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23:54: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专业本科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医学护理学专业而言,毕业论文是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规划的主要组成内容之 1。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应用医学护理学及 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思维认知方法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积极 性,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考核依据。因而, 对毕业论文进行深入研究并实施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 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 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_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 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 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 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_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 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 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 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 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 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 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 论文影响较大。
1.3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 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 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 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 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 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_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 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 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 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 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 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 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 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 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 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 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 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 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 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 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 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 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 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 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 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 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 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 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 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 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 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 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 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 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 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 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 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 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 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 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 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 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 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 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 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 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 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 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 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 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 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 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 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 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 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 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 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 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 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 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 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 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 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 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 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 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 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 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 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 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 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 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 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 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 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 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 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 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 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 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 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 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 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 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 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 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 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 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 节大约历时 2 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 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 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 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 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 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 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 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_ 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 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 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 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 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 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 献。
3结语
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改革,建立有效的动 态监管体系和积极的反馈途径,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 质量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答辩的问题较为重视,答 辩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同时,其论文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 步,在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科研设计、实验要素、科研 资料、统计学处理、参考文献引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 体会。通过这一创新改革,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和科研的热情,增强 了导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 作,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大学本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护理专业 本科英语教学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nurses sets an even higher demand on English teaching in nursing major.English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should not only give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fundamental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nursing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nur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nursing major; undergraduates English teaching
0 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参加到涉外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面对外籍护理对象应根据当地的文化提供相应的护理照顾,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目标)的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彭云鹏 2012:19)。如何提高护理学生的在护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涉外护理中能得体、有效的与病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是医学院本科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随着国家的发展,持续对外开放,外国留学生不断增加,在中国定居的外籍人士也持续增长,因此在中国国内接受医疗护理的外籍人士也大幅度增加;另外国内医科大学,医学院和医院每年也会派大量的护理学生和护士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和提供护理帮助;国际护理人才面临严重短缺。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都建立了引进外籍护士的计划和项目。这为国内就业情况一般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面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护理对象,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护理人员必备的条件。
(2)在涉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但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外籍患者往往能够理解和原谅护理人员语言和语法上的错误,而对于一些因为不了解他文化而造成对患者的不尊重,往往无法原谅。如果护理人员只考虑语言的形式,而不注重不同文化中语言使用习惯,就会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甚至是冲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医疗观念,风俗禁忌。如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不能正确理解护理对象的需求,就会造成交际失败,护理不当甚至会让患者拒绝护理。因此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得体的交际能力。
(3)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雷林格尔(Leininger)就提出了跨文化护理理论。跨文化护理的核心部分是“日出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世界观和文化与社会结构层;第二层为服务对象层;第三层为健康系统层;第四层为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蒋晓莲2006:9)。该理论模式提出:“护理不应是一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个相对的框架,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各异的护理”(施楚君2004:538)。因此跨文化护理理论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涉外护理的过程中,要有跨文化意识,注重了解护理对象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医疗观等。
2 在本科英Z教学中提高护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
(1)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文化包括语言, 语言是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刘伟荣 2009:241)毕继万提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护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近些年来ESP教学受到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ESP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也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定需求,将英语教学和护理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护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医科大学和医学院都为护理学生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却广泛存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高的问题,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许多学校在大一大二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没有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工作中与外籍患者交流的需要相结合。二是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护理英语,但基本都按照“英语+护理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护理英语课程一般只是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护理专业方面的英语文章,掌握相关的护理词汇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而这种能力的缺失往往会造成在涉外护理中的交际失败,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三是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课堂上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不用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 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优化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因此单一的笼统的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护理英语本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需求从而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可考虑第一学年设置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第二学年设置护理英语课程和与护理专业紧密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
(2)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选择教材和制定教学内容。护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是发生在特定职业情境中的交际,这决定了与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不同。Parkinson和Brooker (2004)指出护理人员学要与病患之间的交际需要了解他们的病史,提供关于他们护理过程的信息和帮助他们怎样处理他们的疾病。这样的交际具有特定的步骤,涉及到特定的词汇和用语。雷林格认为“护理是一种需要解释的跨文化现象,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专业,是充满人道性、科学性的专业与学科”(蒋小莲 2006:10)。护理人员与病患的交际一定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因此在选择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和制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包括在病患沟通时常用的一些词汇和用语,还要侧重于医学机构组织,医学设备,医疗制度,医疗观,医疗风俗和病人的就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3)提高英语教师的护理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很多医学院和医科大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师自身就非常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到英语国家的医院或医学院进修。一方面学习一些护理的专业知识,一方面了解相关的文化,将一些在护理过程中医患沟通的真实案例放到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进行讲解和分析。
(4)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基于交际式语言教学法,把真实的语境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模拟真实护理场景的任务,让学生与外籍患者沟通。在设计任务时要侧重于跨文化的差异,让学生通过反思沟通解决交际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引入护理语境中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出案例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找出如果在今后与病患实际沟通中遇到类似情况合理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Leininger, M.Transculturual nursing:A promising subfield of study for nurse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M]. St. Louis: Mosby,1996.
[2] Parkinson,J&Brooker, C. Everyday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Nurses: A guide to working in the UK[M].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4.
[3] 万继.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6.2(1).
[4] 蒋小莲.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 刘伟荣.浅谈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2).
[7] 马菡.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 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 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 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 论文选题与设计 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 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 成果评估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 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结语
1.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能力构成
2.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
3.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方略探讨
4.专科英语、本科英语及成人专科英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5.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法探析
6.本科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调查与研究
7.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与探索——中央电大开放本科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验
8.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9.浅谈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释意理论关照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析
11.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12.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13.翻译测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在本科英语专业中的应用
14.ESP应用于高职本科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5.我国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6.试论本科英语专业教师加强修辞意识的必要性
17.应用性本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9.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本科英语专业(中医方向)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之探讨
21.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
22.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兼评《北大英语精读》
23.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分析
24.本科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研究
25.护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6.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27.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9.远程英语学习的现状与思考——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问卷调查
30.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3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32.美剧在本科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33.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34.大数据时代的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35.《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
3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
37.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38.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改革
39.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40.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学习成绩预测的研究与实现——以本科公共课程统考英语为例
41.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42.护理专业学生本科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3.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应用本科英语写作教学——兼论过程教学法与成果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4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45.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实践——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改革探究
46.地市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47.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初探(英文)
48.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设计及其应用探析
49.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50.如何实现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衔接
51.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
52.提升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53.本科英语技能化口译教学实践探索
54.浅析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异同点
55.对本科英语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56.农林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57.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58.元认知策略在本科英语专业蒙授生英语学习中的训练研究
59.本科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60.应注重提高本科英语师范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从综合英语课堂实习凸现的问题入手
61.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讨
62.论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转向
63.试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64.论本科英语专业显性课程改革
65.普通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6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
67.地(市)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之思考
6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69.艺术类本科英语课程评估与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70.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的几点思考
71.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72.刍议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的培养
73.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74.合作学习法在现代远程教育英语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75.建设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堂实践教学
76.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77.二外日语考研题型分析及对策探讨——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7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79.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0.宏观视角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框架构建的思考
81.初等—高等合作教育模式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82.三表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8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84.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85.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认知倾向调查——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
86.应用技术型本科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87.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9.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初探
90.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基于应用型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调查
91.本科英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92.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93.基于“1+N+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英语专业任选课设置探究
94.应用型本科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
95.英语师资教育课程发展——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课改革思考
96.语料库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建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97.英语文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本科英语文学教学与批评的关系
98.浅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的要求
99.图式理论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
100.本科英语专业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101.本科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2012级本科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生为例
103.后殖民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探索
104.对本科英语专业二外语种选择的思考
105.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效果初探——一项基于偏误分析的实证研究
106.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107.士官本科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108.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109.民族预科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衔接初探
110.从社会需求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111.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112.从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异同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堂策略
113.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11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15.高职升本科英语考试词形转换题型的应对策略
116.“1+2+3+X”学生活动参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117.浅析“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应用原则
118.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119.网络指导毕业论文模式初探——以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120.提高中医药本科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多伦多大学暑期英语学习体会
121.从怀特海人本教育理念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22.刍议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改革
123.航海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探索
125.本科英语专业学习自主性与策略动态研究——以三本院校大一学生为例
126.研究性学习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27.浅析交际过程法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
128.华东高校本科英语教学评估现状探析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1999年成立白求恩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护理学院之一,2000年合校后更名为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学院在东北地区最早开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护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
学院设有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人文护理教研室和医学护理实验中心,在编教职工总数42人,其中教师28人,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7人,此外,聘请台湾和加拿大客座教授各1人。学院现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成人教育。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5~20人,本科生80~100人,成人教育学生150~170人。
2005年初,学校调整组建了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在院长、博士生指导教师安力彬教授的带领下,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制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政策与措施、设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等活动,师资队伍素质及学科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学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与博士(含在读)比例由2004年底的10%提高至100%。科研立项、论文撰写有了较大突破,近5年来由学院教师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教育厅教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在学校青年教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学院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完成了护理实验中心的三期改造,实验设备、教学模型及科研条件等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建立了吉林省护理管理培训中心、社区护理培训中心和吉林省卫生厅唯一的护理学重点实验室。
作为学院主要领导及学科带头人,安力彬教授带领全院教职工紧密围绕吉林大学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吉林大学护理学院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护理学院建立教学与科研合作开展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了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除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管理工作外,安力彬教授现担任国家教育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第三届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护理教育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科研及教学研究项目近十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担任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学》副主编,40余篇。曾获WHO奖学金、中加学者交换项目资助分别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开展专业研修。
自安力彬教授被选举为朝阳区人大代表以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桂林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各项学习与活动,深入了解朝阳区建设发展及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区公检法系统开展的共建活动,在区人代会上提出了有建设性的议案。安力彬院长还十分关注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保健,组织学院与同光西社区建立了稳定的共建关系,学院教师与学生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保健咨询及基本健康检查,向社区捐赠保健书籍,带头为灾区及社区内患病儿童捐款,得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护理本科;培养方案;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98-02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1]。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方案规定了培养人才的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的能力[2]。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不断扩建,加之近些年对国家对医疗体系的改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社会上对护理这个职业的要求也都跟着增加,而这些快速“增长”,也使当下的护理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功利主义倾向,许多办学教育机构尤其是新建院校,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而忽略护理人才质量对从业护理人员在综合素质及能力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当然,护理人才的从业全球化也将日益增强成为一大趋势。在这方面我校与其他国际学校的交流就做得很好:例如,之前曾邀请日本的留美博士来我们学校做讲座,让我们能积极地了解国外的医疗现状及模式,近期的去泰国做交换生的机会也带给了我们机遇及挑战。再者而言,在对护理本科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等一些实战技能上是一较大的软肋,我们应该着重这一方面的培养,构建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1.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表述笼统,定位不明确。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既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研究表明,到2015年,我国医护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将继续存在。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依然无法改变,而临床则急需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护理人才。但目前我国各护理本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医药本科专业目录》,表述上普遍较为笼统,没有清楚界定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3]。这使得在临床上护理本科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造成了人才浪费。
2.显性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实践脱轨。利用文献检索查阅到的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显示,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上,多数学校还没完全脱离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教学程度脱离实际的现象。
(1)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较大。在各大高校关于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程所占课时平均占到55%以上,依然停留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没有完全体现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有的理念。这导致同学在课下自主学习的重心有所转移,使得在从业过程中无法更好地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
(2)课程多样化不足。在专业课之外,应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则必须多学科结合,而目前多数学校人文课程如人际交流、公共关系、护士礼仪、护士美育等课程所占平均总课时不足1/10,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本科课程中1/3为人文学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4]。这使得同学在真正从业时,在面对当下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护理专业工作人员较少的工作环境下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
(3)课程设置模式。护理本科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度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存在脱节和遗漏。现在多数学校仍在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学专业基础课,第三年学习护理专业课程[5]。而未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的需要。
(4)实践教学安排严重不足。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重操作的学科,而现有的培养方案,在实践课时的安排过少,在考核时,也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导致学生对操作不够重视,进入临床不能够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6]。
(5)学制设置、学位管理欠规范。目前,国内护理专业本科培养学制中五年制与四年制并存,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理应授予理学学位,而部分学校则授予四年制学生医学学位的情况,造成学制、学位较为混乱的现象[7]。
3.关于隐性课程设置的对比。从查阅到的各大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人才方案,对比了隐性课程设置、军训、入学前教育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发现了各大院校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本科生心理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拓展。
(1)军训时间缩短。军训时间不同程度地缩短,楚雄和山东万杰医学院等大部分的军训时间均为两周,少数学校为一周和三周,护理专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体力,军训期间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对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有积极意义。
(2)入学教育不充分。对护理人员来说,在入学之初,深刻地了解什么是护理,我们的专业意义是什么,和学好专业知识同等重要。有助于同学们在开始学习时,态度是严谨的。避免大一一年茫然带来的学业的疏忽、时间的浪费。
(3)缺乏自主科研能力培养。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很少体现对学生科研能力扩展的课程,忽略了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发展,这也是本科护理区别于专科护理的重要体现。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利用本科生的优势,创新发展临床工具和技术。
(4)与护理相关的业余活动过少。医学类院校在丰富其学生课余生活时,往往忽视了通过增加相关护理专业活动来加强护理生的护理学理念。
三、对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建议
1.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议。以现代护理观和护理专业认证以及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原则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以“注重素质、强化目标、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紧缩医学基础课程,突出护理特色。[8]调整要以够用为原则,将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学时缩紧,节省课时空间。增加护理学课程的比重,比如增加康复医学、护理美容、护理社会学、中医护理学、护理英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课程。
(2)注重人文培养。增加更为实用的人文课程,比如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就业指导、护理美学、护、循证护理、护理论文撰写、增加双语教学等。
(3)调整课程体系与分布。临床各学科课程可按照临床分科组织,也可按照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人体结构和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思路。
(4)改革学制。章雅青[9]等研究表明,四年制的护理本科教育学更注重培养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故应统一学制为四年,并授予理学学位。
2.人文素质教育。军训时间设置为三周,注重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针对九零后大学生体质普遍较弱的现象,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应该严格,面对以后繁重的课业,表现出认真以及刻苦钻研的态度。建议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军训时间为三周,便于入学教育以及大学新生的耐力提升。
加强入学教育,树立基础的职业认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中准确地自我定位;在临床中,面对护患问题处理得体,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我们的护理措施。
增加提高科研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素质。改变大学生惯性接受知识的模式,扩宽学生自我提升的渠道,加大对学生科研的支持。
由学校组织开展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护士风采大赛、护士节文艺汇演、演讲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8.
[2]陈亚飞,邓丽,邢蓓蓓,肖归,张秀英.培养方案改革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现状[J].吉林医学,2013,(11).
[3]严婧.我国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医药卫生,2013,(11).
[4]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4,10(1).
[5]文安华,李芳,李爱玉.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
[6]鲍玉霞,饶玉霞,赵骥,孔令磷,张志霞,张侠.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护理学本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11).
[7]郑修霞,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概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社会医学杂,2009,6(3):139-141.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教学满意度;调查和分析
教学满意[1]度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收获与期望感受和收获的比值,亦即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心理预期的程度。它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是评估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对各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工作的评估监测与研究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昆明市某高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和2011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0份,其中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93.33%,有效率95.24%。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每个问题均采用5级Likert标度法[2],给5个评价等级: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1、基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班级、生源地[3]等;2、调查项目,由课程价值、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技能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共七个项目构成[4]。
(三)统计学方法:对有效问卷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总体教学满意度情况
应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昆明市某高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满意度的总体评价情况如表1。
表1显示:该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满意度的总体平均值为3.9996,接近“比较满意”的水平值4.00,故可将该校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视为比较满意。
(二)各项目教学满意度情况。通过频数分析和综合统计,昆明市某高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满意度的各项目评价情况如表2。
在表2中,教学满意度各项目评价的总体平均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0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中,表示“很满意”的有120人,占总人数的30.07%;“比较满意”的有170人,占总人数的42.39%;满意度“一般”的有97人,占总人数的24.25%;“不太满意”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2.75%;“不满意”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0.54%。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之和仅占总人数的3.29%,比例很低。
三、结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某高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卓有成效,学生满意度较高。虽然按照“内在标准”做出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因每个人评价标准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测评结果的差异,但是总体而言,学生的评价作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及时性,有助于教学自查和总结,并可为教学调整和改革提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孙志东.《高职院校学生类型与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天津大学在职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6.6.
[2]王馥明,孙叶萍,顾鸣敏.医学生对本科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13-15.
科研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素质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基础,有了科研意识,端正了科研态度,丰富了科研知识,再加上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够真正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科研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教学中:(1)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课程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的学术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于培养其科研素质是大有好处的;(2)进行“课程论文”训练,根据课程性质,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作业,为学生最终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练笔”的机会;(3)科研实验研究是学生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实验的综合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4)进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工作单位的科研条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了解科研基本方法及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对护理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相关课程教学
目前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护理科研方法、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这三门课程,它们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护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文献检索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文摘数据库检索、引文数据库检索、全文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因特网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以及医学文献的综合利用。护理伦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护理实践中有关伦理学的问题。护理科研方法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南,文献检索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工具,护理伦理学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伦理规范,这些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从撰写科研论文的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为撰写论文打好基础。但这些课程往往被学生看做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直到写作论文时才发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这些课程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对于护理科研方法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同步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每人完成1份开题报告及相关课题综述,既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依据,同时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始。文献检索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护理伦理学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科研中涉及的各种伦理问题。
3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与论文的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论文有其固有的格式,写作应符合其规范。学生往往由于对这些要求缺乏了解造成所写论文的结构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给自己和指导教师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论文主要有科研论文、文献综述、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在学生论文写作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护理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可以是护理类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优秀论文。制定统一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刊印成册,发给毕业年级学生,在手册中尤其要对论文写作格式的细节问题做出详细要求,如图表排列、格式、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格式等,使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他们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毕业论文写好。此外,由于学生大多是初次写作论文,往往语言不得体,叙述不简洁,词不达意,对医学术语表达不规范,因此还需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
4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完成定稿到答辩。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论文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必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是:
(1)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
根据陈玉平等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论文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同时要有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乐于帮助,并且能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根据这些要求,建立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能力、指导论文的效果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指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启动激励机制,对于论文指导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格外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2)指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有面对面指导和非面对面指导。在学生开始论文写作之前面对面的集中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1~3次的面对面指导。开放教育学生基本都是在职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忙碌,大多数人很难经常与指导教师见面进行讨论,那么选择一些非面对面的指导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方式有电话、QQ、电子邮件等。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建立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交流指导平台,教师和学生将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平成论文指导和交流。
(3)做好教师指导论文的过程监控工作。
论文指导过程一般都要几个月以上,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往往是管理的“盲点”,因此,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记录之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行开题报告会,听取学生开题报告从而了解教师指导情况,也可以召开指导教师交流会,由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情况,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由学生反馈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对未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的教师进行撤换。
(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虽然都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仍然需要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统计学、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5加强毕业论文交流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