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7:39: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运输安全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铁路运输状况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仍然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与铁路事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安全问题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总结出来主要包括有设备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所以,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通过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我国铁路安全事业的发展。
1.1安全管理的思想观念较陈旧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其呈现出定性、静态以及局部的特点,对于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理方式关注较多,而又是通过事故指标来对事故性质进行定性。就事论事,没有很好地从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素质上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单纯地认为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而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除此之外,在软件与硬件的设置上,重视硬件的设置,而忽视软件的配置,对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没有进行良好的衡量,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管理水平。并且在一些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多是以罚代教,从而出现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这些都不利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事业的发展。
1.2事故信息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
铁路运输安全中,事故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其本身的价值不仅仅是教育或者是惩罚作用,其也可以用作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从而总结经验,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事故的原因分析通常都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原因的分析上,对于内在联系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是急于对事故责任的定性、对经济罚款的追究等。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事故处理中,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出现互相推诿、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事业会造成重大的阻碍作用,更主要的是对事故信息价值造成了浪费。
1.3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铁路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铁路的改革、生产技术以及人员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其管理方式与方法依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依旧沿用旧的管理制度从而造成管理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1.4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这主要是表现在一些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作风不严格、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职工对于工作纪律视而不见,出现有章不循、简化作业流程、违章操作等情况;规章制度没有完善,不能使得工作有章可循,从而造成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2.铁路安全管理对策
2.1消除安全隐患
2.1.1通过科学的实验以及精确的计算,对列车的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进行统一。
要想彻底地有效地降低将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转换造成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对车辆的调度、机务以及技术规章等,通过合理的实验以及精确的计算,最终确定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并在全路进行统一。
2.1.2对LKJ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根据运输的需要,进行反方向数据安装。
为了彻底、有效地解决好运行机车安装LKJ反方向数据的问题,首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对LKJ的硬件设施进行全面的升级,从而使其能够满足数据存储的需要。另外,各个铁路局需要对双线区段LKJ反方向基础数据进行公布,并向相关铁路局进行抄送,而且要尽快地进行安装。在安装工作没有完成之前,铁路局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出现不安全的事故。
2.1.3对相关的技术规章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进行完善。
在部分安全事故原因中,可能是由于货物快运列车开行所带来的风险。因此,相关的部门应当通过制定一些岗位安全职责以及作业标准等;结合当前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对于各种非正常情况出现的紧急事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且还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配备相关的应急救援设备,并通过实践,使得应急救援规章制度更加完善。
2.2提高线路、机车等相关设备的质量
在铁路安全运行中,良好、可靠的运输设备是行车安全的基础保证。主要包括铁路信号传输设备、铁道线路以及机车等。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从而将科学技术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保证。除此之外,要保证铁路设备的质量,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通过建立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将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位,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2.3确保铁路运输环境的良好
在铁路运输中,其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而为了保证作业人员能够安全高效地开展工作,需要通过营造一个健康的劳动操作环境,对恶劣的环境进行改善。在自然环境的应对方面,需要做好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气象监测,在暴雨、大风、雾霾等天气情况下,做好行车准备,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避免灾难的发生,保证行车的安全。
2.4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铁路运输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生产难度大、所涉及的人数众多,所以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铁路运输生产工作进行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所有的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通过对相应的安全负责人逐级确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通过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将内在监督与外在监督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将安全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
3.结语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
0引言
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就是铁路安全,并且铁路的安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很多方面的制约。近几年我们国家正在快速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铁路也经过了大规模的扩展以及路局直管站的机构改革,这些都是造成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不便的因素,也是因为铁路的提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
1铁路运输安全所具特点
首先来描述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因为铁路运输的开放性导致铁路运输非常容易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铁路运输安全分为铁路运营和线路两个方面,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火车车辆的安全以及铁路相关设备的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安全还有线路安全中的运输安全,经过隧道时的安全,以及道口的安全都是包含在两个方面之中的,另外,动态性和事发严重性都是铁路运输安全所具的特点,这是根据铁路列车在运行中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铁路列车在运行的时候本身就是动的,所以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在铁路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速度太快而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没有办法进行救援活动,因此会造成我们无法预计的损失。最后铁路运输安全是长期复杂以及艰巨的,对于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松懈。
2在铁路运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在管理体制方面就存在问题,另外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从事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下文来详细说明这些问题。
2.1铁路运输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正因为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设备和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由我们国家的铁道部来领导我们国家的铁路管理,导致我们国家的铁路管理体制一直都是铁路运输的共性为重点,而忽略了不同地区线路的个性特点,给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问题。如果我国的铁路运输体制更新不够及时,一旦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那么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2铁路运输安全存在事故隐患
机车在运输的过程中脱轨脱线,机车撞上人或物造成的损伤,机车内的工作人员不慎触电以及铁路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属于铁路运输事端。由于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缺乏安全认知,不按照规定的走行径路行走或者是钻爬到机车车底在道心行走就是造成我国铁路机车损伤的隐患。另外有的铁路运输工作人员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机车运输的过程中不按照铁路的要求跳车或者爬车,造成下道或者没有及时避开而伤及人身安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执行防护工作的时候,没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对于个人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或者是根本不设防,这两种情况也属于我国铁路机车损伤的隐患。机车在电气化区调车或者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铁路施工工作中没有安全意识,总是做一些违章的事情,不认真对待工作,抱有侥幸心理削减工作步骤;我国铁路的室内工作大部分都是带电工作,如果铁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专心或者是不小心,都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触电的现象;其次工作人员在维修接触网的时候不按照路局或者路段的要求进行防护工作,没有对此进行绝缘物的增设,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工作人员触电的隐患。
2.3从事我国铁路工作的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
自从我国铁路提速以及铁路进行货运开始,具有新技能的配备不断的投入我国铁路中使用,但是却忽略了对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判断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故障的经验都无法满足我国铁路运输的需求。当我国铁路机车发生故障以后,铁路的工作人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做出及时的处理,不仅会造成铁路运输的效率低下,严重的话会导致运送的货物损坏以及人员伤亡,所以必须要消除我国铁路的安全隐患,定期的给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做培训,让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
3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于我国的铁路运输可以采取建立完善的运输管理体制,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措施,下文我们就这些措施来作详细的介绍。
3.1我国铁路应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应该渗透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应该规定,所有的铁路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安全的管理理念,将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后工作中的重点任务,然后将我国铁路的安全运输工作做到最好,并且不断的提升决策的水平。另外我国铁路运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对于铁路机车上的客运人员要加强管理。其次要完善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在铁路运输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给每张工作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实施安全负责制的制度,对于安全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客运人员进行合理的约束以及管理。还要健全完善我国的铁路安全法规以及监督机制,将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
3.2将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上去
想要保证我国铁路客运人员高效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培养我国铁路客运人员,让我国铁路客运人员掌握超强的安全管理意识,以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重心,使我国铁路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得到加强,另外定期安排我国铁路的客运人员进行培训课程,将客运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文化水平都提高上去,用高度的责任心来执行我国铁路运输工作。最后要加强使用设备的人才建设,将全体铁路客运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都提高上去,在铁路运行的过程中要规范的使用所有的设备设施,避免因为人为处理不当发生的安全事故。
3.3我国铁路运输应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制度中将转变经营理念作为另外一项重要措施,其要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为了让货主感受到安全感,以及利益和实惠。在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过程中要以服务为基本原则,从货物运输的实际情况入手,能够让货物运输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争取为货主提供最为方便实用的货物办理流程,为了能够使更多的货主选择采用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方式,我国铁路货运运输要将办理货物运输的门槛降低。
4我国铁路货运的改革措施以及所得效果
4.1我国铁路货运的改革措施
4.1.1我国铁路货运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将改善铁路货运效劳作为本次铁路货运体制变革的根本意图,第一变革是改变铁路货运运送安排方法,货物运送方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编制,第二是将货运受理的方法进行变革,增加货运运输的渠道,并且将铁路货运的办理手续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第三对于铁路货物的收费标准进行整理,按照我国的运价标准进行统一的报价收费,第四实行铁路货运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对于货运运输的费用实行一口价收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服务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形式。4.1.2由我国铁路总公司组建货运营销中心为了推进我国铁路货运向商场的改变,我国铁路货运总公司要组建货运营销中心,其中货运必须到位,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以及机构的调整,将我国铁路货运的受理方法进行简化,客户只需要向我国铁路货运公司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我国铁路货运的客服人员就会帮助客户将货运手续办理好,新的货运营销中心免去了之前复杂的货运办理手续中货运计划申报以及请求车等手续,不仅方便了客户办理手续,而且也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以及货物装卸的服务一体化的目标。
4.2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所带来的效果
我国铁路货运的受理方法由一开始的等客上门变成了现在的去客户那里取货的方式,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运一体化的目标,并且我国铁路货运的办理手续也由复杂变简化,省去了一开始的货运方案申报以及恳求车这些繁杂的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管客户什么时候来铁路货运运营公司办理手续都可以进行办理,并且我国铁路货运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从收到货物到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都会进行全程的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另外,我国铁路货物运送的安排方法也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重新编制,将原来的等客户上门改为自动效劳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有改变以往的货运运输费用大,环节又多的程序,公开我国铁路货运的收费标准,让客户在比较之后选择铁路货运的方式。最后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要实现从客户手中到运送货物以及收货人收到货物的整个过程都进行管理的运送服务。以上所提到的都是由于我国铁路货运的组织变革而带来的变动效果。
5结束语
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必须以我国市场化规律作为改革的原则,同时还要将我国铁路运输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为了让货主感受到安全感,以及利益和实惠,将我国铁路运输的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上去,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并且将问题进行总结,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另外我国铁路货运公司要省去一些复杂不必要的办理手续的过程,并且将我国铁路货运的运送费用公开,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我国铁路货运的运送价格,客户本人通过对比之后选择我国铁路货运的方式,从而达到帮助我国铁路货运走出困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雪林.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17):192.
[2]刘坤.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6(01):76-78.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引言
公路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保障和国防安全,乃至文化、宗教、科技等社会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公路运输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运输任务日渐繁重,各地来往通行车辆规模与日俱增,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直接威胁到通行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政府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当前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运输市场规范化建设尚未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实现了飞速发展,道路运输业作作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而言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每年进入道路运输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数量急剧增加。运输主体的增多,在提高了我国道路运输水平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由于企业数量多,素质良莠不齐,许多企业单纯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入运输业,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较低,日常生产中只是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收入,而忽视安全生产,无视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造成超载、超速、争客抢客等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容易造成行业纠纷、矛盾,还使得乘客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甚至威胁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大量统计数据显示,运输违规经营、操作是导致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1.2安全管理机构缺失
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形式各异,种类繁多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这就给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从企业性质上看,交通运输企业存在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其它类型企业等多种类型,企业自身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其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也不相同,由此导致运输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上还很不完善,特别是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缺乏,给公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1.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公路运输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极多,企业运行活动日趋复杂,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行,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进行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日渐白热化,竞争的内容也也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牵涉到企业管理者精力的绝大部分。由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下降,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缺位,或者虽有制度却缺乏执行效果,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情况十分严重。安全生产制度的缺位,使得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无根之木,无本之源,根本无法健康开展。
1.4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除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缺乏外,许多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缺乏重视的原因,虽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却无法保证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单纯停留在字面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发挥实际效力。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充分重视,漠视安全生产管理,侥幸心理广泛存在。且结果就是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不力,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1.5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由于缺乏高度重视和统一规范的管理,当前运输企业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和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技能匮乏是影响公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公路运输企业进入门槛较低,许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并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工作知识、技能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获取的。由于安全知识、技能与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经济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导致职工严重缺乏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安全意识淡漠,更加不会主动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其结果就是运输行业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1.6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安全生产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的投入。从近期看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降低经济效益。而许多运输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主动减少安全生产投入,甚至不对安全生产进行投入。这样虽然在短期内会降低由于安全生产投入造成的经营成本,但从长期角度看无疑会增加企业运营的风险。没有足够的投入,安全生产措施就无法落实到位,安全生产自然就无从提及。
2道路运输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原因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安全生产的充分重视。
人是所以社会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体,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许多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到位等后果。
(2)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
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许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都有兼职人员完成,这些工作人员除了安全生产外,还有其他工作职责,不仅精力有限,而且往往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3)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经济效益是其根本属性,基于这个原因,当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产生冲突时往往会牺牲安全生产。因此,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履行监管职责,用行政手段对企业行为予以规范约束和正确引导。
3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议政府运输管理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运输市场准入机制,规范运输市场,加强对公路运输企业资质的审查、审核。严格遵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逐项审核运输企业资质条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允许进入运输市场。二是实施运输车辆定期维护、检查制度。由主管单位指定有资质的技术单位,对公路运输营运车辆就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根据车辆状况进行评级,营运车辆必须达到对应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输经营。运输企业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定期车辆送检,不参加检测或检测不达标的不允许进行营运活动。三是加强对车辆驾驶员自制的审核工作,坚决执行执证上岗制度。定期开展驾驶员培训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业务技能。
4结束语
公路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生活活动正常实施的生命线。我国是陆地大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更是有着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公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合法经营,推动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学忠.公路运输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押运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押运员对所押动的危险货物的性质不了解,在押动途中存在着脱岗的情况,对货物的监护不力,当押运途中发现隐患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
2建议采取的措施
2.1加大监督检查及互控力度
(1)严把验货关。对需要进行运输的货物,需要对其品名进行严格的核对,然后拍照存查,同时需要逐一的开箱进行检查和拍照,从而保证品名与货物相符(2)严把货物来源关。运输企业对于所运输的货物,需要对其货物品名、包装方法、货物的流向等相关信息进行掌握,对于需要托运的货物要对货物的来源进行摸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3)严把货物品名关。对于需要运输的货物,需要在运单和货标上对其品名进行准确、完整的填写,需要注明含量的还要标明含量。(4)建立健全互控制度。各岗位之间要建立完善的互控制度,这样无论在装卸、制票、外勤、受理岗位发现货物品名不符或是可疑货物时,都能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检查确认。(5)规范协议签订。集装箱门到门运输及在办理货物运输的运输公司必须与签订安全协议,协议应重点明确防止危险货物匿报品名和普通货物夹带危险货物的措施、责任划分和惩处办法。对于匿报品名和夹带危险货物的托运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6)加大设备投入,逐步实现人控向机控的转变。一是在主要的集装箱办理站安装大型集装箱安全检测仪,提高对集装箱内部装载情况的监控能力。二是在货运营业站积极推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监控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从受理、承运、装车、运输、交付等环节实现微机控制。三是为外勤等主要岗位配备便携式危险货物探测仪,提高防范能力。
2.2落实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
(1)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查堵能力。培训机构要通过脱产学习、定期培训等形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积极开展安全意识教育,使职工将安全贯穿于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2)落实规章制度,完善作业标准。一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和作业标准。二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岗位必须配备相应的规章,并定期组织对规,保证规章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督促、指导职工落实作业标准,纠正违章违纪行为,使职工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3)认真核对办理范围。在受理危险货物时要认真核对发站、到站的办理范围,坚决杜绝超范围办理危险货物运输。
2.3加强对装载危险货物罐车的安全管理
(1)加强对罐车质量的检查。道路车辆检修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对罐车罐体焊接、探伤及安全阀、密封圈等附件的检修。自备罐车的管理应坚持经常性检查和台账式管理,液化气罐车应积极推行安全附件改造。装车前托运人应确认罐车质量是否良好,对罐体有漏裂及阀、盖、垫、仪表等附件配件不齐全或功能不良的罐车禁止使用。充装单位要建立健全充装及安全管理制度,充装前必须由专人进行规定的试验,不具备充装条件的罐车严禁充装。发站在办理交接检查时,要认真检查罐体及阀、盖、螺帽的拧固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予放行。(2)严格执行充装标准,防止危险货物罐车超装、欠装。液化气罐车充装单位在充装前、后必须对车辆进行检衡,并按规定填制充装记录。在受理承运液化气罐车运输时,要认真审核充装记录,不符合规定者不得承运。常压罐车装车单位,要在装车台位上分别安装流量计,办理托运手续时,应要求其出具电子计量单,并认真审核充装量是否符合充装标准,不符合充装标准的车辆不得承运。(3)严格按规定选用车辆。道路产权罐车限装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石油及非危险货物的重油、油。自备罐车装运危险货物,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同时还要具有技术合格证,否则将依法取消其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
2.4强化对押运员的管理
(1)加强对押运员的素质教育和日常管理。需要对押动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对运输途中发生的隐患进行处置。企业应定其对押运员坚守岗位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把此项做为年度考核的标准。(2)发站应对押运人实行点名登车制度。对需要押运的货物,需要在出发时对押动人的证件及着装、备品等进行检查,一切完全任何标准后方可登车进行押动,核实押动人的身份,应该押动人登车记录簿。(3)加强途中检查。对于危险何物在押运途中,需要进行区段检查确认工作,货检人员需要对其押运人员的证件、着装等情况进行中途检查,发生脱岗及无证者,则需要严格对押运人员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对其负责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
3结束语
[关键词]煤矿 机电运输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06-01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关系煤矿生产人员财产、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不仅要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保证煤矿管理快速发展,还要加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现状
煤矿生产属于地下作业,从井上到井下,从各个采区到工作地点,从供电运行到设备运转,从固定设备到移动小件,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布线也比较长、地点也比较分散,随着矿井开采期限的不断加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导致使用的机电设备逐渐增加,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的时候,工作难度也在加大,再加上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工作条件随时变化,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伤亡,甚至出现矿毁人亡的情况。近些年来,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得知,机电运输设备与管理状况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无论是煤矿设备,还是开采技术,安全生产条件,和发达国家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煤矿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井下作业人员比较多,并且大多数均是单岗分散作业,非常容易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在煤矿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困难的形势下,煤矿维修、检测资金不足,新设备投入较少,大型机电设备零部件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换,这些因素均会对机电运输系统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无法保证大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再加上井下机电运输设备的老化,大部分设备均是超期作业或者带病作业,致使经常发生机电运输故障,影响煤矿生产与人员安全。
随着煤矿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现阶段大部分煤矿均是多种用工制度并存的情况,包括很多的农民工、副业工、协议工等,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了机电运输系统的主要力量。因为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临时性比较强,导致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展开,为机电运输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与问题。在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培训方式落后,比较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无法实现学用的结合,针对性非常差;其二,相应的培训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枯燥,无法激发企业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也就无法达到培训教育的目标;其三,考核不够严格,教考不分离,只要员工进行学习,就可以保证员工都能够通过,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尽管相关人员拿到了培训证书,但是其实际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工作中,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阻碍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除此之外,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因为管理不到位、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落实到实处、安全责任不明等原因,导致机电工程质量无法达到工作标准,出现质量下滑的现象,影响了煤矿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监督与管理工作,并且在出现故障的时候,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致使出现了一些可以避免的事故,影响了煤矿生产效率。
二、提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例如,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同时规定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其可以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这样就可以保证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在建立与完善岗位责任制的时候,可以在传统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与延伸,加强工作职责的全面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一定要加强包机责任制的建设,实施干部保片管面、工人包台包件,实现包机责任制的深入细化、量化,保证每一台设备都有人管理,彻底消除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与问题。
(二) 强化机电运输现场管理,实施有效监控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各级干部上岗制规定的情况下,加强对机电运输各级干部上岗周期、内容、任务等方面的深化与规范,同时将其当成是考核各级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上岗制中规定:必须对现场工作人员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进行检查,进行现场奖惩;并且对检查得出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跟踪处理,避免出现转手情况,影响煤矿的高效生产;加强机电职能部门的检查与监督作用,促进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保证机电运输的安全性。除了要对机电运输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以及组织基层展开机电安全互检之外,还要结合季节特点与不同阶段机电安全管理要点,展开机电运输专项检查,尽可能排除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促进机电运输的安全作业,实现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 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增强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增强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机电运输人本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加强员工队伍业务技术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企业与各矿安全培训基地的利用,逐渐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力度。在基层管理中,可以每两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机电运输殊工种每一年都要由矿企轮训一遍,只有通过考核,才可以进行上岗。在进行安全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重视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每一年都要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比赛活动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员工专业水平与业务技能的提高。在机电运输系统中,一定要加强矿井供电电工、大型皮带司机、主提升绞车司机、轨道运输工、矿灯工等一些工种的练兵与业务技能,并且对在技术比赛活动与练兵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也可以调动其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强化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煤矿机电运输全体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安全技术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可以促进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进行,实现煤矿的高效生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和国家整体煤矿安全管理与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一定要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加强安全技术培训,逐渐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煤矿的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杨博.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探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2] 武智.浅谈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及防范措施[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1机电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煤矿产业与国外相关,起步晚,发展时间不长,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煤矿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成为难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在于机电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在矿井的机电运输上,并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现场管理混乱。另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也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安全问题的好坏,但有的监督工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安全监测的过程中,不按照相关标准去检验,检查力度不到位,没有看到实质的隐患,给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阻碍了其安全管理[1]水平的提高。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概述
2.1重大人身伤亡机电事故机电事故不但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而且还是导致矿井瓦斯爆炸的其他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诱因。据统计,我国煤矿因为电器设备的失爆及电火花导致的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占了瓦斯爆炸事故总量的40%~50%。例如,某采煤企业在2006年到2009年期间,发生的6次死亡5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其中有4次是因为机电运输而导致,而另外两起是机电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电火花所导致。
2.2经济事故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损害,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81年的平煤五矿采取由于瓦斯爆炸,人员伤亡不算,经济损失高达1050余万元。1989年平顶山南顾庄段岭煤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众多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受到损害,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2.3一般人身伤亡事故机电作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工作地点分散,导致很多机电作业往往需要单独操作,如此就会导致触电、机械、跑车伤人等一般性人身伤亡发生的概率加大。以某采煤企业为例,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间,该企业共发生死亡或重伤的机电运输事故共65起,分别占了全部事故死伤总数的48.5%和[2]51.1%。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探究
3.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教育培训就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具体如下: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以前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课堂式”、“填鸭式”教学,培训内容侧重书本理论知识。因此,企业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后,要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培训形式不拘于课堂,培训内容逐渐向实践操作转变,以提高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企业要建立以安全意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企业文化中收到安全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三是注重员工技术的提高。只有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3.2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的性能与质量直接关系着煤矿机电运输的质量。因此,要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把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使煤矿机电运输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性能质量对于整个工作环节的重要意义,从而与设备维护部门共同合作,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的工作质量。二是做到检修的科学化。这就涉及到了设备检修人员技术问题,首先,设备检修人员要定期对继续进行检修与维护,一般时间控制在一年以内,检修方式以罐笼防坠器的脱钩实验为宜。其次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提升,众所周知罐笼防坠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性能也将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定期对罐笼防坠系统进行性能的提升,从而保证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三是定期进行排水性试验,煤矿采区最忌排水性差,排水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煤矿采区的安全问题,因此,设备维修人员每逢雨季或暴雨天气都应对设备的排水性进行试验,以保证煤矿采区的排水通畅,从而提高整个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3.3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切实重视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事务,设置专门部门,明确负责人,配置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技术支持。要建立并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设备和材料等资料的统一采购和供应管理、下井前检验、安装完成交接验收、巡逻检查、定期检测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及报废等制度,明确人员和岗位职责。根据国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体制和国内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具体情况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提出下面几点建议:首先,继续保持有效的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对规章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加强对机电运输的技术上的管理,持续打牢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基底。最后,加强对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规范化操作的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加主动[3]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4结语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方法;措施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并且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铁路职工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对职工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前提,而抓好调车作业安全则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1.调车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列车正常周转、运行,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因此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中的重难点。影响调车安全的因素主要有:①人为因素,包括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安全意识。②现场作业操作卡控,即职工现场作业是由管理者加强作业标准执行力度;③现场条件,包括作业地形、天气、时间。调车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调车作业多工种协同完成,中间衔接问题大。②位于中间站,技术设备受到限制。③时间紧张,作业量较大,作业对象复杂,强度大,存在的困难较大[1]。
2.安全管理中,对个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与安全意识重视不够
纵观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都是由于个体职工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职工安全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不规范作业。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体安全意识,在铁路运输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在处理群体安全意识和个体安全意识上偏重于前者。
3.安全管理的动力机制弱化
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弱化了企业的经济性和积极性。政府强调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目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企业被动开展安全工作,收效甚微。
4.安全管理理念陈旧呆板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侧重于事后管理,淡化了预防为主,事先排除安全隐患的原则;“只要不出事就是安全”的理念根深蒂固;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备,而相应的操作技术、安全意识更新缓慢[2]。
5.安全管理手段方法落后
铁路运输依然采取突击式检查,指派工作组、检查组到基层检查的工作方式,而在市场经济中,铁路改革、运输设备、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手段显然跟不上安全需求。
6.不良的工作作风
部分干部工作不踏实,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事故前懈怠工作,事故后互相推诿责任。
7.安全的保障综合体系尚未建成
部门之间管理责任界定不清,职责交接不清。监督检查不规范,检查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部门岗位之间衔接不完善,影响安全以及工作效率。事故后整改效果较差,事故原因分析停留表面,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8.难以预测的自然情况或自然灾害
铁路运输属于全天候、开放性的作业,安全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地形、河流以及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3]。
二、具体防范措施
1.注重员工个人培养机制
从教育着手,强化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重视员工的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情绪管理能力等,将安全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提升员工个人素质,从思想到行动上,纠正工作作风。
2.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考核奖励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对遵守安全规范的操作职工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将各个岗位职工的考核结果与其收入、升迁相关联。
3.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不断向各行各业学习可取之处,从企业管理水平高度和整体素质来认识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重视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安全事故的价值,做到防患于未然[4]。
4.推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过程控制、超前控制
超前预测隐患或者自然灾害,制定出应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5.健全和完善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推行各层次安全负责制,理清部门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管理漏洞。建立事故追究到底责任制度,对隐瞒事故不报者进行相应惩处。完善预测机制,检测评价铁路运输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环境因素、作业行为、应急方案、预控对策。
6.完善安全管理手段
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思想手段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手段是在职工的个人思想觉悟与个人素质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时,采用利益分配模式,以外在激励达到铁路运输安全目的。行政手段是依靠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干预职工行为,带有权威性、强制性,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制度。思想手段是管理运输安全中最常用的工作手段,善于针对新的问题考虑新的对策,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将本职工作与铁路运输安全结合起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
三、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关键
1.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铁路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升操能力;另一方面,设备的科学性增加,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增加了其安全性。
2.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安全管理制度会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预测机制的完善会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认真度,及时惩处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制度上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矫正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以及运输安全。
3.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目前铁路技术设备稳定性不高,时有故障发生,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操作,如果职工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一线铁路职工必须是高文化、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一线铁路职工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存在着违规操作、习惯性作业、业务技能差、侥幸心理等,对铁路安全运输产生不利影响。设备、制度、人员这三者的协调与稳定衔接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基本保证。设备是前提,制度是保证,人员是环节。
四、人身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要求
1.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理解和尊重职工,尤其是一线铁路职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工作条件,多一些人情味,充分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倾听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人性化管理并不等同于人情化管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人情化管理会滋生懒惰、违规操作等不良后果,人性化管理则会提升职工积极性、增加职工的凝聚力。
2.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要求对每个岗位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按照职位权力的大小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因事设人,管理者拥有执行自己职能的权力,但其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制度化管理具有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更为重要的是其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保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并不是非此即彼。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输安全性。
3.加强职工培训,减少“三违”现象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杜绝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全方位监督监测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强化职工技能,避免不熟悉操作、经验型操作,提高业务熟悉度和安全生产技能,可有效减少“三违”现象。
五、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作为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社会经济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铁路事故往往是人、机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铁路安全管理应当全面系统,注重事前管理预防,而不是事后救援。在铁路安全管理中,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安全管理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探讨的课题,只有坚持预防隐患、安全第一的原则,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包括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铁路运输才会安全高效。由于铁路运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办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只有这样,铁路运输安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兴坤.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44-244.
[2]张权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与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494-495.
[3]马俊.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理性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459-3460.
关键词:铁路运输;调度;安全;风险
铁路调度是运输中确保行车安全畅通的指挥者,他们是日常运输组织的中枢,在面对客货混装运输的复杂环境中,要确保安全效益优先并使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要通过有效和科学的铁路调度掌控,提升铁路运动中行车安全的可靠度,在保证重点运输任务完成的情况下,以铁路运输调度为重点,全面推行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架构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铁路安全基础,保障客货运输的安全。
1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运行模式概述
当前的铁路运输系统正在向高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由于铁路机车的密度及速度有了大幅的提高,为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及铁路运输安全调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铁路管理局积极推行铁路运输行车调度无线通信系统,以信息化的服务,进行铁路运输中的设施紧急抢修、行车事故急救等应急和管理,同时,还对各站、场点调车业务进行安全管理,负责调度中心与列车之间的行车命令传达。它的主要工作模式为两大类:①语音通讯。这是借助于有线调度电话系统,实现调度中心与行车各站点进行的通话联系,然后,再由各行车站点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列车司机进行命令传达。②数据通讯。调度中心在有线调度电话系统的传输下,向各车站点进行行车命令的下达,待列车行至车站点时,由车站工作人员将行车调度命令向列车司机传达。铁路运输高度安全管理应当具备如下功能:其一,实现全自动化进路控制。在信息化、自动化的条件下,调度中心通过CTC掌握列车的行车位置情况,再以列车时刻表为调度依据,进行信息化、自动化的进路控制。其二,实现数字化行车状况及设备监控。在数字化的电脑控制状态下,调度中心通过对列车运行状况的监控,进行行车控制,并根据各站点列车的到/发时间、轨道等顺序,确定进路设定。另外,还要密切关注列车的通讯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数字化的监控。其三,混乱状态下的应急行车调度的实现。在出现列车运行意外情况之时,调度中心要及时传达发车顺序或发车变更等待、规避等警讯,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条件下,进行应急情况下的列车行车状况分析和调度作业整理。其四,要实现行车计划实绩与行车计划的对照运行图。其五,实现即时性的车站旅客信息服务,通过列车的即时资料如:运行班次排列、运行位置及到达、出发时间等信息,实现各车站点的旅客信息系统的传达。
2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的风险管控与保障措施
2.1强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在铁路运输调度安全员的选拔上,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选拔,要注重行车调度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养、岗位技能,从“车、机、供、电、辆、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还要考虑“人、车、天、地、图”等业务,要杜绝调度过程中的蛮干、盲目指挥等不当行为,使基础调度知识无隔阂,同时,还要加强行车调度员的日常学习,尤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要运用专业的信息化环境,为行车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加强工作中的交流和探讨,及时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为日常调度行为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2.2构建铁路运输调度安全应急预案,进行风险管控
在行车调度安全管理中,要进行调度安全应急预案的构建和完善,由于在日常运输指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设备故障,调度人员要紧急根据预案进行故障的处理,要进行规范的救援流程设计,避免设备故障的事故升级。在行车调度紧急处置过程中,调度人员要具有灵活、镇静的应变能力,要及时、准确地传达拦停列车、封锁区间、限速行车的调度相关命令,要果断地下达事故救援方案,尽量在最佳的救援时间进行处置,因而,要提高列车调度员的快速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果断决策能力、镇静心理素质等。
2.3注重班组自控措施,进行实时的安全风险管控
班组在铁路运输调度过程中,是重要的核心,它在调度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全程和实时的监控效用,因而,要对班组自控安全建设进行体系的架构和完善,实现循环安全管理模式,要在班组内加强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基本制度健全,强化民主建设和开放、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使班组人员在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参与自控建设,要养成作业标准化的自控、互控习惯,在日常的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实现实时的、全程的安全风险监控。
2.4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创设铁路运输调度安全模拟系统
为了预防和落实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要以设备故障、车流量、列车非正常延迟等意外突况为切入点,进行调度模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要汇聚设备不同故障以及事故案例,使调度人员参与救援模拟演习之中,以前瞻的眼光和预防性的安全理念,进行模拟演习下的训练,在模拟安全系统的演习之下,锻炼调度相关人员的安全处置能力和专业能力,全面强化列车安全、调度命令的、应急处置、信息反馈等风险管控,要落实和细化安全报告流程和相关规定,推进和完善列车行车安全的快速响应制度和预案,同时,要实施间距控制策略,合理调整事故列车与前车之间的间距,可以采用先行列车暂停或后续列车暂停方式,进行有效的列车间距调控,尽快恢复列车班表的正常运行。
3结束语
在现代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的背景下,要注重调度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安全素养、心理素养等,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培训,关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急情况处置,用信息化的调度安全模拟系统,进行列车运行的模拟演习,并以列车事故为借鉴,进行调度员之间的交流与经验探讨,以避免和减少在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错误,用科学、合理、全程、即时的调度安全管理流程,实现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晖.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