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04:06: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化用户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数字阅读
技术是驱动信息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2016技术趋势与展望》报告提出,数字化渗透到了万事万物中,也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技术、新的解决方案、前所未有的数据量、传统与新系统交织……新的一切。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推进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建成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各大高校图书馆也都纷纷提出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未来5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与资源建设、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等将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学界与业界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感知变化,洞察趋势,为改进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出谋划策。
1数字阅读趋势与高校图书馆的角色
2016年4月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了《2015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近3亿。2016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4%,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迅猛增长;其中,2015年有51.3%的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60%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8.8%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1.3%的国民使用Pad进行数字化阅读,2.1%的国民用光盘阅读;对电子书报刊的阅读情况考察发现,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26.8%,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电子报的阅读率为12%,电子期刊的阅读率为9.4%;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54.84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6.82分钟,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2.71分钟。可见,数字阅读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年轻人,生于网络时代的他们从小便习惯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设备间切换,对跨屏使用的需求尤为强烈,未来必将成为影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数字阅读迅速普及的同时,数字阅读内容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在2016年4月19日举办的全国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工作交流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作了题为《数字化阅读新趋势》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从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尤其是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时长超过了多数传统媒介的阅读时长,但从数字化阅读内容来看,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其数字阅读的内容质量需要提升。在推进数字阅读走向深刻的进程中,数字图书馆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2007年国际图联(IFLA)的《国际图联数字图书馆宣言》明确定义数字图书馆为数字对象的高质量在线馆藏。由此可见,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在推进深度数字阅读服务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根据前述两个调查报告的数据,目前我国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国民年龄主要在18-29周岁、30-39周岁之间,与高校大学生、年轻教职员工的重合度较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与学者通过互联网获取学习与学术研究信息,λ们而言,高校数字图书馆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专业数字阅读资源与服务平台。
2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现状
2.1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平台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也已基本建成数字图书馆系统。2000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数字图书馆也逐渐普及。同时,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还陆续嵌入各类公共互联网平台与社区,如即时通信、BBS、博客、微信、微博、豆瓣等。总体看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阅读服务矩阵,包括网络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虚拟社区等服务平台。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方面,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率先开通移动信息服务到2015年底,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根据笔者的在线调查统计,目前已有超过93%(约108所)的“211工程”院校建成移动数字图书馆。在图书馆虚拟社区方面,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在探索把Web 2.0技术应用到图书馆虚拟社区服务当中,例如上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社区、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民主湖论坛等,将图书馆虚拟社区建成了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武汉大学数字图书馆积极借助第三方平台,包括新浪微博社区、博客、豆瓣等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空间以及Wiki、RSS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应用等,搭建知识社区并开展服务。笔者通过在线调查发现,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有83所图书馆(约占71%)开通了微博。2012年以来,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关注微信平台,尝试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推送消息、读者互动、在线服务等,根据笔者的在线调查统计,目前我国“21l工程”高校中有103所图书馆(约占89%)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号。
当然,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初步建成数字阅读服务平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和图书馆社区的普及程度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有待改进,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等。
2.2数字资源建设
根据美国伊萨卡战略与研究部对2013年大学图书馆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图书馆正在从重视纸质藏书向重视数字资源转变,研究层次越高的大学对数字资源的依赖度也越高。近年来,在数字出版高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图书馆积累的数字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些数字资源涵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类型。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总体情况是数量迅速上升,品类渐全,比重逐渐超过纸质资源。
从购置经费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状况报告(2005-2013)》,全国“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经费自2013年开始超过纸本资源。图工委的《2014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显示,2014年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费继续大幅攀升,549所填报数据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总采购经费平均值约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49.7%。在201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全国图书馆出版社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图书馆公布的文献采购经费中,电子资源占到了65%,其中20%用于购买国内的产品,80%用于购买国外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2018行动计划》也提出逐步调整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经费结构比例,力争在5年中由目前的4:6调整到5:5。
在馆藏数量及比例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比例迅速提高。从2012年起,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馆藏量开始超过印刷型文献资源馆藏量,2015年该馆共收藏纸质图书593万册、纸质期刊96万册、非书资料22万册,收藏电子图书794万册、电子期刊146万册、数据库474个;根据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统计,2015年该馆共有纸本文献总量达500余万册,纸质期刊6124种,电子图书233.93万种,电子期刊6.52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71个。据有关调查统计,“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中90%以上单位拥有100个以上的数据库,20%以上拥有200个以上的数据库;中文数字资源几乎囊括了国内各大中文数据库,主要集中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知识资源系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外文数据库也是极其丰富,涵盖了期刊论文、电子图书、视频多媒体、图像资料、网络资源等,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学科领域;这些中外数据库中,电子期刊的数量远大于电子图书;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教学参考书系统、本校毕业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本校专家学者学术库、学科导航库等。
总的看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类型中,电子图书与电子期刊、数据库数量相对丰富,而对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少。数字资源以文本资源为主,多媒体资源相对不足。适合移动终端的数字阅读资源不足。缺乏对数字资源的进一步组织与挖掘、聚合。馆际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比较薄弱。
2.3数字阅读服务
数字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用户,近年来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渐从注重系统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转移到数字阅读服务领域,以用户为中心,利用前沿数字技术,拓展多元服务形式,包括数字资源整合与导航、移动服务、数字阅读推广、数字阅读社区等,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目前,绝大部分“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门户已经实现了OPAC和资源导航整合,建立了面向用户提供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检索平台。目前我国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普及率不断攀升,服务方式主要有APP应用软件、WAP浏览器和短信息,根据笔者对“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在线调查统计,几乎所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都开通了APP应用软件服务,其中86所(约占74%)开通了WAP浏览器服务,19所开通了短信息服务。在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方面,笔者通过在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均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数字阅读的推广,推广方式主要有数字资源宣传推广、好书推荐、微信推送文章、书评、影评、掌上阅读达人评选、创办主题论坛、馆办电子期刊等。在数字图书馆社区实践发展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尝试提供社区,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一些高校图书馆2015年的年终阅读服务数据统计报告,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服务的成绩比较显著。从图书馆网站主页访问统计数据看,2015年,复旦大学图书馆主页访问量达407万次,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主页总访问量计505万次,武汉大学图书馆网站主页访问量为771万次。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统计数据看,2011-201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检索和下载量逐年攀升,2015年全年电子资源检索量达1.8亿次,电子资源下载量达2773万次;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期刊全文下载量达1700万篇,电子图书下载量313万册;2015年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2015年武汉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访问总量为409万次,其中中文数据库访问量292万次,外文数据库访问量116万次,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访问量占比分别是中文学位论文54%,中文全文电子图书13%,中文电子刊6%,外文学位论文11%,外文全文电子书6%,外文电子刊10%;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最受欢迎的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一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最受欢迎的外文数据库有JSTOR、Web of Science-SCI、Web of Science-SSCI、Elsevier ScienceDirect、EBSCO-Academic Search Premier;2015年上海交通大W图书馆全文下载量排名前100名的外文电子图书中,Springer出版社和约翰・本杰明出版社(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的电子图书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24%和20%;从学科分布来看,人文、艺术类的电子图书占40%,工业技术类占27%,生命科学、医药类占21%,社会科学类占7%,自然科学类占3%,经济、管理类占2%;2015年武汉大学图书馆最受欢迎中文数据库(排名前5位)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维普资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最受欢迎外文数据库(排名前5位)是Web of Science、ElsevierScienceDirect、EI Engineering Village、Wiley Onlinelibrary、Springer Link。据微博与微信用户统计数据,201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微博关注人数达2.7万人,微信关注人数达2.3万人;复旦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关注人数新增2031个,总数达2万个;微信关注人数新增9043人,阅读数58万次,转发3.8万次;南京大学图书馆微博关注人数约1.4万人,微信关注人数总数已达2.3万人。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已经基本形成通过互联网阅读电子图书与电子期刊、查询数据库的习惯,尤其是电子期刊和数据库,不少用户已经产生依赖。不过,现有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方式还比较简单,移动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急需提升,数字图书馆社区服务以图书馆资讯为主,数字阅读服务的比例并不高;被动服务居多,主动服务较少,对用户数字阅读需求与行为的研究不够,对数字阅读推广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各高校图书馆之间鲜有协同服务创新举措。
3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展望
尽管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技术、内容、用户等因素的协同驱动下,未来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开启了一项新的改革,用电子书代替了纸质书,开设了一个全电子图书馆。未来,数字阅读服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1数字阅读比重继续加大,阅读行为逐渐泛化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冲击、改变、吞噬着大众身边的一切,正逐步成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等各种关系也将加速重构。“互联网+阅读”将进一步促进数字阅读的发展,在数量上,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关于数字阅读的调查报告均显示出数字阅读的快速扩展,未来数字阅读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在内涵上,越来越多元化的数字内容生产与出版传播技术不断催生立体、融合性的流媒体内容,数字阅读行为会逐渐与视听、体验等融合,成为立体阅读、多维阅读,阅读行为的内涵越来越宽泛。
3.2以年轻用户为重点,兼顾其他用户群
在服务对象上,高校图书馆将以用户迅速增长的数字阅读需求为依据,以年轻的大学生、教职员工用户群体为重点,兼顾校内其他用户群和校外社会用户,开展数字阅读服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8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以10-39岁为主,占整体的74.7%。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38.6%,30~39周岁人群占28.1%,40~49周岁人群占21.1%,50~59周岁人群占9.1%。高校图书馆应重点面向年轻用户群体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平台的便利性,面向有阅读需求却因时间、交通等压力无法到馆的校外用户延伸服务,既扩大了用户群,提高了影响力,也能有效避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化服务带来的空间不足和用户管理上的难题。
3.3数字阅读服务技术与时俱进
在服务技术手段上,高校图书馆将与时俱进,及时利用新技术,不断改进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平台,形成功能更强大的服务矩阵。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多元智能终端,依托大数据、语义挖掘等信息技术等开拓智能化的数字阅读服务。
(1)大力发展、普及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互联网正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正在普及4G,并逐步向5G迈进;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迅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8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92.5%。未来的互联网将进一步移动化,直至实现全面的移动互联。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撑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可以实现情境感知的嵌入式服务,面向用户在不同情境下的阅读需求,基于越来越多元的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实现即时精准的个性化数字阅读服务。
(2)在不断普及数字阅读的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还将不断提高数字阅读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应用数字资源发现与整合技术,将各种分散、异构的数字资源集成到一起,建立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界面对外,使用户能更便捷地获取各种数字化信息。运用语义信息等技术对数字内容进行智能组织与挖掘,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数字阅读推荐系统,实现面向用户的精准、个性化的数字阅读推荐服务。
(3)及时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利用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 Reality,MR)等现实呈现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类新型立体阅读服务,利用电子墨水技术、新型屏幕制造技术等模拟并超越纸质阅读,改进用户的数字阅读体验。
3.4数字阅读服务内容逐渐深化和立体
在服务内容上,高校图书馆将在稳定发展纸质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数字信息资源,既包括传统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也包括各种新型数字资源。在内涵上,加强对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挖掘,满足用户深度阅读需求;在形式上,拓展多媒体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立体阅读的需求。
(1)数字阅读正在逐步走向深度阅读,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深度数字阅读服务。艾瑞咨询的《2015中国手机网民微信自媒体阅读情况调研》表明,学习知识、获取资讯、休闲娱乐是微信公众号用户的三个最主要的用途,占比分别为63.1%、53.6%、50.0%。百度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l布的《2015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显示,2015年有近七成网民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可见,深度数字阅读服务将逐渐成为主流。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潮流,加强数字资源(包括传统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各种新型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将购买的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机构知识库、原生数字资源、开放获取资源的建设,建立特色数据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分享意愿、评论意愿、网络依赖程度和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均高于总体水平,信任互联网信息的比例达60.1%。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公共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将其与馆藏数字资源相融合,统一为用户提供数字阅读服务。2015年7月联合国召开了互联网大会,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社会”,联合国报告指出,世界的大方向要往包容性、可持续的知识社会去发展。《国际图联战略规划(2016-2021)草案》提出,从信息和知识提供、文化遗产传承、自身能力构建等方面着力,加强图书馆在社会中作为信息中心、教育中心、研究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知识管理,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聚合,满足用户深层次阅读需求。
(2)拓展立体阅读服务。网络环境下,不断创新的数字信息技术突破了技术对内容呈现的阻碍,从文本到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甚至3D、VR、AR等,内容表现力越来越强。而媒介的融合发展使数字信息资源逐渐呈现出多媒介(文本、图片、语音、电影、电视、动漫、AR、VR等)、多形态(数据、资料、知识、情报等)信息融合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应顺应多媒介信息融合的趋势,扩展数字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有声数字资源、视频数字资源、多维呈现的数字资源等,拓展立体阅读服务。目前视频媒介发展迅速,视频读物的规模越来越大。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突破,VR读物逐渐崭露头角,将成为图书馆新的采购对象。有声图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以后在美国图书市场逐渐普及,目前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态势较为强劲。进入数字时代,各种屏幕信息让人应接不暇,人们的眼睛不堪重负,需要开发耳朵的“阅读”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扩展(采购或制作)有声数字资源,发展听读服务,既能解放人的眼睛,又能满足用户在各种运动休闲时间的信息利用需求,延伸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
3.5数字阅读服务策略越来越多元和有效
在服务策略上,高校图书馆将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各种数字服务平台和主流服务方式,大力开展融和移动阅读服务、社会化阅读服务、微阅读服务、智能(个性化、精准化)阅读服务、融合服务(多屏融合、新旧媒介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阅读推广服务等于一体的数字阅读服务,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
(1)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阅读服务机制。数字时代,用户获取内容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面对竞争,高校图书馆将不断强化用户驱动的服务机制,基于数字服务平台,运用数据挖掘等手段,即时跟踪、分析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与行为特征,开展用户自助、个性化、智能化等阅读服务。
(2)移动优先,不断拓展移动阅读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高校图书馆将逐渐普及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阅读服务。
(3)不断普及社会化阅读服务。2016年4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提出,社交应用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沟通交流、关注新闻热点及感兴趣内容、获取及分享知识是人们使用社交应用的主要目的。高校图书馆将会充分利用微博、微信、SNS等各种公共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或自建的用户互动平台,设立图书馆用户服务社区,即时与用户互动,既可为用户提供交流阅读心得、反映阅读需求的平台,又可从中了解用户的阅读动机、读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宣传推广、交流分享各种数字阅读精品。
(4)利用微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微阅读服务。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信息服务平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知识以碎片形式散布于微信息环境之中,用户直接参与碎片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在知识需求、获取、利用及交流等行为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催生和促进了微知识服务的发展。微知识服务具有内容简约、传播直接、用户易于接受等优点,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类微信息平台开展微阅读服务,基于用户的需求,推荐优秀电子图书与期刊论文摘要、深度网文等内容。
(5)不断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知识组织与挖掘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境感知服务、个性化服务、精准服务等智能化服务不断出现。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拓馆内外智能感知式阅读服务,提供基于用户所处实时情境的知识服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与行为特征进行挖掘,利用语义网等知识组织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重组、聚合,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开展智能推荐、个性化阅读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精准度和用户的满意度。
(6)不断提高数字阅读一体化服务的水平。集成各种技术支撑的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多屏融合服务、新旧媒介融合服务、虚拟与现实融合服务,实现数字阅读一体化服务,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发挥云计算、云存储和跨屏云服务的优势,在云中集中组织、分发阅读内容,并统一管理用户阅读数据,满足用户在多元终端上不断切换、连续阅读的需求。协同安排线上与线下服务,对数字阅读服务与传统纸质阅读服务进行统筹安排,打通传统阅读用户群和数字阅读用户群,满足用户在线上线下关联阅读的需求。
(7)加强数字阅读推广,从被动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以熟悉数字阅读的年轻馆员和推广经验丰富的骨干馆员为核心,建立专业的数字阅读服务宣传推广队伍。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等技术,引导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馆藏数字资源与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聚合,通过网络推荐书目、网络文摘、网络书评、专题或热点知识推荐和链接等为用户提供知识推荐与导读。利用个性化推送技术,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即时将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内容推送给用户。围绕社会热点需求、主流用户的核心需求,主动开展专题阅读服务,通过送上门等多种手段吸引用户。通过社会化平台与用户互动,举办各种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对数字阅读的需求。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资源优势,努力拓展深度数字阅读服务,进行优秀数字读物的导读、解读,引领越来越多的用户养成深度数字阅读的习惯,提高其数字阅读素养。
关键词:减振,虚拟仪器,LabVIEW
0 引言
振动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振动问题在工程中是要经常面对地问题,故振动分析已成为各项工程技术研究与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伴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测量仪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模拟仪器依次发展到数字化仪器、智能化仪器和最新一代的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技术,由用户定义仪器功能,可扩展性强,信号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因此,我们设计了以LabVIEW为基础的动力减振实验系统。
1.虚拟仪器技术
1.1虚拟仪器的组成
虚拟仪器以透明的方式把计算机资源(如微处理器、显示器等)和仪器硬件(如A/D、D/A、数字I/O、定时器等)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表达以及图形化用户接口[1]。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操作这台计算机,就象在操作自己定义、自己设计的一台单个传统仪器一样。
虚拟仪器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显示三大功能模块;从构成要素讲,它是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和仪器硬件组成的;从构成方式讲,则有以DAQ板和信号调理为仪器硬件而组成的PC-DAQ测试系统,以GPIB、VXI、Serial和Fieldbus等标准总线仪器为硬件组成的GPIB系统、VXI系统、串口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VI系统都是将仪器硬件搭载到笔记本电脑、台式PC或工作站等各种计算机平台加上应用软件而构成的。免费论文参考网。
1.2虚拟仪器的优势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的灵活性和功能的可重构性上。在虚拟仪器中,硬件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软件才是整个仪器系统的关键,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修改软件的方法,很方便的改变、增减仪器系统的功能与规模。虚拟仪器克服了传统仪器的功能在制造时就被限定而不能变动的缺陷,摆脱了由传统硬件构成一件仪器再连接成系统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的空间。
2.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
工程实际中,大量问题不能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进行分析,而往往需要简化成多自由度系统才能解决。两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的多自由度系统。对系统模型的简化、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的一般方法以及系统响应表现出来的振动特性等方面,两自由度系统和多自由度系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研究两自由度系统是分析和掌握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特性的基础。免费论文参考网。两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形态要由两个独立的坐标来确定,需要用两个振动微分方程描述它的运动。建立振动微分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牛顿第一定律法则进行分析。
在工程中有许多实际系统都可以简化为图1所示的力学模型图。质体m1和m2用弹簧k2联系,而它们与基础分别用弹簧k1和k3联系。假定两质体只沿铅垂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质体m1和m2的任一瞬时位置只要用x1及和x2两个独立坐标就可以确定,因此,系统具有两个自由度。以ml和m2的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在振动的任一瞬时t,m1与m2的位移分别为xl和x2。在质体m1作用谐激振力Qlsinωt。取加速度和力的正方向与坐标正方向一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分别得到质体ml和m2的振动微分方程:
力学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1)
其受迫振动的振幅为:
(2)
当时,得,。
可见选择动力消振器的固有频率时,ml即保持不动,而m2则以频率作的受迫振动。消振器弹簧在下端受到的作用力在任何瞬时恰好与上端的激振力相平衡,因此使m1的振动转移m2上来。
3.减振实验系统的设计
3.1减振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振动激励系统、两自由度动力减振振动梁装置、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包含LabVIEW软件的计算机系统。我们采用框架式结构梁和附梁作为被测件,通过激振器使其产生振动,从而得到它的动态特性。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数据标准
1) 以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整体的数字校园的支撑服务环境,必须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器软硬件资源,以满足校园网中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对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的要求。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
2) 整合资源完善校园数字化体系
在高校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需要贯穿对资源的数字化。已有的非数字化资源需要整合集中,新的资源经过灵活加载、规整和转换到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
3) 制定规范健全数字信息标准化`
构建数字校园的综合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和信息的统一标准,制定规范体系,实现在网络层面、应用层面、服务层面和管理层面的数据互联互通、应用模式的互联互通。
4) 推动数字资源的集成化
数字校园包括硬件环境(数字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软件环境(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投资、综合管理、师生对数字校园的态度等),更注重信息化教学、教务、科研、管理、服务行为。因此,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应该是集成并经过整合的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资源支撑服务,为学校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 推动数字资源带动生活的全向服务
建立覆盖学校教学、办公服务、人事、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高速宽带网络环境,要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艺术馆等,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教学、办公服务、人事、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信息服务。在社区服务方面,要适应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开展各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包括电子身份、金融消费、电子商务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基于以上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面向全局业务服务的设计理念,在系统中提供数据库服务、应用支撑服务、满足教学和管理的业务应用,门户及协作服务,同时通过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交换,实现松耦合的整体系统软件架构2。
2) 形成一整套信息标准管理规范:数字化校园校务应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根据“统一标准”的原则,严格遵循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各项国家标准、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同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软件开发标准和规范和以及面向本校特征的标准和规范,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教育部现有和即将推出的符合部颁标准的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配合使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协助校方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形成《学校数据标准》以及相应规范。
3) 建成全校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提供全校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实现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授权、集中认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网络管理维护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用户操作行为,强化用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3。
4) 建成全校统一门户,实现一次性身份验证,并在一期建设中集成学校的原有系统,形成学校统一的门户平台,用户可根据权限灵活查询原始资源。
5) 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是整个数字化校园校务应用建设项目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根本,主要解决数据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立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全校统一的信息编码规范、统一规划全校数据流,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和唯一性。同时,对于全校有价值的数据基于统一的规范建立历史信息保存和利用机制,实现对于历史数据的保存和利用并实现对关键数据变更过程的跟踪和统计以及决策支持。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便于学校对全校信息的利用并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更多主动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个性化内涵。
6) 遵循全局业务服务的设计思想和面向业务应用的服务框架,基于三类核心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的基础上,教务处,青工部,招生就业处,人事处,科研处,计财处等业务机构的10多类应用系统的整合,以此为基础,为未来新业务的开展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平台和支持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彰平;姜进军;聂瑞强;;浅析数字化校园的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3期
2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9年03期
〔论文摘要〕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丈献信息开发进行数据统计,从信息开发状况、信息用户类型、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建设、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中探析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和对策。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性和即时性更加明显,用户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有效信息,许多图书馆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元化信息需求。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知识更新,已成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本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过去2003年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并从多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求客观地反映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工作状况和服务效果,探求今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对策。
1文献信息开发数据统计分析
1,1信息开发状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献信息的开发工作,自1991年起成立海外报刊信息中心,开发《决策内参》等信息产品,至今已编辑了600多期,同时还开发《文化内参》和《警界参考》等,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成为许多省市领导的参考必备。在1994年信息部就设立了《金迅剪报》中心,专门开发各个行业的专题信息,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133229.COm2002年10月,两部门进行合并,成立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并致力于加大信息开发力度,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信息服务。2003年中,其信息开发数量见表1:
其中,行业剪报复印版编辑38个专题信息,电子版编辑32个专题信息。
从数据可知,信息开发的数量是很大的,信息开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既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内参资料,又有为企业和各界人士提供数十个行业资讯的经济信息;既有提供传统用户阅读的复印版,又有为现代化用户服务的电子版;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馆领导具有强烈的信息开发意识,投人较大的人力物力,力求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拥有丰富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文献信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图书馆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设备,可以采用网络互联以保证信息的快速存取。图书馆还拥有一批专业的信息开发人员,他们掌握开发文献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信息存贮、检索技术,了解信息源,会利用各种资源数据库,因此,能开发出专题多、数量大的各类型信息。
1.2信息用户类型
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意识不断增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侧面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用户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服务对象,研究和掌握信息用户的结构状况,了解信息需求特征,是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依据。现将各类型的信息用户进行了统计,数据见表2:
由上表可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并以政府机构和企业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两者占用户总数的83.8%。这是由于政府机构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深远,他们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时,常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参考,以了解国内外某些领域科技发展水平、高新技术、经济信息以及对未来预测方面的信息。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掌握一切经济信息,了解经济环境及市场状况,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信息用户均需要内容新、范围广的各类经济信息。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预见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整体性、政策性、战略性、智囊性的综合信息。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图书馆能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1.3信息资源利用
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开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开发文献信息产品过程中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统计见表3:
由数据可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服务基础资源得以扩展,从传统图书馆基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拓展为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从利用印刷型文献到利用数字化信息(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呈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跨时空等特点。
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文献信息服务注人了更多、更新的内容并使其融人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同时,由于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不断扩展。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检索手段。反映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在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服务相比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这将在信息服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藏将没有存在的意义。从上述数据可知,馆藏资源的开发仍占着较大的份量。事实上数字资源与馆藏资源两者缺一不可,将共存互补。
1.4全文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进行数据库建设,一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二是给有关网络提供共享,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信息通道。它将使知识信息的有序化加强,传递速度加快,因此,我们要加强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具有本馆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全文数据库建设,建立各个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其主要数据见表4:
从以上数据可知,自建全文数据库数据已达12万多条,这项工作是出色的。特别是在2003年中,在继续做好行业剪报数据库制作工作的同时,对《决策内参》、《警界参考》数据库进行完善和改版,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著录、整理和人库工作,并着手建立《文化内参》数据库。其工作成绩显著。
可见,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在数据内容方面已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如果图书馆在文献数量与品种上都占有优势,但仅单纯地将某些文献电子化,那还只是载体形式的变化。只有深人对数据进行组织、加工、整理,才会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建设好图书馆书目、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同时,还需有重点地逐步建立起能揭示不同层次、反映多个角度的全文、数值、事实等数据库,加快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并使所建数据库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图书馆的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使之走向网络,走向市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图书馆间的横向交流与协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1.5信息产品质量评价
信息开发服务质量水平如何还需要经过用户给予最终评价。2003年正值《决策内参》出版600期之际,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对其质量进行用户调查。向用户发出质量调查表328份,回收有效数据62份,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该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由调查所采集的数据如表5: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读者满意度介于好和一般之间,说明读者对该文献信息产品是比较满意的,若按(90,70,50)加权平均计算可得综合分为78.9分。
从各指标的隶属函数中还可看出,读者最感满意的指标是总体印象、信息量和参考价值,其次是选材质量和栏目设置,最不满意的是时效性。可见,在服务效果方面是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同的,选材质量也获得较好的评价,而在时效性方面则由于是属于二次文献开发,且开发部门本着质量第一的精神进行认真的校对工作,从而影响了该产品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可见,今后应着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品的时效性,而在栏目设置等其他方面也有待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工作对策
2.1了解信息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图书馆应把信息服务的重点放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上,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应围绕用户的需求产生和提供,使信息产品和信息用户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才有可能使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有的放矢,适合信息市场的需要。
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一是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动向及种类,信息需求的热点、重点。分析信息市场中各个子市场的特性,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包括馆藏资源、设备、人员、资金等),从中选择若干个子市场作为自己进入并占领的目标市场,简言之就是要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二是通过本馆现有信息产品营销情况的反馈,随时掌握用户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和所占市场份额,为确定现有信息产品中止或继续生产提供依据。
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任何一个信息机构都不可能满足整个信息市场的需要,所谓“全方位服务”的策略是不可取的,泛而不精,缺乏市场竞争力,势必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取代。因而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确定服务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2.2注重信息营销,提商信息产品利用率
从以上的用户数据可知,图书馆的信息用户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产品的营销,提高信息产品的利用率。
从收集、整理信息,到开发、制作信息产品、再到推销信息产品,这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运作模式。文献信息产品的销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广告促销。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向广大信息用户推介信息产品。也可自行印制宣传单或征订启示,向读者推荐,或有针对性地发给相关的信息用户,还可利用眼务宣传周以及各行业的大型集会、活动等时机去宣传散发等等。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即工作人员亲自面对用户,对信息产品进行介绍、推广、宣传,激发用户购买欲望,使用户对信息产品有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发现用户的多种需求,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信息产品。③寄发信息产品样本促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向目标顾客寄送信息产品,使其对产品的质量、价值、信誉度等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后再认购。④网络营销利用图书馆的网页,在网上做宣传、推广及销售。又可通过网络广告宣传自己的网址,使用户进入网址,浏览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等展开网络公关,扩大网址和信息产品的影响力。⑤选择合作对象推销。利用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为图书馆节省花费在市场销售上的时间和经费,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
2.3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信息开发能力
从数据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要不断增强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注重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信息开发效率。
首先要加强自动化装备,这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需要增加和保证自动化经费的投入,购置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开发引进各种功能完善的软件,加快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馆藏建设要加大数字化力度,购买各类电子数据库,设立镜像站。与此同时,自建全文数据库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并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再者是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人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化资源已逐步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些数字化资源包括定期更新的数据库资源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动态信息资源。在开发这些信息资源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保证信息资源的专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地域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的权威性,并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将无序、良荞不齐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的增值信息。例如可将报刊资源按省市地区进行分类,对行业资讯网可按各行业进行分类,或可将信息源进行内容的划分,如科技类、社科类、综合类、图片类等,以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
2,4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信息产品质量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开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因此,信息开发人员需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较高的信息、素质,较强的信息开发能力。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前瞻性、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组织信息严谨性。②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献信息开发。③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开发国外文献及互联网信息资源,捕捉世界各国的最新动态。④具有博而精的知识结构。必须一专多能,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情报信息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对各门学科应有较好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信息综合利用、开发能力。
〔论文摘要〕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丈献信息开发进行数据统计,从信息开发状况、信息用户类型、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建设、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中探析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和对策。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性和即时性更加明显,用户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有效信息,许多图书馆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元化信息需求。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知识更新,已成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本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过去2003年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并从多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求客观地反映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工作状况和服务效果,探求今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对策。
1文献信息开发数据统计分析
1,1信息开发状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献信息的开发工作,自1991年起成立海外报刊信息中心,开发《决策内参》等信息产品,至今已编辑了600多期,同时还开发《文化内参》和《警界参考》等,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成为许多省市领导的参考必备。在1994年信息部就设立了《金迅剪报》中心,专门开发各个行业的专题信息,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2002年10月,两部门进行合并,成立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并致力于加大信息开发力度,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信息服务。2003年中,其信息开发数量见表1:
其中,行业剪报复印版编辑38个专题信息,电子版编辑32个专题信息。
从数据可知,信息开发的数量是很大的,信息开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既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内参资料,又有为企业和各界人士提供数十个行业资讯的经济信息;既有提供传统用户阅读的复印版,又有为现代化用户服务的电子版;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馆领导具有强烈的信息开发意识,投人较大的人力物力,力求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拥有丰富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文献信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图书馆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设备,可以采用网络互联以保证信息的快速存取。图书馆还拥有一批专业的信息开发人员,他们掌握开发文献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信息存贮、检索技术,了解信息源,会利用各种资源数据库,因此,能开发出专题多、数量大的各类型信息。
1.2信息用户类型
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意识不断增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侧面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用户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服务对象,研究和掌握信息用户的结构状况,了解信息需求特征,是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依据。现将各类型的信息用户进行了统计,数据见表2:
由上表可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并以政府机构和企业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两者占用户总数的83.8%。这是由于政府机构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深远,他们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时,常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参考,以了解国内外某些领域科技发展水平、高新技术、经济信息以及对未来预测方面的信息。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掌握一切经济信息,了解经济环境及市场状况,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信息用户均需要内容新、范围广的各类经济信息。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预见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整体性、政策性、战略性、智囊性的综合信息。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图书馆能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1.3信息资源利用
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开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开发文献信息产品过程中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统计见表3:
由数据可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服务基础资源得以扩展,从传统图书馆基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拓展为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从利用印刷型文献到利用数字化信息(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呈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跨时空等特点。
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文献信息服务注人了更多、更新的内容并使其融人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同时,由于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不断扩展。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检索手段。反映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在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服务相比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这将在信息服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藏将没有存在的意义。从上述数据可知,馆藏资源的开发仍占着较大的份量。事实上数字资源与馆藏资源两者缺一不可,将共存互补。
1.4全文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进行数据库建设,一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二是给有关网络提供共享,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信息通道。它将使知识信息的有序化加强,传递速度加快,因此,我们要加强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具有本馆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全文数据库建设,建立各个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其主要数据见表4:
从以上数据可知,自建全文数据库数据已达12万多条,这项工作是出色的。特别是在2003年中,在继续做好行业剪报数据库制作工作的同时,对《决策内参》、《警界参考》数据库进行完善和改版,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著录、整理和人库工作,并着手建立《文化内参》数据库。其工作成绩显著。
可见,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在数据内容方面已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如果图书馆在文献数量与品种上都占有优势,但仅单纯地将某些文献电子化,那还只是载体形式的变化。只有深人对数据进行组织、加工、整理,才会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建设好图书馆书目、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同时,还需有重点地逐步建立起能揭示不同层次、反映多个角度的全文、数值、事实等数据库,加快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并使所建数据库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图书馆的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使之走向网络,走向市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图书馆间的横向交流与协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1.5信息产品质量评价
信息开发服务质量水平如何还需要经过用户给予最终评价。2003年正值《决策内参》出版600期之际,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对其质量进行用户调查。向用户发出质量调查表328份,回收有效数据62份,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该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由调查所采集的数据如表5: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读者满意度介于好和一般之间,说明读者对该文献信息产品是比较满意的,若按(90,70,50)加权平均计算可得综合分为78.9分。
从各指标的隶属函数中还可看出,读者最感满意的指标是总体印象、信息量和参考价值,其次是选材质量和栏目设置,最不满意的是时效性。可见,在服务效果方面是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同的,选材质量也获得较好的评价,而在时效性方面则由于是属于二次文献开发,且开发部门本着质量第一的精神进行认真的校对工作,从而影响了该产品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可见,今后应着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品的时效性,而在栏目设置等其他方面也有待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工作对策
2.1了解信息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图书馆应把信息服务的重点放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上,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应围绕用户的需求产生和提供,使信息产品和信息用户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才有可能使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有的放矢,适合信息市场的需要。
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一是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动向及种类,信息需求的热点、重点。分析信息市场中各个子市场的特性,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包括馆藏资源、设备、人员、资金等),从中选择若干个子市场作为自己进入并占领的目标市场,简言之就是要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二是通过本馆现有信息产品营销情况的反馈,随时掌握用户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和所占市场份额,为确定现有信息产品中止或继续生产提供依据。
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任何一个信息机构都不可能满足整个信息市场的需要,所谓“全方位服务”的策略是不可取的,泛而不精,缺乏市场竞争力,势必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取代。因而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确定服务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2.2注重信息营销,提商信息产品利用率
从以上的用户数据可知,图书馆的信息用户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产品的营销,提高信息产品的利用率。
从收集、整理信息,到开发、制作信息产品、再到推销信息产品,这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运作模式。文献信息产品的销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广告促销。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向广大信息用户推介信息产品。也可自行印制宣传单或征订启示,向读者推荐,或有针对性地发给相关的信息用户,还可利用眼务宣传周以及各行业的大型集会、活动等时机去宣传散发等等。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即工作人员亲自面对用户,对信息产品进行介绍、推广、宣传,激发用户购买欲望,使用户对信息产品有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发现用户的多种需求,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信息产品。③寄发信息产品样本促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向目标顾客寄送信息产品,使其对产品的质量、价值、信誉度等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后再认购。④网络营销利用图书馆的网页,在网上做宣传、推广及销售。又可通过网络广告宣传自己的网址,使用户进入网址,浏览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等展开网络公关,扩大网址和信息产品的影响力。⑤选择合作对象推销。利用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为图书馆节省花费在市场销售上的时间和经费,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
2.3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信息开发能力
从数据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要不断增强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注重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信息开发效率。
首先要加强自动化装备,这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需要增加和保证自动化经费的投入,购置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开发引进各种功能完善的软件,加快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馆藏建设要加大数字化力度,购买各类电子数据库,设立镜像站。与此同时,自建全文数据库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并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再者是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人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化资源已逐步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些数字化资源包括定期更新的数据库资源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动态信息资源。在开发这些信息资源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保证信息资源的专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地域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的权威性,并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将无序、良荞不齐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的增值信息。例如可将报刊资源按省市地区进行分类,对行业资讯网可按各行业进行分类,或可将信息源进行内容的划分,如科技类、社科类、综合类、图片类等,以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
2,4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信息产品质量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开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因此,信息开发人员需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较高的信息、素质,较强的信息开发能力。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前瞻性、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组织信息严谨性。②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献信息开发。③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开发国外文献及互联网信息资源,捕捉世界各国的最新动态。④具有博而精的知识结构。必须一专多能,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情报信息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对各门学科应有较好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信息综合利用、开发能力。
【关键词】数字阅读 数字图书馆 数字资源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昔日纸质媒体的主流地位已风光不再,而数字媒体则方兴未艾。如今电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社会化媒体的成熟,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发生巨大的转变。颠覆传统纸质阅读的数字化阅读由此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数字化阅读作为现代阅读网络化的最具代表性的阅读方式,已然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毋庸置疑,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一、数字阅读的发展概述
(一)数字阅读的内涵
数字阅读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媒体为表现手段,与不同媒介形态进行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具有两重内涵:第一,阅读内容的数字化,不仅有文字、图像等静态信息,还有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它的主要呈现方式有: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电子地图、电子照片、网页等。第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阅读终端设备的开发,带有显示屏幕的电子阅读器,如电脑、手机、iPad、Kindle等,以其便携、环保、廉价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二)数字阅读的现状
从近年来的各项调查都可以看出,数字阅读的相关比重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冲击传统阅读领域,这意味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必然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据CNET 科技资讯网国际报道,2011 年7 月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 图书销量首次超过精装书销量,专家们将其解读为“标志性事件”,称数字阅读时代的“拐点”到来了。
在高速发展的无线通讯技术不断推动下,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讯技术频繁更新换代,手机3G/4G移动网络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阅读终端设备和移动阅读APP的多样化,进一步推广了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方式在内的数字化阅读,使数字阅读规模不断扩大。2013 年4 月,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 /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 个百分点。其中,18 至70周岁国民中有31.2%进行过手机阅读。在各种方式的数字阅读中,手机阅读成为最为流行的阅读方式。
(三)数字阅读的特点
(1)内容丰富。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以及广泛的资源共享应用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阅读内容。读者可以轻松获取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信息资源。此外,数字阅读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使阅读不受限于纸质载体,给读者提供了多种的阅读方式的选择,最大程度上的完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根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
(2)检索便捷,交互性强。开放的阅读环境是全媒体时代下数字阅读的重要特征。信息资源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自由交流和共享,读者可以随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数字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只需输入一些特殊关键词,便可以轻松地获取相关的资料,实现按需取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由阅读。
其次,数字阅读的交互性强,这是由数字阅读的实质是一种超文本阅读所决定的。读者可以通过下载资料信息到移动阅读终端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又可以随时通过无线上网阅读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即时在线与其它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此外,读者根据自身需要,在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就能打开另一个相关的文本,从而进行高效、便捷、跳跃式的信息浏览。同时,这也是对读者选择阅读内容的自主性的一种扩展。
二、图书馆打破传统的资源服务,走向数字化建设
传统图书馆作为为全民提供文献资源的信息机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和作用正在被削弱和淡化, 其时代局限也日益显现。公共图书馆走向数字化建设,弥补和拓展传统图书馆功能的不足,才能寻求到继续发挥自身职能的广阔空间。数字图书馆由此应用而生。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与发展
网络技术普及应用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发生变化,传统图书馆面临了一系列挑战。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环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而紧随而来的是“信息无纸化”呈大势所趋。这对于给人们提供文献资源阅读的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数字化信息即时、便捷、广泛的传播效应,使得需要通过一系列程序才能提供阅读服务的传统图书馆面临尴尬处境。
为响应国家文化建设工程“数字化”建设的号召,图书馆抓住机遇,依靠先进网络和技术信息,将本地的图文资源进行收索、分类、整合,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起富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机制。而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提供数字阅读的全新服务形式,成功解决了自身阅读群体流失的危机。
数字图书馆实质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即以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的图文并茂的文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享共建的可拓展的,不受限于时间空间、可跨库无缝连接与智能检索的海量、便捷的知识网络。
数字图书馆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工作内容:把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传统的纸质资源将失去主导地位,数字资源将成为馆藏主体,现有的纸质馆藏也将逐步完成数字化转换和基于版权协议的开放性获取。目前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图书也将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以亚马逊Kindle阅读器为例,它占据全球电子书市场60%的份额,究其原因,并非是它有多么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源平台。资源永远是阅读的主体,数字阅读时代,资源建设依然是图书馆服务的重心。
总而言之,数字图书馆在文献存储量、内容检索方式、信息传递速度、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进行了深度的发展和革新,更加符合当下数字阅读的潮流趋势。它在充分履行自身传统职能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阅读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是融合信息时代特点,以海量数字资源网络为基础,具有强大检索功能,并能以各种类型数字阅读设备为载体,符合读者需求的数字阅读平台。
(1)数字图书馆涵括了数量庞大、类型繁多的阅读材料,而这些阅读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于各种类型的电子阅读器中,大量节省了信息材料的物理空间,使读者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阅览。不仅如此,由于各类电子阅读器的广泛使用,人人都可以参与数字化阅读活动,在无形中也扩展了阅读的群体,更进一步推动全民数字化阅读。
(2)数字化阅读的载体本身融合了互联网与多种媒体形态,具有非常全面而强大的传播功能。读者可以充分地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的远程传播网络,进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即时在线,与其他读者同步分享形象生动的阅读感观体验。
(3)数字图书馆建立数字资源统一的网络系统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读者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地阅读。这样省去琐碎的传统借阅程序,读者直接键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浏览标题、目录、文摘、参考文献、图表、关键词等内容,筛选所需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4)数字图书馆是在开放的阅读环境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的信息平台,一对多的信息交互模式,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使用,使优质信息为更多人的所用。
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001年5月23日,我国的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中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数字阅读的趋势之下,引导读者深度阅读,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是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充实优化数字资源,满足读者需要
数字阅读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于数字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读者开始寻求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取与实际需求契合度最高的资源信息。这意味着数字图书馆要强化信息意识,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加工信息资源。具体的策略是,不断收录更新文献资源,推进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加大对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的阅读需要。
此外,在互联网网络检索技术支持下,数字图书馆也要针对分散性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实现的有效整合与重组。建立网络导航,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以网络资源共享为基础的系统平台
保障社会信息资源,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独有的重要职能。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其职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建立以网络资源共享为基础,涵盖核心文献、联合书目、联合期刊、学文论文、学术资料、电子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并结合网络协作技术,完善数据库查询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以网络操作平台为载体,将用户、公共图书馆自身数据库以及周边信息数据库紧密连接起来,最大限度的保障相关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在“一站式”文献传递服务技术的支持下,配合对信息资源集中化使用以及网络共享的方式,降低各个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相互之间的重复性,一方面,实现降低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利用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相关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三)完善数字阅读终端
数字阅读终端的数量和种类繁多,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终端外借服务,完善图书馆基本功能。更新阅读内容,规范文本格式,优化用户使用界面,为读者提供简单高效的操作平台;还可以建立图书馆论坛,为读者互动、反应需要提供渠道;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发互联网软件应用
如今手机网络已经进入4G时代,每天互联网市场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多如牛毛,公共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应结合现在信息技术,开发创新型的文献服务终端,抓住机会,发展移动图书馆,不断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数字阅读载体的多样性与便携性特点,推广人文服务,整合数字资源,提供优质的在线服务,引导人们进行有效且有深度的阅读。
在数字阅读的挑战面前,现代图书馆应该解放观念,创新进取,引领数字阅读,拓展新型的资源服务,在数字阅读的新时代走得更长远。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李慧.开展数字阅读提升图书馆内容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1,(1).
计算机理论浅析OA系统的应用实施
所谓OA,即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是办公工作处理的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然而很多企事业单位的OA系统开发建设完成后,没有有效的措施保障系统的推行,引发使用者的抵触,或者只重视系统软硬件建设,忽视信息化本身对于信息数据的需求,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对数据、文档等资料的数字化转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OA系统成为空壳,无法顺利应用实施。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本文拟从制度、数据、人员等方面对OA系统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单位领导牵头推广,各部门协调配合
OA系统往往涉及单位各个部门及人员,涉及面较广,其引入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员工传统的作业习惯,在推广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各种阻力,因此,要从制度上、人员上加以保证。首先,通过将OA系统的实施制度化,制定OA系统运行的规定及一整套实施细则,明文要求系统的使用,尤其要切断非必要的传统纸质信息流转形式;同时,在人员方面,单位领导要带头坚持使用,不使系统卡在某些关键的审批环节,而各部门之间也要充分协调配合,利用OA的信息共享平台,把行政管理和业务实施在OA平台上开展起来,以促进系统迅速、切实地应用起来。
2 重视数据迁移与数据共享
信息系统建设中有一句老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如今的OA系统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现象,对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建立整个OA系统共享的中心数据库。在OA实施推进的过程中,需要整合旧系统遗留的历史数据,存在结构复杂或不规范、数据量浩大、数据不全或者有误等多种情况,如果不能对这些已有数据进行正确的整理和迁移,常常会让新的OA系统成为空壳,无法支持业务的顺利开展。而整理数据的工作量往往耗时费力,为此,建议成立专门的数据项目组、单独立项、专业实施。同时,针对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个业务部门要同时管理多套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上报的情况,OA系统作为日常办公的基本业务平台,允许用户方便地自定义各种业务流程和表单,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整合,生成各种统计报表;预留良好的接口,方便信息数据的导入导出,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者的重复劳动。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计算机理论虚拟机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敬请关注!!
计算机理论虚拟机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虚拟机,就是虚拟出来的电脑,这个虚拟出来的电脑和真实的电脑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虚拟机的硬盘是在一个文件中虚拟出来的,所以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设置,而不用担心对物理机造成损失。
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应用系统快速增长,需要部署大量的服务器作为硬件支撑平台,为保证服务器长期稳定运行,网络中心建立托管机房向服务器提供运行支撑环境。
将虚拟化技术应用到校园网中,可较好地解决当前网络中心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网络中心服务器部署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 虚拟机的实现
最常见的网络服务有SAMBA、DNS、DHCP、WWW、Email等,下面对网络中典型的服务器配置SAMBA和DHCP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1)SAMBA服务器的配置
SAMBA是一组程序,让Linux服务器能读懂SMB (Server Messages Block)协议。SMB是一套通讯协议,让运行OS/2,Windows NT,Windows 95,Windows的计算机实现文件共享和打印机共享服务。
需要安装的包:samba-3.0.10-1.4E.i386.rpm,包括SAMBA服务器和客户均需要的文件。
需要配置的文件:/etc/smb.conf
安装之后用 rpm-qa | grep samba查看是否安装成功。
实例分析:
10,在虚拟机Red Hat9.0上安装SAMBA服务器,使其能够互访。
对模板/etc/smb.conf进行修改:vi /etc/samba/smb.conf。
为所有用户配置SAMBA的读写共享:[tmp] comment = Temporary file space ,path = /tmp,read only = no, public = ye
s。
为指定用户配置SAMBA共享:useradd zz,passwd zz ,smbpasswd-a zz ,mkdir /var/samba/zz,chown zz.zz /var/samba/zz保存并退出,重新启动:service smb restart。
在Windows中的网上邻居可以看到共享的目录,其位于mygoup/host.zyp.com/。
在Linux中使用命令subclient-L //19.168.1.10-u zz,然后根据提示输入密码即可以访问Windows中的资源。
3 充分运用人性化的设计与管理
OA系统本身设计上要增加一些人性化的东西,比如领导工作繁忙,可将一些非关键的流程交由其他岗位掌握进度,在审批的界面可以设定一些常用的审批语言,以供简单点击选择,从而可以尽量简化审批流程;比如对于有些使用者在电脑操作上不是很在行,可以配合使用手写板;在内部短信、邮件功能上可以设定自定义群组,实现短信、邮件有针对性的群发。而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移动OA系统可将原有OA系统上的公文、通讯录、日程、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等功能迁移到手机,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掌上办公。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能让用户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从而更乐于接受系统。
可以通过分布实施系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从易到难启动各个功能模块。先选择一些最为常用的、非常必要的、容易推广的功能和设计相对简单的工作流程作为初期实施功能,如信息等。而一些复杂的流程及辅助办公性质的如车辆管理、会议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办公用品管理、表单管理等模块,可以在系统应用良好的情况下再逐步地开放给用户,弱化用户对新系统的抵触情绪,以确保实施和推广的效率。
4 要进行全面的用户培训
网络化的OA系统使得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OA系统的用户,对用户的培训决定了OA软件的使用程度,用户培训是成功实施OA系统的重要因素。培训可采用授课和现场培训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级(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骨干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同的用户权限(系统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通过对OA理论、OA软件系统功能、使用操作、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使用户明确OA原理、相关管理理论和具体的OA实施方法,从而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培训提高全员对实施OA项目根本意义的认识,提高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和增强全员的信心和热情,使所有员工都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5 结束语
综合环境下信息获取的硬件基础、软件支撑,包括数据库用户界面的改变都会为信息检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信息用户教育不是一次性终身教育,必须是针对用户群信息需求特点进行分层次的连续性、系统性的教育。
用户教育的广泛性
高校的信息用户群除了全日制学生,教师作为其长期的、稳定的用户群,也要加强用户教育,同时,高校正日益成为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方式来高校接受继续教育,潜在的信息用户群在不断扩大,用户教育需利用网络环境这个平台充分拓展,发挥高校的教育职能,把潜在用户变成现实用户,树立起高校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形象,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进行用户教育的层次性
高校信息用户群中,在知识结构、专业要求、外语水平、信息行为、计算机操作技能、接受能力、心理素质上各有差异,因此在进行用户教育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特点,针对用户需求进行连续性教育。
1)教师层次
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高,其信息需求特点在于扎实、权威、学科分布广、内容创新、时效性高,因此相应的培训重点应是:计算机检索技能,主要是掌握数字图书馆中各种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界面和方法、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各种浏览器的下载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使用方法等,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加之每年高校会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新建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招标要求和学校中标课题的学科分布情况,遵循大体稳定,逐步调整,有效建设的方针做好数据库的建设,这就要求信息中心能针对重点教师群做出及时有效的通告和服务。
2)博硕士生层次
这个层次的用户信息意识强,外语水平高,其学习任务主要是辅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扎实完成自身在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积累。因此关于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可采用自学和个别有针对性的辅导,就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这一块完全可由学科馆员完成;另者,可定期采取讨论式教学培训方式,让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通过交流自己获取专业信息的技巧和心得、掌握的网上免费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在每年的科研申报中通过对科研课题查新中策略的构建和修改的指导,能适时地取得很好的用户教育效果。
3)全日制在校学生层次
这个层次的用户教育目前主要是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用户教育宜分阶段进行:低年级的学生因计算机水平较低,信息意识薄弱,对信息的需求是得到与他们专业相关的传统文献信息和一些感兴趣的印刷资料,对他们的培训应是培养信息意识和加强信息修养;高年级学生的用户教育应该是新生教育的延续,尤其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资料收集,考研准备阶段专业方向的确定,他们对专业信息的需求较为迫切,用户教育重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各主要数据库的检索利用,专业领域内主要信息源的汇集,导师专业方向与相关学校科研单位的学科重点信息源等,是一种指导性的信息自助,因此信息中心可与学校学工系统配合,通过专题讲座、信息会等形式,提供留学、求职、求才、考研方面的网站网址和数据库系统,减少学生在网上漫游的时间,帮助学生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
构建综合数字环境下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新模式
1树立全新理念,建立新型信息用户教育模式
在综合数字环境下,用户教育将采用信息素养和学科的整合模式,是指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外的全过程中,将校外与校内、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各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实施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用户教育机制
主要是三个方面: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实施,必须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总体目标相一致;明确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制定用户教育大纲细则、教学计划;建立全国高校信息用户至少是本地区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制。
3创建多元化的用户教育培训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广泛,《文检》课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成综合性的信息用户教育,因此用户教育培训多元化势在必行,可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专业课与特定用户教育、个体化用户教育等教育模式。
4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教育层次的细分
综合数字环境下用户教育内容上应以现代信息检索技能为主,如网络信息检索技能、数据库的使用、信息上载和下载技能等。除了实体教学模式的开展,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专门的多媒体培训室进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涉及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包括图书馆的利用和各数据库的检索,也可通过建立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或采用网络教学系统等方式,完善教学模式,对涉及的各个模块入信息选择、检索、定位、评价等,并对用户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教育层次得以细化;在线讲座,让学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不同程度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
5丰富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虚席资源
将各种检索技巧制作成WindowMedia、QuickTime、Flash等各种形式的短片,用Flash演示信息检索的全过程,同时提供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PDF手册,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料和直观的视觉效果,提升了资源的可读性和可观性,激发用户的学习欲望。
6基于学校资源和学科特点的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要在密切关注学校的基础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建的基础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的申报要求与变化进行及时跟踪,掌握和为已获国家各级重要科研项目的教师群建立专家、学者数据库或QQ群,及时沟通,根据他们的信息需求,及时调整信息资源建设结构和学科分布,尤其是外文资源和外文期刊“有的放矢”型的订购,合理利用各级经费。
7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出知识服务的新模式
在用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出知识服务的新模式,可包括:1)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导航服务,为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提供丰富准确的网络导航链接;2)开设网络课程,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建立网上学习中心;3)提供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借助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开发新的集成多种功能的服务平台,包括网上信息中心、网上学术交流中心等,为用户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并在文献资源上给予帮助;4)完善学科馆员的设置:基于高校重点用户群的信息需求,配备专业学科馆员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和服务。
8突出关于数字化信息资源使用的用户培训
数字信息资源类型繁多,如网上资源、数据库资源、各种多媒体资源等。不同的资源包含了各种检索界面、检索方式,而且这些资源的界面、检索方式、各种媒体资源播放软件的使用也处在动态更新中,尤其是外文信息资源,就是专业信息服务者一段时间不接触使用这些资源,一下子接触,都感觉要“亲和”进去不简单;因此用户要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资源,除了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和使用技巧外,还要能获得及时的资源获取指导,通过建立网上咨询、QQ咨询等方式让参考馆员作为与信息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其提供服务。
通过合作加强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