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2-12-11 19:3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思维 自主探究

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四、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例如,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学习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促使学生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篇2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重建: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卿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 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作者工作单位:杨建凡,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微小学。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 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 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1.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2.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3.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4.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5.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84-011.关注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以促使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无容置疑,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切设计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展开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才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较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学习与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推理、猜想、实践、交流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灵活多变的数学学习活动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2.明确高效课堂的内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价值指标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应该渗透这样的理念:

2.1高效的教学是准确、科学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必须是科学无误的,传达的信息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此外知识信息传达的途径、方式也必须是科学、高效的。

2.2高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不能回避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流畅、完整,那么课堂就仅仅是教师与优等生交流的平台,貌似和谐的课堂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所以对教师来说,在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学定教,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应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有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思、善思。

2.3高效的教学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呵护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创造,真正融入课堂,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2.4高效的教学是需要精心预设的。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安排。合理的预设包括目标的确立、学情的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等等。有了教师精心的预设,课堂上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4.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5.探索学习方式自主化的策略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含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已由过去的撰写教案悄然转变为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设计虽然都是教师对教学进行预设的规划和安排,但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案反映的是教师注重具体的教材教法研究,而教学设计则反映了教师关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我国学者刘树仁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个人经验,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 对教学中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计划和安排,制订系统的施教方案的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等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小学生及小学教学的实际,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蓝图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连续过程,目标是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探索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科目,小学数学是其中的基础与核心,学好数学不仅可以增强整体的学习成绩,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思维力的纵深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意志力、创造力还是自我的约束力都不太成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处在6~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正是各项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小学生极易对逻辑思维能力强、计算难度高、排列顺序复杂的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只有通过建立起基础的兴趣模型,让兴趣教学贯穿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成为连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线,才能通过某个有效的刺激,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具体途径

(1)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在新型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单纯地追求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更加注重学生切实参与课堂的实践及将课堂所学与自我知识完美融合,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增设多种多样的趣味数学课堂学习活动。

(2)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年幼的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往往也来源于外界的赞美和鼓励,适时地对每一名学生提出表扬与赞美,特别是在小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赞美与鼓励。通过及时的赞美,小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反应,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活泼、敏捷的性格特点是小学生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任职的小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2点:

1.定期接受培训,认真研究数学教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怎样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课堂所学,举一反三那就更为不易,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积累更多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另外,课本是数学学习的依据,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课本的基础概念、定理等进行适度的延伸,教师应熟练掌握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制订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好“两位数的四则运算”才能为日后“三位数的混合运算”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切记不能脱离教材,泛泛而谈。

2.重视学生基础,灵活运用多样学习方法

打好基础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课本基础知识,加强对课本课后习题的练习,让小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有的地区与学校过分强调让小学生学习奥数知识,奥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拓智力的效果,但奥数知识相对较难,不可对学生授,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限,不能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更要学会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方法。

篇5

摘 要:小学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教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各科实际的教学情况着手,依据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对实际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小W数学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外,对于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学生教育问题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外,还要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教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参与到学习探讨中来。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讨内容,可以依据计算机技术将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本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乐于接受图文并茂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引进教学游戏的教育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对教育游戏的认识

就目前发展来看,大多数教师对于教育游戏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实际教学模式看,教育游戏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将苦涩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教育游戏形式的教学,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与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观,让学生在极具学习价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设计中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加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游戏的开展能让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赛,或者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方式,对实际的书本知识展开有效的比赛或合作探讨,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都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实际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教学中,可以利用教育游戏设置相应的故事场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来一争高低,为了得知故事的发展及赢得胜利,学生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认真负责的算数比赛,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参与教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良好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树立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例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光凭一己之力难以取得胜利,会采用和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学生发挥自身特有的长处,还能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3.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育游戏,能够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过程中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创造富有乐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参与学习。

三、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游戏

1.制定有效的游戏任务

教师开展教育游戏,需要在课前针对所要讲述的课堂知识制定合适的教育任务。首先要明确课堂知识内容的特性,针对其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游戏,确定合适的游戏任务。教师只有制定出有效的游戏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结束后获得充分的教育知识内容,加深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丰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合理地安排教育游戏时间

教师在开展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教育游戏的有效性。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长,会让学生忘记学习的根本目的,在学习中收不回心。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短,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起到利用教育游戏吸引学生的目的,既浪费课堂时间又没有达到游戏开展的目的。

3.教师恰当把握游戏尺度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讲课压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将更多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不停地讲课,而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脱轨导致了学生的视野和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对我国数学成绩的综合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育理念,没有针对当下小学生的群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完全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辅助力量。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反映,解决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才能切实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创新

1.引课运用多媒体渗透数学思想

引课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效果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的培养,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收集并呈现有趣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将动画片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剪辑下来。在课前或者课间播放,既能让学生精神得到放松,又能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数学因为其缜密的逻辑思维而略显枯燥,所以需要生动的引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利用惯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热情进行正课教学内容的学习。

2.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人们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时,其最大的动力是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识到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其生活带来益处,所以要努力学习,最终养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相反,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情景,能够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解题方法。

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稳定挂图。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联系生活来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数学的应用频率,促进其完善自身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想,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解题机器。当下社会建设需要创新性人才,具有数学思想能够活学活用进行创新。

3.课堂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如何合作交流

儿童的精力非常旺盛,小学生上课说话和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找一件合理的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就井然有序了。构建小组合作就可以让学生针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表达,从而既满足孩子说话的欲望,又让学生言之有用。当下的小朋友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所有长辈的重视和关注,以自我为中心是当下孩子的普遍特征。合作学习需要多个小朋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分享和倾听,从而共同解决问题。

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分工,对学生的合作行为予以及时的指导,通过合作活动的巧妙设置,让学生能够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对合作时的分工有初步的认识。在后续的合作学习中,老师将指定学生扮演老师实施合作任务分工,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进而能够在日后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学生就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交流。

4.课后复习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也是学习记忆的黄金时期。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将学习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工成为微信文章或者微信视频,可以让家长短时高效地学会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孩子的复习,最终夯实数学基础。当下小学生的家长多数是“80后”,基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整合教育资源可以加强家校合作有可行性,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互联网资源。2016年两会中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要结合教育环境和学生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优势进行改革。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研究针对当下小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助跑。

参考文献:

篇7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砸蛋游戏,把代表每个学生位置的“数对”输入电脑,同学们随机叫停,这位幸运的同学就到前边,在正确用“数对”说出想砸的金蛋或银蛋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后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后,电脑上会出现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

(一) 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选择教学方法

篇8

1强化学生学情的分析是依据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1.1学生的知识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细致分析,包括对学生已掌握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这就是学生的知识度。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度,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1.2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1.3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应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优化教学内容是基本要求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利用,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1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2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3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是关键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这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三刃剑。

3.1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2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氛围,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氛围。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氛围,引导探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

4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是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4.1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4.2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