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1-30 11:05: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

篇1

根据社区体制改革精神,社区全面开展织网工程网格化管理工作。__社区共划分为18个网格,一格一员。今年来,在第一书记、站长的正确带领下,正、副网格长具体抓落实,切实抓好社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今年来,__社区采集新增人口9905人、注销人口8810人、走访57187人;采集新增法人308家、注销法人20家、走访913家。主要措施如下:

1、弹性上下班,加强考勤。根据社区居住人员特点,将网格员每周一至周四的上班时间调整为下午2:00-晚上9:00,重点利用晚上时段上门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安排副网格长负责考勤,提高网格员纪律性。

2、每周例会制。每周五组织召开网格员例会,网格长统计出每位网格员当周的采集数据,以数据量的大小为排名,形成表格发给每位网格员看,让他们对自己本周的工作数据心理有数,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同时小结本周工作情况,部署下周重点工作。

3、以老带新,共同进步。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__社区的几位老同志,就如同__社区的几块宝。他们不畏辛劳,踏踏实实上门采集各类信息,默默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年轻人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时时刻刻鞭策着他们不断学习进步。我们__社区的口号是——不让任何一个网格员掉队!

篇2

1、调整环境保护网格员及区域工作开展情况。按市政府统一组织,建立我镇三级网格,以村(社区)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四级网格16个,村级建制调整改,及时调整了三级、四极网格,调整改网格11个。并且调整了新的环保网格员工作信息表,确保工作及时准确的上传下达。

2、明确各网格的区域、人员、职责和任务。制定我镇网格监督检查计划,开展日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或下级网格报送的环境污染风险隐患问题按照权限处理,对超越权限的风险隐患进行汇总、梳理,抄告并配合上一级网格的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妥善处理各类环境初信初访,及时化解污染纠纷,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指导督促辖区内村(社区)建立健全四级网格,部署、检查、指导、考核四级网格的工作,协调解决四级网格难以解决的问题;向上一级网格汇总上报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信息和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向四级网格传达和督促落实上级工作要求。

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方案》。2021年我镇及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优化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成效。

4、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强化环境投诉调处。迎接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是我镇的中心工作之一,为此,我镇一是将历年环保投诉案件进行了梳理,同时各村社区积极排查辖区范围内存在的环保问题,然后逐一进行回头看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对辖区内重点企业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细致的检查,详细检查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固废处置、废气废水排放情况,并查阅了企业安全环保台账记录。三是对辖区内养殖场进行检查,重点查看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是否齐备、是否雨污分离、有无直排偷排入沟情况、粪污消纳台账等。

篇3

基层治理“小网格”托起民生“大服务”

x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x区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体系完善、人力保障、科技支撑与服务一体化的“人力+科技”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法治x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4

张丽淼等人认为,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侧重于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言行。这样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与规章制度的执行人密切相关,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政策执行者无外乎班主任和班干部,如此就有必要审视班干部群体的现状和工作中的问题。以下仅以笔者所管理的苏州大学医学部13级护理班班干部群体为例做一个尝试分析。首先简单说明下班级情况,13级护理班由53位同学组成,在学生民主评议下产生了包括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11名班干部。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工作学习中,班干部群体工作学习中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第一,虽然班干部之间分工看似较为明确,皆有各自的头衔,但却出现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有的同学顾虑“名不正儿言不顺”,不敢为班级事务建言献策。班级的管理事务在平常的运作中,逐渐形成了“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三驾马车,而其他班委集体失语和不作为。这样的工作布局,造成班级管理层的凝聚力不强,无法形成合力,从而延误同学问题的解决时机。

例如医学部的重要通知,行政方面往往由班长一人负责传达,而其他班委并未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做好有效衔接,第二,班级管理信息传递滞后、沟通不畅。50多同学组成的班级相对于11名班干部而言,平均每人需要负责10名同学,而往往现实的情况是1对53,不能有效地将消息通知到每一个同学,更遑论平时对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深入交流。学期末即出现一位同学因未能及时办理落户手续,造成必须迁回原籍的后果。而这仅仅因为班长和其他班干部在通知时并未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传统班级同学多以寝室为单位,如果寝室四个同学都不是班级活跃分子,会出现与班级其他同学的脱节,与周边寝室的疏离,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性低,久而久之,游离在班级之外,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第三,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对于安全事宜仍停留于“事后处理”。虽然近年来高校管理中已经逐渐意识到关节点和重大节庆日的安全预防和宣传,但仍挂一漏万。在日常管理中,班长负责统计学生节假日去向,囿于精力并未深入了解同学的具体情况。且假期结束后,统计返校学生工作由于责任不清,造成无人问津的局面。如此对于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工作、掌握学生安全信息,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位班干部因为职责分野不同,掌握学生的信息亦各有侧重点,故而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生动态信息,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掣肘诸多。

二、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班级管理

揆诸学界现有研究,关于将网格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尚属探索时期,理论建构依旧是一项宏大的愿景。文章主旨不在于此,笔者无意对此作过多的评述和论争,仅以自身班级管理的经验,就网格化管理的落实与执行提出自己的做法,仅供读者讨论。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笔者并未经过严格的网格化管理理论熏习和学术研究,仅在实践中自觉摸索出一条“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开始时又自命为“分区管理”或“片区管理”,至今在班干部群体中如此称谓,然为行文方便和对接学术界,故而统一称为“网格化管理”。因此,不难发现,笔者所要论述的班级管理经验如果有“网格化管理”的痕迹,也仅仅可以说是具备了“网格化管理精神”。据笔者目力所及,现下思想政治教育引进网格化管理建构体系,无外乎也是借鉴思想精髓而已,建构高校班级管理领域的网格化管理理论依旧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针对大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以及班主任角色的定位,网格化管理是笔者认为妥当的。具体而言,笔者在第二学期伊始,即抽出时间对班级管理实务进行了梳理。总的思路即:理顺班主任、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管理机制的有序运行,将班主任、班干部的职责限定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调动学生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引导班级学习生活的良性发展。

笔者称为为“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要做什么事?”如此的安排,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这也是笔者敢于尝试网格化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第一,从实际出发,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由于自身的教学、行政工作,不可能再如初高中班主任那般样样亲力亲为,故而需要放权。大学班级的特点不同于初高中和小学的班级,班主任不再直接耳提命面,而是由班干部负责与学校、学部(院)沟通、协调,故而笔者以为大学班主任更应该放权于班干部和学生,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第二,从学生班干部角度而言,笔者对每个班干部强调的理念是:做一个班干部必须要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不能影响学习。为锻炼每个履职的班干部,必须将工作分担到每个人,使每个班干部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基于以上考量,故而笔者对班干部队伍进行了以下的改组和管理。第一,重组班干部队伍。大学第一学期,笔者在尊重90后大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追求认为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对于班干部队伍也基本处于考察期。虽然期末考试差强人意,但暴露的问题促使笔者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在新学期的班会上,要求组织委员组织班干部改选工作,让原有的班干部做一个一学期履职报告和竞选演说。经过民主评议,重新组织分配了班干部。在给新的班干部会议上,笔者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锻炼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的战略决策首先取决于快速、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获得能力;二是临危应变能力。护理事业未来面临的危机决策情况很多,需要在校内即开始锻炼临危应变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需要对所获得的重要信息与敏感信息迅速做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变班级、网格寝室的计划;三是沟通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协商沟通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集中指挥、充分发挥团队决策优势和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方式。

第二,落实网格化管理。在11个班干部中,根据班级学生宿舍分布管理原则,将所辖学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每一网格单元基本即一个寝室或两个寝室,形成了每个班干部管理一或二个寝室的责任制,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对网格内的学生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规定每个班干部要定期对所负责的同学进行交流,上传下达消息,要求班干部对负责的同学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生活小圈子,将内向、宅寝室的同学带出来,推广“上自习小分队”任务。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各网格负责人充分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作用,使得网格成员真正服务于各小组,努力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及时向班委会和班主任反映同学正当利益诉求,建立学生管理的全覆盖体系。网格化管理班级适应了学生从高中的固定教室到固定寝室的实际情况,更属于组织扁平化的脉络。组织扁平化指的是将全班同学按照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以后,根据就近原则,以班干部为中心,以小组为载体,辐射和引领周边的团员,在网格单位内形成聚力。在网格内,班干部不但要起到领导和示范作用,更要担起朋辈辅导的角色,主动出击,建设集榜样示范、思想引领、沟通舍情、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为一体的班干部责任区。

第三,建立班委会常委会议制度。传统班级管理中缺乏班干部决策群体,一般都是班主任主持班级会议,且缺少民主协商形式,即使有也因班主任参与而多了拘谨和严肃的气氛,不利于活跃的讨论氛围形成。故而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识,提议建立班委常委会议制度。班委会常委会会议由11名班干部和2位学生代表组成,学生代表每次会议更换一次,以确保能及时全面地放映学生的情况和诉求,班主任和辅导员可由班委会决议是否邀请一并列会。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中心议题包括总结前两周的工作,筹划下一阶段的工作要点。考虑到列席会议人员的时间和地方问题,除了定期定点实地召开会议外,还可借助QQ、微信等网络载体,以确保例会的准时召开和计划工作的修订。每次例会纪要要求由文艺委员负责记录,并会后发送给与会成员和同学们,以期使同学们知晓和了解班委会的近期工作,求得理解和支持。第四,培养班长机制。班长无论在班级中还是班干部群体中都是一个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下他需要团结同学,对上,他需要在班干部中敲定决策方案和凝聚战斗队伍。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前期工程,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减轻班主任工作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13护理的班长小徐是一个相对内向,尚缺张力的同学。故而笔者学习德国演说家海因兹,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在玩笑中希望班长能在工作中成长起来,能在班干部会议中真正承担起组织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能团结班干部群体。要求在班委会例会中,能领导管理不断碰撞出来的思想和班级管理建议。

篇5

 

2019年,朝阳社区春季安全防火工作在街道办事处正确领导和区安监局等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控制指标,做到了辖区范围内各领域安全态势平稳。

(一)加强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认真分析辖区安全生产形势,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围绕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辖区商业网点和销售等重点领域和人口密集场所进行专项研究部署。在元旦、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联合辖区派出所、消防等单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二)突出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举办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培训内容以消防安全知识、居民安全用电、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为主,共有100余名居民参加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在辖区内悬挂安全宣传条幅,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展板,配合区安监局设置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三是积极参加区安监局举办的各类安全培训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学习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的文件,丰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开展人口密集公共场所安全检查。定期联系社区民警对辖区内人口密集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按有关要求对隐患单位加以教育和整改,不留安全死角。重点检查了辖区内各个商业网点和学校,查看销售的经营户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是否配备合格的灭火器材,现场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在醒目位置张贴防火公约。

二是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工作。节日期间,各网格员入户到居民家中,具体讲解禁燃限燃的时间和地点,要求居民按照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向经营户宣传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安全与认证》,督促业主按照新标准储存和经营,从源头预防了火灾的发生。

三是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成立了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领导工作小组,设立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并组建社区消防志愿者队伍,明确了“网格化”管理实名制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制度,将消防安全“网格化”实名制公告牌张贴在社区大厅醒目位置,公布社区消防民警和消防执法人员的基本信息,将所管理区域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员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记录在《社区消防工作记事》本上,充分发挥消防“网格化”管理的火灾防控作用。

四是各网格员不定期对所属网格区域安全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处理,针对排查出的居民楼内安全通道堆放杂物和小区内部分房屋室外电线老化、电线杆破损等安全隐患,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消除隐患。五是强化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为了增强居民和社区周边单位 “防灾害、保安全”的意识,在今年的4月社区与共建单位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学生、志愿者和居民代表参加演练,积累经验,查找不足,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深化整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一是开展“防灾害天气,保居民安全”工作。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了《防冻减灾应急预案》,完善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和任务。我社区范围内六、七十年代老旧住宅比较多,尤其是久铭药业后面城乡结合部散户和农校后侧那片平房都属于危旧房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在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对居民小区内的房屋、道路等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将排查出的危房、险路及时上报,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设置了临时避难场所,实行24小时值班和每日报告制度,利用小区宣传栏和文化家园电子屏雨雪灾害预警,告知值班电话,提醒居民做好应对措施,同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部分志愿者对小区道路的积雪和积水进行清扫,确保了居民的出行安全。

二是联合区宗教局、卫生局、消防大队对人口密集的宗教活动场所真耶稣教堂进行安全检查,要求负责人严格按照批准范围从事经营活动,配备消防器材,张贴安全警示标志,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府“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落实好各级关于加强环境治理的重要部署,全面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夯实责任,依法严厉打击因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导致的破坏环境行为,落实好全县的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和“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网格化环境监管要求,以“严和实”的精神、扎实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运输行业中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确保环境质量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道路交通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擅自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严厉打击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行为;做好道路养护、清洁管理工作,努力减少道路扬尘产生。(责任单位:稽查大队、农管局)

(二)加强危化品运输企业的监管,严格环境风险防控。严格按规定的职责,强化危化品行业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建全各项运输管理制度,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责任单位:运管处、各中心交通运输所)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1月25日-1月31日)

各相关责任单位,根据方案要求和工作实际,做好动员部署,分解细化工作,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确保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检查实施阶段(2月1日-4月30日)

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全面排查,查找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加以解决,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全面检查阶段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于每月27日前将本月工作开展情况上报交通运输局邮箱,然后汇总上报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三)总结阶段(5月1日-5月31日)

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对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总结专项检查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工作总结于5月31日前上报交通运输局邮箱,然后汇总上报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四)长效监管阶段(长期)

各相关责任单位要积极将专项检查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应用于日常监管工作中,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始终对交通运输方面的环境污染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建立起长效机制。

五、检查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网格化监管机制

成立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暨环保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各自的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好本辖区、本行业监管方案。

篇7

为进一步提高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网格化综合管理水平,根据市网格办《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实施细则》,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考核主体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工作由区城指中心组织实施,考核对象为各镇街(地区)及相关单位。

第二条考评原则坚持客观打分和主观打分相结合,定期考评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统一规范和分部分类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第三条考核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体系建设(8分)、第二部分为数据更新(7分)、第三部分为案件管理(50分)、第四部分为网格员队伍(15分)、第五部分为重点任务(10分)、第六部分为创新创优(10分)。

第四条考评方式采取计算机统计、提交材料和专人评判的方式分别对不同考评内容进行打分。其中,提交材料的考评项是根据各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和开展工作情况的佐证材料进行打分。

专项考评采用百分制,以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二、四、五、六部分采取不定期考核形式,完成相应考评项目即可获得对应分值,根据完成进度每月考评时更新;第三部分每月进行考评。

月度考评得分为当月六部分分值之和。年度考评得分为第一、二、四、五、六部分年终得分与第三部分月度平均分之和。

第五条惩处规则1.区城指挥中心负责对考评项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督查,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当月该项考评记0分。

2.各镇街(地区)要结合实际建立网格员管理和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网格员薪酬挂钩,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议调整岗位或予以辞退。

第六条考核数量网格案件考核数量分配综合考虑地域常住人口数量(占60%)和辖区面积(40%)两项指标,其中常驻人口数量为各镇街(地区)2020年上报数量,各镇街(地区)面积采用2019版年鉴数据。各镇街(地区)分配案件基数=全区总案件数/总常住人口数*各镇街(地区)常驻人口数*0.6+全区总案件数/全区总面积*各镇街(地区)面积*0.4,同时结合各镇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指标分配结果详见附件2。

第七条结果运用1.本专项考评得分经区城指中心考评联席会审定后,纳入城市2020年度党建统领综合考评指标体系。

2.本专项考评作为拨付各镇街(地区)网格人员奖励经费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年终排名差额拨付。

第八条附则本细则由区城指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1.城市网格化管理专项考核评分表

2.网格案件考核数量分配表

附件1

城市网格化管理专项考核评分表

考评项目

分值

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

体系建设

8分

分中心建设

4

提交材料

专人评判

按照各镇街(地区)分中心建设情况打分,建立分中心并与“接诉即办”建立联动机制(4分);建立分中心仅应用于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3分);未建立分中心(0分)。

系统运行

4

计算机统计

全年(365天)被市、区中心监测系统故障天数累计不高于10天或240小时,得4分。每超1天扣1分,扣完为止。无系统或系统无法使用记0分。升级改造一年不超过两次,累计不超过1个月,超出1个月的计入系统故障天数(时数)。

数据

维护更新7分

地理信息更新

2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基础地理信息、地址兴趣点、空间数据图层数据等信息完整、准确,符合数据普查更新要求,按情况分档加分:1档2分,二档1分,未更新基础数据0分。

网格信息更新

2

每年对本辖区网格覆盖情况和划分调整及时、准确、有效更新,并至少提前三周报送数据及更新方案到工作邮箱或工作群(方案应包括对网格基本情况、数据变更情况、历史案件影响分析、历史案件处置办法说明,提供涉及到变化街道、社区和网格的历史案件对照表等),根据数据更新情况及方案内容分档打分:一档2分,二档1分,未更新基础数据或未提交更新方案0分。

部件信息更新

3

每年对本辖区城市管理部件信息(编码、权属)及时、准确、有效更新,并至少提前三周报送数据及更新方案到工作邮箱或工作群(方案应包括对部件基本情况、数据变更情况、历史案件影响分析、历史案件处置办法说明,提供涉及到变化街道、社区和网格的历史案件对照表等),根据数据更新情况及方案内容分档打分:一档3分,二档2分,三档1分,未更新基础数据或未提交更新方案0分。

考评项目

分值

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

案件管理50分

案件数量

30

计算机统计

按照月均完成符合标准案件数量情况进行打分,得分=月完成量/月均指标*24,最高不超过24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每超过去年同期5%加1分,最多加3分。此项总分最高不超30分。

案件质量

8

考核时间内抓取各镇街(地区)正常结案案件进行抽查,每月得分=5*合格案件数量/总抽查数量,无结案案件0分。

案件类型多样性:简单类型案件和自处置案件数量比例不高于30%,超过30%得0分,21%-30%得1分,11%-20%得2分,10%以下得3分。

发现问题倒查

7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发现率(5分):根据现场检查、首环办月检查台账、媒体曝光、领导批示、群众举报的问题与立案案件中发现问题的比值(及时发现问题数量/总倒查数量)排名进行打分:一档5分,二档4分,三档3分,四档2分,五档1分,六档0分。

及时反馈(2分):对各镇街(地区)及时回复情况、问题准确度、有关材料完整性予以打分。一档2分,二档1分,三档0分。

结案率

5

计算机统计

结案率比全区平均结案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0.5,最高得分不超过5分。

网格员队伍15分

人员到位

5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有专人负责,配备人数不少于0.8人/社区(村),得5分,每减少0.1人/社区(村),减1分,无专人承担网格巡查员工作0分。

专业化

5

对网格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覆盖全体网格员的业务培训(分批算一次)一次加1分,针对新入职、班(组、队)长等部分网格员的业务培训一次加0.5分,最高不超过5分。

规范管理

5

对网格巡查员日常的出勤、巡查轨迹、巡查频次、工作量和专项普查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奖惩,根据考核奖惩情况分档打分:一档出台考核制度及奖惩措施得5分,二档出台考核制度、无奖惩措施得2分,未出台考核制度0分。

考评项目

分值

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

重点任务10分

市区两级平台派件

2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按及时率*结案率结果排名,一档2分,二档1分,三档0分。

市区两级专项

8

安排专人接收网格平台、微信工作群、邮箱通知得1分;及时完成市、区网格办交办的专项工作(以专项工作通知为准),以完成质量和反馈时限为依据,一档7分,二档5分,三档3分,四档1分,五档0分。

创新创优10分

大数据分析

3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利用大数据方法开展网格数据分析,预测城乡管理问题变化,指导城乡管理各方面工作。依据考核期内是否提交大数据分析报告及内容打分。一档3分,二档2分,三档1分,未提交报告0分。

社会参与

1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热线、APP收集城乡管理问题,拓宽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发现渠道,社会渠道收集问题数量相对较多,反映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得1分。

宣传

1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市级主流媒体对各镇街(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先进经验进行报道,根据提交材料情况打分。市级主流媒体报道一次加0.3分,最高不超过0.6分;考核年内向市级媒体报送宣传材料不低于6次记0.2分,不低于12次记0.4分。

创新工作机制

5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篇8

关键词: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生态;业务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19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Grid Social Service & Management Based on Information Ecology Theory

Abstract Grid Social Service & Management System is a way of intensive and intelligent 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formation ecology theory and combining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of social service management, Haidian District realizes the closed-loop service integr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including the "big, small, micro" triple loop based on the hierarchy theory, five kinds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centered on the principle of feedback control, and the seven key links for the purpose of cooperative co-evolution.

Key words grid; social serv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cology; mechanism; innovation

1 引言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这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应用,自2005年6-7月间,建设部和北京市下发文件,在全国27个城市推广北京市东城区的做法[1],全国多个城市实施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改善了原有的社会服务管理业务流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以责任制为核心,在社区(村)以下划分网格单元,并通过网格整合力量、共享资源、优化流程,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服务的智能化社会管理方式[2]。在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全流程主要是指各个地区为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所经历的一系列工作环节,这些环节协同进化,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

北京市海淀区在借鉴这些城市或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以信息生态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社会服务管理的实践特点,实现了全流程闭环业务融合,并借助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业务机制实现管理创新。海淀区政府综合考虑了“人、地、物、事、组织”等因素与相关理论的指导实践,搭建了一个基于信息生态的整体系统,并通过内外联动、环环联接、有机融合的“全流程闭环模式”实现业务、流程、环节三者的协同进化创新。其中,海淀区政府提出的全流程闭环业务主要体现在以层次性为基础的三级循环、以反馈控制为核心的五项机制、以协同进化为目标的七个环节,通过上述三方面业务的有序执行、正确反馈,开展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活动。

2 理论基础

全流程闭环业务模式是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的。信息生态理论认为信息生态要素包括技术、人与信息行为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由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既涉及到技术又涉及到人,更依赖人在信息基础上所采取的信息行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进化系统,所以整个管理实践活动离不开信息生态理论的指导。

2.1 信息生态的概念及特征

“信息生态”是研究人、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并协调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三者的发展。若将信息生态看作一个宏观的系统,信息生态系统则是由人、工作、价值和技术组成的信息环境,并通过技术支持人的行为或工作流程[3]。简单来说,可从两个视角理解信息生态,一是从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信息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的转变;二是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信息生态,更能准确表达信息生态的内涵。

根据相关研究,笔者将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归纳为五点:(1)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的各种联系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即信息生态是一个由多要素共同组成的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变动和连动,促使信息生态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及人的能力[4];(2)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层次性的复杂系统,即信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都是相对的,是具有层次性的。其中,系统内的运作不受到因果规律限制,其投入与产出没有严格的因果联系[5];(3)这是一个具有地域性的复杂系统,即信息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影响与制约[5];(4)信息生态系统通过系统开放性促使不同部分依据各种联系共同改变与协同进化,即开放的特性使得信息生态系统成为一种生命系统,通过自组织能力使各组成成分相互联动共同改变和协同进化[5];(5)人是维持生态生存必须的关键性物种,人作为联系关系的纽带与桥梁,不但可以吸收更多的因素进入系统,也可以联结与操作各种因素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4]。

总的来说,信息生态理论强调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强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系统的进化思想[6]。

2.2 国内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现况

到目前为止,全国多个城市实施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并提出可借鉴的流程机制。如北京市东城区根据网格化社会事件管理特点,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事件“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评价考核-结单归档”的六步闭环业务协同法[14]。北京市朝阳区优化工作流程,健全运行机制,在完善信息采集维护机制、问题源头发现机制和综合管理执法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信息分级共享机制、任务协调处置机制、分层处理解决机制建设。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进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总体可划分为监督和指挥两大职能,涉及信息采集、监控和评价、指挥调度和协调、具体执法和事务处理等四个层次,而工作业务流程则包括了信息收集、信息登记与核实、任务立案、任务分配与处理、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六个阶段[15]。晋中市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了五项机制,即实施党建引领、闭环运转、部门联动、组团服务、效能考核五项机制,实现服务管理高效化[16]。长沙市开福区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施情况,是通过“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考核评价、事件归档”的六步闭环档案,动态显示了每一件网格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和处理效果,从而使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时效得到了加强[17]。

纵观上述文献和实践可以发现,各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成效显著,对于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2.3 信息生态理论与全流程闭环业务融合

全流程闭环业务涉及许多方面,如信息采集、任务派遣等等,在具有独立、特定功能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维持整个网格化业务体系的正常运转。整个业务循环过程中包含信息、人、技术、信息环境等要素,并且维持要素之间的平衡。因此,全流程闭环业务可以被视作一个信息生态系统。

内嵌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必然使信息生态系统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协同性和以人为本等5个特性。本文将这些特性视为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机制的主要设计原则:(1)系统性。在社会服务管理中主要指各要素、各环节、各层次、各部门构成了一个整体,整体效用大于各部分效用加总之和;(2)层次性。根据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地区特点和实践总结,对社会服务管理的层面划分,各层面能够处理的问题,由各层面独立解决,对于较为棘手的社会问题,则由各层面协同解决;(3)地域性。不同地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具有差异性;(4)协同性。社会服务管理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命体,各要素、各环节、各层次、各部门具有自组织的能动性,实现协同进化;(5)以人为本。从整个社会的利益来讲,实施社会服务管理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再从社会服务管理的要素来讲,在社会民情信息、工作人员群体、技术和信息环境等要素中,工作人员是主导性的因素,工作人员相互协作,使得社会信息得以采集、相关技术得到最大利用,从而改善信息环境。

综上所述,信息生态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可以为全流程闭环业务实践提供指导,渗透到各个业务环节之中。北京市海淀区在信息生态理论的引导下,完善了社会服务管理的运行机理,实现了业务机制的创新。

3 以层次性为基础的“大、小、微”三级循环

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生态是指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由信息人、信息流、管理实践和技术等因素构成的一个自组织、自我进化的系统,其中信息人作为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个体的自然人、群体或组织构成,他们在系统中可以分别承担信息供应、信息传输、信息消费和信息分解四项职能[7]。

信息人主要是指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社会信息的工作人员;信息流是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客体,是信息内容及其运动状态的统一体,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管理实践即指在信息流基础上,针对社会问题展开的社会服务管理活动;技术则包括“一网一库一平台”在内的所有相关信息技术。技术化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信息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依托这种技术化的环境及时应对或者预测、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从而最优化地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这一有机系统的价值。

层次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即构成系统的结构。信息生态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信息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生态系统。能级原理源于管理学,是把系统内的各种管理手段和要素,按其能量大小进行分级,制定出每一能级相应的行动规范和操作标准,以此来建立管理系统的稳定结构,确保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

结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践,根据社区(村)、街道和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具体情况,运用能级原理,将网格化社会服务生态系统分为社区(村)、街道和区3个层次(见图1)。每个层次在社会服务管理中担负的职责不同,因而所处的能级不同。在自身构成系统的同时,又与其他层次相互连通。以此能级原理为依托,海淀区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除了按照前述五个服务管理机制的主要原则,综合考虑了业务集中化、流程规范化等业务原则,充分整合现有信息系统的共性特点,将业务办理流程全部融入“微循环”、“小循环”、“大循环”总体业务流程(见图2)。

在区级层面:信息人即区级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包括技术平台)从社会中采集信息,在了解情况之后,受理立案,联系相关部门,并根据职能不同进行分拣派遣,属于区级问题,批转至区专业部门,属于街镇或社区问题,先下发至街镇级平台办理。在事件或问题下发到相应平台之后,对任务进行处理、反馈,并进行结果督查,最后完成结案。

在街道(镇)层面:信息人主要指街道(镇)级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人员,他们除了通过多种渠道直接采集信息外,还会受理区指挥中心下派、社区(村)上报的问题。所以,在海淀区整个全流程闭环业务中,街道(镇)层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连接作用。

在社区(村)层面:社区统一受理街镇分中心下派、网格员上报、监督员上报等渠道反映的问题,社区层面的信息人是指社区层面负责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这个信息生态系统中,社区层面处于最基层,也是最不可忽略的一层,社会问题通常是由基层人员上报,才得以被及时发现。

通过对整个区进行合理划分,实现3个层次的各司其职,有效运转。而且,无论是层内,还是层与层之间,社会服务管理都不再局限于技术方面,而是愈来愈重视人、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关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归纳来说,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处理好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生态系统“独立”与“联合”的关系,所谓“独立”是指各层级内部业务不太需要与其他层级业务有所交互,有较大的独特性,由此导致各层级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存在于一个封闭而稳定的状态。但这3个“独立”的层级生态系统并非完全“独立”,而是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相互对接与协同。如,区级平台接到反映问题的信息后,对街道单位责任范围的问题,及时转到街道级平台、街道级平台接收反映问题的信息后,对社区能够处置的问题,及时转到社区级平台等,实现问题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业务之间保持协同,因此,这些层级生态系统是“独立”基础上的联合系统,互通互联。

二是运用信息生态的整体思路实现了社会管理信息和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集成,并把所有参与或影响组织信息管理活动的因素全部纳入到社会服务管理生态系统中。如,网格员、群众以及各级组织的工作人员等,使得社会服务管理生态系统组成因素的角色范围扩大、联系渠道增加、相互影响加深。

三是吸收了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观点,持续完善业务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在信息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对流程进行了深入研讨,在“大、小、微”循环的基础上,根据街镇、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初步方案,开展意见征集,从而完善了以反馈控制为核心的五项管理机制,并建立了以系统协同为基础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4 以反馈控制为核心的五种管理机制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于该对象上的作用。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任何控制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8]。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控制论研究的对象是系统,反馈又是控制论的核心。因此,在管理机制方面,充分利用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并拓展反馈原理的应用方式。以满意度回访机制为例,当基层将问题信息反映到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之后,相应的办事部门会根据群众提供的问题信息按规定的流程来解决问题,在问题得到处理后对群众进行回访以了解问题是否得到真正的解决。如果仍存在问题有待处理,那么相应的层级平台会进行再调控,通过这样一种反馈控制的过程使提出的社会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五项(见图3)。

4.1 协调联动机制

在组织运行实践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联动,关于协调联动机制,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一是逐步完善无缝隙联接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与区办重大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建立与区司法局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四是与区法制办合作形成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责任争议裁定工作机制;五是建立与区监察局的协调联通机制,加强问题的协调督办。

从反馈控制的角度来看,当社会问题反映到相关平台之后,该平台会对问题进行判断,与问题涉及的部门及时沟通,例如上述提到的区公安局、区办、区司法局、区法制办和区监察局等部门,传达问题信息,相关部门收到问题信息后,进行相应处理,与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协同联动,处理完毕之后向该中心传达处理结果,中心据此进行相应调控,实现一个完整的反馈控制过程。

4.2 双向考核机制

在现有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条块“双向”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网格工作人员、网格、街镇、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双向”考评机制,强化街镇、社区(村)对区属专业部门及其派驻机构履职情况的考核评价。从反馈控制的角度来看,双向考核的对象在了解到自身的考核结果之后,会依据考核结果对各自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整,结果稍差的人员可以据此改善工作手段,更新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社会问题的需求。当然,考核对象如果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诉,由领导小组处理。

4.3 案件跟踪机制

通过建立案件跟踪与提醒机制,防止漏办与延办。借助于系统设置和短信提醒,加强对到达案件、快到期案件的警示,使承办单位及时接收和办理案件。同时,采取人工梳理的办法,时刻加强对案件的跟踪,防止案件的丢失与遗漏。案件跟踪与提醒机制本身就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承办单位在接到提醒或警示信息后,可以加快推动业务流程的运转,提高办事效率,保障案件全部得到办理。

4.4 首接责任机制

推行首接负责制,做到首问必答、首问必释、首问必果。对于社会案件,做到件件有人办,事事有人回,减少了办事的环节,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经过了解之后,对案件进行派遣,保证整个信息反馈系统的畅通,有助于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且,通过相关文件对首接负责制进行过详细的说明,包括工作目的、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问责,使首接责任落到了实处。

4.5 满意度回访机制

加强满意度回访,提高群众参与程度。通过定期进行满意度回访调查,对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实际解决诉求情况等方面征集群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责任单位,要求做出正面回应。反馈是信息的反馈,无论上述哪一种机制,都与信息紧密相关,是利用信息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只是不同机制下,信息的表现形式不同,例如双向考核机制中涉及的是考核信息,首接责任机制中涉及的主要是社会问题信息……借助于接收到的信息,控制主体得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控制。

5 以协同进化为目的的七个关键环节

协同效用[9]是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用。对于系统而言,均存在着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系统有序结构形成的内驱力。

协同效用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社会多元要素的参与: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合作,相互协调,组成富有弹性的协同网络,各方力量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治理功效,共同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然,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协同思想不仅体现在各关键环节之间,也体现在各环节内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见图4)。

5.1 信息采集

在信息方面,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的任务重在预防,这种预防有助于在出现社会问题时,及时调用相关计划、资源和机制,从而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预防的过程中,精确、完整、可靠的信息是处置社会问题的基础,但采集信息时单靠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力量是不够的,迫切需要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信息的协同采集。为此,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海淀区坚实推进“四个实有”数据库建设,整合公安、综治、实有办、计生、人力社保、教委、民政、卫生等多个部门信息资源、实现 “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归类管理,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精准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5.2 案卷建立

在案卷建立方面,通过持续完善案件上报手段,拓宽案件来源渠道。实现了通过PC桌面终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事件、案卷填报功能,为基层网格员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事件上报渠道。这一环节的协同效用强调的是各方的合作,在案卷建立之前,首先要发现问题,问题的上报者可以是群众、可以是网格员,也可以是社会机构,为此,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部门拓宽了宣传渠道、加大了宣传力度,例如加大了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微博宣传手段、运用公益广告做宣传。通过这3种宣传方式的协同,提高了社会凝聚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及时发现社会问题。

5.3 任务派遣

在任务派遣方面,首先判断任务是否紧急,如果是紧急任务,提交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启动紧急预案,否则,监督中心将案卷批转到指挥中心。对属于部门办理的案卷,由指挥中心将任务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经由指挥中心反馈到监督中心。如果需要多个专业部门协同处理该任务,指挥中心则充当该任务的总协调者。能够在社区(村)网格层面解决的尽量在网格内及时解决;社区(村)网格解决不了的,在街道(镇)分中心、区中心的协调下,街道(镇)、区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和权限逐级解决。

5.4 任务处理

在任务处理方面,承办单位建立健全受理制度,梳理专项处理流程,明确具体责任。各承办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并在24小时之内签收系统交办的任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一般应先进行初审,确认情况属实后报领导阅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重大、敏感问题,要及时整理,报送本单位领导阅批。任务处理的过程中,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通常较为复杂,更多的情况下,需要层级或部门之间协同处理。

5.5 处理反馈

在处理反馈方面,注意收集积累情况,各单位及时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向区级上报经验材料。注意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加强信息报送,每月至少向中心上报一条工作信息,每年上报本单位非紧急救助服务工作总结。

5.6 核查结案

在核查结案方面,处理结果反馈到监督中心后,监督中心指派监督员到现场核查,如果确定处理完毕则结案,否则,继续协调解决。对中心交办的事项,未进行认真处理的,中心将联合区监察局进行督办。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敷衍了事、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区监察局将进行督办,直至启动行政监察程序。

5.7 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方面,综合运用社区(村)监督评价、社会监督评价和信息系统数据资料评价等多种渠道,对网格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运行过程中问题发现、报送、分析、派遣、处置和反馈等情况进行监督,对网格工作人员、街道(镇)、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社区(村)、街道(镇)、区属职能部门的“双向”考核评价机制。对网格工作人员的考评结果按照隶属关系纳入到街道(镇)和职能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对街道(镇)和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纳入到区政府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中,并适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对问题发现处置不及时、服务管理不到位等不履职的情况进行通报。

无论处理社会问题的业务流程具体涉及哪些环节,这些环节都是协同进化的关系,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有助于案件的及时建立,从而加快后续的任务派遣、任务处理,通过交互反馈对案件的处理进行优化,最终解决问题、核查结案。相反,信息采集的不完善,将使后续环节受到极大的影响,使案件的处理效率降低。此外,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比如群众对社会服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关心社会问题,那么将推动信息的采集、案件的发现,促使所有业务环节都得到有效地开展。因此,可以说,环节与环节之间是种协同进化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方式的拓展,海淀的业务流程会愈加完善。

6 结语

在信息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北京市海淀区结合地区特点,针对信息采集、案卷建立等7 个网格化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环节的协同进化。借助反馈控制原理,完善固化协调联动等五项网格化工作机制,将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嵌入“大、小、微”三级循环[10]。在区级层面,做好信息汇总、协调处置、监督检查等工作。在街镇层面,统筹整合和协调督促区域工作力量,落实属地责任。在社区(村)层面,做好网格内民意搜集、案件采集、矛盾调解等风险隐患排查。通过三级监控处置平台的建立有效缩短信息传递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信息收集更加准确、处理问题更加迅速。根据层次性对业务循环模式进行了划分,使各层面明确区分但又相互连通,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业务机制得以创新,相关工作得到了有力地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名,杨丽.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2):119-121.

[2] 熊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完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65-68.

[3] 刘伟章,张洁芳.电子政务行政生态与信息生态理论评析[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4] 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韩子静.信息生态系统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8(2):230-234.

[6] 赖茂生.信息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 罗卫.电子政务“信息孤岛”新探―基于信息生态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3,31(1):31-35.

[8] 杨文士,焦叔斌,张雁,等.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李辉.论协同型政府[D].长春:吉林大学,2010.

[10] 北京市海淀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平战一体 融合发展―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应急管理,2013(10):30-35.

[11] 魏建龙.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以福州市鼓楼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5(3):34-36.

[12] 胡衡华.创新应急管理工作 构建公共安全体系[J].中国应急管理,2015(5):22-24.

[13] 陈鹏.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模式研究――基于四种模式的案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24.

[14] 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的工作模式、精细化的城市管理[J].信息化建设,2011(9):10-12.

[15] 樊永婷.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城市网格化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