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23:45: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电梯安全、正常、有效使用。依据xxx体系文件《特种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物业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电梯的运行管理
为确保小区电梯安全运行,延长电梯使用寿命,保障使用人安全,小区电梯维保工作由专业电梯公司负责,并接受管理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
1、电梯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
2、电梯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验证培训。每月应对电梯机房、使用情况、轿厢、维保单位维保情况、故障处理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3、电梯每年应由xxx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一次检测,限速器每两年检测一次,检测合格后使用合格证应及时张贴在显著位置。
4、电梯保养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者进行此项工作。
5、平时电梯保养、维护、巡视及故障记录由维保单位进行,使用单位只做相关认可记录及签字。
6、发现电梯有严重隐患或电梯有震荡、异音、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并在维保人员到达时,详述电梯不妥之处,以便及时恢复故障问题。
7、在电梯运行中遇到突发问题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到现场解决,不得擅自处理。
8、对投入使用的电梯原始资料及注册备案资料应有专人建档管理。发现电梯有严重隐患或电梯有震荡、异音、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并在维保人员到达时,详述电梯不妥之处,以便及时恢复故障问题。
9、电梯机房除电梯维保人员、消防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
10、严禁装运易燃、易爆、易污染的物品;严禁在电梯门外用水冲洗地面和物品。
11、电梯管理人员及值班人员在使用、检查电梯时不允许在门厅外用手扒启厅门;不允许作为载货使用,尤其是超长物品、易散物品等。
12、对乘客不文明乘梯行为工作人员应积极进行劝解、告知。
13、当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停运等故障时,当班人员应及时通知电梯维保人员,并安慰被困乘客,使其耐心等候,切勿自行开启梯门,以免发生危险。
二、电梯服务标准
1、电梯公司维保人员依据《电梯维护养护标准》,对小区电梯实施维修保养。
2、轿厢内须张挂“电梯服务标准”、和“乘梯须知”;
3、执行北京市房屋电梯运行标准:18小时运行,24小时有人值守;
4、司机须持证上岗,统一工作服,礼貌待客,按时交接班,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5、维修保养及时,严格执行保养规程,认真填写保养记录
6、轿箱环境整洁明亮,不得有油污,垃圾等。机房干净,整洁,各种应急设施,抱闸扳手,盘车轮,灭火器等齐全有效。
7、按计划进行大、中修,并提前2天通知管理服务中心,经同意方可实施。
三、安全质量管理
1、电梯公司质管部门定期对小区电梯维保工作进行安全检验并填写《年度电梯安全普查表》,电梯维修质量实行内检,互检,专职验检制度,填写《电梯维修保养检查验收摘要》确保电梯维修质量,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2、电梯公司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填写《电梯运行维修(周)检查表》。
3、维修、保养电梯时应在电梯基站张贴或挂立告示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电梯设备出现停电、故障、火灾、浸水等紧急情况时,启用《电梯故障应急方案》。
四、电梯设备档案管理
1、电梯运行及保养、修理过程的记录表应建档,保存期为两年。
2、建立电梯设备台帐及设备清单,妥善保管电梯安装,调试等原始资料。
五、质量监督检查
1、管理中心事务员每日对小区电梯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填写《电梯运行抽查记录》。
【关键词】 用电安全 用电检查 客户用电安全管理系统
用电检查包括检查计划的拟定、现场告知客户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限期整改缺陷以及现场复查缺陷整改情况。安全检查是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合理利用电力管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改善电源管理技术,改进电源管理检查,以防止在用电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事故。但是,现在的用电管理功能正在不断弱化,缺乏安全用电的管理是导致客户不断恶化的安全用电局势的主要原因。
下面,本文将根据用电管理现状来分析提高用电管理水平完善用电安全检查制度的具体方法。
一、用电安全管理现状
1.1供电具有风险和隐患
我国供电企业在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尤其是在对高危用户和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这些安全隐患会对供电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和高危客户以及电力客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高危用户对于电力的需求非常大,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同时供电的电,也较普通用户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风险,因此我国很多供电企业为了在进行供电的过程中最重要电力客户制定了相应的供电方案。
按照供电方案进行供电工作能够更好地保证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的安全用电,同时能够更好地对供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进一步提升高危用户和用电用户的工作安全性。但是,我国目前的供电企业供电过程安全工作来看在攻坚的过程中仍然会对高危用户和电力客户的用电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供电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进一步的排除和管理。
1.2供电企业的管理存在问题
之所以会产生供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高危用户和用电客户的安全造成影响,是因为供电企业在供电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供电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足。各位用户和用电客户在进行用电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以及电压的需求不尽相同,有的电力客户需要使用双电源的供电路,有的用户需要单电源电压。
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在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满足电力客户对电力需求量以及电压的需求。因此导致客户在用电的过程中并不能够真正达到较好的效果,很多单电源供电线路客户在使用双电源的过程中会对自身的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导致高危客户和用电客户在用电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对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自身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3缺少安全用电的宣传意识
供电企业在对各位用户和用电用户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应当对区域安全用电规范和意识进行宣传。有些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对于电气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维修,很多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这对于电气设备的整体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很多企业在使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没有进行预防性的试验措施直接投入使用,这会对用电企业的机械设备产生严重影响。我国一些高危用电客户对于电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用电的电压要求较高,在用电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整体生产的成本,往往采用标准较低的电源和机设备进行中。这就导致很多用电用户在 用电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影响到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很多用电企业在运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没有设置电网连接保护和网线的安全自动装置,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安全问题。很多用电企业在用电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用电程序和规范,但是只停留在相应的文件上,并没有进行用电应急的演。
因此在发生用电事故的过程中很难进行及时的处理,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影响。很多用电企业在进行用电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为了降低整体的人力成本,在聘用电力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往往平庸资质较低的管理人员,有些员工甚至没有进网作业许可证。供电企业在对高危用电用户和用电用户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提升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保障其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提高安全用电管理技术
2.1对供电企业进行监督
要想提升供电的整体安全系统要加强对供电企业的监督,在进行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的过程中应当对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调整,同时让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自身的职责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在电网安全整治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应当坚持落实的原则,要保证相应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按照相应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对管理过程中的细节和质量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排除用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用电过程的安全隐患影响到用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应当针对用电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供电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标准化管理
供电企业在对自身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引入标准化管理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用电企业的具体用电状况,如供电电量和用电电压等。开展管理工作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则当供电系统出现安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时候可以根据用电用户的信息和用户取得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保障用电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电力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手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供电的安全性,促进用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高要求,电力系统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形成优质的专家团队,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3对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进行用电安全宣传
供电企业在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应当对高危及主要的电力客户进行,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应当在进行公开的过程中发放相应的用电安全管理手册,引起用户对于安全用电的高度重视。同时应当要求用电用户在进行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
企业要在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对自身存在老化和产生问题的解释未进行及时的更换和维修来保障自身的用电安全,同时,用电客户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当对自身的用电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在开始使用之前应当进行预防性的试验,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影响到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位用户和电力用户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但是,这些用户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会对用电客户的经济效益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供电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同时用电客户缺乏相应的安全用电意识。因此,要想提升用电客户的安全水平,就要对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进行用电安全巡查。同时要对供电工作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对供电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供电的安全性,促进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同时保障,用电客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李艳华,陈飞.为高危用户及重要电力客户进行供用电安全检查的实践及隐患治理思路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5):168-169.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策略
1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的现状
1.1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村供电所负责安全管理的员工不仅知识水平较低,而且专业知识也不牢固,因此他们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差.农网改革后,虽然供电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但是电工综合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很严重.由于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他们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业务操作,因此安全风险很高.与此同时,供电所中的大多数员工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依旧我行我素,不按规定进行工作.总之,在某些农村供电所中,其整体员工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安全管理工作多持应付的态度.这也正是造成此项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原因.
1.2监督不力
如今,很多供电所中都存在管理实效差的问题.在供电所中由于没有落实好班组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这不仅导致了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不清晰,也经常导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而且,由于缺少有力的监督,在管理检查中常常会出现很大的漏洞.这不仅使安全风险提高,还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各种违章行为也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1.3安全员不能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在很多农村供电所,安全员都扮演着兼职的角色,而且部分安全员有身兼数职的情况.由于身兼数职,他们往往无法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通常,他们都需要分出精力去做别的事情.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这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压力,还增加了工作失误的概率.此外,由于这种兼职的安全员的薪资待遇并不是很好,这也使他们对此项工作缺乏积极性.
1.4技术原因
由于很多供电所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不按各种保护措施进行操作.例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戴安全手套能保护自身安全,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并不采取此项保护措施.这不但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风险,也使其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2强化提升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策略
2.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相关规定,在农村供电所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要落实各项规范要求.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安全管理现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各项要求进行作业.此外,为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供电所还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定期的举办一些与安全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主题活动.而且,为了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农村供电所要做好各种记录工作,真正做到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2.2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规范管理员工的工作
当前,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因此,电力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总体制度的指示下,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供电所在给员工发放福利、工资时,可凭借年终考核为标准.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制度.这样不仅使供电所员工的日常工作得已规范,而且也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努力工作.
2.3做好每周的班组安全活动
笔者认为要想切实做好每周的班组安全活动,最好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要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在每周安全活动时间里,领导可对本周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总结,要把作业现场不规范以及不安全现象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一旦发现员工进行违规操作,不仅要当场立即纠正,还要在总结会议中提出,讲明其危害性,以此来加强员工对此方面的重视;
(2)要不定时的对近期事故案例进行通报,并提醒大家对下周工作的危险点进行有效防护;
(3)虽然讲评工作能对员工起到震慑作用,但是在讲评时也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夸大事实.此外,我们可以从典型事故中提炼出有警示作用的短语,以便大家容易记忆.
参考文献
[1]单铭,于佳鑫.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3):2546G2547.
[2]舒展.如何强化提升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措施[J].大科技,2014,(34):143G143,144.
关键词:电梯使用管理;电梯运行质量;运行故障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电梯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故障率高、运行质量差、使用者抱怨多的电梯,其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电梯管理方对电梯使用管理不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电梯使用管理制度造成;而能够有效的重视电梯的使用管理、各方面规章制度都较为健全的单位,电梯运行质量都相对较好,其使用者也是较为满意的。
一、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电梯故障的种类
对于电梯发生的故障种类,按照发生的系统位置来分,可以大体上分为冲顶或蹲底、门系统故障、及其他故障。相关数据显示,这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冲顶或蹲底故障占到15%左右,门系统故障占绝大多数约为80%左右,其他故障约占到5%左右。
2、案例分析
笔者曾经参与过某大型超市2 台故障电梯运行质量及故障的检查。这2台进行载货的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类故障,经常有关门后电梯不运行(死机)、轿门开关失灵、冲顶、平层不良、安全回路动作等故障的发生。
这2台经常出现故障的电梯,是专门用来给超市内部员工进行货物的运输使用的。因为超市的货物运送比较繁忙,货物搬运人员都争抢着使用电梯。而此2台电梯是设定在司机操作的状态下(按有关规定,电梯在司机状态须由持证上岗的电梯司机进行操作),但却没有相关专业持证的电梯司机,只是通过运货人员自行的操作。超市装卸货物都是通过手动叉车进行的。从外观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梯厅、轿门及轿厢壁下部都有来自外力碰撞所出现的凹陷、变形。通过对故障多发层厅、轿门检查,我们发现井道内多层门头、底坑及轿顶都有许多编织带、塑料包装纸及其它垃圾。我们结合对有关电气回路的多次反复检测及试验,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相关的回路工作均正常,各开关动作可靠、有效。用户统计的故障维修记录包括:1 号电梯25 次故障,外因造成15 次,占60%;2 号电梯24次故障,因外因造成15 次,占62.5%。故障维修记录多次出现“希望能加强对电梯使用的管理”等字句。
3、故障原因分析
厅、轿门的开关故障。由于层轿门遭到外力的碰撞,出现了错位,局部有所变形,或者是有异物掉到地坎、门导轨中造成厅、轿门开、关门受阻,导致厅、轿门无法开足或完全关闭,厅、轿门开关自然无法闭合。
电梯关门后死机。如果第一条的原因造成了门没有完全关闭,或者门联锁电气触点遭到异物的阻隔进而造成了连续多次门联锁回路没有能够如期的闭合,出现电梯控制程序进行自动保护而停机。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此种情况在维修记录中有2次:一次是因为限速器绳夹到了老鼠,而另一次则是因为电梯在运行中遭到人为的强行扒门,门联锁电气回路断开,出现保护性停机。
平层不良。平层感应器出现了移位,这里不排除是因为轿厢遭受多次不同程度的碰撞,出现震动引起了轿顶平层感应器的松脱、移位或被撞坏,由此而造成了平层不良。
冲顶。有可能是因为平层感应器的移位或被撞坏导致失灵,由此就引发了电梯失去端站位置信号进而造成冲顶。
2 台电梯故障的发生率都没有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1 号电梯起动220 386 次,减除外部原因造成故障10 次;2 号电梯起动166 369 次,减除外部原因造成故障9 次。
还有,现在许多新建大楼在建造过程中,往往先行安装几台消防梯、货梯,作为外墙梯拆除后大楼内唯一的垂直运输工具,运输几乎全部的建筑、装修材料。可以想见,在建筑工地上,电梯的使用环境更差,工况条件更恶劣。因此如果缺乏对电梯使用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电梯的故障率就更高。
二、管理方面的缺陷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电梯使用方没有充分认识到电梯使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按程序建立或执行电梯使用管理的制度及相应操作,或者没有按要求配备相应必要的持证电梯司机,没有合理分配安排电梯使用,缺少对电梯操作人员正确操作的教育培训教育,也没有对电梯门头、井道等位置进行定期、必要的清理等,最终造成了电梯频繁出现故障。这些都将提高电梯运行的故障率,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的质量。
上面所提到的种种没有做到事项,在日常电梯使用中经常会遇见。有的使用单位不重视电梯的日常运营管理,对于电梯运行管理制度只是虚设,根本没有做到贯彻落实。有的连这些管理制度都没有,电梯更是没有人管理,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当电梯有了故障时,只是一味的抱怨电梯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维保单位没有做好工作。完全没有意识到之所以出现故障,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部分单位为了不影响到自己的经营、生产,甚至是让电梯进行带病运行,一直拖到电梯无法运行了才找电梯维保方来维修。其完全没有意识到此种做法给电梯带来的严重后果。既人为地加速了电梯机件的损伤,造成电梯更加严重甚至难以修复的损坏,引发频繁的故障,导致其运行质量持续下降,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此类方法对使用者及电梯本身都有着较大的损坏,须明令禁止。
三、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1、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的规范电梯的日常使用管理及保养,国家质检总局专门颁布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此来彰显电梯使用管理及保养维护对电梯安全的重要性。《规则》要求电梯使用方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抓落实。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人员职责、日常检查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维保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对于建筑工地上的临时用梯,更应由总包单位建立电梯临时使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电梯安全使用。
2、管理措施
电梯使用方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有:
(1)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每一部电梯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客梯应明令禁止运载货物。货梯需要配备有专门资格的电梯司机,以此来避免在货物的装卸时发生运送工具对电梯的碰撞,并有效的防止部分不规范操作行为,在第一时间清理进入到电梯厅、轿门地坎、导轨的垃圾异物。
(2)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电梯日常的检查制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电梯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有效通知有关的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故障隐患的修复、排除,严禁电梯带病运行,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3)确立电梯操作人员以及运营服务方的培训考核制度,做好对电梯相关作业方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教育,严禁作业中出现的各类不文明、粗暴野蛮的操作行为,以降低对电梯的损坏。
(4)建立有效的电梯维护保养制度及监督制度,以此来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将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得更细、更到位,能够对出现的各类故障隐患进行及时的调整排除,把各类可能造成电梯故障的因素降到最低等。
(5)建筑工地临时用梯,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验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必须配备持证上岗司机来协调、指挥搭乘人员及货物上下。轿箱内应用木板围起,保护轿厢围帮、操纵盘、吊顶等;水泥、黄沙等材料不得散装进入轿厢;不得运输液体或者糊状材料;不得运输超长、超重物体等。
总体上,我们完全能够通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减少电梯故障的发生,将各类隐患消灭在初期,保证电梯运行的更加安全、更舒适。
四、结论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现如今的电梯已经在性能、技术、质量等方面有了相当成熟的水平,电梯在经过安装、调试、验收,投入使用后,最终能对其运行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电梯的使用管理。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管理的重视,能够做到严格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合理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抓落实,这样就能极大的提升电梯的安全运行质量,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电梯给予我们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快捷、安全、方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铁;电梯;安全管理
2008年至今,随着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高速铁路陆续开通,高铁运力提高的同时日均客流有了巨幅增长,如京津城际日均运送旅客量由3万人增长到5.69万人次,为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高铁站内装备了大量垂直电梯、自动扶梯用于为旅客服务。以北京铁路局为例,2008年前管内京、津、冀区域内车站装备垂直电梯62部、自动扶梯35部,电梯总量97部,随着高铁的陆续开通,目前管内新增垂直电梯162部、自动扶梯435部,电梯总数量达到了694部,电梯增长率达到了615%,电梯作为客运服务工具已成为旅客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环节。
电梯,这个人们并不陌生的事物,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分类中属于特种设备,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有其一定的含义,因为其涉及到乘客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生命安全,因此被列入特种设备的行列就不足为怪。
目前高铁电梯的数量随着高铁站房的不断涌现迅猛增加,如何确保电梯安全运行,避免电梯发生事故,这就需要使用单位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根据近几年电梯发生的重大事故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谈谈如何做好高铁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
1 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其规定: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但在日常检查中我发现,使用单位均存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不全或内容未结合现场实际的问题,制度无法落实、执行,管理无法到位,逐步产生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根据国家要求,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9项内容:
(1)电梯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3)电梯日常检查制度;
(4)电梯维保制度;
(5)电梯定期报检制度;
(6)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7)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8)电梯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9)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电梯发生溜梯故障突然逆行,造成乘客1死30伤的重大事故,经北京市质监局调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固定零件损坏,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损坏的固定零件是扶梯主驱动的地角螺栓,其断裂引发事故,主要责任在维保单位,但使用单位日常检查不到位,制度制定不健全,也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2 电梯使用单位应清楚自身职责并严格履行
在近两年对高铁车站电梯的检查中经常发现,车站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自身职责不清楚且不能严格履行,甚至很多车站在签订电梯维保合同后采取以包代管的形式,对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不闻不问,直到事故发生后才了解到自己的职责,悔之晚矣。例如2010年五一长假期间某城际客专中间站的垂直电梯出现故障,导致3名旅客1名儿童被关在轿箱内,旅客在多次按梯内紧急报警装置却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最终用移动电话报警得到解救,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现场分析,故障原因是电梯控制柜过热发生电路保护,但紧急报警装置失效却是因其未接入车站值班室,使用单位未尽到管理职责。虽然电梯是由维保单位维保,但是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明确指出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运行良好是使用单位的职责,由此事故可见,电梯使用单位应清楚自身职责,严格履行,才能确保电梯运行安全,保障旅客生命财产。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12项职责:
(1)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2)在电梯轿箱内或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
(4)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
(5)医院病患电梯、旅游观光速度大于2.5m/s乘客电梯及司机操作电梯,由持证电梯司机操作;
(6)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事故的紧急措施与救援预案,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使用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
(7)电梯发生困人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人员实施救援;
(8)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10)监督并且配合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
(11)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和培训;
(12)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技术,对在用电梯进行必要的改造或更新,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3 电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电梯故障处理记录不完整
近两年在检查高铁车站的电梯故障处理记录时,普遍存在记录不完整的问题,故障记录中只有报修时间,未对故障处理情况、故障处理确认进行登记,使其不能作为故障处理和责任分析的有力依据。使用单位应设置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在电梯出现故障时,监督维保单位做好故障处理,督促其对故障处理情况进行详实记录,并对故障处理情况进行确认,切实确保电梯运行正常。
3.2 电梯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
在对电梯维保单位的检查中,多次发现维保人员未按维保记录要求进行巡检且维保记录填写不实的问题,如在2012年十一期间对某站维保单位抽查中,发现维保记录对垂直电梯“厅门门锁啮合深度”一栏未填实测数据,现场抽查发现厅门门锁啮合深度均小于7mm,未达到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调查,发现车站存在以包代管的问题,对维保单位的监管流于口头,导致维保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维保工作漫不经心。作为使用单位应建立电梯维保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维保作业的现场检查,定期检查维保人员的巡检记录和维保记录,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确保维保单位做好设备的维保工作,保证电梯运行处于良好状态。
3.3 使用单位的乘降引导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维修保养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梯系统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比较复杂,并且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一旦电梯运行出现故障,会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不断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电梯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现状
1.1 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意识淡薄
很多电梯使用单位没有严格按照《电梯安全监察条例》,按时对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该监察条例明确规定了电梯维修保养的内容和项目,并且电梯运行每半个月必须进行一次维修保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使用单位忽视相关规定,不仅没有按时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而且没有安排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电梯的日常保养、预检预修和安全项目整改[1],并且只要电梯不出现故障,从不主动进行管理和保养。
1.2 维修保养不及时
《电梯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负责整个电梯的运行安全。但是很多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应急水平较低,在电梯出现运行故障后,无法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没有完善的救援预案和应急措施,在电梯故障排除过程中耽误很多时间,救援进度较慢,很容易发生严重的电梯事故。
1.3 维修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一些电梯维保单位涉及多方面的业务,工作面较广,对于电梯使用单位没有安排固定的维修保养人员,每次派出的维修保养人员变动较大,这给电梯维修保养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了维修保养效率和质量。同时,一些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的维修保养资质,甚至很多维修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对电梯的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知识了解较少,不熟悉电梯内部构造和运行原理,维修保养水平较低,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排除电梯运行故障。
2 电梯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电梯运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在保养、维修、安装、制造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由于电梯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承担较大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提高管理、保养和维护水平。其次,落实电梯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规范电梯的管理、保养、维修和使用,明确电梯维护和管理责任,使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消除电梯的安全隐患,确保电梯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且严格把关电梯的维修保养、使用、安装、定货、选型等方面内容[2],构建健全的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操作规范,做好电梯安全管理的日常记录,为日后的电梯检验和维修提供重要资料。最后,以电梯安全管理为核心,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电梯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加强运行监管和维修监测,全面了解电梯的维修保养和运行情况。
2.2 做好电梯安全知识宣传
一方面,通过宣传反面或者正面案例、电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使维修、管理和使用单位高度重视电梯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如电梯停梯处理方式、紧急事故维修、电梯故障应急措施、电梯困人救援措施等,并且向电梯乘坐人员宣传乘梯知识,如严禁携带任何易爆易燃物品进入电梯、小孩乘坐电梯应有大人陪伴、乘坐电梯时应紧抓扶手带等[3]。
3 电梯的维修保养策略
电梯维修保养应注意对电梯的日常检查和周期维修保养,结合电梯运行情况,对电梯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好相应的预防和维修措施,对于电梯运行故障,准确分析电梯故障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故障维修保养措施,确保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预防式维修保养应提前编制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准备好相关维修设备和工具,安排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降低电梯运行故障率,延长电梯使用寿命。在电梯维修保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落实电梯维修保养责任制,安排专门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明确电梯维修保养的职责,强化维修保养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旦电梯运行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对于没有坚守岗位的维修保养人员追究其相关责任。
(2)采取周期制,定期对电梯维修保养,工作人员应定期清扫电梯系统的机电设备,做好吸尘清洁处理,使电梯机械设备保持干净整洁,每周重点检查电梯电气部分和安全设施,一旦发现缺陷或者问题,及时进行维修调整,每三个月对电梯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分析电梯的运行状态,消除安全隐患。
(3)采取年制对电梯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测,结合检测结果,更换或者修复严重磨损的零器件,并且每三年或者五年,对电梯进行一次大修,包括拆洗电梯轴承、添加剂、清洗减速机油箱等[4],提高电梯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4 结束语
近年来,电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直接关系着电梯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结合当前电梯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做好维修保养,排除和检查电梯故障,为人们提供一个便利、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徐鑫.电梯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03):109.
[2]张俊逸.浅谈电梯使用管理基本要求[J].科技视界,2013(20):60.
[3]许娜.如何加强电梯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3(05):323-324.
Abstract: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university's special equipment saf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respon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consciousnes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ile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afe campus, harmonious campus".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检验检测;记录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safe operation;inspection and testing;record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34-02
0引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9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校拥有的特种设备,是教学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设施。随着经济的高迅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稳步发展,全国高等院校的高楼大厦不断增多,高等院校作为人口密集型的公共场所,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江苏科技大学而言,目前特种设备、设施有:电梯25台,起重机械12台,锅炉3台,倾斜式夹层锅3个。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代表在2010年人代会上指出特种设备、设施,其数量多,分布广,涉及面大,一旦发生事故,会使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高校如何做好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责任难落实处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学校主管和使用部门的工作责任缺位、机构工作责任不清的情况。首先许多高校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划归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管理部门目前的职责多数以设备采购为主。设备选型与厂家选择由招标办与使用部门招标结果确定,管理部门被弃在体系之外。其次,由于在用设备管理职能现都由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使用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经常在未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管理许可的情况下,只根据部门实际需求进行设备改造,把一些非特种设备改造为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无法管理到,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1.2 特种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使用部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也由于教职工安全生产主观意识薄弱,而无法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产生的现象有使用部门更新、改造或移动设备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不及时记录和调整,主管机构得不到相关信息,管理台账不能及时调整,设备未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监督检验,未登记注册就投入使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3 特种设备使用涉及面广、人多,管理制度难落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为综合性、多学科型学校,拥有特种设备类型繁多:如放射设备、毒气体设备、锅炉、高压反应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压力容器、电梯、行车等等;使用场所多,有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食堂、基建工地等;操作人员涉及面广,有学生、实验人员、科研人员、还有生产工人等。目前,高校高层教学楼的电梯主要落实在后勤物业进行使用管理,但由于后勤物业的用工制度,导致较大的人员流动,即使主管部门给了培训指标和经费,培训不到一年人员又被流动到其它岗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载货电梯更是各类人员都会去使用。实验室的行车使用,一般有一位实验老师有证,但经常会被做实验的学生在使用,虽方便了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差及侥幸心理,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如载货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中有专门的钥匙管理制度及专责司机操作制度,制度规定电梯的钥匙必须是持证人员管理,事实上是钥匙常常在无证的人员手上。学校食堂的特种设备在专责司机制度执行上更加不到位,有时是食堂的职工,有时会是来勤工俭学的学生,还常常有一些外来送货的人员。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薄弱高校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型号复杂,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一些高校特种设备台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陷,技术档案存在缺失,归档不及时等现象,造成技术资料丢失。有些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规范,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确,有些特种设备常随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使用、保管,人员调整时无人问津该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移交,给日后使用与维护造成许多麻烦。
注册登记表填表时,使用部门填写、审核不认真细致常会有该填没填的许多空格、设备名称及型号不正确,设备出厂编号不符实际等错误现象。
2加强高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安全工作事关重大,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2.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职责高校应明确指定特种设备主管负责人,负责本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应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的委外培训、日常业务学习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复审管理台帐。负责本单位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监督、检查、奖励与考核,及组织单位内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
2.2 严把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关高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设施,学校特种设备职能主管部门应报请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验收。特种设备的选型、定型、定厂,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并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选择三家及以上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制造厂家,对其进行安全、性价比等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论证、反复比较,结论报招标办招标,招标结果报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
特种设备的安装是致关重要的环节,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不能因交钥匙工程等因素放松了监督管理,应不定时去现场检查安装人员的资质,安全作业情况,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准确安装。
使用部门特种设备的大修、更新、技术改造,须向学校职能部门报请审批,选择有特种设备生产、维修资质的厂家实施。使用部门应派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
使用前,严格交验把关,必须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会同学校职能部门,按照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进行检验,在验收工作中有验收明细,监察内容、设备检测合格的记录,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健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规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学秩序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有:《学校各级领导及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日常检查记录》、《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及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须狠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迅速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负责人。
2.4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高校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方便专业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特种设备的详细情况,为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日后改造及处理潜在隐患提供有效参考,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工作有:特种设备交付使用时收集整套出厂的设计文件(技术原理与技术图纸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使用维修说明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易损部件等随机文件,安装、验收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归档。
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技术档案有:日常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和验收检验报告;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大修改造记录及其验收资料;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调查处理记录。
2.5 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能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高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不断收集当地有资质单位的相关信息,对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评价,选择三家以上单位组织招标或议标,从而确定维修保养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岗位操作人员对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工作要起到监督作用,必须在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确认维保单位维保工作执行情况,并且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定期将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送资质部门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学校每年检查(或抽查)二次,使用部门每学期检查二次,主要内容是: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落实情况,特种设备建账情况,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实验室每月检查一次,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内容是:设备及其部件的性状完好情况,保护装置的完整可用和校准情况,噪声、磨损、异常振动等运行状况。
2.6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及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学校负责人、管理人员等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分发安全手册、装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学校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促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培训做好备案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3结束语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范、合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令(2009年).
[2]段心龙.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4):97-100.
[3]王文彬,扬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4-5.
[4]王福德,孙强.浅议基层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几点不足[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2):40.
[5]张文华.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标准化,2008,(3).
[6]李宗九.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2007,(12):42-43.
[7]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187-189.
[8]李大鹏,刘军.强化特种设备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国设备工程,2010,4,65.
[9]TSGQ2003-200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S].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现阶段电梯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然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电梯事故让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受到了质疑。电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讨论了电梯安装交付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安全验收后,在平时的使用和检查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梯产量、保有量年增长速度都位居世界首位,虽然由于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重视,电梯安全事故有所下降,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违规操作
有数据显示,在近年来的电梯安全事故中,违规操作占到了62.5%,在设备缺陷、意外情况、非法使用设备等同类选项中高居第一位,且已经占到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违规操作是电梯安全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包括违规安装,如安装人员不佩带安全帽;违规维修,维修人员短接安全回路,开门走梯,在维修时没有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等,都会造成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隐患;违规救援,发现有人需要救援时,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贸然救援,违法救援程序额,没有正确使用三角钥匙。
(二)维护质量不过关
电梯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维保单位和电梯制造商意识到了电梯维保市场的重大利润,为了争夺这块蛋糕,很多企业开始采用相互压价的竞争策略。但是如果维保费用过低,维保质量必然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遇到故障不修或修理时走过场的情况,给电梯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而电梯本身属于固定性升降设备,不断的使用会造成磨损,因此需要定期的专业维护纠正问题,保证电梯可以良好运行,保养单位没有做好日常维修保养或不负责、不规范保养都会造成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一些部分责任的物业为了节省成本、降低费用,对一些有瑕疵的部件能用就用、能修就修,使电梯长时间带病运行,最终小问题酿成大隐患,引发事故。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梯是特种设备,对电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极高,需要通过质检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关安全管理证书后才能上岗,以便更好的维护和监督电梯。而很多单位的电梯人员都属于无证上岗人群,即使是取得资格证的电梯管理人员也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不严格按照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也不能对每台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认真的日常检查,使得很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威胁着乘坐人员的安全。
二、改进策略
为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预防电梯事故发生,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方面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
科学可行的制度是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本前提,但是我国目前的电梯安全制度还存在着条款制定较为粗略,不够细致,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很多内容还需要完善。因此各单位除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特种设备监察条例》中的条例外,各单位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细则制度,使制度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操作中的每一步骤都应进行详细的分解、规定,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人员,应对其进行处罚并通告,以警示其他人员。
(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现场监督力度
首先应加大对电梯管理人员的资质管理,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对已经上岗人员要做好岗前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其专业技能,还应在平时通过案例分析、安全教育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其次应让管理人员参与电梯安全适度的讨论及处理,使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方式类似事件,规范电梯从业人员素质。现场监督能够通过对使用环节的观察、检测,发现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设备,可以及时调整,对其停用或报废在电梯检查中应重点查看是否用超过检验周期、是否做过注册登记、作业证书是否逾期或无证操作等。同时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经常进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时可以有效制止或将损失降到最小。
(三)向乘客普及安全知识
电梯和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一样,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风险,而人们可以通过对电梯的不断改进、正确使用等降低风险,而乘客作为电梯的主要使用者,需要正确认识电梯的风险性和相关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发放安全手册、标语警示、技术答疑等手段,使市民能够知晓电梯的基本知识,指出使用电梯中的一些错误和威胁性的行为,比如在电梯运行中扒门、等电梯时踢门、不停的敲打按钮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放心、安全的使用电梯。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电梯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物业部门、维保单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乘坐人员等意识到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互相配合协作,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安心、安全的享受电梯带来的便捷。
参考文献:
[1]马瑜.电梯:上上下下安全为重[N].昌吉日报(汉),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