的能力
文艺创作的不断繁荣,新的文艺作品不断产生,是群文事业兴盛发展的鲜明标志,也是群文工作者的立足之本,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体现。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活动,加大对农村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各界开放。
七、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
群文工作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大量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群文活动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加强家庭美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十”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群文工作者要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遵章守制,对群文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业务上不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八、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
群文工作范围广泛,任务繁重,需要群文工作者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强烈的事业心和自豪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打击,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才能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九、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
群文工作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高低。群文工作担负着培训各类艺术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一技之长,做到"一专多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业务技术。应该是掌握多门类艺术基本常识,具有多项文艺技能的“杂家”。
十、具有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文艺骨干的能力
群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各类艺术培训,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和培养业余文艺人才,在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群文工作者在具备培训辅导等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要有组织各种文艺调演、晚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的能力。在组织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社火调演、灯展、庙会时,还需要协同相关单位进行全面策划和精心安排,尤其是安全工作要制定措施、明确责任。
一、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在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方面,王延利同志带头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省市县各类会议精神;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电视等拓宽知识面,采取3+2、白加黑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艺和先进人物事迹及各类知识的学习,平均每年抄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撰写学习心得体会6篇以上。同时,经常组织干部认真开展专题讨论,针对社区文化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面展开讨论研究和实践,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社区文化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二、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全面推进文化发展
在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广大居民群众业余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共建的实践中,王延利同志精心设计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工作。
一是利用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县城契机,与干部、居民和武警战士结成军民一家人互动对子,利用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互动开展地方文艺进军营国防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每年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接受爱国知识教育。不断丰富驻地官兵生活,激发居民拥军爱国热情。让身处异地他乡的战士感受到家的温暖,让社区干部和居民体验军旅生活的历练。
二是组织干部与小学生及家长开展社区课外教育,六一儿童节组织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结对比赛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心的距离,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教育,为今后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王延利充分抓住召开居民教育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等机会向居民讲解各类知识条例、思想道德知识手册、居家安全指南、科技致富、医疗健康和应急避险等方面知识,丰富居民文化内容、扩展居民文化视野,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在社区康复戒毒和反帮教工作中,主动带头与受害人正面接触,耐心帮助,使2位毒瘾患者走出恶魔的危害,重新回到了社会,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
四是全力打造书香社区。王延利经常组织居民党员和广大群众来社区图书室开展一月一本书读书活动,阅览完毕后相互交流阅后感。同时,党员干部广泛搜集好书,开展荐书活动,全面培养社区群众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习惯,增加文化氛围,全力打造书香文化社区。
五是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场地作用,王延利组织辖区内居民以区组为单位开展乒乓球联谊赛羽毛球联谊赛象棋联谊赛等活动,调动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专长的居民,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进群众间的关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做出积极地贡献。
三、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顺应时代文化潮流
王延利始终把发展和繁荣文化看作是一项民生工程,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目前社区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体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
专业化是王延利经过对社区群众的摸底走访,选任擅长文艺、有文化修养的居民胡宗保作为社区文化联络员,协助社区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聘请辖区内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高晓清同志为文化活动指导员,在组织居民开展文艺节目编排时,邀请高团长对节目进行指导,而且还对文化队伍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舞蹈动作、快板说书技巧指导,使社区文化队伍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倡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红苗村将在全村集中开展2021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制定活动计划:
一、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使志愿者队伍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和社会动员的动力和亮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志愿者行动的氛围。
二、志愿者活动采取
利用传统节假日时间,如学雷锋纪念日、环保日、重阳节、春节等特殊的日子集中组织村志愿者开展大型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文明创建开展服务活动,宏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三、活动内容
1.每月定期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每位志愿者走访两户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开展精神慰藉、家政服务、陪同就医、保健指导、娱乐活动。
2.每周清理野广告。志愿者每周对辖区内的野广告、白色垃圾、野草、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清理,并在辖区内宣传大家都来保护小区环境,不要在墙面上乱涂乱画,乱扔垃圾。
3、节假日送祝福。志愿者对辖区内的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对象进行节日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他们感觉节日的气氛,村委时刻都在挂念他们。
4、在村内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讲座,组织社区党员对他们进行关心、教育、心理辅导,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健康成长。
5、志愿者义务巡逻。每周二分成两组,一组四人对辖区内的自然村、学校进行义务巡逻,对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加强防范,对居民发放安全提示看,提醒村民关好门窗、锁好门。
6、志愿者文明劝导。志愿者文明在重要十字路口劝导交通文明,在车站提示大家文明排队上车,在公交车上维护秩序,文明乘车。
7、结对帮扶。志愿者一对一对困难家庭实行走访慰问,和他们聊天、谈心,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
8、关爱残疾人活动。在助残日,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理解、关心、尊重残疾人,为他们开展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日常生活照料,让他们感觉到关心,对生活充满信心。
四、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学雷锋活动计划,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雷锋精神,自觉实践雷锋精神。
[关键词]群众文化;职业形象;设计;塑造
群众文化工作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代阶段,整个社会的思想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更加显著,要一如既往的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同时能够反应现阶段的文化工作特点,满足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升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能力。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还必须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将我国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本文结合我国群众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探讨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形象设计与塑造,目的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能力。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工作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公共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基层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工作也是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文化繁荣、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群众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显得日益重要。同时,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群众文化工作也必须寻求突破、提升工作能力,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探索引导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学习文化的社会氛围。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有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群众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各项工作高效的开展。在现阶段,物质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物质水平与精神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凸显,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二者不匹配的问题。通过群众文化工作,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精神文化水平,调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最后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还有利于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群众文化工作者形象设计与塑造
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视觉因素对沟通的影响最为重要,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形象设计与塑造对于开展文化工作、提升工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要从对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规划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象因素、工作任务等,首先确定设计的基本思路,之后再完成具体的设计与塑造工作。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形象设计与塑造要首先明确重视这项工作,肯定职业形象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的重要性,其次是认真分析和把握形象设计的要点,通过不断的调整学习和改进,提升形象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1)重视形象设计与塑造工作
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形象设计与塑造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明确共识的指导思想,强化工作意识。职业形象设计与一般的个人形象设计不同,不但要符合个人年龄、气质的特点,同时要保证形象与职业、办公场所、工作特点以及行业特点相符。群众文化工作属于非保守职业文化,同时属于创意职业的范畴,所以群众文化者的形象要在得体的基础上突出创意和创新,能够彰显个性,传递出个人的精神特点和文化理念。
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背景不同,从事的文化工作领域也不同,因此在进行职业形象设计和塑造时要从自己的工作目标出发,希望实现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就讲形象塑造为那个类型的特点。例如,可以塑造为吃苦耐劳的形象或极具创新意识的形象,或是干练专业的形象。不同的职业目标应当有相适应的形象设计和塑造。
最后,群众文化者应该具有集体意识,能够坚持自己是整个文化工作的一部分,自己的形象影响了整个文化工作的形象,是集体形象的一个集中展示。每个群众文化工作者都是自己所在单位的一个形象展示,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是整个单位的形象展示。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给整个集体的形象提供正面促进作用。
(2)职业形象设计与塑造要点
美好的仪容。仪容仪表是一个人形象的最终体现,干净、美好、得体的仪容仪表,能够给人以和谐、舒服、亲切的印象。健康的肌肤及发质能够给人以健康自然、积极向上的感受。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要重视仪表的干净整洁和仪容的修饰。
友善的沟通表情。表情是人们的沟通过程中最直接、最强烈的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的方式,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表情管理是提升与群众沟通能力的最重要的方式。友善的表情能够打动沟通对象,使其愿意主动理解和配合;同时友善的表情也能体现出人的自信和善良,促进良好的互动。
大方的举止。举止是人的肢体语言,大方的举止能够直接反映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文化水平、业素养和社交能力等。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大方举止,能够帮助她更好的与群众沟通,体现沟通的诚意和能力。端庄的举止能给人以成熟、稳重的感受;从容潇洒的举止能够给人以自信、健康的感受;而坦诚的举止能够使人赏心悦目,乐于沟通。
优雅的言谈。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工作中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的要素是突出重点、注重互动、形式多样、遵守规则、积极创新。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沟通语言必须是普通话,同时要注意沟通的音量。音量过小,容易影响人们的理解和交流,而音量过大会给人带来聒噪的感觉,让人觉得缺乏教养。合适的音量是沟通的基本前提。另外,要注重沟通的语言和内容,要根据沟通对象的年龄、层次、学历背景等调整沟通使用的语言。遇到问题时要做到心平气和的沟通,切忌争吵。注重语言艺术,加强在沟通中的情感交流,重视沟通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得体的服饰。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服饰首先要满足职业服饰的要求,要与私下生活中的服饰区分开。尽管文化工作强调自由和创意,但也必须与日常的生活化服饰区分开。另外,服饰要与工作场合相匹配,在不同的沟通环境下,要选择恰当的服饰。例如生活中的沟通、舞台中的沟通等。最后,服饰也要注意选择搭配得体。不是昂贵繁杂的服饰就是得体的服饰,在面料、款式、配饰等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握分寸。既能够体现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特点,又不显得过分张扬和刻意。
结语
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宣扬正能量、拓展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都有这重要的意义。重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业形象设计与塑造,有助于提升他们完成工作的能力。群众文化工作在我国现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能够平和、自信、专业的与群众沟通和交流,能够体现出积极向上、健康自然的社会主义精神面貌,同时呈现出专业的态度。群众文化工作对于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形象,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阳.谈群众文化工作者职业形象的设计与塑造.管理观察,2010(31):P242;
〔2〕付俊斐.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戏剧之家,2016(21):P276;
〔3〕喇忠英.浅谈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参花(上),2015(11):P160;
因此,以个人从事文化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几点建议。
1.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高雅文化,使高雅文化在青少年中成为流行时尚。
大力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占领青少年的视野,如在学校、社区、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古典音乐欣赏、绘画书法培训诗歌写作、朗诵等种种形式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民族文化欣赏与熏陶活动,从而使青少年能真正走向健康的高雅文化。
2.规范群众文化的发展。
对那些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文化,要制止杜绝。如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扶持那些能产生积极影响的群众文化,如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主义。
3.发挥群众文化的自身优势,多创办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场所和项目。
例如开设电子阅览室。现在青少年到网吧很多是打游戏、看光碟、上网聊天,甚至浏览非法网站等,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建设,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优秀网站,举办各种交友会、读书会、学习班等。让青少年在科学的引导之下逐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认识他人,提高思想素质。当然在其中要适合青少年的要求,如可开办声乐、美术、摄影、舞蹈、书法、文学等各种培训班。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联系运动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办群众文化阵地的优势,强化职能培训。
4.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如积极联系学校,帮助学校在校内加强文娱活动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在强调成绩的前提下,学生往往只顾于埋头苦读,少了许多文娱活动,这样校园中的氛围就显得有些呆板。事实上,加强在学生中间开展文娱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校园文化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活动力,强化竞争意识等等。还可以利用青少年的假期,联系体育馆、公园和社会区等单位,组织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多搞互相交流,如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争取社会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5.领导重视,更新观念,加大对文化工作资金的投入。
领导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要认识到文化,既是经济的启动,也是经济的后劲。经济、文化是互动的。因此应既抓经济建设这一“硬指标”,又抓文化建设这一“软件”开发。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同步与世界接轨。党委、政府应始终把文化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检查,尽可能地增加对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营造全社会重视群众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6.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管理,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要想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文化工作任务,关键之一是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征善战的文化队伍。实践已反复证明,哪里的文化工作搞得好,哪里必然有称职和优秀的文化工作者。
临海市文化馆根据上级主管文化部门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教训,谈谈我们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共同探索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态度。临海市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活动项目繁多,千百年来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这几年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资源普查工作,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民族民间资源是群众文化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传媒等新形式的娱乐文化的迅速进入,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依然还停留在静态保护上,没有做到提倡动态或活态保护,更没有提出传承弘扬的行动口号。以致传统文化项目渐渐地被淡忘,在众多新的、外来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被边缘化了。
所以我们认为,在研究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探究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自2003年以来,我市广大群众工作者积极参与了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全面的普查工作,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发展民族文化的根源,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作为文化工作者,就必须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特别要结合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创造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开展必要的理论研讨,还可以组织参观介绍一些典型经验,来提高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
二、认同目标,勇于实践。统一了领导与群文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作用认识,群文工作者就必须为党政部门的决策做好参谋,出谋划策,提供可行性的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要从乡镇尚存的传统文化中,选择有一定知名度或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有群众基础,易于普及创新,且资金投入量少,或利用开发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项目开展工作。例如我市的“上盘花鼓”“黄沙狮子”“括苍剪纸”等。以上盘镇的“上盘花鼓”为例,上盘镇于2006年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省民间艺术之乡(上盘花鼓),并相继列入临海市、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2007年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舞蹈篇)。有近500年的历史“上盘花鼓”自1955年挖掘、整理后,每年都在省级演出获奖。特别是近年来,该镇的上盘花鼓表演队已从原来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8个队,100多演职人员,其中农村一级俱乐部中就有6个表演队。不仅增加农村俱乐部的活动项目,也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上盘花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全市、台州地区进一步扩大。为巩固该传统文化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起到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亦成为上盘镇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
三、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在群众文化的工作中,经常都会碰到先普及后提高,或是先提高后普及的工作方法矛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对待传统文化工作亦会同样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认为,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关键。任何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只有在普及中才能发现人才,有了人才该项活动的质量就会进一步提高。活动项目的质量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就能达到普及的目的。
上盘镇文化站始终坚持这一鲜明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传统文化“上盘花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他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制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例如要在近两年内,使上盘花鼓在全镇21个一类农村俱乐部中,建立表演队,到2010年时在42个行政村全部普及;每年举办一次上盘花鼓培训班,以提高各队的表演质量;拟在上盘花鼓的11首歌曲中选出《寄生草》《姑嫂看花灯》等几首作为乡土教材,在中小学、幼儿园中教唱普及;计划在上盘镇中心成立舞蹈中心组,培训演员20人左右,通过比较正规的培训,提高艺术表演质量;计划在近期举办一次全镇范围“上盘花鼓”的表演赛,促进该表演艺术的提高。
这些普及与提高的措施,既是交叉地进行,促进了两者的工作开展,又体现了矛盾的统一。
四、不断丰富创新,适应社会进步。任何传统文化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创造的。只有经过不断加工,不断丰富,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满足娱乐的需要,娱神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盘花鼓也不例外。据我们了解,上盘花鼓在1955年挖掘整理时,为了宣传参军保家卫国的需要,对几首歌曲的部分唱词作了修改,演出时加上乐队伴奏。1959年则把2人花鼓改为5人表演,同时根据上盘花鼓音乐素材,创作了一名为“舞龙调”的新曲,第二次上省演出。2000年,临海市文化馆和台州群艺馆分别以“上盘花鼓”的音乐、舞蹈动作为基础,创作了舞蹈“花鼓情”。无论是音乐、动作、队形、人数都作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受到专家和群众的肯定、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