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服装专业教学8篇

时间:2022-08-16 09:01: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服装专业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服装专业教学

篇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服装与设计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初等、中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下面笔者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的状况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为了真正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切实有效地改变因为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学生在中考后实现第一步分流,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能使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存在困难和对继续读高中兴趣不大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选择,另一方面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现实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发展不乐观。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从服装专业来看,女孩子居多,按道理来讲她们应该是喜欢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没有努力方向,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前途渺茫,从上学伊始就进入“混日子”状态。学生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滞后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3.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上手。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多采用课程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当前综合性人才需求是差距较大的,特别是热门的服装管理和服装营销方面涉及的内容不多,无疑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现代服装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衣食住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服装业更是如此。特别电商产业的兴起给服装业的生产带来更残酷的竞争现实,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中职服装专业作为给社会培养一定专业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学校教学,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特别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始大量应用到教学中,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使复杂、烦琐的知识变得简单。这样使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其对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性,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产品的流水线,而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成为育人成才基地,这才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分层次学习和实践,给他们制定不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篇2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具备新知识,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学家曾这样定义:中国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劳动力资源是取决我国加入WTO优劣的核心问题。在沿海地区外商因无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而撤资的事件已不再是危言耸听,因此引起各界人士对中职教育的高度关注。

一.我国服装行业与中职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中等服装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从过去教学只为某一个生产环节(比如流水作业的车工、熨烫工等)和岗位服务,变成为两个以上职业岗位群服务,使学生由过去的一专一能,变成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服务面向,提高社会声望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就过去的专业教学体系而言,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较广、较深,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及对岗位工作范围的认识与理解,大多中职学校没有形成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的形式陈旧,专业教材的内容老化,缺乏对现行行业岗位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加之专业教师师资缺乏,并且师资队伍中,很少有长期参与服装企业岗位调研的教师,所以在有数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只能是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以产、学、研的专业教育方向,来满足今天的服装行业中各种技能性、创造性的岗位。

二.服装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及实施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服装专业在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坚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坚持创意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坚持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企业的人员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服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服装设计师起码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服装造型能力,了解服装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外观风格,有一定流行预测能力,对服装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体验。根据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和服装设计专业发展方向,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熟悉国内服装市场、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将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服装设计人才。

(二)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中职服装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是生产第一线的服装生产技术岗位,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技能去解决服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服装专业的教学要求,一是增强感悟能力,以服装专业课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建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掌控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服装学科综合知识的体系,应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在具体应用中,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一条龙的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结构制图,在结构制图的基础上完成裁剪、工艺制作和整理,进而完成作品。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要依据服装市场的变化来制定,积极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教学环节中。调整、缩减一些较深、较难的理论和技能课程,使学生能充分地掌握专业岗位有关的技能知识,并加深学生对专业岗位深层次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在进行服装专业岗位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形式的创新,在于如何选择、实施实践环节,提高专业岗位的动手能力。通过专业基础、专业考证、毕业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的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在满足本国需求的同时,我国的服装已远销海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加强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服装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服装的设计教育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服装业对于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这使得我国的服装产量虽然非常大,但是其设计水平却不够高。

这就对服装服装设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创新的思维来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服装业的优秀设计人才,为我国服装行业的继续向前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一)服装教学改革是社会形式发展的趋势

服装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业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服装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服装设计教育培养出的专业型设计人才一直是其坚强的后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由于服装行业各类人才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了面向世界的服装设计与生产的重要基地。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现在的服装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就有一万三千余家,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逐渐将服装的生产与加工基地转移到中国等西方国家。在去年中,我国仅欧美服装出口额就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由于不同国家国情的差异,我国不能象英美等西方国家一样把培养创意型服装设计人才作为我国服装设计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是应该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把培养我国服装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当前服装设计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要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对于专业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全面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使其可以在毕业后适应服装设计行业的不同职位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我国服装行业现状的情况下对服装设计教育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才能够让我国服装教育真正成为使得服装产业平衡发展的人才保证,让这一关系着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二)教育现状

产品的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自身所设计产品的个性化,更要考虑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在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服装的设计和消费并不是单项过程,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双向过程。服装设计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着它与艺术教育本质上的不同。在如今的服装设计课程中,技术课程占到了将近一半。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服装设计教育不应该仅仅考虑现有的传统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把培养出适应现代服装工业生产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己教学最本质的目标。然而,由于我国服装设计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服装产业的存在着脱节,严重影响这方面人才的就业情况。

(三)招生现状

从沿海城市及全国各大城市研究生待遇不及高级技术工人的事实,不难看出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可就服装业而言,在西部地区即便是简单的纯加工也较难接单,即便是接到了外单,但原材料、辅料、包装用料不能本地取料,在成本控制上不得不让商家头疼,落在一线操作工手上的利润就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由于服装行业的季节性十分明显,导致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长,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在13、14个小时以上,例如2006年9月,杭州某服装厂就因为让员工超时加班而被罚11万多元。另外服装生产车间里由于各种缝纫设备的高速运转造成较大的噪音,各类服装材料上的粉尘也较多,相对而言行业的就业环境较差。对于服装专业这样一个以女生居多的专业来说这些因素自然使得考生们对服装专业望而止步,使其逐渐成了学生报考的冷门专业。因此,服装专业招生一度困难。

(四)就业形势

市场分工精细,专业设置泛而不精由于就业渠道不稳定,教学本着知识面越宽就业渠道就越多的原则,每一个专业开设了十来门专业课。而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对每门功课都只是略懂皮毛,造成在企业中适应时间长,同时也不能满足个体经济对熟练操作工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体现强势。此外,与名牌院校生相比,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宏伟的人生目标与进取心,在企业培养技术后力军的选择中难挑重任。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相比,刚毕业大学生生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们以为自己学习了四年理应从事设计工作。不甘于担任简单的一线工作。为此,毕业后反而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界――既不甘心做一线,又难有再发展的空间,往往在叹息工作环境的不理想中辗转反侧,以致最终放弃。

二、服装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工作室教学法

工作室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作室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二)订单式教育模式

运用订单式教育模式所谓订单就是在充分了解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人才的基础上,与企业签订培养与就业协议,紧紧依托企业,通过“订单”教育培养服装专业人才。订单式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到位,教育方法多样。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其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学生吃了“定心丸”,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可以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

(三) 调整专业结构

自入世后,服装产业的国际化,关键在于 服装教育的国际化。中国的服装教育在教学 理念、教学方式上要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合 作办学确为一条捷径。通过教师学生的互 访、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合 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治学经验,资源共享,以 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服装教育体系”为根 本目标。展开为现实经济服务的具有国际化 特征的服装教育。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服装市场在趋向规范化、细分化和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岗位 呈多元化及动态的特征。而每位学生都需要获得工作,并渴望找到适合或满意的工作, 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根据各种岗 位能力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促使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篇4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我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企业一线,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市场应变能力差,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如何找出服装初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服装专业教学新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未来服装专业发展与进步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明确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2.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4.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5.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马克・吐温有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问题解决者。

在一体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介绍了设计案例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讲解了预备知识后,给出了解决该案例的思路,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构思,最后教师才给出能成功实现该设计案例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每听教师介绍完一个案例,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反思,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

服装专业教学改变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是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四、以引导型代替说教型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的手段应以引导型教学为首选,例如,在讲解民族服装时,以往用说教型方法讲述民族服装概念,教师的提问是“民族元素有哪些?”以及“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引导型教学关心的则是“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该是怎样的?”前者重“知”,是学生对民族服装的感受和理解;后者重“悟”,是学生对服装的作用和改变。引导型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但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

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相互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职高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表现自己但缺乏韧性,承受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提出问题,阐述思路,讲解方法,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了生生交流。以领子的制作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领子的基本型特点或示范制作小立领,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领型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领子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领子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服装综合知识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设计的服装款式雷同,或风格相同,则是创作的大忌,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设计风格,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不同的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或给学生增加立体裁剪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七、加强学校与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校园建立模拟工厂,实行开放式管理,提供可随时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场地。如,服装设计CAD室、板房、工艺车间、服装成品陈列室等。但更好的是在服装企业的工厂落实好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服装工厂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产学结合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服装纸样的制作及服装工艺流程等操作,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考核,通过考核评定学生所学的服装课程是否合格或者优秀。同时也给企业录用人才、学生竞争上岗就业增添机会。

参考文献:

[1]戴汝潜,张.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万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造成中职生源有所下降,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中职学生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普遍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感,有些甚至抵触老师、抵触学习。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经验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服装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社会,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面对国外大量优秀的服装产品,很多服装企业非常需要一批在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广大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朋友们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探索出更加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下面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中职服装教学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当前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单调地进行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而且目前服装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应该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管理以及服装营销等多个学科的能力,但现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多采取单纯的课程性教学,偏重单一的理论知识。这样由于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忽视了服装专业的具体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一旦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起来,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服装专业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满足企业需求,但是我们看到现在中职服装教学存在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不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缺乏针对性。现在的服装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每个岗位都有独立的工种,这就要求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能按照服装工种的不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

第三,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性。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缺少对现代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具体研究,还是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使得整体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实际状况严重脱节。比如说在工艺的教学中,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或者是自动化的熟练操作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重复的练习,生产出一件件看似优良的复制品,这样就使得教学完全缺乏创新性,只是一味地模仿复制,缺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思考

第一,要改善服装专业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课型和教法。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教学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服装的审美观,从而方便对教 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自学,还有学生自己尝试上台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服装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将所学服装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服装专业教学更有生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样的,多媒体技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被小视,因为多媒体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能使复杂、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且教学方法很费时,效果也不好。如果把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实践、学习,给他们订立不同的目标,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采用阶梯式教学,完成一定目标的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后,再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这样容易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四,加强校企联合,注重实践教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必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进行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企业则可以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分享经验。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他们更好的就业,所以教学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目标落实到课改上,企业的项目任务可以放到学校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完成后由企业来进行评判审核,同时要提供机会帮助学生认识企业,接触和学习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切实培养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

第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迎合时代对潮流服装需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迅速提升,因此在中职服装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一成不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让学生多了解现今社会服装的流行趋势,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思想,勇敢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开拓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更迎合大众审美观的作品。

篇6

关键词:服装教育 课程实践 实习基地 教学模式

服装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

我国服装业经过20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长为世界服装产业大国,生产量、消费总量、出口总量均进入世界前列。不断壮大的服装企业需要大批有实战经验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才。中国高等服装教育现有的格局和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的步伐,新一代的CAD/CAM技术,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国际贸易规则和品牌经济效应对中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服装高等教育只有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相关的课程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与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二)服装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1.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一直沿袭艺术设计学科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重艺轻技”,严重缺乏对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味强调效果图的绘画技巧和服装的戏剧效果,使学生设计流于形式而脱离实际。由于片面强调和追求设计的艺术性,长期以来服装教育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误区:把服装教学当成“作品创作”教学而非产品设计教学,使大多数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落实。许多设计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视觉效果而肆意夸张和解构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缺乏对服装本身的理解能力,缺乏对服装材质的认知和把握,缺乏对服装的市场价值和功能的了解。正是由于这种实践环节的缺失,与之相关的面料、辅料的选择和搭配能力也相形见绌。

2.现存的服装教学分割了“教育和实践”这一整体。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比重大,专业课比重小,造成专业与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平衡;由于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地处不发达地区的服装院校因其产业背景薄弱的原因,教师本身的市场概念和实践经验无缘提高,实践基地的建立更是“一筹莫展”难以落实;企业因管理和效益的原因不愿接纳过多的“生手”,学生难以集中在一个企业实习,分散的实习地点让学校和指导教师难以掌控实习的效果,加之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的缺失,校外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服装高等教育与市场和产业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并赋予新的内涵,已成为服装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育理念

1.服装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尚产业,它需要快速出击、快速反应、快速调整的机制与之相适应。服装高等教育应该针对社会和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服装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科研、实习高度地融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划分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学生实习、实训课的数量和质量。

3.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清理和重建,以重点骨干课程、精品课程的组合为中心,精心打造优势学科,整合教育资源,聚集优势力量,拓宽办学思路,强化学科建设,创建人性化、宽松自主的教育机制,使服装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整合师资队伍

教师是立校之本,要提高教学力量就必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组织一支由社会知名人士、优秀企业家、高级专业人员组成的外聘教师队伍,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带动校内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聘请外籍教师,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深造或到工厂企业实践,教师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才可能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和发展。

(三)加快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

1.建立与相关学科配套的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设备,如CAD/CAM设备等,以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建立先进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以确保时装资讯信息来源的快捷。

2.引进大中型企业必备的各种特种机器,如:粘合机、绷缝机、窄边机、编织机、整熨设备、削皮机、皮草缝纫机等。因为现代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款式造型的设计,同时也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时装的流行往往会结合新的工艺表现方式的流行,如近年来,夏季流行的各种薄软面料的时装,运用的多为窄边工艺;大量的针织设计中采用的绷缝技术和皮草服装的缝制,都离不开特种设备的支持。

(四)大力发展专业特色

根据院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服装产业的背景,借鉴国外成熟的办学经验和模式,由单一化的课程向多元化转换。落实学分制的改革,提供范围广泛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选修课,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采取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找准教育目标,发挥教学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1.国内服装市场和产业发展日趋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服装教育的发展,所以服装专业定位需要明确和逐步细化,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分为不同的主攻方向: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皮草服装设计等;服装工程专业可分为工艺制版、女装制版、男装制版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2.深入生活及生产实际,了解消费者的衣着变化,了解新面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生产管理方法及消费趋向,掌握国内外流行信息,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水平,确保立于专业的前沿。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可以防止空洞的理论讲解,更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服装实践教学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

1.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突出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环节,如:服装设计课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以主题设计的形式,使设计概念研究,市场和流行趋势研究,材料、色彩研究,款式造型研究,结构设计与制版研究,工艺制作等内容与课程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从设计开发到成品制作的完整的设计过程。

2.服装立体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成衣工艺等课程,应该相应配置一定学时的实践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完善吸收课堂教学的内容;开放工艺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3.调整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传统的服装材料课程侧重理论,内容枯燥,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仍对面料无法识别,不知如何运用。应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析纱线和纤维组织结构的教学方式,强化材料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布料的各种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的讲授;改变以往理论考核的方式,而是要求学生寻找各种类型材料,完成面料样品手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面料再创”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材料和缝制手段在已有的面料上进行创意设计;要及时引进最新的服装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同时介绍各类服装材料的市场价格、印染及后整理等知识,使基础知识教学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专业教学需要以及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

(二)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1.学校可在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并把企业的服装设计师、版型师和工艺师等技术骨干聘为专业指导教师。按学生各自的情况调配好实习地点,每个地点多则10至20人,少则三五人。同时,给学生编组,以便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指导,侧重解决实践中的疑难和普遍存在的共性化问题。

2.建立专业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模式,如服装设计工作室、形象设计工作室、服装结构工作室、市场策划工作室等,由专业教师主持和管理,学生分班或组加入其中,承担企业的设计任务和技术管理工作,结合市场开发新的产品。这样既能使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又能使教学有的放矢,避免了空洞的教学课题和科研项目,为师生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检验了教与学的成果。

3.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立服装设计研究所,学校主要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企业负责产品销售。由于学生的设计经验不足,需要安排专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合作中要深入企业,结合市场,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篇8

一、教材的选择,体现倒新性

实践性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职业中专服装工艺教材应突出实用的特点,及时补充最新的工艺实践知识,介绍新的理论。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调动其积极性和互动性,介绍相关学科的状况,了解新的知识。如(服装结构与工艺)就应该把最新的的内容和要求、课时分配、技术要求等列入教材让学生了解清楚并通过和学生的教、学、做来完成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呈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通过精心安排图片、动画画面,将时尚生活品位等融于教学之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思维探究。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它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理解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体现主体性

主体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探究,实现了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校企合力共育技能人才

派专业课教师深入实习场所进行调研,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探讨,多方征寻建议,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经验,同时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创了有利局面。

组织同学进行实习,在一线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之中,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工艺制定及实际生产,锻炼学生产生效益,经过这样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受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二)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随着教师的引导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活跃思维。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和有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如在教新知识时,可鼓励学生多进行质疑,再引导学生释疑;在巩固练习时,要鼓励学生说说服装制作的思路、方法、依据,特别要说出差错原因;在课堂小结时,鼓励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到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教学,学生不但没有心理压力,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动手和创新思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可以找到创新的门径,不断提高创新发明的能力。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处于最爱动手、最富创造力的时期。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动手的素材,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摆、剪、折、量、画等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计划与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是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实体的教育,与企业合作,围绕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适应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推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的发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特色和需求量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前就拥有岗位,就业后就直接上岗,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职业高中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对服装专业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确立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的教学方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