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02:3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上艺术课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师生语言艺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中职幼师生的语言艺术课程以培养、发展幼师生语言技能为中心,将语言表达与表演技巧、教学语言结合在一起,以体验学习的模式,通过视频学习和专项练习令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提高技能,并通过观察和总结巩固成果。本课程的实施要从教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强化幼师生语言技能为目标。
1.教学规划要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系统设置三年制中职幼师生的语言艺术课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一年级仍以基础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为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掌握好普通话。进行语言艺术课程学习前,可组织学生到幼儿园或早教中心进行短期见习或实习,利用语言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语言艺术课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幼师生自二年级始,逐步深入进行语言艺术课程学习,学习时间共计三学期。第三学期的课时要多于前两学期,旨在强化提高幼师生的授课表达能力,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服务就业教学内容要分专项逐步深入进行,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做好理论储备,然后再进行实践训练。理论课既要有专项基础知识,又要安排实践比赛后的指导与总结。通过前期指导和实践总结,使幼师生的语言技能获得提高与发展。教学内容设置可以从学生自我介绍入手,逐步进行吐字节奏发声训练、形体姿势训练、配合动作和节奏的儿歌朗读训练、故事专项训练、三句半等简单曲艺训练、课本剧表演专项训练、主持专项训练、演讲专项训练以及故事课、综合课等。每一项内容都以就业技能为指导,令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幼儿园及早教中心的教学工作。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竞争中职幼师生多数性格活泼开朗。实践中如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营造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是语言艺术课需要注意的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忌陈旧,宜新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多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利于教学的视频,使学生在观摩中明确差距,努力提高。此外,在实践竞赛环节,可利用录像设备给每个学生的专项练习摄取影音资料,并在回放中指出问题,帮他们总结经验。此外,还可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情况进行影像资料搜集。
笔者在对本校及周边地区农林类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各高职院校对公共艺术课的重视度不够理想,有将近一半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甚少,仅限于音乐,美术两大类,有的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教师所学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比如:学校有音乐方面的老师,就开设与音乐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而其他例如美术,影视等课程就无缘开设了。另外,有的学校认为:职业院校只要让学生把专业技能学好就行,也就尽到学校该尽的义务了。有的学校认为:公共艺术课只需要在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开设就行,其他专业则没有必要开设这类课程。还有的学校认为:公共艺术课只需开设选修课即可,有学生选,就安排老师上,没有学生选就不开设,而且也没有和学分挂钩,这样导致学生即使想学一看没有学分还不如不学。继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为此,为培养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要求重新设置课程,力求达到教育部的要求。目前农林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非常薄弱,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没有专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就依托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的教师上课,他们本身担负着各自繁重的教学任务,必然无法把重心放在公共艺术教学上,这样也导致公共艺术教育不能持续、健康、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公共艺术课开展的途径
近几年各高校络绎不绝地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然而效果却大不相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建立自信心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发挥公共艺术课在高职院校的作用,必须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本校公共艺术课发展的最佳实施方案。
(一)领导重视
众所周知:一个学校的领导对哪个专业重视度高,那么这个专业发展得必然好。农林高职院校的校领导无疑对农林类专业相当重视。既然公共艺术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途径,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髙素质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农林高职院校的院领导应该把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提到日程上来,成立公共艺术教育机构,负责对全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艺术实践活动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作出全面规划和统一部署。
(二)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授课
1.全面实施公共艺术课限定课程教学根据要求,公共艺术课可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喜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这些限定性公共艺术课程大多为理论方面的课程,相对于农林学院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习。为全面完成这课程,我院将这八门学科以网络形式面向学生授课。学生可以自选其中的一门课程,而且学院规定每一位大一新生必须在第一学期自选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学习并取得学分,达到此规定方可毕业。2.配以任意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她们当中的一小部分从小就接触有关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进入大学后,很想继续再深一层次地学习,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学习,而是实践方面的学习。例如与音乐相关的某一器乐的演奏或声乐演唱等等。为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我院以单独授课形式面向学生授课,学生可以与老师面对面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当然公共艺术选修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种公共艺术选修课,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3.艺术专题讲座开设艺术专题讲座是高校实施公共艺术课的补充,我院除了每学期安排艺术专职教师面向学生开设与公共艺术相关的讲座之外,还不定期邀请校外艺术名家来我院开展艺术讲座,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园丁,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必需要有公共艺术课教师队伍来保证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农林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师少之甚少,因此农林高职院校要想尽一切办法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除了按教育部要求积极选送公共艺术课教师参加在职硕士学位进修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和考察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与校园文化和社会体验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微课;应用;分析
一、微课
就微课而言,简单来说,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即微课程,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以某知识点、教学环节为中心的一种全新网络课程资源,可以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视频便是微课的关键性教学内容,包含多方面的教学支持资源,比如,教案、音频、练习测试等,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促进以及补充,可以最大化提高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促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学生可以不用受到时空限制,利用课余时间,借助手机、电脑等,随时学习课程知识,利于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复习旧知识。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高职教师要全方位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该课程的具体要求,准确把握班级学生已学过的公共艺术知识,通过多样化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制定合理化的复习微视频,便于学生学习公共艺术新知识的同时,有效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将其串联起来,构建全新的知识框架体系,更好地将所掌握的公共艺术课程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准确把握该章节公共艺术重点与难点知识,结合高职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等,结合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其和新课题知识巧妙融合,准确把控微视频播放时间,即10min左右,科学制作微视频,上传之后,让班级学生下载后自行预习,试着完成其中的预习作业。在预习新课题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将所学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复习旧知识,在脑海中构建不同公共艺术课程知识板块,为更好地学习后续公共艺术课程知识提供有利的保障。2、导入新知识与课堂讲解。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导入特别重要,是课堂教学环节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准确把握微课特点、性质、优势等,结合新课题知识,根据班级学生对新课题知识预习情况,科学导入新课题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确保该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挖掘他们各方面潜力,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解章节重点、难点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形式让班级学生“分段、分节”观看对应的微视频,比如,图示、列表,便于学生全方位正确理解该章节公共艺术课程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以及难点,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各方面能力都能有所提高。3、课堂总结与拓展课后学习。在应用微课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该堂课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等,做好课堂总结,便于学生清楚本堂课教学的关键点,为课后复习做好铺垫,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公共艺术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等的课后作业,确保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还可以让班级学生反复观看该章节教学微视频,尤其是课堂上自己没有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微课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公共艺术水平,制定合理化的学习计划,科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公共艺术课程,利于强化他们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多样化优势,拓展课后学习,结合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制作相关的微视频,微视频内容属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延伸性练习试题、测试题目。教师可以根据公共艺术课程章节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大赛、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图集等,进行合理化剪辑,制作成微视频,也可以选取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影片、戏剧等片段,包括对音乐专家专访等,科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其他方面知识,不断是拓展他们视野,有效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刻感受到公共艺术课程的魅力所在,更好地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知识以及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能力,不断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必须全方位准确认识公共艺术课程,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职教师要准确把握微课内容精炼、视频短小等优势,将其灵活应用到旧知识复习、新知识导入、课后学习拓展等多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以此,构建高效课堂,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知识以及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素养,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在改变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作者:王园园 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锦翠.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43-44.
[2]唐劲松.浅析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02-104.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素质
公共艺术是反映地区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体现时代文化的一种形态,公共艺术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于教育体系之中,是对学生内在思想、素质、思维等因素的强化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公共艺术课,不仅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还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落实,更是对我国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响应。公安院校中的公共艺术课,是对特殊岗位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强化培养,是对在校学生素质行为、艺术行为等内在行为的一种深化塑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程,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必须正视公共艺术课在公安院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必须重视公共艺术课在学生整体发展中的辅助作用,必须以系统全面的观点去审视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中显现的诸多弊端,并借助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完善,以此实现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效益的综合提升。下面笔者就针对公安院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的意义、主要弊端及如何在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中进行优化创新策略展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公安院校开办公共艺术课的实际意义
1.传递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身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多种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岗位,才能满足特殊岗位的额外需求。在公安院校中开办公共艺术课,以学校教育为平台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以艺术课程为媒介对学生的才能进行挖掘和培育,借助音、美、舞等多种艺术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涵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文化事业,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训练中获得灵魂的洗涤,让学生在美术艺术的训练中获得精神的愉悦,让学生在舞蹈的训练中获得肢体的放松等等。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训练与培养,可以让公安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能够更加协调、更加全面。
2.修身养性,塑造健康人格
艺术,包括才艺与技术,是对生活中各种优质思想进行精炼提纯,是各种思想境界的美化,是社会形态中各种美的演变。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将我国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还可以让学生的品德、个性等等得到塑造,让学生的人格秉性在艺术的熏陶下得以逐渐完善。
3.活跃思维,提升创造能力
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天分,也要归结于自主创造。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外在培养,可以让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意识得到激发,让学生主体的协调力、鉴赏力、表现力等等获得整体提升,让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在多种艺术的奠基下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二、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认知不足,投入较少
公安院校的教学体系虽然设置了公共艺术课程,但是其本身的地位却被忽视,校方往往以专业课程作为主导科目进行教育培养,而忽略公共艺术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鉴于公安院校认知的不足和重视的不够,其在公共艺术课的资金上是投入甚微的,艺术课程的教学设备提供甚少,根本无法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师资力量上更是十分欠缺,专业的课程占据着大部分专业的教师,导致艺术课程专业教师的欠缺,教师发展停滞不前。
2.内容保守,安排不当
由于公安院校自身专业化的局限,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相对保守,大多是以正义性、革命性、红色的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戏曲作品等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虽然说与公安院校的专业相挂钩,但是却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相背离,与学生主体的内在兴趣相背驰,导致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越来越低。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安排很不合理。课程的安排常常是间隔时间过长、课节过少,课程的结构常常是过于疏松、过于宽泛,课程的形式过于复杂混乱,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在艺术发展上的需要,无法体现艺术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魅力。
3.观念落后,手段单一
在传统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的观念过于保守、落后,应试教育理念与以师为主的观念主导着教学的整体,令学生主体的艺术发展受到限制,令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所发展。落后的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思想,令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循环往复的教学形式无法将艺术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也无法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优化创新的整体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化变革,教育教学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应试观念为首的传统教学形式逐渐落败并被取缔,以素质教育为首的新型教学形式逐渐成为了教学发展的根本。在素质理念的引导下,在新型教学手段的支撑下,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种种弊端必须及时改正、优化、与时俱进,以保证学生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1.提高课程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公安院校是为社会输出保障性人才的摇篮,更需要意识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社会、国家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公安院校应当认真审视公共艺术课程在基础课程教育中的深化作用,应当提高对艺术课程地位的认识,应当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整体发展,并系统分析、合理安排、科学规划,以此保证课程体系发展的稳妥性、全面性与有效性。在资金投入方面,公安院校应当放开限制,着眼于艺术课程上的发展,在设备上增加投入,置办先进的、基本的教学设备,保证艺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在师资人员的引入方面,吸纳优秀的、专业化的教师,创建高专化教育团队,保证教学质量的实际提升。
2.及时转变观念,整改教学设置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影响中,传统应试理念已经无法适存,以教师的言语定教的落后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作为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及时打破传统应试观念的桎梏,在教学中树立符合教学形式与学生发展的生本观念、发展观念,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在学生主体的需求上进行艺术课程教学结构、内容、形式等的优化设置,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丰富课堂内容、调整课堂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以课程机构的优化为学生搭建探求艺术知识的平台,让学生的艺术发展得到坚实的后备支撑;以课程内容的丰富充实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主体的内在文化素养与艺术涵养能够在课程的优化中得到全面提升。
3.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新课程的改革,向我们推荐了众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现代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宜性地引入艺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实现艺术课程教学的整体发展。
(1)创设生活情境。
艺术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艺术的教学也必定离不开生活。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活素材,以生活中的真情实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荡学生的思维,让艺术的教学能够因此而富有生活韵味。例如,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具体情景描述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的观看和想象中实现美术能力的发展。
(2)开展小组合作。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艺术课程的教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际落实。在公安院校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类别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探讨、相互促进,使学生的艺术品位、艺术能力等等在互帮互助中得到综合提升。例如,在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后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之中进行自我独特观点的阐述,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因此而得到提升。
(3)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丰富课堂教学的最佳工具,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最优形式。将信息技术引入艺术课程之中,以技术的形式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以技术的形式突显艺术知识的重点,让艺术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具体。例如,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形式进行美术作品的具体展示,让学生在亲临其境中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活力。
四、结语
总之,对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进行实践分析和探索创新,需要教师立足于当前的教学形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立足于新课程的改革,在全面的系统分析中探索出适宜公共艺术课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与学生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玉.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实施策略[J].职教通讯,2012(9):31-32.
[2]高红.农林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
一、强化管理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1.明确目标,规范管理。落实艺术教育,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管理规范,督查严格。要制定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到学校重点工作中;要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要制定科学的艺术教育考评细则,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
2.内外结合,有序实施。艺术教育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教育,必须坚持基础培训和特长训练相结合。学校要将艺术教育工作抓实抓牢,要求艺术教师认真上好艺术课,做到课前有安排、课堂有落实、课中有检查、课后有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艺术教师要认真制订艺术教育活动计划,每天、每周、每月、每期、每年定时定点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与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积极协调、配合,做到特长培养互补、活动开展互补,坚持校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艺术普及与特长提高相结合。
3.奖勤罚懒,有效激励。学校对艺术教师制定绩效工资、艺术工作考评和奖惩方案,在职称评定、岗位考评、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有些地方还给予了适度的倾斜,激励教师满腔热情地从事艺术教育。同时,对于在课堂上纪律涣散、敷衍了事或者将艺术课程挪作他用的老师予以书面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落实和顺利开展。
二、执行标准,开足上好艺术课程
1.严格标准,规范开课。每学期学校安排课程时,要认真对照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艺术课,不随意加减艺术课,包括毕业班。
2.教学管理,重在落实。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制度,强调备教批辅考要求,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标准,使教师清楚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
3.教学科研,扎实推进。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内容以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为主。以“五步式”集体备课为重点,着重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
三、夯实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作风过硬、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教师队伍。二是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打造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使全体教师形成比奉献、比业绩、比进步的氛围。
2.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讨论、疏导、引领来促使全体教师形成荣辱与共的意识,使每位教师都能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出谋划策,进而制定出学校科学发展的规划、教师必须遵守的制度,并固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3.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加大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做到处处有景,处处育人。使全体师生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开展艺术活动。
四、精心设计,积极搭建展示平台
1.搭建教师展示平台,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一切机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展示;活动展示;参赛展示。
2.搭建学生展示平台,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大量舞台。要注意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要注重舞台的多层次性,二是要注重舞台的多样性,要坚持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文艺汇演、经典诵读等。
五、文化沉淀,创建艺术教育特色
1.认真总结梳理。学校要将本校艺术教育进行认真地总结,认清需要改进和发扬的地方,进而更加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目标,更加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更加清楚学校艺术教育应有的效果。
2.科学研究提炼。学校要在总结疏理的基础上,将艺术教育好的方法、措施、经验进行加工提炼,同时要请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指导,确定一种适合本校艺术教育发展、具有本校艺术教育特色的模式。
1.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包括六大方面:感受、认知、体验、想象、表达、创作。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囊括聆听体验、联觉培养、体态律动、声势练习、内心歌唱、音乐读写、即兴创作等等。
3.教学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别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综合课程,譬如幼儿音乐感能训练课又或是幼儿联觉培养训练课。另一种是设置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课程。
4.教学评估应以学生感受与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和人文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应在于以经验性的艺术理解能力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掌握和公共表演技能的评估标准。
二、幼儿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如何落实到有效的教学行为上,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影响这一环节的因素首先是要教师真正理解综合艺术课程的实质和内涵,不要误认为体现艺术课的综合性就是必须把一堂课分成几块,即唱十分钟、跳十分钟、画十分钟而已,这样反倒把一堂课弄成大杂烩。
综合即整合遵循的法则是:相同的美学观念、共同的主题、共同的目的、互补的关系、阶段性过程的整合等,连结成有结构组织的学习单元。可见,课程综合的设计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关键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教师整合课程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能否真正实现综合艺术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做到这一点在于:
1.重视教师知识人文素养能力的培训。教师在备课中要改变原有单一的知识结构,脱离以往科目本位的思考方式,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形式来作课程设计,这种协作式备课可以联系相关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的切入点和测重点,用综合的、相关联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学科融合,优势互补的目的。
2.把握综合教学的组织原则:①教学以完整的作品为主要素材,宜使每堂课都能得到情感体验的经验;②指导学生以获得感性知识为主,防止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离开了感情本质;③元素化的艺术知识要组合在整体性的艺术作品中进行教学,以使这些元素化的知识能以具体的感性方式表达,而不是以抽象的理性方式表达;④教学内容与进程,要以学生的情感成长过程为主导;⑤艺术教学方法不必强求一律化,可以个性化。
下面就一则课例来看幼儿园综合艺术课程的具体组织实施:教学对象:幼儿园小、中班课程类型:以音乐为主体的综合艺术课主题:音色与大自然教学内容:
1.一开始给3分钟时间,教学设计安排师生互致欢迎。如老师语: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都来了吗?学生语:是的,是的……回答两遍,就敲两下三角铁,若三遍就是三下。教学意图:教师给出明确信号让学生开始有团队感,置身于其中。
2.接下来安排出10分钟时间,设计出天黑到天明的过程。首先,教师唱诗歌,歌词中说明:天很快就会亮了。同时伴随着手指拨和锣、三角铁等乐器的声响。随后尽可能调节灯光,并且伴随对雷雨天气的描述,例如闪电光的长与短,雷声的响与弱、远与近,雨声的大与小、急与缓。教学意图:通过聆听和演奏不同的声响来让学生感知并判断出音乐响与轻、短与长、快与慢。同时通过第一现场的视觉感来传递听觉感,并且由对天气本身的认知经验发挥积极演奏的兴趣。
3.接下去的5分钟时间,教学设计上安排用钢琴弹奏一个旋律的主题,学生开始从静态转向动态,想象并开始模仿大象的走,感受音色的强弱;模仿小老鼠的跑,体验音乐的速度快慢;模仿小兔的跳跃,感受音乐的长短。教学意图旨在让学生学习听钢琴给的旋律主题,表达独立的律动动作。
4.再给10分钟,教学设计上运用唱歌和打鼓等乐器,向学生讲述着一个“在非洲古老的原始森林中住着一些可怕的动物……”故事,乐器随即在不同的速度下打出不同的节奏。教学意图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如身临其中,同时在情绪的感召下即兴演奏发挥,在瞬间音乐中完成了重拍的体验训练,以及律动和器乐演奏的统一结合。
5.最后10分钟,教学设计学生都回到起初的静态,背景用手指描述着大自然动物园的旅程结束,大家全部拉手围成一个圈,唱结束歌,互相行礼,感谢和再见。教学意图是进行手指灵活度练习,在团队精神下统一音调齐唱歌曲,结束课程。
三、总结
关键词:艺术综合学科教学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教法;创造思维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Problems in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Art
LI Xiao-hui
艺术综合课程教学试验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作为一门新开发的综合课程,艺术综合课程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艺术综合课程的多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艺术综合的教学研究怎样进行?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教法有什么特点?综合课程的学科体系教材内容整体框架应该如何设计?综合艺术课程有待于从理论走向实践。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踏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在实践和探索研究中使艺术综合课程的理论与教学实践逐步成熟完善。
一、综合艺术课程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根据教学实践与研究,艺术综合课程目前的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综合艺术课程是个崭新的课程,有着许多充满新意的探索和全新的做法。所有内容前无范例,现无样板。教材编写仓促,不成熟,存在探索研究的痕迹,部分教材内容设计不够合理,教学问题考虑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修改。部分教学问题出现在教材内容的结构框架与编写思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上。例如为了体现综合理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综合理念设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许多课中都有学科渗透交叉的内容。教材中教学思路和多种选择以及教学范例的设计,原先是为给教师提供思路借鉴参考之用。但是一线教师对什么是综合课程不甚了解,没有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为了体现综合课程理念,学科交叉、人文精神都想体现,课堂上教学目标过大、知识技能淡化,教学内容五花八门,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使综合课程的教学困难加大,课程理念与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2、师资不足和教师专业培训不足是是艺术综合课程标准与教材推广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探索过程和理论学习研究过程的时间嫌短。仅仅凭借通识培训阶段和教师新课程培训学习班的学习,无法解决教学一线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许多教师初步接触综合艺术课程,在综合课程的教学理念理解和灵活运用方面存在困难。在知识和技能技巧等方面准备不足。各地区教师一般都是经过课程短期培训,马上就要上岗执教,面对许多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这些问题伴随教学进度不断增加。对于实验区教师,由于都是新课,教案都是新的,备课量大,加上专家指导不能及时到位,积累的教学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以至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呈现不明显,有了我们称之为集体疲劳症与集体厌倦症的现象。反之,对比没有参加综合艺术课程实验区教学的单位,音乐与美术课程的教学虽然也已进入新课程的探索,但教材的基本内容和专业知识与技能部分都是自己熟悉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也是教师熟悉的,教学上难度与工作量相对要较小。
3、综合艺术课程的音像教材编辑不到位,提供给教师教学用音像图片资料量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教材发放和音像资料发放不及时不到位;部分实验区教学条件较差,连基本的播放音响的设备都缺乏是构成综合艺术课程教学困难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设计等学科,由于学科综合交叉,要收集准备的资料多,工作量大,在加上部分内容是跨学科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找。在日常教学工作量很大的前提下,还要化大量时间备课和收集音像图片资料,一线教师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所以产生“集体疲劳厌倦症”是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综合艺术课程的教材编写应该考虑一线教师的困难和工作量的大小。尽量提供更多的获取音像图片资料的途径,尽量将教材的配套音像图片资料选好配齐,尽量将教材的编写便捷化、配套化,以减轻教师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上的难度。
4、艺术综合课程是涵盖美术音乐舞蹈设计等多种艺术学科交叉课程。目前担任教学的一线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缺失情况。由于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所限,无法解决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中的问题.部分地区出现的美术音乐教师搭配同堂教学情况又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教学难以协调等困难局面.部分地区采用了美术音乐教师组对备课、组对教学的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科交叉在教学中确有不便之处。例如:1)一线美术音乐教师在一起备课不方便,工作量增加;2)音乐美术教师需要学习和讨论自己所不熟悉的新的教学内容,还要音乐与图片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的内容与难度增加,增加了工作负担;3)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的工作量大,过去分科教学时音乐美术教师可以自己独立备课,时间由自己掌握。现在需要美术和音乐教师同时备课,时间不易安排。4)教学进度安排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美术音乐教师的教学进度有时会进度不一,致使教学进度不能“齐头并进”,等等。
5、艺术综合教学的学科理论、心理学研究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的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视觉形象对于音乐作品的创造表现和情感体验审美评价的影响与作用?联觉是否影响听觉感受?艺术综合课程的多学科交叉大综合模式、一科切入兼及其他学科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操作性问题需要有解决办法。
艺术综合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作为一门崭新而独特的课程,要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很多。以往的单科(音乐或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无法全部借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例如:如何利用视觉、文学、戏剧表现、舞蹈手段在音乐作品鉴赏中的营造情景。
6、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实验是由实验区教师承担的,但是由于美术与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教学研究是在原有学科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所有的教学研究机构、专业协会与杂志社完备无缺。赛课、基本功比赛等正常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结果有汇报展示取得肯定的平台。而参加综合艺术课程实验的教师的研究与成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研究机构可以认可。赛课、教案评比、论文写作没有一个“综合艺术课程教学研究协会”来组织来评价认定成绩。这些问题必然损伤实验区教师的积极性,必然影响教材的推广与实验。
二、艺术综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验
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出要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这里的艺术能力包括:艺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艺术感知与欣赏、艺术创造与表现、艺术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是指在“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等方面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在这个总目标下,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课题设计案例设计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艺术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共同发展。同时艺术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还必须和人类发展、国家富强、创新人才培养紧密挂钩。
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必须以人文素质、艺术学科的学科性、艺术学科的审美愉悦性、艺术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在整个课程中,学科的交叉综合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学生在未来社会角色中能适应21世纪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学生是课程中的主体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辅相成。随着教学内容和感受体验、创造表现的相互对话活动中出现角色的变化。
在总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我们针对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
“艺术综合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通过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艺术学科本身的多科综合、融合贯通的两种模式(包括建立艺术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利用联觉与通感的方式)予以实现的。”我们深入进行了这两种模式的教学实验,依据综合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验证课程理论,实验艺术教材,把握教学过程,了解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型模式的研究是课题实验的重要内容。综合课的教学模式与课型研究是综合课程实验中的核心问题。
在一线教学效果良好的成功案例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供实验区教师参考观摩。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理念,设计出一批符合艺术综合课程理念,“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科综合、融合贯通”的典型课例,拿出了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办法,并以公开教学的形式在教学一线进行展示获得成功。
艺术综合课程教学疑难点是多样的。通过系列教学与研究我们发现,多学科艺术综合课在教学中的困难之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展开(教师无法同时指导、学生只能分组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科目上学不全、也学不深)。“教无定法”,艺术学科的教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的。前人创立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我们要继承,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果听凭舆论和最初的设计与构想,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探索就会停止脚步,作茧自缚,误入歧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大胆地进行实验,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从艺术教学的课堂实效出发,重视艺术课程的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人文性。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依照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对艺术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相关单元进行了认真研究以及重新设计。
我们采用的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种。
1、整体设计、内容分解。例如一个多学科综合的系列课,可以分解成若干内容相互支撑的微观课、单科课。在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中解决了音乐知识聆听体验的问题,在另一节课中可以深入进行旋律、和声、声乐训练和作品的表现创作的训练。具体讲就是将聆听感受与创造表现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我们觉得将欣赏体验与创造表现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创造表现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这样既解决了艺术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也解决了创造表现与技能技巧训练问题。
2、灵活机动实现综合课程的综合性。学科综合不一定需要课课都有,既可以在一节课中实现也可以通过相互关联的若干节系列课实现,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构建,由美术音乐老师共同备课集体交流、合理分解成为若干课型进行。
3、通过实验,我们从艺术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在艺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首先进一步实验和完善”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的教学模式.在艺术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若干有代表性几个单元进行了教学实验.同时根据教材和艺术教学的需要,我们又设计了多种艺术综合课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如下几种教学模式:1)艺术课程的单科切入教学模式;2)美术音乐课程中的单科教学模式;3)艺术综合课程中的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学科交叉类艺术综合教学模式;4)艺术综合课程、美术音乐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技巧教学的教学模式;5)艺术综合课程中的艺术鉴赏(含音乐、美术、舞蹈、建筑、设计等类别)类课程的教学模式;6)艺术综合课程、美术、音乐课程中的创作表现类课程的教学模式;7)以相互关联的系列课为单元的“一串葡萄式”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等。
4、在上述教学模式的界定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特色的艺术综合课程。如:1)单纯以聆听音乐为主间接进行音乐知识人文背景情况的音乐鉴赏课;2)以聆听音乐和研究音乐旋律表现的听唱奏和聆听鉴赏评价为主的表现课;3)将发展学生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和合唱表现能力的排练课;4)以绘画基本功探索与传授、以创作表现为主要内容的绘画课;5)将一个有多种学科交叉、教学内容多样的综合课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知识技能互相支持的系列艺术综合课。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使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型功能实现了多样化.很好的适应了艺术综合课程在知识技能技巧教学方面的教学需要.并且从多种角度支撑和完善了多学科系列综合课程的教学体系.有了单科教学、技能技巧训练、创作表现课的教学过程,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三、艺术综合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归纳
依据新课程的育人模式和人才素质培养的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艺术综合课程与美术音乐课程一样都必须以人文素质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鼓励创造表现加强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归纳了艺术综合课程以及音乐美术课程都可以使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感受表现创造一体法:创造表现和感受体验反映了艺术学习和艺术体验表现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内省――鉴赏感受体验,一个是外放――表现和创造。要想体验得深,就必须采用创造表现与鉴赏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明确创造表现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作品鉴赏。先感动,再理解模仿,后创作表现。将鉴赏与表现创作教学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达到一体化教学,对创造表现教学是十分有益的。
情境渲染法:围绕课题确定欣赏的作品,营造好的欣赏的环境,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就要考虑作品在这堂课中的作用的多用性。(感受、感动、煽情,将要用作创作表现的题材或范例),采用视听等手法营造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很好进入感受表现的情境,激发创造构思的灵感。
模仿迁移表现法:在创作教学中,“模仿与迁移”对创造力的形成和艺术作品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模仿”是学习创作表现的必然过程。为了创作某作品而选择某类作品进行针对性欣赏与分析,“为了创作而聆听”,这种为了创作某作品耳进行的聆听具有很强的“模仿”“借鉴”目的,其教学目的性明确,是创造表现教学的有效途径。要使艺术课真正具有音乐性美术性,使学生在完整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形成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表现的基本能力。
意境激发创造法: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美术图片作品、故事情节、实物演示、电化教学等手段渲染情境,激发想象,更深入地体验与创造表现作品。
任务教学法:提出创造表现的具体任务,鼓励学生予以完成。任务的难度一般为跳一跳够得着。以艺术创造小组进行的创造表现任务不比较大,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全程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以及可后较长时间完成任务。最后予以充分展示。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
一、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的概述
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中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流派、艺术特色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学着欣赏并评价一件艺术作品,感受其魅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我国教育家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理论观点,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对艺术的兴趣。美育和人们的文化素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也是推动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适当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同课异构概述
同课异构指同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班级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或是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班级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形式。对于同一课题,教师首先依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方式与手段、教学的基本内容,随后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重中之重[2]。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相互汲取意见并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异”是同课异构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如何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是探讨的主要问题。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形式由教师不断探索而来,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方式。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教学过程中的“异构”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根据自身对同课异构的理解,现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同一教师,不同班级授课”和“不同教师,相同班级授课”两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形式,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1.案例一
笔者承担了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主要来自本科会计学、土木工程、汽车与服务工程等专业。笔者在此分析并解读会计学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班级、同一教师、同一课程内容的美术鉴赏课程。在这两个专业中,会计学专业的女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0%,土木工程专业的男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5%。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些差异提醒笔者在授课时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转变教学方式,对同一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构建方式,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鉴赏课程第九章《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的授课内容,是笔者结合孙乃树的《美术鉴赏》与王甍、耿纪朋的《美术鉴赏》两本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整理而来。此外,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在民间美术田野调研中的研究成果,以丰富该课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根据对教学参考书的理解,笔者设计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课程由对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及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三部分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民间美术的种类,其中包括刺绣、年画、剪纸、民间玩具等艺术表现形式。第二,教师要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民族自豪感。(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民间美术的艺术成就与不同种类作品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为民间美术的工艺特点和审美内涵。(3)教学基本内容(课堂导入部分)笔者通过了解不同专业的学情,结合自己的擅长方向重组教材内容,设计出教学预案,对教学的导入作以下修改。在会计学专业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的设计思路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类型众多,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女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0%,因此笔者首先选择大部分女生更感兴趣的民间刺绣作为新课导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笔者以苗族刺绣手工艺的视频导入新课。少数民族的刺绣更加新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视频相较于图片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笔者介绍中国民间刺绣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刺绣类型与特点。在介绍不同种类的刺绣时,笔者拿出自己收藏的刺绣实物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刺绣作品,让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的设计思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相较于刺绣,民间玩具更能调动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此课程中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首先将编结玩具、糖塑玩具、七巧板益智玩具等民间玩具的介绍这一小节内容置于新课导入环节,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笔者增加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环节,通过手工编结的方式让学生以3~5人一组制作玩具,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该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丰富了笔者的教学经验。重组教材内容,将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进行授课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借鉴。笔者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效果良好。在磨课的过程中,教研室的其他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笔者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有所助益。
2.案例二
笔者通过现场听课、参与研讨的方式,观摩了Z老师和G老师美术鉴赏的课程。通过对比发现,在同一授课班级,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方向设计同一教学内容,并展示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风格。Z老师毕业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事美术鉴赏教学一年;G老师毕业于中国画专业,从事美术鉴赏教学多年,经验丰富。《中国古代绘画鉴赏》是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的第二章内容,该章节的内容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较为重要。Z老师和G老师分别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对教学进行预设,并以说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下是两人关于《中国古代绘画鉴赏》的不同构建过程。(1)教学目的和要求Z老师:让学生通过运用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鉴别、欣赏、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学会由浅到深地分析与总结古代绘画方式、绘画形式以及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增强,开阔其视野,陶冶其情操。G老师:通过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和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Z老师:教学重点为掌握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挖掘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具有的传统文化思想。G老师: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难点为让学生学会使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等艺术表现手法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3)教学基本内容Z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首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学生静心聆听教室回响的古琴声,感受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从而联系到中国古代绘画,让学生联想到水墨画也具有相似的意蕴。其次,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不同类型,通过PPT课件赏析五代时期顾闳中的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分析作品的构成形式与色彩搭配,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最后,通过视频的方式赏析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G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首先,利用自身中国画专业的知识储备条件,将中国水墨画实验引入课堂。其次,除了讲授教材内容,还让学生主动感受中国画的神奇魅力。在此基础上,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再次,在分析中国画时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等艺术表现手法。最后,避免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按着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活动。两种不同方式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同课异构教学方式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都有促进作用。基于教学主体差异的同课异构研究,统一的教材有着多元的课程形态,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让教师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高其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
四、同课异构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中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其对于改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积极影响。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求同和求异的思维,美术类学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支持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方式符合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育领域,教师如果都照本宣科地开展美术教学,将难以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3]。同课异构对于教师主动意识的形成非常有利,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等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