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舞台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9-03 00:51: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舞台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舞台艺术论文

篇1

从杂技的舞台特技表现来讲,既要使其发生在情理之中,又要使其发生在意料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使杂技舞台特技表演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在杂技舞台表演过程中,观众不仅希望在听觉上获得享受,而且要求在视觉上获得享受,而这种“视听同步”的效果就是舞台表演的最佳时刻,舞台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剧情内容,然后根据人物和场景以及气氛等策划好应该配备怎样的表演手段和舞台节奏等等。

二、舞台布景

传统的杂技舞台布景较为单一,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舞台布景衬托杂技表演。这表明了舞台布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够为舞台表演创设出一种艺术的氛围,让观众不仅能够在听觉上获得享受,而且能够在视觉上欣赏到杂技表演的艺术内涵。

三、舞台装置

随着时代的进步,杂技的舞台装置逐渐从原来的拉吊杆操作向电脑操作转化,而且舞台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剧本创作的需要,在舞台装置过程中可以利用机械,也可以不利用机械。但是在舞台装置中利用机械,比如吊挂和升降平台等,能够让观众更为深刻地感受没有语言的杂技表演的艺术主题。舞台装置的操作必须严格进行,讲究到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舞台装置中为了使布景呈现出的画面平整,吊杆要保持水平,而只有要求吊杆上的每一条绳都很准确才能使吊杆保持水平。再如吊挂的绳布景轮滑轴讲究装配规划,绳上的每一个结也很讲究,不能翻松。为了使布景呈现的画面平整,可以在布景的画底穿上铝杆。另外舞台布置中对舞台边框的要求也很讲究,这样能够保证舞台美术具有一定深度,使舞台美术得到整体完美的体现,观众的视觉也会得到享受。

四、舞台演员

舞台演员是杂技表演中的硬件,演员需要根据剧本的设定将文学和节目的立意融合,为观众呈现生动形象的表演。比如在杂技表演《动感小子——礼帽》中,演员在舞台配备的音乐旋律中采用夸张的模仿技巧,将西方的礼帽的发展变化融入到杂技表演中,展现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一面,充满了时代的气息。而且演员在舞台表演中通过将表演技巧和角色形象有效结合,使礼帽的形象更加生动,产生了极佳的舞台效果。

杂技的舞台表演艺术是对文学立意的动态化,利用演员的形态和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表达文学的立意。很多节目是无法通过语言来准确表达的,此时就可以通过杂技舞台表演艺术传达文学的立意。比如演员的形体动作、眼神和一些高难度的动作,然后配以舞台灯光和服饰以及音响等元素,再然后加上演员在表演时的看、见和瞧等眼神,整个舞台表现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杂技的舞台表演艺术中除了应用科技元素,更为重要的则是杂技艺术家在技巧上的高难度突破、动作的构思和编排上的新颖,从而编排出一场具备唯美立意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要围绕着文学立意表现出诗情画意;另外服装和道具以及舞蹈的编排等也要严格与文学的立意相符合;演员要提高自身审美素质,多多接触文学、戏剧和舞蹈以及美术、造型艺术等。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杂技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逐渐趋向于有情节的主题表演,杂技表演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画面,比如水幕和烟花幕、干冰等,不同的背景衬托会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逐渐被引入杂技舞台表演艺术中,舞台的灯光和机械的更新换代为杂技舞台表演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逐渐出现了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为杂技表演艺术借鉴影视艺术中的特技手段创造了条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杂技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享受。

篇2

领夹式无线话筒由拾音头、腰包式发射机以及接收机但部分组成。一般拾音头分为电容式以及动圈式两种,其相较于普通有线话筒的拾音结构,体积更为精密小巧;发射机配套的拾音头能够决定无线话筒的扩声音色问题。此外,发射机与接收机能够对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加以稳定完善,确保无线信号不间断和不扰。

(一)电容式拾音头

一般电容式拾音头在拾音表现、拾音原理以及制造结构方面基本与常规有效电容话筒相同,相较于动圈式拾音头而言,其高频部分的表现、瞬时响应以及拾音灵敏度更优,并且体积更小。因此在舞台表演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动圈式拾音头

目前动圈式拾音头主要用于头戴耳麦式拾音,其具有较强的抗环境噪声能力,但是灵敏度较低。此外动圈式拾音头受其制造结构的限制,高频部分的表现以及瞬时响应不如电容式拾音头,因此在高环境噪声场合应用较为广泛,如解说与通信等。一般综艺演唱会的舞台伴奏现场具有较大的监听声压,因此动圈式拾音头是最佳选择。

二、领夹式无线话筒的选用

(一)领夹式无线话筒的选择

为了选择出适当的领夹式无线话筒的拾音头,在开始演出的扩声工作之前,要采用频响测试的方法来对每一拾音头的音色特点进行了解。一般在录音棚使用SmaartLive以及TrueRTA等音频测试软件对粉红噪声进行播放,并利用测试话筒调平直其噪声曲线;然后用无线话筒的音头代替测试话筒,并在原插入测试话筒的插口插入无线话筒接收机的音频输出端。这样能对拾音头的频谱特性进行直观观察,并对其银色特点进行分析。此外,为了确保话筒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的输出相位的准确,也可以采用测试软件进行检测,如果音频输出相位与主要接收机的输出相位相反,可以调换平衡输出端接点位置,确保其输出相位的一致性,从而有效保障演出扩声的顺利进行。在对无线话筒进行选择时,必须要结合演员的实际状况,以拾音头固定位置及指向模式为依据,可选用超心形拾音头,并将其固定设置在演员的头部。一般如果演员台词较少,可以在其胸前佩戴心形拾音头。如在话剧以及戏曲的演出中,演员经常会在胸前中央位置佩带无线话筒的拾音头。其主要原因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其头部会摆动,因此对拾音头进行全方位选用,在胸前中央佩带拾音头,能减少其头部摆动时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差别。

(二)领夹式无线话筒的使用

篇3

(一)舞台美术创作的基本流程舞台美术设计是从自由想象到平面设计再到立体展现的视觉艺术形式。舞美设计者的艺术情趣、生活经历和知识修养都对其创作起着作用,由于不同的艺术感受造就了不同的形象构思,从而产生了不同形式和风格迥异的舞美作品。因此,在创作初期舞美设计者通过对剧本的解读,进行初期的酝酿构思时,应通过结合导演构思做出相应的判断,将导演要求的舞台画面或演出场面进行形式转化,从无形的想象转变为有形的脚本,并考虑与演出条件相投合的大致形式和舞台规格设想,须将舞台上的可塑性和假定性相结合。将模糊的感受以清晰的草图展现给导演,从想象空间转变为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得到导演的初步肯定和修改意见后再将二维的平面转换为三维的立体构成,制作出简易的舞台模型,从空间结构中获得启发再进行对剧场的实地艺术构思。最后,进入实地制景阶段时,还应与导演协商舞台调度,考虑戏剧动作和舞台支点等戏剧因素。

(二)舞美设计者应具备的能力优秀的舞台美术作品,应是形式新颖美好,并能准确揭示剧本内涵,辅助演员在舞台上展开舞台行动,帮助演员成功的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对于设计方案来说,创作者的构想必须经历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凝聚和分化的过程,并在反复推敲的中,逐渐呈现完整性的方案。在舞美构思的初期,设计者需要构想舞台的整体形象,并对某些特殊场景进行特殊处理,出于对全剧的总体造型的概括,还应把构思分化到各个场景中去。生动的整体构思,可以带动局部,但要努力使局部成为有表现力的个体单元,达到整体的有机性与个体的多样性的统一。由于戏剧各个场次的规定情境、舞台调度有着千差万别,所以经常出现适用于某些场次的构成形式,很难适用于其他场次或个别场次,生动的总体构想也会对有些场次难于适应。这些问题就是舞台美术的构思难点,或克服局部艺术处理上的难点,或修改总体构想以适应这些局部,在解决难点的过程需要权衡利弊,并进行取舍。这一过程舞美设计者对全剧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艺术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整场演出的舞台效果。

二、结语

篇4

分形艺术是一项客观存在而又是被最新发现和发明的艺术。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例如,喧闹的都市生活、变幻莫测的股市变化、复杂的生命现象、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坑坑洼洼的地面等等,都表现了客观世界特别丰富的现象。基于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各门自然科学总是把研究对象想象成一个个规则的形体,而我们生活的世界竟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与欧几里得几何图形相比,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复杂性。分形几何贝喂供了一柑苗述这种不规则复杂现象中的秩序和结构的新方法。

分形诞生在以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冲击和融合为特征的当代。分形混沌之旋风,横扫数学、理化、生物、大气、海洋以至社会学科,在音乐、舞蹈、美术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形几何是研究无限复杂但具有一定意义下的自相似图形和结构的几何学,自相似性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例如一棵苍天大树与它自身上的树枝及树枝上的枝权,在形状上没什么大的区别,与一片树叶的叶脉,具备同样的相似性质。分形几何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用数学方法对放大区域进行着色处理,这些区域就变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图案,这些艺术图案人们称之为”分形艺术”。

”分形”一词译于英文,系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曼德尔布罗特于年由拉丁语只一词创造而成,词本身具有”破碎,,、”不规则”等含义。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年他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集合,他发现整个宇宙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构成自相似的结构。

美的震撼,来自美的源泉。简约是美,对称是美,和谐是美。科学中孕育着美,分形艺术来源于科学,是几何形态的一种视觉美。这点与舞蹈的视觉美是相通的。

我们从舞蹈《千手观音》中,可以领略到局部时空和时空整体之间的一种相似、和谐和统一的伟大美。编导从名胜古迹找到创作灵感,创作的舞蹈《千手观音》,具有动态分形艺术的典型特征,或许这才是该作品引起世界共鸣的内在原因。舞蹈《千手观音》和分形艺术在此牵手啦。

事实上,舞蹈造型的分形特征在群体舞蹈中经常表现出来,如《珠蜡舞》、《珊瑚舞》、《小溪、江河、大海》等等。这类舞蹈给我们的美感正是由舞蹈的时空分形结构决定的。舞蹈是一门肢体艺术,需要从动作和音乐中去体现一种境界。这个境界不在于动作的本身,而在于动作与音乐的一种融合,更在于舞蹈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从时空上来说,有些舞蹈所演绎的题材和我们的现实社会跨越了上千年之久,不变的就是客观存在的动态分形美。

英国哲学家蔼里斯曾说过“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了—婚丧嫁娶,生育献祭,播种丰收,马区病除邪,一切都离不开舞蹈。舞蹈成为远古先民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新喀里多尼亚的北方,市场店铺里商人轮流出来跳舞以展示他们的商品北昆士兰的居民跳着节日的环舞,一只一只地捕捉虱子非洲喀麦隆的酋长由于背叛被处死刑时,甚至唱着歌跳着舞走向刑场。现代社会的舞蹈是相对于古代舞蹈的萎缩。因此回忆这位艺术之母的历程成了一场追溯生命激情和复兴人体文化的跋涉。德籍犹太学者库尔特·萨克斯从史学的角度,把世界的舞蹈分为了石器时代,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世纪的华尔兹,波尔卡时代,以及世纪的探戈时代。而在《舞蹈形态学》于平著中,则以整个世界传统舞蹈的文化格局确立了文化圈一中国舞蹈文化圈,印度马来舞蹈文化圈,印度舞蹈文化圈,马来一波里尼西亚舞蹈文化圈,阿拉伯舞蹈文化圈,拉丁美洲混合舞蹈文化圈,黑非洲舞蹈文化圈,欧洲舞蹈文化圈。我们这里谈及的世界舞蹈艺术,主要以欧美的舞蹈发展为主线,范畴界定在欧美芭蕾和现代舞的发展变化,并包含了交际舞,流行舞等诸多的舞蹈现象。

美学与科学即有着巨大的差别,又有着本质的相同。简约是美,也是科学的一种最高形式美

学中的黄金分割律又洽洽是科学优化中的优选法的精髓分形是科学中一种自相似结构,黄金分割律结构也是一种分形结构,舞蹈演员的体型和造型也大都满足黄金分割律,整体舞蹈设计若体现了分形或动态分形特征,就会给人们一种深邃和简约的美感。

”分形艺术’,以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展示给人们,使人们认识到该艺术和传统艺术一样具有和谐、对称等特征的美学标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对称特征,分形的对称性即表现了传统几何的上下、左右及中心对称,同时她的自相似性又揭示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即画面的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局部的对称,或说局部与整体的对称。这种对称不同于简单而古板的对称,而是大小比例的和谐对称,即系统中的每一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这一点与”一头牛身体中的一个细胞中的基因记录着这头牛的全部生长信息”,完全吻合。不管你是从科学的观点看还是从美学的观点看,她都是那么富有哲理,她是科学上的美和美学上的美的有机结合。超级秘书网

分形所呈现的无穷玄机和美感引发人们去探索。即使我们不懂得其中深奥的科学哲理,也会为之感动。分形使人们领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科学与艺术审美上的统一,使昨日枯燥的数学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哲理,而是具体的感受不再仅仅是揭示一类存在,而是一种艺术创作,分形搭起了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篇5

太赫兹波所处的“承前启后”的独特频段使其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包括高透性、低能性、指纹谱性以及相干性。高透性是指太赫兹对许多介电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对不透明物体进行透视成像,是X射线成像和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有效互补;低能性,顾名思义是指太赫兹光子能量很低,只有4.1meV(毫电子伏特),对人体级生物体十分安全;指纹谱性则是源于不同的分子对太赫兹的吸收及色散特性不同,形成特有的“指纹谱”,每一种物体都有其独特的区别于其他物体的“指纹谱”;太赫兹是由相干电流驱动的偶极子振荡或由相干的激光脉冲通过非线性光学差频效应产生的,因此具有相干性,用于太赫兹成像技术,可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及更深的景深等,目前太赫兹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已达到几十微米。

2太赫兹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太赫兹的上述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各个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太赫兹生化检测、太赫兹医学成像诊断、太赫兹组织检测、太赫兹治疗以及太赫兹医学通信。

2.1太赫兹生化检测

利用太赫兹波对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将太赫兹技术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可在分子层面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太赫兹生化检测主要是对化学及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太赫兹波能够用来研究如范德华力或者分子间氢键作用力等生物分子间相邻分子的弱作用力。太赫兹波对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构形和构象的变化非常敏感,也可以通过太赫兹光谱进行基因分析或无标记探测。许多学者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Grant等于1978年研究了太赫兹与氨基酸溶液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证实了这种作用是介于分子振动和转动模式之间的一种作用。Kutteruf等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固态短链肽序列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1~15THz光谱范围内包含了体系的很多光谱和结构信息,如分子固相结构和与序列相关的分子信息等。Arora等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水相中对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的DNA样品进行了无标记定量检测。Brucherseifer等通过时间分辨太赫兹技术证明了复数折射率取决于DNA的结合状态。太赫兹生化检测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不同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光谱特性建立相应的特征谱库是一项庞大而艰辛的工作,需要生化领域的学者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

2.2太赫兹医学成像诊断

太赫兹成像技术是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方向之一。太赫兹成像作为一种新颖的成像方式在医学上的应用近年来备受青睐。太赫兹波在医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细胞间质水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人体无害;空间分辨率高,可达几十微米,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一些病变组织的病灶,结合一些微结构器件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图像。太赫兹成像的原理是将太赫兹波透过成像样本后,其包含了样品的复介电常数的空间分布信息强度和相位信息,将这些信息保存下来并进行分析处理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图像。从1995年Hu和Nuss首次提出逐点扫描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技术以来,一系列新的太赫兹成像技术相继被提出,如太赫兹实时成像、太赫兹层析成像和太赫兹分子成像等。2002年Woodward等首先使用了太赫兹脉冲成像技术对基底细胞癌开展了体内与体外的研究,利用不同组织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不同来区分健康组织和癌变组织。2007年Enatsu等利用THz-TDS系统对石蜡封装的肝癌样品开展了研究,在1.5THz频率处选择折射率和吸收系数进行成像,得出癌变组织的密度小于健康组织,对太赫兹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较小的结论。2008年Taylor等在直接检测的基础上使用反射脉冲太赫兹波成像系统对猪皮肤烧伤样本成像,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图像。2011年MiuraY等利用透射式成像技术,证明了在3.6THz频率处对肝癌组织成像对比度较为显著。目前太赫兹射线图像分析的关键在于提高分析速度,提高太赫兹射线系统的性能(如低成本和便携性),加强相关图像及信号处理技术如小波变换技术的研究。此外,随着THz3-D(三维)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在医疗中利用TCT(THz层析成像)替代现在的XCT(X射线层析成像)将成为可能。

2.3太赫兹组织检测

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较低,是X射线光子能量的1%,此能量值低于各种化学键的键能。在太赫兹辐射下,被检物质不会因电离而破坏,因此非常适用于针对人体或其他生物样品的活体检查。另外,水对太赫兹辐射有极强的吸收,所以该辐射不会穿透人体的皮肤,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Bennett等将反射式太赫兹成像和光谱技术应用到眼科研究中,研究发现太赫兹反射率与角膜含水量近似成正比,反射率随频率的增大而单调递减。Png等使用太赫兹光谱鉴别正常和患病的脑组织样本。Sim等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人牙齿的珐琅质和牙本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湿润样本对太赫兹的吸收率高于干燥样本,研究为硬组织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Wallace等对基底细胞癌18例体外样本和5例活体样本进行了太赫兹脉冲成像,研究表明,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太赫兹谱图性质间存在差异。对于太赫兹组织检测,首先要加强对于病理组织和正常生理组织的太赫兹光谱和太赫兹图像的特征识别的研究;其次要深入研究不同组织不同水分含量对太赫兹波的吸收作用;此外,还要探索太赫兹活体组织检测技术。

2.4太赫兹治疗

太赫兹虽然光子能量很低,但作为一种电磁辐射,仍具有辐射效应,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002年Hadjiloucas等研究了酵母细胞在太赫兹辐射下的生长率问题,辐射参数为0.2~0.35THz和5.8mW/cm2,辐射时间30~150min不等,实验表明太赫兹辐射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并且呈现出了一定的统计规律。2005年,Ostrovskiy等预测太赫兹辐射可能会加快烧伤修复,为证实假设,他们分别对表面烧伤和深度烧伤的病人进行太赫兹辐射,辐射参数为0.15THz和0.03mW/cm2,每天进行7~10次治疗,每次15min,结果表明太赫兹辐射能够加速外皮形成,缩短了皮肤的修复时间。2008年Kirichuck等首次对活体大鼠展开太赫兹生物效应的研究,他们认为太赫兹辐射能够引起血小板的功能活动,并且与性别有关。Androvov和Kirichuk等采集了健康人和患有心绞痛的病人的全血,一组进行太赫兹辐射,另一组作为参照组,辐射参数为0.24THz和1mW/cm2,辐射持续时间为15min,实验结果为太赫兹辐射组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2010年,Gerald等对人类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展开了研究,他们将样品置于温度可控的箱体中,用2.52THz的气体激光器进行时间不等的照射,并用传统的MTT法检测照射后细胞活性,研究表明2.52THz的辐射对哺乳动物的细胞热效应显著,因此可以用太赫兹热效应预测传统的热损伤模型。目前,用于涉及太赫兹治疗的研究实验多为动物实验,相关的临床试验还很有限,距离现实可用的临床治疗设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5太赫兹医学通信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医学诊断数据的丰富,病历信息数据库的不断增大,医生在诊断病人病情的时候不但要根据现有的检测诊断数据,还要参考病人的以往病历,而现有的信息交互方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这庞大的医学信息数据的传输。太赫兹技术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境。太赫兹通讯技术与微波通信相比太赫兹通讯的优势在于具有传输的容量大,频段比微波通信高出l至4个数量级,可提供高达10GB/s的无线传输速率;波束更窄,方向性更好;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及抗干扰能力;由于太赫兹波波长相对更短,在完成同样功能的情况下,天线的尺寸可以做得更小,其他的系统结构也可以做得更加简单、经济。太赫兹通讯技术与光通信相比其优势在于光子能量低,大概是光子能量的1/40,能量效率更高;具有很好的穿透沙尘、烟雾的能力,可以在更加恶略的环境下保证通信的可靠性。这对于极端环境下的医疗通信如战地医院、边远山区医疗救助等条件下的通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发展太赫兹通讯技术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乃至远程医疗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极大的助力。目前,太赫兹通信在医学中的应用尚无相关报道,主要是因为太赫兹通信技术本身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相关的试验系统已经有所发展。2004年,KleineOT等首次采用室温半导体太赫兹调制器通过太赫兹通信信道发送声音信号,用经改进的常规太赫兹时域光谱装置,在75MHz宽带的太赫兹脉冲序列上传送25kHz的信号。同年,LiuTA等利用光导开关,实现了模拟音频信号通信实验。2004年,日本NTT公司的T.Nagatsuma等搭建了120GHz的亚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10Gb/s的数据率。2005年,Mueller等描述了采用太赫兹波源和Schottky肖特基二极管调制器和探测器的宽带宽通信数据链路。2008年,Braun-schweig太赫兹通信实验室在0.3THz频率上成功实现6MHz带宽模拟彩基带信号的传输,实验距离超过22m。太赫兹通信技术发展的研究趋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研究高功率的太赫兹源;二是加强太赫兹波传输性能的研究;三是要研究合适太赫兹信道传输的调制技术和调制器件;最后还要进一步优化高灵敏的太赫兹探测技术。此外,还要开展太赫兹通信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的前瞻性研究,为将来能够成熟应用打下基础。

3总结

篇6

1.1科技带来了新材料

在舞台的构建方面,新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铝合金、钢化玻璃等克服了铁质器具易生锈、易损坏且笨重的缺点,使得舞台搭建的效率更高;当代舞台美术强调雕塑性结构,因为如此,钢铁的骨架结构在舞台灯光下产生极为生动的效果,并且给布景以厚重、稳定的感觉,新材料由于它的可塑性,大行其道。同时,由于材质自身的特性,铝合金、钢化玻璃等还能制造出特定的舞台效果。舞台表演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机和泡泡机也是科技的成果,如今的器械设计,在保证成品的高质量之余,更考虑到表演者和观众的身体健康,一般都使用绿色环保的原料。材料是服装设计中的主要运用元素,制约着服装的色彩、风格和表现效果。现代科技材料对服装的图案、质感、色彩、光泽重新加工和设计,形成影响显示出舞台角色的美感。例如,智能化的自发光技术有助于减少表演对舞台灯光的依赖。服装的褪色、磨皮、蓬松、折皱等效果都需要化学药品的参与和特殊添加剂的加入。

1.2科技强化了舞台效果

当今社会,新材料和新照明技术以及激光等技术的应用,使舞台艺术不断得到丰富。传统的舞台仅限于实体存在的舞台面积,有时处于满足情景的设定,演员需要通过语言和动作嘉定更大的舞台空间,这就需要观众想象力的配合。现代科技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holographicdisplay)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让有限的舞台空间幻化相互无限的可能:气势恢宏的山川河流,甚至浩瀚的宇宙,都可以在舞台上生动地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近几年的央视春晚就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伴随着《大河之舞》的是逼真的爱尔兰宫殿,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新技术的引用为春晚收视率的提高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对学会求新鲜的年轻人来说,眼见春晚改头换面,的确让他们耳目一新。目前,科技在舞台上的运用,仅仅是背景上的尝试,为了增强舞台艺术的代入感,可以将舞台背景扩展到观众席上,并加入相应特效,如“风”“、雨”、“电”“泡泡”等,观众能够体验到震动、坠落的感觉。让观众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表演背景和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达到最强大的逼真感。现今的5D电影便是采用的此种模式。

2科技运用于舞台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2.1避免科技效果喧宾夺主

舞台上豪华包装和超强效果的展现是现今许多节目走入的误区,要做到舞台的震撼效果,必须投入大量经费。有些剧作在创作中不惜斥巨资,过度包装,全场充斥着刮风、下雨、打雷、喷火等特效,只顾展示特效,而不管巨作是否需要。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剧团的经济负担,也会失去观众群。舞台科技只是艺术创造的工具,其目的是更充分、更丰满地表现人物和剧情,而并不能代替艺术本身。倘若创作者将创作中心放在舞美科技的运用上,势必会削减其精力,难以保证作品的高质量。传统的戏剧并未采用时尚新奇的现代技术,仅凭细腻的表演和念唱就能俘获大批观众的心,可能也就是这份简单与纯粹,才能让观众瞥见表演者的内心世界,和他一同感时伤事或喜笑颜开。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它依然是从属于、甚至依附于表演艺术的创造,是扮演配角的角色。过分豪华的舞美在很大程度上会消解剧作本身的艺术性。因为观众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扑朔迷离的场景布置和变化上,而忽视了表演的实质内涵。科技的辅助作用只是为了给舞台艺术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与氛围,在适宜的时候予以效果的强化或减弱,而不可能代替表演本身,成为舞台的中心。

2.2重视舞台艺术自身的创新

舞台艺术的创新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追求技术、表现技术、炫耀技术,而是为塑造和烘托舞台整体效果不断提供新的表现手段存在的。因此,艺术工作者应培养新思维,学习新技术,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舞台艺术本身才使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创作者必须针对目标群体作深入而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喜好,不断改进作品本身,既要能反映现实生活,又要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传播正能量。科技手段虽然具有辅助作用,但实际上对舞台艺术本身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突出艺术内容本身,必须在剧本和表演质量上下功夫。

2.3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舞台艺术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是整个舞台的核心,要将艺术最完美的一面呈献给观众,就需要科技与艺术的密切配合。科技效果的适时出现应该是表演中的点睛之笔,而不是画蛇添足。央视春晚中由孙俪演唱的《风吹麦浪》,孙的嗓音清新甜美较好地演绎出了初夏麦田中微风拂过,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的感觉,此时的舞台背景是一望无际辽阔的麦田,观众就在这似梦似幻的环境中欣赏着歌曲,不断将自己带入到理想的环境当中去。此时达到的效果就远比歌手独站舞台中央好得多。舞台艺术都有自己的节奏,科技效果的出现应该是与节奏相吻合的,不能突然抢入,也不能拖沓累赘,跟着节目一起律动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3加快舞台科技研发

就现今而言,我国舞台科技研究开发工作有单一项目研制转变为以技术为核心,周边开发为辅助的网络体系。由于我舞台科技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阶段,自主参与研发的部分微乎其微。为了提高我国舞台科技研究的自主性,必须增强我国科研人员的水平,提升科研实力。

3.1构建人才队伍体系

舞台科技研发要构建科技人才队伍和人才网络机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科技研发,舞台科技研发人才应该既是舞台艺术工作者,又是懂得文化科研工作的专家。其主要任务是紧跟国际舞台科技前沿,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消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他们要善于从国外舞台演出实践中发掘研究项目并且懂得和把握舞台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与定位,与艺术创作人员紧密协调沟通,组织管理研发项目。舞台科研的科研成果应体现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在科研的过程中,不仅要看清市场发展形势,更要结合科研工作者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将科研与艺术完美融合,必须把文化创新和高新科技开发运用,市场运作结合在一起,赋予舞台艺术与技术以新的发展形态和空间。

3.2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

舞台科技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如今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是,研发资金并未得到最高效的利用,也就是说“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因而细化经费预算内容成为必然,编制项目预算时,研发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跟踪问效制”,严防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对每一笔研发经费,有关部门(包括资金监管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都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与“跟踪问效”。尽可能地对每一笔研发经费从审批、拨付到使用各环节上都进行“跟踪问效”。及时杜绝资金浪费和项目不实等现象的发生。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研发部门管理工作的优化,从而助于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3.3争取政策支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