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24: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战略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影响要素
事业单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他并不是孤立的,事业单位也已经在向企业型转变。所以,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应以市场为核心,综合考量各方面元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参照市场情况,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实施的元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环境,事业单位应依照社会契约的法制建设保障外部环境的秩序井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准,遵守对应的税务法、组织法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奠定法制基础。
(2)经济大环境,国家宏观调控策略、全球经济环境、经济机制和经济构造都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3)金融环境,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制度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区域国家的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金融环境更是千变万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才几十年的时间,体系尚不健全,所以金融市场也远没有达到健全的地步,而金融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将金融环境纳入到订立和实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策略上来,依据金融的类别和业务运营状况,调整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战略,关注利润率、汇率、通货膨胀率,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2.事业单位财务战略选择的方法
(1)适应时代的方法,事业单位在订立财务战略时,应依照新时代的要求,遵守法律,并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优势,挑选适合自身和时展要求的战略决策。这是事业单位财务战略实施取得成效的前提。
(2)减少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当相同的商品出现低价时,市场竞争力就会生成。可以说,价格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的制定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使企业形成规模效益,“以成本定江山”。
(3)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变化的态势,调整事业单位的财务战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运转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事业单位应转变财务战略以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并针对不同的经济态势,采用不同方法,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4)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方略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方略、高质量高水准的财务预算,能为事业单位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为事业单位的市场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
二、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事业单位战略管理工作的实现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实施中的问题
(1)战略方案的计划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尽管事业单位所订立的财务管理战略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实际情况会发生很多变化,和方案计划要生成的效果有着一定出入。这些计划外的元素,约束甚至阻碍了战略方案的实现。
(2)战略方案在实行过程中因为核心环节出现问题而被叫停战略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被“叫停”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所需材料没有按原定计划到位,致使战略部署被打乱。
(3)打造适合事业单位现状的财务管理模式,改良事业单位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事业单位更加适应市场竞争,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4)培养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在进行财务管理规划时,应深入了解财务管理战略订立的流程和办法,培养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对后果进行阐述和预判,规避财务风险,让财务管理战略“有的放失”。
2.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问题的对策
(1)事业单位自从进入转型期以来,其财务管理战略的订立都是针对市场而部署的,是在原来的数据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做出的管理计划。当市场的实际状况发生变更时,原有的财务管理战略就必须全部或部分做出变更。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一个在各类影响元素不断变更的状况下,适应市场需要的动态过程。
(2)培养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做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订立出高效长远的发展战略。
(3)深入研究事业单位所开发市场的宏观环境和自身的微观经济环境,而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事业单位应把握其带来的有利元素。
(4)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为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提供优良的企业环境,并引导事业单位完成战略目标的制定。
三、企业财管管理环境下的战略管理评价准则
1.是否有助于事业单位获得经营效益
高质量的经济效益能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而事业单位的效益是维持事业单位运转的前提和保障。所以,能否帮助事业单位获得经营效益是判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优劣的重要标准。
2.是否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判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优劣,不仅要获得该战略带来的经营效益,还要看该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否能让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通常事业单位都会通过会计绩效数据的调节来实现其经营效益的提升,而为了规避单调的会计权衡方法的不足,在绩效衡量时应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市场价值等指标。
3.事业单位是否有“过人之处”
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优劣可以判定一个事业单位的存在价值。而这种价值在市场竞争中非常珍贵,它是竞争对手偷不走的。而优质的服务水准,不单是指电脑、机械等硬件设施的充足储备,还包括了事业单位人才的储备以及文化气氛等软实力要素。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经济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经营规范化的象征,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新发展趋势下,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概念,但财务战略管理制定和实施受财务管理环境影响较大。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要遵循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以保障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为目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实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以此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来自各个方面的,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1.政治环境
任何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经营及生产和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法律维护着市场经济秩序,约束着企业行为。企业经营生产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企业活动受国家政治环境影响较大。不同时期的政策和法规对企业的约束是不同的。如税收的免税、税率、税制政策等,企业经营是需要向国家上缴一定的税金,因此税率的上升和下调都会对企业利润产生直接影响。税率低,企业自然利润就高。政治环境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产生着巨大影响,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策略时应根据国家政策变动实时变动对策略进行调整,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另外,法律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的约束范围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必须对国家法律做到充分了解。
2.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对财务战略管理影响是最大的,市场环境更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动态,如果需求大于供应,那么无疑企业将获得理想的效益,但是如果是供大于求,那么无疑会造成企业亏损。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环境,才能正确分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
二、基于企业财务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定的重要性
财务战略管理关系着企业运营和生产,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够起到规避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现代经济环境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越来越突出,财务战略管理不仅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生产成本的控制,更实现了企业资源科学配置。成本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对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财务战略管理就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财务战略管理实现了对企业资源进行分析和配置,并准确计算出在本期成本中应计入的费用额和生产资料转移的应有价值,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还能够起到对企业成本计划和企业成本管理合理性,检查和监督的功能。更能够对企业运营控制体管理体系进行评估,验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也是保障企业资金、资源及资产安全,为企业运营护航,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状况重要手段。
三、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起步较晚,对我国企业来说更是新鲜概念。很多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且目前针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1.思维守旧、缺乏对现代技术的利用
多数企业的管理思想过于守旧,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较深,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实施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人工进行财务战略管理容错率较低,局限性较大,容易受到环境及技术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施中更是易受个人主观影响。
2.理论不成熟、重视度不够
目前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并不够了解,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所以很多企业在展开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时缺少相应的财务战略控管理机制和策略,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导致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这导致了企业领导对财务战略管理信心不大,所以实施中并不重视。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其对财务战略管理的执行与实施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质量及实施力度。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仅做了表面功夫,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使得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越发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核心理论多借鉴于发达国家企业成功案例,自身理论知识并不成熟,缺少与企业自身运营情况结合的实用型理论,如此情况下制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我国企业间缺少实用性,致使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困难重重。
3.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缺乏风险控制
很多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中缺乏对风险的控制。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中,处处存在风险,这些风险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和制定时,必须对风险控制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企业不断扩张经营规模,过度投资,时常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本身扩张企业规模是好事,但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会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财务战略管理制定时,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这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很多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时往往只注重现有资源控制,忽视风险控制,这使得财务战略管理无法挥发真正的职能。
四、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强化策略
1.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度建设
企业想要将财务战略管理有效的实施,并取得想要的结果,那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机制和制度,通过制度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制度对于财务战略管理实施是必要的,相关制度的制定能够保障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力度。另外,除了制定制度,相应的实施机制也必不可少,合理的机制才能使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能够实现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工作更加细化,以实现保障整个实施过程更流畅。但制度和机制在制定和实施中,必须保障实施力度,目前很多企业往往在制定制度和机制后却没有切实的落实下去,在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无法靠制度和机制进行解决,因此,强化制度和机制的执行力是强化财务战略管理实施的关键。
2.全面考虑强化风险控制
财务战略管理制定实施中,必须将所有的因素和所以管理对象都进行全面的考虑,细致到企业采购、合同签订、物资验收、资源保管、资金使用、报销、报废等多方面,只有全面的进行考虑才能使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风险是企业日常运营及产生中的最大隐患,重大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全面的考虑能够强化财务战略管理的风险控制功能,使企业处在良性运作中。风险的降低,就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3.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自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很多企业实现了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现代办公及企业管理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财务战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现实了无纸化办公,使财务战略管理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更实时、更精准,真正打破了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4.培养专职财务战略管理团队
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制定、开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是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企业间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人才,缺乏理论知识指导。培养专职财务战略管理团队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丰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知识和技能,专职财务战略管理团队将成为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力量。
五、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能否及时顺利的实现预定的效益目标与崭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下对财务管理的综合要求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战略性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可见,注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现实价值,也就真正理解了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提升财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必须要强烈,否则,会贻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最终,战略性财务管理也只是一句空谈,毫无实际价值。通过战略性财务管理,财务工作人员才能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才能在内心真正接受财务管理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可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为战略性财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提升财务工作质量的强大动力
企业财务工作质量往往与责任意识环环相扣。因此,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的质量必然会朝向预期的目标正常发展。可见,战略性管理不仅仅强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更为深层的强调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逐渐会带动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战略性管理是提升企业财务工作质量的内在动力。
(三)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夯实运作资金基础的绿色通道
财务管理是希望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实现游刃有余的效果,确保资金运作的规范性、合理性、长远性。因此,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大量资金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战略性管理,才能使企业实现真正受益,从而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通过战略性管理,企业实现真正受益,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才能真正实现受益,才能在效益分配上,保障其合理性,以便促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
(四)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巩固企业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必然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以确保财务管理及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企业推进战略性财务管理是企业沉淀人力资源管理的坚实基础。具备了优质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加高涨,业务素质才能更加娴熟。如此,企业的工作效益才能在人力资源的推动下,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效益。
二、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体现着崭新财务管理环境下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全面剖析。
(一)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但是追求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没有过于密切的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正常运作就可以,没有必要将其看得过重。可见,企业领导针对现实中的财务管理,缺乏高度的战略眼光,致使很多细节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二)人员吸纳工作存在瑕疵,战略性财务管理进程缓慢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没有前瞻性,总是囫囵吞枣般地将一些人员吸纳到企业中,这些人不是专业知识不专业,就是责任意识较差,不利于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的全面推进。
(三)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实践操作执行力不强
很多时候,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他们对有关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重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构建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体现自身的特色,甚至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如此,这些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在实践中执行力不强。
(四)存在虚假财务信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发展需要客观真实的财务管理信息,否则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走向瘫痪。然而,很多企业仍然存在大量的虚假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严重失事,财务数据必然不准确,影响企业整体管理工作。
三、强化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应当坚持的原则
战略性财务管理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其仍然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足文章,摆脱影响战略性财务管理的不良因素。当然,在瓦解这些问题之前,还要明确一些原则,并切实推行这些原则,使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真正的提升。
(一)突出生产特色原则
我国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企业,并且企业数量庞大。但是,每个企业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运行特色,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出自身的特色。突出发展特色,企业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更好的推进战略性管理策略,从而使企业的特色长处充分体现出来,使更多的人实现受益。
(二)融入柔性管理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的严格性。然而,在推行崭新的战略性管理时,亦不能过于依赖硬性的规章制度,而是需要和缓的管理途径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否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然陷入僵局。如此,柔性管理在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具备了运用的舞台。柔性管理可以彰显企业的人文管理色彩,使规章制度获得有益补充。最终,规章制度的管理手段与柔性管理形成互动,为企业在崭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下,实现战略性财务管理的预期效果。
(三)部门相互协作原则
企业若想大力推行战略性管理,还需要依靠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否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出现失衡局面,从而有效管理效果。各部门给予策略管理部门应有的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实现健康发展,并为战略性管理提供有力的平台,使各种战略性管理策略更好地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推进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现实枷锁。必须深刻分析这些问题,坚持一些有效合理的原则,并依靠实际行动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大力推进战略性财务管理进程。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夯实财务管理工作基础
首先,企业的领导要认清现有社会发展形势,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形势,来思索财务管理事宜,并将这种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如此,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才能具备战略意识、大局意识才能真正武装领导头脑,使他们能够在现实工作中寻找方向感。最终,财务管理的地位才能提升,基础工作才能得到合理切实的强化。其次,推进战略性财务管理进程,还需要企业领导切实提升自己的管理知识水平。如此,企业领导的知识储备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他们的管理能力才能与企业财务工作目标更好地契合。这样,企业领导的个人管理观念和管理能力必须借助管理群众性眼光为前提。管理观念发生转变,管理能力也会逐步提升,管理手段也会逐渐实用有效。最后,企业领导要努力将财务管理队伍打造成知识型队伍,鼓励工作人员实现自学,以便通过专业知识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合理化,从而形成高效化管理目标。最终,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通过知识型管理团队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要求。
(二)理性对待人员招聘工作,为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事关重大,其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是必然在上岗后加以强化。相反,在源头工作,即招聘环节就要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样,能够彰显企业的理性招聘心理,也能够使应聘者理性对待企业的招聘工作,进而全面考虑企业的岗位性质、工作职责、发展前景等因素,并做好充分准备,为自己争取有利机会。其次,在招聘工作完成后,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招聘结果反馈给企业领导。企业领导也要及时针对新员工进行理性全面的考核与定位,做出准确定位和判断,使应聘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一些情况,促使他们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去工作。
(三)大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彰显制度现实执行力
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单位的自身基础、各项管理工作情况、发展目标、未来前景等因素,将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彰显出来。如此,财务管理才不会眼高手低,才不至缺乏执行力。当然,企业还要兼顾其他业务的财务管理信息,以便做好对比工作,展示自身经营的特色,给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在财务管理的支撑下实现顺利进行。
(四)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大力提升会计人员职业操守
财务管理必须具备战略性,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保障,以确保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元素及财务信息必须实现客观真实的程度。可见,企业领导要着重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好文章。当然,领导可以针对财务人员强化自身的意识,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还可以有效遏制不应发生的违法违纪犯罪行为,使企业财务管理具备较为规范合理的环境保障。
五、结语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以此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充足的管理决策信息,促进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最后说明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系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房地产企业要实现长期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系统之一,应成为房地产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效管理控制工具。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处于基本的会计核算的阶段,尚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战略实施方面强有力的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用于支持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仅停留在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
2、财务管理系统的统一和集中程度不足。许多房地产企业各个项目公司/项目部核算体系互不相同,财务软件和核算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向管理者提供统一可比的财务信息。
3、财务管理“被动反映型”的现象较突出,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基本处于空白。虽然许多企业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工程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基本机制,但其内容和管理方法距实现战略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4、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财务业务授权机制,有些企业的二级项目开发公司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母公司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造成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下降。
5、资金管理多头、分散,客观上增大了房地产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
二、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及其意义
针对上述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应当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财务核算的体系平台,从管理角度重新梳理财务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和业务流程,以标准、统一的财务数据为管理需求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2、建立管理会计系统,通过管理报告全面及时地向管理者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实现管理信息动态收集和深入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3、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和战略实施反馈,实现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资金和成本监控,实现对二级项目公司及各职能部门重要经营和业务活动的预测、控制、反馈、修正动态循环,并与部门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
4、建立统一明确的业务授权制度,平衡各层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执行程序,提高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性,降低运营风险。
5、完善资金管理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监控与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利用资金有效控制实现对房地产企业整体的风险控制。
6、实现财务管理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信息一体化集成,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进而完善内外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在共享平台上的动态决策和动态管理。
7、财务管理体系还需与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在内的企业其他管理系统进行不断整合,形成有机的整体管理系统,最终达到房地产企业在平衡有效配置企业资源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其意义在于:促进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为保障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战略实施操作手段;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财务管理体系解决方案,使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充足的管理决策信息;强化了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三、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具体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业务授权制度房地产行业是高投入、周期长和高风险的行业,控制风险是财务管理体系需达到之首要目标。作为风险控制手段的载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房地产企业长期良性运行的有效保证。按照内部控制理论,企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房地产企业应将业务授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重点,因为它将贯穿于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全过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控制方式和控制程度。业务授权制度包括三个层次:首要层次指明确授权对象;第二层次包括业务种类和权力类型;第三层次应具体规定审批依据和工作程序。
(二)完善财务核算体系
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的完善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
1、根据管理需求重新设计和调整会计单据
目前房地产企业采用的会计单据反映的信息量小,难以提供管理控制所必须的信息,因而应进行重新设计,将诸如合同管理信息、预算控制信息、授权审批信息等内容包括在单据之中,通过单据及时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内容,为管理者提供审批依据和决策支持,也便于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和积累管理信息。2、科学设置会计科目
首先,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调整并完善原先依据《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一级科目。其次,根据管理控制要求,科学设置二级以下的会计科目。例如在开发产品科目中尽可能细化核算对象,保证按产品名称或楼号进行开发产品的归集;在开发成本和销售收入科目中,根据产品或楼号设置土地费用及下级明细科目、前期费用及下级明细科目等各项开发成本费用项目,细化成本对象,以便于房地产企业进行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第三,会计科目设置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需要按照组织结构的特点实现收入、成本、费用类等损益科目和部分重点资产负债科目按部门进行数据归集。
3、统一会计核算程序和规则
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科目设置要保持统一,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适当的灵活性;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单据格式、种类和使用方法要保持统一;各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数据记录和归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结账与会计报表编制和上报程序、报表汇总与合并程序要保持统一。
(三)建立管理会计系统
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包括设立责任中心管理和设置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1、设立责任中心
管理房地产企业的责任中心,是指按照管理目标,根据各职能部门、项目公司、项目部等组织单元承担的职责,将其分别确定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责任中心管理是按照每个责任中心的职责分别制定其绩效考核标准,并通过责任中心绩效报告的形式动态反映各责任中心每月、每季度和年度业务执行情况,进而能够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2、设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房地产企业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向管理层及时反馈销售/预售收入和进度、项目开发成本、项目管理、管理成本、综合效益等信息,支持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行为。房地产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可包括项目公司及其他二级房地产企业单体管理报告、房地产企业母公司综合管理报告两个体系层次,每个层次报告体系均包括多个分报告或分报表。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全面预算模式、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预算的考核与分析。
1、全面预算模式
根据房地产企业特点,建议采用以项目预算与资金预算为基础的企业年度责任预算管理模式。项目预算是房地产企业以开发项目作为预算对象,对项目建设中将会发生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费用、工程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经营收入、借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的整体预算。资金预算是指房地产企业的母公司在对各责任中心的年度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进行汇总后,根据整体资金状况,对企业资金的整体协调运作所制定的年度规划。年度责任预算是指房地产企业在确定各层次责任中心的基础上,将整体计划与目标层层分解至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作为企业总体预算的具体执行单位,负责编制、组织、汇总和完成本责任中心的年度项目预算及资金预算,从而保证公司预算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每个责任中心通过建立责任中心预算报表体系,及时将实际经营信息向上一级责任中心反馈,以此实现预算执行的跟踪与控制。
2、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需要上下互动,反复沟通。预算的执行控制工作主体首先是各个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他们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实际业务。房地产企业预算执行控制需要与业务授权体系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某项实际业务是预算范围内的业务,则可按照正常的审批程序进行;如果该业务是属于预算外的业务,则需要按特定程序报至房地产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并说明理由。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预算外支出,增强企业的控制能力。
3、预算的考核与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预算分析与考核的总原则是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总评,这是指:每个月各责任中心均要对各自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房地产企业母公司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召开月度分析会议并查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每季度按各责任中心该季度累计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根据设定的绩效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再与激励和薪酬制度结合起来。每年度终了房地产企业需对全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总结主要的问题,并制定和修正下年度的经营目标,指导下年度预算编制和责任中心预算目标的分解。
(五)完善资金管理系统完善
由Mark和AndrewPalmer兄弟创建的Palmer公司是教会蜡烛供应商。它享有以50几个教会吉祥物为模本制造蜡烛的权力。他们和很多亚洲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后者以极低的价格为其生产蜡烛并运往美国。第一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0美元。
然而Palmer兄弟并没有深入规划过未来。他们只是想让公司上市,向公众发行股票,最终抽身而出,坐享其成。但是,迟早他们都不得不面对诸如融资(公司的生存可能将会依赖于其融得足够多的资金支持组织成长或战略并购的能力)和环境因素(兄弟俩必须认识到他们可能被任何一个拥有广泛分销能力的大公司击败)等许多问题。
一个恰到好处的财务战略能够帮助像Palmer兄弟之类的企业主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财务战略因企业规模而不同
发展财务战略的办法不只一个,它们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变化,更复杂的是对于大、中、小或刚建立的企业,战略也要有所差别,这一差别取决于管理的民主度和企业的成熟水平。
对于小型企业及初创企业来说,在这类组织中,所有者身兼数职,既要管理运作、财务和销售又要管理人力和营销。员工很少,所有者往往依赖直觉进行决策。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多方位的考虑,因此专业财务知识的缺乏可能会置企业于危险境地。
中型企业比上述企业相对稳定些,但由于财务人员是专门从事财务工作的,因此在财务领域中他们只是擅长统计历史数据却不敏于前瞻。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类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致力于财务领域。在经验资深管理者的领导下,组织拥有人力和经验处理关键问题。同时设置专门资金用于制定财务政策、发展财务战略,以促进公司繁荣,最终提升股东价值。
因此财务职能需要和组织一同发展。企业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财务职能必须灵活多变以迅速准确地应对环境因素。持续不断的更新、重审和评估财务战略是控制这一革新的有效之举。
构建财务战略的五层次方法
不考虑规模的话,企业必须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方法精心构建财务战略。这个方法放在一个金字塔状的图表中很容易理解。底层是公司架构和企业计划相关的基本事项,越往塔尖则创新越灵活。这个多层次模型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作为财务职能的蓝图;二是作为发展和维护公司总体战略的参考。
这个模型共有五个层次,每层都有不同的考虑:第一层是关于生命周期;第二层是关于财务数据用户;第三层是基础结构;第四层是资产负债表;第五层是损益表。
第一层:配合企业发展周期。在第一层中,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生命周期,无论和未来情况差距多大,我们都可以先假想企业的退出及所有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譬如:股权投资、企业转售、终期清算等)。退出战略是企业生命周期之止。一个好的财务战略能将当前的运作、将来退出的方式和两者之间的转折点联系起来。
企业领导者还必须通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来对生命周期进行定期重审:连续性方案到位吗?扩张是计划性的吗?是通过内部成长还是通过外部并购进行的?需要多少资金支持?哪一种融资渠道更好?债务负担有多重?是否需要企业在其他产品和市场上重新寻求定位?等等。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对上述这些意义重大事件的严格时序表。
第二层:及时传递财务信息。企业领导者必须明确财务结果传达的对象是数据用户,数据用户群是会随着公司的发展或是接受第三方投资而扩大。能否及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决定企业的成败得失。财务功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做到平衡始终,以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满足用户需要。
第三层:界定财务基础结构。财务基础结构必须支持决策(对内部数据用户而言)和财务数据调查(对外部数据用户而言)。财务基本结构也会随着企业一同发展。
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关注三个重要领域:财务组织、信息系统和数据流过程。财务组织指的是雇员及其从业工具。这一结构将随着公司一起发展。确保这一发展受控并且考虑周详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假使等到危机发生时才需要财务组织的话,管理就会丧失发展良机。为了最小化收集和处理阶段的干扰,从而最大化分析效果,企业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数据并分类记录。当企业成熟时进行这些工作会更困难。毕竟最佳系统和人员组合必须建立在合理预算控制的范围内。资本支出或人员投入的决策也只有在用户使用数据的需要被理解之后才能做出。
第四层:优化资产负债表。在生命周期之初,小型的或新建的企业的所有者要专注于生存和迅速成长。因此优化资产负债表是必须的。发展之后,它需要处理资本管理战略(包括资产和负债)和其他一些能够显示盈利的项目。企业主必须习于资产负债表的操作以确保公司胜任未来生命周期中重大事件的挑战。
对资产负债表中三个具体方面的管理至关重要,它们分别是: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
应收账款:客户会付款吗?如果会,要多久?企业需要明确如果没有客户的回款,企业能顺利运行多久?
存货:供应链出口、采购价、生产变量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存货变动。客户的交货条件怎样,灵活吗?他们的收货时间合理吗?设计存货管理和会计操作的合理指南可以帮助控制存货及其对现金余额的影响。
应付账款:公司多快能够付款?虽然从理论上讲付款越快越好,但是实际上公司需要尽可能久地持有资金。
第五层:损益政策稳定运营。商业环境要求财务战略既要涵盖财务报表也要有利于稳定运营。稳定运营依赖于财务战略的第五个层次:损益政策。例如:如果小型或刚建立的企业是集资型的话,那么最大化股东财富(可以通过保持股价居于高位来实现)就具有主要优先权。然而取悦股东和企业夯实根基、稳步发展两者之间往往互相矛盾。
了解损益表中收益和支出这两个项目以及两者如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能为企业的分析和决策奠定扎实基础,提供先起步的优势。
收益项分为两部分:记录项和操作项。记录项是对收益的严格确认和记录,对于上市公司或是融资方而言尤其敏感。操作项是收益政策的实用部分。
【摘要】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统筹下,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本文从财务战略的实施入手,就财务战略实施基础工作、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探讨发电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实现以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战略思维方式、决策及控制活动。
关键词:发电企业集团财务战略
2002年12月29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宣告成立,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的51%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厂网分开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运行近50年的电力垄断体制被打破,发电企业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国有大型独立发电集团成为发电市场的竞争主体。
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研究探索发电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分析集团公司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现有实力和潜在能力,使其在充分利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成要素组合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经营状况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管理机制先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实施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只有把财务战略贯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去,财务战略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一、做好财务战略实施基础工作
(一)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
为做好财务战略实施,发电企业集团应在强化以财务战略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根据集团公司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坚持把集团公司总部作为整个集团的利润中心、资本运作中心、财务信息中心、资金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科学制定财务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使流程有效服务财务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几个原则性问题:设计流程应该始终围绕整体结果或目标,而不是一个人或单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决策制定者应参与决策和执行过程,并加强自我控制力;对于由各部门、各单位具体执行,而结果最终又要整合起来的不同活动,在执行过程中要相互沟通。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结合集团管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和利润分配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成果的预测和考评、经营责任制的考核等诸多方面,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运作标准,不断调整和完善暂行办法,以形成较系统的制度控制体系,引导集团的财务活动规范化,使财务制度能够适合发电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
(三)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是要提升发电企业集团上下对预算的理性认识,建立利益共同、相互信任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既能体现经营目标又成为实现目标的手段。预算管理的各层次应统一对集团公司合理控制成本、适度利润增长等总体战略目标的认识,努力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形成经营者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相互信任、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的预算管理体制。二是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分析方法,根据经营管理实际,逐步建立一套层次分明、概念清晰、内容全面、符合公司特点的预算报告体系,细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为各级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预算管理控制点的前移,逐步实现预算的过程控制。三是要加强预算监督控制和考核。为确保预算在资产经营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生产经营活动应切实围绕确定的预算目标来运行,建立预算监督控制制度、预算分析报告制度,并以资产经营责任考核为手段,强化预算的激励约束作用,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四是要建立科学的预算模型。针对内部各单位的特点,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预算模型,实现预算管理的动态化、科学化。
(四)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信息化建设要以发电集团公司信息化战略为指导,依托集团公司统一的信息资源,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于完善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以优化配置企业整体资源为目标,建设集预算、价格、核算、分析、决策与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地域、跨层次、跨部门,网络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财务信息系统;构筑战略财务管理架构下的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作用,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全面融合,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的信息同步和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在空间上的远程处理、时间上的在线管理、时点上的实时反映和过程上的动态控制。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支持财务决策,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在统一管理框架下实现信息共享;坚持先进性与安全性、经济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坚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持续优化。
(五)加强和改善财务监督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企业价值运动中,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影响全局。发电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电费回收风险、电价风险、存货风险、资产营运风险等,直接表现有汇率风险、现金流风险、高风险业务投资风险、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误判风险等。加强和改善财务监督,是控制和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六)加强财务专业队伍建设
为了满足集团发展的需要,必须有一批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但要懂财务,还要懂生产、懂法律、懂金融,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依法办事的意识、刻苦学习的态度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做好队伍建设方面,集团公司需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鼓励其参加后续教育和各种培训,参加职称考试,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建设一支适应集团发展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队伍;三是完善优秀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四是建设集团公司财务人员信息库,摸清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状况,为选用人才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抓好存量资源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
加强电源开发前期工作,优化项目开发顺序。按照国家批复项目优先、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优先、电源空白地区优先的原则,对前期项目及拟开工项目进行调整。对于国家已经批复,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预计投产后有较大市场空间、较高投资预期收益的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提前投产;对于投资效益中等,预计投产后市场空间一般的项目,坚持“按基建程序建设”;对于项目预期投资效益较好,但各项建设条件有待于落实的,继续落实各项条件。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形成优质的生产能力。工程项目建设是电源发展的第一生产环节,是奠定公司资产市场竞争力的基础阶段。瞄准国内最高水平,提高包括造价、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流电源工程,实现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张,确保新投产项目投资省、质量好、见效快,投产后尽快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应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夯实电力安全生产基础,确保电源持续快速发展。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集团实现经营效益的基础,是确保电源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实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优化运行方式,在确保多发、多供的同时使供电煤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向设计值靠拢,向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看齐,努力在生产环节增收节支,提高发电效益,以提高设备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为目的,抓好设备管理。
(二)积极调整电源结构,优化整合存量资产
从发电企业集团的现状来看,在集团系统层面考虑,进行资源整合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将一厂多制的电厂进行公司制改组,彻底改变历史原因形成的管理混乱的局面。对发电集团间交叉持股的电厂,进行股权置换,理顺产权关系。利用目前电力暂时紧张的有利时机,提前整体转让或退出老小电厂。对于效益不佳的机组实施以大带小重建或关停退出。对于没有发电容量的空壳电厂,应进行人员分流安置,妥善退出。通过资产整合,打破原来资产的地域范围和企业界线,对存量资产进行企业间的转移,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将存量资产重组和企业集团在该地区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合理配置该地区的发电资产,优化资产结构。
(三)进行管理流程再造,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大发电企业集团组建时间短,目前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总部管理幅度过大及部门之间、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定位、职能界面、管理流程不顺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理顺内部关系,缩短管理链条,进行管理再造。
管理体制精干化。现有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基层企业的管理机构庞大,人员多,效率低。应精简机构,裁剪多余的,合并类似的。
组织机构扁平化。发电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目前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优化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出发,根据相关业务和管理环节的特点,推行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实行扁平化管理,缩减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
重新设计管理流程。根据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管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包括工程建设、运行、检修、燃料、物资等管理流程。
完善风险防范和监督控制体系。在财务、法律、审计、纪检、监察等各方面构筑监控体系,并坚持制度和监督相结合,全面监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关口前移的原则,使经济运行和重大经济行为置于可控、受控状态。
(四)优化燃料煤炭供应,实施煤电一体化运作
燃料供应状况对经营影响非常大,燃煤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和是否足额及时供应,都将对发电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根据我国煤炭供应形势、电力行业发展态势的分析,未来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将持续较长时间。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各集团应及早制订煤炭供应战略方案,保证煤炭供应的优质、优价、及时,以保证集团的长远发展。
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用于发电,70%以上的电能来自于燃煤火电,两个行业的依存度非常高。因此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环境下,煤炭企业关注自身的长期市场,发电企业注重稳定的燃料供应,双方存在着合作的基础,长期合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最重要的保证途径。为获取优质、优价、稳定的煤炭供应,发电企业集团应与煤炭企业在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下签订中长期供需合同,建立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稳定煤价与煤量。
基于电力与煤炭之间的紧密关系及其对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用,煤电一体化经营已经成为国家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为保证煤炭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企业集团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继续坚持向煤炭行业渗透,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通过投资开发新矿,兼并、收购已有煤矿,发挥电办煤的优势,把煤矿建设成为电力企业的联办矿,实现混合经营或者跨行业经营,从源头上控制煤炭资源。二是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利用不同资本融合兼并重组。三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煤电基地,实施煤电一体化运作,一方面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保证电力企业煤炭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减少了供应环节的风险。
三、全面强化资金管理,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要适应金融全球化浪潮,将资金管理界面拓展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综合考虑筹资风险和成本,比较银行贷款、增资扩股、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选择最佳方案。
(一)发挥财务公司优势,积极有效运作资金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投资创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内部从事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其产业性特点,对集团公司的资金实施集中管理,利用企业集团内部单位资金运动的时间差、空间差和生产环节差,有效聚集资金,运用信贷杠杆功能,灵活调度资金,建立内部资金市场。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有着天然的资本纽带,能够实现信贷结合与产权融合的双重联系,弱化企业集团外在的信贷契约的不稳定性,实现贷款的统一管理,优化融资结构。企业集团间接拥有了财务公司的信用工具,利用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通过国内外金融市场管道,将集团外部资金导入内部生产建设项目上来,使资金流向物流转化,缓解由于资金总量束缚和外在信用制度的牵制对集团造成的压力。
(二)利用资金规模效应,建立银企战略联盟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也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全球范围。为切实提高发电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选择实力雄厚、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并与集团经营关联性大的金融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达到优势互补、经营“双赢”的目的,并通过建立银企战略联盟的形式,为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
发电企业集团资金需求量巨大,这既需要多家银行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运作提供了广阔市场。随着核心业务的不断扩展,对银行的融资方式和运作机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贷款种类涉及多,需要取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在融资方式上要求较为灵活,以满足下属单位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自主选择贷款时机和期限的要求,应获得银行对资金使用的管制;在融资形式上,不但要得到包括信贷在内的间接融资,而且还要得到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服务;在融资的币种上,为减少资金成本,满足国际化经营要求,需要银行提供多种币种或不同外币买卖服务方式;为打破原来银企之间单纯的资金供求的局限,需要取得银行提供的结算、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保函担保、外汇买卖等业务的配套金融服务。这些方面的需求,需要与合作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协商,一揽子解决。
(三)借助资产密集优势,适时涉足保险市场,投资参股保险经纪公司
应对目前的保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保险专业化管理,通过保险经纪公司把管理和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提出控制、转嫁风险的防损建议或管理方案,避免或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保险管理从事后理赔转化为事前预防,从单纯的保险事务处理转化为对企业的风险防范,从静态的财产保险管理方式转化为对企业的动态业务风险控制。
寻求适当的时机,投资参股保险公司,从整体上提升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关注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主要有企业融资和优化资源配置两大功能。目前,五大发电企业集团都拥有上市公司,远期集团还要实现整体上市,必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直接融资。
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我们难免要引用或者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在论文引用的地方要做上标注,可以让读者清楚的知道哪些观点是作者自己的,哪些是借鉴别人的。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一价值创造指南(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35-62.
[2]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45.
[3]张先治.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0-50.
[4]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40.
[5]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50.
[6]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5-40.
[7]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45.
[8]苏布拉马尼亚姆.财务报表分析.(第十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4-56.
[9]彭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55.
[10]朱传华.财务分析精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4-35.
[11]史蒂斯,史蒂斯,戴蒙德.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45.
[12]刘玉梅.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出版社.2010:24-40.
[13]张涛.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3-36.
[14]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2-40.
[15]苗润生,陈洁.财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50.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彭娟.战略财务管理.2008.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陈亚民.战略财务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2007.北京:中信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2005.北京:华夏出版社
[5]刘力.财务管理学(第二版).200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北京
[8]国资委.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起点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学习解读.2008.北京
[9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08.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0]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一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2005.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11]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战略中心型组织一平衡计分卡的致胜方略.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2007.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3]邹昭烯.企业战略分析.2005.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4][美]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著,武亚军总译校.公司战略经济学.199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5]〔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著,吉毖译.蓝海战略.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
[16]黄泰元.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2007.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8]项保华.战略管理一艺术与实务.200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秦杨勇.战略绩效管理:中国企业战略执行最佳实践标准.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现宗:《高级财务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秦永和:《财务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成栋,姚贤涛:《中小企业管理事物与实例》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4]陆立军,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吴志军:《试论企业财务目标》载《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郑艳:《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其实现》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8]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9]孙桂华,孙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10]张立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财务目标的有机结合》载《职大学报2003年第2期
[11]舒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期
[12]吴作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载《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13]卢佳友,郑海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载《广西会计》2000年第12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研究内容;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及时把握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与启发作用。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营利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本文按照学科代码将工商管理学科分为十个研究领域,对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更好地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的发展。
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本文在检索国外工商管理论文数量时,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0.5的59种管理类期刊,时间范围是从1990年到2000年。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故将其他九个领域按检索到的论文篇数做出趋势图。
从纵向来看,1990~200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年份,市场营销研究虽有下降,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近5年内发展很快;而运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点后开始逐渐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视的是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从横向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从其他9个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运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分析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时的1997-2000年进入SCI检索的文章,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于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1):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对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从中国期刊网中筛选出44种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类期刊,根据关键词对各二级科目的论文进行检索,将各领域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进行趋势描述
从此趋势图纵向比较,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强,这也与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有一定关系。横向比较,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市场营销,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强,企业不再只靠抓生产提高企业利润,而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同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也是研究较多的领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围内国内近几年对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从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研究热点如下:
3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比较及结论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增长速度较快;项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续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数量曾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多,随后又有所减少。国内则对运作管理研究较多,企业文化、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也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领域。
从国内外文献数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国内论文数量较多的是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而国外的排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
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必然的交集,但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理论研究滞后于国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往往是国外前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正在形成的热点在国内往往是刚刚涉足或者还未涉足。
4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从整体上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要求此领域的学者们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研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而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较新的管理问题介入较少。鉴于工商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国内此领域学者们应注重研究形式的改进,注重对管理问题深层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国外注重规范研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国内多是思辩研究,研究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或是虽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严密的推理。国外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多,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等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而国内则不重视实证的研究。这与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管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应该多作些实证的工作来充实我们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2]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4]中国期刊网.[DB/OL].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