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高中总结材料8篇

时间:2022-02-12 22:0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高中总结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高中总结材料

篇1

关键词:生物;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淮安市的初中生物从2006年开始加入中考,在这之前生物一直跟音体美属于同一层次,近年来由于大家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要,下面就结合本人几年以来对生物教学的经验大胆的提出几条能够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对每一节课的导入,都精心设计,力图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血细胞的成分时,可以收集几张血液的化验单,化验单上一般不会直接写出每种成分但上面会有,RBC、WBC、PLT、HB等让学生在书上查一查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数值与标准比有多大差距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血液的主要成分又可以为后面的贫血与发炎铺垫,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好教与学的导学案,处理好教材是关键

教与学的导学案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重点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高效教学主要是针对于教学的过程而言,关注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效。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导学案时,要处理好课标、教材、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课标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

高质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学案还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设计出可行的教与学的导学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相互转化。同时,声音、图像、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物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审时度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我们课本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这章内容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精卵结合在什么部位受精在什么部位发育等,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有些问题你要用口语表达出来会有偏差学生还会不好意思(这可能是农村中学学生和城市中学学生的区别,他们知识面不宽广),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借助多媒体把这部分内容放映出来,重点部分老师强调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会避免老师和学生的许多尴尬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但老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你要强调这是科学没有不好的地方,我们了解它理解它才能更好的运用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适量减少教师的板书,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的大容量,来提高课堂的复习效果。可见,多媒体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精讲多练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精讲,必须做到三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每个地区它们所用的教材不同,而我们只要备我们这个地区的课标就行。备教材是要让我们能够完全吃透教材把握好出书人的意图从而把握好出题的方向。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的特点:初一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美国心理学家咸恩·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更何况他们还是个孩子。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用真诚的赞扬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初二学生,已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归纳或演绎。有的还能根据资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练出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这样通过三备,相互结合,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发展目标。

多练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有效手段。在精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典型题目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可见,精讲多练是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五、教学反思是必要总结

篇2

高分。

关键词:实验题;特点;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会教授给学生实验方法和基本的实验程序。当然,在高考中也是一样的,都会要求考试者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将这些更好地应用在教学探究中,这是在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在生物高考中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一定的要求,学生要能简单地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等。

高考中设计的考试面比较广。考查的内容已不仅仅限于课本中的实验,相当多的是课本之外的实验,突出对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有的还涉及探究性实验并要求预测及分析实验结果,当然研究性学习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高中生物实验题的特点

1.考试中重点涉及的是课文中的一些重大章节。近年生物高考实验题中考查知识点增多,材料新颖丰富,知识综合性强。

2.实验题对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直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规律和生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恰当运用,又可通过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来分析一些生物学问题,对考生认知能力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

3.实验题可对考生使用恰当生物学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原理等进行考查,从而了解考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在进行比较具有开放空间的题目时,这个时候答案是不固定的,而且主观性还强一点。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书写的规范,不能乱涂抹以至于答题内容看不到。

二、生物实验考题的主要功能

篇3

一、改变程式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真正收获,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程式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充当的仅仅是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首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那么,光合作用具体在叶绿体的哪一部分进行呢?”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这样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简单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教师得到有效地课堂回馈,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此外,教师要创建和谐的生物学习氛围,任何生物知识的学习都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述,尤其对于高中生物这样一门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而言,学生必须亲自消化和吸收,才能最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共同进步,缩小差距,多与学生交[JP3]流,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组织实验活动,提高操作能力.

生物学的教学即科学的教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高中生物具有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特点,涉及的概念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往往很难掌握,而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时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脂肪的检测”这一内容时,运用实验,可以更好地检测花生种是否含有脂肪.首先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开始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最后进行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对花生进行检测.可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实验活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切实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三、实行有效评价,突出个性学习.

篇4

关键词:生物复习 高中教学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3)联想迁移法: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

四、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篇5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高考应用;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69-01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所提倡的教学活动多是先行让学生从观察、体验中认识到某种观念的实例或特点,让学生有较多机会从实践中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角色是资源的提供者及活动的带领者,主要是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参与者课堂的活动。但由于受课堂容量的限制,一般教师多采用演绎式教学,即先告诉学生该这样,不该那样,学生自己没有总结、归纳、提练的过程,很难理解到位,印象也不深刻。

而归纳教学法模式是指教师利用一系列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许多个别例子中归结出某种原理或定律。此种教学法一般适用于抽象概念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生物高考复习中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生物学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归纳教学法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老师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按一定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当然它却是归纳教学法高层次应用的基础。所谓归纳教学法的高层次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有所悟,这才是实在的生成和发现训练,学生既能学得知识,又能得到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教师应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归纳。归纳那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复习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聚,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高三复习,要注重运用归纳的方法。

(1)整理笔记的方法。如:复习生命的结构基础这章内容时,按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来进行归纳整理。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做到对本章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2)分类归纳法。在复习完一个模块或一个阶段的知识后,可以按着知识体系的不同,对同类知识内容给予归纳。如:学完生物的结构基础后可按生物有无细胞结构分类,对细胞生物又按真核、原核来归纳。

(3)按序归纳法。这是按照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这种归纳方法有利于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住知识内容。

(4)绘表归纳法。按照知识类别及要点项目,使用表格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可以绘制归类表、对比表。这种表格归纳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等。

(5)列知识树法。这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知识概念为主干,对知识细类及细目进行层层分解的归纳方法。它体现了知识概念的等级次序,对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大有益处。如近年来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常用的"概念图"。

(6)题型归纳法。这是按照高考题型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速率和成功率,对高考复习至关重要。如:对实验设计题可归纳出一般解题规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牛顿是一位因创立了牛顿力学而蜚声世界的科学家,但他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却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纳为机械运动,以致被恩格斯谑称为"归纳法的驴子"。在生物教学中,面对零碎的生物知识,为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归纳分类,是教者和学者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把规律绝对化,把问题硬往"规律"上套而犯错误并不鲜见。因此,如何避免犯这类错误,是教者不能忽略的。运用归纳法归纳出的知识规律时,一定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才不会成为"归纳法的驴子"。

归纳教学法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高层次应用,主要是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教师不一定要给学生把所有知识全面地归纳,更主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生物教学中有许多训练学生归纳能力的素材,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些材料,而只重结论的教学。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使学生归纳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具体的归纳方法就是从实验和观察的具体事实材料、实验数据出发,从中得出一般性和理论性结论的推理过程,而高考题中的实验分析说明题主要就是这种能力的考查。

篇6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真正收获,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程式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充当的仅仅是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首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那么,光合作用具体在叶绿体的哪一部分进行呢?”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这样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简单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教师得到有效地课堂回馈,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此外,教师要创建和谐的生物学习氛围,任何生物知识的学习都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述,尤其对于高中生物这样一门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而言,学生必须亲自消化和吸收,才能最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共同进步,缩小差距,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组织实验活动,提高操作能力

生物学的教学即科学的教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高中生物具有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特点,涉及的概念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往往很难掌握,而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时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脂肪的检测”这一内容时,运用实验,可以更好地检测花生种是否含有脂肪。首先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开始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最后进行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对花生进行检测。可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实验活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切实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三、实行有效评价,突出个性学习

有艺术的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快乐,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生物的魅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讲究评价艺术,不仅可以帮助师生发现教学进程中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生物学的评价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技巧,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存在漏洞的,无法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标。可以说,实行有效的生物学业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方式,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这是实现多元化评价的有效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评价应具体,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使学生在评价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二次巩固和强化,培养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能够融会贯通,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此外,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多维性,不能仅仅关注对错和最终结果,评价应该包括学生行为表现、思路展现、态度方式等多个方面。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评价,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四、总结

篇7

【摘要】生物复习就是“把以前没有记住的记住,没有听懂的理解了,没有会的学会应用”。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复习 高中教学

生物复习就是“把以前没有记住的记住,没有听懂的理解了,没有会的学会应用”。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5)专业术语应用不熟悉。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文结合考纲,浅谈高中生物学科的全面复习 。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3)联想迁移法: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四、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篇8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是活动的关心者和合作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体验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在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处理各种事物中体现出来的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等,显示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新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正是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这一特征,使得研究性学习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在生物选修课程中的运用

新课改形式之下,以学生探究为主,强调师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生物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适用性。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生物教学也同样应该以自然界存在的特别是身边存在的生物体以及生命现象为教学的对象,这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课题和实物材料。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还敦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掌握和控制全局的能力,有对生命科学动态的密切关注,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并使之再应用到教育教学环节中,让教师丰富和完善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高中生物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选修部分成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之一,也是本次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大挑战。2016年7月广东开始使用全国卷,高中生物高考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选修部分的考核以大题形式出现在选考题部分,选修1和选修3各一道题。比起以往单选或双选的考察形式,这种大题形式的出现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深入了,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以及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一般情况之下,高考主要考查的是选修1和选修3两个模块,所以在教学中一般只会选择教选修1和选修3的内容。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是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与必修模块相比,选修内容理论性没有那么强,也不会过于抽象,大部分跟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而言也更适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选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以往经验,一般都是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开展,这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题素材。

以选修3研究性教学为例,选修3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五个模块的内容,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先针对这几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是视频或者文字图片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自由选择相关的专题进行课题研究。若学生选择基因工程技术专题,可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哪些方面有应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基因工程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近五年高考基因工程部分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社会中哪些职业会涉及到基因工程?

课题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查找资料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向相关老师或专业人士求助,整理Y料进行做成PPT或者word文档,小组协作向全班同学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对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指导或者补充,最后进行知识点总结和习题测试。

这种将课堂还给学生,关键部分教师进行总结补充的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生物教学和新课程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实验课程中的运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学生接受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会设计实验、缺乏实验技能迁移和创新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过程,在教学模式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阶段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材料,自己探究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他们对实验的探究热情将会大大提高。如果能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那么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曾经在别的学校观摩过一次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课,教师在讲完原生质层的概念后,提出如何证明原生质层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接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或自己携带的材料分组开始进行实验探究,有用30%的蔗糖溶液作渗透剂的,有用20%的蔗糖溶液作渗透剂的,或者用10%的食盐水来做渗透剂的,还有用红墨水做渗透剂的,在试验材料的选择上有用洋葱内表皮的,也有用洋葱外表皮的,分别探究这些试剂的作用,实验完后,小组成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好的实验结果进行经验分享,不好的实验结果也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其它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提问,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实验结果也多种多样,教师评价针对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自由度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自己寻找答案

一直以来,对于大部分时间呆在教室上课的高中学生来说,实验课非常宝贵,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如果能将实验课程模式进行转变,形成这种探究实验课的模式,相信学生实验课质量会更高,对提高生物学学习兴趣将会大有帮助,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创新活跃的思维。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教师也进行了自我教育,提高了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白林.高中生物选修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