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06:23: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闻毕业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前提。因此,选题必须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涵盖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选题应联系科研、生产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选题应反映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符合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题分量、难度、深度要适当,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改进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可以设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查小组,进行选题审查,对课题内容、工作量、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可行性进行客观的评估。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来选题。考研类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较强,选用理论研究型课题类型为主;专业相关岗位任职类学生,以工程实践类课题为主,鼓励到工作岗位中完成毕业设计;专业不相关岗位任职类学生,其就业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以相对难度稍低的设计类或仿真类课题为主。
2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基于专业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助于解决指导环节存在问题。专业导师负责制,即从大三开始,每位学生都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实施专业导师负责制,专业导师来自于科研教学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其次,三年级学生即可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
3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3.1建立毕业设计规范制度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毕业设计大纲、指导教师职责、评阅教师职责、成绩考核标准、答辩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论文格式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从过程管理上形成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
3.2选题规范化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化的选题申报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一人一题、题目不重复。严把指导教师质量关,选派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讲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3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机构有学校、院(系)及专业建设组(或教研室)三级,采取院(系)自查和学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确各级监控岗位职责。监控环节分为初期检查阶段,包括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阶段,包括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末期检查阶段,包括设计质量、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情况,整个监控环节形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
3.4毕业设计量化考核
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应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为依据,对质量监控过程进行量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质量监控、题目选择、论文或设计质量),二级指标(组织领导、质量监控、选题、成绩评定、总体水平)及主观观测点,最终达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
3.5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
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网上出题、开题下任务、中期检查、论文审阅的全过程指导,提供师生互动平台,为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立题、中期检查、答辩分组、论文评审、归档全过程监督管理提供了工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论
0引言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对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赖以存在的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定。依据这些假设,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期间能得以界定,会计人员也能确定收集加工会计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现代国际公认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1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进行贸易和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换;企业内部,也更多地依靠Intranet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管理。会计所需处理的数据及其处理的过程,愈来愈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之中,使传统的手工计算技术以及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了挑战。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基石的会计假设,在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
1.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这个组织实体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紧密,多个企业可以组成联合体,成立网络公司,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以解决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这类公司分合迅速,协作方式多样,所以,强调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的传统会计假设已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合体的新形式。
现代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延伸到了企业的外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为了经济增长,还肩负着社会责任,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随之扩大。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增多,使得企业的空间范围在无限地延伸和扩展。合并财务报表业务的出现,实质上是对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和合并,体现出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主体的财务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
1.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将长期地以现时的形式和目标不断经营下去,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然而在新经济时代,该假设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高新技术企业不断产生,但是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的成功率很低,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风险,倒闭、清算的威胁不言而喻。加之并购潮流的涌现,使得企业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挑战。
现代网络公司、虚拟企业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性联合体,其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和转换,一旦完成某项交易立即解散,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这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1.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而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企业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其信息成本与手工会计环境比是极其低廉的。信息成本与会计循环次数成反比,从信息成本角度讲,会计电算化的到来已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这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了福音。
投资者可以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适时地对投资做出反应,避免由于获取信息时间上的不对称而减少收益。管理者通过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
传统会计分期假设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采用“应计”、“递延”、“预提”、“待摊”等特殊程序来处理应付和预付款项,预提和待摊费用,其中包括许多人为“估计”的成分,带有很大的武断性。成为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这是会计分期假设固有的缺陷,在新经济时代仍将继续受到挑战。
1.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也存有缺陷,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资本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这一假设。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货币革命和支付革命。
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现代电子商务中,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却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表示。
2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
通过对上述新经济时代下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我们更能感觉到会计假设与时代环境相关的密切性,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向前发展,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发展改进。
2.1会计主体假设的改进
如今信息技术的先进性造就的网上公司突破了会计主体原有的空间范围,因为网上公司属于虚拟公司,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主要资产,会计主体由此扩展为企业实主体和虚主体。基于此,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信息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相应地,可将会计主体假设定义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调的联合体,不管他由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这一定义以经济利益的高度统一性作为衡量和判断会计主体的标准,对“虚”的空间主体的“网络公司”或“实”的企业或企业间的兼并、破产及母子集团均可加以界定。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改进
许多学者提议由破产清算假设替代持续经营假设,这种提法并不是最合适的。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会计核算要以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过去和现在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各种债务;持续经营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段概念,而破产是对某一时刻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意味着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终止。虚拟企业、网络公司虽然也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
尽管相对破产清算假设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存在一些可取性,但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出发,持续经营假设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可以继续使用持续经营假设;对于稳定性差的企业或经营期短的企业,可以用“项目经营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这种假设可理解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以利于一些业务和收益、费用等的处理,同时也避免跨期摊配等调整事项;对于网络公司,可以以“暂时性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以适应网络公变化迅速的特征。
2.3会计分期假设的改进
新经济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克服了会计数据搜集和处理的障碍。每一时点的会计报告使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趋向于无穷小,而各个时点的报告连在一起可以反映一个企业连续经营过程的全貌,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查阅财务会计信息。这种即时财务会计报告的存在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了交易期假设的建议。
交易期假设其自身存有一些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即期财务报告似乎可行,但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即期财务报告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会计原始信息虽然可以在线录入,由计算机进行分布和集中处理,并生成报表,但还是有许多重要的原始信息的搜集、审核、确认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其次,在即期财务报告系统下,企业的一切信息包括商业秘密将公布于众,这些信息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但也被竞争对手所利用,危害企业的利益。相对于即期财务报告系统而言,定期报告系统只提供会计结果,不反映数据流程,则没有这种弊端。再次,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鉴定,其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公允性才能予以保证。在即时报告时,要做到及时鉴定,目前尚不可能。最后,网络系统还有其不安全隐患。
对于会计分期假设是否应以交易期来替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引发了虚拟企业的盛行,而虚拟企业中有短期项目合作,中长期项目和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在短期项目合作下,此类企业生命周期极短,参与方交易完成后即进行利益分配。虚拟企业本身平时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无需考虑持续经营,更无需考虑会计分期了。至于中长期和战略性合作项目,其持续时间往往超过一年,有的甚至几十年,采用交易期作为报告期间,其弊端显而易见。此外,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交易更加不一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赢利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正确选择投资对象。即使同一企业不同项目的交易期也不一致,同样也不利于管理者进行财务管理和业绩评价。
通过分析,比较好的处理是:原来的会计分期假设涵义仍将继续保留,但对于一些完成交易后即行解散的临时性组织即实施短期项目合作的网络企业可以不对其进行分期,而直接把交易期作为报表报告期;而对于实施中长期和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的企业可以适当地缩短会计期间,如以旬为单位进行分期,提供旬报。这样既克服了即时报告的缺陷,又满足了及时性的要求。
2.4货币计量假设的改进
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货币仅仅可以反映能予以计价和量化的事项,但现代企业中还存在大量不能通过量化和计价揭示的事项,它可以运用非货币性指标和定性而非定量指标来予以反映,诸如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知识资本和信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如果能在现行财务报表之外增加,将会大大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
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运用不断扩大,国际交往中货币收支,资本流动的管理要渐渐地接受“币值变动”,以丰富会计假设的内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真实、可靠,是本人在 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注:此页附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封面之后)
一、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制度化管理
近年来,我校对人才培样计划的实践环节内容进行了修订,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同时,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实习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规范执行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试行条例》、《学生实习工作试行条例》、《毕业设计双向选择制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特优论文评选的有关规定》等管理文件与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使毕业设计的管理有章可循,各学院根据学校的规定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管理针对性更强。
二、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并实施毕业设计双向选择制度
为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为了增强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我校从2004年起试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向选择制度,制定了《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的指导性意见》。2005年我校在毕业设计中试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各学院根据要求编印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册》,信息册中包括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近三年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以及本年度拟开题目、近三年来的科研情况、对学生的承诺等内容,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一个学期末提供给学生选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兴趣申报指导教师,教师根据自拟辅导的人数和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学生。近年来大部分专业学生能够基本满足志愿,但也出现了有的教师“供不应求”,另外一些教师“门庭冷落”的现象。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给学生的毕业设计以更大的开放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前,全校各专业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三、立足于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实行毕业设计的督导检查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受到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如何加强全过程监控以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跟踪督导检查制度,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务处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发挥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的督导、评判和参谋作用。督导组成员除了听取专业负责人口头汇报外,还深入第一线,查阅相关管理文件和材料,到设计场所、答辩场所实地检查,广泛接触师生,收集第一手信息,填写相关检查表,做出总结。督导组的检查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是实习阶段,重点检查包括实习时间、地点、组织形式、实习成果以及院系对毕业实习的评价等内容。
二是选题阶段,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确定方式、指导教师信息册的建立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体系的建设情况、双向选择制度的实施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情况等。
三是设计或撰写论文阶段,重点检查院系对指导教师辅导学生的要求、指导学生的方法、进度及时间要求、学生就业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情况及如何处理等。
四是答辩阶段,重点检查毕业生答辩资格审查制度或规定及其实施情况、答辩委员会的组成情况、答辩程序、时间要求、答辩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成绩评定的方法、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等。检查方式采用学院自查和督导组抽查相结合,检查形式包括到设计现场检查学生进度、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参加答辩会等。
五是后期督查阶段,安排在答辩结束后一学期。按比例抽查各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对选题、培养功能和质量、评分等方面的评价,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与督导组给出成绩的符合度。
以上五个检查环节贯穿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真正实现了闭环控制。通过几个学年的检查,发现了各专业一些好的做法,及时通过教学例会介绍给其他专业。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向学院提出整改建议。很多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如:采矿工程专业针对毕业生人数少、指导教师实际经验丰富、实验设备先进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选题,辅导管理过程严格,答辩重视能力考核;机械工程学院制定了严格的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学院的巡视检查组对每个专业进行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时没有达到规定进度要求的巡视检查组要跟踪检查,小组答辩时发现工作量不足或未达到专业培养要求的到学院大组再进行一次答辩,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四、立足于发现创新人才、积累科研后备军,制定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制度
学校教务处每年从各专业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发现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或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的题目,从中发现创新成果,并将摘要汇编成册用于交流。这项制度实施十年来,从中发现了许多难度较大、引用新技术、体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设计题目。从2006年开始,我校又实行了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制度,根据从各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推举的题目,经过校内专家、省内相关专业专家、国内同类院校专家的三轮评审,优中选优,从选题、论证、内容、规范性、创新性等五个方面给以百分制考察,其中对创新性的要求占到了近50分。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10篇特优毕业设计(论文),对毕业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评为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信息进入教师基本信息数据库中,作为教师评优、评奖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从今年起,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全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学校开始试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预申报制度。申报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提供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预申报表和指导教师信息表,还要提交设计或论文进行当中的相关影像资料。督导组要参加预申报特优设计(论文)同学的答辩会,做出相应评价。用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来保证特优设计(论文)真正来自学生的实际训练过程。
在评选过程中,我们摈弃了按照学院分配名额的平均主义思想,鼓励科研水平高、反映创新能力的成果脱颖而出。去年的评选中,两个毕业生人数较少的学院在10个特优毕业设计(论文)中占了4个,而一些大的学院则榜上无名,这一结果,也促使全校各学院积极组织申报特优工作。
从去年评选出的特优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来看,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实验或运用到工程实际中是特优设计(论文)的共同特点。例如,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利用单片机原理,设计并编写了比较完整的能实际运用在车模控制中的软件,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和设计,学生还根据车模的控制要求自学了模糊控制理论,在编程中实现了模糊控制。该设计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自学新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车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车模竞赛并获奖。
评出的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强或实践经验丰富,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给学生提供了设计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加入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进行科研活动,能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了自学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尽早地将“学”与“用”结合起来。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引导教师将学生带入科研项目中,选择与项目或生产结合紧密的题目,发现科研后备军,也激发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申报 选题模式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sis Refor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YAN Lih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Abstract Private-colleges fac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to reform the model of graduation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application, conversion topic mode, increase the process management,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motiv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Key words thesis; subject application; topic mode; process management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衡量学生对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察环节,是体现教师业务能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民办高校,对本科的毕业设计环节也予以了重视,但也只是照搬许多公办院校模式,结果没有凸现民办本科培养的特点,再加上就业压力大,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不够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提高毕业生和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发,对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
1 目前的现状
(1)题目申报;(2)选题;(3)动员大会;(4)见面。以上几点看似很全面,但在各个环节上却考虑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题目申报时部分内容不足以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选题带有强制性在里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动员大会没有起到动员目的而是走形式。总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心也没有得到提高。鉴于以上现状,本文旨在各方面提出改革。
2 改进措施
合理利用民办院校有兼职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要求毕业设计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特点,学院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申报题目
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的题目大体可分为三类:工程型、科研型和理论型。针对民办院校应用性的培养模式,对于纯理论型的题目应一律不许申报。其中题目申报类型可以包括:
(1)鉴于本校电子竞赛的优势,可以将大赛中的内容进行延伸由暑假已参加大赛的学生自主选题。(2)根据教师科研课题的分支,拟定题目。(3)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专业的性质,加强学生对EDA技术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电子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的题目。
2.2 选题环节
(1)选题模式。据统计,目前许多高校的毕业设计环节都存在选题不当的现象。就选题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以教师选题为主、学生选题为辅的传统选题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脱离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习条件,使学生不能或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选题环节,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可以把教师所拟题目按类型分类,进而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来选题。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平时授课过程中各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特长,自选题目。(2)选题时间。尽早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可以尽早了解设计内容。(3)选择原则。在以往选择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带8-12人,弊端很多,如教师管不过来,学生应付较多,论文质量很差等。因此,在选题时,每个教师最好控制在4个学生左右,最多6人。
2.3 管理措施
加强过程控制可以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抄袭。为了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必须加大中间环节的督促与检查,增加相应的激励制度。主要表现在:
(1)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激励。目前学院对毕业设计的检查工作通常都是针对学生的,对指导教师的检查相对薄弱。要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与学生见面辅导的次数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等。在分院进行中期检查时应让辅导教师对所带学生的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综述和阐述,并将其存档,在毕业设计结束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对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都是一种促进。
(2)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所以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是很关键的。首先学生应第一时间向指导教师提供其联系方式,包括电话、QQ、电子邮件等及时、快速地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见面辅导,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适应当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次数和提出问题质量进行记录和评价,可以提高并督促毕业生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同时也可作为成绩评判的参考依据。
(3)提高平时成绩在毕业设计成绩中所占比例。重视并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目前我院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软硬件验收和答辩小组等四部分组成,其比例分配是3:2:2:3。这样的组织方法基本上能够保证毕业设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能够对过程进行监控,分布还算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对学生中期检查和指导教师中期或设计后期阶段所提交的学生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等方面没有被体现出来,而且作为电子信息类等工科学生来说,软硬件验收阶段很能反映出来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其所占比例较小,这样的评分标准对工作态度的激励性是不足的。同时在执行时发现学生对此验收环节不够认真,有应付的想法,这些都应在成绩比例中有体现。
提高平时成绩和中期检查成绩的比例可以使毕业生养成定期总结和阶段性小结的良好的惯,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积极地予以反馈和改正。还能够有效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阶段性目标和工作方法。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建立形式多样的成绩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度,如可以用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或产品等材料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3 总结
鉴于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改革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重视题目申报环节,转换选题模式、加大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大四毕业设计阶段的需要,通过检查辅导记录、教师综述及学生评价等手段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芳,李军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实和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9(增刊):172-174.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王放银(1965-),男,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教务处,教授;王业社(1974-),男,湖南武冈人,邵阳学院教务处,副教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2010243-351)、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0JG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73-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总结和终极检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表征,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主要评价内容,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近年来,邵阳学院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文学与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科学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跟专业课程设计差不多,无非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反正都能过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关系自己一生,毕业设计(论文)远远没有就业重要,常常要等到学校中期检查后甚至毕业答辩前两三周才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其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2.教师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重大事情,如果不让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似乎不近人情。此外,由于教师自身学术水平欠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无创新,甚至常常是“老面孔”,学生基本上可以照葫芦画瓢,起不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3.教师精力投入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不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工作量较大,精力投入常常不足,个别教师甚至较长时间都没有与学生见面,结果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松,缺少必要的指导
4.学生精力投入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企业招聘优秀员工心切,招聘活动普遍提前,第7学期就已接连不断;多数学生也出于就业压力,花费大量精力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活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案是否科学、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计算是否合理、设计说明书和论文是否编写规范等问题没有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马虎应付,傅衍了事,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有抄袭现象。
5.选题不恰当
选题时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选题范围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的研究范围;有些学生选题过窄,无法开展研究;有些选题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根本与专业无关;有些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6.工作条件有限
高校扩招后,原有教学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学校现有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其要求,而到校外进行试验又涉及到经费不足的问题。
7.管理不到位
学校虽然制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检查、评分等的具体管理规定,但实施细则往往并不一定很完善,特别是缺少行之有效的过程监管办法,过程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理念
(1)制度领先,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根本保证。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从制度层面和源头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遴选、任务书下达、选题与开题、方案设计、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阅与评分、总结归档等环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处于可控范围内。
(2)以人为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全员、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是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相关人员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参加质量管理工作;全过程是指要全面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环节或相关因素,构建一个科学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改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是指要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中心,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与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还包括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可以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人人有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质量形成于全过程”的科学理念,[1]重视学生、指导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协同合作,发挥质量管理的激励功能,优化人、财、物等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事后审核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和“过程控制型”。[1]
(3)系统集成,[1]持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由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及其运行调控等环节构成的闭环式回路系统。有效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必须建立通畅的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反馈系统,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注重反馈与调控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监而不控”的现象,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持续提升。
2.原则
(1)目标性原则。[2]教学质量监控要及时发现甚至能提前预测偏离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各种偏差,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纠正偏差,确保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全员性原则。[2]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人都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学生是主体,学校是基础,职能部门是核心,教师是保证。
(3)系统性原则。[2]教学质量不但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有关,还广泛涉及教师、学生、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诸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网状教学管理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4)全程性原则。[3]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从方案制订、指导教师遴选、选题、任务书下达、选题、开题、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全过程、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阅、评分、总结归档等各个环节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
(5)可操作性原则。[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不但要有利于监控目标的实现,又要保证监控体系科学、完善、简单、便于操作。教学质量评价应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仅有定量评价,监控工作量过大,将导致监控体系难以执行;仅有定性评价,又会使评价结果模棱两可,将导致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6)发展性原则。[4]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信息收集、整理、诊断与反馈,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质量监控,力求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加规范,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实践
(1)确立校系二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是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根据学校实际,我们确定了校系二级管理、以系管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各系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主要执行者,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主体,切实增强系主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学校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务处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教学质量监控处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工作。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其环节工作规范是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从指导教师的遴选、课题的选定与学生选题、开题、教师指导与过程管理、答辩与评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各阶段检查与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推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年全覆盖制度。教务处每年下学期开学不久即下达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要求各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并在期中以前完成指导教师遴选、课题下达与学生选题等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工作,使学生尽早接触课题,允许学生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为日后的就业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
(4)强化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制度,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团和校内专家逐系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检查。前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计划与指导教师落实情况、选题质量、开题情况,中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重点督察毕业设计(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与评审等环节的科学性、严谨性,切实落实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审批制度与双向选择机制、开题报告审核制度、答辩资格审查制度、成绩评定的约束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管理。
(5)实施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励制度。为调动师生积极性,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学校都开展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均给予适当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记入档案,并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成集。
(6)坚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制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要对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客观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校内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查与质量评价,进一步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改进今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2.实践成效
多年来,我校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了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指导教师、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认真、积极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60余篇优秀毕业论文公开发表,“水族文字输入系统”等4项毕业设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每年都有优秀毕业设计被企业采用,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2]任高飞.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6):127-128.
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方向毕业设计(论文)比重大,是我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规定(教高厅[2004]14号文件),“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可见,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本文针对毕业设计的过程,基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小球方向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毕业设计改革的设想并付诸于实践,为进一步消解小球方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提供参考,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主要问题
目前,科研论文抄袭、剽窃的风气比较盛行,学生毕业论文“四处借鉴”、“论文”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严重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的培养。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小球方向的论文数量多、抄袭与现象严重、毕业设计形式单一、题目和内容重复率高、教师指导时间不足、答辩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是小球方向毕业设计环节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小球方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2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阐释
2.1毕业设计过程的实践性特征。 毕业设计过程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实践能力是深化学生对毕业设计和已有课题认识的主要源泉,是学生亲自感受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探究新知的过程性、实践性环节。从学生的选题、确定方向、文献综述、确定选题内容、论文的设计与实施、数据和资料收集等多个环节无不体现着实践性的特征。学生体验毕业设计的每个过程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保证。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学生对选题内容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入到毕业设计的深层次探讨与实践,从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认识,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由此,真正发挥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
2.2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释义。 创新主要指个体运用已知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等,革新旧内容、创造新事物,发现、创造新质的一种综合实践能力。
在我院小球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综合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文献与实践选题、论文的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完成毕业设计等几个环节,集中体现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自完成的实践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探索新知、收集整理等各种创新品质。可以说,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依托于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因材施教,应该以学生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为基础,不应奢求学生创造新鲜事物为目标,以免“急功近利”,忽视学生实践探索的基本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立足学生实际,不能将人类的未知或脱离学生知识、经验的领域定为学生探索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不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选择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选题形式就成为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3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改革的措施
基于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小球毕业设计的基本现状和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本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尝试与措施,为进一步消解小球毕业设计所处的困境,提高小球方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为顺利、高质完成毕业设计提供参考。
3.1切合学生实际,开发“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 首先,多元的毕业设计符合我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减少抄袭的来源。如训练计划、教学计划、创业设计、赛事策划、训练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与实施、健身指导计划等诸多形式,可以作为目前毕业论文的有益补充。各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均以论述与实证的形式进行,既符合国家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规定,又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其次,多元的设计形式能充分发挥小球教师的各种特长与资源。教师的多种经历为多元的毕业设计指导奠定了较好的师资基础。这样,一部分科研意识强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科研,而另一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与自身经验相符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可见,“多元”的选题与毕业设计形式是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经验,是消解目前学生“非实践”的困境,加强毕业设计过程向实践转变,培养创新意识与精神提供了可能。
3.2提早互选,加强对学生文献评述,提高设计质量
3.2.1将师生互选工作纳入教研室工作范畴,提高互选效率。 目前,毕业设计的学生都是来自教研室“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生,任课教师直接与学生上课接触,既方便又快捷。将未能达成互选的学生名单首先进行教研室内部调配,然后将未能达成互选的学生名单上报,进行其它教师的分配。这样就为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够快速互选,尽快进入到毕业设计指导与交流的过程之中,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抢出了宝贵时间。
3.2.2将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化”,提高文献评述的质量。 文献综述是进一步明确选题与内容的关键与核心环节,是毕业设计的整体构思、设计计划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文献评述能力就是影响学生选题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B/S结构;毕业论文;信息化;;Access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性训练。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完成专
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但当前不少高等院校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在资料整理、资源共享、选题、论文撰写及指导、格式检查等诸多方面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系列问题。而且传统毕业设计中的毕业论文管理没有合适的交流平台,都是教师和学生单向沟通。
1 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开发环境
当前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环节与毕业生实习、找工作等环节相互交织,导致他们与指导教师之间经常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将设计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其优势在于基于B/S结构的系统能够通过Internet实现网上操作,打破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克服传统管理方式下指导教师与学生必须见面交流或打电话交流等存在的不足。该信息化系统主要完成对毕业生选题的管理、教师指导课题至最终给出论文成绩过程的管理以及管理员对学生和教师信息的管理等。
该信息化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三层体系结构图
其中表示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即客户端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系统;应用层实现业务功能,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一层为表示层提供功能调用,同时它又通过调用数据层所提供的功能来访问数据库;数据层位于底层,以为接口,主要处理应用层对数据的请求。数据层可以对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该信息化系统运用 3.5+CSS+C#技术,以Visual Web Developer 2008为开发平台,基于B/S结构,使用IIS构架Web站点,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通过访问数据库。
2 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该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工作流程图
管理员首先在登录界面登录系统,通过系统的身份验证后,进入管理员界面进行操作。管理员主要进行公告公布,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密码修改等操作。同时可以查看系统各类数据,提取及整理数据,将结果向上级报告。
学生用户与教师用户的功能相对应,先选报指导教师和相应课题。如果该学生未被所选报的指导教师选择,可改选其他指导教师。若被指导教师选择为所指导的学生,将不能再改报其他指导教师。选报指导教师成功的学生可以在该指导教师的课题方向中做出选择,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选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该学生的选题,或指定该学生做某方向的课题。课题选定后学生方可进行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撰写论文后上传论文,并查看指导教师的点评,重新修改论文以及重新上传论文。论文通过后,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论文成绩。
该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的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并选择其提供的课题,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课题的被选择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生及其课题。使学生的论文选报工作灵活、高效。同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及论文指导水平,否则可能面临没有学生选报的尴尬处境。这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3 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在整个系统中用户登录模块首先进行身份(管理员、教师和学生)验证。当身份验证成功后,分别进入不同的模块进行相应操作,具体的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
图3 功能模块图
3.2 数据库设计
该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在进入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学生表、教师表、管理员表、系统公告表和系统状态表等。数据库主要约束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库约束关系图
3.3 功能实现
3.3.1 登录功能
首先用户通过登录界面选择相应的身份进行登录,把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名和密码相比较,如果正确无误则进入相应身份的操作页面,如果错误,将进行提示。
本系统主要分三类用户类型,将三类用户登录界面合而为一实现,只需选择不同的用户类型即可。实现代码如下:
if
(Roles.FindUsersInRole(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ToString().Trim(),user_no.Text.Trim()).Length>0)
{ RegisterStartupScript("","alert('登录成功!')");//清空文本框
Session["logid"] = user_no.Text.Trim();
Session["Roler"] =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
if (Session["Roler"] =="管理员")
Response.Redirect("ManagerMain.aspx",false);
if (Session["Roler"] == "指导老师")
Response.Redirect("TMain.aspx", false);
if (Session["Roler"] == "毕业生")
Response.Redirect("SMain.aspx", false);
user_pass.Text = user_no.Text = "";
}
3.3.2 管理员功能的实现
管理员界面的功能包括公告、学生用户管理、教师用户管理、分组管理等。
导航菜单是一个系统的导航图,用户能快速、熟练地使用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就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导航菜单。导航菜单使用C#、CSS、图片等技术实现,能够点击展开或收缩。并在右侧显示相应内容,便于操作。
3.3.3 教师功能实现
教师界面包括查看系统公告、学生信息、学生选报情况等,教师在此界面下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等操作,修改密码、课题方向和添加个人信息等。
3.3.4 学生功能实现
学生主界面包括查看教师信息,课题选择、论文提交、查看点评、成绩查询、修改密码等功能。
4 总结
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选题、网上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等工作,使得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进行选题。同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既提高选题质量和效率,确保选题的公平、公正、合理,也为指导教师和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整个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聂强,邹赛,刘忠利.基于信息平台整合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信息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142-146.
[2]洪建峰.基于Web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以上海电视大学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
[3]刘芳,牟廉明.基于UML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