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3 13:29: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管理毕业实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均存在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仅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知识不能迅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学生实践能力,或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BIM 技术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模拟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提升专业素质。我国《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 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势不可挡。
1 BIM技术简介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明确表述了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其中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当前高校教育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规划
基于对BIM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结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以及BIM运用现状,文章认为,BIM的全过程管理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理解掌握BIM知识的必要性。(2)通过BIM建模,熟悉BIM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BIM建模,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使学生在学校能尽可能接触到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3)熟悉BIM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Revit、ArchiCAD、BIM5D等。(4)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运用BIM技术,增进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任务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是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展开,从实习的内容来看,是从感性认识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理性认识、实务技能的过程。借用BIM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训练。
3.1 基于BIM工程识图与构件识别
通过BIM建模软件,完成一实际案例的建模,BIM三维仿真技术比对,领会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识图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直接明了的读懂安装专业、市政专业施工图,能够通过学习和应用各种标准图集,以及专业软件绘制施工图;通过学习MagiCAD等主流BIM设计系统掌握BIM模型的设计要领。
3.2 基于BIM工程造价招投标综合训练
学生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结合BIM造价招投标,对建筑工程(土建、安装、装、市政、钢结构)计量与计价、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核心专业知识与核心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并掌握;学生通过BIM造价招投标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建筑工程合同编制、建筑工程虚拟建造、工程结算与审核、与BIM设计模型的算量对接等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与素质。
3.3 基于BIM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
先通过BIM平台,对专业及行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兴趣,由浅入深,再逐步加强材料管理、钢筋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技能,最后通过管理系统及配套案例,了解真实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施工组织策划划能力、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实战项目管理能力。
3.4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仿真训练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例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造等各种类型工程的模拟施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控施工管理。同时可模拟各构件的施工工艺,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掌握施工工艺。
3.5 基于BIM的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流程为:构建信息模型按照施工方案建立虚拟施工模型按照时间节点推演各模型综合分析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在这样的流程下,BIM可以帮助找到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并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征询单及变更通知单。可以在不浪费施工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施工环节各流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得出最佳施工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6 基于BIM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充分检验识图能力、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力、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实务技能。通常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置基于BIM的三维建模及模拟动画、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基于BIM的技术标编制、基于BIM的招投标管理、基于BIM施工过程管理等题目的毕业设计,充分运用BIM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
4 结语
当今BIM技术呈快速席卷建设行业的热潮,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走在行业最前端。然而,推广这门新技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应用人才的短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普及和应用BIM技术,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BIM有效引入高校学术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王陈远.基于BIM 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针对于公司的以上情况,公司的领导董相良先生决定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工具。该公司针对与仓储物品莫名丢失的问题,于2005年引进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虽然耗资数万,收效起效却不是很明显)。该公司又于2006年11月中旬购置了电脑等信息设备,并准备于2007年6月份左右上马一套针对于该公司可行的企业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的这项课题)。
该公司的生产组织情况采用的似乎还是大锅饭的组织手段,人员分工并不明确,一辆车进来了,由管理者进行调配,管理者在的时候效率还算可以,当管理者忙不过来的时候,便会使工作人员互相推拖,导致工作效率的大大降低。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必然导致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懒散等恶习,令企业失去客户、失去勃勃的生机。
安顺公司的运营模式为典型的进销存模式,由公司向各配件生产厂家递交订货单,而后各公司将生产产成品运送到公司库房,最后由距离仓库100米左右的前台门市部(接待室、柜台)或公司内的汽车修理车间进行出售。
企业信息化程度过低是该公司的最大薄弱区,该公司甚至在2005年11月之前连台电脑都没有,当时唯一的信息化工具就是电话了。该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等命令的下达靠的就是一根电话线,当然有时候也会用“白条”进行日常管理及运营命令的下达,甚至有的时候采用的是口头传达形式。
5、实习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安顺公司的董相良先生给予了我们这次珍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可以将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并且令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书本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更让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中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包括开车和简单的汽车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呵呵)。
其次,在这次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是管理过于粗放,责权不够明晰,这家安顺汽车修理公司只怕早已经是飞黄腾达了,又怎么会只抱着这几百万的资产在原地踏步呢?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流水线设备、优秀的员工,几乎所有的优秀条件都集于一身,却只因为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而导致了公司在发展上的原地踏步。在我们实习的时候,董相良先生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过,他说道:“不知道怎么搞的,帐务核对每次都有合不上的地方,少说差个几块、几十块,多了那就没准了,几百块的时候都是有的,仓库里的东西也经常是到够着去用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早已经没有货了,到时候车(要进行维修的车)要在车间仓库停个大半天,活计也要耽误大半天,要修的进不来,要干的干不了,这一天天下来损失可是很大的。”确实,在我们实习的工程中我们也发现,安顺汽车修配公司的进货没有个计划,有时候货物在仓库造成了积压,有时候又会出现董相良先生刚才所说的货物到用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有货者数目不够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重复采购和小批量等不科学的采购方法,而这种不科学的采购方法又会增加采购成本的增加,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采购资金的大量浪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导致了公司竞争力的下降,虽然公司规模较大,共有8条重型车修理线,1个轿车修理专用车间(滦县雷庄地区车况轿车少,重型车多),但是试问,这样的管理,这样的“薄利”,只怕就是比尔盖茨也回天乏术啊。
关键词:工时管理 ,必要性,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various kinds of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introducing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has intensifi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be scientific, of course, the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as part of the many enterprises also is such. In these technology, working hours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ls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ing hours management technology, key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 and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him.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在企业数目和质量都在逐步增多,竞争也越来越剧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经济环境中如何生存下去就成了各个企业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此时,各种管理技术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在这其中工时管理技术的优势是最突出的,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因此,我们就可以采取工时管理技术提高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什么是工时管理,工时管理的优势在哪,以及如何推广和优化工时管理系统。
1 工时管理
工时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各个企业所关注的重点,工时管理一般是指在成本、效率、质量等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员工能够努力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从定义我们就知道,工时管理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可以从各个方面对于工效进行改善进而提高效率,增大其利润。当然,如果工时管理能够做好,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能大大的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存活的几率。
工时管理系统具有员工个人工作统计管理功能,它的主要过程是员工能够通过浏览器报告自己的工时;比如工时输入、工时查询、工时统计,甚至于可以工时计算等。
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下工时管理是如何提高企业效率,增大企业利润,它的优势到底在哪。
2 工时管理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优势
要想知道某样事物的优势,我们应该先从定义入手,首先从其定义和过程来看,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工时管理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三点优势:一是对于员工来说,它可以使员工较为简单清晰的记录、统计或者计算自己的工时,以方便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第二点,对于领导来说,也可以方便领导查看各个员工的工作状况,一目了然;还有一个就是他可以方便勘察设计企业从整体上对于所有员工的状况进行统计,以了解公司整体的工作状况。
另一方面,从它的过程来看,由于工时管理是用电脑操作,可以让勘察设计企业中的工时统计人员得以解放,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完成项目工时和人力成本的统计汇总和报表打印,让员工更加高效的完成项目工时记录、审核和统计分析操作,然后这一部分员工就可以花更多时间去服务于项目,为公司赚取更多利润,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可以让这些人去创造更多的利润,为勘察设计企业服务。
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勘察设计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大脑进行的思维性设计工作,其工作过程是无形的,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场所,劳动难以监督,而且其很多工作是难以替代的,勘察设计企业的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劳动,越来越多的采用团队工作的方式。在这种前提下,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实施工时管理更加具有必要性和先进性。
2.1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增进团队间协作
工作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勘察设计企业既然也是一种企业,那么他也是以盈利为目的,工时效率正是企业盈利与否的关键,只有牢牢把握住了高效的工作效率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个良好协调的团队有利于提升员工们的工作效率。恰好,工时管理在这方面就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勘察设计企业中,职员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工时能够有效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从而改善自己工作中不良的地方进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勘察设计企业的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劳动,越来越多的采用团队工作的方式。因此,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间相互了解各自的工时,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于彼此的了解,还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改善团队内的关系,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工作的环境,进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项目的及早完成,具体到勘察设计企业中就是指在某个勘察项目中,项目中的每个员工都了解各自的工时从而了解各自对于项目的贡献,这样这一个项目团队就能更加默契。
2.2管理项目进度,节省人力支出
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花最少的钱产出最大的价值就是其追求目标。因此能节省的地方勘察设计企业一定会节省的,而其中花费最大的人力资源就成了勘察设计企业节省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这也不是无止境的减人,还需要考虑具体项目的完成情况。那么如何找到这种平衡呢,勘察设计企业采用工时管理系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预先有个人力调度计划,然后在具体项目的运行中查看各个勘察设计员工的工时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就可以计算下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之间是否平衡,假使发现现有的人员状况有超值的现象,那么就可以通过调离人员的方法减少这种损失,从而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为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大的利润。
2.3统计项目发生的其他费用
工时管理不仅仅记录了所有员工各自的工时状况,还记录了某个单项目的各种费用。勘察设计工作过程是无形的,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场所,劳动难以监督,而且其很多工作是难以替代的,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在进行一个项目当中,不仅仅需要支付勘察设计员工的工资,还有很多其他的费用需要计算在内,比如,我们最常见到的出差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其他费用。因为勘察设计企业很多的项目都是在异地作业的,那么其中就会产生很多的住宿费、餐饮费等,这些都可以在工时中体现出来,因为每个勘察设计人员出差的天数是可以体现的,那么这些天数里产生的消费完全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来,这样方便简洁有益于管理。
2.4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勘察设计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大脑进行的思维性设计工作,所以,勘察设计企业中人力资源花费占据了整个项目支出的60%,因此对于人工时的有效管理就可以减少整个项目的成本,成本少了,勘察设计企业就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更好的运行。这是针对整个勘察设计项目而言,而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可以通过工时管理中的总工时的计算估计总的人员花费,然后和整个勘察设计项目的盈利相比较,从而协调两者间的关系。比如,如果勘察设计员工个人工资定的太高的话,那么整个项目可能就会处于亏损的状态,而通过工时管理系统中的计算,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当得知项目盈利不多时就可以减少人工时,或在员工同意的情况下,减少工时费用进而避免亏损的存在。
3工时管理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亟待推广
从上文我们知道了工时管理在各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很强的优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还需要极大程度的推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现在企业中针对工时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时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还有些其他问题,比如对于工时的利用不足,工时系统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等。
那么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如何推广工时系统呢,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从上往下进行推广;二是要健全规章制度, 从严控制非生产用工,这主要是针对企业中非生产用工比例过大而建议的;三是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工时系统的有效利用。
结语
工时操作系统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针对于现在工时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如何推广与改善工时系统的应用仍然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这一类应用还不算很完善的企业中更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利用,从而在彰显其价值的同时为企业自身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海涛 陈怡静 田乐PMC项目工时管理系统初探项目管理技术 2011 09(4)
[2]龚人伟采用人工时管理控制成本进行项目和企业的绩效量化测评化工设计 2009 19(5)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76-02
实行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欧美以及日本、东南亚等经济高速发达国家兴起的,企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做为全国煤炭生产系统的特大型企业。其产业的高危性、超强性,岗位作业工种的多员化、复杂化、程序化,管理流程的连续性、自主性、独立性,都决定了企业需要推行实施一整套科学、有序、精准的管理体系。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要求企业必须实现由粗放简单的线性管理向精确集约的细微环节管理迈进;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一发系千钧”安全重于泰山的产业特征,决定了生产机制每个链节上的衔接要必须丝丝相连、环环入扣,精密无隙。故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是煤炭企业走向平安、和谐、富裕、绿色、长久的一条最奏效、最直接的高速路。
一、以“规范干部”为重心,建立管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遵循的是人本原则,定标是基础,考核是关键,员工行为规范养成是途径,安全生产是目的。
在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规范的是人的行为,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规范标准,例如:供电部在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从企业员工文明行为养成的13个要素中提炼出适合企业特点的7个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753346”体系。即建立以APS 7项要素为基础的岗位标准考核体系,分别是整理、素养、准时、严谨、清洁、规范、安全,并形成了以整理、准时、清洁为动态要素,素养、严谨、规范为静态要素,安全生产为首要目的、人的动静态结合的要素特点,做到“5E”控制原则(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每一处、每一时),以“三卡”(A、B、C)闭合运行为考核形式,以“考核站、公开栏、作业看板”三个载体为辅助手段,最终实现“四个一流”和“六化型”的供电企业。 确立体系后,进入了精细化管理的七个流程,即定标、认标、贯标、兑标、调标、对标、升标。
在运行精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要掌握人格是平等的宗旨。即:员工的自尊心同领导干部的自尊心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绝不高于工人。精细化管理考核,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必须起到举旗引领的关键作用。
二、以“源于生活”为基点,推进行为养成
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管理的人性化,那么首先就要定位如何理解人性化,我们的理解是人性化不是放任、放纵、放肆,而是严格要求,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素质,这样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是对员工的真正负责,才是我们供电企业最大的人性化,在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下,我们总结出了要培养员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融入生活”的精细化行为养成,使员工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执行力。
推进员工的行为养成,要突出“行为规范、语言规范、手指口述规范养成”,实行安全确认的“三规范、一确认”,在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基础上,挖掘出了适合实际工作特点的规范标准,“三规范一确认”是保证安全和员工生命健康的法宝,能够真正做到上标准岗、说标准话、干标准活,实现了由员工多年养成的习惯性“非标作业”向习惯性“规范作业”的转变。
在实践中,“三规范、一确认”为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铁煤集团供电部做为矿区重要生产单位,具有生产、维修、服务、值班等岗位工种特点,对类似这样具备生产服务双重特性的单位,员工文明行为养成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其服务意识、执行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行为养成过程中,手指口述是新事物。正确执行要将手指口述定位为预令、确认、动令,即每一次操作前,在监护人员的监护下,操作者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为杜绝误操作又增添了一道安全防线。
三、以“管理闭环”为尺度,强化走动巡查
精细化管理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现场管理无盲区、盲时、盲点。建立了走动式巡查管理体系,对隐患管理做到“五有”:即有排查、有落实、有整改,有反馈、有记录,形成隐患闭环管理;安全管理做到“六预”:“事故、后果预想、预知;隐患、缺陷预报、预警;措施、预案预防、预备;在实际生产中精细化管理要力求做到运行设备管理实行“八定”:定人、定点、定置、定标、定线路、定周期、定措施、定检查记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每个岗位,每个环境,每个流程,每道工序全方位,全过程的走动巡查。对走动巡查人员进行走动巡查频次及巡查区域进行计划排列,对走动巡查情况通过系统软件进行闭环管理,对走动巡查点进行分析,对巡查的漏洞及问题及时发现并为下一次走动巡查提供依据。通过系统软件的信息化管理,基本上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盲点、盲时。
四、以“适用管用”为准绳,实施正向激励
精细化管理考核是难点,更是关键。体现了多劳多得和正向激励。公平公正的考核会使:工作好的吃香了,工作顺畅了,苦、脏、累、险、难的工作有人自然争抢去做了。
同时辅之以“周讲评”激励机制,讲优点、讲经验、找差距、补不足、鼓干劲,“抓两头、带中间”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呈螺旋式上升。
针对考核中排名在首位的员工,即优秀员工,采取周讲评,月奖励的机制。通过讲评,给员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激发后进员工不断向优秀员工迈进。运行中要注意讲评是重点,班所长是关键,由优秀员工讲评自己一周来的表现,末位员工讲解自己一周工作的差距,给合格员工提个醒,那些是应该发扬的,那些是应该摒弃的,如何才能向优秀员工看齐,对一周工作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中的差距进行提示,这样讲评效果非常好,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员工狠抓安全生产的潜能,形成全部员工了安全生产严抓不放的氛围。
五、以“精准快捷”为目标,搭建信息平台
搭建信息平台是实现安全生产闭环管理的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考核系统,要实现了安全隐患排查的闭环管理、走动巡查的闭环管理、设备动静态关联的管理及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隐患排查闭环,对隐患落实整改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落实隐患整改验收制度,使各类隐患得以及时的处理。走动巡查人员对走动巡查的地点、区域、巡查问题、整改意见等进行信息登记,系统根据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对巡查人、巡查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巡查中的盲点、盲时、盲区,为下一次走动巡查提供依据。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六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入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找出传统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成本的全面、全过程、适时控制。
二、建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 从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来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项目成本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搞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建立一套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必须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所以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二)从目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由于成本管理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在推行项目承包管理的实践中,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的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主要是放在对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上,即成本控制的范围限定于原材料的投人和人工费等的支出多少,除了成本控制以外,还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其它三个环节,但它们都只是将成本管理局限在节约的范围内,对挖掘各方面降低成本的潜力,有很大的观念束缚。
(2)企业成本管理的电算化设备还较落后。电算化成本管理系统的运用仍在一般层次上徘徊。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会使用计算机处理记录一些成本业务,但在开发应用上尚有差距。随着影响施工成本升降因素的不断提高,企业各成本部门所要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多,迫切需要成本管理的电算化设备进一步完善。
(3)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不规范体现在组织机构上,近年来,施工企业一直都在探索体制改革,时而三级管理(公司、分公司、施工队),时而二级管理(公司、项目部)。一会儿取消项目部,一会儿保留项目都,有些企业各种体制并存。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企业的两层(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两层分离被误认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项目部与企业分离,过分强调和夸大项目组的作用,使得项目经理拥有生产指挥权、劳动人事权、资金调度权及材料采购权等。
(4)项目成本控制乏力。例如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不能相互对比;项目成本控制范围狭窄、成本控制手段落后;项目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反映成本真实情况,也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5)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许多工程是压价中标;工程预算滞后,开工无概算、竣工无决算,工程竣工二、三年决算未定案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频繁上下波动,对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给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稳定性。
(三)从建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必要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来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达到以下目的:
(1)建立完善科学的组织结构,实现各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施工项目管理;
(2)明确各部门及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成本责任,建立成本目标,实现成本细分,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全面成本控制;
(3)实现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即做到事前预测控制,事中核算控制,事后分析控制,达到一个动态控制的状态。
总之,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要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使项目成本管理得到全面、全过程、适时的动态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的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益。
三、建立合理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三)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六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入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找出传统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成本的全面、全过程、适时控制。
二、建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 从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来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项目成本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Www.133229.cOM要搞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建立一套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必须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所以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二)从目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由于成本管理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在推行项目承包管理的实践中,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的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主要是放在对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上,即成本控制的范围限定于原材料的投人和人工费等的支出多少,除了成本控制以外,还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其它三个环节,但它们都只是将成本管理局限在节约的范围内,对挖掘各方面降低成本的潜力,有很大的观念束缚。
(2)企业成本管理的电算化设备还较落后。电算化成本管理系统的运用仍在一般层次上徘徊。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会使用计算机处理记录一些成本业务,但在开发应用上尚有差距。随着影响施工成本升降因素的不断提高,企业各成本部门所要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多,迫切需要成本管理的电算化设备进一步完善。
(3)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不规范体现在组织机构上,近年来,施工企业一直都在探索体制改革,时而三级管理(公司、分公司、施工队),时而二级管理(公司、项目部)。一会儿取消项目部,一会儿保留项目都,有些企业各种体制并存。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企业的两层(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两层分离被误认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项目部与企业分离,过分强调和夸大项目组的作用,使得项目经理拥有生产指挥权、劳动人事权、资金调度权及材料采购权等。
(4)项目成本控制乏力。例如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不能相互对比;项目成本控制范围狭窄、成本控制手段落后;项目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反映成本真实情况,也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5)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许多工程是压价中标;工程预算滞后,开工无概算、竣工无决算,工程竣工二、三年决算未定案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频繁上下波动,对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给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稳定性。
(三)从建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必要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来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达到以下目的:
(1)建立完善科学的组织结构,实现各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施工项目管理;
(2)明确各部门及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成本责任,建立成本目标,实现成本细分,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全面成本控制;
(3)实现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即做到事前预测控制,事中核算控制,事后分析控制,达到一个动态控制的状态。
总之,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要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使项目成本管理得到全面、全过程、适时的动态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的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益。
三、建立合理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三)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5.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Abstrac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ist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angle of employment were analysed, combining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visiting graduates` result, this paper provided a schem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关键词:就业;工程管理;教学改革
Key words: employment;project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70-02
0引言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新型高级管理,具有很强的学术交叉性与实践性。[1]到目前为止,各个高校在专业方向设置、院系设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我校尚属新的本科专业,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在我校已开展十多年,这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专业方向设置前,对江浙一带的就业用人单位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现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本文从就业视角下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工程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走访57家用人单位,有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如中铁集团、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企业、造价事务所及相关咨询公司等,共计收回调查问卷191份,其中用人单位问卷69份,历届毕业生问卷122份。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②综合管理能力不强;③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④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
2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改革。
2.1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地区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来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总学时30%,这相对国内众多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比例是较大的。课时安排上在大一、大二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为主而且周学时多;到大三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理论教学学时减少,大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大四第一个学期仅安排少量的专业必修课和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最后一个学期仅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建设部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在具体培养方案制定中,我们既要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外语强化对话能力和专业外语的培养,加强各种管理软件使用的训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定向来选择考取相应的证书,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就当前而言,我校已开展建筑“五大员”的培训等。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2.1 实验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专门培养能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实战能力。因而要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必须加快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更加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已有若干台计算机和各种工程造价和管理软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虚拟空间,以工程案例贯穿始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通过实验室平台来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学生亲自实践模拟仿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极大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一些高校也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工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问题,尝试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如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集案例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快速算量平台等,它的建成必将极大地加深本专业学生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2.2 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的建立每个学校对学生实践性环节中一般都安排了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但因种种原因如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校对专业的资金投入不够等导致这些教学环节没能得到认真落实,存在“走过场”现象。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每个学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我校04年就提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在校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地点,既节省精力也可节约实习经费;二是为了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为学生就业建立长期的定向合作关系。这几年我校先后与多家国内大中型国有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对于本专业我们与九江安居集团等国企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所在的各个工地上进行各类实习,对于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企业会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签定就业协议,如此一来,缩短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磨合期,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当然,在建立和稳定实习就业基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采取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区域优势,对有条件的企业主动走访和定期交流,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努力为企业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2.2.3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毕业设计环节,目前高校中存在由于设计题目不更新、选题不够合理或选题不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等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本科可以按两至三人给定一个设计题目,而且设计题目来自于近两年的实际工程项目,保证设计题目紧跟市场,让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进行 “实战”演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尽快“上手”实际工作。这与我们对市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同时,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除校内导师外还可从社会上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例如对于在就业基地进行实习的学生,往往是将毕业实习与设计相结合,聘请该项目高级工程师作为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用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为设计题目,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现场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从前期筹备到施工与投资整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过程,这对于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尤其是学习现场如何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解决问题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可利用社会资源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服务,加强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双向联系,使得实习和设计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本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学校每年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报告场次不下100场,要求有选择性的听取报告至少10问卷;每年的暑期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开办专为学生设立的“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才能。[2]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关系到一个学校今后的发展,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有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造价管理等专业转行而来,年龄层次比较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双师型”教师有一半以上,但在学源结构上缺乏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对于这种现状,学校一方面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会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企业中参加半年到一年的工程生产实践,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此外,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高校进行学习、进修、考察, 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促进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3结论
作为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更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是偏管理还是偏工程技术上,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有投资与造价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就业优势,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同时我们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当然对于每个高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学校知名度、区域优势等,每个学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方法。我们此次调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些要求和意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促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兆华,杨平.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