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践科学发展8篇

时间:2022-03-03 00:06: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践科学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践科学发展

篇1

Abstract: At new er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no limit consump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and imbala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China's economy shoul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ing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of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in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reating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and achieve economic and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Key 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ange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56-02

0 引言

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主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传统发展观进行对比,分析出了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想取得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放弃传统的发展模式,采取科学发展观。

我们的经济发展观念要与时俱进,并在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的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与在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现实指导性,并对此一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方案。

1 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互统一、相互支持的关系,它们存在内在统一性,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它们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因此是一致的。本文从三方面来阐述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联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且对生产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还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且将社会财富公正合理地分配。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也证实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

其次。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面,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除了GDP的增长之外,还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同样体现了二者全面发展的共同精神。

最后,科学的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统一性还表现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上。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经济和建设在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两方面相统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求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与该思想相统一,把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提高经济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并与自然和环境和谐发展。二者的目标皆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对经济增长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便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通过科学进步,我们可以优化生产技术和设计,可以更新机器和设备,降低能耗,可以减少人力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科技进步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值,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增加研发投入,完善创新载体,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引进技术要加强吸收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真正将科学技术应用在经济发展上。

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通过科技我们可以实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科技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要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通过自己投资进行研究和开发或者向其他国家学习和模仿两种方式实现。因此,我国一方面可通过加大对科学研发、教育等的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模仿、购买等手段实现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将不断提高,这些都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 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 目前通行的GDP指标忽略了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导致不计成本的生产方式大肆盛行,迎合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需尽早建立绿色GDP制度。绿色GDP指在通常的GDP制度中减去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对自然的损耗计入经济消耗和收益中,同时,还要将挽回资源损失和修复生态平衡所需支付的经济投资也算入GDP制度中。

因此,绿色GDP制度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发展速率,同时建立了一个综合反映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会引导引导企业、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觉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消耗率,发展一条绿色经济的道路。

2.3 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想要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由于当前国内所兴起的西部大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使得我国的内在需求大大的上升,也正是因为国内需求正在不断的加大,使得对外的贸易要与内需相平衡,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效益变得最大化。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十分落后,需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的知识产业以及资本密集产业也较为薄弱,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之下,我们要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并将我国产业的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业,这样才能够拉动我国的经济模式的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发达的产业结构之上。

2.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高素质的劳动者才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虽然有较多的劳动力人口数目,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对科技人才、教育及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依然偏低,急需加大教育投资,扩大教育面,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为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内在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资源、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黄文杰.试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工业企业管理创新[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篇2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在省委试点指导检查组和安庆市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委紧密联系实际,狠抓工作落实,认真组织6个党(工)委、81个单位共4339名党员,有序开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初步达到了学习培训有提高、调查研究有深度、思想认识有升华的预期目标。

一是精心谋划方案,组织准备充分。全省动员大会结束后,市委立即召开专题常委会,传达大会精神,研读大会文件,精心谋划方案,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市委还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下设由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解决问题暨制度建设组构成的办公室。同时抽调30名工作人员,成立10个指导检查组,组长由资深正科级干部担任。继10月8日全市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参学单位均在10月15日前召开动员会,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学习培训扎实。在学习内容上,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和《实施方案》安排,以必读的学习资料和中央、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各参学单位对规定内容完成了20学时以上的共学,参学对象提交了学习心得,其中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参学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学习心得已汇编成集。在学习形式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举办培训会先行学,理论中心组集中学,联系点党课引领学,专场报告会辅导学,理论宣讲团互动学,征文演讲竞赛学,网络交流开放学,知识测试强化学等。通过学习,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一方面,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觉得科学发展观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又并非高不可攀,它是与我们日常工作、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另一方面,学习还让我们懂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注重析标探本。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参学单位负责人带着137项调研课题,率领542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查找存在问题,探寻解决对策。调研中,推行“一看二听三问四理五析六解”的“六步调研法”,对调研方法形式予以规范,力求找准问题、抓住要害。共召开座谈会172次,发放调查问卷6300余份,访问群众3500余人,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为基层和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已办的实事达217件。经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调研报告137份,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不少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都得到了转化和落实。同时,通过调研,共梳理需要解决的个性问题492个,为下一步扎实整改、推进工作找到了着力点。

四是认真开展讨论,联系实际紧密。全市分为市级层面、参学单位、广大市民三个层次,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作风实际,建立八项载体,广开言论渠道,精心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避免讨论空泛、坐而论道、无的放矢,各单位选准切入点,坚持做到八个结合。即坚持与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理念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与发掘桐城精神、提供精神动力相结合,与单位工作职能、查解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强化民本意识、办好民生工程相结合,与深化市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相结合,与认清经济形势、推动平稳发展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桐城相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与党员群众互动交流、真诚沟通,查问题,找差距,理思路,求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振奋了全市干群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干事创业精神。

五是实行分类指导,实践特色鲜明。为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市委着力强化对参学单位的指导检查。各指导检查组及时传达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实际指导检查当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党员群众等方式,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与被指导检查单位一起设计载体,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各参学单位坚持边学边行,边查边改,始终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市龙眠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龙眠河整治拆迁工作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并于11月10日在市民广场公开办理拆迁事务。市目标管理委员会针对年度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规范的问题,于11月6日、7日连发3份文件,对量化计分方法作出重大调整,适当提高社会发展指标考评权重,形成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指标评价导向。市司法局针对基层群众法律知识缺乏的现状,在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3000多人听取了普法讲座,深受教育。针对老百姓对低保、农村饮用水、新农合等26项民生工程的热切关注,市民生办公室加大督查力度,加快相关资金到位进度。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舆论氛围浓厚。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电视、报纸、电讯、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搞好新闻宣传。在桐城政府网、新闻网、先锋网和桐城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台、《桐城报道》及《活动简报》等媒介第一时间学习动态和新闻资讯。《人民网》、《新华网》、《安徽先锋网》、《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安庆日报》等各级传媒也及时报道了我市典型做法。搞好户外宣传。为各参学单位设计了模式统一的宣传牌,在开发区设立大型广告牌,在人群密集地带设立大型宣传橱窗;在重点单位、交通要道张挂宣传横幅。搞好短信宣传。将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进行梳理浓缩,广泛发送宣传短信。搞好网络宣传。在互联网开设“桐城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一批参学单位也在网站上开设“学习实践活动”专栏。

七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全程参与。市委聘请了由“两代表一委员”和下岗职工、贫困户等组成的60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一些参学单位也聘请了以服务对象为主的群众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在每个环节的启动之前、实施当中、操作之后,都发放调查问卷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共发放问卷表8000余份,收集不同类型的意见、建议392条。开展在线访谈。在桐城新闻网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安排市领导及市直单位负责人与网民在线交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分管市长、市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十强企业老总相继作客桐城新闻网,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历次访谈网民现场点击量超过万人次。

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中央、省委的要求比,与试点单位承担的责任、任务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参学单位领导存在认识偏差,对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抓得不力、抓得不紧,未能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二是开展不够平衡。市直单位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三是调研不够深入。有的单位调研活动,联系实际不深,问题找得不准,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第二阶段工作扎实推进

这次大会后,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就正式转入第二阶段,即分析检查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落实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既关系到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整改落实、完善机制等任务的完成,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不折不扣落实《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

第一,高质量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实现崛起,建设美好桐城”主题,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要落实好“三个步骤”:一要精心准备。要采取印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先期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要保持“原汁原味”,如实向领导班子及成员反馈。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同时结合前期调查研究,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二要搞好三个对照。一是对照分工工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主要问题,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二是对照检查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体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障碍,找准工作的对接点和切入点,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任务;三是对照检查思想、工作和作风,查找本单位及个人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薄弱环节,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举措和办法。三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以实事求是、虚心求教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自觉改进和提高。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只分析领导集体而不自我分析;二是只查摆存在现象而不剖析问题症结。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各单位支部也要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紧紧围绕单位职能,组织好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二,高质量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前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要找准突出问题。要在总结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要围绕发展不快、发展不优等方面查摆问题,而且要围绕不愿改革、不会改革等方面查摆问题;不仅要查摆对内对外开放上存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查摆问题;不仅要围绕观念形态查摆问题,而且要围绕工作作风查摆问题,包括:在学风方面是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在思想作风方面是否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否清正、廉洁、干事,带头作用发挥如何;在工作作风方面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问题;在履行工作职能方面,是否依法行使职权,执法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对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等等。二要深刻剖析原因。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明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对一个问题,要看它是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审批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既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也要分析主观原因。在主观原因剖析上,又要分清是出自公心而造成事与愿违,还是源于私心而引起工作失误。总体来说,都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不追究个人领导责任,不纠缠历史旧账。三要科学制定对策。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谋划提出符合单位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主要工作目标和重大工作举措,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力求立意深刻、思路清晰、办法可行、措施实在。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单位党组(党委)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的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力争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分析检查报告,使其成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三,高质量组织好群众评议。各单位要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归口或业务联系单位、服务对象、群众等方面的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参评人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要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二是要评议领导班子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三是要评议领导班子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实不实;四是要评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使分析检查报告深入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努力形成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

三、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更富成效

中央和省委一再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无论是在哪个阶段,我们都要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当前而言,应对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特色、最重要的实践载体。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就要精心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

为此,各参学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扩大内需的决策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查找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据,作为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政策措施的重要遵循,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实绩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第一,要围绕保发展,在破解即期发展难题上落实新的举措。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要大力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主动应对挑战。要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十四项措施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十八项措施为重点,着力化解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切实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骨干企业的重点行业,抓好要素供给、促进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牵住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突破。

第二,要围绕保民生,在解决群众热盼问题上实现新的进展。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改善民生,既要立足于市委、市政府已有民生政策的完善、落实,又要着眼于广大群众其他要求和期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找准抓住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切实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方面,要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农民工回流等新情况,在拓展就业渠道,组织就业培训,帮扶创业发展等方面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一方面,根据时令已经入冬的实际,各单位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众解决好生活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第三,要围绕保稳定,在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上取得新的成效。当前,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情况,尤其年末岁首更是安全事故多发、易发季节,维护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进一步排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为切入点,一方面,要切实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高度负责地对待群众利益诉求,积极主动把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围绕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着力探寻治本之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第四,要围绕保决策落实,在改进工作作风上取得新的进步。过硬的工作作风是落实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一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形势复杂多变,问题层出不穷,机遇稍纵即逝,一定要快速高效,争分夺秒,绝不能拖拖沓沓,慢慢吞吞,否则追悔莫及。二要大兴密切合作之风。应对危机,合作决定成效,部门之间一定要积极协商,主动配合,一定要刹住推诿扯皮、各自为政之风。三要大兴盯住不放之风。复杂的局面,紧要之时刻,出手之策,尤要抓住不松,盯住不放,不落到实处决不罢休。四要大兴科学严谨之风。形势越紧,任务越重,要求越高,越要注意讲究科学态度,讲究严谨精神,防止盲目作为,违背规律,引发矛盾。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只有摸准实情才能找准问题,只有勇说实话才能做好决策,只有多出实招才能抓好落实。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既定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当前和今后每个阶段工作,最重要的保证措施就是切实加强领导,狠抓检查督促,坚持步步跟进,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实现领导责任到位、既定任务到位、工作效果到位。

第一,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党组(党委)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认识统一、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工作高效。要结合实际搞好分析检查阶段的思想动员,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头聚焦提炼问题、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带头接受群众评议、带头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带头解决突出问题、带头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第二,督促检查要进一步强化。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到各自的联系点开展指导检查,参加联系单位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审阅联系单位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指导好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通过深入调研,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政策性和敏感性的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

第三,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强化。搞好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发挥典型的推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继续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把握好宣传角度,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典型培育力度,突出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宣传,突出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突出对本单位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抓学习、促发展、抓作风、求实效的先进事迹及实际成果的宣传。用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和进步,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以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典型经验,增强舆论宣传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信服力。

篇3

[关键词]实践;科学发展;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39-02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依据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角度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2010年2月3―7日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专题研讨班。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它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线,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新的发展中中国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从我国进入21世纪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资源问题――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从小到大课本上讲的:地大物博。现在我们改一个字地大物溥。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三位,但人均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0%;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6位,但人均水平是全球的1/4(25%);我国的耕地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四位,但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126位,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以下。能源资源――三大常规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从煤来说我国总量在全球第三,但人均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0%,确实是总量大,人均少。进入21世纪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2008年、2009年来超过50%。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21世纪的发展中我们突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现实要求。我国现在生态环境的态势:局部改善,总体恶化。三大常规性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废弃污染(垃圾污染)和荒漠化严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现在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按我国的统计现在美国第一,我国第二。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超过美国。现在面临着和生态环境有关的国际压力:一是国际责任方面的压力。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以生态环境为借口对我们中国设置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实现低排放,低污染。才可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真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的现实要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的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一是速度的调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调整,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2002―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4.4%,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个中等偏上的水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2003―2007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外部环境比较好。但是,2009年全世界的经济是负增长,2010年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达到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较低,2009年美国、欧元区等16国、日本都是负增长,美国占全球总量的25%,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之和是全球总量的50%~60%,如此比重的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很难带动世界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美国人高消费。中国人光挣钱不花钱,美国人挣钱不多,花钱很多。这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乏力才引起的。今后若干年内美国等西方国家消费率会有所下降,人们也总结经验了,得向东方国家学,向中国学存点钱,储蓄率上升,意味着国际市场需求量会相对缩小,三是贸易格局的调整。全球贸易的增速会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强化。在“后危机时代”,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我们怎么样适应这些新特点,如何适应全球发展的新的挑战,只有一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不管是从中长期发展和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看,还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迎接全球经济新挑战的现实要求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能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

(1)经济发展的内容。在很长的时间内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从全球发展过程中也是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少10~20年时间,到20世纪60年代前,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加区分。其实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一定的时间里,也有这种看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什么?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包括生产部门的实物增长和服务部门的劳务增长在内的实际产出的增长。

在一定的时期以后,经济总量虽然有所增加,经济活动的规模有所扩大,但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变好,甚至恶化,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变好,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了,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典型的就是拉丁美洲国家,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经过10~20年较高增长后,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了所谓失去的10年。这种发展的实践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经济发展到底等同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最后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发展是什么?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包括GDP的增长,还要包括经济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高度化演进。用我国的语言就是优化升级。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分配改善、生活提高、福利增进、制度创新等所有内容在内的经济进步的一整个社会过程。

(2)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实际产出量的增加。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劳动、资本这些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结合的方式、消耗的方式并产生效益的这些具体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过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工业化的推进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增长的,形成经济结构的,进行收入分配的,表现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态环境等这些具体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总体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工业化的推进中,经济发展要在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收入分配的更加公平合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源资源的节约等这些内容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转型。它是在更高层次上,更重要的角度,更全面的对我们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总体认识。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和路径选择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矛盾。①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2001―2008年我国的进口率从2.1提高到7.9,外贸依存度从38.9提高到59.8,投资率由36.5上升到43.5,消费率由61.4下降到35.3,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是世界上所有经济体中最低的。投资严重偏高,投资率高,出口率高,关键是储蓄率高,在储蓄率保持高水平的情况下,想要压低投资和减少进出口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储蓄率高?有三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人口结构和居民的消费结构。二是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三是经济体制和政策因素。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扩张,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还出现了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为什么大家对发展重化工业这么感兴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还是我国的财税体制对工业发展有激励作用。地方政府为什么愿意搞重工业?因为它投资规模大,增加值率大,增值税率大,对GDP作用大,效益大。如果地方政府不是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话,可能会发生变化。③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④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同步增长。⑤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但我们的发展理念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偏低。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①转速度。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持续和稳定适度的增长转变。②转需求。外需带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力足扩大内需为主,把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③转支撑。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转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④转资源。从资源支撑(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⑤转结构。以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来推进国民收入分配标准。一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二是调整政府与居民收入的分配关系。三是调整居民与企业的收入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二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不断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在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上下工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

篇4

一、明确规模和效益的辩证关系,以科学发展树立新理念。

产险公司在战略上要认识、分析和明确规模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快速成长是许多保险公司的理想目标,但单纯强调规模,忽视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忽视公司创造利润的本质,绝对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殊不知大未必强,只有把公司做强、做实、做精,才能把公司做久,才能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企业的核心是利润,但通过扩展规模、增设机构来获取利润并不是公司发展的最佳途径,还应从业务创新、新渠道开发等其它更好的途径去选择。必须坚决避免只要市场份额不顾经济效益和只要经济效益忽视市场份额两个极端,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产险公司的现实选择。

二、审视自身市场行为,确立和坚守有效益的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谋求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辨证、深刻的思想体系,既是指引工作的世界观,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保险业要深刻领会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公司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管理,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品牌建设有机统一。

坚持有效益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有效益的发展,还必须把内涵式的效益增长作为管理增效的重要方式。产险公司降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空间还很大,整个行业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心合力,锐意改革,从而为有效益的发展留足空间,提供动力。

三、做好精细化管理和算帐经营,以科学发展确立新模式。

(一)做好精细化管理和算帐经营的必要性

为什么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算帐经营,其根本原因是1、精细化管理和算帐经营是支撑公司利润实现的重要条件,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算账经营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利润的流失。2、做好精细化管理和算账经营是促进产险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精细化管理和算账经营应当关注的问题

1、抓住一个核心:利润。2、坚持两个原则:把握市场客观,立足财务报告。3、关注三个重点:执行力度、过程控制和人员培训。4、做好四项工作:流程、核算、分析和规划。实施精细管理和算账经营,就是要做好精细化的流程、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和精细化的规划。

四、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以科学发展构建新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金融危机下的产险公司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

(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方面,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断挤压着产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如果还是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固守传统的经营思维,结局也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因此,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员工创新是产险公司应当,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着眼点正在由浅层的价格战、广告战逐步向服务竞争转变,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终将成为产险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因此,探索建立差异化客户服务机制,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努力提升人员专业技能提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探索新的服务机制,大力创新和实践增值服务新模式,是产险公司的不二选择。

(二)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中应当把握的问题

1、坚持一个原则:思想决定一切,不换思维就换人。创新人才是产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作为产险公司要有给勇于创新的人广阔平台的胆识和眼光。

2、把握两个重点:体现差异、抓住关键。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差异化经营并不是说一个单独的方面,而是包括产品、服务、定位等各个方面。具体说来,差异化应当体现在细分市场,了解目标消费群体差异;开发特色产品,突出业务特色优势;充分了解市场,建立高效的营销队伍;降低成本控制,优化内部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做正确的事”,就是要确认自己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的方向到底对不对。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检讨自己、审视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能立即解决,但是要持续改进。

篇5

一、总体目标

按照省委、市委系列决策部署和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崛起浙中为目的,紧抓我市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五金名城的历史机遇和新区“三大工程”主线,通过全面审视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着力剖析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

二、活动安排

活动分组织准备、整改促进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开展。

1、动员部署、制定方案阶段(2012年3月):部署任务,明确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活动要求。

2、认真落实、全面整改阶段(2012年3月—10月):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学习讨论、查找思想差距、破解发展难题、抓好问题整改。

3、总结评议、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1月—12月):总结经验做法、开展民主评议、健全长效机制、宣传表彰先进典型。

三、工作任务

重点组织开展以下九项活动:

1、开展破陈规、转作风,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大讨论活动。重点讨论如何抓好作风效能建设、如何打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如何攻坚克难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围绕“道德”建设和“文化兴市”战略,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通过大讨论,把全区上下的干劲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2、开展兴实业、解难题,增强产业发展实力活动。组成工作组,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走访调研,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坚守实业、做大做强;认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3、开展优环境、富乡村,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质量活动。按照城乡均衡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创新;领导干部要把所有行政村都走一遍,联村干部要把联系村的所有住户走访一遍,帮助解决百姓实际困难;推进“绿色家园、富丽村庄”建设;提升农房改造水平;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两违”势头;坚决扭转计生工作尤其是性别比整治被动局面。

4、开展纯党性、敢担当,创先争优示范活动。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以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强”活动;抓好“进村入企”大走访、现场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深化“双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完善干部“办事档案”制度,将“办事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5、开展抓项目、谋发展,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协调机制,实行班子成员联系重点建设项目、与相关村签订工作责任书、领导小组季度分析例会等三项制度,确保加快建设、保证质量、按时完工。

6、开展明价值、铸诚信,“道德”建设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学雷锋、扬美德、树新风”等系列活动,大力倡导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道德素质;最大程度地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和道德评议,确保道德建设覆盖到社会各个层面。

7、开展解纠纷、促和谐,爱民亲民接访活动。进一步强化接访工作理念,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坚持和完善村级干部民情接访制度,扎实开展“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8、开展强基础、保平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活动。积极参与贯穿全年的打防“两抢”犯罪集中大会战,采取集中整治、重点整治、交叉整治的方法,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治安乱点地区开展清查和整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9、开展快办事、优服务,效能革命活动。按照“办事环节最少、办事时间最短”要求,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进一步完善学习、创新、监督、引导、奖惩长效机制,促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建立重大项目建设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的专项督查、跟踪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违反“四项禁令”等行为实施严厉的效能问责;执行严格的上下班、值班守夜和请销假制度。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科学发展、崛起浙中”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管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下设办活动公室(由纪工委负责),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整改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好各项活动。

2、班子带头,率先垂范。班子成员一定要立说立行、率先垂范,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主要领导首先要做到。

篇6

1、增加收入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加强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石,张庄村集体经济早已是个空壳,因此,增强集体经济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村两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村辖域内,205国道南侧,利用闲散地块和河道沟渠垫土平整,对外转让,进行招商引资,并规划为工业小区,以此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先后与10家企业达成出让协议,目前有3家企业已入驻工业小区。由于出让工业用地,村集体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增效。长期以来,由于张庄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洪涝和干旱灾害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村两委及时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先后投资185万元,清淤沟渠18万立方米,建成1.5万立方米蓄水量的平原水库一座,并建成小型水利配套泵站3座,加大了蓄洪排涝能力,确保了农业轮作和春播抗旱的生产。

3、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思路。采取“走出去看看,引进来示范”的工作出发点,打破已往的传统种养业观念。村两委成员先后到邢台、宝坻等地进行参观考察,今年春,投资20万元,引进40亩的大棚蚂蚱养殖项目,已获得成功,经济效益可观。在种植业上,村两委看准了无籽西瓜的发展前景,主动与浙江籍农商洽谈,去年底引进浙商资金120万元,占地面积300亩的大棚无籽西瓜种植项目,目前,无籽西瓜的销售量在天津、北京市场上供不应求。针对以上两个项目,村两委决定,今后在全村、全镇,乃至全区进行推广,使之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4、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村两委班子6名成员中,有4人开办企业,两委成员深知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是对张庄村一户村民的帮助。因此,把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作为村两委班子的一项重要工作。村集体先后出资10余万元,对民营企业的水、电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目前,张庄村有民营企业20家,比两年前增加9家,企业员工400人,比两年前增加200人。两年来,吸收本村新增就业人员近百人。

篇7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__县气象局、__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__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__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

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小学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__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次),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__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20__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篇8

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辉煌的30年历程。当各类成功经验充分迸发、各种成熟模式竞领潮头之后,一座城市的悄然崛起,却引发从领导层到新闻界乃至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我们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走进南通,实地考察的始终备感震撼,不得不为南通的成功实践所折服,更不能不去认真解析、悉心借鉴这一独特的“南通现象”。

一、“南通现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典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南通聚力进取,奋起直追,短短几年实现了从崛起苏中,到融入苏南,进而挺进“长三角”核心圈的全面跨越,呈现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态势。当我们全景式观察“南通现象”时,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特征,给我们印记至深。

(一)经济增长上的“南通速度”。南通的发展曾多年徘徊于江苏13个省辖市后列,在“长三角”也逐渐被边缘化。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大力发展集约型、集群型、开放型、内生型、港口型、都市型经济,突出江海联动,强攻开发投入,实现了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船舶修造及配套等先进制造业迅速崛起,经济总量快速攀升。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10亿元,6年翻了一番半,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由第35位前移至第28位,在全国280多个地级市中位列第8,在全省的排位由1999年、20xx年连续倒数第一晋升为20xx年、20xx年顺数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390亿元、地方收入160亿元,6年翻了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是20xx年的4.9倍,其中工业投资达114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利用外资连续几年“撑竿跳”,20xx年跨入全国大中城市利用外资十强行列,20xx年实际进资近30亿美元,是20xx年的12.3倍,在全省排位由第8前移到第3。民营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20xx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2500亿元,是20xx年的16倍,列全省第二位,并荣登“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榜首;民间投资突破10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3.9%,比20xx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利用社会资本建立了全国首家大型民营医院和首个大型开闭式穹顶体育馆。20xx年,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南通由原来的60位左右跃升至第36位,下辖5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二)体制改革上的“南通模式”。发展的跨越,往往取决于体制的突破。近年来,南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对国有企业,南通采取“两退一大”和“人资分离”的方式,遵循增量式、开放式改革的思路,广泛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以创新的办法破解了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这道历史性的难题。从20xx年开始,历时3年攻坚突破,全市406家国有企业全部完成了改制,走在了全省前列。在上面没有具体政策、外面没有可循先例的情况下,南通结合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以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为方向,本着分类改革、分步实施的原则,率先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事业单位重新定位,对行政管理型单位的政企混合实行分离,建立高效的行政制度;对生产经营型单位,实行改制转企,走向市场;对社会公益型单位,采取撤销、重组、剥离职能后转企等方式进行改革。一系列改革之举,让南通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省辖市中唯一的事业单位改革重点联系市。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南通各项改革向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从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到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深化;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告捷,到城建领域新型投融资体制的建立等等,一系列新举措、大动作有序推出,改革在强攻中深入到观念创新上的一个个“盲区”,涉过了体制机制上的一个个“雷区”,突破了既有利益上的一个个“领区”。在改革的决策上和过程中,南通始终着眼于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以“人性化”的改革理念,采取了一整套“有情操作”的办法,完善了一系列职工权益保障的制度,构织了有效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南通的改革强度之大令人关注,而过程之平稳、社会震荡之轻微、综合效应之良好令人称奇。对此,外界誉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三)城市建设上的“南通风格”。南通之城,曾以其先进的规划理念、独特的设计风格、领先的建设水平,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奠定了独特的地位,享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南通按照“拓展规模、完善功能、雕琢个性、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以整治濠河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坚持“以水凸显城市的灵性、以山展示城市的秀美、以绿提升城市的品位、以人(张謇)挖掘城市的底蕴”的工作思路,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注重把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合到城市建设中,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

南通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2页

统风貌的保护,塑造出鲜明的城市特色和独特的城市品位,从而全面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彰显南通生动的文化个性和城市魅力。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15亿元,大城市框架迅速拉开,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既富现代气息又具个性风格的精品工程相继建成,一批人文古迹和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挖掘和整缮,一批城市绿化工程先后竣工,城市功能、景观形象、生态质量得到极大提升,近代文明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尽显“山水丰盈、城园交融、绿化秀美、人居相宜”的江海风韵,相继荣获全国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濠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