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直销市场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03-21 05:56: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直销市场调研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销市场调研报告

篇1

[关键词]建筑类;中职学校;现状;“新常态”下就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120-01

一、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现状

(一)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现状

目前我市开设有建筑类相关学科的中职学校共有5所,分别为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临沂职业学院中专部、临沭县职业中专、沂水县职教中心、莒南县职教中心。

1、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概况:学校1992年建校,隶属于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所以建筑业相关学科为主的特色中专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课教学教师均为本科及上学历,既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着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再次突起,加之学校的自身努力,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但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一是学校为行业办学,在政策方面因体质机制原因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二是受建筑业行业影响较大,前几年建筑行业火爆,我校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但由于面积限制,造成许多想来我校学习的学生不能被录取,自去年以来,建筑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行业不景气造成学生今年的招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就造成了一种不良现象,不利于建筑业人才的可持续培养。

2、其他4所学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余学校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相关教育主管单位,在学生生源、财政及基础设施方面都有相关政策扶持。但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专业力量不足,因他们为综合类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专业侧重点,在建筑类专业建设及师资配备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形成一种相对较散的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能效。

二、“新常态”下中职学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国家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提出了“新常态”的发展思路。面对“新常态”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这也造成中职学生的就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建筑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3年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08.9亿元、增加值1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6%和7.2%;实缴税金17.9亿元,同比增长15.9%;从业人员达到28.1万人;外出施工完成产值215亿元,建筑劳务输出10.5万人。

2014年在面对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投资增速明显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50亿元、增加值150亿元,实缴税金20.5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

(二)建筑业企业自身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隐患

在参加的调研的330余家建筑类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30家,二级资质企业80家,上述企业在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企业自身定位不明确。在参加调研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企业没有自身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的发展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情况,在经济上行时企业没有经营压力,能够维持正常经营,但在经济下行时,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有些企业接近难以维持的境地。

二是企业的人才培养意识不足,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素质不高。除少数一级资质企业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战略外,大部分企业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

三是目前建筑业一线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参加调研的企业均谈到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多在40岁以上,有些甚至在60岁上下,很少有年轻人从事本行业,长此以往将导致一线作业人员的断层,在目前建筑业无法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施工的情况下,不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常态”下中职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几年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本行业人才的爆炸式膨胀,在高速发展期,人员过剩现象尚未显现,但在目前建筑业面临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人才过剩现象开始显现。在“新常态”下,可以说中职学生的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除少数管理岗位,在一线岗位,中职学校的学生完全具备和大专乃至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同等的专业技能,甚至在某些实际操作方面还要高过他们,相对较低的入职工资要求使得他们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是中职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建筑业正面领着从业人员即将出现断层的现象,中职学生完全可以弥补这一断层现象,确保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中职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与高学历人才相比他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从业初期这种不足难以显现,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学历过低将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的绊脚石,不利于他们的后期发展。

三、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发展建议

(一)中职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今年2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国家还对中职类在校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这都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已站到体系教育的主流位置。

(二)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发展建议

一是打破机制体制的制约,实行强强联合,打造一所建筑类特色专业学校。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以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整合全市相关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屏障和壁垒,成立一所建筑业特色专业学校,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总体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

篇2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广泛开展课程改革,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新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项目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对比“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与本地区企业生产中的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明确“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是否更能与实际企业生产相适应。

第二部分 基础调研内容与分析

一、调研方法和对象

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法、访谈法、毕业生反馈法、现场考察法、文献法等方法。

参与调研的单位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不同类型的汽车相关行业企业。

二、调研内容

了解企业的企业岗位设置情况、行业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明确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从而判断“双岗双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否适应本地区行业企业需求。

三、调研数据及分析

(一)汽车类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其主要就业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顾问、机电维修工、钣金工、喷漆工、前台接待、配件仓管员和其他与汽车相关的岗位。

(二)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及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情况

经过调研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职毕业生在4S店中数量较少,比例相对偏低,大部分汽修专业中职毕业生集中在汽车制造厂一线岗位、汽车维修厂和汽车美容店就业。

(三)汽车类企业常见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

(四)广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各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技能往往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职业素养如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勤劳踏实等素养,更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提高。

(五)广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目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大多数仍以相互介绍为主,市场招聘为辅的模式。中、小型的综合汽车维修厂中,这一情况更为普遍。其原因并非企业不愿意招聘学校应届毕业生,而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知识并不扎实,对于维修所需的技能并不能熟练掌握。可见当前中职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不能达到企业生产的要求。

(六)广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方法总体仍不尽合理,并未很好地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一些学校仍然采用老旧的专业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勉强要求其掌握不切实际。但从各学校的计划来看,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七)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应情况

在调研中,也发现有部分大型综合汽修厂、4S店也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一汽大广西弘捷4S店为例,企业学校合作,每年从学校招聘数名优秀的毕业实习生,经过实习选拔,最终选定其中最优秀的毕业生转正。这样就保证了企业所招聘到的员工的素质,同时减少了企业的开支。近年来,校企双方开始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教学和就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一般性的学习,还得到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可见现代学徒制更能适应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本地汽车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部分 结论和建议

一、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采取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方式,在实践中确定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多为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更侧重于技能训练,学生轻松、老师省心,企业欢迎,相较而言,更能适应本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篇3

关键词:钢铁企业;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

一、新产品的界定

莱钢新产品指集团公司范围内没有生产过的,其技术特性与常规产品有明显改善和提升,具有发展潜力或市场效益的产品。包括对原有产品的改良、执行新技术标准的产品,不包括新建生产线设计大纲范围内通过验收的产品。

销售中心根据集团公司《新产品管理办法》关于新产品的界定描述,暂定下列6类产品为新产品。

1.列入集团公司年度新产品研发计划的产品;

2.通过集团公司新产品项目验收转入正常生产,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国内同行未批量生产的产品;

3.通过集团公司新产品项目验收转入正常生产三年内的产品;

4.针对客户需要,在现有产品、工艺技术基础上,需要从钢号、规格、标准等方面有新的工艺技术开发,经技术中心下达质量计划后、实现批量供货二年内的产品。

5.新建生产线投产后,产品设计大纲范围外开发的新品种、新规格产品,统计新产品的时限参照前四种确定。

6.未涵盖以上五种情况的新产品,由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后认定、。

二、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了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规范新产品业务流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模式,莱钢销售中心成立新产品管理委员会及新产品发展部。

新产品管理委员会职责:对新产品是否进行详细市场调研进行决策,对市场潜力及市场开发、订单交付的可行性进行审查,对是否提出立项研发进行审批。负责人:销售中心总经理。成员:新产品发展部、营销管理部、各品种部、储运部负责人员。新产品发展部负责新产品具体的市场开发与销售工作。

三、新产品开发流程

1.获取新产品市场机会。销售人员或技术研发人员积极获取新产品市场信息,对有开发价值的产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提出市场前景预调研建议。

2.发现市场机会的人员向新产品开发部提出市场前景预调研申请,经批准后成立产品研发项目预备组,进行市场前景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提交中心产品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进行详细市场调研。

3.新产品管理委员会对市场前景调研进行会审。

4.新产品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详细市场调研(销售、生产、研发、技术人员联合)。

5.详细市场调研报告提交产新产品管理委员会,新产品管理委员会对该报告进行讨论或会签,经新产品管理委员会批准后项目组对创新项目向公司提出立项申报。

6.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评审、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及具体研发实施等。

7.产品开发项目鉴定后,新产品发展部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制定市场开发计划,进行市场开发,在开发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达到或超过基本销售量,使研发成果尽快转变为经济效益。

8.新产品发展部进行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9.达到《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新产品发展部向公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转入销售中心品种部作为常规产品销售。

四、新产品销售业务流程

1.订单组织与评价。新产品市场开发以直供直销为主。新产品发展部通过与用户的沟通,接受客户的价格和需求咨询,取得客户订单,在向用户做出提品的承诺前,由新产品发展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订单评价。

2.制定销售计划。新产品发展部将评价通过后的用户订单汇总平衡,按照品种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听取生产、技术、财务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报品种部,品种部销售计划平衡实行新产品销售计划优先的原则。

3.签订销售合同。凡纳入公司月度品种生产入库计划的新产品产品,由被授权的委托人与客户签订商务合同(协议)、并收取货款,新产品原则上实行合同化销售:即先收款、后排产,合格产品生产后客户必须提走。

4.组织生产。生产计划中的新产品计划优先重点保证,总调度室负责组织新产品生产兑现。

5.新产品的交付。新产品按计划生产入库后,销售中心业务人员及时安排运输事宜。

6.销售服务。产品售后跟踪。技术研发部门、生产部门会同新产品开发部要定期走访客户,跟踪客户产品使用情况,针对客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制定内部改进措施;通过与客户的技术交流,向客户提供技术指导。

7.客户关系管理。根据客户关系管理办法和客户价值评价实施细则,每月对新产品客户进行价值评价,与一般产品相比,评价时适当降低批量标准,新产品客户作为关键客户进行管理。

全面实施客户代表制,通过客户代表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发现市场机会,开发新产品。按照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坚持实施客户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督促责任单位整改。

参考文献:

[1]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涛,组织市场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美)凯文・莱恩・凯勒

篇4

关键词:保健行业;市场消费;营销模式

一、国内外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

保健行业是指事前对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保健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过食品预防疾病、调节人体功能,可以减少社会巨大的医药费用,是利国利民的有效办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其中,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目前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增长了32倍,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共体各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就多达3000多家,品种4000多个,年销售额一度突破300亿大关。

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秩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01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

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04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保健品年消费支出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我国工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可见,我国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10年将达1000亿元。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也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我国,保健品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产业政策发展

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与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当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清理整顿,使保健产品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规范的标准,并迎来了行业的新发展。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保健行业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词的广告等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严格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详细科研报告,将不能被最终审批,同时生产时必须符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这将迫使生产企业下血本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册终身制,开始实行五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

为了对广告中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打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时还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在之前必须通过审查。该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保健食品广告的工作程序和对广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完善统一的审查标准。这份法规规定,今后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的内容宣传再也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能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能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作为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最全面的规定,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纳入了国家行政审批范围,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广告的逐步规范和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直销方式也逐渐收到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青睐,按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应在入世三周年时开放直销领域,因此,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公布后,首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纯的企业,为保健品直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从此直销有规可循,也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和直销从业人员的利益。”《直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日趋成熟。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保健品法规得以完善,市场也逐渐趋于规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产业正在稳健地形成,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三、我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对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日趋加强,对保健品需求持续增强,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费区域已由城市扩大到广阔的农村,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具体来说,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并且,“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购买力非常强。

篇5

2005年之后,化妆品专营店犹如“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一夜之间遍地开花,让许多老资格的化妆品玩家一时间飘在了云里雾中。面对眨眼之间就席卷了中国各个角落的专营店。反应快的厂商们,风起云涌的把昨天还懒得搭理的小店老板们顷刻奉为了上宾。

无独有偶。仅仅几年的光景,网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许多厂商们的目光聚焦向了虚拟世界。据某市场调研机构出台的《2008中国时尚商品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披露:在时尚消费品领域内,2008年上半年网络购物额高达275亿元;约占网购销售总额的21.5%。其中化妆品消费排第三名。第三名的额度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权且不论。仅是“凭空”里挖出这样一块的“蛋糕”,会搅了谁的棋局,动了哪些人的奶酪?

日前,某化妆品专营店老板将当年与之歃血盟誓的Z品牌厂家,连同当地的区域经销()商一并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对方没能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制止住市场“窜货”。给店内经营的同品牌商品造成了滞销。而这个“窜货”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网店。

网店在“空”中,专营店在地上。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网店惹谁了?

一、网店“无疆界”,乱了“线下”的品牌机制

在全球市场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区域经销()依然是商品销售普遍依赖的市场机制。在我国时下的化妆品(包括快速消费品)行业,品牌厂家为体现市场行为规范,在与地区商、终端零售商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大多都确立了对地区市场窜货行为进行干预的承诺条款。其名分是保护终端客户经营利益。一些条款中甚至明确承诺:在查明事实后,厂家和商有责任对“窜货”者作出处罚,用以补偿店家相应的损失。

就本文伊始的诉讼案为例,在化妆品业内人士看来,那店家追诉的“窜货”条款至少是三年前行业内“流行”的通用合同“版本”。或者说是当下厂商之间普遍认同的“游戏”规则。三年前乃至更远的时间段里,这个规则是相安无事的。并且被认为只有“正规军”品牌才敢运用的“负责任的”做法。“正规军”品牌的“底气”在于,偶有“窜货”发生,厂家根据产品上的暗码(客户不知道),通过企业的ERP系统,一查一个准(交易规则简单的小品牌企业通常做不到)。事实上,追查的结果大多都是邻区的经销()商所为。

然而,网店的出现,让这个被普遍认可的规范“游戏”逐渐显现出了乱局。

首先是,网店窜货的特征是“只给米吃不给面见”。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中,唯有出货是真实的。追到网上一看,产品可谓遍地开花(虽说有真有假,但厂家关注的还是真品)。到底是哪家出的货,你只有花钱买上一回才能“人赃俱获”。

其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抓到一个“人赃俱获”并非大功告成,随即你会发现,商品虽在东北交易,而“店”家可能在云南运营。若要继续追查――欢迎来云南做客。

追到云南,对方丝毫不避讳你:她的货是从别人那里“调”来的。至于是谁,你一不是工商二不是税务,管不着。再说了,只要卖的不是假货,就像电影院门前倒腾的电影票,自由交易,两厢情愿,你还是管不着。

管不着网店,厂家“晕”了。最初刚有苗头的时候,厂家和商面对从网店中“窜”出来的商品,还是信心满满的认真追索。然而未需时日,便在疲于奔命间发现,自己犹如手执长矛面对风车决斗的堂吉诃德。企业的“督察”队伍在越演越烈的网上购物浪潮面前,仿佛是一群捕风捉影的滑稽小丑,根本无济于事。仅2009年上半年,Z公司所派出的“督察”队伍以及为查“窜货”所支出的费用,就占整个企业销售费用的5%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履行《终端协议》承诺的补偿额度。

毋庸置疑,原先的承诺要收回。至少要修正。然而,一个年度销售(回笼)额三个亿的品牌厂家(不含商超渠道),至少拥有6000家以上的专营店合作客户。如此庞大的终端合作阵营,要想单方面改动“不合适”自己的合约条款,(尤其是一些收取了专营店“加盟押金”的品牌厂家)恐怕着实要掂量掂量。

无论是收回也好是修正也罢,网店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一时半会儿是不会销声匿迹的。借用一句流行的格言:如果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就只有改变自己。由此可见,厂家、经销商和终端零售之间的“游戏”规则如何重新设置,只是时间的问题。值得反思的是,小小网店能点中一个厂商合作运行系统的“命门”,其中的涵义,应该远远不是这个现象的本身。

二、网店搅局价格游戏,动了终端利润的奶酪

化妆品暴利,3块钱的成本可以卖300元。在化妆品业界之外,这似乎成了普遍传诵的认知。

众所周知,品牌机制下的商品价格供应结构一般为:出厂价经销价零售价。因品牌的坚挺度不同,相互之间的台阶比率不一而论。时下本土品牌的价格供应结构通常是:出厂价(按零售价计)三五折经销价五折终端执行零售价。这个结构反映出,在“决胜终端”的当下,商品的销售利润明显向终端零售商“倾斜”,至少是发展中品牌厂家的重要营销策略。

调研显示,同品牌商品,网店实际交易价通常要比“线下”各类零售柜台的“全国统一零售价”低30%左右。在网上见到五折六折、甚至更低的标价不足为奇。照此状况,无论品牌厂家在价格体系上如何向终端客户“倾斜”,首当其冲受到网店价格冲击的还是终端零售商。

相形之下,在价格的冲突面前,品牌厂家和区域商则是“旱涝保收”的。

在生意圈里,利润是衡量一切合作可行性的底线。破了这个底线,就闪出了“命门”。所谓的合作,至少发生动摇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出现终端店家与品牌厂商对簿公堂的案例,理应不属意外。解决这样一个利益层面上的缺口,如果把视线聚焦在如何平衡经销商和零售终端之间的利益矛盾,那无疑是大错特错。透过表象看本质,直观上网店与线下终端冲突的是商品价格,实质上动摇的却是品牌厂家阵营多年来精心营造的“终端客户管理体系”:――网店的价格让这一切都穿了帮。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反思的是,当品牌厂商们五体投地的感叹现在是“零售为王”时代的当下,各类自鸣得意的的零售商们真的没有想过,在你振振有词地为网店的出现“撒泼跳脚”时,你的王者地位居然是那样的不堪一击?死命地抓住合作厂商的“承诺”居然成了你王者的杀手锏?

曾几何时,当年你店小位卑,见着地区经销()商,毕恭毕敬的听喝;所谓时来运转,时下你今非昔比了,甚至“连锁”了,店里上柜的品牌你可以挑着拣着的进。但凡哪家的商品有点儿毛病,一个电话,别说商,就连厂家的代表也会像兔子一样出现在你面前。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在瞬间颠倒过来的同时,难道你真的没有

意识到,当年你专营店的出现能颠倒不同的角色,那么你的地位将被谁颠倒,在何时被颠倒,是不是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言道,优势不强势,得意不忘形。吃“靠天收”的饭,不去想未雨绸缪的道理,至少是对当下中国终端零售商整体形态的一种折射。

如果说网店销售点击了线下零售行业什么“命门”的话,那么就是,自由、无拘无束和随性而为,是网店“天然”的属性。一不签合同二不做加盟,什么好卖买什么。不压资金不压货,赚的是现代信息中价差价。要不怎么叫“电子商务”呢?!

三、网店自成渠道,亮出了营销“大师”们的软肋

在化妆品行业这个生态圈里,密不可分的“生态”伙伴,是营销策划。

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外脑机构,做营销策划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定位”二字。什么产品定位、渠道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定位等等,“大师”们指天说地,洋洋洒洒。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被调研的企业里,面对85亿的网上销售份额,居然没有一家将网店作为一个渠道反映在大师们的“品牌战略”规划中。这买单了85亿之多的消费群体,似乎是一群天外来客,在那些飘飘欲仙的营销大师们“慧眼”中居然视而不见,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85亿的消费容量能否承载一个渠道的“定位”?能否承载一个消费群体的定位?我们权且不作讨论。只是说在网络几乎统治了地球人生活的今天,就连专吃营销策划这碗饭的“专家”们都能将网店的存在抛在市场的视线之外,不知是网店的尴尬,还是以“引领时尚”自居的专家们自我演绎叶公好龙的黑色幽默?

调研报告分析预计,在未来的一年中,网店的消费能力至少以6%-9%的幅度递增……

曾几何时,直销进入中国。慷慨激昂的直销(传销)“大师”们振臂一挥,瞬间将承载着为十几亿人民生活服务的所有商业形态统统称之为“传统”渠道。他们信心满满的决意要将面对面、一对一发展“下线”的售货方法,企图扭转拥有三千年以场为“市”的商品购物形式。但是在摧枯拉朽的网店飓风面前,大师们的信誓旦旦即刻间统统都变成了“传统”的“线下”买卖。

在某家网购公司的培训会上,过去以抨击“传统”渠道为能事的直销“精英”们正俯首贴耳的倾听如何利用手机网络、博客群体、QQ视屏等网络平台“开发”消费客户。模拟操练之间,竟不知不觉将原先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在网上“落了草”。无论卡撒贝(直销创始人)的弟子们承认与否,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以交易为目的的沟通方式,实质上宣告了自己对网络的俯首称臣。一项有关网店投资者背景的调研显示,占有33%的网店投资人曾经或者正在从事着直销的职业。这个比率竟然居各类背景的投资人之首。这批被无本收编、跨界“招安”的俘虏,居然变成了网店投资的主力军。

四、网店,是渠道,还是无间道?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故事,讲了上千年。但是,现实中本末倒置的闹剧从来就没有合上过帷幕。

网店的话题就是现实版的真实再现。

现在是本文揭开谜底的时候了:

一个傻傻的问题摆在了眼前:那网店里卖出85个亿的东西从哪里来?换言之,那个引发厂商对簿公堂的网店里“窜”出的货是从哪里来的?另一项专题调研报告做出了如下的反馈:

50%以上是从区域商哪里“窜”出去的;――原因是厂方“压”得指标太重;必须“分流”;

30%是专营店“窜”的――原因是为了“吃”进货政策,多进的商品店里卖不完,必须“分流”;

20%是厂家“窜”出去的――原因就多多了。什么VIP会员奖励,什么“以货抵广告费”等等。

由此就派生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在玩“无间道”?换言之,既然明里骂着网店暗里还要“吃”着网店,厂商或经销商为什么不直接发展网店为终端销售客户?来自网店店家的分析反馈如下:

网店不会出钱“压”货(有人卖,她们才“进”。或者直接委托“客户”出库。)

厂商对网店的供价不好设定。网店与网店之间的实际交易价不好统一管理;

对厂家和商而言,网店商品的波动性较大,销量不稳定,物流服务不好配套。成本亦高;

网店的生意辐射区域范围比较扩散,没有合适的运营系统平衡网店与地面终端零售商的冲突;

为网店独立研发产品线的设想不现实。因为线上与线下的商品会发生随时“交叉”销售。

篇6

在保持了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05年首次放缓了脚步,产业面临新的发展瓶颈――随着用户的成熟与理性,越来越多的渠道也面临着向信息化顾问方向的转型问题。

随着大型企业及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过后,更为广大的商用客户市场及中小企业市场,将成为下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新,也是整个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据IDC的最新报告显示,国内IT用户正在逐步成熟:从最初的大规模IT设备采购、应用系统的建设,到目前业务系统的整合以及IT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融合,他们正在重新审视IT真正的应用价值所在。当前,电信、银行、能源等重点行业的投资规模继续趋于平稳,用户IT采购进一步成熟化与理性化。对厂商而言,面临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瓶颈,下一步的发展在哪里?

由于实力的悬殊和市场战略的差异,跨国企业在探索这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紧迫感明显强于国内同业,因而前者的最新动向值得业界关注。

新兴行业市场初现

2005年12月,包括微软、英特尔、惠普、甲骨文和BEA等多家大型跨国IT企业和国内百余家渠道商达成共识:在2006年大举进入新兴行业信息化市场。

根据上述跨国企业的定义,该市场位于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之间,大体为电信与电力、金融与邮政、制造与分销,以及政府与公共服务等四大行业之外的独立板块。其中制造行业可细分为摩托车、服装、烟草、医药、航天等;交通运输行业可细分为高速路、远洋、机场、港口、铁道、空管等;公共事业可细分为电力、水务;媒体行业可细分为报纸、图书馆、排版等。

新兴行业市场的出现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有相关人士对此表示,该市场的出现是进一步细分市场的结果。惠普认为新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并且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位于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微软和英特尔也表示,新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并且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位于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

相关市场调研的分析与上述判断趋同。赛迪对2005年和2006年中国行业信息化市场的分析:能源、交通、物流等信息化改造需求十分强劲;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由中央向地方全面推广,地市级、县级信息化投资不断加大;银行等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成熟期,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行对信息化需求强烈;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成为IT投资的亮点。

与此同时,商务部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的“2005/2006年中国行业IT需求趋势系列调研报告”也对行业信息化做出了类似判断,并预计2005年到2007年,中国行业信息化IT投入将迎来一个提速增长期,年提速约1.5个百分点。

增值模式促成大势

新兴行业市场或商用客户市场对于业内的所有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去开掘、培育和发展这一市场,显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从过往行业的普遍做法来看,IT厂商普遍对大型企业市场采取直销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市场则往往会走传统的IT渠道。对处于两者间的商用客户来说,它兼顾了大型企业规模化及中小企业分散化的特点,是否需要全新的销售模式与之适应?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众多跨国企业携手业界伙伴进行销售模式大变革的原因所在。

篇7

保健行业是指事前对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保健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过食品预防疾病、调节人体功能,可以减少社会巨大的医药费用,是利国利民的有效办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其中,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目前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增长了32倍,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共体各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就多达3000多家,品种4000多个,年销售额一度突破300亿大关。

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秩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01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

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04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保健品年消费支出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我国工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可见,我国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10年将达1000亿元。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也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我国,保健品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产业政策发展

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与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当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清理整顿,使保健产品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规范的标准,并迎来了行业的新发展。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保健行业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词的广告等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严格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详细科研报告,将不能被最终审批,同时生产时必须符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这将迫使生产企业下血本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册终身制,开始实行五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

为了对广告中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打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时还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在之前必须通过审查。该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保健食品广告的工作程序和对广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完善统一的审查标准。这份法规规定,今后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的内容宣传再也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能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能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作为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最全面的规定,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纳入了国家行政审批范围,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广告的逐步规范和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直销方式也逐渐收到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青睐,按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应在入世三周年时开放直销领域,因此,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公布后,首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纯的企业,为保健品直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从此直销有规可循,也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和直销从业人员的利益。”《直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日趋成熟。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保健品法规得以完善,市场也逐渐趋于规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产业正在稳健地形成,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三、我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对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日趋加强,对保健品需求持续增强,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费区域已由城市扩大到广阔的农村,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具体来说,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并且,“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购买力非常强。

(二)中年人

中年人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下。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中年人群中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受到了中年消费者的欢迎。另外,近年来,美容保健、滋阴壮阳类保健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已成为拉动保健品成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年人保健品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三)少年儿童

据统计,我国85万所中、小学校中的1.76亿在校学生中,其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取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高达30%-40%。另外,少年儿童对健脑益智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另一类不可忽视的保健品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元素。

四、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减肥美容、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功能板块上。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由产品功能分布可见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屡有发生。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纯天然、绿色环保型保健品具有更大市场空间,将成为未来保健品消费的主流。据预测,未来中国市场保健品的发展,产品功能将逐步分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具体来讲,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目前保健品企业二元化结构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仍旧较少。在目前市场上除无锡健特生物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老山牌蜂王浆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集团公司、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的企业,其他更多的是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甚至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生产能力,仅以委托加工、销售为主,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出于维持生存状态。

(二)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保健品市场中知名品牌少,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保健品企业中,除部分品牌企业是自我研发、自我生产外,绝大多数中小(约占95%以上)企业走的都是产品或自行设计商标委托代加工的运行模式。故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差,品牌式规划发展少。

(三)产品的销售区域性特征明显

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弱化全国性开发运营,而利用区域优势,集中人、财、物优势,做深、做透区域市场的运营模式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区域的运作中,几家大的区域性知名企业的业绩都不错。例如昂立在上海的年销售额在2.3-2.5亿,青春宝在浙江省的年销售额在4亿,老山牌蜂王浆在南京的销售额在8000万,九块九牌减肥茶在江苏的年销售额8000多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凭借产品在区域的优势公共关系、渠道网络、媒体等地区的资源优势,精耕细作、做深、做细区域市场。除“黄金搭档”

凭借脑白金强大的广告和品牌影响及网络优势强行铺开的全国市场之外,很少再出现全国性的产品。

篇8

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每个营销者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时,都必须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战略的高度来谋划。譬如,需要制定营销方案必须建立在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基础上;在制定营销策略及策略之间要相互匹配,而且要通过营销策略的组合,谋求整体活动效果的最优。这都需要营销者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营销活动中去。因此,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而且更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科并不仅仅只是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市场营销学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践、服务实践。通过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营销思维方式,即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市场营销属于社科类课程,只要大学有经济管理学院,就有市场营销学课程,而且是一门必修课程。在以往的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仅仅在课堂中学习理论,并没有真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建设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体系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仍然建立在应试教育基础上,旨在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主次之分,培养的学生只是善于考试,而不善于实践能力操作。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考虑在课程设置中就应该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建设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基础知识部分教师主要讲述市场营销学的经典理论知识,包括有关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战略规划、4P’s等。在这个部分所有内容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营销知识。营销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每个营销者必须完全理解它所服务的消费者和市场,即相关的营销概念。在课程讲授中涉及到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时,通常会考虑营销管理者如何设计战略,如何建立一种与目标客户互赢的战略关系。那么在讲授管理过程时,我们需要学生要掌握营销者指导战略设计的哲学应该是怎样的,以及互赢战略关系形成中如何平衡消费者、组织和社会之间利益;在全面掌握了营销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后,我们将要深入的讲述4P’s,即营销组合,我们要让营销者如何发展和管理他们的第一个P(product)―产品和品牌;第二个P(price)―定价,对任何一个公司来讲,定价非常重要,但他们不一定能制定有效的定价策略,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几种定价策略以及其它影响定价决策的因素。第三个P(place)―渠道,在很多情况下,每个公司仅仅是战略公司的供应链和营销渠道上的一个连接点,一个战略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它能够出色的完成战略计划,还取决于与竞争对手相比,它的分销渠道有多么优秀。在这里学生需要掌握分销渠道的特点、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决策。第四个P(promotion)―促销,战略企业不仅仅要创造客户价值,还必须运用促销来传播所创造的价值。我们需要学生掌握四种促销工具: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和人员销售。在学生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后,我们还需要学生能够提高、发现、分析能力,即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专业素质能力。

营销的关键的环节是创造客户价值和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要维系这样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包括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道德修养能力等。首先语言沟通能力即“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即营销人员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简洁明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客户获得其想要知道的相关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位学生性格都是外向型,能言善辩,面对内向型、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该时常组织演讲,辩论等比赛项目,利用课堂创造“说”的机会,特别在营销案例讲解中,我们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其次是文字表达能力,现在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交流,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从事一切营销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市场营销中,文字表达有多种形式,比如产品介绍资料、广告文案、企业新闻,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研究报告等。这种文字表达能力不是写文学作品,我们不需要优美华丽的语言,只要把问题写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些关于营销方面的小样,最终会写企业营销策划方案和研究报告以此训练该能力。最后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能力。我们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市场营销观念,让学生真正树立市场观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是要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道德教育,而且是对企业进行监督,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培养出的市场营销学生必须具备自信、进取、善学、善交的素质,这也是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所要求的。

我们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向客户传递有用的价值。实践能力方面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发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营销信息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真正价值在于营销者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客户洞察,做出更好的营销决策,以及管理客户关系,这就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我们在课堂中会讲述市场调研过程,制定调研计划、收集数据、研究方法,抽样,并且把这些过程转变为实际行动,针对某一个项目实施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时,也是针对某一个项目,根据调研报告内容,总结目前营销状况,包括市场、产品、竞争者、分销、环境情况,确定实现未来目标,选择什么样战略和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营销策划书。培养学生的市场开发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就要经常对市场进行科学细分,采用适当的市场战略攻入目标市场。在培养学生的销售管理能力时,要让学生懂得,销售管理不仅仅是销售方面,而且包括分销渠道管理。对商业消费者来讲,渠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晓得各级分销渠道的特点,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营销决策;还要懂得如何传播所创造的价值即促销工具的选择、还有直销和网络营销。在课堂中我们会让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购物体验,总结各种分销渠道和销售过程中优势和劣势,真正体会其中能力的培养。现如今的竞争从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过渡到品牌之间的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好的品牌意味着市场,意味着顾客忠诚,也意味着更大的盈利和发展空间。我们会通过介绍成功的品牌,比如百丽、宝洁等等,学习成功品牌经验,培养品牌管理能力。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路径

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路径主要是指为了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满足市场营销行业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能与市场无缝对接,最终实现具备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设计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路径: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学新理论―市场营销与创业知识―校企联合培养

1、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

不管是哪种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必须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包括市场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环境、战略、4p理论等。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分配适当的时间,讲述这些基础理论,因为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建立扎实标准的基础理论知识、准确地理解市场营销活动。

2、市场营销学新理论

传统营销学演变成现代市场营销学,到如今又发展了市场营销学新理论。在讲述市场营销新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基础理论,比如4p’s,发展到7p’s。为了顺应市场的变化,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对策。当前互联网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市场营销发展了许多新理论,比如数字化营销、文化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网络营销、长尾营销、微博营销、道德营销、善因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政治营销等。在讲述这些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情景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拓展了视野,另一方面说明市场营销理论的实践要求,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市场营销与创业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我们可以找一个契合点―市场营销学理论+创业知识。在讲述理论时,我们配合经典的创业案例,比如美国军人多里奥特传奇创业、谢霆锋企业家身份:23岁创办公司,每年赚一亿等等。通过创业故事,将市场营销理论与创业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营销学理论的理解,对学生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实践也有一定的帮助。

4、校企联合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发挥企业的社会资源联合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中主要传授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在课下我们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给地产企业做某个营销策划,或给某实体企业做营销调研等。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即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四、选择多元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1、设疑式教学

设疑式教学,即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加深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是吸引学生兴趣、学会理论、加深理解理论,指导实践。譬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一堂课时,我们教师可以自问设疑,即自问自答,我们可以问:市场营销是什么?为何会开设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边思考边回答,这时教师可以自己回答,同时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在介绍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时,我们可以情景设疑:每一个同学都是消费者,你们认为自己平时的购买流程是如何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出现。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学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

2、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讲述某些市场营销学理论时,可以有特定目的地让学生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学习、深刻地理解市场营销学理论。比如在讲述市场营销分销渠道和促销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当地农业企业中,看下这些企业的分销模式是如何的;每逢双十一或者大型节假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现场关注和观摩商家的促销行为、活动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中学习理论,提高了参与度和学习课程的热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思维变通能力,深刻地理解在情景中涉及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内容,同时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相关问题、相关理论时,会运用简短的口头案例佐证,譬如在讲述市场营销学竞争战略时,我们会用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案例;在讲述市场营销调研科学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用可口可乐更改配方案例。第二类是阅读材料案例,这种案例在教材每章节结尾中都有涉及,或者教师在课下从网络中搜集。譬如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过程,这种案例需要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回答。第三类是综合性案例,这种案例一般是在理论讲述完毕后,综合理论知识需要理解的案例。这种案例文字篇幅量大,信息丰富,教师会要求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在课下准备材料,课堂上由发言人进行案例讲解、分析,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模式教学中,我们要选择恰当、合适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拓宽,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性质就是理论+实践,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就有实践环节。鉴于此,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商业企业做兼职工作,并且会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和体会。我们还会布置给每组同学不同类型的市场营销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能够与企业对接,比如在社会上寻找商业企业――咖啡店、超市、百货等,对他们进行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市场开发等,帮助这些商业企业解决现实问题。这种类型的实践作业,我们在课程中期就会布置给学生,在课程完结后,我们需要学生对这个作业进行课堂汇报。由于每组同学涉及的是不同的营销内容,在汇报中,我们尽可能让每组汇报一个主题,这样全班同学对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就有一个全面的检验和梳理,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训练。

5、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更能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多专业学生参与进来,这种创业大赛可以有很多的主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推销大赛形式、演讲形式等等,或者综合以上各种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6、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