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文教资料论文8篇

时间:2022-07-01 23:07: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教资料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教资料论文

篇1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学生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设置,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团体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学、特殊儿童矫正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实习也非常重要。

一、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的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反映虽然在学习时都掌握了相关理论,考试时分数也很高,但是在实际生活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用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为了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系统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实践指导。尝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结合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广泛学习国内外心理咨询方面权威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前几年教学的探索,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并结合近年来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要求的相关内容,自编教学讲义,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目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0%和30%,以后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高实践课时的比例[1]。

2.随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

关注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动态,教学中随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保证教学内容全面而有重点,并联系前沿、联系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实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诸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模拟训练、角色扮演、实战练习等等。

2.实践教学改革

寻求多样的途径和形式来实施。第一,依托本系心理学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实践,形成相应的基本实践能力。第二,依靠本系的大学生互助之家和与中小学、社区、企业、医院、监狱等实习单位建立的良好关系,向学生提供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相应的心理咨询技能。第三,带领学生参加本课程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申报相关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培养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技能考核所占的比例,目前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理论考核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分析判断能力;根据需要,在考核的形式上采取闭卷或开卷,也可以是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性能力,让学生扮演咨询师,自行寻找合适的来访者,在专用的咨询室进行一段正规的心理咨询,对咨询过程进行录像,随后教师对录像进行分析、判定,根据咨询师表现的技能进行评分。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从而准确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实际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打下了基础。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地呈现案例,其操作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与精选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对案例总结和反思三个过程[2]。

1.收集与精选案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收集整理资料,选择和撰写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准备案例时,关键是要思考案例中蕴涵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案例内容提出将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对于案例中蕴涵的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案例中应该尽量多地涉及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来理解和领悟相关知识。二是案例中应该包含模糊的、复杂的、存在争议或有待发展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最终达到重新建构知识的目的。

2.组织案例讨论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只是启发者,起带领、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参与讨论的主体,学生的讨论状况决定了他们对问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二是要多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讨论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和答案,教师要表示尊重和肯定,及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个别的、奇异的见解,切忌忽视、不回应甚至嘲笑。

3.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要指出学生讨论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澄清一些问题的结论,必要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与拓展。

(二)模拟练习法

模拟练习法来源于体验式教学法的理念。体验式教学法是创设、创造或引入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某种氛围或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一些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正确并快速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是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如日本学校咨询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时,就是集讲义、演习研究为一体,特别将体验学习作为掌握心理咨询的重点[3]。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模拟练习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讨论法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比如五到八人一个小组,教师对每个小组提供一个个案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分析与讨论,通过讨论,小组成员集体对个案进行心理诊断,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咨询方案。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出本小组的观点,老师进行点评。全部小组汇报完后,教师进行系统总结。

2.教师示范与学生观摩

基于学生自愿与共同保密的原则,教师征求学生做来访者,教师做为咨询师,进行个案的咨询示范,其余学生进行观摩并做必要的记录。咨询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咨询的思路、过程、方法与技术及咨询效果,再让作为来访者的学生谈谈自己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特别是一些体验深刻的细节。通过讨论,让大家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巧[4]。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其他学生充当观察者,进行一次真实的咨询过程,从而让学生亲自体验咨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咨询结束后,咨访双方可以互相进行反馈,观察者与他们共同讨论咨询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最后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限定在50分钟左右,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一致。

(三)实战练习

这是基于服务学习的理念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服务学习是“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中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服务学习强调在实践服务中进行学习、体验,学生不仅直接从课堂中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所参与的服务活动中学习[5]。本着服务学习的原则,教师在课下为学生创造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的各种机会。如联系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等实习单位,让学生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联系本系的大学生心灵互助之家,让学生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联系社区、企业、监狱、养老院等实习单位,让学生为有需要的人员做心理辅导,进行实战练习。在进行实战练习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提供合适的平台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争取外界的大力支持,充分扩展实践实习基地,为专业教学搭建充足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局限性,及时与学生沟通,提供相应的辅导,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和学习,能够完成相应的实践工作。

2.促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想办法促进学生主动投入,比如使用一些奖励、竞争策略,使学生对实战练习感兴趣,从而在学习活动中高度自主、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地全身心投入。

3.促进反思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充裕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高质量地、深刻地反思,联系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去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作者:孙远 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丹,高校心理咨询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14-15.

[2]沈健,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161-162.

[3]吴桂翎,师专心理咨询课体验教学法之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1(1):100-101.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65-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视频资料,有效发挥其优势,努力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添光彩。

一、运用Flas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Flash短小精干、表现力强,画面直观动感、内容相对简单有趣,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比如在学习《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刚上七年级,对文言文学习还比较畏惧,觉得枯燥难懂,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我找到了一则诚信公益广告的Flash视频,其内容是一农民交给朋友两头羊,两年后外出回来的他找到朋友,朋友却还给他满满一个羊圈的羊。短短三十秒的视频,却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接下来的学习得以高效地进行。而在课堂结束之前,我又播放了一个名为《诚信・人生的渡船》Flash视频,让学生明白:为了一己私利,丢弃诚信,最终将失去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两个Flash视频,一正一反,用时不长,却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该如何为人处世。

二、利用影视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小屏幕,包容万千”,影视作品能将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信息变为形象的、有生动情节的、情感化的东西,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实的感受。让影视片段走进语文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认识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就给学生播放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电视剧片段,视频时间仅仅五分钟,但学生看后对鲁提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个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结合课文文字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样,在学习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课文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新闻背景、片段,真实再现历史,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感性的视听体验,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人物,了解历史与社会现实。

三、通过有选择地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惑。但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往往会本能地抗拒家长、老师单纯的说教,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视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如在修改学生随笔过程中,我发现班里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对自己的外形不够自信,流露出自卑心理,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开解,我找到了身高仅有1.03米“拇指姑娘”顾伊凭借积极乐观的态度征服评审、成为主持人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她坚定、强大的内心极大地感动了学生,他们都觉得应该像顾伊那样乐观开朗、敢于挑战,拓宽生命的宽度。有时候,老师的再多说理,都不如这么一个视频直接、震撼。

另外,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引进外国优秀影视作品,如伊朗电影《小鞋子》、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等适合中学生看的电影。这些优秀的影视素材所表现的音乐之美,画面之美,情境之美,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社会、感知人性的窗户,而其能给学生带来人文素养和美学享受的综合艺术元素,是课本教材文字甚至单纯的文学介质难以完全做到的。

四、利用视频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所限,加上有些学生不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候往往无话可写。我们可以适当利用视频作为作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比如在写游记时候可以找到家乡的旅游介绍短片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快速激起学生的游览记忆,原本模糊的零散的记忆片段可以得到有效地组合,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作文。教师在平时应该作个有心人,利用摄像机拍摄一些学生参加校运会、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上课以及课余活动的视频,既可以作为学生初中生活的难忘记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写作前的思维和情感引导,甚至能为感受力薄弱的学生提供写作内容。这些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为学生作文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篇3

相比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设置和开展对学生各课程知识的掌握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学生能够对分属于不同课程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相互对比和验证,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但鉴于实验开展仍然遵循着学生预习、老师讲授、动手操作和课后交报告的传统模式,虽然实验指导老师针对实验可以设计不同的反应历程,让不同组别的学生获得迥异的结果,但实验结论的预测性很强,一些意外问题的发生也会在指导教师的预料之中,并能够很快给出解决方案,这对于提升学生在主观能动学习能力的效果很有限。另外,本校开展的高分子实验在内容的编排上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学科界限,还不能完全融合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等课程内容,因此很有必要开设具有创新型的研究型实验课程。

2实验开设时机

鉴于此类研究型实验的开展往往需要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高分子材料教研室经过多次商讨,确定本实验的学时为90学时(30学时/周×3周),将主要的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的最后3周内完成。此时,一方面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理论课程的学生和各类基础实验的训练,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在此时间段有关校园招聘活动也会告一段落,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实验;最后,此次实验训练也为下一学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提供一次很好的预演,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恐慌和迷茫心理。

3实验内容的优化设计

根据王新平等[5]的观点,创新型实验必须具有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性、实验设计程序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以及实验过程的可行性和可操纵性等基本要素。因而,这类实验的开展必然会对实验人员(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实验设备和场地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创新型实验内容设计的三点原则[5]和本专业教研室老师的科研情况,教研室选择了“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这一开放性较强的实验。通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论证,我们尝试设计了一个以掺杂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其在聚丙烯和天然橡胶中的应用为主线的研究型实验,实验内容和所需基本学时安排如下:(1)学生分组,布置实验的侧重方向(一组在聚丙烯中的应用,一组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安排相关文献的查询和阅读,着重了解聚苯胺的特性和合成方法、聚丙烯和天然橡胶的性能和加工特性,温习有关设备的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30学时)。(2)根据分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聚苯胺的合成,分别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制得一系列经过质子酸或无机酸掺杂改性的聚苯胺,经纯化干燥后备用(30学时)。(3)用高阻计测试聚苯胺的电导率,X射线衍射仪分析产物的物相结构,红外光谱仪观察产物的特征官能团,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产物的形貌,并比较不同组别间所得聚苯胺产物在性能和外观上的异同(15学时)。(4)各组同学在制得合格的聚苯胺后,按照预先选定的应用方向,分别添加到聚丙烯或天然橡胶中制成复合材料,前者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完成,而后者在双辊开炼机和平板硫化机中进行。(30学时)(5)将所得复合材料进行标准化制样后,分别用万能电子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和高阻计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和电导率随聚苯胺添加量的变化规律并记录实验结果;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破坏机制,探讨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变化的机理(15学时)。(6)学生整理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参照本科毕业论文的模板和格式,须包括引言、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主要部分(30学时)。其中(1)和(6)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在实验周的前后一周内完成,不占用实验周的学时。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如因出现不可抗力或意外情况导致实验进展不顺利,可通过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协调,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进行弥补,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时间。通过这样一个研究型实验的设计和内容编排,不但使学生能够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以及材料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等课程中散落的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还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对高分子材料从合成、表征到应用的整体认识。在实验过程出现不可预料的事件时,合理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方面的融会贯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实验课程考核

本实验的考核采用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并用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实验表现(40%):指导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实验平台的正确搭建、实验药品和原料的适用和管理,以及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应对措施等。(2)综合报告撰写(40%):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查阅文献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独立分析实验数据,撰写一份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3)教师提问考核(20%):学生提交报告期间,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内容进行提问,考核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报告内容的熟悉程度,同时考察学生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逻辑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实验的印象,达到初步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

5结语与展望

篇4

关键词: 目的论文化因素旅游翻译翻译方法

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迅猛发展的世界中最重要、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产业。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大发展,而且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旅游宣传资料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着提供旅游信息、吸引潜在游客、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旅游走向国际,旅游资料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旅游资料中富含的文化因素是旅游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旅游资料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

1.目的论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主要创立人是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与建构在语言学上的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摆脱了对等论的束缚,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活动的首要考虑因素,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视角。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预期功能来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并不一定要忠实重现原文信息,只要能实现译文预期目的,直译、意译或者改译都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目的法则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连贯法则主要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即译文必须能让译文读者接受理解,并且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实现交际意图;忠实法则主要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译文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程度和形式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从属于目的法则。由此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是翻译的目的即译文的预期功能决定翻译过程中对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指导,我们来分析一下旅游资料的翻译目的。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目的是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信息,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同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译文读者是有兴趣来中国旅游或者在中国旅游并懂英语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游客。他们与原文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心理联想等方面有着很多的差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鉴于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认识到:旅游资料的翻译要让外国游客读懂、看懂、听懂,同时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翻译时可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通过增补、改译、解释、删减、调整等方式使译文更具有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2.旅游宣传资料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障碍

旅游宣传资料有很多种类,本文涉及的主要是指旅游景点介绍。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旅游宣传资料,它们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对一个景点的自然环境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故事传说、美食服饰、建筑风格等的介绍无一不体现着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旅游是异地文化体验的过程。也正是由于异地文化的新颖和独特才使得旅游者乐此不疲,获得全身心放松,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异域历史文化,并增长知识和开阔眼界。当然也正由于文化的独特性给旅游资料的翻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中西方文化隶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社会结构不同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取向、生活方式及心理联想。

2.1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翻译障碍

中国人崇尚悟性,推崇整体,因此在思维过程中,中国人的思维是不重视逻辑的,他们更喜欢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采用螺旋式的方法来阐述一个主题。而西方人忠实逻辑推理,多采用演绎推理。在具体的阐述中,英语文段总是先总结,先给出主题句,再对详细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因此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更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译者需要对原文的结构加以适当调整。

2.2不同的审美取向导致的翻译障碍

受到各自不同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中西的审美取向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子的道家思想及佛教思想相互交融,是汉民族思想的根源。他们认为人是整个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而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谐、同一的审美取向。在表达上,强调客观融入主观、托物寄情、情景交融等。在具体的语言形式上,多采用四字成语、对偶等手段,讲究声律对仗、词藻华美。而受希腊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认为世界是两分的,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都是对立的。他们崇尚个人对自然的控制和驾驭,强调对客观世界真实的认识和分析。因此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上,西方人强调客观描述事物,注重写实,强调逻辑理性、用词简洁等。所以,汉语中对景点的诗化描述在翻译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尤其是那些华丽的并没有实际的信息传达功能的词藻应该予以删减,以保持译文简洁流畅的行文风格。

2.3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翻译障碍

特定的文化总是产生于特定的区域。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华夏民族形成了农耕社会及农耕生活方式。整个社会结构就像是一个大的家庭,在整个家庭里,君主是家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有的土地和所有的臣民都属于他所有,由此而衍生了很多的伦理思想,所谓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农耕生活方式也使得华夏民族对很多农作物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生活中就有不少与此有关的短语,以及为了摸清植物生长规律,华夏民族把对气候认识总结出一年二十四节气等。而这些对于西方游客来说都是陌生的甚至是空白的,这些表述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解释,才能让外国游客对其内在涵义真正地理解。

2.4不同的心理联想导致的翻译障碍

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习俗等,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同一词汇让中西游客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意义。最为常见的例子是龙,在中国,龙是传说中一种吉祥的动物,在古代,龙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历朝历代的君主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椅。直到现在,一说到龙,中国人的骄傲感便油然而生,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然而在西方人眼里,龙是一中很残忍的怪兽,它代表着凶残、邪恶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心理期待,对原文作一些必要的处理。

3.翻译策略

旅游翻译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译文读者主要是讲英语的西方游客,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译文的期待及交际需要,这些要点必须时刻出现在译者的脑海里。考虑到以上因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对原文作适当的增删,以使译文更具有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3.1增添

在原文中,作者和中文读者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有些信息可以省略,但是对于西方游客来说,这些省略掉的信息必定会影响他们对译文的理解和欣赏,因此,译者有责任将相关的信息进行补充。如(以下示例皆选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兰亭位于城西南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花,汉代又设过驿亭,故名。

The Orchid Pavilion is located at the foot of Mount Lanzhu in the southeastern suburb of Shaoxing.According to the legend,Gou Jian,king of Yue State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BC―476BC) planted orchid here and later a post pavilion was constructed here in Han Dynasty(206BC―220AD).Hence the name “Orchid Pavilion”.

从字数上看,英文翻译比原文添加了不少内容。“勾践”这个人物对中国游客来说是不陌生的,但对译文读者来说,他们既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也不可能了解中国那么多朝代的起止时间。因此,译者在译文中对他的身份进行补充说明,并添加了春秋时代的起止年份,使译文读者了解到兰亭历史悠久。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等聚会于此,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third lunar month of the ninth Yonghe year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353AD),Wang Xizhi invited a group of eminent scholars here to perform a “xiu xi”,a feudal Chinese rite performed by the riverside to dispel bad luck.The group of friends sat along the winding stream and were required to produce a poem when the drinking vessel carried by the flowing water,arrived to his front or he ought to drink three vessels of wine as punishment.Wang Xizhi collected all the poems and wrote a foreword for the collection――the Orchid Pavilion Collection.He himself wrote down the foreword with his unique calligraphic style,which has become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一谈到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想必国内游客都会想到王羲之和他的《兰亭集序》。了解《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贡献,会引起游客到《兰亭集序》诞生地看一看的想法,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对《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补充说明。

3.2解释

介绍人物或者名人,解释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知道地名或者人名的中文发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对地名的来历及人物的身份有所了解。如:

陆游悲吟《钗头凤》的沈园池台:

The haunting melancholy ponds and terraces in Shen Garden where Lu You,a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poet and native of Shaoxing,composed his heartbreaking poem Chai Tou Feng lamenting the loss of his beloved ex-wife and cousin.

作为沈园旅游文化精髓部分,著名诗人“陆游”和他的千古绝唱《钗头凤》对中国游客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国外游客对他们基本上一无所知。所以仅仅靠音译《钗头凤》根本无法传递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不可能使游客对沈园留下深刻的印象。

3.3类比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但不可否认,在很多的意义表达方面存在着同一性。借助译语中的表达方式或者形象来翻译原文中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方式和形象,可以缩短译文读者的心理和文化距离,使译文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绍兴(Oriental Venice),祝英台和梁山伯(Chinese Romeo and Juliet)等。

3.4删减

汉语旅游资料中经常会引用诗句、典故、名人名言等,或者采用四字成语、形容词堆砌等手段来对某个景点进行描述,这些内容信息量极少,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有必要对此内容进行删减。如:

临河的街路,绍兴人将其称为“河沿”,这种河沿在城内纵横交错,是水城的独特景观,可谓“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

The streets and roads along the rivers are called “heyan” by the locals and crisscross inside the city presenting a unique view.

译文中,译者把原文中的诗句删减了,实际上,这句诗歌是对上句话内容的重复,没有太大的交际价值。

3.5改译

改译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和功能的前提下,对不符合译语表达习惯、风格和句序的地方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被译文读者接受;还有些原文中含有太多的文化负载词,或者应用诗歌辞赋难以翻译的时候,可以采用改译法。如:

沈园位于鲁迅中路,从鲁迅祖居门前穿越中兴路往东不出二百米。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是绍兴古城内著名的古园林。

Shenyuan Garden is a famous ancient garden in Shaoxing,It is situated on the middle section of Lu Xun Road,200 meters east of Lu Xun’s Ancestral Residence.It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en 70 acres and it has a history of over 800 years.

原文中的最后一句出现在译文的首句。英语写作中通常把主题句放在首句,然后在补充详细信息,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做了一点改变使译文更符合英文的写作方式。如:

坐着游船,荡漾在绍兴24公里的环城河上,品尝着越乡美食,欣赏着绍兴水城美景:流水潺潺,碧波荡漾,绿草青青,杨柳依依。

Riding on a tourist boat that sails on the 24-kilometer ring canal,what you get is not only delicious food,but also the beautiful scenes on the land of water:the flowing water,the light waves,green grass and willow trees on the banks.

原文中用了很多的四字句来描写河岸上的美景,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译文中译者直接用了几个名词来概括一下,符合英文中客观简介的描写习惯。

总而言之,对于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译,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从而使得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吸引潜在的游客,传播中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汪宝荣.绍兴名士文化翻译的问题与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7(1):86-92.

[2]王东风.文化缺省和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56-57.

[3]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向萍.旅游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钟华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M].绍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2.

[6]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

[8]屠建虹.绍兴古城[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9]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0]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1998.

[11]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9-12.

篇5

第一,重视对字形的基础整理,是有效使用古文字原材料的前提与条件。整理古文字字形,首先面对的是一大宗古文字原材料:既有殷墟出土的13万余片甲骨文 ,又有大量的青铜器铭文、陶文、玉石文、古玺文、古币文等,还有传世的汉魏石经文字、汲冢竹书等。这些古文字原材料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门类齐全。

要想从中选择较为重要的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必须加强基础整理工作。这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分析整理古文字原材料,应从单字的构形入手。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古老的文字并不是单纯由图画演变而来,其符号造型也不全是由意象成分所决定,而是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形成了一套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 。此系统存在着古文字具有规范意义的基本部件、基本笔画、构形方式及其诱发分化与演化的多种潜在规律。因此,熟悉、释读古文字的基本前提就要坚持从严格的字形整理与分析做起。整理工作尽可能做到全面而系统,分析与描述也不能生搬“六书”的条例和传统字说框框,而是要客观、慎重地梳理每个字形,从而揭示出它们演化的信息以及所贮存的文化内涵。以甲骨文为例,2003年,我们曾着意吸收众家之长,并以《甲骨文可释字形》为题,整理并临摹了1429个字头,此表按音序排列,附以著录号与分期信息等。2006年,《殷墟甲骨文的字形特征及类型划分》一文,对以上字表收集的部分特征字,利用计算机进行剪切、存储原篆字形,又重新整理出一套《殷墟甲骨文各组类特征字形表》,而且对每个特征字的构形都做了解析与描述,并附以学术上比较前沿的组类划分信息。然而我们也看到,前者整理的单字属摹释字形,这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误摹、误释等一些不应有的失误,而后者整理的单字都是原篆字形。应该说,这两本小册子,对此后的古文字教学确实起到了有效的改进与提升作用 。

第二,加强对原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与充分吸收,这对古文字教学内容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对古文字原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与充分吸收,旨在深入探讨辞例与文字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深化古文字教学内容的目的。

选择与使用古文字原材料,在这方面不是需要盲目的胆识,而是需要有素养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到原材料及其相关的研究之中,绝不能浅尝辄止。以整理柞伯簋铭文作为教学内容为例,我们曾对这件青铜器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广泛收集。此器1993年在平顶山市薛庄乡(现名滍阳镇)滍阳岭应国墓地(M242)发掘出土。据发掘者考证,该器铭文中的“柞”应指文献中的胙国,其地应当在今河南延津一带。柞伯簋本属胙国铜器,却陪葬在应国墓地。可见,胙、应两国同为姬姓国。由此他们进一步推论,西周初期两国均担负着屏周重任,故彼此关系亲密,所以,此簋或许就是柞伯当年馈赠给该墓墓主的一件礼品 。这一结论富有启发意义。此后,李学勤先生对该铭也做了考释,并逐字逐句分析了铭文的内容,还归纳了全铭大意:在八月庚申这一天,周王在都城宗周举行大射典礼。王命南宫率领朝中各位卿大夫、士,命师鲁父率领小臣仆人。王悬赏十块饼金,对柞伯说:“小臣已经准备好扳指,你如能射中,就取走饼金。”柞伯十次举弓,没有一箭脱靶,于是,王把十块饼金给了柞伯,另外又加赏一套柷吾乐器给他。柞伯因此铸器祭祀其父周公。很显然,李先生的考释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1999年陈剑先生又发表了《柞伯簋铭文补释》一文 ,至此铭文内容已经基本弄清。因此,系统整理此铭的原材料,并合理吸收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古文字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第三,古文字学本身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实用学科。由于它的边缘性,这也使得该学科有着较大的教学难度,有时仅凭兴趣和发愤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研讨古文字教学内容,离不开对原材料的微观考察与宏观驾驭,至少要站在考古(出土情况)、历史(含文献典籍)和语言文字(形、音、义及其所在环境)三大学科板块之间。

目前,古文字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因为古文字的发现与研究总是离不开考古材料及其背景,这其中包括我们对文字探源的有关出土资料。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田野考古就发现了大量的远古陶器符号,此后,在许多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内涵中均有重要的发现,可以说远古时代的刻画符号遍布祖国各地,它们共同为汉字的探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在判断古文字材料的性质和年代等问题上,考古学的层位学、类型学等方法是很有力的手段。譬如,从20世纪40年代国内外学者热烈讨论的“文武丁卜辞”的时代问题,其解决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出土坑位和地层的分析。

另外,语言学的研究对古文字原材料的解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些年,学术界对语言学的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语言学的一些普遍原理,尤其是关于古代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都可移用于古文字的研究与教学之中。仍以甲骨文为例,甲骨卜辞是殷商时期的书面语言,就其语法而言,它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语词的构成与变化,直接影响着组成卜辞语言的词汇或词组的构成与变化。大多数卜辞语序是比较规范的,这与后代的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正常语序中有时出现“移位”或“割裂”的现象。除此之外,卜辞的词性仍可分为实词与虚词两部分,对于实词,学者们关注的较多,而在虚词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却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对古文字的教学非常不利。

2001年,我们对卜辞中所见的“以”字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 “以”字本来就是一个动词,从早期的构形特征来看,“以”字的主体结构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在手臂下部勾勒有一个圆团,像手执物状,甲骨文中的“以”字表“贡纳”,“进献”之意,也表较抽象的行为动作,相当于“用”“做”,后来,“以”多充当介词或连词使用 。之后,又撰文发表了对“于”字的看法。认为古文“于”字产生的时代较早 ,而且其构形发展演变的轨迹十分明晰。“于”字在商周秦汉时期出现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写法,通过整理与比较 ,结果发现在绝大多数卜辞中都使用了已经省化的字形。到了周秦时期,为了美化字形 ,习惯于把省化的字形“于”字的下部竖画写得婉转屈曲。不过,这个字形,在经过汉隶之后,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

总之,从以上 “以”、“于” 的构形源流来看,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正是基于对这一规律的充分认识,才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分析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其中有不少是割裂、省变或改造早期的象形字而变化发展过来的。

篇6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舞女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篇7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当前很多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 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 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 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 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 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 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 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 ,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 ,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篇8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2]常睿.本科生导师制内涵解读及运行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2(1):45-48.

[3]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80-1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