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04:20: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做一个长方体水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水桶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D.不能确定
3.如果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3倍、4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8
B.9
C.12
D.24
4.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的表面积最小.
A.
B.
C.
D.
5.如图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
A.5
B.6
C.7
D.8
二.
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6.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判断对错)
7.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判断对错)
8.如果a÷b=5(a、b为非零自然数),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b.
(判断对错)
9.一根方木,把它横截成3段时,表面积不变.
(判断对错)
10.一堆沙重8吨,运走了,还剩吨.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填空.
3.8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升40毫升=
升
4.3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538
毫升=
厘米3
20秒=
分.
12.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4倍后是96,那么原分数的分母是
.
13.一个无盖的水桶,长a厘米,宽b厘米,高h厘米,做这个水桶用料
平方厘米.
1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
15.一个长方体的长6米,宽5米,高5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米,表面积是
.
16.一个真分数,它的分母比分子大33,约分后是,这个分数原来是
.
17.把一根长2米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
_______米.
18.五年级(1)班同学做广播操,每12人站一行,或者每16人站一行,都正好排完.这个班不到50人.这个班有
人.
四.计算题(共3小题,19题6分,20题15分,21题12分,共33分)
19.直接写得数.
+=
﹣=
+=
﹣+=
++=
+﹣=
20.
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2﹣﹣
(3)﹣+
(4)+++
(5)﹣(﹣
)
21.解方程
+x=
8x﹣0.25×4=0.5
(x+4)×6=42.
五.
解答题(共5小题,6分+6分+6分+6分+7分,共31分
)
16.在一个长为80厘米,宽为40厘米的玻璃缸中,放入一石块,这时水深为30厘米,取出石块后水深为25厘米,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7.小强读一本书,第一周读了总页数的,第二周读了总页数的,剩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读?
18.学校运来一堆沙子.修路用去吨,砌墙用去吨,还剩下吨,剩下的沙子比用去的沙子多多少吨?
19.学校挖一个长5米,宽2米的沙坑,把6立方米的沙子填入坑内,正好沙子与地面相平,这个沙坑挖了多少米深?
20.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单位:cm)
(1)请计算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表面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想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
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一个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感受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第四单元、粉刷都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
整数,会入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入学生空间看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入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看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入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熟悉和计算中去"(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0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及"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看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好像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渗入渗出,注重提供直看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应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入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方面说明1/4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在此基础上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二,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入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还介绍了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渗透手探讨新知识例如,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渗透,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入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入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看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看察钟表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熟悉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入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则是学生系统熟悉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熟悉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入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看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编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概念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第32页第6、7题);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看念
在教材的详细编排上,一是注重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看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看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入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看,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本套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的思想方法,这些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数学方法"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M.克莱因)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14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入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看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入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材展示了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课时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2.“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5.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 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
总课时
时间安排
一 简单的统计(一)
8
第一至第二周
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
第三至第五周
三 约数和倍数
17
第六至第十周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
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
第十五至第十七周
六 总复习
10
第十八至第十九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
整数,会入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入学生空间看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入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看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入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熟悉和计算中去"(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0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及"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看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好像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渗入渗出,注重提供直看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应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入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方面说明1/4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在此基础上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二,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入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还介绍了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渗透手探讨新知识例如,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渗透,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入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入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看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看察钟表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熟悉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入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则是学生系统熟悉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熟悉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入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看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编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概念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第32页第6、7题);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看念
在教材的详细编排上,一是注重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看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看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入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看,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本套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的思想方法,这些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数学方法"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M.克莱因)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14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入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看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入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材展示了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课时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末
测
试
卷(一)
(时间:90分钟 分数:
)
一、填空题。(22分)
1.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
3.用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4
cm、宽3
cm、高2
cm的长方体。
(1)需要(
)块小正方体。
(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4.0.35
dm3=(
)cm3
360毫升=(
)升
5.78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这样的(
)份;也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是78。
6.229里面有(
)个19,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7.4÷5=8(
)=
(
)40=(
)(填小数)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
cm、5
cm和4
cm,从中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的体积是(
)cm3。
9.在里填上“>”“
1917
1091001110
4735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2分)
1.因为12=24,所以12和24的分数单位相同。
(
)
2.真分数一定比1小,假分数一定比1大。
(
)
3.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
4.将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4,分数的大小不变。
(
)
5.比15大,比12小的分数只有13和14。(
)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分数是最简分数的是(
)
A.666
B.2266
C.1766
D.3366
2.一个棱长总和是72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
)厘米。
A.18
B.12
C.6
D.3
3.a÷b=3(a和b都是非0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A.a
B.b
C.3
D.ab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若a5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大于5
C.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D.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一个水池能蓄水430
m3,我们就说,这个水池的(
)是430
m3。
A.表面积
B.质量
C.体积
D.容积
6.小王、小李和小刘玩转盘游戏,规定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小王赢,指向黄色区域小李赢,指向蓝色区域小刘赢,则(
)赢的可能性较大。
A.小王
B.小李
C.小刘
D.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18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13=
14+13=
89-19=
25-13=
1-79-29=
29+49=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56-45+310
45-38+14
13+38+23+58
59-29+16
五、解决问题。(36分)
1.有一项工程,甲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715
,乙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115。(15分)
(1)甲、乙两队共完成了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3)甲队比乙队多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4分)
某超市2010年下半年啤酒和白酒
销售情况统计图
如果你是该超市的部门经理,在今年下半年进货时,你有什么打算?
3.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4.在甲容器中装满水,若将这些水倒入乙容器,能倒满吗?如果倒不满,水深为多少厘米?(单位:厘米)(6分)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5分钟,小华跑一圈需8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6分)
参考答案:
一、1.
6 36 2.
990 3.
(1)
24 (2)52 4.
350
0.36 5.
单位“1” 8 7 7 8 1 6.
22 14 7.
10 32 0.8 8.
96 9.
二、1.
✕ 2.
✕ 3.
✕ 4.
✕ 5.
✕ 6.
?
三、1.
C 2.
A 3.
B 4.
C 5.
D 6.
A
四、1.23 712 79 115 0 23
2.13 740 2 16
五、1.
(1)715+115=815 (2)1-815=715 (3)715-115=25
2.
答案不唯一,如:多进白酒。
3.
8×8×(6+2)=512(平方厘米)
4.
20×5×30=3000(立方厘米)
35×20×15=10500(立方厘米)
10500立方厘米>3000立方厘米
倒不满 3000÷(20×15)=10(厘米)
学习
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
1
0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我能理解容积的含义,会给物体标注合适的容积单位。
2、我会推导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3、我能总结出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
重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
难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
运用
量杯、量筒、容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1)
一支粉笔的体积是8(
).
(2) 一堆木料的体积是2(
).
3.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班级分好合作小学小组,指名小组全员接力法回答,回答完全正确加最高分10分,其他小组注意倾听,能及时纠错的个人给本小组挣分,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新课讲授】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教学容器、容积的概念。
(1)课件展示魔方和装米的长方体木盒,仔细阿观察:
谁的体积大?魔方和木盒能装东西吗?引出容器,举例说说在我们生活中的容器有哪些?引出容积的概念。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那容积单位可以用哪些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课件演示:1升=1立方分米
推导出
1毫升=1立方厘米
(5)练习:试一试:
4
L
=(
)ml
2.4
L
=(
)
ml
4800
ml
=(
)
L
25
ml
=(
)
L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4)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知识应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容积单位。
一瓶墨水约50
一桶色拉油约5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约6
2、判断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900升。
(2)一只杯子装满水是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4厘米,容积是64毫升。
(4)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5)一个量杯装有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6)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3、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水箱,从里面量棱长3分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这个水槽最多可以装多少升水?
【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1)
1L=1000mL1L=1dm3
1mL=1cm3
例5:5×4×2=40(dm3)
40dm3=40L
课标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类比旧知掌握新知。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要求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其换算,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又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以及常、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些都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重要基础。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过面积单位的基础上,用摆方格或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推导的方法与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相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数据,看图,利用公式推导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
结合生活经验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出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
2推算出体积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推算进率的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讲演法
教学准备:正方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课前部分探究
提前让学生整理有关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复习了相邻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
2、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
二、探求新知
出示教材中求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的例子,让学生长出里面的数学信息,由于里面的数据没有给出单位,所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得知单位是厘米,由80厘米50厘米90厘米引导学生还可以说成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出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由于是同一个箱子的体积,所以学生得出360立方分米=360000立方厘米,引导学生推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推导,加深对进率和算法的理解)
三、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一起观察分析,利用课前准备的正方体,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请1—2个小组
上台叙述他们的推导过程
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
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然后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自己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中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同时,把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地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地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深化,归纳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64页习题,以玩游戏的形式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合理选择练习,先是让学生明白算理,之后又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进率的作用,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成功中进步。)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更加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60立方分米=36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的换算
陶
茹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探索,学会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在计算中考虑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情况。
三、教学过程
1.巧设情景,激趣引思
1、谈话:
现实生活中,有些长方体、正方体物品只需要研究5个面或者4个面。谁能举例说说?
如:做一个无盖的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饼干盒的商标纸,火柴盒等。
2、点题: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揭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已经解决的实际问题
2.
自主互动
探究新知。
1、探究:
(1)用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
请你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想一想粉刷教室墙壁需要粉刷那些面,哪些地方不要粉刷。你能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吗?想好后在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顶面的面积,再相加,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②用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再加上顶面的面积,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③先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地面的面积,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2、计算:
大家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吧。
学生列式计算,教室巡视,发现不同的算法,有针对地安排学生板演。
3、评议:
全班共同评议。
4、探究:
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计算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底面,我们把四周看成长方体的侧面,如果把侧面展开,联成一排就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用纸板模型演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呢?你能一下子算出这4个侧面的面积吗?按照这种思路你能完成这道题的计算吗?
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5、小结:
你觉得在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要注意什么?(实际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应用拓展,反思交流
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面积计算的应用
①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顶面的面积,再相加,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②用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再加上顶面的面积,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会读写假分数。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学、交流、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
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过程,会读写假分数。
教学难点
假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清点学生人数,应到30人,实到30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片上的人物是谁?
生:猪八戒
师:他在做什么?
生:吃西瓜
师:猪八戒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4份
二、德育教育
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知道把西瓜皮丢在地上,会伤害他人的
健康;西瓜皮应丢在垃圾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但有一个要求,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把藏在故事里的分数找出来。
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最喜欢吃西瓜,有一天,他在路边的瓜田里看见了又大又圆的西瓜,馋得口水直流,于是就买了一些,想带回去和师傅、师兄一起吃。猪八戒挑着西瓜走在回家路上,走着走着,他觉得渴了,就坐在路边拿出一个西瓜,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一口就吃了其中的一份,他咂了咂嘴,觉得还没有尝到味道就吞了下去,于是又一口吃了两块,吃完后,他看了看最后一块,心想,还有一块,带着也不方便,我也吃了吧。就这样,一个西瓜就被他吃完了。可是八戒很贪吃,还想吃一块,怎么办呢?
师:谁来说说故事里的分数是哪一些?
生:
,
,
过渡:同学们在故事中找出了分数,很了不起,那请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分数涂色表述出来(请学生上台展示)。
2.师带领学生说出
刚好涂满一个圆,有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1个分数单位,表示的分数是
。
3.学生分组涂色表示
这个分数,然后上台说出自己涂色的过程。
4.师:刚才我们所涂色的都是分母是4的分数,那谁来说出一个分母是5的分数。
生:
师:请同学们把
这个分数涂色表示出来,然后上台汇报。
师:
里有2个分数单位,再加上8个分数单位,
表示的分数就是
;
小组合作:把
这个分数涂色表示出来,然后上台和大家分享他的思考过程。
师:
涂色时需要两个圆片,但这里是把一个圆片看作单位“1”。
里有10个分数单位,再加上3个分数单位,表示的分数就是
请同学们把这个分数表示出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然后上台汇报自己的涂色过程。
5.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这些分数,想一想,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生;第一类
依据是分子比分母小
第二类:
依据分子比分母大
依据是分子和分母相等
小结: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边讲边板书,从而揭示课题)
6.概括特征
师;回顾涂色的过程,讨论和思考:真分数与1有什么关系?假分数与1有什么关系?
生: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真分数没有涂满一个圆,假分数刚好涂满一个圆或多于一个圆。
四、课堂练习
1.
第一关:挑战自我(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
“练一练”第1题。
2.第二关:对口令(师读出一个分数,你们就说出它是真分数
还是假分数)
“练一练”第2题。
3.第三关:爱心传递(爱心卡在谁的手上,谁就回答问题)
(1)写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丁官营中心完全小学
王玉华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里有(
)个,1里有(
)个,2里有(
)个。
2、÷2=
÷3=
÷6=
÷2=
3、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比较难以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真正理解,掌握方法。
设计意图:从完整地认知知识结构的角度揭示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出学习困难,交代学习方法,可以起到动员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1)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400毫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个
400毫升
2升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2)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3)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4)请认真观察并比较(1)题和(2)、(3)题,你有什么发现和疑惑吗?
我的发现:
我的疑惑:
设计意图: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采用到方程解答。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即用乘法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课上尝试小研究
1、题中的总重量除了整数,还可以是什么数?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吧?
2、如果再给你其它的算式,你是否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呢?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自己试着来总结吧。
设计意图:数学的概括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概括过程,提高了数学概括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要求:
1、小组内重点讨论有问题的地方。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找别的组的同学帮忙,都不能解决的,准备在班级展示中提出,全班交流。
2、组长准备好发言顺序,准备在班级展示中汇报。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找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点拨总结。
课前尝试研究处点播预设:
1、第2小题列式为÷2行吗?
2、为什么这里要用
2×5?
课上尝试研究处点拨预设:
为什么要说0除外如果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还用说0除外吗?为什么?
五、挑战自我
基础验收
15÷
÷15
÷
能力提升
折一只小船用张纸,用37
张纸能折多少只小纸船呢?
知识拓展
2.一种钢材,1米重吨。
(1)2吨这种钢材有多少米?
(2)一根钢材长米,2吨钢材有多少根?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
六、反思收获。
七、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5=10(瓶)
2÷=2×=5(瓶)
÷=×=3(瓶)
甲数除以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