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美术生自我总结8篇

时间:2022-09-29 12:10: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美术生自我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美术生自我总结

篇1

高中美术是一门必修课,在我从教的这几年中,深感高中美术教育的尴尬和艰难。在课时安排上,学校能给美术老师的课时都极其紧张,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尽最大可能的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新课改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和本地学生实情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深读教科书,合理把握教材

现如今的高中美术教材涵盖范围非常广,更多的突出学生的活动与表达,教学内容也有所拓展,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为例,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合理把握教材。

1.以学生为本,内容选择以学生生活及需要为出发点,方式方法也力求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2.教学互动,改变以往的单纯授课、满堂灌的模式。提倡给学生以表达的空间。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陸,尤其在作业设计中,强调学生动脑、动手。

3.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无论是欣赏还是表现,设计、手工,都作为审美活动,培养“眼力”,提高“品味”。

4.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在欣赏模块,也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讨论表达,艺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

二、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合理的引导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中,确有着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抛弃美术学科性的东西而成为其他的学科附属课。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都被“综合”得没有了,“综合”也就失去了意义。“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美术课中涉及到的综合应依托视觉艺术的思维和表达特征,基于对社会、生活、对自然感受经验。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三、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无限的,给他们以无限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促进知识、技能的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美术教学的重心。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及注重技能的训练已不再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了。美术是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图形化语言,通过图像传播信息,交流情感。所以,要进行欣赏与创作,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互动、拥有丰富信息资源、自主活动形式并能高度激发课堂学习的情境非常重要。在这个环境中,变个体的学习为小组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课堂知识为生活经验;变技能训练为能力培养。一旦课堂变成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场所,学生很自然地会认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也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四、转变评价方式,以赞赏代替批评,树立学生创作的信心和勇气

习惯了具象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对于抽象作品学生有些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作品更是缺乏自信心。

新课改非常重视这一问题,提出多角度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对名画、名作评价,对自己学习行为和自己作业的评价,学会对同学作品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等。教学中还应加入了《学生自我评价表》,让学生能够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评价意识,这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用赞赏代替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面对学生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创作出的作品,我往往表现出非常惊喜的神态,并用赞赏的口吻称赞道:真不错!非常漂亮!很有创意!……教师于万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知道,你的这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会增加学生多大的自信和勇气,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学生有了自信和勇气,就呢面对现实。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评价自己、同学甚至画家的作品。要让别人心服口服,必须言之有物、以理服人,这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示范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但是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还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人胜、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

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技法演示相互结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优势。

六,开发本土教材,弘扬民间艺术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获取的知识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喜欢新颖、刺激、对自己胃口的。特别是高中生,在升学压力大、各学科课业重负之下,仅靠课标教材上的内容,已不能吸引他们。其教学活动显得疲劳乏味,教学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知道本土美术文化记录和再现了本地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先辈们运用美术这种形式传递着情感和思想。子是我根据本校所处地理位置和一些优越条件,充分利用本土的美术遗存——凤画,经过收集、整理、筛选、编印校本教材,结合新课标教材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探究、欣赏、学习。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本土艺术文化。

篇2

高中手绘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表现能力。本文介绍了手绘课程的一种模型,分析了将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作为三个主体项目纳入手绘课程的可行性及操作方式。

关键词

高中手绘;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近年颁布的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程目标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从以往单一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扩展到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跨学科美术学习能力、美术评论能力等全方位综合提升。相应地,高中美术课程也做出了调整,从单一的美术鉴赏拓展为四大模板,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普遍认知的手绘是指现代设计中借助绘画工具手工完成设计作品,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起而为人熟知,常被归为设计和应用板块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手绘的概念有所不同,不仅仅指作为设计辅助技巧的手绘草图、效果图、表现图等,更多地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涵盖以手工绘制为表现形式的石绘、墙绘、布绘等艺术形式,强调创意、造型与视觉表现。后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灵是生长着的有机体”。4R学说提出,教育者在课程和教学领域应重视创造性,鼓励学生思维多元化,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元素的多元性、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性、美术思维的严密性。手绘作为美术基础项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美术课程四大板块的学习与创新奠定基础。所谓“灵感在笔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正是高中手绘课程的意义所在。与专业设计学院普遍开设手绘设计课程的情况不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手绘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论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列出了手绘课程的一种设计模式,旨在探索高中手绘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为以后的高中美术教育创新课程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1手绘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开发新课程首先要进行课程资源筛选,在所有可能中选择能够丰富课程发展、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源,摒除华而不实甚至对课程有干扰作用的资源;其次是目标受众分析,选择符合高中生兴趣点、思维特点,以及与学生当前进行的其他学科有联系的课程;最后是教学主体(即教师)分析,考量现有教师自身特长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否满足课程开设需求等。手绘包括手绘设计图、手绘海报、手绘服饰、手绘墙、手绘装饰画等,考虑高中生尚不具备专业设计能力,本课程设计以开发学生创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项目为主。考虑项目之间的连续性,选择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三个项目,在20~21周学期期间内合理分配各个项目,以期达成高中手绘教学目的。

2课程导入:手绘海报

高中手绘课程可从最易入手的手绘海报开始。海报及产品包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提前收集电影海报、食品包装,并制作海报设计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或产品包装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喜爱的海报特点,适时补充海报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系列实物展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观察不同内容的海报采取的设计风格各异的字体、排版方式对整体感觉的影响、体会不同色彩传达的情感等。理论讲解基本完成后,教师可安排课程相关的作业,结合校园活动布置海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前提下,通过色彩、图形、文字设计一张足以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手绘海报。手绘海报课程时间可安排3~5周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在于通过基础的纸质平面手绘练习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情感传达、版面设计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纸张、不同绘图工具的特点。手绘海报是一项为其他各项目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者应在课程开始之初明确这一目标以便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3课程延展:手绘服饰

手绘海报对学生创意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手绘介质(纸张)的单一性和日常性,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较短暂。相对而言,手绘服饰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对手绘中线条及色彩的运用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手绘服饰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自己作品”的需求。不同的颜料碰上不同材质的布料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由于课程时间和课程经费限制,一般手绘课程所用的服饰常采用普通棉质T恤。但在前期手绘服饰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布料和颜料碰撞后产生的别致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逻辑观念及深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手绘服饰环节教师可将手绘的实用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就制订目标,将学生分为3~5人的手绘小组,学生需在3周左右的学习和练习之后自行设计手绘服饰,并在广场或其他公众场合摆设摊位当场绘制手绘T恤,售卖自己的作品。手绘服饰课程时间可安排5周左右,利用3周时间进行小组练习,最后2周通过现场绘制及售卖检验学习成果。手绘T恤对大众而言具有普遍性,对设计者自身而言具有私人性,学生如果想在最终课程检验环节赢得成绩,需要在大众审美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发散思维,做出满足大众需求又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本项目旨在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设计的实用性,在作品中合理处理个人情感与大众需求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价值观及素质养成是极其重要的。

4课程深化:墙绘

墙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即包括墙绘壁画。墙绘是通过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在墙壁面上绘制的图画,对环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手绘海报、手绘服饰相比,墙绘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复杂。由于墙绘相对耗时较长、作品较大型、作品保存时间较长,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真对待,可作为从手绘习作到真正的作品之间的转换形式纳入手绘课程。墙绘项目综合囊括了基础美术造型教学的许多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从打形、透视到明暗表现、色彩表现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墙绘绘画内容丰富,从简易几何图案到卡通漫画直至花卉、动物甚至写实的风景人物等均可入画。高中美术中的墙绘课程仅作基础了解,可以不要求学生运用太复杂的绘画技巧,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稍作深化即可。教师应首先布置最终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各个实践小组,引导学生在了解墙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制订墙绘计划。墙绘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卧室或符合条件的咖啡店、书店等商业场所(视教师资源而定)。墙绘课程需要循序渐进,制订绘图计划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小组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墙绘主体的材质、墙绘面积、墙绘主题等;全部确定完成后进入草图设计阶段,草图作为墙绘作品的框架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在此阶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草图设计完成到上墙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绘图材料的选择、上色先后步骤、造型表现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需要一提的是,墙绘等大型作品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应教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意外往往造就超乎意料的美,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修正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墙绘课程时间可安排7~8周,根据计划逐一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墙绘项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极高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项目,对学生的美术能力、造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5课程创新:其他手绘形式

手绘课程的最后1~2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除本课程主体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如布绘、石绘、砖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项目或课程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完成一个小型作品。自由手绘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美,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介质。

6课程检验:家长、学生、教师全方位评价

在以上高中手绘课程模型中,教学效果检验由平时项目作品成绩和个人素质成绩两项构成。学期末教师可安排一场学生作品展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参观展览,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修正。

7总结

以上手绘课程安排是笔者依照一般的课程设计原则做出的一种实验性课程模型,具体到运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学校资源、教学能力做个性化调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短短一个学期的教学不可能透彻地讲出手绘艺术的精妙,更无法培养出一个手绘大师,该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并逐步喜欢上手绘艺术,进而自发地进行创作和创造,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列出的课程模式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更多手绘课程设计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其芳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明.浅述“墙绘”作为项目课程引入中职美术课程的可行性[J].科技视界,2011,10(28):53-54.

篇3

高中手绘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表现能力。本文介绍了手绘课程的一种模型,分析了将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作为三个主体项目纳入手绘课程的可行性及操作方式。

关键词

高中手绘;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近年颁布的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程目标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从以往单一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扩展到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跨学科美术学习能力、美术评论能力等全方位综合提升。相应地,高中美术课程也做出了调整,从单一的美术鉴赏拓展为四大模板,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普遍认知的手绘是指现代设计中借助绘画工具手工完成设计作品,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起而为人熟知,常被归为设计和应用板块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手绘的概念有所不同,不仅仅指作为设计辅助技巧的手绘草图、效果图、表现图等,更多地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涵盖以手工绘制为表现形式的石绘、墙绘、布绘等艺术形式,强调创意、造型与视觉表现。后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灵是生长着的有机体”。4R学说提出,教育者在课程和教学领域应重视创造性,鼓励学生思维多元化,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元素的多元性、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性、美术思维的严密性。手绘作为美术基础项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美术课程四大板块的学习与创新奠定基础。所谓“灵感在笔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正是高中手绘课程的意义所在。与专业设计学院普遍开设手绘设计课程的情况不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手绘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论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列出了手绘课程的一种设计模式,旨在探索高中手绘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为以后的高中美术教育创新课程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1手绘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开发新课程首先要进行课程资源筛选,在所有可能中选择能够丰富课程发展、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源,摒除华而不实甚至对课程有干扰作用的资源;其次是目标受众分析,选择符合高中生兴趣点、思维特点,以及与学生当前进行的其他学科有联系的课程;最后是教学主体(即教师)分析,考量现有教师自身特长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否满足课程开设需求等。手绘包括手绘设计图、手绘海报、手绘服饰、手绘墙、手绘装饰画等,考虑高中生尚不具备专业设计能力,本课程设计以开发学生创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项目为主。考虑项目之间的连续性,选择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三个项目,在20~21周学期期间内合理分配各个项目,以期达成高中手绘教学目的。

2课程导入:手绘海报

高中手绘课程可从最易入手的手绘海报开始。海报及产品包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提前收集电影海报、食品包装,并制作海报设计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或产品包装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喜爱的海报特点,适时补充海报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系列实物展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观察不同内容的海报采取的设计风格各异的字体、排版方式对整体感觉的影响、体会不同色彩传达的情感等。理论讲解基本完成后,教师可安排课程相关的作业,结合校园活动布置海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前提下,通过色彩、图形、文字设计一张足以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手绘海报。手绘海报课程时间可安排3~5周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在于通过基础的纸质平面手绘练习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情感传达、版面设计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纸张、不同绘图工具的特点。手绘海报是一项为其他各项目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者应在课程开始之初明确这一目标以便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3课程延展:手绘服饰

手绘海报对学生创意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手绘介质(纸张)的单一性和日常性,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较短暂。相对而言,手绘服饰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对手绘中线条及色彩的运用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手绘服饰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自己作品”的需求。不同的颜料碰上不同材质的布料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由于课程时间和课程经费限制,一般手绘课程所用的服饰常采用普通棉质T恤。但在前期手绘服饰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布料和颜料碰撞后产生的别致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逻辑观念及深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手绘服饰环节教师可将手绘的实用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就制订目标,将学生分为3~5人的手绘小组,学生需在3周左右的学习和练习之后自行设计手绘服饰,并在广场或其他公众场合摆设摊位当场绘制手绘T恤,售卖自己的作品。手绘服饰课程时间可安排5周左右,利用3周时间进行小组练习,最后2周通过现场绘制及售卖检验学习成果。手绘T恤对大众而言具有普遍性,对设计者自身而言具有私人性,学生如果想在最终课程检验环节赢得成绩,需要在大众审美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发散思维,做出满足大众需求又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本项目旨在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设计的实用性,在作品中合理处理个人情感与大众需求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价值观及素质养成是极其重要的。

4课程深化:墙绘

墙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即包括墙绘壁画。墙绘是通过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在墙壁面上绘制的图画,对环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手绘海报、手绘服饰相比,墙绘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复杂。由于墙绘相对耗时较长、作品较大型、作品保存时间较长,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真对待,可作为从手绘习作到真正的作品之间的转换形式纳入手绘课程。墙绘项目综合囊括了基础美术造型教学的许多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从打形、透视到明暗表现、色彩表现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墙绘绘画内容丰富,从简易几何图案到卡通漫画直至花卉、动物甚至写实的风景人物等均可入画。高中美术中的墙绘课程仅作基础了解,可以不要求学生运用太复杂的绘画技巧,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稍作深化即可。教师应首先布置最终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各个实践小组,引导学生在了解墙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制订墙绘计划。墙绘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卧室或符合条件的咖啡店、书店等商业场所(视教师资源而定)。墙绘课程需要循序渐进,制订绘图计划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小组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墙绘主体的材质、墙绘面积、墙绘主题等;全部确定完成后进入草图设计阶段,草图作为墙绘作品的框架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在此阶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草图设计完成到上墙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绘图材料的选择、上色先后步骤、造型表现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需要一提的是,墙绘等大型作品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应教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意外往往造就超乎意料的美,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修正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墙绘课程时间可安排7~8周,根据计划逐一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墙绘项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极高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项目,对学生的美术能力、造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5课程创新:其他手绘形式

手绘课程的最后1~2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除本课程主体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如布绘、石绘、砖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项目或课程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完成一个小型作品。自由手绘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美,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介质。

6课程检验:家长、学生、教师全方位评价

在以上高中手绘课程模型中,教学效果检验由平时项目作品成绩和个人素质成绩两项构成。学期末教师可安排一场学生作品展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参观展览,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修正。以上手绘课程安排是笔者依照一般的课程设计原则做出的一种实验性课程模型,具体到运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学校资源、教学能力做个性化调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短短一个学期的教学不可能透彻地讲出手绘艺术的精妙,更无法培养出一个手绘大师,该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并逐步喜欢上手绘艺术,进而自发地进行创作和创造,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列出的课程模式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更多手绘课程设计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其芳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明.浅述“墙绘”作为项目课程引入中职美术课程的可行性[J].科技视界,2011,10(28):53-54.

篇4

在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平常的合作学习中,有时效果并不太好,如:在课上讨论交流时,有些学生不认真,讨论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发言时有的随意打乱别人的发言,在画钢笔画创作时经常有些同学乱画,同学之间互评作业时不尊重他人,不负责任地乱讲……针对平常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突出问题和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变为课堂上有效的美术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来,避免小组合作无效呢?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美术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了以下的解决方法:

1.加强美术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我们现在的湘版教材相对知识面广,知识结构相对松散,所以学习新课时对课前相关知识的收集与整理就显得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小组的讨论正是由于学生对课前相关资料准备不足而无法深入全面地展开。资料的收集可以是告诉学生相应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使小组讨论更加活跃,并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交流。

2.学习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化。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5~7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在学习中,小组中有一个主发言人,类似于教师备课有一个主备人,其余的同学共同讨论之后由主发言人发表意见或回答问题。

3.增强小组成员的自我管理。

如何加强小组成员的管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小组活动前明确目的,在讨论或制作中围绕“目的”有的放矢地去做,避免因目的不明确而造成小组合作混乱。(b)提出确切要求,目的是学生将要达到的终点,要求就是达到终点的步骤与方法。我在教授高中美术课本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时就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了解具象、意象、抽象这三种艺术语言形式,然后把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余的同学回答,在别的小组会的情况下就由学生自己解决,最后由有我总结。对于学生讨论中的争执,教师要发挥指导者和督促者的作用,加入他们的讨论并提出具体要求。例如:考虑周围正在专心致志学习的同学的感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用来综合争执中各方的优点,并提出更好的想法。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要求更好地管理自己。

4.重新定义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首先,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帮互助。如今的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探索者,学生间的讨论和制作有时也会出乎教师意料,并启发教师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进行启发性帮助。如学生在学习抽象美术的时候有很多问题不能立即理解,我就通过书法这一抽象语言来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其次,体现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a)针对学生忘带工具的问题,加强小组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如果没带工具时希望别人怎么做?他现在没带工具我能做些什么?这样学生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去帮助别人。(b)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多做些,能力弱的学生少做些,人人都动手做。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请教别人,教的学生只讲自己的理解,而不替对方做。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为了集体的荣誉,学生会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全员参与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5.强化小组合作中的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可忽视的是同组人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评价时先自我介绍作品,使同组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构想有更好的理解。小组成员可对作品进行整体评价,如这件作品给了我什么感觉、我觉得这件作品好在哪里等。还可对其中突出的一点进行评价,如作品的构思、色彩、制作等,并在评价中交流对作品的改进意见。这样被评价者既得到了集体的肯定,建立了自信,又在别人的建议中拓宽了设计制作的思路。

篇5

关键词: 美术培训 素描 速写 色彩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或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高考美术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美术培训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精英化的教学模式应该为更先进的培训模式所取代。结合这一新理念及多年教学培训经验,联系培训中的教学重难点,我有如下认识。

一、结合新课程标准,培训要突出要点

对于高考美术教学培训来说,进行高效课堂建设,首先要突出培训的重点要点,瞄准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在学习研究中不断探索,结合实际,努力寻找科学思路。

素描头像教学既是学生参加美术高考的内容,又是美术培训中投入时间精力较多的科目,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人的面部形象最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根据多年素描头像培训教学经验,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浅出,课堂练习反复实践,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绘画气氛中轻松掌握素描头像,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多年培训,我总结出以下素描培训要点。

(一)构图注意整体性

构图是作画的前提,全局领会后才能动手作画,因为从整体出局,然后到局部的链接,这样点连点、线连线才可以顺利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仅是练就一双好手,更重要的是培养艺术思维,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就失去了意义。很多情况下,缺乏整体性,再精彩、深入的局部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轮廓勾勒要细心观察

在素描中,用线条勾勒出事物轮廓是最关键的一步,没有轮廓就没有形状,绘画就没有美感可言。培训中,有的同学面对素描物体,不耐心细致地观察其外在表象,只是机械地抄袭,造成绘画表象化、机械化。素描中学生要重点研究轮廓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从多方位观察事物。

(三)入画前要理性分析

事物的形式和表现力的设计是入画的前提,也是素描首要明确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都是作画前必须理性分析的内容,如何处理这种关系,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如果在没有清楚事物的结构和形状关系的情况下就入画,那么作品一定是失败的。这样只会令创作陷入迷茫。

二、美术培训要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美术素描的技法训练时,有的同学基本功扎实,从线条、角度及整体体现的精神都可圈可点,但有的同学由于基本功较差,可能在布局、透视等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在面对这些作品时,就要正确评价,分层次评价,要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的优点,不要用一个标准衡量。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循序渐进,比如,在速写教学中,要先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与比例,认识人体体块的分布,将人体复杂的结构用体块的方式进行概括,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记忆人体结构。速写讲究的是形神兼备,无论形体还是神态都应当兼而有之,初学者对形体与神态要分阶段练习,在不同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才是行之有效的。另外,线条在速写绘画中是十分重要的要素,线描训练是速写初期训练必不可少的,一幅速写作品的好坏与线条表达效果的优劣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期阶段,色调的使用也很重要,色调对增强速写画面的艺术效果不可忽视,它具有表现体积,拉开空间和层次的作用。学会概括与归纳,学会对复杂形体进行归纳与整理,要善于取舍。最后要做到熟能生巧,要下苦工夫,在大量地速写中训练,在不断地训练中提高,做到胸有成竹。总之,练习速写要有合理的步骤,逐步进行,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考美术培训要突出理性解读

在教学控制上,教师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有了自我控制的权利,教师不再需要全面控制,只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层面的把握,比如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容量、教学进度等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和控制,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基于美术培训的紧迫性、专业性,培训教师应该在培训中通过引导实践,多给学生进行理性专业解读,比方说,对于色彩的教学培训,我一直强调以下四点的理解和把握:一是色调,这是色彩技巧中的基础,很多美术考生对这个“基础”不太得心应手;二是色彩明度,这是表现色泽明暗、对比的,色彩明度的合理搭配会让画面更有层次感;三是色彩的冷暖关系,这一点如果运用好,区分出它们的冷暖和不同的色彩属性,就能创作出一幅绝佳的作品;四是色彩纯度,它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色彩教学中,做好了这种教学内容的理性解读,就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较深层的认识,便于他们理解掌握。

总之,新课程改革,最终要在培训教学中实践,追求培训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而且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师 美术 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7-02

美术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据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很多美术教师不重视鉴赏部分的教学,他们认为美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我则不这样认为,绘画能力是建立在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但凡是一个优秀的画家都具备很高的鉴赏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那么,究竟如何进行中师美术的鉴赏教学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运用比较分析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美术鉴赏教学的常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形式美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联系其它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往往很难对作品的形式美进行很好的认识。所以,在教学当中我经常会选择一个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感受不同美术之间的形式美以及画家是如何经营画面的。比如,《静物》(林风眠作品)这幅画中的玻璃水壶与水中的鱼、画面背景中的橙与绿之间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这种鲜明的对比让《静物》这幅画充满着很强的感染力;而《水仙》(潘天寿作品)这幅画中虽然花丛的造型和方向在整体构建上非常和谐,但是我们又看到花丛的大小和位置、水仙叶的交插与题字却又充满变化。通过这两幅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可以有效加深同学们对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基本认识。

再如,在组织学生对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进行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比如,在对《瓶花》(姜布鲁各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找到了《向日葵》(梵高作品)这幅美术作品与之相对比,虽然两幅作品在题材上极其相似,但是通过对比同学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两幅作品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别,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画家的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

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比较分析,没有比较分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就很难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应该精心进行课前预设,给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比较分析对象。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

二、运用演讲辩论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虽然更多的是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鉴赏,但是适当地运用演讲辩论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也是非常必要的。演讲辩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演讲辩论法主要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观点,让各个观点之间产生碰撞,形成一种激烈的辩论氛围。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美术作品中,更多地适用于一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论的美术作品。

在具体进行课堂组织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同学们明确演讲辩论的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这一主题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例如,教师可以粗略的谈谈社会上对该美术作品的看法,给同学们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就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对《蒙娜丽莎》(达芬奇作品)这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演讲辩论的方法。世界各地很多艺术家都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感到好奇,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幅美术作品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艺术家们的观点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温柔的微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诡异的微笑等等。而对于梦娜丽莎的年龄及身世的猜测就更加的众说纷纭了。可以这样说,《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基于此种情况,学生在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才有话可说、有题可论。大家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给自己的观点找到力证和理由。就这样,在学生激烈的辩论当中,无形中完成了对《蒙娜丽莎》这幅旷世作品的鉴赏。比教师单纯的进行教授效果要好很多。

虽然演讲辩论法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很有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演讲和辩论方向上来,让其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探究释疑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我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释疑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钻研,让学生在自我钻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需要精心预设所要提出的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探究方向前进。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呐喊》(蒙克作品)这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仅仅简单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蒙克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介绍完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点。然后,我在黑板上提出下面这几个问题:第一,作品中所画的是什么?第二,画中所运用的色彩和造型技法有何特点?第三,这幅作品对你的内心有所触动吗?如果有,到底是作品中的哪个方面对你有所触动?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立即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轨道中来。在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体会到了生命的压抑,由于无奈才所出的呐喊;有的同学感受到了画中的恐惧感和人性的扭曲;有的同学则看到了单一却对比强烈的色彩……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深感欣慰,看来他们对该幅美术作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又对所提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释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艺术特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非常重视,而探究释疑法正是符合了新课程的精神。只要我们合理的、抓准时机的运用探究释疑法,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四、运用多媒体呈现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步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为实现中师美术教学目标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学实践亦表明:中师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鉴赏教学,增强美术作品呈现的直观性,激发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中国民间美术鉴赏》一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呈现出一组剪纸作品。大家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之后都感觉非常惊奇,赞叹它的精致和美妙。看到大家的表现,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以娴熟的手法剪纸,一会儿工夫就剪出了很多剪纸作品。此时教室里已经鸦雀无声,大家似乎都被老人精湛的剪纸手法给征服了。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告诉大家,刚才所呈现的所有作品都是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同学们眼中充满了羡慕。趁此机会,我鼓舞同学们:“既然这位老奶奶年纪这么大都能剪出如此好的作品,只要你们肯努力,就一定也能做到。”最后,我又把剪纸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还与大家欣赏了很多剪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对我国的剪纸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热情。鉴赏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五、结语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相信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耿凤贵.高职教育中美术鉴赏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1,(01)

[2]潘汝洁.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思考[J].美术大观,2009,(08)

[3]庄竞夫.多媒体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潜力[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