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4 16:58: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
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将心比心》的教学: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通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默读记叙这两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多种方式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专题
1、创设情景,模拟对话,说明“将心比心”:
⑴ 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奶奶让座。
⑵ 公路边,你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植树。
2、对本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3、小练笔:
写在做人处事上给你启示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常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头脑中的思维定式去评价学困生,觉得这些学生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加之学困生对学习又实在缺乏兴趣,他们淘气、好动、易怒,这就造成了师生情感沟通的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所处环境,主动亲近他们,防止由于工作方法简单而酿成不良后果。我还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情感,使他们能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沟通。
二、引导学困生在反思中进步
每个学困生都有积极的情感,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过差的学习成绩进行反思。所以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典型事例帮助他们剖析自身的不足,使他们在反思中进步。首先,将他们的个人形象、行为准则与现在中学生应遵守的守则、规范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其次,把他们现在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他们父母以往艰辛劳作的生活境遇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名人的奋斗历程来启迪、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将他们美好的理想与祖国的振兴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当学困生有所醒悟后,他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潜能,收敛自己的过激行为,在言行上主动约束自己,在学习上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努力,主动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在劳动中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增强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1.我多次与科任教师协调,创造条件对学困生的薄弱学科进行有重点的辅导,并在课堂中进行分层目标教学,对学困生降低学习难度,突出知识、能力、情感、德育等目标教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增强学困生的耐受能力。他们经不起失败是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的表现,自卑又使他们的情感比较脆弱,因此表现得内向、孤僻、好斗。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努力使学困生有表现自己、获取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让他们体验失败的滋味,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弹性。
学习寓言故事,如果只是让学生根据故事本身的内容,学习字面的意思,那只是冰山一角,并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在教学时,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一定会使学生感受到寓言的魅力,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案例过程】:
师:南郭先生被大家发现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人之后,他会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又会怎样?老师给你们七分钟的时间,大胆想象吧!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畅所欲言,自主举手,大胆发言吧!
生:自从被人识穿之后,南郭先生找工作四处碰壁,因为大家都已经认清楚了他的真面目,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接纳他,最后他穷困潦倒,后悔不已,但是时光一去不复返,一切都来不及了。
生:南郭先生离开齐国后,他又逃到了楚国,他希望在楚国谋一个差事,所以他又参加了楚国乐师的大选,谁知,在初选时,他就被楚国的选拔官员,一眼识破他的庐山真面目,灰溜溜地逃跑了。
生:南郭先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到处跟别人炫耀他曾经在王宫里演奏,骗取别人的信任,混口饭吃,刚开始还有几个人相信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总是光说不练,别人一叫他演奏,他就找各种理由搪塞,渐渐地没有一个人再相信他,最后他成为了孤家寡人。
师:同学们,这就是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下场,结局真够悲惨的,但是并不值得人民同情。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
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取得成绩,一定要勤奋刻苦的训练,要想不劳而获,是万万不能的。
师:你们能不能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有没有滥竽充数的时候?
生:在每天早上的经典诵读时间,有时候我会对嘴型,假装在那里有滋有味的朗读,但是心已经早就飞到教室外边了,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我知道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要改正不足。
生:在阳光大课间做操时,有时候我看见陈老师去检查后面的同学,我就懒得伸出手来规范做操。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这就是滥竽充数,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生: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超市卖鸡蛋,回来发现有的鸡蛋是假的,竟然混在鸡蛋筐里,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真是让人气愤!
师:是啊!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将心比心。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的最后阶段,为了深化对成语寓意的认识,我引领学生对故事的结局作了想象延伸,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南郭先生从齐国逃走后,会做些什么?结果怎样?” 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看到滥竽充数的人和事。最后教师总结:“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将心比心。”
科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约百分之七十的错误都是由于教师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如果缺乏有效沟通,因为年龄及认知不足的原因,学生很难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产生误会,导致逆反心理严重。久而久之,师生感情得不到良好发展,便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沟通技巧,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沟通技巧微笑倾听有效沟通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在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主体均有情感的积极参与。在沟通中,师生之间要实现心理上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信任,相互尊重。具体来说,即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行为要切实理解,进一步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以此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对于师来说,要理解学生行为的前因后果,深入发掘学生言行的内部动机,具有同情心,并对其体谅,在情感上将心比心,互相接受,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一、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的基本动作。融入感情并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人际沟通中的剂,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也不管他有多大的负面情绪,老师只要保持对学生微笑,学生便不会感到恶意的存在,从而解除戒备心理,倾听老师的谈话,进一步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便会逐渐接受老师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反思,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相信,很多班主任都有过两个男生互相拉扯着气呼呼找你评理的经历,此时双方都在气头上,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各打五十大板,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效果未必很好。我遇到这样的情况,喜欢笑眯眯的和他们扯一些毫不相干的话题,如昨天看球赛了吗?结果怎样?今天早上谁拖地了?他们交谈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微笑。这样和谐的气氛才有利于解决问题。老师的微笑绝不是仅仅跟学生打招呼那么简单,他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和爱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避免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为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老师是学生这阶段成长的主要观察者。小学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的主要场所,作为学生行为的主要引导者,只有通过学校生活准确、细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言谈举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仔细体会他们的心灵,才能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细致地观察,不能给予学生深刻地关注,那么学生就得不到展示的机会,即使再有天赋和能力,也可能被抹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可观察现象进行明智和敏锐的观察,并从中发现学生的潜在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清除成长中的障碍,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二、学会倾听心声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信息传输速度快,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网络,学生更加渴望自由、民主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师教育作用的发挥。如果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认真倾听学生所表达的意见,和每个学生平等交流,就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最大限度发挥语言交流的建构功能,实现同学生的有效交流。沟通,不仅仅是靠语言。事实证明,有时候无声的沟通一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于有声语言来说,无声语言更加方便、快捷,更容易取得沟通效果。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作业批改中的每一个笔迹,都在无声无息中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多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准备几本即时贴,无论是通过课堂发现还是通过科任老师反映某某学生有什么问题,我都会及时在学生的作业本里贴上即时贴,或写上提醒的话、或写上鼓励的话、或写上表扬的话。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甚至有的学生还把师生间交流的即时贴收集在文具盒里,很认真地保存起来。所以,从沟通实质上来说,师生之问的交流其实是双方信息的沟通,任何时刻都在不断地进行中。老师除了平常使用有声语言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无声语言对学生进行表达,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信任和理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使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教育活动才能产生兴趣,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怎样合理有效的处理矛盾、实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是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保证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真诚交流。只有和学生将心比心,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老师离得更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文本阅读 小学语文 有效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笔者从创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环境、深入研究文本、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着手,感受文本阅读兴趣带来的教学体验,努力学习反思,为以后文本阅读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
良好的文本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兴趣的保障,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的紧张心理得以放松。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以生为本,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生动的教学氛围,并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对文本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有趣的图片、视频要比语文教材有趣得多,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营造合理有趣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时,教师可从学生都感兴趣的喜羊羊的动画形象着手,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喜羊羊向大家讲解汉字的奥妙,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开展像“打靶开花”这样与有汉字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汉字闯关的小游戏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和进步。
二、在深入钻研中挖掘文本阅读的魅力
如果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首先,教师就必须是文本的知己、对文本有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清晰明了地将文本介绍给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备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入钻研本文、努力挖掘文本阅读的魅力。第一,抓住文本中的辐射点。许多文本中都会暗藏一个辐射点,如果学生准确地抓住这个辐射点,就表明已经抓住文本的关键,就像是抓住了一条线,而学生则可以顺着这条线将课外中的文字贯穿起来,进入与文本的对话交流状态,实现良好的文本阅读学习。例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中与“将心比心”这样类似的词语,就是能够统领全文、辐射全文的辐射点。第二,重点讲解精彩字句。许多文本中都会有一些精彩的语言现象或是精彩的句子,这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重点讲解、重锤敲打。例如《开天地》中充满哲理的句子等,这些语言规律极强、描写极为生动的段落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只有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好好学习、感悟,其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明显提高。第三,努力突破文本中的重难点。有时候以学生的理解力和阅历是无法理解一些事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文本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教学预设。例如在进行《曼谷的小象》的教学时,“点缀”一词是教学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引导,问道:“如果我们说‘草坪有花朵点缀着’,这时的花是整整齐齐地开放,还是密密麻麻地开放的呢?”问完以后,学生开始思考并有了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点缀”,再向学生展示点缀着花朵的草坪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注重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时,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能力。首先,加强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身心年龄的特征和学习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潜能进行分析,进而才能更好地展开文本阅读教学。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内容难度要相对适中,太难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易又会使学生产生浮躁的学习情绪。其次,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中的优美片段。教师是启迪学生的人,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只有当教师满腹学问的时候,学生的语文知识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推荐书籍,努力引导学生多读书,拓宽学生的眼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有趣的文本阅读活动,当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才会更主动地进行文本阅读。
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感悟的力量是无限的。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本阅读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品读与感悟文本的机会和时间。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不断探究,文本阅读兴趣就一定会被有效激发,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身为一线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只是够保证生活而已,在晋升的路上屡屡拼搏,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种种“意外”,工作的环境渐变,人际关系的微妙,少有不慎便会带来了多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即便如此,面对“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应试教育”,升学和考查的压力,我们真像上了弦的陀螺不停地转,却逐渐失去了自我。今天,听了汤老师的讲座,意识到改变现状的重要和必要。回顾几十年来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由学习到实践,再回到学习的过程。
一、学习,在导师的指引下前行
我刚从教时,由于当时是“毕业分配”,开始从事的是教学工作,空有一腔热情以及和现实相差很远的理论。工作之余,坚持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初中各册教材和“教参”,还记得1983年底,湖北省举行第一次分学段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最终以93分的成绩获得全县初中数学学段第二名,就因为在教材分析里没有用到“同解方程”和“方程的同解原理”而比第一名少得3分。也因为这个93分让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我自信满满。
可是一节课结束,看到学生那茫然、疑惑的眼神,我顿时惶然失措。学校的领导和老教师看到我的恍然,给我讲解了很多备课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技巧,作业设计的方法。还有当时的县数学教研员秦老师的关心、信任与指导,之后,每每有大型的教科研活动,领导也指名让我参加。前瞻的引领、教育的呼唤、零距离的专家引领、教授的培训让我顿然开朗,再站在那三尺讲台,手握那三寸粉笔时,我也能满面春风,娓娓道来。是这种“帮扶”方式,让我迅速成长起来。
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使我明白了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及学生接触了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快学习的步伐!明白: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进步。
二、实践,在教学教研中绽放精彩
在整教学活动个中,课堂便是其展示知识能力、发挥专业影响力的基本场所,当在课堂上教师能力发挥到了较高的效度时,便较好地实现了其专业水平在课堂中的价值。课堂是检验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最好平台,也是见证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最佳视觉。
2006――2010年参与由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师大版教材《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课堂结构研究》实验,教研员的指导,同事的切磋,三年中所写的论文《两种教学情形之比较》(2006年3月)和《“回顾与思考”教学初探》(2009年3月)在《初中数学教与学》。同时2009年6月所写的《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在中国数学教育学会的专业杂志《中小学数学》上发表。记得在一个暑假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期间首次接触《几何画板3.0》,回到学校没有可供教学使用的电脑,渐渐地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也渐渐加强了对《几何画板》的应用研究,解决了数学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形成”效果,并为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持的《Z+Z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为学校的课题研究起到引领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备课内容,学习他人的优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以运用,在结果中比较优缺和差距,通过这种实践,我的课堂常常也精彩纷呈。从此,我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反思,在思考中促成长
回顾教学探索的过程,常常因为要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寻求一个小小的策略而冥思苦想。比如汤教授在讲座中说到:“我不能控制别人,但却可以掌握自己”。刚走上讲台那会儿,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学生上课不用心听讲,非常生气,就会责怪学生,这样一来跟学生关系搞不好,学生有敌对情绪,上课就更加不用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后来,慢慢认识到这点,学生上课听讲用不用心,我是无法去控制的,我不可能一双眼睛盯着五、六十个学生。我试着检查自身,是不是我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是不是我的理解不够透彻,是不是我平时太严肃了,是不是……认识到这些后,我开始从自身着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素养。后来我慢慢发现,学生上课听讲用心了。不是有句话说得好: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来教育影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都有一颗明亮的心。只要我们用心去和每一个学生交朋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与这群孩子们之间是可以建立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引诱”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但就“研讨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反思如下。
一、“比读,让学生承受心理压力。”
我首先谈一下教师的激励功能。以往教学中常常在研讨课乃至国家级研讨课上,听老师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谁还能比他更好。”先起来的同学需要有勇气才能站起来,压力很大。后起来的同学也必须有比前一位同学更好的本领和更大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试问:作为老师将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学的勇气做底吗?这看似鼓励的做法,恰恰给予全盘否定。导致的结果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朗读小能手”等的选拔,也恰恰反应了评价应避免的“选优”的要求。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评价的时候,只评价哪个地方读得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但不盲从。然后有针对性地读出你的感悟。让人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同学的音质不同、理解不同,允许他们各有千秋。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评价教学中,仍需强调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
教学设计要做到“虎头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精读,把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思想通过朗读、感悟,感悟后再美读,读后再谈收获。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让语文课堂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2、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也应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我课前让同学做充分的准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时,我引导: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收获远远大于所获得的知识。这也是新时代小学生必备的素质。
我还利用“日记”,发挥导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写得好的同学的文章,让他们读给同学们听,包括具体描述、发表自己想法的、摘抄优美片段、警句、读后想法的。学生明白日记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记录的用笔来表达自己心声的。从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鼓励学生勤于写日记,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三、无批评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扬的评价,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响鼓还需重锤敲”。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从而转差。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中心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讨课的课堂教学重成果,不注重教学过程的展示。
有的研讨课教师按照预先做好的课件,设计好的思路上的很顺利。看似课堂容量大,效果好。实则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研讨课上成成果展示课,内容贪多,只展示教学成果,表演意味浓。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课上讲求热闹,但真正让学生领悟到什么?课堂教学应展示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堂好课总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环节有不足之处。讲求一课一得,毋须面面俱到。还经常听到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等之类的话。因研讨课老师顾忌多,易束缚教师的手脚和头脑,往往精心准备却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以学定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质疑,看哪些是关键处、疑难处。在这些地方有重点地让学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课堂评价过细、过碎,阻断教与学的过程。
如有的研讨课上,老师请小组长课内做记分员。哪个教学环节,谁得了多少分,都要记录。这样,不仅隔断了正常的教学思路,还严重影响了记录人员的学习。
六、教师的误会也会丧失大好时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长期以来人们所习惯的听讲式学习(或曰接受性学习)有着根本的区别。广义地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意味着从最深的程度和最高的层次上激活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精神。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切实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讲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放下架子,以自己作为长者和知识的系统掌握者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向导,当参谋,以自己平等、和蔼和亲切、智慧的言行帮助学生获取成功。那么,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学生就会如众星捧月、葵花向阳一般,在老师切实有效的带领下,完成自觉学习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和抛弃听讲式学习。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依然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对此,我们绝不能犯简单化的错误。只是在长期以来过多采用听讲式学习方式的情况下,揭示和强调:研究性学习确有其独特的好处与必要性。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探究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探究对学生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倾听、批判和反思,从而为民主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化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于“治学”三境界的概括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境界,应该是比较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