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09:44: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程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课前准备
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课前搜集松毛虫天敌的资料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展示课件2: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视频)
提问:
1、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尤其是课件2,让学生回想起孩提时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悟出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二)新授:
1、食物链
【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
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第一组:鼠、粮食、猫(粮食鼠猫)
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
(青菜鸡鹰;青菜昆虫鸡鹰;青菜昆虫蜘蛛鸡鹰)
讨论:(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
第三组:青草、蛇、蚱蜢、鹰、青蛙(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
(青草蚱蜢鸡蛇鹰;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
师: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游戏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悟出食物链的概念。)
【小组分析】: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3)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
(4)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学生总结食物链的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教师将完整食物链的特点展示在屏幕上:
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新旧知识贯通;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学生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将P74农田中的生物制成卡片,并将卡片用针线将各条食物链串连起来,看哪一组的同学连的又快又准。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将这些“链”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保存好,下节课还要用到。)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安排目的是对食物链知识的巩固,其实是一个课堂练习。通过手工制作加深一次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准备教学用具。)
超链接到课件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出一条符合诗意的食物链。
(树蝉螳螂黄雀人)
师: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
【学生探究】:我请大家“吃”大餐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选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链的最高位置。
师:非常正确。人类是食物链中的最高阶层,应当属于消费者。
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展示课件3:生态农业图
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链,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复杂得多。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件1食物链的描述,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天敌与农林害虫
展示课件4:(视频)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啄木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猫的捕食行为。
讨论:(1)请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
师: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
展示课件5:展示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成果:“森林医生”啄木鸟;“农田卫士”猫头鹰;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的天敌灰喜鹊;防治棉蚜虫的七星瓢虫等等。
想一想:用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有什么意义?
讨论:小红家菜园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小红把家里的几只老母鸡放在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师:那么,在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查阅信息库中“天敌的选择”)
提示: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不仅要选择有效天敌,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天敌的饲养,以及这些天敌放飞的时间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考虑怎样回收天敌以便下次防治时再利用。
师:根据天敌选择的原则,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松毛虫的天敌,并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来防治松毛虫。
学生分工合作,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库的资料进行整合,设计出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这是对食物链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小结
一、编写教案的意义
1.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合乎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的过程。只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3.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认真探究所带学科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知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因此。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二、如何编写教案
1.编写教案的依据。教案编写要以教育目的、新课改的目的为依据。
2.编写教案的原则。要遵循“突出学科重点、创新教学方法、注意交叉融合、密切结合、培养综合能力”的原则。
具体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内容的针对性。每一门学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有一定的主题、目的。备课的内容必须针对主题而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好的讲课往往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充满了再创造的结晶,但举一反三是为了触类旁通,绝不能离题。
(2)思维的发散性。好的讲课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最基本的做法是围绕所授课内容,查找相关的书本或文章,用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
(3)过程的提炼性。学生的学习目标,除了知识的拓宽加深以外,初级班是以听懂学会为主,中级班在听懂、学会之余还要学会思考,高级班的学生更要学会研讨。这三种要求,不论哪一种都不是照本宣科所能满足的。
(4)语言的逻辑性。在教案中要考虑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好语言表达。
(5)表达的艺术性。表达的艺术性体现在通俗、生动、形象、直观上。这不单是指语言的表达,还包括板书表达、形体动作的表达等。
三、动手编写教案
1.教案编写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有弹性。因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备课,熟悉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示范者。
2.教案编写以“三维目标”为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教案要体现四个渗透:学科渗透、过程渗透、方法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3.既重教法又重学法。教案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学会自学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去,在自学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大济中学新课程教案的写法、要求与检查评价办法》,以说明高中新课程教案的具体写法与要求。
一、教案书写的基本格式
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必要前提,因此,教案书写应遵循以下基本格式:
课题教学内容
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应在以新课程理念、学科的课程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为依据。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指导还要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出教学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㈡教学内容分析
⒈主题: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标准规定的主题之中的哪个主题,其内容是什么?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哪些能力?
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⒊教学准备(教具):
㈢学情分析
⒈学生原有的知识分析。
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要提出的问题分析。
⒊相应的学法指导分析。
㈣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⒈教学目标(或目的):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什么。
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⒊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㈤教学方法设计
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步骤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⒉可选用一些方法,教学方法不能太固定和单一。
⒊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纳入教学方法设计之中。
㈥教学媒体设计
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
⒉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等。
⒊对实验课要合理地选择相关的仪器、药品、材料等。
㈦教学过程设计
⒈导入新课/复习/组织教学
⒉讲授新课
包括定义、性质、教法、学法指导、疑点、重点、难点处理方法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范例选择等,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各个栏目。
①对学生的活动要重点设计,何时探究、何时分组,何时讨论问题以及预期
讨论的结果都要有所体现。
②教师活动的设计,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教学情境、问题,尤其提出探索性问题的设计。
㈧教学评价设计
⒈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设计,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⒉小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有所体现。 ⒊课堂练习(训练):注重多提出些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
⒋作业/课外习题/补充练习:注重提出一些与实际联系、应用性的问题。 ㈨板书设计
要求板书的书写要简单扼要,一目了然。
㈩教后
包括教后反思、心得和问题新辨、新解和注意事项等。
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课的教案则应根据学科特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着重体现组织教学及能力训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
二、教案书写的基本要求
⒈教案中应针对学生实际,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反对照抄课本,倡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多样性、个体化的学习特点。
⒉教学方法设计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秀之处,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校个人资源的实际,有选择地进行一些课改实验。
⒊教师备课笔记中教案的设计、书写,应按照教案书写的基本格式,青年教师必须写分课时详案,对初、高中毕业班的教师,可根据所选用的复习资料,在备课笔记中着重体现教材处理过程,对知识点的概括、例题、习题、选用以及不同解法,体现教学设计和课程计划进度。专题讲座可列出篇目及课时分布,所用资料作为备课笔记检查的附件备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写简案,但简案不简化教学过程,简案应突出教、学法指导,对课本中的定义、性质及相关内容可以只写标题,简案反映的教学过程应完整,有程序性。
⒋备好课,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坚持适度提前备课、写教案,坚持写详案,在教案设计中,坚持突出教材分析与教法、学法过程,并将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反馈的信息以及教学心得在教学后记中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三、检查评价办法:
⒈每学期进行期中教学工作检查,备课笔记检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备课笔记检查是学校教学工作检查的一项常规工作,集中检查在校长室的安排下,由教务处、教研室组织下年段行政集体评定。备课笔记检查评定等级为优秀、规范、不规范三种结果。对评定为优秀等级的备课笔记,将根据情况给予展示,并在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对不规范教案,则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
⒉每学期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及相关部门对课堂教学进行随机检查评价时,把备课笔记检查作为必查内容,不定期地进行抽查。
四、检查评价结果的使用
教案检查评价的结果一律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务评定、考核、选优的
重要依据。今后,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资格,所提交的备课笔记,必须是经过学校检查评定的原始件,坚决杜绝突击抄写的备课笔记参加职评。
附:常见的课堂教学程序(仅供参考)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一些基本的教学程序,使教学的理论与思想得以直观地表现出来。目前,在我国较有影响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
在教学实践中被认为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主要有:
⑴自学辅导式:教师说明学习的任务--学生自学、讨论、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小结、释疑,或组织学生小结、交流或师生共同小结。
⑵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材料、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⑶凯洛夫的结构模式: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⑷上海顾泠沅“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式:启疑--尝试活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回授调节。
⑸魏书生“六步”模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⑹上海育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⑺何炳章: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自学”模式
备注:新课改教案的靓点是:
⒈教案的右侧留很大一部分位置,作为注解部分内容之用;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案 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那么由企业实践专家与职业学校教师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是否需要设计教案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体化课程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师生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每个具体工作任务均要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均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课堂中间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更需要教师在课前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对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案。下面以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山西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共同探讨一体化课程教案设计的方法。
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要根据该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和该课程《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来编写。因一体化课程是由若干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企业具体工作任务转化而来)构成的,所以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要以学习任务为单位设计,一个教案的课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课时来确定。教案的组成要素要包括:教案首页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两部分,如上图所示,其中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设计的重点。
一、教案首页设计
教案首页包括学习任务名称、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组织流程以及教学后记等。
1.学习任务分析
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学习任务总是先简单而后逐步复杂,因此在该部分内容中,教师应分析该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情景导入方法、工作页分析、学生学情分析以及学习重点与难点分析等。
2.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是该课程《学习任务设计方案》中所包含的学习目标的细化。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学习目标应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表述,即获取哪些资源,学习并应用哪些方法和技术,按照什么工作标准或工作规范,完成什么工作,形成什么工作成果;二是学习目标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的工作过程原则。
3.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指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和谋略。从结构上讲,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应包括教学策略和设计思路两部分。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设计思路主要指教师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在不同的环节如何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在职业学校中,除专业能力培养外,应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思路中应特别予以明确其培养方法。
4.教学组织流程
教学组织流程指教师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教学双边活动的进程、内容、结构、层次用图(或表)固定下来,依次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组织流程中,可以看出全部进程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是重点环节,包含教学活动设计、学习内容处理、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时间设计以及学生评价设计等项目。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工作过程六步骤执行,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六个环节设计;二是按照该任务的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
2.学习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设计主要指学生在每个教学活动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分解处理要充分结合该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与实际工作过程环环相扣,让“工作”与“学习”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是指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活动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教师要精心编制和研究学生工作页,能使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下参与各种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能使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状态。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促使小组内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成为可能。而组间又为各小组间创设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
4.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指在该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什么、怎么做。教师活动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严格监控课堂,把握课堂节奏。教师要根据课堂整体运行状况,严格控制各阶段时间和节奏,指导学生课堂活动,纠正学生课堂违规行为,记录和反馈学生课堂表现等。二是有效指导学生评价,包括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小组或者学生个体的表现作出评价,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过程评价,激励和鞭策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体化课堂教学中。
5.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指在该课堂上师生用到的各种资源。教学资源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列举和落实各环节所需要的工具、设备、材料、场地以及教学所需资料;二是分析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学习资源方面的差距,尽量使学校具有企业化的特点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以便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6.时间分配设计
时间分配设计指每个教学活动所用的时间。一体化教学中受学生学习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等因素影响,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很难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分组,有效把握课堂,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7.学生评价设计
学生评价设计指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学习评价设计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对应学习目标设计可测评的要素。学习评价的指标不仅设计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指标,还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指标,建议评价指标为自我评价诚实情况、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与老师同学沟通情况、与同学协作情况、技术方法应用情况、资料收集水平、做事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情况等。二是学生评价要设计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学生、小组、授课教师、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均可参与评价。三是要设计评价方式。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设计为自评、小组互评、师评。一般情况下,每个学习任务均需要设计其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方法,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均取得一个学习成绩,通过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成长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案 项目驱动教学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教案是教师上课必备的教具,是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更是教师钻研教材、整合知识的教学依据,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反映出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案虽然格式规范,教师使用熟练特别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教案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当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模块化的教学等教学形式和方法,传统教案就失去了很好的针
对性。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本宣科。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基于学情分析下的教材处理,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技能的培训、传授过程整体设计上,以及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呈现。
转变教师在撰写教案中不是简单的知识搬家,而应更多地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去考虑教案的撰写。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对传统教案的撰写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其更适合计算机类课程
的教学。
下面以《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为例,对新教案做一个阐述。《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教案定位为项目驱动类型。项目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一个项目作为载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小任务中,随着项目中各个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教师先按照书中的知识点拟定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所用的学时不同。再将每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任务带知识点进行教学。项目驱动类型教案分为九个部分:教学目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成果、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小结、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
教学目标与传统教案相同,也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学生应该从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本次课后应具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与传统教案不同的地方,不是将书中的知识点简单的罗列,而是将它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知识集中讲授,实践知识上机演示,并让学生独立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所讲知识的印象,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用途以及它所应用的领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与传统教案相同。
教学成果这一栏与教学目标相互呼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具有那些能力,培养出什么样的情感,这就是验证本次课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教师从中得到的信息也是教师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依据。
分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掌握好的同学,增加了知识点,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补充他们在课上吃不饱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学习相对较差,掌握不好的学生,加强了知识点,对他们进行习题强化,来帮助他们在课上吃不了的情况。这样既能使吃不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让吃不了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确保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
所得。
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该怎样去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组织是教师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过程,当然,也包含了一些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
小结这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分为三部分:知识方面,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能力方面主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归纳出值得借鉴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时普遍存在的一些欠缺;情感方面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进行总结,那些学生状态较好,那些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目的让学生能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调整。
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与传统教案相同。
新型教案不仅延续了传统教案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处理教材,整合知识,进行课堂设计。通过一学年的体验,感到新型教案更能让授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导学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66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必须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等。强调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把握和调控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既不被束缚,又不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个要求,各地教师想了很多办法,如:针对学生个体编写学案或写导学案;针对教师个体方面精心设计教学,努力在课堂上实现精彩讲演,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实践《物理课程标准》的方法就是把学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组合“导学教案”,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使用中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与意图,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又可使教师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下面,笔者就谈谈对“导学教案”设计的点滴体会。
一、充分体现“导学教案”中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第一,将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与导学案中的基本环节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设计(即教案)只能让学生听到教师自己心灵的声音,而体现不出学生心灵的呼唤,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性与主动性。
第二,把教案与导学案组合起来的“导学教案”,能全面引导学生学习,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主动参加实践、分析论证,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知识的本质,理解知识的精髓,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学物理,一步步引导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根据新课标把“教材”再度开发,多样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转化到学生层面,就是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
最后,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引导,在引导中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法指导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填写个人的体会,从而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问题;转化到学生的层面,就是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
例如:在“导学教案”的两侧分别设计“学习流程”和“学法指导”,怎么样的过程就用怎么样的方法。如学习目标就要求学生根据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前预习的练习(以填空题为主),做到“读一读、划一划、填一填”。因此,“导学教案”要面向全体学生,能引导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一定的成功,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练习应以课本的内容为主,主要检查学生课前是否看了书;课堂学习中的练习是检查学生通过预习所获得知识的落实,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只有这样,“导学教案”才能发挥出它的魅力,才能顺利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体现“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案,能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具体特点用“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来说明:
1. 通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进行旧课复习并预习新课
如温故:(1)电流的形成,(2)电流的方向,(3)电路的构成,(4)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等。
知新:①什么是串联电路,在实际中有哪些?②什么是并联电路,在实际中有哪些?③画出常用电路元件符号等。
通过学生自主钻研教材,并完成“课前预习”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又是看了教材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内心中便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 课堂学习,着重指向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活动。如:(1)串联电路的组成,并归纳总结。(2)并联电路的组成,并归纳总结。完成探究后建立“相关链接”,进行课堂训练。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学、自问、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现出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的根本性转变。
三、充分体现学生与教师参与的全过程
“导学教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每节课为8K纸的一面,教师以它为教案,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堂中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学生以它为导学案,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更完整的认识,更加清楚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以达到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的效果,更便于学生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生与教师互动参与的过程如下:
“导学教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教案上的要求,开展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以检查作为引入,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给予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另外,了解学生对新课学习的认知基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难点。对于教案,教师课前认真编写,课堂认真落实,课后总结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及时反思,为下一次课提供更好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
但由于“导学教案”的容量小,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如挂图、多媒体、录像、实验仪器等,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师应把“课改”的新理念、新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启发者。
参考文献:
[1] 朱铁成.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 詹玉华.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物理[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35).
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不但发生变化,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为知识传授者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新的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感受最深的是: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中都还有思想政治教学无非是念条条,画框框。其实不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说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往和心灵上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你只有对学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不是有句“亲其师,信其道”吗?身教重于严教,你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你就得先树立你自己远大的理想;你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但我们还应该有理想,有感动,有热爱,有激情,而学生的理想,感动,热爱,激情从哪里来,就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来。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市足,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政治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三、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还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到理论的论证和结论的得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四、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做个“新”教师
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让自己不被历史的潮流淘汰,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教师。为此,我们青年教师不能再保守,不能再等待观望,而应努力做到:
1、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
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了教育科研方法和操作步骤;懂得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比较深入领悟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打开了一扇门,并作了初步尝试了,加深了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提高了能力;更清楚地懂得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做法。所有这些,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为今后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打好基础。
2、积极参与科研,并力争成为教育科研型和开放型的“新”教师。
过去那种不敢参加、不愿参加、不想参加教育科研的思想应该摒弃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型的“新”教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我国的环境质量现状。
2.能力: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德育渗透: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加学生的忧患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录像、三支试管、清水、水蚤、Hg(NO3)2(质量浓度为0.01mg/L)KNO3(质量浓度为0.01mg/L)。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群体调查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引言、提问:环境危机除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外,还包括什么?
(答:环境污染。)
对,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赞美大自然:“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们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前几天,我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走访环保部门,调查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并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请问从大家的调查情况来看,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
(答:5方面。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我们先来研究大气污染的危害。
问:通过调查,大家知道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吗?
(答:我国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讲述:那么衡量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天津市的空气质量又是如何呢?我们请调查大气污染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学生介绍:环保部门把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作为城区污染评价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河西区环保局监测站对这三项指标亲自进行了监测,下面请大家看我们在环保局监测站的监测过程录像。
学生放录像显示他们的监测过程并进行同步讲解,监测过程略。
大气小组的同学带大家分析监测结果,实物投影显示监测结果如下:(略)
学生介绍:国家规定天津市应达到II级标准,如SO2应在0.15mg/m3以下,从监测结果看,SO2与TSP都没达到II级标准,而是III级,再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TSP标准相比差别更大。说明天津市大气污染较严重。这三项指标每天都在《今晚报》和《天津日报》上。
老师讲述:大气小组同学们的走访很成功,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天津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我们再来看看资本主义国家高速发展的初期状况又是如何呢?
放录像显示世界闻名的公害事件——四目市哮喘事件。
提问:这段录像反映了什么?
(答:大气污染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瘤等。)
继续引导提问,我们从深层次考虑一下,还反映了一个较深刻的问题是什么?
(答:日本当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老师讲述:对。我们一定要记取这个教训,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了。
如果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很高,又遇上无风多雾的天气,污染物不易散开,则会引起很多人发病,这就是急性中毒。大气中污染物一般浓度很低,这些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期持续地进入入体,就会使人很长时间以后表现出疾病症状,这就是慢性中毒。
问: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哪个危害更严重?
(答:慢性中毒。)
老师讲述:对,慢性中毒由于潜伏期长不易被人所发现,因此危害更严重。
问:通过调查,大家还知道有什么危害?
(答:致癌。)
对,致癌。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在燃烧的煤碳、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
问:为何大气污染危害这么严重?请大家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考虑一下。
(答:略)
讲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但要排出废气还会排出废水,我们来研究一下水污染的危害。
水体被污染后,会对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演示试验:被Hg污染了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
(演示过程略)
提问:Hg对水蚤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毒害作用。)
讲述:对。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由于水污染,我们天津人守着自己的母亲河却喝着菜河水,由于水污染过去只在发达国家出现的水俣病?现在已出现在我国松花江地区……人若食用了被Hg污染的水中生物会有哪些危害呢?我们来看一段调查水体污染的同学们收集来的录像资料:世界闻名的公害事件——水俣病事件。
(录像内容:略)
问:录像反映的危害有哪些?
(答: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对,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老师进一步用书上图9—13为例来说明生物的富集作用。
(略)
讲述:大家从电视画面上可能见过赤潮现象,赤潮的形成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我们来研究一下富营养化的危害。
老师先放从环保局收集来的录像(发生在近海海域的赤潮现象),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富营养化?
2.水体中过量的N、P来源?
3.什么是“水华”、“赤潮”?
4.富营养化的危害?
(答1、3、4略)(答2:水体中过量的N、P主要来自含有化肥的农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作业:调查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
②大气污染的危害
③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水污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