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产部绩效考核报告8篇

时间:2023-02-24 15:31: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产部绩效考核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产部绩效考核报告

篇1

【关键词】财务部门 财务人员 绩效 绩效考核 激励

一、企业财务绩效考核的现实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作为企业中唯一的综合价值管理部门而言,财务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归属职能部门的财务人员来说,财务人员在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财会人员在企业中职位的提高,要加快实现财会部门职能,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价值的增值中的作用,实行企业财务人员的员工绩效和激励制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管理体系,走出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缺陷、全面了解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准确运用考核结果、适当采取激励措施,才能留住公司发展的人才。这对于在激烈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相关概念

(一)绩效的概述

管理学领域中的绩效指的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在不同层面进行有效的输出,绩效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部分。而在财务部门方面看,组织绩效是在财会部门个人绩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的时期内,绩效能够根据相应的员工岗位和部门职责把财务目标划分的下属各个部门、岗位和个人,这些财务目标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为组织绩效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二)绩效的考核与管理

1.绩效管理的概念。所谓绩效管理,就是指利用持续开放的这一沟通过程,构成组织目标的预期利益和产出,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绩效管理的行为是推动团队和个人共同实现目标。

2.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不同点在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它会包含在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更是一种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任何时间的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而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绩效考核无法代替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支持了绩效考核系统的有效运行,绩效考核保障了绩效管理的完善。

三、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根据财务部门的绩效工作和财务人员的职责,企业可以确定好本部门的绩效指标。而企业绩效指标的设计一定要做少而精,也就是以战略为中心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所谓关键绩效指标,指的是通过设置、取样、计算、分析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关键参数,量化管理指标是衡量流程绩效众多目标中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是评估和管理被评估对象的绩效,是一种定量化或者行为化的标准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把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逐层划分到下级各个部门、再到员工个人而形成的,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起来,不管是从过程方面还是从结果角度看,都强调员工的工作产出对企业价值增值所作出的贡献。

(二)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

1.清晰的把绩效考核对象的增值工作产出值反映出来;

2.提取各项工作产出的标准绩效指标;

3.根据相对重要性的等级进行各项增值产出的划分;

4.能把绩效考核对象的实际绩效水平追踪出来,方便了考核对象的实际表现和要求的绩效标准之间的比较。

根据上述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程序,我们可以把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步骤用图1的方式表示出来。[1]

图1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四、有关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

(一)财会部门主管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不管是财务主管、会计主管或者是审计主管,体现这些主管的绩效指标的最关键因素在于这些部门的部门绩效。主管直接领导部门下的员工,员工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是确保本部门绩效的关键部分,部门的绩效直接决定了部门主管的绩效。同时,作为部门的主管,对下属的领导能力,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部门的管理能力等都是主管绩效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关键指标时,对主管的考核还要包括主管的培训、协调能力等。

(二)财会人员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财会部门是企业众多部门当中比较特殊的部门,财会人员在企业中具有特殊性,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出现差错、或者疏忽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可控性为考核的合理公平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设计财会人员的关键考核指标时,要基于其所在的岗位职责,还要考虑到指标的可控性。

(三)财务总监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根据之前所说的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设定以下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指标(如图4-2所示):[2,3,4]

表1 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指标

五、绩效考核的实施、分析评定与应用

(一)绩效考核实施

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测定和记录。具体可分为:

1.把绩效考核的目的、内容和考核办法告诉被考核者。

2.对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考核的标准和尺度,使考核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主观考核误差。

3.统计、收集考核所需资料。

4.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之后,绩效考核者对照考核内容、标准、程序的要求,对被考核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5.在对被考核者进行初步考核后,考核工作人员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和审定,并初步确定考核结果。

6.最终,考核工作人员将考核结果报上级主管进行审批。

(二)绩效考核分析评定与应用

在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应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被考核者与其主管等都应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被考核者进一步了解组织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和评价。同时,还需针对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考核工作完成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考核表、考核报告等收集、整理、归档,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被考核者的晋升、薪酬、奖励、培训、工作调整等事项。[5]

参考文献

[1]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许海玉.财务部门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模板[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5月.

[3]付亚,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篇2

一、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流程

1.制定标准与计划进行绩效考核为了使得员工能够充分地了解参与考核的人员组成、权值分配、考核标准要求以及考核的方式,并明确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就得制定相关的标准与计划来进行绩效考核。这是由于有效实行绩效管理的基础就是考核的计划,这能使绩效管理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大大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1]。2.开展绩效辅导通过开展绩效辅导,可以使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管理者不仅可以有效记录、测定及监控员工的工作进度,对计划进展的情况进行随时监测,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及时地采取某些措施来解决问题。并且还能帮助员工充分意识到绩效考核的意义与作用,从而减轻对绩效管理体系的抵触情绪与误解,最终提升员工与企业的收益。3.有效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有多种绩效考核的办法:第一,关键事件法。这是指依据员工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利益损害程度或关键贡献程度来考核员工的绩效。第二,360考核法。这是指对考核对象的客户、平级同事、下级员工、上级领导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最终从综合素质、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诸多方面评估考核对象。第三,平衡计分法。这包括薪资福利、岗位晋升、教育培训有关的内容,对员工的相关内容指标情况进行平衡计分并加以密切管理,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最后还要及时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4.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只有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才能准确确定绩效管理的效果。对于销售部门的考核,可以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而对于非销售部门则应侧重过程考核,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部门经理在形成最终的考核报告时应结合员工的日常考核,并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二、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企业在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之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化可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员工能够统一地认识企业发展目标。第二,平衡实行绩效管理。明确、客观地进行绩效管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指标并尽可能地加以结构化或者量化。第三,绩效管理要结合薪酬以及精神激励体系。绩效管理不仅仅要让员工得到发展,还要让他们获得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以及精神激励,并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出不同类型的绩效管理目标。

三、合理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因为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加以体现出来。通过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对员工开展更好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与业绩水平。笔者在下文中具体介绍了几种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与工具,供有关人员借鉴使用。1.关键业绩指标法关键业绩指标法是一种能将绩效进行量化的管理指标形式,可用来设置企业经营管理内部特定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关键参数信息。通常经营单位会采用这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绩效绩效考核,但不适用于生产服务性的员工。2.相互平衡的指标体系这是对内部流程指标、客户指标以及财务指标等各个指标开展分析,然后进行周期性的绩效考核。另外还要树立具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理念。若企业希望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得将员工的薪资待遇同绩效考核的结构相挂钩。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绩效考核时,要具备现代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理念,与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时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困难。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还能进一步地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2]。3.360考核法360考核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企业的考核方式,又被人们称作全方位考核法,其具有评价维度多元化的特点。360考核法具有客观全面的优势,其共分为跟被考核对象有较密切联系的上级领导、同级工作人员、下级工作人员以及服务的客户四组,每个组最少选择6个人,接着由企业聘请外部的专业顾问分析四个小组对被考核对象的反馈评价,从而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交与被考核对象。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药包材企业; 平衡计分卡; 绩效指标

DB药包材公司是专业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药用高品质软质铝管中外合资企业,生产高档优质软铝管,中方控股,技术领先,近年销售额增速14.31%;期间费用增长28.64%,

净利润仅增长了4.89%,下降10%,市场占有率下降3%,遇到发展瓶颈,面临二次崛起问题。完善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是化解难题的重要路径选择,因此,对于构建企业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DB公司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一)现有考核体系。

考核指标分为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指标和分类管理考核指标。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指标占80%,指标内容为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四项任务;分类指标主要针对企业管理能力考核,综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和环保、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优势等因素确定的定性指标,具体为重大建设项目进度、资本市场融资额等指标。考核组采取“听、查、访、测、评”的方法进行打分,年终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和资金奖励依据。2010年DB公司考核结果为基础指标满分80分,其中利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均超额完成任务,综合得分122分,获得A级卓越等次奖励;分类指标结果C级,公司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当年无重大项目,获得基本奖励等次。综合评分后,DB公司级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集团给公司以总额资金奖励,员工获得了人均优秀等次奖励。从结果看,公司情况让人满意,各取所需,但持续发展遇到业绩下滑和市场长远竞争力下降现实问题,存在战略竞争风险。需改进考核体系,增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通过分析,发现公司市场竞争力下降,隐藏着潜在威胁和管理漏洞,与长期发展目标相脱节,未考虑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没有明确该指标贡献和关联程度,未考虑平衡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设计未反映控制过程及相互驱动因素,重心在财务成果,未全面反映工作成果、结果的控制和影响因素;公司级指标未对部门级指标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撑作用,缺乏关联关系;考核指标与预算管理未能紧密结合;缺乏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缺乏过程的监控、诊断、反馈与改进环节,未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阻碍了公司战略实施。

二、运用SWOT分析,确定发展战略。

合理的战略能够使公司获得最有力的竞争优势,并能保持一定时间【1】,公司必须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优劣势因素分析,把握机会,利用资源,合理制定DB公司发展战略。特邀请管理层和外部专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汇总,形成得分矩阵。显示结果如下:

确定战略为:扩大销售份额,发挥技术设备规模优势;加强预算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获得最大的利润;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产品研发力度和进度,适应不同客户需求,保持持续发展能力;引进科学管理,优化内部流程,完善质量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改进绩效考核方法,关心员工成长,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建立DB公司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

(一)考核指标确定

首先进行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2】、确定战略重点、形成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找出关键流程与实现战略目标的驱动因素,筛选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公司因果关系链分析,战略目标转换、进行指标架构,并经高层发起人会议讨论确定最终关键指标。四个维度主要绩效考核指标为:财务维度: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销售增长比率指标来源年度财务报表。客户维度:客户满意度来源行政人事部客户满意度调查,供货及时率、产品综合优良率来源市场部客服中心全年合同执行结果和客服中心提供SPC检验控制追溯系统数据。内部业务流程:原材料一次验合格率来源工程技术部物流处检验合同结果,设备效率来源生产部门产品入库统计表和工时统计表,综合质量评审不合格率来源质量部门综合质量评审统计表,新产品开发适用率来源新产品开发应用统计表,流动资产周转率来源年度财务会计报表提取相关报表数。学习与成长维度:员工目标任务完成率来源生产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统计表,员工满意度来源行政人事部员工满意度情况调查表汇总表,关键岗位员工技术资格达标率来源行政人事部员工技术资格达标考核统计表,员工培训完成率来源行政人事部员工培训考核情况统计表。

(二)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

依据层次分析法(AHP【3】)建立指标体系见表,发送调查问卷21份,收回18分,对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及每个维度所属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形成指标体系框架。

通过矩阵判断一致性评判(限于篇幅,计算过程略),确定DB公司的BSC绩效考核体系指标权重,形成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框架,提交团队报批。表1-2为DB公司BSC考核指标体系框架,参考历史经验数据,确定公司考核目标值。

四、实施绩效考核

(一)考核周期。绩效考核周期按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考核四种。月度考核有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年度指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可半年考核一次。调查满意度根据季度指标核定,人员培训、关键技术岗位按照年度工作计划考核。各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考核报告,分析目标实现、经营绩效进展情况。

(二)数据采集。由考核办负责各成员单位按照流程取数。定量指标直接根据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获取,定性指标根据调查结果填报,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三)评分结果

数量指标采取功效系数进行计分,综合化处理计算各项目考核分数。形成四维矩阵,进行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综合考核表。

从考核结果看出,综合绩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财务维度执行相对好,公司重视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增长,现金流量比率维持较高水平,说明发挥技术设备先进和维持大客户作用;客户流程表现中等偏上水平,客户满意度较高,供货及时率和产品优良率得到了客户认可,说明公司在质量保证体系、销售和客户支持方面做的相对好;内部流程反映中等偏下水平,原材料交验合格率和设备效率维持稳定水平,质量保证措施得力,新产品开发不足,公司流动资产周转得到加强,提高利润总额;学习成长维度反映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员工目标任务完成率、员工资格及员工培训水平表现较好,但员工满意度表现一般,说明忽略对个人能力发展和个人积极性调动。因此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维度反映问题涉及DB公司长远发展战略问题,公司要专题检查,加以改进。

该综合考核结果与建卡前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符合公司考核条件,方法可行。

(四)考核维护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完成后,需建立实施保障体系,定期进行平衡计分卡维护【4】。实行保障体系包括团队建设、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建立考核组织结构,明确工作程序,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五、结论。

本文利用平衡计分卡工具,从DB药用包材公司绩效考核现状出发,分析DB公司级、部门级绩效考核状况,指出D.B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运用相关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目标转换、关系链分析等方法,将战略目标转化为DB公司级平衡计分卡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维度的绩效考核关键指标,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以2010年数据进行公司级模拟考核测评,在此基础上以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例,分解获得部门级考核指标。对探索平衡计分卡在药包材行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发挥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俊明,王平心.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模糊综合考核J.科技管理研究.2005,3:70-72.

【2】 陈子彤 ,刘向菊.基于AHP的企业经营者平衡记分卡指标权重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7,8 :40-43.

【3】 靳小钊 ,王新来.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筛选探究J.经济问题.2007,9:69-71.

篇4

一、现状与问题

工程企业是专营工程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服务的全功能组织,企业经营以项目为基础,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技术等管理体系主要为实施工程项目需求而设置。我国的工程企业发展迅速,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不断得到实践,但针对工程实施特点,企业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围绕项目生产核心而开展,项目相关的财务绩效目标往往让位于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等生产管理目标,在项目资金管控、成本控制等价值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普遍不足。与国际同行相比,管理比较粗放、技术层次较低、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稀缺成为我国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以项目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价值管理意识淡薄

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更加重视生产组织,价值创造、效益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效益评价不深入,管理的短视行为比较突出,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对接不到位,特别是关注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建设等长远发展性的管理行为还不能成为各级管理层和决策层的行为自觉。

(二)生产成本控制不严

工程项目是工程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以项目生产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往往更偏重于项目进度、安全和质量,而弱化了项目效益、成本控制等系统管理,势必造成项目管理效益的流失。如: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环节,决定75%项目成本,如果仅侧重技术标准而忽视经济性考虑,“肥梁胖柱”现象就难以避免,徒增工程项目成本。

(三)财务绩效责任不落实

企业的价值管理应当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在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对价值管理的重视,生产、技术等与生产相关部门在考核目标上缺少经济效益指标控制,与效益挂钩不够紧密,在推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方面存在机制性缺陷,也抑制了工程企业提质增效的活力。

(四)企业财务风险突出

在实践中,工程项目生产除了安全、质量、进度等风险外,也面临着资金回收、合同履约等引发的财务风险。由于缺乏对项目风险把控的系统性,在新经济环境下,结算难、收款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坏账损失、合同诉讼和企业资信降低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威胁着企业生存发展。

二、以财务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实践

某国有大型工程企业为增强管控能力和效益创造能力,重视企业价值管理,致力于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结合项目特点,协同市场开发、项目生产管理,抓住全面预算、项目经营、组织绩效三个关键,逐步形成了“经营管理围绕财务、项目管理围绕费控”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一)组织体系突出协同效应

运转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的潜能,激发企业活力,达到健康发展的运营状态。该公司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深化改革,努力打破了业务边界“围墙”,初步形成了财务绩效引领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和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某工程公司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1.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

组建高效运转的扁平化组织机构,落实总会计师财务战略、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管理职责;围绕财务管理核心,引领市场开发、生产执行等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以价值管理为导向,通过前置资源的价值分配,全面参与经营活动,强化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控,有效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以费控管理?楹诵牡南钅抗芾碜橹?体系

造价费控部门发挥其专业优势,围绕项目效益这个中心,以项目预算管理为手段,与生产指挥部门的紧密协同,深入项目估算、商务报价、预算和结算及成本控制等项目管理活动,突出采购、分包和结算等关键业务的效益规划,努力争取最优项目效益。

(二)全面预算突出价值导向

为发挥价值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企业经营战略及目标的实现,该公司深化突出财务绩效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融合“三大计划”,通过目标确定、执行控制、考核评价等活动,合理分配资源、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

1.分级次、多维度的预算指标体系

一是全覆盖的预算指标。按照业务全覆盖的原则,形成突出价值、主次有序的指标体系。根据管理层级分为企业指标和责任单位指标。企业指标以利润、资金为主要指标,辅以市场(收入)、总成本和资产等业务指标;责任单位指标又分经营单位(项目部)、费用单位和部门指标,经营单位(项目部)指标以利润指标为主,市场(收入)、资金、单位成本指标为辅,费用单位和部门指标以专项费用控制为主,其中部门按职能落实归口费用指标。

二是多维度的指标值形成机制。该企业确立了综合考虑“历史业绩、经营能力(资源占用)、发展要求和可实现性(市场环境)”四维一体的指标值形成模型,突出问题导向,优化年度指标值,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某工程公司预算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2.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管理责任体系

设立以总经理责任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组织预算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等预算管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其他专业部门按职责分工、专业指标、归口业务展开相关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责任按照“专业归口、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将财务绩效责任分解到各经营单位(项目部)、费用单位、职能部门等执行主体,进行过程跟踪和分析自评。

3.全方位的预算执行控制体系

以制度为纲、突出业务流程规范,包括全面预算及配套的项目预算、资金、成本等管理制度,固化工作标准,开展不同层级、专业领域和业务单元的经济活动分析,抓好过程控制这个关键点,引导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创建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约束和激励并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生产运行突出费用控制

工程企业生产的核心内容是项目管理,项目费用控制是通过价值管控直接指导和约束项目执行,引导和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该公司项目费用控制以项目预算为载体,实现项目绩效目标和财务绩效目标的有机统一,提升了项目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

1.明确的项目费控管理内容

确立项目经营的理念,把项目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落脚于项目预算,以项目预算指导项目生产经营。围绕项目利润和资金两大内容展开控制活动,以“收”和“支”两条线分别控制,坚持项目以收定支,在控制项目垫资风险的同时,保持资金存量,争取资金效益,提升项目整体创效水平。

2.完善的项目费控管理责任体系

费控部门承担项目价值管理的核心职责,在项目费控制度建设、经营策划、过程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生产及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管理支持平台各司其职,围绕项目预算协调资源,参与项目生产经营。项目部作为经营责任主体,是项目费控的执行主体,确保项目价值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的项目费控管理业务流程

该公司以项目控制经理为中心,实现项目费控业务流程标准化。项目开工之前,项目控制经理组织费用、合同、进度、设计、采购、施工、财务等控制工程师或专业经理,根据项目总体策划、经营策划方案,确定项目费用控制目标,并结合预计收入等形成项目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以设计、采购、分包管理重心,全面管控、逐月分析执行情况并形成项目费控报告。项目终了,出具项目绩效报告,从项目合同、承分包合同变更、工艺、盈亏绩效等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形成企业项目管理知识库据以深化应用。

(四)考核评价突出财务绩效

在组织绩效管理创新上,按照“突出绩效、拉开差距、严考核、硬兑现”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为价值付薪、为能力付薪、为绩效付薪的市场化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绩效导向在经营管理运行体系中更加突出。

1.考核责任体系

建立“集中?Q策、归口管理和专业分工”的组织绩效责任体系,集中决策指设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业绩管理委员会指导、审定考核和兑现;归口管理指企业改革管理部归口管理业绩考核的组织和统筹协调;专业分工指专业管理部门承担各业务板块、专业领域的专业考核责任,如:财务部主要负责经营责任单位利润、收入、资金等指标的考核、市场部主要负责新签合同指标的考核等。专业考核结果汇总形成整体绩效考核报告,提交业绩管理委员会审定。

2.突出绩效

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利润、资金、成本控制等财务绩效指标占有绝对较高的权重,同时设置了新签合同额、人才培养等成长性指标,突出了财务绩效导向,促进了各经营单位努力实现经营目标。

3.拉开差距

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特点设置有差别的分值区间,拉开同一业务板块内部分配差距,如:经营单位(项目部)设置的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区间65-135分;职能部门设置的KPI分值区间70-120分。较大考核分值区间使考核奖金向绩效高、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倾斜,在同等条件下,考核结果的优劣产生奖金差异最多可超过50%。

4.严考核

采用“逐月预核、年末总结”的方式,绩效考核突出“严”字,如:财务绩效指标考核均以财务账面已确认金额为标准。考核制度明确了计分规则,指标可计算、可量化,被考核单位可直接按规则计算出考核结果,使考核过程更加透明、可靠。

5.硬兑现

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完整兑现,分月度和年度考核兑现,根据考核对象不同,月度考核以利润实现或职能履行与否情况为依据,按标准全额或70%预兑现,年度考核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效益奖金兑现。

三、运行成效和经营管理展望

管理提升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也不会一蹴而就。该公司以全面预算和项目费控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了绩效考评体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营运体系逐步确立,项目综合毛利得到提升,运营成本大幅下降,资金运营回报显著。首先,成本控制意识明显增强,全方位的价值挖掘,使效益主要流失点得到管控;其次,事前规划、预算约束刚性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性明显提升;第三,资金回收、合同履约等风险管理得到强化,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后,财务绩效成为经营管理评价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工程企业要有效管控企业价值管理的关键并非易事。一方面工程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在粗放管理环境中,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管理人员的管理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变;另一方面,工程项目承接模式、地方环境、建设单位管理等因素各不相同,无法采用固定的管理模式。因此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仍需要多角度的管理支撑,方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价值管理、价值挖掘的作用。

(一)推行工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

工程企业要总结现有管理会计应用经验,找寻管理差距,加快研究和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并进一步深化提升。加强财务和业务工作的协同性,进一步创新财务运行体制,通过流程重组和制度规范,进一步优化财务职责界面,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完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升绩效管理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规划和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

工程企业应强化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充分分析工程企业管理特性,梳理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及流程,打破各个业务“信息孤岛”,建设工程企业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提升财务信息的整合和利用。

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探讨

一、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的预算管理范畴没有全面覆盖高新技术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心往往停留在利润上,忽略现金流的重要性,预算编制内容主要以销售预算、资产预算、人力编制预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预算为主,预算编制内容没有全面反映现金收支业务及部分资金回收期较长的业务,使得预算编制内容存在片面性。

(二)企业的预算执行缺乏动态化过程管理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贯彻落实预算方案,往往会以预算分析机制作为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预算分析工作没有形成系统分析的管理理念,例如:财务部门仅仅针对财务收支预算情况编制分析报告;研发部门也只负责研发预算分析报告,无法保证预算分析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提升研发成果转化率,对研发部门给予了过多的预算资金支配权,但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督和项目评估,使得实际执行与预算偏差较大。

(三)企业各环节预算与资源配置不平衡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预算增长幅度很大,而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业务费用投入、生产投入、资金预测等没有达到同比增长,造成各项资源供应不足,也影响了企业销售业绩;同时,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资源盘点环节,没有发挥预算管理工具的预测职能,造成部分业务环节资源短缺,而部分业务环节资源闲置,从而影响了企业资源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企业的预算与绩效管理脱节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在人员约束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预算管理执行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但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存在量化指标与定性指标不平衡的问题,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这也是造成预算考核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二、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战略导向下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全面预算是战略、计划、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所形成的联动和闭环管理体系,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经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决定了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应当保证战略规划、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三者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战略总目标。同时,立足于战略高度设置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在企业总经办牵头、其他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下,结合企业长效的战略规划和短期经营目标,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市场定位、管理运作模式、产品营销策略、现金存量、财务损益、资产结构等内容,编制年度预算目标;同时,将预算目标提交至股东大会开展预算目标论证,经过测算、平衡以及修改等环节以后,形成最终的预算目标。此外,各职能部门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本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规划的结合与衔接。

(二)优化预算编制环节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要明确预算主体,在企业当前的组织架构下,以研发中心、事业部门以及管理部门作为预算主体;基于各部门的业务性质,还可以将预算主体细化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其中,成本中心指以费用总额、费用率及各项费用项目为主要预算内容和归口管理范围的预算主体;利润中心指以营业收入、营业毛利、营业毛利率、费用支出、净利润等指标为主要预算内容和归口管理范围的预算主体。其次,确定预算编制的覆盖范畴和基本程序,预算编制内容主要涉及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经营预算这三个方面,其中,财务预算用于反映企业年度的经营成果、资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资本预算则是对企业预算期间所开展的资本性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付进行统筹安排,例如:研发设备购置、技术专利申请费用等;经营预算则综合反映企业的预算利润目标及构成要素情况。同时,企业要注重专项预算的编制,在充分考虑市场、行业、政策、技术、产品、人事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产品设计及现场试验费用、其他相关费用等作为专项预算编制内容,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完善预算编制基本流程,预算编制应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反复修订和平衡,于预算年度的1月份要将预算方案下发落实到各执行部门。最后,为了降低研发环节预算编制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企业应当采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较为灵活的预算编制方法;同时,在保证预算管理严肃性的基础上,如果存在行业政策变动、企业组织形式变化、公司经营战略调整等问题,则可以申报调整预算方案,经股东大会和财务中心共同审批决策以后,才能够落实到后期的预算执行过程当中,以保证预算方案的环境适应性。

(三)发挥预算执行分析的控制作用预算分析就是基于整个预算过程,通过对比和分析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初始目标之间的差异性,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监管。为了提升预算分析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以季度为单位,系统可以自动采集预算数据形成预算分析报告反馈到财务中心,由财务中心对预算分析报告进行统一汇总与编制;同时,对于预算分析报告中存在的数据差异原因,相关责任部门要给予解释说明;财务中心有职责向预算责任部门确定预算执行差异原因,经过调查以后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严格控制。

(四)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全面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预算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企业管理需求,引入BSC绩效考核办法,以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内部经营以及学习与成长作为预算绩效考核的基本维度,以预算完成率、固定资产采购费、人工成本消耗、研发成果转化率、产品市场份额占有率、销售利润率、售后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对企业预算参与部门进行业绩考核,编制预算绩效考核报告,指导企业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最后,高新技术企业也要重视研发项目专项考核工作,以成本费用和效益评估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分析研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性,为企业后续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将预算绩效考核作为资源配置管理工具,对公司现存的资源及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包括资产状况、存货原材料储备、资金情况、人力资源现状,根据业务预测、研发力量、销售力量、生产力量、物资供应、资金储备、人才力量等内容,对各项资源进行匹配和测算情况,做好后续的查缺补漏工作。

篇6

稽核一词本来是在会计范围内使用。含义是对财务信息与管理的真实性、合规性相关的内控等进行稽查核对。本文所谓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是以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形成一种管理力量将产业信息转变成稽核信息,对生产经营中各种老大难问题进行分析管理,可有效地将产业的压力转化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动力。

二、某汽配生产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建立前后的情况对比

(一)稽核体系建立前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业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充分,企业虽数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良好,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内控制度执行随意性很大,更多是有章不循,公司发现无论内控制度多么健全,无效的内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极大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倘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将会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这些竞争挑战,风险压力和内部问题使得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

(二)现状

笔者在调研该汽配生产企业时发现,该企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供决策层参考。从而基本解决了前述中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显著提高。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产销量以两位数增长,其中2016年产销量增长率超过与全国全行业产销量增长率,而应收账款率创近三年最低。

三、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的做法

(一)核心思想

稽核核心思想就是提升企业价值为设定的主要原则。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是影响国有企业战略贯彻到位的主要因素,目前,在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汽车相关行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公司应对产业竞争环境,必须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作出回应,并对公司进行事先稽核控制、事后稽查考核,从而持续改进经营。

(二)制度框架

该公司经营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会议充分讨论后,决定成立稽核小组,方案设计中稽核小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组员分别来各个部门,涉及该公司的人、财、物各方面,小组成员主要为普遍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正直敢言,具有一定的洞察力,能够从繁杂的报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稽核小组由公司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任组员。稽核小组直接向总经理负责,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针对公司内部管理普遍存在监督流于形式以及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同时针对公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规范供上级领导参考修订。

(三)部门职能

稽核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职能部门根据稽核小组确定的具体目标指标,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能,做细做实相关管理工作,为“稽核小组”提供详细一手资料。稽核小组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运作模式

自成立稽核小组以来,该汽配企业通过对各部门、各岗位是否按公司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流程、岗位说明书、会议决议等规定进行作业,对采购,销售,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风险监控,使得绩效管理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得以落实解决,同时稽核小组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类解决。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点,再根据检查情况,与部门负责人积极沟通,细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形成PDCA闭环管理,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益。部门之间及内部无法解决的工作或问题,愿意提交稽核小组进行仲裁。

(五)初步成效

篇7

论文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管理,财政预算,事业单位

一.前言

1959年《财政法组织法》(LOLF)确立了法国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期间,该法令虽多次被修订,但仍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国总统希拉克颁布了新《财政法组织法》,明确提出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方法编制的预算案。该法案被认为是法国公共财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给法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变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法国的公共行政从传统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务领域从此也开始面临一连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许多国家的行政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韦伯的官僚理论为代表的、等级深严的传统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后,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责任的、服务的、企业化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欧美国家,最早由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提倡推行。随后该理论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在其著作《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论,并强调“再造政府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①]戴维·奥斯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力不从心,窘态百出工商管理论文,因此该模式应当被改革。戴维·奥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应当拥有一定的公共企业精神,并学习或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运用私人企业管理技术以及用结果指标来评估绩效,让政府更具活力及竞争力。

在戴维·奥斯等学者的推动下,新公共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经合组织(OECD)的会员国,相续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绩效政府”的理念。法国在这方面虽然改革起步较晚,但是也出台了相关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内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取消对各地方政府的监管,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扩大地方民主,增强地方民选机构的权利等等。

2.改善法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从法国国内看,法国的公共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历届政府站。2005年,法国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达到了66.8%。同时,西方各国政府都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机构、改善公共财政管理,而法国却相对滞后,这就迫使法国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从2000年以来,法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率上升、国内投资与需求大幅度减少,这造成了法国财政收入锐减。与此同时,为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又大规模投入资金。这导致法国公共债务规模明显扩大。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1959年以来形成的预算体制相比,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变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的绩效的管理。在过去,各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议会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拨付。在这样的机制下,预算项目很难体现各种计划的性质也很难明确各级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新《财政法组织法》运用绩效机制来推动财政预算,重新建立了财政预算机制。新机制使得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国家政策连贯而紧密。该机制把财政预算分为“任务”(mission)、“项目”(programme)、“行动”(action)。“任务”是财政预算的最高级工商管理论文,体现了国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安排。同时,若干个“项目”组成了某个“任务”。“行动”又把项目的各项计划具体化。

新《财政法组织法》规定,各级、部门必须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计划与工作安排;同时,每项具体计划的效果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并把结果反映到年度绩效考核报告中。

2. 项目的行政负责人责任更为明确、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另一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不能触动人员工资之外,只要能保证项目目标圆满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门项目负责人可按实际情况自由调度资金预算。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负责人的公正、廉洁,该法案还规定必须强化行政部门内部审计职能,使每个公共政策项目执行者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3.强化了议会对财政预算的民主监督力度。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后,议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对财政预算的监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预算更为透明。根据新《财政法组织法》第五十条规定,当政府向议会提交国家未来四年的发展报告的时候,必须同时提供相关数据与证据的来源,以供议会调查、审议,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其次,扩大了议会对预算批准的范围。得益于财政预算的分任务管理与绩效管理机制,议会可以通过讨论国家公共政策与发展策略来决定对某项任务是否赋予相关财政预算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议会的决策者的角色。在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前,议会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与手段,只能针对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一揽子计划进行投票。只有约占6%的财政预算真正被议会深入讨论研究。新法案实施之后,“任务”、“项目”、“行动”与它们所需要的财政预算一目了然,议会成员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讨论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与财政预算捆绑进行表决,提高了议会地位和权利。一方面,决算法草案的审议时间缩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审议的宗旨不再是对财务报告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项目的结果、成本和使用进行分析。

四.新《财政法组织法》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影响

配合新《财政法组织法》,法国从希拉克政府到萨科齐政府,都对公共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渐进式改革。萨科齐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管理论文,无法考察其最终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应当承认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减少了财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显上升,威胁到了法国的财政与金融安全,萨科奇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称为“公共政策全面修订” 的全面改革计划,旨在对公共支出进行结构性削减站。这项计划确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实现政府机构现代化;改善为公民和企业提供的服务;确保公务员能够因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广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体目标是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该计划是法国政府全面转型的范例,它由370项经过开支审查筛选出的举措组成,同时,每个政府部门都必须节约开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减少了公务员数量与规模:法国公务员的数量从2003 年开始减少,减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务员人数介于7万到8万人之间,而该年就裁减了1万5千 个职缺。[②]如今,萨科奇政府实行每两名公务员退休后只补充一名新公务员的政策。行政人员的开支从而大大减少。

3.对公共部门进行分类改革。现有的公共服务部门被分成三大类:一是关系到民生与社会稳定的教育、公共卫生等部门,将继续由国家管理;二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具有一定商业色彩的军工、航天和核电等部门,国家将继续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资本开放的其它的部门,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内国有企业垄断将被打破,私人资本获准进入。

4.行政部门的创新改革。主要有两项:一是预算法采取“目标管理”原则,各行政部门将根据目标制订预算;二是对政府各部门引入外部审计,同时对岗位任务和人员设置等深入调研并提出现代化管理建议。

5.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各项公共事务分为“任务”、“项目”、“目标”、和“指数”。“任务”是指各项社会事务,如交通、社会治安等。“项目”是指细化后的各项“任务”,如在就业“任务”中,就有增加就业的“项目”;“目标”是每个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如增加就业的“项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目标”。最后,“指数”是指量化后的结果,主要用于评估各项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的数量等等。

法国政府在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以法国内政部为例, 2005年法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低于5000人,与2002年相比受伤者减少了25%,而死亡率则减少了36%,创历史之新低。与2002年相比,违法活动减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违法活动则减少了20%。[③]

五.借鉴与启示

法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论文,其公共部门颇具特色,它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关键作用。虽然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不同,不能引入他们的所有做法,但他们绩效考核的理念、严格的责任机制,对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深化市场化改革,减少公共部门监管。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法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早就是一个现实。在我国,一方面,民众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开始寻求公民参与的过程来充实公民生活,来有目标地表现公民意识,并学习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扩张,经常造成公共部门逐渐远离其所服务的社会大众,忽视民众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事业单位中的绩效改革问题,其基本点还是应当立足于对公共部门,包括对事业单位权利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根问底。只有在上层建筑中确立了公平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充分竞争,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没有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作为社会子系统和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效果也无法保证。所以,政府、事业单位不能既当游戏的裁判又做选手,它们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到保护公正与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2. 重新认识公共部门的本质。高绩效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以绩效评估体系为标准,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度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它强调了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作为产出的最终标准。法国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为公众更好的服务站。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其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在我国,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做得不尽如人意。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均被严重异化、扭曲。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改革工商管理论文,不能不首先从理清什么是事业绩效开始。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所以它们的绩效应当是“公共、公平和责任”。

3.绩效考核制度应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从法国经验看,财政绩效管理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法国2006年执行的新预算案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新的结构。新结构分为“任务”、“项目”、“行动”三级。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对固定的行政负责人。这就使得各部门公共政策项目负责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与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它与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匹配。

4.应当强化公众与人大对事业单位绩效的监督与评估作用。法国议会是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为新《财政法组织法》而强化。议会有权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由此可以具体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在我国推进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过程中,绩效指标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具备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可以借鉴引用的办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单位的绩效考核变成了“官绩效”“一言堂”。因此,绩效考核需要考虑多维度考核,以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鉴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应当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让学校、医院所在的社区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绩效评价中来,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任青霞:有限政府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研究,2004(1).

[2]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Pierrick Le jeune:la function publique face a la culture de resultat[M].Bruylant,2006.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课题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改革[D~/OLI.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

篇8

论文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管理,财政预算,事业单位

一.前言

1959年《财政法组织法》(LOLF)确立了法国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期间,该法令虽多次被修订,但仍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国总统希拉克颁布了新《财政法组织法》,明确提出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方法编制的预算案。该法案被认为是法国公共财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给法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变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法国的公共行政从传统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务领域从此也开始面临一连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许多国家的行政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韦伯的官僚理论为代表的、等级深严的传统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后,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责任的、服务的、企业化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欧美国家,最早由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提倡推行。随后该理论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在其著作《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论,并强调“再造政府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①]戴维·奥斯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力不从心,窘态百出工商管理论文,因此该模式应当被改革。戴维·奥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应当拥有一定的公共企业精神,并学习或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运用私人企业管理技术以及用结果指标来评估绩效,让政府更具活力及竞争力。

在戴维·奥斯等学者的推动下,新公共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经合组织(OECD)的会员国,相续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绩效政府”的理念。法国在这方面虽然改革起步较晚,但是也出台了相关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内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取消对各地方政府的监管,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扩大地方民主,增强地方民选机构的权利等等。

2.改善法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从法国国内看,法国的公共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历届政府站。2005年,法国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达到了66.8%。同时,西方各国政府都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机构、改善公共财政管理,而法国却相对滞后,这就迫使法国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从2000年以来,法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率上升、国内投资与需求大幅度减少,这造成了法国财政收入锐减。与此同时,为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又大规模投入资金。这导致法国公共债务规模明显扩大。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1959年以来形成的预算体制相比,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变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的绩效的管理。在过去,各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议会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拨付。在这样的机制下,预算项目很难体现各种计划的性质也很难明确各级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新《财政法组织法》运用绩效机制来推动财政预算,重新建立了财政预算机制。新机制使得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国家政策连贯而紧密。该机制把财政预算分为“任务”(mission)、“项目”(programme)、“行动”(action)。“任务”是财政预算的最高级工商管理论文,体现了国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安排。同时,若干个“项目”组成了某个“任务”。“行动”又把项目的各项计划具体化。

新《财政法组织法》规定,各级、部门必须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计划与工作安排;同时,每项具体计划的效果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并把结果反映到年度绩效考核报告中。

2. 项目的行政负责人责任更为明确、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新《财政法组织法》的另一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不能触动人员工资之外,只要能保证项目目标圆满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门项目负责人可按实际情况自由调度资金预算。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负责人的公正、廉洁,该法案还规定必须强化行政部门内部审计职能,使每个公共政策项目执行者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3.强化了议会对财政预算的民主监督力度。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后,议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对财政预算的监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预算更为透明。根据新《财政法组织法》第五十条规定,当政府向议会提交国家未来四年的发展报告的时候,必须同时提供相关数据与证据的来源,以供议会调查、审议,从而提高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其次,扩大了议会对预算批准的范围。得益于财政预算的分任务管理与绩效管理机制,议会可以通过讨论国家公共政策与发展策略来决定对某项任务是否赋予相关财政预算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议会的决策者的角色。在新《财政法组织法》实施之前,议会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与手段,只能针对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一揽子计划进行投票。只有约占6%的财政预算真正被议会深入讨论研究。新法案实施之后,“任务”、“项目”、“行动”与它们所需要的财政预算一目了然,议会成员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讨论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与财政预算捆绑进行表决,提高了议会地位和权利。一方面,决算法草案的审议时间缩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审议的宗旨不再是对财务报告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项目的结果、成本和使用进行分析。

四.新《财政法组织法》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影响

配合新《财政法组织法》,法国从希拉克政府到萨科齐政府,都对公共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渐进式改革。萨科齐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管理论文,无法考察其最终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应当承认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减少了财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显上升,威胁到了法国的财政与金融安全,萨科奇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称为“公共政策全面修订” 的全面改革计划,旨在对公共支出进行结构性削减站。这项计划确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实现政府机构现代化;改善为公民和企业提供的服务;确保公务员能够因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广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体目标是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该计划是法国政府全面转型的范例,它由370项经过开支审查筛选出的举措组成,同时,每个政府部门都必须节约开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减少了公务员数量与规模:法国公务员的数量从2003 年开始减少,减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务员人数介于7万到8万人之间,而该年就裁减了1万5千 个职缺。[②]如今,萨科奇政府实行每两名公务员退休后只补充一名新公务员的政策。行政人员的开支从而大大减少。

3.对公共部门进行分类改革。现有的公共服务部门被分成三大类:一是关系到民生与社会稳定的教育、公共卫生等部门,将继续由国家管理;二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具有一定商业色彩的军工、航天和核电等部门,国家将继续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资本开放的其它的部门,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内国有企业垄断将被打破,私人资本获准进入。

4.行政部门的创新改革。主要有两项:一是预算法采取“目标管理”原则,各行政部门将根据目标制订预算;二是对政府各部门引入外部审计,同时对岗位任务和人员设置等深入调研并提出现代化管理建议。

5.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各项公共事务分为“任务”、“项目”、“目标”、和“指数”。“任务”是指各项社会事务,如交通、社会治安等。“项目”是指细化后的各项“任务”,如在就业“任务”中,就有增加就业的“项目”;“目标”是每个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如增加就业的“项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目标”。最后,“指数”是指量化后的结果,主要用于评估各项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的数量等等。

法国政府在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以法国内政部为例, 2005年法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低于5000人,与2002年相比受伤者减少了25%,而死亡率则减少了36%,创历史之新低。与2002年相比,违法活动减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违法活动则减少了20%。[③]

五.借鉴与启示

法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论文,其公共部门颇具特色,它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关键作用。虽然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不同,不能引入他们的所有做法,但他们绩效考核的理念、严格的责任机制,对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深化市场化改革,减少公共部门监管。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法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早就是一个现实。在我国,一方面,民众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开始寻求公民参与的过程来充实公民生活,来有目标地表现公民意识,并学习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扩张,经常造成公共部门逐渐远离其所服务的社会大众,忽视民众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事业单位中的绩效改革问题,其基本点还是应当立足于对公共部门,包括对事业单位权利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根问底。只有在上层建筑中确立了公平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充分竞争,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没有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作为社会子系统和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效果也无法保证。所以,政府、事业单位不能既当游戏的裁判又做选手,它们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到保护公正与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2. 重新认识公共部门的本质。高绩效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以绩效评估体系为标准,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度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它强调了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作为产出的最终标准。法国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为公众更好的服务站。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其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在我国,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做得不尽如人意。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均被严重异化、扭曲。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改革工商管理论文,不能不首先从理清什么是事业绩效开始。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所以它们的绩效应当是“公共、公平和责任”。

3.绩效考核制度应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从法国经验看,财政绩效管理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法国2006年执行的新预算案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新的结构。新结构分为“任务”、“项目”、“行动”三级。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对固定的行政负责人。这就使得各部门公共政策项目负责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与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它与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匹配。

4.应当强化公众与人大对事业单位绩效的监督与评估作用。法国议会是新《财政法组织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为新《财政法组织法》而强化。议会有权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由此可以具体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在我国推进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过程中,绩效指标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具备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可以借鉴引用的办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单位的绩效考核变成了“官绩效”“一言堂”。因此,绩效考核需要考虑多维度考核,以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鉴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应当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让学校、医院所在的社区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绩效评价中来,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任青霞:有限政府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研究,2004(1).

[2]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Pierrick Le jeune:la function publique face a la culture de resultat[M].Bruylant,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