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历史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3-25 00:1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历史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毕业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吴歌,谐音双关语

 

1. 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

吴歌是指吴语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江浙沪等太湖流域地区的同属一个语言文化圈的民歌民谣。吴歌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喜用谐音双关语,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历史上称之为“吴格”。使用最鼎盛的两个时期就是南朝和明朝。

在南朝时期,《子夜》、《欢闻》、《读曲》等数百首歌曲,都是这一类歌谣。其中《子夜歌》四十二首中一半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今日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其中“空局”关语为“棋”,取其谐音为“期”。再比如“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春蚕”关“丝”谐“思”);“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芙蓉”关“莲”谐“连”) 都是这一类谐音双关语。而在《读曲歌》八十九首中,几乎三分之二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三更”关“夜”,“石阙”关“碑”谐音“悲”,“书”关“提”谐音“啼”。)又:“非欢独慊慊毕业论文格式,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何两无由”(“双”关“两”,“灯尽”关“无油”谐“无由”)。更有谐音双关语加叹谓构成歌谣的:“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可见谐音双关语在当时的民歌中运用很广泛。而且同一谐音双关语在多种曲调中反复出现,某些意象关系相对固定,比如“芙蓉”关“莲”,“方局”关“棋”“,黄莲”关“苦”,“石阙”关“碑”等等,说明当时谐音双关语运用已经格式化,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歌谣语言表达方式。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体现婉转细腻的情感特征,为南方人所特有。其以喻传情,以隐寓意,曲折诡谲,扑朔迷离,听众的思绪须得拐几个弯才能真正领会其本意,是这一时期吴地歌谣的重要标识。[1]

明代吴歌十分丰富,也喜用谐音双关语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如刘效祖《锁南枝》之“瞎虫蚁逃生,实撞着你线索。”等,然实不多见。唯近现的天启崇祯年间冯梦龙之《山歌》,谐音双关语俯拾皆是。冯系江苏吴县人,对吴格谐音双关语自然熟悉。其《山歌》十卷用吴方言写儿女情长,成就极其伟大,是吴歌史上难得的好歌词。请看几首用谐音双关语写就的短 歌:[2]

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谐“睃”)里来。

滔滔风急浪潮天,情哥郎扳椿要开舡。挟绢做裙郎无幅(谐“福”),屋檐头种菜姐无园(谐“圆”)。

旧人

情郎一去两三春,昨日书来约道今日上我门。将刀劈破陈桃核,霎时间要见旧时仁(谐“人”)。

冯梦龙运用谐音双关语更活,有的经过扩充令节奏更加活泼。如“姐道郎呀好像新笋出头再吃你逐节脱,花竹仿子绘竿多少班(《作难》)。”又:“好似黄柏皮做子酒儿,呷来腹中阴落落里介苦,生吞蟛蜞蟹爬肠(《思量》)。”另外毕业论文格式,谐音双关语大都用在短歌中,长篇山歌如《笼灯》、《门神》等却很少见。这说明谐音双关语最适用于独具本色的山野短歌。

前人对此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将《吴声歌》中所用之谐声字概括成两大类.第一类,同声异字以见意者,如 “藕”为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 ,以“题”“蹄”为“啼”,以“梧”为“吾”,以“油”为因由之“由”,以“棋”为期会之“期”,以“堆”为“涕”,以“箭”为“见”,以“篱”为“离”,以“博”为“薄”,以计谋之“计”为发髻之“髻”,以衣裳之“衣”为依旧之“依”,以然否之“然”为燃烧之“燃”。第二类,同声同字以见意者,如以布匹之“匹”为匹偶之“匹”,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消融之“消”为消瘦之“消”,以光亮之“亮”为见亮之“亮”,以飞龙之“骨”为思归之“骨”,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结实之“实”为诚实之“实”,以曲名之“散”为聚散之“散”,以药名之“散”为聚散之“散”,以曲名之“叹”为叹息之“叹”,以曲名之“吟”为之“吟”,以“风”波“流”水为游冶之“风流”,以围棋之“著子”为相思之“著子”,以故旧之“故”为本来之“故”等。此外,还有以二字声音相近而谐声以见意者,如以“星”为“心”,以“琴”为“情”之类皆是[3]。王运熙先生《六朝乐府民歌》中的《论吴声西曲与谐音双关语》将谐音分成“同音异字,同音同字毕业论文格式,混合”三类加以论述,同时还论述了六朝时期普遍使用谐音双关语的社会风气,并由此上溯到《诗经》与《史记》,论述了双音谐字的历史渊源,颇为详尽[4]。可以说,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已成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

2.交际翻译理论(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由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即“译者应该将原语文本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的传递出来。”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交际翻译把翻译的重点转移到原文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译文中再现的过程和结果上来。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比原作更好的作品来,译者有权力纠正或改进原作的逻辑关系,用优美的语言替代原文中晦涩的文字,去掉原文中模糊、重复和冗长之处,修改或阐清术语。译者甚至可以更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将脚注中的内容添加在正文中。交际翻译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符合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并且还能产生和原文一样的语势[5]。

3. 谐音双关语的翻译

谐音双关是利用字或词语的语音条件,使某些字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具有双重意义。英语和汉语双关在格式和修辞作用上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表达方式等不同,英语双关译成汉语或汉语双关译成英语时,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翻译。但是,笔者认为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可以实现谐音双关语的恰当翻译。下面以笔者曾参与编译汪榕培教授主编的《吴歌精华》(英汉对照)[6]一书中处理谐音双关语的例子来论述。

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符合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所以除了首先要尊重原文的意义之外,还要回到译作的读者这个中心上来。而《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编译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否则,中外读者往往不知所云。事实证明,我们的翻译为吴歌起到了很好的挽救和宣传作用,因为吴歌已经越来越少的人知晓它了,正因为此毕业论文格式,国家已于2006年把吴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来看书中几例:

例1: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子夜歌》)

译文:I love my charming sweetheart all the more/When he moved his house to live near me. / With the Tung tree by my door,/ I can see my man as well as the tree.

在这首《子夜歌》中,最后一句“出入见梧子”,“梧子”谐音“吾子”,即“女方所爱的男子”,这里我们把“梧子”(the tree)和“吾子”(my man)两层意思都翻译出来了,同时,tree和第二句的最后一个词me押韵,整首诗形成abab的韵式。

例2: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

译文:I climb the terrace when the day is bright,/ And stay beside the lakeshore for the night./ Icollect lotus when the moon sheds light/ And pick the seeds,with my sweetheart in sight.

此歌中“ 芙蓉” 即“ 夫容” 的谐音,指被女性所钟爱的男子或丈夫;“容” 是仪容的意思。“莲” 谐“怜”,“莲子”即“ 怜子” ,译成口语就是“ 爱你”。这首歌曲显然是女子的口吻,“ 乘月采芙蓉”者,乘月会情郎也,“夜夜得莲子”者,即每个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爱的机会,这两句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在翻译这首诗时,我们同样把它的两层意思lotus和my sweetheart都译出来了。

例3: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里来。(《山歌?睃》)

译文:If I’d like to getalong with you,/ Neither matchmaker nor gifts I need. / Asfish won’t escape from the mesh,/ So you won’t escape frommy eyes. / As 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 So lovecomes from the first sight.

在此歌中,“丝”、“思”谐音,“眼”双关“网眼与人眼”;“梭”谐“睃”,又与前文“眼”相呼应。冯梦龙有赞语道:“眼上起,梭里来,谐音双关语最妙,俗所谓双关二意体也。”此诗原文只有四行,但译文却有六行毕业论文格式,因为我们把最后两句所隐藏的谐音双关语也译出来了。因为译文的读者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客人,如果只是直译成Fish won’t escape fromthe mesh,/ And 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他们可能不知所云。

例4:情哥郎春天去子不觉咦立冬,/风花雪月一年空。/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麦牵来难见面,/厚纸糊窗弗透风。”(《久别》)

译文:In spring,you left andwinter is now here; / In vain I’ve missed you for thewhole year. / “It’s hard to seeyou just like getting flour from husk; / There’s not abit of news from you,” I’ll say to mydear.

在这首《久别》中,最后一句“厚纸糊窗弗透风”意即“没有情哥郎的任何消息”,所以我们直接把这句背后的谐音双关语翻译出来There’s not a bit ofnews from you,让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总之,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相当普遍。但是在把吴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这种谐音双关语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后我们根据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原则:“译者应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合符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而我们编译《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林.六朝民歌之“隐语”及其遗韵[J]. 中国音乐,1998,3.

[2]冯梦龙,等.明清民歌时调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陈跃进.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J]. 社会科学战线,1996,6.

[4]王运熙.六朝乐府民歌[M].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5]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篇2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 have many practice links. 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 have hardware requirements. While for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all aspects shortcomings.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desig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 is low. It is point out that fas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s to do sof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perfectingthe system and doing well the topic selection,enhan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reform,do the existing contingent of teachers and guidance modes. It wa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give the reference to the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is (design)quality.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措施;软环境

Key words: new local colleges;science thesis (design);measures;sof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95-02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1],其基本上本专科教育并存,多数以专科教育为主,定位是培养大量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富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通过升本的机遇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其功能和以往相比,除了教学以外,加大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即立足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科研上的优势,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2]。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它们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3]。

2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4]。而理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科学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其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的制约,在生源质量、经验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再加上历史原因,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重视不够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计划不完善,就业与考研复试冲击,学生普遍存在论文基本攻薄弱等因素[5-8],这些不仅制约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3提高毕业论文的措施

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要解决当前的困难,更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软件建设。

3.1 加强动员,完善制度,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论文效率加强动员,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撰写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直接关联,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让他们明确撰写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人才培养过程,是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系部统一思想,对不合格的论文决不手软,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并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够使学生打消侥幸心理,有压力去完成。学生重视,基本功扎实,可以提高实验(设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减轻老师指导的难度。

3.2 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优化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除了在选题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难易适宜外,还可以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

3.2.1 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素材。论文(设计)命题一直或部分时间到科研合作单位、实习单位或有工作意向的单位进行,完成后由学校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行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学到实际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解决学生在就业和学习方面的矛盾冲突。

3.2.2 加强与资深的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两类院所师生的“双赢”。很多资深的科研院所高级职称和博士较多、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而充足,很多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讲很难申报的前沿课题,但对省重点高校或更高层次的高校老师手中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项目却课题组人手不够,这正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缺口。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与这些高校或研究所联系,利用他们的课题和资源优势解决自己课题方向老套、脱离实际、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为新升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一定的活力,让更多学生有进行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机会,实现两类院校师生的“双赢”。

3.2.3 做设计类课题。现在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有个人电脑,可选择应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设计。调查发现历届理工科毕业生,无论是在工厂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在公司从事经营贸易,还是在政府机关就职,几乎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培养掌握最新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当然应该顺应这个潮流。

3.2.4 选题时间提前、内容放开,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设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或学校立项的科研课题或实验室建设课题中。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与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科研能力,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学实践中的综合性或创新型实验,只要能够体现水平的,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利用兴趣这一强大动力提高论文质量。

3.3 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实习、考研、就业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冲突,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基本功。狠抓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开设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课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对于论文有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日后论文的撰写、排版、定稿都大有帮助。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揣摩,以便能够有效地借鉴它、模拟它。同时,老师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两个与其专业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语有针性的攻克自己写作的弱点,争取每写一次论文就能进步一点。课程实习、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有总结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这些写作都可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着素材储备、技能准备等多方面的作用。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

3.4.1 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指导老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其勇挑科研重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论文(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可适度聘请外校教师或企业高工参与到论文指导中来。

3.4.2 论文指导模式改革首先可采用教师团队指导方式,即以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组长,在充分考虑老师的专业特长与教龄基础上,组建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将发挥教师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优势和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较好的完成论文指导任务,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可采用双导师制。对于校内课题,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高职称教师的助手身份参与指导论文。因为教授经验丰富,但是指导学生时间相对较少,而青年教师精力充足,时间多,但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需要不断提高。每个学生都配有导师和副导师,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种联合指导方式,真正体现了教授“传、帮、带”的学科带头作用,加速了具有知识创新和科研攻坚能力的学术人才的形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将大大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来自企业的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这样做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从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着手。

参考文献:

[1]辛彦怀,王红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31-34.

[2]刘海林.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考——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3):89-92.

[3]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9-10.

[4]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213-214.

[5]吴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和教学环节对应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194-196.

[6]刘正远,段玉玺,呼汉卫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3):301-305.

篇3

论文关键词: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中美

 

人才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增长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仅是将其投入生产线那么简单,需要激发他们的能量。科技奖励制度是一个完善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正反馈机制,最早对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指出:奖励制度其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它当作某种功能强化所导致的产物,是某种功能强化制度。这种强化大致可以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去理解,从精神层面来考虑科技奖励制度,没有什么比达尔文所阐述得更加贴切了:“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因为想得到我的自然科学家同行的尊重而大大加强。”从美国科技奖励的实效来看,达尔文这种提法是及其符合科技事业发展的规律的,美国的科技大奖中,其中总统科学奖和总统技术奖没有任何奖金,但由于其本身的巨大精神鼓舞而倍受科学研究者所追逐。从物质层面去理解科技奖励制度的价值则更为容易:大部分科技工作是科技工作中谋生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很多专门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获得承认,为后续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其他物质生活方面会有重大改善毕业论文ppt,是推动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建设的动源。

1中美科技奖励的制度差异

1.1 科技奖励的体制差异

美国的科技奖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部门或总统名义设置的科技奖励,如美国设有国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奖作为政府的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学奖是美国最高的科学荣誉,由总统授予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奖也是由总统授予促进就业、提高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种是各行业、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各种独立的奖励。如美国的科技咨询机构(美国科学院)、专业协会、各种社会基金、科研研究所、大学学院等设立。这是美国奖励制度的主体,所设立的奖项也基本覆盖了科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奖项,获奖成果也代表了本学科和本领域的最高荣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科学院奖[②]、美国工程院奖、美国物理学会奖和美国化学学会奖。他们之间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呈现分层分布,各种奖励独立设置,不相互干扰,一种奖励的承认不会影响到其他奖励的参与,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激励性。

中国的科技奖励是由各级政府颁发的奖励作为奖励制度的主体,在绝大情况下,颁奖机构的行政级别决定了该奖在奖励体系中得地位,如国家奖的效力大于省部奖,省部级奖励效力大于地方奖,地方奖效力大于基层奖。奖励的垂直型分布现象及其明显。中国社会设奖种类也较为丰富,但是得奖无论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效力还是奖励本身的权威性都不被社会接受,特别是各种逐利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名义设立的奖项几乎没有任何激励意义,它们的存在只是为这些团体和个人取得各种评审费用和其他各种名目费用的手段。

1.2科技奖励的效力差异

在美国,由于各行业、基金会、企业和大量慈善家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根据刘泽芬等编的《国外科技奖励制度》的介绍,美国除联邦政府设立的国家科技奖励之外,其余的奖励都是由政府奖和民间奖构成,设奖最多的是全国性学会和协会,这些奖励和政府颁发的奖励一样具备权威,能被科技界承认和认可,和少数的政府奖一起组成了极富有激励功能的奖励体系。

中国的国家层面的科技奖励对科研人员来说,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承认和认同免费论文。获得国家级别的大奖是科学家或者身份和权威认同的方式。但是,除政府之外的科技奖励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其效力,这种状况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比政府奖励相差甚远。在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前毕业论文ppt,国家奖励曾经多达800余项,省部级奖励高达1.2-1.4万项之巨。[1]与此相对应的民间奖励只有100多项,在奖励力度和覆盖范围上远远不如政府奖励。

1.3 在奖励的对象方面

在美国,政府颁发的有影响的大奖如美国国家科学奖、国家技术奖等奖项的奖励对象都是个人,奖励的依据是获奖者在所在领域所取得的贡献和影响为衡量标准,由独立的评审委员会组成的评审团评审得出。除政府之外,各民间团体如美国科学院、美国化学学会等颁发的各种奖励,奖励的对象都是依据奖励个人在所在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影响。

在中国,科技奖励的授予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科技成果。国家五大科技奖励中除了数量极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不超过2人)和国家科技合作将(每年不超过5人)是针对人物之外,设奖数目较多(包括各种级别高或者低)的奖项都是针对项目。受国家层面奖励规则的影响,各部委、省(直辖市)、基层单位所设立的科技奖励基本上都是成果奖。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成果奖励的比例占奖励总数的90%以上。[2]

1.4科技奖励资源分配方面

一般来说,科技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的性质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是一个源本关系,基础研究是源泉,没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就无法谈起。从科技发展史来看,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往往能够大大的推进科技发展与进步。正因为如此,美国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奖励非常丰厚,据相关统计,美国1991年到2000年间,共有102位科学家活动国家科学奖,而获得科技奖的科学家只有70位。[3]

相比之下,中国的基础研究在整个国家的奖励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据统计,2002-2007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将共计1802项,自然科学奖只有177项。

1.5在对待年轻科学家获奖问题方面

美国非常重视年轻科学家的培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量级资助奖励政策和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青年科学家培养长效机制。美国设立了沃特曼奖、总统杰出青年学者奖等专门针对青年学者的奖励,特别是总体杰出青年学者奖,对从事生物、医学、物理等科技领域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学家60名,每位得将人在未来五年内分期获得NSF提供的高达3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各种科研机构、基金会、私人慈善基金等也不遗余力的对年青学者进行资助。这些做法毕业论文ppt,对美国科学界吸引年青科技人才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美国源源不断的吸引发展中国家青年才俊的有效方式。

反观中国,首先是针对年轻科学家培养的奖项缺乏,部分针对年青科学家的奖励因为奖金额度较低,对年轻学者的吸引力不够。而以项目为参评对象的评价体系青年学者往往做了较多的事情,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以年青科学家成果参与各大奖项的评比,虽然有陈智勇这样的70后科学家称为国家自然科学获得者的个例,但整体较少在有影响力的大奖中有所斩获。

二、中美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给我们启示

由于中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照搬美国的科技奖励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作为世界的科技中心,美国在多领域的核心科技远远强于我们的现实基础之上,对美国的科技制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启发价值的。

2.1 中国奖励制度的体制健全方向

中国基于行政级别的主体奖励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的弊端,影响了奖励制度的有效激励,首先是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均衡,造成同一级别奖励影响力不同。如一个科技成果在西部落后省份能获得较高级别的奖励,而在东部沿海甚至没有入围的希望;其次是行政化的奖励级别势必造成奖励程序的行政化。在我国,候选人由所在部门按行政级别逐级上报,科技行政人员是审批的主要职责人,这种缺乏相应专业的评审者对申报人的行政级别和学术权威等外在条件对奖励的评价,极大的影响了参评项目价值的认可。

科技奖励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是各国奖励制度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群有实力和需求的经济体和个人的出现,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奖励的合适时机,扶持各种民间奖励,规范民间奖励的评审过程,逐步扩大民间奖在整个奖励体系中得比例,更关键是提高民间奖的地位,将大部分应用研究的奖励由政府转移到民间,国家层面扩大基础研究的奖励,尤其是弥补国内奖励对教育贡献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缺失。

2.2 逐步提高获奖的含金量

相比美国的科技奖励制度,我国奖励的特点是奖励设立过多,各级行政机构重复设奖。1996年对现存奖励有所精简毕业论文ppt,但是还是数目巨大,特别是以项目为奖励对象的奖励制度,很多人因为行政权力、学术权威和个人关系,“搭便车”现象严重,获得奖励的名单很长,很多没有潜心于科学研究的人因各种关系获得奖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奖励的含金量。这种奖项设置过多,造成单项奖金数额较小,也造成奖励的含金量有所不足。奖励因其崇高性与稀缺性而对科学家产生吸引力,奖金额高才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力,激励科技工作者向难度大、周期长的项目挑战免费论文。目前的奖励方式对获奖者的激励作用不足,在社会上产生的荣誉导向效果也有限,许多获奖者更关注的是这些奖项背后的种种派生利益。

2.3 奖励对象的调整

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注重奖励项目,而美国科技奖励注重奖励个人。JerryGaston认为,默顿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只有当竞争机制以一种普遍主义的方式运行时,最能实现科学的建制目标。在普通主义的运行方式下,奖金的额度水平不会威胁到奖励系统,只要资金的分配方式是奖励优秀者。但如果奖金是按照人口或者按照比例方式分配,那么就会对奖励系统造成消极后果。[4]所以说针对项目的奖励在激励效果上有较多的缺陷。严格来讲,科技奖励的本质就是奖励对做出科技成果或者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不存在针对奖励成果的科技奖励。针对个人的奖励也不会对整个团队的进取心产生太大的影响,古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科技奖励中仍然有借鉴意义。长期关注奖励科学技术成果本身,而忽视了创造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人,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奖励,就可能抹杀了科学家的贡献,降低了科技奖励的影响力。

2.4引导将研究力量的转移,形成合理的研究经费投入比例

基础理论研究是科技发展之源,只有源远才能流长。中国科技界要改变目前这种“轻基础、重应用”急功近利的研究势头,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的奖励投入力度,对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的基础理论研究予以扶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主要研究力量向基础理论研究转移毕业论文ppt,允许各种企业参与各种行政级别的评奖活动,将游离于科技奖励制度以外的科研队伍组织起来,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己投入科研经费和力量,建设自己所需要的应用型科研。同时,要加大应用型成果的针对性。

2.5 奖励要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与鼓励

青年科技工作者既是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又是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韦伯尔分布(历史上重大科学成果获得者即时年龄在年龄谱上的分布规律)表明,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学成果的发明者大都是年龄在25—45岁之间,概率峰值是37岁。[5]而科研奖励中的“马太效应”不可避免的存在,尤其是中国行政化严重的评价体系中,各种越轨因素[6](报奖者的名望、报奖者的以往获奖记录、职权大小、报奖者所在单位的名望、报奖者所在单位的职权大小、以及评委是报奖者、科研主管单位有人参与报奖项目等),使本应该受到奖励的年青科学家败在年长者手下,严重影响了科技奖励的公正性,挫败了年青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积极性。故可以考虑在科技奖励设置中强制性的设立年青科学家受奖比例,增加年青科学家专项奖励,增强年青科学家的工作积极性,巩固和增强这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新疆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科技奖励一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DB/L].xjkjeg.eom,2007一06一05.

[2]阮冰琰.中外科技奖励制度差异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3]高洪善.美国的国家科技奖励及特点[J].中国科技奖励,2002 (4): 72-75.

[4]GASTONJ, SONSW J. The RewardSystem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Science [M]. Inc. New York. 1978.

[5]仲伟纲.走进诺贝尔奖[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 (5):65-69.

[6]刘爱玲.科技奖励获得中越轨现象探因[J].科学学研究,1997.9.

篇4

(一)信息不对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指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彼此之间的不了解,导致双方因无法准确了解对方的情况,而出现需求与供给失衡的状况。一种情况是,掌握较多信息的用人单位为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益,通过隐藏其真实的劳动力需求,以较低的工资率进行招募,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就业。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若信息对称,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都彼此了解对方情况,他们将以均衡工资率(Pe)促成交易,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量(De)与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Le)刚好相等。因就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利用其信息优势,通过隐藏其真实需求的方式,以低于均衡工资的工资率(P1)进行招募,劳动力供给量自然由(Le)下降到(L1),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失业,见图2。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情况不了解,就业期望过高,以高于均衡工资率在就业市场求职,因用人单位无法满足其要求,从而导致失业。即:由于高校毕业生信息不对称,工资要求(P1)高于均衡工资(Pe),为此用人单位只有将劳动力需求量由均衡状态下的(Le)下降到(L1),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无业可就,见图3。

(二)就业促进政策不合理为保护与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弱势劳动群体的权益,世界的众多国家或地区都通过立法来制定“最低工资”并强制施行。所谓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这一政策有利于保护文化层次不高、技术技能低、身体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权益。与此同时,若“法定最低工资”政策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就业的反向影响:即最低工资要求下雇用的劳动者,其生产效率低于边际生产效率,企业就会倾向选择技术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的劳动者,从而无形中减少了弱势群体在就业市场的生存空间,并产生法定最低工资就业负效应。即:“法定最低工资”(用W1表示)下的高校毕业生生产效率因低于熟练工人的边际效率,企业在等成本的情况下,必然减少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由Lo下降到L1,见图4。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相关政府部门还会出台一些与就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相关的产业、企业、个人进行减税或免税政策。但是,与就业相关的税收政策若实施的不合理,不仅不能起到就业促进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减税,能产生较强的就业扩张效应,企业将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减税,则会产生排挤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量;对低收入人士减税,能产生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从而间接促进企业增加劳动力雇用量;对高收入人士减税,则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较弱,难以扩大就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就业减税优惠(T)时,因其生产效率主要由劳动者贡献,为此,减税就相当于工资率下降到(Pe-T),工资率的下降,劳动力需求就随之上升,由L1增加到Le;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因其生产效率主要由资本、设备等产生,生产的物力成本占绝大部分,为此,企业更愿意将减税的优惠(T)用于物力资本的投入,由原来的M1增加到M2,而对就业促进不大,见图5、图6。

(三)就业市场存在歧视行为由于社会观念、国家制度、历史因素等方面的作用,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群体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上呈现差异。从事较差的工作的人中,有些并不是因为人力资本投入不足,而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的歧视所造成的。因为,很多一级市场的工作只要具有较低的能力就足够了,而二级市场上的有些工作却需要较高的技能;与此同时,很多工作技能并不是寻求工作的先决条件,其是通过在职培训获得的,从而顺利完成工作的。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造成进入“工作条件好、工资高、就业稳定、安全性好、升迁机会多、管理过程规范”的一级市场,重点讲究的是与现有就职群体的信赖关系以及群体之间的相容性,而不只是工作技能等自身素质的高低。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由于部分企业对某一类别的高校毕业生(如非211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虽然他们与211高校毕业生在Wb工资率下,也能取得同样的生产效率,但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企业通过降低就业需求如由D1降低到D2,而使他们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否则,部分非211高校学生若不能忍受这种歧视,只有失业,见图7。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随着通信、互联网、超级材料等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信息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只有在均衡的就业市场,信息对称,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需求的人才,毕业生才能端正自己的就业定位并取得职业发展。首先,重视就业信息搜集、整理、分享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比皆是:高校因不了解人才需求,培养的毕业生无业可就;用人单位利用信息优势,人为制造障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毕业生因不了解就业形势,不知如何找工作;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应树立新观念,重视就业信息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其次,加强就业问题的规律、趋势研究。为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及时获得科学的就业信息,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就应当加强就业的规律和趋势研究,把握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发展动向。与此同时,还可让从事就业信息工作的人员明确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从而科学构建相关的组织及其信息平台;以及用人单位调整人才需求方向,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再次,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与处理方法。当前,仍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高校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分析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虽然高效并且操作性强,但由于难以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信息缺乏一定的信度。现加上有些高校搜集与统计方法的传统性,也导致就业信息缺乏时效性。为此,积极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进行就业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最后,深化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与统计,最终的目标不在于统计的科学性、严谨性,而是为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实训设施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就业指导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学生进行择业与就业决策提供数据,为用人单位进行人员招聘提供帮助。为此,就业信息平台,还应加强可读数据与对比数据的处理,并及时将其反馈在平台上,以供教育决策、用人决策等。

(二)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促进供求均衡首先,改变就业政策的制订思路。通过当前国家、省、市出台的众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在制订条款时,大多基于服务国家、促进稳定的思路,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考虑得比较多;而从经济学,尤其是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均衡的比较少。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较多地考虑如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无可厚非,但随着个人及组织主体意识的增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越来越强,忽略市场均衡,将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其次,基于市场均衡的角度制订就业政策。高校及相关部门,一方面应重视研究就业市场,深入调查研究当前就业市场的均衡状态,找到影响非均衡的主要因素:是商品价格导致的需求问题、还是工资率导致的供给问题、或是毕业生的生产效率问题,等等,从而通过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应避免本本主义,仅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考虑就业问题,既然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在制订就业政策时,就应当考虑它们的利益,积极发挥其促进市场均衡的作用。在当前就业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更应该如此。最后,整合其他经济政策促进就业均衡。在一经济体内,任一经济变量的变化都将影响市场均衡。为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了解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经济政策,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以适应劳动力的需求趋势。另外,高校及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参与到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制订中,以使相关经济政策能更好地考虑到就业市场的均衡问题。

篇5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专家米兰•菲根鲍姆首先提出的,是基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办法和程序逐渐发展完善而成的一种有效的现代质量管理新观念和新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质量是顾客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感知的优良程度”;质量评价的主体是“顾客”;“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管理的重要外在功能是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通过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能够使企业和社会均受益,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与持续发展。质量管理的过程是目标实施建立的过程,不仅是对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且是意味着一种从上到下的系统结构:质量管理过程是与质量目标相挂钩的,并且关注生产领域质量的结果;质量管理是对产品质量价值长时间的追加过程;质量管理赋予高层领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确定权,同时提供培训;质量管理过程包括对于实际中产品的反馈及其信息收集,以改进目前的管理水平;质量管理过程强调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的过程建立在活动组织、产品、服务和文化全方位视野之上。作为一种组织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推崇,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引入这一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有两个:顾客导向和持续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准是让顾客满意。顾客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前者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外部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而按照“下一道工序就是顾客”的原则,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在学校内部依次接受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和人员都是内部顾客,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

二、普通本科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普通本科院校必然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做”,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做”和各部分有效协调、提高质量的“做”。这一理论贯穿于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活动,涉及到学校中的全体参与人员,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整体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质量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大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因此,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依托一个有效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非常有必要的。

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98年,2014年6月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建立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体系,实施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多层次、多类型、多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这类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我院结合实际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6年的研究和探索,使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系统过程管理的理论以及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验、处理四个环节,我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动态的全程监督和管理,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计划阶段: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及实施方案。实施阶段:各学科专业根据总体要求和标准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阶段:按照计划分为三阶段,检查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前期主要检查各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的选派、选题、开题等情况;中期对教师指导论文情况、存在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检查;后期检查答辩安排情况,如答辩组成员的资格、答辩记录、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定等。处理阶段: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根据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应该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赋予高校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我院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责任和义务。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如同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管理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受到专业实践训练,成为教育最直接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在社会中得到体现。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条件,我院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完善了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就学生专业知识系统科学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此外,我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人才、研究设备等资源,结合实习内容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效率。

2.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中,质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准的。

由一开始对顾客基本需求的一致认可,发展到顾客开始根据是否适合他们的需求和品位选择产品,到目前依据顾客的潜在需求来设计新的产品的服务。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评审标准,我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统一了开题报告格式、写作格式和装订格式,并根据各专业特点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指标体系。各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检查、监控及质量评估工作,对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论文选题、撰写、答辩、评分等提出统一规范和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遇到的问题;向学院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工作总结,及时检查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原理决定了它的特点是“三全”模式,即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的质量管理。

鉴于此,我院实行多层次质量评估和监控,一方面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考勤、学习工作态度、查阅资料水平、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工艺论证及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工程绘图技能、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由答辩小组对论文(设计)工作量、论文或计算正确性、设计方案先进性、推理严密性、图纸质量、数据处理、论文(设计)特色、独立见解与创新、文字表达、附件水平等进行评分。力图全员、全过程、全范围检查监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全过程,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英国学者辛姆斯说:“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认识到不断改进对自己和整个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不竭的功力之源。我院改变由单一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方法,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由高职称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轮换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明确指导教师资格,各系选派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设计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善于启发指导学生的人员担任。此外,鼓励各系聘请外单位具有相应职称、水平、能力的人员担任毕业论文(设计)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学习积累实践指导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5.为选拔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表彰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我院每年将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表彰工作,并编印《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由学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以此激励教师更好地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会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四、结语

篇6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布兰德、斯宾塞、迪克西特、兰开斯特和诺曼等分析和论述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贸易格局及其成因,提出了战略贸易政策理论模型,开拓了贸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贸易壁垒来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即贸易干预能够增进国家福利。

虽然这类政策主张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理论,但是给当前风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辩护。毕竟,人们看到,诸如日本这样的国家从贸易保护主义和指导性产业政策中获得重大利益。而与此同时,美国由于其自由贸易政策遭受了损失。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在WTO这样一个趋向于对贸易干预持否定态度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影响向纵深发展的情况下,战略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另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透过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和政策效应能够得到什么有裨益的启示?

一、重新审视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上,按照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在选择贸易战略时顺理成章的行为就是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换取他国的比较优势产品。然而,这一理论本身的完美却因其在指导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发展中目标的战略选择时的不适应性而面临挑战。由一系列“完美”假设而推导出的“自由”必须要放入现实重新加以审视。

(一)自由的代价

在人们的观念中,发展中国家缺少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优势。因此比较利益的贸易格局是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我国目前的进出口结构基本上是这种格局,但是问题在于,我国的这种贸易结构能否长期化,这种低附加值的出口战略是否会使我国的所谓比较优势陷入低水平循环的陷阱。

曾就不平衡发展进行研究的部分学者发现国际贸易有一种内在的不平衡机制在起作用。世界上总是只有一部分国家率先开始工业化的,不管是由于国家历史、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发展的必然因素,还是由于诸如个别伟人的偶然因素,也不管工业化的资本是来自“清教徒”式的节俭还是来自圈地运动、奴隶贸易的残酷的掠夺。不平衡发展在工业国出现即开始。工业品的投资利益率高,导致资本向工业聚积,其规模经济发展空间远大于农业,导致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农业,再加上工业的外部效应远非农业可比,所以工业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迅速改变,并挤占了农业国独立发展制造业的空间。工业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一部分资本将流向少数相对比较具有发展条件的国家,但是不会流向更穷的国家,从而形成一定比例的“中产阶级”国家(如“四小龙”等)。这样以来,工业国、新兴工业国和穷国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但新兴工业国和工业国的差距将越来越小。这个推导与90年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格局相吻合。在没有外在因素的时候,这种专业化分工将持续不变,相对的生产率分别按照工业的高速和农业的相对低速不断地深化发展下去。

并且,由于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低,工业品收入需求背景性大,农业国对工业国的产品需求增加,而工业国对农业国的产品需求不变或变化相对要小,则贸易条件恶化,农业国不得不用更多的农产品换取同样多的工业品。虽然随着两国的生产率和收入的提高,农业国在国际交换中还是能够得益,但是,第一,它的得益的增加小于工业国得益的增加,长期看来,差距会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第二,农业国因片面出口农产品可能导致对外贸易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大部分都流向工业国了;第三,农业国的得益是静态的(与本国既生产工业品又生产农业品相比),但若动态来看,如果放弃暂时的静态得益,发展本国的工业品,努力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可提升本国的贸易条件。

(二)自由的挑战

按一般分类,我们可将产业由低位到高位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划分依据主要在于各类产业产品的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收入弹性分别由低到高,进而决定了各类产品的竞争能力由低到高。产业高度化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竞争优势的国家)的贸易条件越来越优,其维持固有贸易格局的意愿就越来越强。如果现实按照主流贸易理论的假设运行,那么产业低位化国家的福利日相对缩短小是“自由”的必然结果。可是,由于主流贸易理论的诸多基本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它就更不能解释世界贸易中的如下现象:一是里昂惕夫之谜展现的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与该理论不符;二是国际贸易伙伴结构揭示出的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而非在要素禀赋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三是国际贸易内容主要是资本品与资本品之间的贸易而非资本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资源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于是,经济学家们日益重视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他们以此为出发点,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和搏弈论探讨对国际贸易格局的解释。他们的研究是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贸易各方的政策及行为对国际市场竞争、贸易获益、贸易量的影响入手,结合对国内种种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相互关系以及旨在提高市场绩效的各种管制政策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是,一国采取在称之为“战略性贸易政策”框架内的多种贸易干预措施可以防止或限制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增加本国企业成本竞争性:第二是,出口补贴可降低本国企业的成本,增加其市场份额和利益;最后是,通过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紧密结合可以支持具有高度技术机会和外在性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如果国内厂商行为及其后果不能令人满意,则要求设法纠正即产生了政策干预的可能性,一些产业和压力集团要求保护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贸易利益有时是一致的,与别国是冲突的。总之,这类经济学家认为,相对于完全竞争这一最优境界而言,不完全竞争的次优境界并不能保证潜在的收益一定能实现,理论上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运行的结果,一种贸易政策新思路似乎产生了。

至此,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两者的产业结构级别通常不同)的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级别决定的,两者间的贸易越自由对发达国越有利,而同产业结构的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则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并不会使某国自然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政策主张倾向于干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减少管制,促进自由贸易,一方面似乎是一种所谓“战略贸易理论”的形成正掀起为保护正言的逆流。

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理论得到启示:接受现有国际贸易格局的产业发展政策会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一种低水平增长,并且在国际贸易利益这块日益膨胀的“馅饼”中分得的份额越来越小。干预的贸易理论与产业政策的结合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高度化的手段。发展中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联合体要么通过资源转换在高位产业中拥有与发达国家同享贸易利益的竞争优势(“四小龙”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例子),要么形成对低位产业的垄断优势(欧佩克组织因为输出石油而获得贸易顺差,但国家竞争力并不强),才不致于使贸易条件恶化。

(三)再定义自由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自由贸易的目标应该是全球各利益集团(以国家或国家联合体为单位)致力于尽量“公平”地分享国际贸易得益而达成的使贸易自由度最大化的激励与约束相交织的贸易制度的形成。这里提到的自由隐含“公平”的前提,已非主流贸易理论中的绝对“自由”。在这种“自由”目标下的国际贸易制度存在一个使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实施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边际区域。所谓“战略贸易理论”等保护性理论应服务于这一边际区域。各国只能在这一区域内实施贸易干预,并且通过干预尽快改善市场运行的结果,否则就要落后于自由化的趋势而陷入被动,自由化的进程是主流。在这样一个多边体制下,发达国(工业国与新兴工业国)有必要协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加入自由化进程的条件。另外,实现这种“自由”的结果也与主流贸易理论的“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的论断矛盾,因为即使这种贸易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使得“自由”的程度越来越大,那也是各国政府作为“谨慎的干预者”(克鲁格曼)合力的结果,是努力创造“自由”条件、减少“不自由”的产物。

二、新贸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在确定我国的对外发展战略时,需要明确我国发展开放经济的目标定位。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国家贸易依存度与发展中小国不可同日而语。发展中小国的国内市场狭小,其经济的发展要依赖出口的扩大。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和资源条件为其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目标不是片面追求外向度,而是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那么,为了创造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国家要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位资源换取高位资源,引进技术和资金或使两者结合的机制,有重点地培植一批高位产业,如目前比较切合我国市场需求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产业如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对国外资源及国外产业建立一定进入壁垒,鼓励高位资源和高位产业进入我国。确定目标后,我们可根据我国的市场结构、发展水平的实际并运用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得到一些启示。

(一)我国的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贸易干预

我国虽然在世界上属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但我国疆域辽阔、人口庞大、目前经济增长较快,显示了市场容量潜力巨大的前景,我们是完全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已建立的部门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是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有着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特点,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主义和国内交通运输通讯的落后从主客观造成市场的分割,在高额关税保护下,厂商所获得的高额利润驱使国内重复建设(如汽车、医药行业)。所以尽管从全国来说,市场潜力很大,但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方面,还是在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常高位产业由于拥有巨大的外部效应而产生聚集经济,由于规模经济而要求最小有效规模,在我国却因为国内市场分割和过高的保护而导致现实的反差。并且,信息失灵、地方割据、要素流动不畅使得我国的不完全竞争也大大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同类行业的不完全竞争。因此,相应的对策是:对目标发展行业实施行业进入壁垒,对行业的关税保护要适度,使国内厂商由于高关税壁垒的存在而仅凭小规模就能享有地方市场的垄断租金减小到刚好能使外国厂商放弃阻止我国厂商进入该行业。否则,高度保护导致的垄断租金会扭曲厂商的行为,盲目进入该行业,导致该行业持续处于需要高度保护的幼稚状态。另外,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促进企业联合兼并,成立大型企业集团,保持行业内竞争活力,并规范市场行为,给行业施加竞争压力,使企业通过自发的市场行为和竞争实现最优生产规模。

篇7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结合专业方向,将实验室分成两部分,一是教学型实验室,包括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和食品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及大学生挑战者杯等任务;二是科研型实验室,包括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亚热带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海洋药物研究室和两个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任务。每年,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共计10个班,约350人的毕业实验都是由这两部分实验室承担,又尤其是教学型实验室为主,基本上60%~70%的毕业生论文实验都安排在这部分实验室。因为这些教学型实验室首先是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实验任务,这给毕业生做论文实验带了较大压力,加之学生对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不太了解,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期间又缺乏有效的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活动的随意性增加。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学生毕业实验结束,剩余的实验原料、试剂药品,经常是未妥善处理,往往还放在实验室的试剂柜或药品柜中,还等着实验人员清除,这大大增加了实验室老师的管理工作量。而毕业论文实验的指导工作量仅仅归于指导教师本人,这无形中也会引发指导教师、学生与实验室老师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正常管理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食品微生物室为实例,对毕业论文实验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想法,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规范与管理。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学生开展实验前,先将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集中,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首先,让这些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及学院有关实验室的各项规章与制度,如《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广东海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怎样进入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该如何做,出了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及损坏仪器改如何赔偿等等。然后,实验室老师跟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实验室包括常规常用试剂的配制,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因为笔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因此结合实际,对学生安排了菌种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实器材的包扎,高压灭菌锅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兰氏染色法)等基础实验的培训,介绍了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维护。之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动手学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及错误动作,让他们真正学会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各种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记表,如进出实验室登记表,仪器药品的领用表,仪器设备借用记录等等。做到有根有据,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这些手续是如何办理与填写。此外,在培训会中还规定了实验室小组长,让其安排好每名毕业生实验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实验室的值日,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安排,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以减轻实验老师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培训结束后,对这些进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学生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仪器操作考试(辅以口述),成绩达95分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经过培训与考核,学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确的开展实验了。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经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与考核,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负担应该会相对少些。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到实验室,并做好考勤登记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点一拨人,10点一拨人,甚至是12点到实验室的。实验老师要时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个人出勤少、在实验室露脸少的学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时跟该生的指导老师汇报,让其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树立实验室管理威信。针对个别学生因为实验安排需要的特殊情况(如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提前申请,可以另行处理。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需要借用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老师规定每周几个固定的借用时间点,只能在这规定些时间点跟实验老师借用仪器设备。不能像以往那样,学生缺什么仪器,缺何种试剂,实验室老师像保姆似的,必须随时给准备好。这不仅耽误老师时间,也对学生也没有约束作用。规定好借用时间,也有利用督促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提前预约好,如果预约好,又没按时使用的话,要口头警告,若是再犯此类错误,停止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个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或者是固定资产,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需要提前跟实验室老师沟通协调,并做好借用登记。实验过程中,遇到实验理论或者技术问题,学生需及时跟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实验室老师如有条件,也可协助解决。如果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毕业生需要开展毕业实验,实验室老师要妥善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实验场所。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结语

篇8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王束玫教授和季永成副主任医师,感谢您们接受我作为MPH的学生,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学术上您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不允许一丝一毫的粗心大意。在工作中积极为学生完成论文提供方便。在修改论文时,小到标点符号,大到论文的结构都浸透着您的心血。在生活和工作上,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能够实现攻读学位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此对两位导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是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结合工作的开展,完成了硕士学位的攻读。

感谢我的同事张昌庆、石志林、王美花、杨慧、朱艳文、张明玉、贾卓,是你们放弃休息时间开展调查和干预工作,使本次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感谢山东省疾控中心的毕振强主任医师和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傅继华主任医师、钱跃升副所长、刘学真主任医师。感谢你们给予本次研究经费和技术的支持。

感谢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的李兆民站长、王创新副站长,感谢你们对本研究的支持和配合。

感谢历城区卫生防疫站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同志,感谢你们认真完成了每一份问卷调查,收集了整个研究的基本数据

感谢我在攻读MPH期间所有的授课老师,我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您们的帮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