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动画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10-18 18:10: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动画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动画教育论文

篇1

所谓创新性,指所设计的角色必须是个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不同作品中角色形象的唯一性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应该是唯一的。笔者以为,设计师在进行角色设计之前要仔细研究剧本,根据对角色的描述,综合故事发生的年代、地域、环境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剧本内容的角色,使得角色在外貌特征、习惯动作、表情动作、肢体动作、口型、服装配饰等方面都具有原创性。

2.相同作品中各个角色的唯一性

在同一个剧本中,每个角色都要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设计师要根据每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为其设计出区别于其他角色的造型,创造性地将文字剧本所描述的角色转化为具体形态的视觉上的角色。

3.各个角色性格的唯一性

动画角色设计不应只停留于在画纸上呈现出线条和色彩,设计师要努力思考如何通过表现手段将角色所包含的性格特征塑造出来,使平面上的造型成为一个有立体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即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化的角色形象。

二、角色设计的民族性

“民族是基于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或多个共同体的总和,是由人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大群体。”①2,77民族性实际上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性。

1.民族性实现的条件

抽象的民族性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才能表现出来,民族性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民族性在艺术作品中的实现必须要以艺术作品为载体。脱离载体的民族性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艺术作品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具体存在。民族藏在艺术作品中,需要接受者去理解。第二,民族性的实现必须依靠主体的认识和理解。民族性没有主体的认识和理解则无法实现。因为每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同,其所认识到的民族性就有程度上的差异,主体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受很多条件限制的。第三,民族性的实现需要民族化的手段。民族化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加7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某个民族特色的手段或技巧,其他民族也可以借鉴来表现本民族的民族特性,所以运用某种民族化手段和技巧并不一定表现该民族的民族性。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虽然运用了中国某些民族化的手法,但其表现的是美国的思想和民族特性。

2.动画角色中的民族性

动画角色中的民族特性,是由动画创作者的民族性和文化观念(包括审美观和价值观)决定的,是创作者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自然体现,其形成过程是创作者自身修养的积累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动画师设计出来的角色,总能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心灵体验,也就是说观众通过一个角色就可能判断出这部动画属于哪个国家。

(1)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特征,如中国儒家的“仁”“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等,它们或多或少地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表现在每个中国人的行为举止、思维习惯中。虽然民族性是一种抽象的特征,但它可以通过具体事件或作品表现出来。如,国产动画片《三个和尚》中的小和尚、高和尚、月半和尚造型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采用中国绘画简洁写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角色出场的时候,分别配以小乌龟、蝴蝶、小花、小鱼等形象,使整部动画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推己及人”的思想以及佛教中“不杀生”的戒律。

(2)国外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性

老鼠是现实生活中人人喊打的“四害”之一,但其在美国动画《料理鼠王》里成了烹饪高手,能够烹调出广受欢迎的美食。这种典型的美国式幽默背后蕴藏着美国精神,夸张幽默的角色设计满足了观众对一部商业娱乐动画放松心灵的期待。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的场景都非常细腻唯美,其动画角色造型的原型大都来自生活中的邻家小妹,清新纯美、勇敢坚韧、贴近生活,既反映了宫崎骏本人对人、自然、理想的思索,也反映了日本这个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角色设计的受限性

动画作品中的角色一般都承载某种文化思想、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浸染人类的情感内容,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之一。角色的设计涉及美术(手绘)、文学(剧本)、音乐(为角色编配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计算机(制作软件)、商业策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1.制作主体的制约

动画角色设计一般需要集体共同创作,尤其是大部头的作品,因为它所涉及的制作主体包括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创作者。

2.专业水准的制约

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水平高低取决于核心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直接取决于导演、编剧、动画设计师等艺术水平的高低。

3.市场因素的制约

动画角色设计受市场的制约。当下的艺术作品一般都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画作品表现得尤为明显。动画制作作为一个专业团队的生产活动,投资成本高昂,制作公司在制作前一般都会考虑能否回收成本,如果不能回收成本,公司可能因此而破产。作为动画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角色设计同样面临市场因素的制约。

在设计动画中的角色时,设计师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角色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会提高制作成本。第二,角色的设计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差别。受众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地域环境、喜好以及对当下流行元素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是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如,当制作4一6岁的儿童观看的动画片时,设计元素应简洁明快,颜色应鲜艳亮丽,角色形象应尽可能甜美圆润,如《大耳朵图图》中图图的角色设计。而适合成人的动画片则要尽可能地多元化,在角色的塑造上应赋予人物一定的特征。第三,角色的设计要考虑后期衍生品的价值。

篇2

一个只知道关注技术造型技巧而缺乏注重思想文化素养、甚至只是为了混口饭而学习技术的人,可能创建出有思想内涵的角色吗?只要肯下力气,技术培训很快可以上轨,甚至短时间就能生产华丽炫酷图像;思想文化的培育,却不是一朝一夕可至。把角色设计误会成美术造型,其实是功利心态、功利政策下一种浮躁而粗暴的解读。看看这种功利解读的后果:大量动画制作企业为了赚取政策补贴而做动画,拼命注水拉分钟数,产品粗制滥造……现实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动漫十几年来的努力,产出分钟数早已不止十倍于日本和美国,经济效益却不及人家的零头;文化价值效应呢?能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实在是少之又少。

二、以形象塑造和叙事为目标的角色设计其实始于故事创作

尽管角色设计一般被用作动漫术语,但是角色以及角色设计(或说人物设定)可不是动漫专用。明确的角色概念源于戏剧,并事实上更早地存在于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最典型莫过于小说创作。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象,经由故事情节而凸显;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发展又具备推动作用。因此,人物与特定环境下的故事,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对于动画,故事始终是主要元素,不管这个动画是真人饰演还是手工绘制又或是数字加工的。好的故事才会诞生成功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角色,必有其鲜明的性格形象魅力;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角色,更必有其灵魂、精神、感染力。同样这些角色的性格形象必然是通过其经历故事而显现。林冲、鲁智深、武松……这一系列角色,可以用小说、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形象塑造和叙事目的。故事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说故事的语言媒介不同,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艺术魅力不同。也就是说,真正的角色设计从故事创作开始的那一刻就随之开始了。从美日动漫文化来看,漫画和小说为影视动画提供了强大的故事来源。根据日本出版界数据统计,他们2013年播出的动画,源自漫画的有91部(40.4%)、轻小说的有33部(14、6%)、其他(小说、图书、玩具等)有34部(15.1%)。漫画可以被看作是应用了蒙太奇手段的绘本小说形式,好的漫画师是与小说家一样的说故事能手。几米的绘本作品风靡,美、法、德、希腊、韩、日、泰国等皆有译本,许多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电视剧。读者着迷于几米的画,着迷于几米画中的故事,那些成人的寓言和童话。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的宫崎骏,原先是漫画师出身。类似宫崎骏这样兼有作家、编剧或漫画师背景的大导演很多。徐克甚至说:导演是他的兼职,漫画师才是他的主业。的确,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绘制的结合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的影视分镜手稿,何尝不是浓缩的故事漫画绘本?沃卓斯基姐弟(《黑客帝国》、《云图》)、黑泽明(《影子武士》、《乱》)、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这些著名导演,无一不是分镜大师,无一不是说故事的能手。有了故事以后,角色形象也已然存在。至于视觉上的美术造型只是从胸中之竹到笔下之竹的终端呈现。这就是希区柯克经常说的: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从故事创作到最终的视觉呈现过程,才是完整的角色设计。倘使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身兼作家、脚本、导演甚至制片人),故事的原始意念自然可以被完整保留;如果这个过程是由团队协作完成,那么负责视觉造型输出的角色设计工作,同样必须从最初的故事切入,深刻解读,食其味、取其髓,方能成功化其形。一个称职的能够“深刻解读”他人故事的视觉造型师,其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绝不会低;对于不会画画的导演来说,他的视觉造型师应当能如同他的手脚一般把他的想法变成画面构图。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貌若表面审美造型的角色设计,若是不能让画笔下的角色表情、眼神、发式代替创作者说故事,那就只能是笔尖上的浪费。

三、好的故事:真实、自信而让人信服;自信的文化价值观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艺术的观察、理解、坚持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动人。好的故事,必然是当下的真实。真实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让人信服。可以神游、可以穿越,但不论是神游到银河系外还是穿越到过去未来,故事的眼界、情感、思维、价值观,都必然系于当下。经典的故事都是生于当下而得以存于永恒。《功夫熊猫》以古代东方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却依然是“美国人黄皮肤白内容,依然梦工厂原厂路数设定,小人物大块头挫胖子转HERO标准节奏”。有些中国观众“憎恶这种故事类型,好吃懒做者轻易就可本领高强,不作准备恰恰会大获成功;而勤学苦练者都是呆子、都会失败,只能作为陪衬主角红花形象的绿叶存在。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害的”,这是站在国人“天道酬勤”的角度去理解,殊不知对于教育这件大事,老美真诚地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做学霸的潜质,而是向来迷信天分,等待时机成熟。几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以情感、思绪为墨,藉画笔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真实看法。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几米的作品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宫崎骏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后来的《龙猫》、《萤火虫之墓》、《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坚定的脉络,最终成就其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好的故事,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呈现,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创作者的面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并籍此而取得其存在的意义。成功的角色,不论是令人爱的,还是令人恨的,又或是令人又爱又恨的,总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坚持己见”之处。

四、克制功利心态、重视文化价值教育、鼓励有文化价值的故事创作、并因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而自信

篇3

(一)美国数字动画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国家,所以民族特色在他们的作品里并没有很大的体现,但是欧美动画却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其严谨的叙事手法和精良的制作技术,至今别的国家仍难有超越。以迪士尼为例: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表演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二)日本数字动画的特点

虽然从技术制作手法上来说,美国在全世界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从民族特色和艺术性上来说,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美国无法比拟的。从20世纪60年代的手冢治虫,70至80年代的宫崎骏、高烟勋到90年代的押井守、大友克洋再到新生代的和今敏和新海诚,日本以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手法,在世界动画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俄罗斯数字动画的特点

俄罗斯艺术家十分重视在作品中表现风格,他们认为,没有个性面貌的艺术是缺乏感染力的,坚持通过精益求精的油画技艺以及经典的民间传说来表达人文理想,和高超的实验动画技法。如VladimirMayakovsky和DzigaVertou以及伊万·伊凡·诺夫·瓦诺都将本国的文化融入到动画作品中,使俄国的的数字动画作品充满着浓厚的艺术味道和民族特点。总之欧美数字动画的人物特征夸张,日本动画的角色偏向于写实,俄国动画风格有着厚重的艺术味道等,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能站在本国的文化根基上,把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嫁接在数字动画作品中。

(四)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必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述语言,而这些正是我国欠缺的,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如同“山寨”品,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到处模仿,为别人做嫁衣,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始终难成大器。而我国的数字动画制作人零散地分布在各大城市,没有大型的动漫机构将其统一,加之每个公司都有很多因素制约,实现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就很难,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字动画就显的极为重要。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这一设计理念,在学习时期得到指引和发展,这对数字动画行业将是颠覆性的变革,因此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数字动画现状以及教学的侧重点民族特色

(一)曾经的辉煌

自从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却被误认为是苏联的影片,让老一辈的动画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并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到震惊中外的《大闹天宫》再到《哪吒闹海》和《三个和尚》等优秀的作品都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上,汲取精华融入作品中,使动画作品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因此中国当时还拥有“中国动画学派”这个荣誉称号。

(二)我国数字动画的迷茫

中国动画也曾辉煌过,也曾拥有具有民族风格鲜明的时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原因的冲击,动画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带有浓重日韩风格的动画作品,渐渐地迷失自我,没有了民族特色。实至今日中国的动画还是在模仿,不是模仿日韩,就是模仿美国,唯独没有本国特色。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的问题

因为长时间受国外文化和动画外衍产品的影响,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缺失,使我们的青少年深陷其中。越来越忽视民俗文化。导致很多中国文化精粹断层,甚至消亡。而在教学中深受影响的学生也更喜欢日韩、欧美的设计风格,并以此来作为创作的样本,而作为教师也只能拿60至80年代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作品,来给学生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的范本,但相差几十年的审美差距,学生似乎并不领情,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本土动画时显得尴尬和无所适从。因此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四)开创特色数字动画的教学建议

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很多方面都被中国传统美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间美术也慢慢地被现代人所接受。如皮影、戏曲、剪纸等很多民间艺术运用到数字动画中,使数字动画具有民族特色,然而怎样在数字动画创作中,把民间艺术巧妙的融合进去,国画大师李可染有这样一句话:“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数字动画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思。这是一种境界“,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研课题,研究创作发展思路,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机械仿照民间艺术家的表现语言去套用数字动画,人们也不会喜欢,应深入的研究两者更好的融合方式。而“打出来”这相当于研究过程,通过了解和探研慢慢琢磨出一套合理的创作思路,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地消化。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对民俗剪纸的借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以剪纸为例,我们可以借鉴剪纸艺术文化运用到数字动画教学中。

(一)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式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一般是以平面纸张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其组成元素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而拼贴剪纸是以各种颜色的色纸剪成各个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贴在一个画面上。

(二)“色彩”“造型”“想象力”在拼贴艺术剪纸中的体现

1、五行色的视觉震撼拼贴剪纸属于剪纸的分支,属于母女传承的民艺系统称作“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层的表现。运用了传统的五行色,青(木)、赤(火)、黄(金)、白(水)、黑(土)为色彩主题,正是这些传统五行色的运用和巧妙搭配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营造出鲜明的艺术,通过色彩的渐变、堆叠,冷暖互补的用色方法营造出而瑰丽多彩,鲜明亮丽,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以及艳丽互补色的运用,如珠宝般夺目的视觉效果。2.拙朴独特的造型1)简约符号造型的运用拼贴剪纸给人呈现出瑰丽繁复的视觉效果,但仔细研究后他的造型很多是由简约的符号造型组成,而这种简约的符号用来设计创作数字动画中的角色造型会更加富有民族特点。2)对称式的人物造型对称式的人物造型是剪纸艺术的特有艺术特点,整体感觉拙朴,清晰、明朗,这种造型方式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3)丰富大胆的想象力任何作品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同注入的灵魂,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因为运用了想象力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发挥想象,并借鉴民间传统故事和童谣。会使学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的富有灵气。

四、结语

篇4

动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1.增强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分析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全程都不参与。这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市场营销、采访等,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那么简单,其跨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改善。

2.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为毕业打下基础项目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和市场,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学生将深入社会探索动画设计给当今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学习动画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这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教师也似懂非懂。项目引导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切,无疑是要求学生向社会需求看齐,提早为毕业做准备。

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动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教师分配并指导项目任务

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首先要慎重选取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考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的实施。如要考察某地影视公司的动画设计情况,最好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当地的学生,这样更方便。除此之外,项目的设计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能与目标设定,要时刻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如“Flas设计”就是一个大的项目,适宜安排在期末进行,也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也在项目的考查范围内,不仅能锻炼学生接触社会,也能使其巩固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如何开展项目进行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

2.启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项目引导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教师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8个人,分别实施不同的项目。分组应该按照项目的便利条件来分,如地域、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方面等,总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记录员。汇报员将本组的成果汇报给教师、同学,记录员将调研的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员是进行实地考察的学生,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实际教学中,每位组员都应该去企业考察,并且一同思考讨论,找出创新点,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标。

3.制订计划,实施项目

计划要靠学生讨论得来。如在“调查某影视公司的新产品Flas设计”这个项目中,学生要了解Flas设计中的知识点,如动画设计的原理、思路、制作要点和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等,从而学习公司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点和特色,并善于发现不足,找到创新之处。计划应包括联系企业、确定采访时间、讨论动画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等。接着便是实施项目,应将重点放在讨论动画设计与提出设计方案上,因为这体现着教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学生应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4.汇报项目成果,认真反馈

篇5

1.增强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分析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全程都不参与。这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市场营销、采访等,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那么简单,其跨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改善。

2.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为毕业打下基础

项目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和市场,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学生将深入社会探索动画设计给当今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学习动画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这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教师也似懂非懂。项目引导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切,无疑是要求学生向社会需求看齐,提早为毕业做准备。

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动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教师分配并指导项目任务

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首先要慎重选取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考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的实施。如要考察某地影视公司的动画设计情况,最好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当地的学生,这样更方便。除此之外,项目的设计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能与目标设定,要时刻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如“Flas设计”就是一个大的项目,适宜安排在期末进行,也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也在项目的考查范围内,不仅能锻炼学生接触社会,也能使其巩固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如何开展项目进行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

2.启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项目引导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教师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8个人,分别实施不同的项目。分组应该按照项目的便利条件来分,如地域、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方面等,总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记录员。汇报员将本组的成果汇报给教师、同学,记录员将调研的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员是进行实地考察的学生,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实际教学中,每位组员都应该去企业考察,并且一同思考讨论,找出创新点,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标。

3.制订计划,实施项目

计划要靠学生讨论得来。如在“调查某影视公司的新产品Flas设计”这个项目中,学生要了解Flas设计中的知识点,如动画设计的原理、思路、制作要点和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等,从而学习公司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点和特色,并善于发现不足,找到创新之处。计划应包括联系企业、确定采访时间、讨论动画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等。接着便是实施项目,应将重点放在讨论动画设计与提出设计方案上,因为这体现着教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学生应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4.汇报项目成果,认真反馈

在项目完成后,每组的汇报员应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和同学,说明本组的计划、思路,实际执行的步骤、遇到的困难,以及本组设计方案的创新点。各小组应该认真听取别组的汇报,并且做好记录,以备借鉴。教师听取完所有学生的汇报之后,应该分别予以点评,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且要求各组将改正后的方案重新整理一份交上来。教师需要对改正后的方案仔细批阅,因为最后一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能力锻炼落到实处。认真反馈过后,教师布置下一轮项目。项目引导教学法每学期不宜进行太多,以2~3次为宜。

三、结语

篇6

1.动画素描中构图与镜头语言的应用

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动画素描中构图与镜头语言的应用其实质是一个问题,即:视角的选择。许多人在学习美术的第一天中,老师就用讳莫如深的的表情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构图。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在一张有限的空白空间内感受每一样添加物的位置与大小,一件、两件、三件……,渐渐地我们又学会了在更多的物体中如何确立主体物及它与周围的关系。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静态的、甚至是封闭状态下的构图或者是一种视像的组合。我们提供给观者的只有一个视角,并在这一单独的视角中努力尝试将看到的视像或是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是这种体验的过程都可以表达。这时的视角是一种非常自我的、私密的、带有完全个人色彩的角度和立场。我们在各种场合所看到的作品尽管会受到场地、灯光、环境的影响,但作者始终努力将这些因素减弱到最小的程度,尽可能地留下一个准确且合理的视角给观者去静静地欣赏它。

就拿《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而言,如果采用马塞尔.杜桑立体分解的方法在静止的画面上展示连续运动过程,进而采用多视角的话,蒙娜丽莎的微笑该是多么的诡异。因为达芬奇在创作时选择的视角就是观者所看到的视角,这是达芬奇想让我们看到的。但在动画素描中,《蒙娜丽莎》就可以用多幅的作品,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表现。让《蒙娜丽莎》系列的作品动起来,或者是让观者动起来;作品与受众两者只要保持其中一方的相对运动,观者都可以得到更多视角、更加完整的形象信息。动画素描中的视角选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流动性与补偿性。视角的流动性必然产生视角多样性的变化。在视角选择阶段中,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在一幅画面中交代所有的问题:权衡所有物体在一个平面空间的位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不用管构图了吗?答案是:不。尽管素描在动画中视角是流动着的,但荧幕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观影者视点是相对稳定的,观影方式目前来讲没有根本的变化。这种方式规定了整个视角流动过程中所呈现的画面必然由许多独立的画面构成,单一画面中所具有的关于构图的形式美的原则,在这流动着的视角中同样适用。动画素描中视角可补偿性现象是采纳了电影艺术特有的一种现象。

即一个完整的形象可以由多个不同大小、角度、空间、时间的零散的形象,采用符合观者接受习惯的方式补充并偿还出一个完整形象。在动画素描中,作品的内容可以是零散的,但并不意味着动画素描作品创作中可以肆意撕扯其表现的内容。动画素描教学与创作中,由于受到电影艺术中视角转换变化的影响,视角选择的多样化是必然的产物。这种变化体现在:时间、地点、行状、明暗等的更替与穿插,并在此过程中还原出完整形象。比如《变形金刚》中汽车人的形象,大小、行状、质感、功能性、情绪等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展示中得到了充分的补偿与还原,在每一个观者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人形象,每一个形象也是不同的。这种在影视中常常采用的流动性视角的变化,将动画素描创作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的境地当中。以前的素描创作只考虑一个视角下的表现行为,而在动画素描中则要依照导演的的要求去不断地创作一系列、连续、不断变化着的视角下系列素描作品。用一个简单的说法来解释,以前传统的素描可以用一个或数个视角在一幅作品去讲一个故事;那么动画素描则是用更多或急或慢的移动着的视角,用更多幅作品才能讲一个故事。甚至是一系列连串的素描草图更能表达动画素描完整的含义。

2.动画素描的写实性表现语言

动画素描在描绘上的写实性表现需求来自于是荧幕内容和不同视角在细节上的表现,随着镜头与视角的推移变化,画面必须要有足够的细节去支撑。国际上普遍要求B级2K画面动画影片的技术设定标准,其画面可以放大三十米都很清晰,依旧丰富、饱满、流畅。动画电影对于画面素质要求较高,矢量图能够保证形象线条和边缘的整洁,但层次感较差,不利于表现色彩与明暗复杂的事物。点阵图虽然能够带来更多的细节与层次,但绘制成本较非常高。这两种方法是动画电影中最常用的两种绘制方式(不包括三维动画)。动画素描中的细节描绘,在教学与动画制作过程中经常被简单的强调成线条轮廓与二级明暗关系。这种方式强调画面内容的可识性,旨在用简洁、经济、经过优化了的展现方式让观者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画面信息,该方式在日系动漫中最为明显。近年在色彩、场景、透视、细节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日系动漫形象简易、单薄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动画素描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线条与二级明暗的可识性刻画,势必造成素描艺术表现语言的僵化与消逝。美国动画形象中线条明快有力,流畅而又生动,强调夸张的动态与表情,造型结构明确,角色形体解剖有据可循,造型手法写实。动画素描写实性表现的动因主要来自于观者现实生活体验的召唤。模拟是人类最重要的天性之一,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想象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屈身于宽大的草叶之下,头上鲜艳的羽毛在不自觉的晃动着,在幽暗的丛林中显得格外醒目。

父亲时不时的学几声其它动物的叫声,然后静静的听,静静的等……。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捕猎成功的机率,而且也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捕猎成功后他们会取下动物皮或骨头的某一部位挂在身上,或将这次捕猎的过程刻画在岩壁上,或纪念,或祈祷,进而将之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占有,来期待更多物品的获得。上面这个故事很形象的说明了模拟的“像”所带来的好处,而且绝对是模拟的越像所带来的好处就会更多,成功也会来得更快。模拟能力在时间的推移中已经成为人类非常擅长的能力,人类生活中将这一能力刻意的进行强化。强化的领域包括声音、物象、动作等,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这种强化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如音乐、绘画、设计、表演、舞蹈、武术等专门专类的细分。模拟(画得像)是绘画千百年以来一个重要的主题,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认为是唯一的标准。从西方绘画的发展来看,写实性绘画理论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甚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发表过关于模仿的的观点。用用柏拉图的实例来说,床有三种:第一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床的“理式”(Idea,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所以只能译为“理式”,不能译为“观念”或“理念”);其次是木匠依床的理式所制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这种关乎理式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艺术家,在描摹自然对象时多了一份对写实描摹的笃守。

这种动力影响至今,以逼真再现为主要特点的三维动画电影目前占据动画电影半壁江山,大有超过平面动画电影的趋势。因为除了特定的诸如文字、记号、公式、图腾、纹饰等一些符号化的特殊形象之外,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比模拟或说是“像”更加具有表现和传播能力的表达方式,何况这种“像”的能力是体现在二维平面介质上面。动画素描作为更加精细的分工依然保留和发展着这种模拟的能力,尽管人们试图摆脱这种单一的视觉体验,但眼睛看到的便是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所谓纯形式的画面美或者深邃的思想内容,由于受到个体经验差异的影响,造成体验与表达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类动画电影不利于市场商业推广,无法从影院获得商业利益。所以,“像”仍然是人类视觉体验的绝对形式。素描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种类并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这种属性为动画注入了一股灵气。尤其在动画素描教学中这股灵气显得弥足重要,如若没有了这股灵气,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动画只会是徒有机械外壳与程序的组合。

篇7

关键词:机遇挑战竞争思维方式文化传承机遇

一、大时代——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的几年之间全国已有近200家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回望过去,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市场经济环境逐渐形成,按市场化、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中国的入世,各行各业都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文化教育和信息产业也正面临着挑战。其中艺术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壮大与发展,空间已变得相对有限,那么必然要寻找新的社会需求增长点即新的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空间。而动画教育与动画游戏产业的前景在经历了相当长期的痛苦酝酿之后,很快将要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这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动画产业,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2年,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是268亿美元,2003年预计是310亿美元。韩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汽车业。在拥有儿童3.9亿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动画游戏业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集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动画游戏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的主体部分,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状态,更关系着未来的文化传承。目前,美国、日本和韩国动画游戏的盛行不仅给中国带来经济的流失更带来传统文化的断层。

韩国和日本因国地狭小,受制于物质化的传统产业发展没有大的空间与前景,转而大力发展不需要消耗物质能源的文化产业。韩国将动画产业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韩国文化振兴院是政府出面组织的非政府组织,设有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论证委员会。他们在各地的办事处分析当地的市场情况,向政府提供建议,政府据此组织企业进行投资。前不久韩国又推出了“卡通振兴5年计划”,决定从今年开始到2007年,将韩国国内卡通市场规模从现在的5万亿韩元增加至10万亿韩元,并将通过国家及民间共同融资2000亿韩元。可见,韩国政府是非常重视和扶持动画产业的,他们在按照市场规律有步骤有组织地运作。

动画教育与动画游戏产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中国动画发展人才奇缺的矛盾,正是全国艺术院校发展动画教育的历史机遇。中国动画教育办学历史最长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1999年以前,它还是美术系中的一个专业。到了2002年,正式面向社会招收学生的动画专业院校已达四五十家左右,2003年达到70家,到2006年初已有200多家。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同国际上动画产业比较发达的美、日、韩动画教育院校相比,在中国的动画教育院校还是很少。因此,中国动画教育同样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全国的动画教育的现实状况基本如此。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否健康成熟,看一看该学科教材体系的建设与相关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就可以有一个起码的判断。在目前这种大的环境下,教材从质量上暂不去讲,仅从数量只有有限的几本、并且多数专业教师多是从美术教育转过来的来看,动画知识、技能有待学习提高,教学经验有待总结完善,继而丰富。总体上师资严重匮乏,更谈不上成功的经验了;动画专业教育基础体系远没有形成,更谈不上完善了。而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必然,有空白就需要弥补;不完善,就有机遇。

二、动画教育跑马圈地,发展后劲尚未明晰

动画教育院校风起云涌,以招生数量来跑马圈地,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用扎实的基础工作,从系统工程上做起,并且一切还得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院校的自身基础条件与特点,认清动画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确立符合本身特点的长远发展目标,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国的动画教育从某种角度看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机遇同样也是平等的。任何事业的成功运转都有一个起步、开始、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因此,作为动画教育者要切实从基础一点一滴做起。在目前这一阶段,大多数的动画院校的专业师资只有一到三名,自己培养师资需要一定的培养周期,而且,优秀的师资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实际创作教学经验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所以,条件如此,事业还不能等待,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做起,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整合好现有的动画教育资源,逐步确立并完善整个动画教育体系。如果说有竞争,也要分清主次,分清竞争对象。也就是说外国动画与中国动画的竞争、外国动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国内院校之间更多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要保证动画教育的发展后劲,实现国内动画教育院校多赢局面。

三、学院教育与社会实践(产业)的关系

教学是动画艺术专业的主体,科研是教学的翅膀,实践(产业)是教学的试金石。三者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自然是其中心环节,一切的活动必然围绕教学而展开。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尤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相当快速的。如果没有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科研和实践的促进,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教学并不能脱离科研与实践而自行其事,必须有科研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同样,过于注重科研与实践(产业),偏离了以教学为主线的原则,又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偏颇狭隘,缺少系统性、普遍性。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语言、表演、戏剧、舞台、音乐、舞美、灯光等。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影视的一般属性,又有动画艺术所特有的属性,如动画艺术中的演员不是真人的表演,而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虚拟形象,但其所做的表演又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因此,动画艺术的教学有其自身相对的特殊性,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这样就要求围绕实践的学习环节更多一些。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都需要有一个从起步、过渡到逐渐成熟,到全面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个过程不要太曲折,太漫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试验,国际影视动画产业大鳄已对中国的影视动画市场虎视眈眈,我们的传统文化势必受到冲击和影响,动画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应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动画教育与产业的繁荣需要大动画的艺术教育概念

1.传统思维定式的制约。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有优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优良的人文传统,这是我们的优势。同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另一方面传统也有制约我们思维方式的弊端,这样说并不是排斥文化传统,而是要提醒我们自己不要被传统所羁绊,裹足不前。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上,动画是一门对想象力和夸张力都有非常高要求的艺术,传统的思维定式制约了想象力和夸张力的发挥。如何突破思维定式,开启思路,这是中国动画人的共同课题,传统的思维定式制约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上,体现在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上,体现在动画教育与产业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专家或学者去研究解决。

2.文化底蕴与视野的制约。一方面,动画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的缺少,交流渠道不是很通畅,与其他相关的姊妹艺术如音乐、文学、戏曲等的交叉、交融不够。动画艺术生产创作与商业运作环节的连接不充分,动画行业环境氛围有待建立。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从事动画艺术的从业人员在对文学功底的积淀的重要性上存在一定的忽视。动画艺术不仅仅是动画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生命、历史、人文的认知与思考的问题。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有意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积淀,同时,相关环节如动画编剧、导演等又与传统电影电视编剧、导演的相互认知与参与上存在断层,也制约了动画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急需动画教育去解决的问题。

3.行为方式的制约。有时很多人做事经常爱抱怨,这个条件不具备,那个困难大,没有这个,缺少那个,困难讲了一大堆,缺乏认真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态度和积极研究怎么利用现有的条件达成目标的求实精神。

五、抓住发展机遇,繁荣中国动画教育

综上所述,抓住目前动画教育与产业在新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时展的千载难逢之发展机遇,把我们的动画教育与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动画形式为载体,以动画教育为手段,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我们中国的动画能够认真从以上几个方面逐一落实,认认真真,不急不躁,充分整合与利用好现有资源,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从思维上、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纲挈领,那么动画艺术教育与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动画教育;动画批评;融入

随着我国动画行业的不断发展,及综合性教育事业的相关发展需求,我国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在大力发展动画教育,并且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动画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就动画教育的整体来分析,其内容主要应当包括动画史讲解、动画理论教学及动画批评。但是,很多院校在动画教育当中没有将这几部分重要内容联系在一起,而是出现了明显的内容缺位,其中,动画批评的缺失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样一来,不仅会给动画教育的整体质量带来影响,更会造成学生的相关能力无法提高。因此,针对动画批评进行分析并在动画教育当中融合动画批评就变得极为重要。

1动画批评自身的必要价值

动画批评的主要范围和对象,是动画创作以及动画作品,对所有的动画形式和内容进行理论评说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动画批评。动画批评对提高动画理论价值和动画创作实践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动画批评自身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它是一项科学的、严谨的、具有深刻美学价值的活动。动画批评是动画领域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性、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以及建设性是动画批评的主要抓手。

1.1保证动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

动画批评是动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强有力的保障。动画批评能够将动画理论和动画实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和谐统一于动画作品的意境之中。动画批评本身应当是动画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与动画教育相互影响。所以,在动画教育当中,教师需要利用动画批评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一些粗制滥造的动画作品等,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提高动画批评的能力,并且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保证动画教育顺利进行。如果动画教育缺少了动画批评这一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当中就不会具有批评意识,教育内容就不够完整。

1.2对于动画创作存在重要意义

动画批评是伴随动画的出现而逐渐发展的,可以进一步带动动画思想的具体发展,是动画思想上升到实践理论并且指导具体实践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动画批评与动画创作存在紧密联系,在动画创作过程当中,相关人员会对不同的动画方案进行批评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且对动画创意进行批评分析,进而保证动画创作的整体质量,以免动画创作存在明显的盲目性与滞后性。此外,动画批评还可以及时发现动画创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续的动画创作提供科学的方案,不断提高动画创作质量。

2如何在动画教育中融入动画批评

我国高等教育在对动画专业的教学设计中淡化了动画批评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动画教育在涉及动画批评方面的课题少之又少。众所周知,动画理论是建立在动画实践基础之上的,而动画批评是一项理论的科学活动。一方面,动画批评能够促进动画理论在批评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普遍理论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动画批评能够促进动画实践自觉地接受动画普遍理论的指导,从而形成动画专业教学的理论批评和实践创作的良性互动与循环。

2.1正确认识动画批评及动画鉴赏关系

在我国开设动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很少有将动画批评作为内部的分支学科的现象,大多数使用动画鉴赏等其他内容代替。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动画鉴赏与动画批评是相同的,导致动画批评无法顺利开展。动画鉴赏,主要是指欣赏动画的对象利用自身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等对动画内容进行艺术方面的再创造,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享受。而动画批评是在动画鉴赏基础上发展形成,带有很强的客观性与理智性,是一种以价值分析为表现形式的活动。动画鉴赏带有很强的被动性,也是动画批评的最初阶段。相关教师应当告知学生,动画批评是在动画鉴赏的基础之上深入发展的,主要是在动画相关理论的引导下对动画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进行理论方面的鉴别等。

2.2在动画批评中遵循科学原则

教师若想在动画教育当中融入动画批评,就需要遵循相关的科学原则。对于人类个体而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就会使不同的批评者对于同样的动画作品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动画批评当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贯彻“实事求是”的批评原则,由于动画作品是整体存在的艺术创作,所以还需要学生在动画批评中进行整体批评。如果学生从单一角度对动画作品等进行批评,就会造成对动画作品的片面认识,甚至会出现错误的批评认知。如果在动画批评当中,批评者仅能将批评视角局限于某一个小的角度,将批评的立论建立在片面的认识上,就会造成动画批评的科学性逐渐消失。只有在动画批评当中确保多元化的批评特点,才能真正保证动画批评的相关效果。

2.3给予动画批评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动画教育当中,虽然动画批评还没有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无法否认动画批评对于动画创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开设动画教育的院校及相关教师,应当认识到动画批评的自身价值,并且给予其应有的重视。动画批评从实质上分析是一种科学活动,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对动画创作作品等进行分析,并将动画作品中的深层内涵揭示出来,对动画创作的经验进行总体分析,并且挖掘出动画创作的规律。作为动漫专业的教师应当认识到,动画批评在动画创作、动画教育等发展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当在动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批评体系,并且确保动画批评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画批评的自身意义得到高度重视,并且让学生对动画批评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动画批评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较好的环境。

3结语

从我国动画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动画批评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我国动画批评之所以没有得到重视,与很多因素有关。正是因为很多院校在动画教育当中未能将动画批评纳入教育体系,所以造成学生无法提高在动画批评方面的能力,相关的批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很多学生仅能够对动画作品进行主观的臆断和十分肤浅的评价,而无法掌握动画批评中的精髓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动画教育的同时全面认识到动画批评的意义,并且将两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动画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学生对动画作品的洞察力以及在动画批评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宇.动画片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韩文利.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3]赵慧,王晓燕.融入中国元素的动画创作创新理念初探[J].电子世界,2014(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