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03:24: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现状分析;发展创新
一、施工组织设计现状分析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工程项目施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影响到项目工程的建筑成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施工技术也在逐步发展,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发挥创新思维,建立一套施工组织设计。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建筑市场竞争激励,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合同要求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积累的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没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应用。一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没有养成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另一方面,施工组织设计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没有借鉴原有的经验,内容也缺乏新技术的应用,这就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不利于节约资料。第二,一些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不具备实践经验,在组织设计工作中只是直接套用原有的技术规范,这就需要规范组织设计工作,对一些具体工程进行针对性组织设计,以此来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性作用。第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每个工程项目都单独编制,这样才能够使组织设计凸显出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但是这一工作又存在弊端,会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浪费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第四,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程工期,这就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忽略,没有节约施工成本。第五,目前我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没有将设计与实施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难以对工程施工加以指导。这就需要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总结经验,不断发展,摸索出一套与时俱进的施工组织设计,以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施工组织设计发展与创新措施
(一)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发展与创新
一般施工组织设计都是根据施工技术来进行编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情况简介、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平面图、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技术等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合同的组成部分,其内容的编制上不仅要能够满足施工技术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履行合同的需要。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在内容编制方面有所创新,要能够编制一份内容齐全、具有经济效益与指导作用的施工组织设计,促进施工组织设计向项目管理规划方向转变。施工组织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将逐步取代项目管理规划,这就需要施工组织设计要能够在内容与功能上满足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参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以此来作为内容编制的参考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对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其囊括了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与科学管理方法。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以其为参考依据,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能够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该加入业主提出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双方都有需要履行的义务。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加入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水电供应、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条件,还应该通过表格的方式具体列出与施工条件相符飞时间地点及相应的数量等等。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够让施工组织设计更加具体详细,能够免去日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加入工程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工程分包主要包括承包商分包与业主分包两种模式。承包商分包需要得到业主的允许,而且需要在工程投标书中做出声明。这样工程承包商就能够对自己所分包的工程负责,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承包商分包不需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但是需要列出业主分包工程的施工时间、工程质量验收时间、分包工程的具体施工地点与平面图、工程交接的方式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日后索赔的参考依据,也可以作为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验收的参考依据。第三,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加入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因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第四,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加入项目管理组织这一内容。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直接管理,所以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列出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这可以保证工程承包人在履行合同时有组织部门作为保证,能够有效确保权利义务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承包商取得工程承包权,有利于加强项目工程的内部管理,有利于业主对工程承包商的运行模式加深了解,有利于日后双方的沟通交流与协助。
(二)施工组织设计应用技术发展与创新
随着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创新应用技术与手段,提高组织设计的科学性。网络计划技术可以通过时间的准确计算来实现工程费用、时间、资源的优化,工程项目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计划技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执行情况来对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工程计划的完成。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能够应用动态网络计划,要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速度来对网络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调整,以顺利完成工程目标。其次,在安排计划时要能够将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计划及施工成本计划等内容综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成。最后,施工组织设计要向效益型发展,施工计划工期应该要能够满足合同上的工期要求,施工资源的使用也要能够在实际的资源限制范围内,但是这不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施工组织设计要向效益型发展,优化施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吕红花.关于施工组织设计发展的探讨.山东水利.2003,10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管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全局性的、综合性的有关招标和指导施工过程的文件,是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之间的连接纽带,对施工过程起到重要的规划和指导作用。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为施工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社会利益,是加强施工管理的有效技术措施。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总体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施工具有指导和矫正作用,通过组织设计可以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机械等资源,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同时通过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又能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意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施工形象,对施工单位具有深远的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还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是加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技术上解决建筑物高耸、跨度大、基础深的问题,它是开发商执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也恰好是项目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有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工作,才能保证施工的高质量、标准化、机械化的进行。
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缺乏系统的组织规划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管理水平稍显落后,施工组织设计人员没有对施工组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总结失败教训及成功经验的习惯,对组织计划编制的内容缺少创新认识,只是刻板的照搬照抄,编制内容也没有体现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劳动效率的工作要求。
2.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缺陷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尤其是智力资源方面,这是由于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导致的,还有可能是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所致。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少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施工经验,编制中照葫芦画瓢,缺少创新和实际操作性、也缺少目标指向性,从而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筑施工活动前后两个不可分离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2.3 缺少节能设计理念
建筑节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然而这方面的设计做得还不是很到位,现代建筑越来越重视节能意识,这符合资源短缺形势下的节约资源目标,设计时要结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并根据各地区的环境条件,做到因地制宜,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计理论,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进行设计,以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为指导标准。
2.4 实际施工过程缺少组织设计标准
在一些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并没有明确的施工计划和措施,施工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即使有组织设计编制,其编制质量也遭到质疑,缺少明确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意义,其也就是在形式上画出工程进度表或平面布置图,并以此为施工组织设计规划书,根本起不到指导性的作用。
3、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管理措施
3.1 提高组织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组织设计不完善说明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组织设计在整个施工过程常常达不到应有的重视,简单的把形式主义当做组织设计,必须要提高人们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优选工程质量技术,加强提高管理建筑水平和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3.2 加强学习与创新意识
在时代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组织设计技术也在与时俱进,并不是适用于整个社会发展历程的,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中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创新工作,组织设计作为投标的必备文件和管理项目的总体规划,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不断的掌握社会动态信息,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可以具体从设计内容、技术手段两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对施工过程中工期的优化
对施工组织中工期的优化是值得重视的环节,将工期作为经济指标,保证总工期指标,工期进度的快慢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支出成本,而施工项目的质量和支出成本反过来又制约了工期的进度,这两个大因素相辅相成,就目前的一些优化内容上看,优化目标只局限在工期和成本、工期和资源优化等单个因素的影响,具有片面性,并没有将工程的质量考虑在内,可能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自身的复杂性,也或许是进度优化受工程质量和成本制约也变得复杂起来,但工程质量恰恰是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工程质量是工期进度的前提保障,是施工方的信誉保障,因而对工期进度的优化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3.4 合理的组织工程项目,优化组织设计编制程序
首先应改革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由技术部门或总工程师全权负责的现象,主张谁主持项目实施谁编制的策略,使施工组织设计服务于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要合理的组合工程项目各生产要素,明确设计的总体流程和设计规范,将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效地计划和优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和业主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操作,为施工方赢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将投资成本尽量降到最低。组织设计编制程序中明确施工部署和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的环节,对施工中的重要组织问题和技术问题应该作出规划和决策,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总结归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作为整个施工程序的综合性指导文件。
3.5 利用动态的进度网络计划优化组织设计
将静态的网络图变为动态的网络计划,根据实际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网络计划进行检查和调整,控制施工进度、达到预定工期目标,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出控制总工期的总体进度计划书,在结构施工阶段明确以主体结构施工为关键路线,在总体进度计划的控制下,根据业主的二级进度再编制出相应的各级进度计划书,按时检查它们的落实情况。
3.6 对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方案应以提高施工方的经济效益、简化施工程序为总体思想,争取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进行,用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为保障,提高施工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优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3.7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优化
施工现场的整体面貌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工期,决定了工程成本,是可以安全施工的有力保障,大体应该做到道路畅通、材料和机械堆放有序,施工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就要进行平面布置优化,尽量缩小施工用地面积,使平面布置更加合理,可以减少运输费用支出,保证运输道路的通畅;尽量减少工种间的相互干扰,施工区段与生活区分开,确保施工安全,也便于施工人员的休息,施工制造的垃圾应堆放在指定的位置上,保证整个的有序进行。
4、结语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有效的协调工程技术、施工程序、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保证良好的运作过程,是一项重要的计划性文件,必须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和可操作性,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绍武.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J ].山西建筑.2008(15).
【关键词】建筑施工 组织设计 编制方法 不足 完善
一、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所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用于指导建筑项目施工全过程各种活动的经济、技术工艺和计划组织的综合性文件,为保证建筑施工工程顺利、科学、合理、高效组织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施工技术工艺与管理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建筑施工概括,如施工工程的外部环境、施工地段特点等;第二,施工计划与方案,包括施工的进度安排、施工技术工艺方案选择、施工工种工序划分等;第三,工程施工的初始准备工作,如建筑原材料管理计划、工程造价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工程进行综合、有效、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能够体现建筑施工设计以及经济指标计划的要求,为在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单位、不同工种以及其他资源的协调组织提供了依据。
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缺陷
建筑施工一般具有工期长、规模大、作业环境恶劣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水平整体偏弱,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资源独立、设计效率低下。目前建筑业内部的资源信息缺乏共享平台,导致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建筑施工共性特点,因此在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中可以借鉴之前探索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不同的施工企业之间缺乏沟通联络,而建筑业内尚未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导致了施工单位的“闭门造车”,缺乏借鉴其他单位成功经验的渠道,降低了组织设计的工作效率。
第二,人才资源匮乏、组织设计编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由于施工单位招聘的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往往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丰富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经验的员工非常匮乏。而施工的组织设编制需要涉及到整个施工工程的全过程,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需要大量丰富的专业知识。编制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技能偏弱导致了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的水平较低,不能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展开针对性的设计、规划,甚至从以前的工程组织设计编制直接照抄修改。这就直接导致编制过程中,无法根据施工项目施工计划方案、施工方法以及经济指标要求展开针对性的设计,而编制出的组织计划也无法有效、科学、合理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
第三,过于注重施工方案、计划以及技术工艺的设计而缺乏对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的关注。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组织设计的编制时,往往只是从技术层面展开,如施工的技术工艺选择、施工工种的衔接协调等。但是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忽略,如施工工程的造价管理计划尤其是建筑原材料的管理计划,必将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独立导致组织设计编制对施工指导作用不明显。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的编制都是由技术部门完成,而组织设计的实施则是由施工工人在施工现场进行。这就导致了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执行出现互相分离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组织设计的有效、顺利的执行,而且在更多的时候会出现不能真正执行组织设计的现象。
三、完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业也迅猛的发展,建筑水平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规模、工期也日益增大,新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也不断的应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此,为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面对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存在的诸多不足,必须对原来的组织设计进行完善。笔者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不同施工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完善、透明、公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组织设计编制标准。针对在组织设备编制过程中,存在“闭门造车”等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笔者认为从建筑业整体行业来说,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实行会员管理制度,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共享。同时还应构建层次清晰合理的组织设计编制标准,实现建筑共性特点组织设计的“模块化”编制,以提高组织设计的编制效率。而从施工企业角度来说,应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某个地区区域内的交流。例如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形式,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互相借鉴、总结,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效率与编制水平。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设计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组织设计员工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施工经验薄弱,导致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水平偏低,无法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运用到组织设计中。因此,不断强化组织设计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组织设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岗位培训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不同的施工企业应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员工培训工作。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可采用“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展开。这样才能在进行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施工工程展开针对性的组织设计。在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才有可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工艺水平,来指导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最后,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应实现技术与经济指标的有机统一。在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过程中,不仅应仅仅考虑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方法等技术层次的要求,更应该结合施工工程的自身实际特点和资金情况进行编制。这样才能保证组织设计的编制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建筑质量,而且能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圆满完成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要求,体现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合理、科学、有效组织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因此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途径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加强自身员工职业素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水平,以真正实现对建筑施工的指导,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1.引言
《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是将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理论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技术性用性显著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单向灌入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率不高,满足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多年来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知识。而目前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内容仍然源于本科教育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学习内容没有同岗位工作及时准确地联系在一起,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导致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差。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竞然不会。
2.2 理论、实践教学脱节,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的施工组织课程基本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组织实践知识是通过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教学抽象,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
2.3 对提升学生自主而快乐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空间不大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背概念、背原理,应付考试,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3.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在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构了课程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3.1 进行教材改革,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设计理念及国内兄弟高职院校的做法,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方法以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根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群体”的项目教学法,将其划分为:项目一: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二: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三: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每个项目又划分成五个学习型任务。
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构建)
学习领域项目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1)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2)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3)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4)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5)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阶段 项目1: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2: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平面图布置 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3:屋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4: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集中实训阶段 项目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子项目1: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砖混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子项目2: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框架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注:在项目实施前期,有进行图纸会审,施工特点分析和编制工程概况两个公共教学活动,后期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集中训练)
上述以教学项目为基本的教学单元,充分考虑工作过程要素,并基于学生认识基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来编排教学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线索组织授课,使学生将支离的施工组织课程每节内容完整地建构在真实的施工项目上,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也能亲历一次典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模拟操作。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2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126”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1”:学训合一,即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
“2”:两类完成过程相同,难度和技术水平螺旋上升的项目,即教学采用双轨并行模式,课内选择相对简单的典型工程——砖混结构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穿项目,在教师指导,团队合作下,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教师示范、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提高六个步骤完成教学过程;课外选择结构及平面布局相对复杂的典型工程——框架结构公共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象,由各学习小组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完成训练,以课内项目带动课外项目,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安排与教学进程相对应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每两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专任教师、一名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对每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每个学生所承担角色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过程考核结果。见图1
图1 双轨并行教学模式
“6”:课堂、课外教学“六步法”,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思想,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组织教学。选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按“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见图2图3
图2 课堂六步教学法
图3 课外训练六步法
“126”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课程作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参与省市院各种比赛的获奖情况和就业情况综合来看,“126”教学模式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单的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本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2)讨论点评式教学法
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或下达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的指导点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上,最后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总结,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氛围。
3)施工现场教学法
对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可以到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并聘请工地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如在介绍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方案时,可以请现场技术人员结合现场柱、梁、板施工的实际情况讲解,边做边讲,使理论实践一体;知识学习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改革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建立完善了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岗位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提高了,学习效果已有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成果,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建筑施工组织》的教学改革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教学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5.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学校、系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项目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
[2]周兆银,张长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00-102页
[3]李晓枫.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类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论丛,92页
[4]聂维中.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章,2010,(31)
【关键词】施工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也日益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建筑行业对于建筑项目管理制定了许多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建筑产品的质量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项目管理的过程管理,从项目的事前控制到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增强了项目的质量意识,对施工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施工前期准备
2.1 参与建筑项目前期优化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繁多,合理的施工组织是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项目的前期阶段,理解建设与设计的理念以及要求,最大限度的优化工序。同时,根据建筑施工的工艺特点,向建设方以及设计方提出合理的建议,从施工的角度优化设计方案。
2.2 熟悉并仔细会审图纸
在设计图纸确定后,熟悉施工图纸,并对施工图纸仔细会审,争取在施工前把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对一些施工复杂的项目,优化项目的施工方案,确定质量控制目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2.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对每个建筑工程逐个进行编制,以适应不同工程的特点,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合理利用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坚持持续改进方案,达到合理编制的目的。
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还应在合理组织的基础上,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完成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特别是施工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以及一些关键部位以及关键工序,应明确施工控制措施。
2.4 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施工中人的管理,是十分重要因素。在施工前应对项目的有关人员进行质量、进度、安全教育,进行人员的质量教育,使每个人重视自己的岗位要求,实现全员参与的质量过程控制教育。施工前应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进行教育,相关技术人员以及施工有关人员应掌握相关规范、规程和图集的规定。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原料以及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施工机械以及机具比较繁多,施工所采用的机械以及机具应按相关的强制检验措施进行检验。施工过程采用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要求,并进行相关的检验要求。
3.2 识别关键过程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将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识别,针对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和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通常的关键过程或关键要素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材料检测
材料检测包括:砂石料的检测、钢材检验、混凝土检验等项目的检验与抽验。
(2) 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主要是根据涉及施工图纸,确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水平和竖向定位,检查施工采用的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涉及施工图纸。
3.2 全员参与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最高管理者,首先应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并熟悉相关的过程质量控制要素,熟悉掌握相关的规范以及图集,从自身上重视施工的质量控制。并组织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树立全体人员参与质量过程控制的精神。
3.3 全过程控制以及可追溯性
建筑施工项目工序繁多,在全体参与项目人员明确理解每道工序就是下一过程的开始,全体人员应积极参加质量控制,只有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更好的提供优质的建筑工程精品。
在建筑项目中,应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并做到每一过程都有可追溯性。
3.4 质量纠正措施
施工过程中如出项不合格过程或者产品,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关规范进行补救措施,并杜绝类似质量不合格再次发生。
4、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措施
项目结束后,应总结项目的先进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也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只有不断改善质量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在建筑项目中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在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建筑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才能永无止境,持续改进也是建筑项目管理永恒的目标与活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浅论 ,作者吴朝亮,《赤子》,2012年4期
[2]浅析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作者徐良,《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3]浅谈对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认识,作者李武昌,《建设科技》, 2010年22期
[4]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作者董立君、薛虎城,《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5]试述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及质量管理 ,作者宋少磊、张亚清、金欢,《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5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的定义。-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基本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未知的领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人们控制危机发生的能力越来越强,危机的可管理性也是越来越强。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是由于项目系统内部的不合理因素和外部干扰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系统内部缺陷对外部环境不能适应的外在表现。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不能简单看作资源的损失,而是“事出有因”。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最理想的危机管理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危机的潜伏期,即把不稳定要素的积累终止在量变阶段,这样既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系统的正常运行,又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发生前的各种防范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重要。综上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的定义是: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就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尽力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防止危机的发生;在项目危机爆发后,能给予及时的回应,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消除后,经过总结和学习,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和危机管理体系的过程。
二、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因素分析
只有弄懂了引发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才能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才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尽管引发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因素不尽相同,也比较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1.内因分析
内因是项目危机发生的主导因素。建筑施工项目系统由项目目标系统、项目组织系统、项目行为系统、项目对象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目标系统从对象系统到目标系统的转化都是
组织系统和组织人员的行为系统来完成实现的。有人曾对施工中不同阶段的347个事故案例做过调查研究,最后发现其中只有5个案例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其它342个案例都主要是内部人为因素造成。因此,项目系统内部因素主要是人员行为和组织管理的问题。
(1)组织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是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的主体,施工组织管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人通过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使组织中以人为主体的各种要素能达到合理配置,以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协调活动。因此,施工组织的管理对整个施工有直接的影响。同时组织内的任何个体都会受到组织管理各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情况是由于组织对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忽略,错过了预防和控制危机的良机,而这些因素犹如白蚁一般不断从根基上削弱和蚕食组织,导致组织管理出现问题,这种危害的结果扩大化,最终将导致严重危机事件的发生。项目组织管理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
1)组织规范不完备
施工组织的组织规范主要由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合同以及组织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组成。从个体的角度看,组织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施工组织对个人的行为方式的期望。组织规范被组织成员认可并接受之后,成为以最少的外部控制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因此,组织的正式规范越不完备,组织中工作群体成员的行为越难达一致,人员发生失误的机率就越大。
2)组织沟通失效
组织沟通是施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组织沟通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成效。因为,施工组织管理是一种协调活动,其机能在于把施工组织中的各种决议,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传达,在组织内形成执行这种决议的意识,借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组织沟通是协调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失效的组织沟通会使管理阶层因不了解情况而忽视潜在的问题,导致错误的决策。失效的组织沟通同时会使组织人员没有归属与安全感,组织之间充满了不信任,组织势必成为一盘散沙,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不会发现与重视异常现象。若是没有沟通或沟通失效,就等于取消了组织,取消了管理。
(2)人员的失误
人员是施工组织中的基本单位,是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者。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作为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施工项目,人员在项目系统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特性,人本身存在一些内在弱点,又有极大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另一方面,尽管系统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归根结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要人来设计、制造和维修,由人来组织和决策。因而,人在系统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重要和突出,人的因素也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2.界面分析
界面首先出现在工程技术领域,它主要是用来描述各种仪器、设备、部件及其他组件之间的接口,也就是说,当各类组件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结合部分就称为界面。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界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拓展,它不仅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状况,也可以反映不同工序、流程之间的衔接状态,甚至还可以描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人机交互界面等等。
3.外因分析
次环境是跟项目有直接关系的项目外部微观环境。在这里,补充一个概念“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或利益相关群体),也可以称之为项目相关者,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项目组织内部决定与外部行为影响的所有的个人或组织,并且他们的反应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组织的生存与生产环境。本文把施工项目的执行方作为项目的当事方,那么建筑施工项目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业主、投资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供货商、设计方、政府相关部门等。
三、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防范
(一)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意识的树立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并且对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甚至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要求施工项目组织的领导者和施工人员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那些地处偏远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更应重视。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常常在人们认识的空白中,所以会在感知上有突发性,而其严重性又使人们产生恐慌、不知所措,任其发展。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一点在一些具有危险性较高的项目中的功绩已显现出来,如核电站项目的建设等。
(二)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识别与评估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识别是在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发生之前对(下转第49页)(上接第46页)诱发施工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危机做出判断,为施工项目危机的有效防范与后期的危机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识别需要从招投标阶段就开始,这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是因为施工项目实施过程的多变性,而且施工本来就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过程。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程序;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组织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采用少量的能源消耗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程组织与设计工作中需要对工程项目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空间和技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部署与规划,进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工程施工质量。
一、建筑施工组织方法设计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对工程项目中各种施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监控的主要手段,是一种具备充足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工作流程。在工程项目中,建筑施工组织技能实现了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是提供各阶段施工准备工作良好进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工作中,协调各种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进行全面、科学的工作。一般而言,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可以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种。
1、施工组织总设计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通过以建设项目或者群体工程对象为目标进行合理编制与规划,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统筹规划,进而指导全局施工组织设计的一种方式。一般这种工程模式都是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或者扩大设计批准之后进行的,是可进行编制施工组织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方案。但是在目前工程项目中,由于大、中型工程项目众多,同时其施工往往都是一年或者好几年时间,这就受到工程施工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影响需要进行施工祖师设计的改变与统筹,这种施工方法往往都是造成工程计划的基础依据。
2、单位组织设计
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某个工程单位或者交工系统为对象进行编制和制定的。在施工组织总体设计规范指导下进行对各项工程具体规划、控制和安排,也是在工程施工中对各种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具体的安排和处理。是一种指导本工程科学、良好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工程项目月度施工计划和季度施工计划的主要指导文件。
3、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也被称之为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设计要点,它在工作中主要的施工对象是一种危险性比较大、技术较为复杂且在工程项目中是一种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进行施工的模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的重点内容包括:具体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编制、技术组织和选用等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
1、计算工程量
通常可以利用工程预算中的工程量。工程量计算准确,才能保证劳动力和资源需要量计算的正确和分层分段流水作业的合理组织,故工程必须根据图纸和较为准确的定额资料进行计算。如工程的分层段按流水作业方法施工时,工程量也应相应的分层分段计算。
2、确定施工方案
如果施工组织总设计已有原则规定,则该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具体化,否则应全面加以考虑。需要特别加以研究的是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因为它对整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段的划分,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方法
1、施工方案的制订原则和内容
1.1施工方案制订的原则
(1)制订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制订方案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当时已有的条件或在一定时间能争取到的条件相吻合,否则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求其先进和快速。
(2)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就是按工期要求投入生产,交付使用,发挥技资效益,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必须保证在竣工时间上符合合同的要求,并能争取提前完成。为此,在施工组织上要统筹安排,均衡施工,在技术上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在管理上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1.2施工方案制订的内容
施工方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和设备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科学的施工组织、合理的施工进度、现场的平面布置及各种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前两项属于施工技术问题,后四项属于科学施工组织和管理问题。
(1)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施工方法一经确定,机具设备的选择就只能以满足它的要求为基本依据,施工组织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
(2)施工机械的选择:正确拟订施工方案和选择施工机械是合理组织施工的关键,二者又有相互紧密的联系。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必须满足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及充分利用机械的要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而正确地选择施工机械能使施工方法更为先进、合理、经济。因此施工机械选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方案的优劣。
2、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原则、依据和作用
2.1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的原则。(1)符合合同条款有关进度要求;(2)先进可行,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调动参加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符合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
2.2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的依据。(1)以合同工期为依据安排开竣工时间;(2)设计图纸、定额资料等;(3)机械设备和主要材料的供应及到货情况;(4)项目部可能投入的施工力量及资源情况。
2.3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的作用。(1)规定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开竣工时间;(2)为各施工过程指明一个确定的施工日期,以此为依据确定各作业施工所必需的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各种技术物质的供应计划。
3、资源、供应计划的作用及编制要求
施工方案确定后,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作业组织形式也就确定了。它指导所需资源、计划的编制。如需采用机械化施工时,提出所需的各种机械使用计划;若人力施工,提出劳动力使用计划。施工顺序确定之后,可以制定周转性材料等计划。施工进度安排确定之后,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的实现,应编制资源的供应计划,以避免停工待料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而地球的可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简单来说,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口密集和城市用地有限这一矛盾。人口集中的同时,社会的生产、经济、金融也相对集中起来,从而促进了交通、技术、材料以及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自2005年起规定: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以及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为高层建筑。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建造高层建筑已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追求集标志性、建设性、可塑造性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品质的建筑,这必然要求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比普通建筑的施工要更专业、更系统、更规范。
1 概述
在世界各国的大都市中,具有现代城市象征的摩天大楼毅然矗立。很显然在当今人类建筑活动的趋势和潮流中,高层建筑已是首屈一指。它造福于大众,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但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经济、环境、安全等多方面问题。由于高层建筑有其特有的功能意义,它的技术与管理有着特定要求。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外形高耸,结构繁琐,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等等。其中造价高、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是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不可避免的是季节性施工(雨期施工、冬期施工),给施工增加很大的难度。因此,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最基本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全年时间,掌握各季节的施工特点,合理安排施工,有效组织施工。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多是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施工,施工范围狭小导致施工难度系数很大。另外,高层建筑的基础比较深,因此,在基础施工时,施工方法选择得是否得当对工期与工程造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期间,不仅要考虑到基础深是否会对邻近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其基础本身混凝土体量大、整体性要求高的特点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高层建筑的基础在整个房屋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造价约占土建总造价的20-30%,工期约占总工期的30-40%,因此是整个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基础施工技术的桩基础方面,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方桩、钢管桩、预应力混凝管桩三类。施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打桩设备与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如今,人们对建筑施工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混凝土灌注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取得了很大发展。
2.2 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大致可分为三大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结构施工技术方面,已形成一系列成套工艺,包括大模板、装配式大板、滑升模板和爬升模板,并且,以钢结构为基础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材料以混凝土或钢材为主,因此,细致的研究混凝土的现浇工艺、及配套工业化模板、合理选择并使用机械设备以及充分利用商品化和工厂化的建筑产品都是相当重要的。在结构施工技术中,解决好在高空作业时的垂直运输是最突出的问题。高层建筑属于一种特殊的建筑模式,其自身的最大特点是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能够对结构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3 施工项目的管理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日益迅速,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由于高层建筑的诸多特点,如繁重的工程量,复杂的建筑结构,繁琐的施工项目等,自然会给建筑施工加大难度。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套系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甚至能够制约施工成本。
3.1 设计和施工要紧密配合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必须高度精确、完整,要将协调性、系统性与有效性相结合,一旦确定,在工程施工之前,要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学习、探讨、研究,进而指定最终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使用原材料配件、运用施工工艺技术、配备管理施工人员等方面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
3.2 施工组织安排
高层建筑工程要求精确施工设计,严格施工管理,对施工组织工作的要求也十分严密。例如:科技、管理及施工人员应经考核后持证进场,各施工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岗位要求进行操作;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也要经检验合格进场,各个配套工程要与施工相协调,确保合理的施工进度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组织应紧密协调、相互促进,严格质量标准与检查。
高层建筑正处于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技术层见叠出。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自然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工作尤为重要,并且要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完善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组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发挥其重要职能。
3.3 施工准备
建筑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是重中之重。准备内容包括:收集建筑施工信息,预备施工内容,其包含组织准备、技术准备、施工预算等。施工准备不仅是完成施工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顺利进行施工的根本保证。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完整、全面贯彻《建筑法》,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每道工序,各工程部分要责任到人,严把质量关。
3.4 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是完成高层建筑的重要保障之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应该树立以质量生存的思想观念,做到认真负责、保持细致谨慎,坚持以人为本,以最优质的施工技术管理建设每座建筑。
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和推广高科技的施工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以及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并能够加快工程进度。
其次,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以便于实现工程目标,所以应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完善施工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管理水平能够决定人才的质量,施工组织人员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储备优秀人才。
最后,管理者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共同进步,在管理中应是善于总结经验,开辟一条既适应组织发展又顺应市场的规范之路。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高楼林立,比比皆是。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诸多特点,则要求施工技术高,项目管理严等,所以,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方面受到高度重视也是必然。这就要求施工组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从各方面严把施工质量关,更应注重将建筑、结构、技术、管理相统一,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品质。总之,完成一项工程,需要施工组织、技术与管理有效配合,相互促进,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相信高层建筑会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肖祯雁、赫中营.关于超高层建筑的优劣势分析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
[3]尹军.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M].北京化工业出版社,2006
[4]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宗仁.高层建筑施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李冬瑾.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过程控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