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06:56: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五大领域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等师范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案书写
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入学前期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大部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和生活,学习经历也相差很大。教案主题目标模糊、教材参考分析能力差、书写格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设立教案主题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主题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地环境、幼儿发展特点自主设定的,没有如同中小学的材和教学主题内容。仅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指导要求。《纲要》中对教学内容做了领域划分即“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针对这一要求,首先就要明确目标确立教案的主题内容。
1.要考虑的是确定活动内容,以发展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哪些方面为目的。这些对于刚刚接触教案书写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处于无意识状况,开始以生动的幼儿课堂实例来分析里面所包含设计思想,让学生明白主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在五大领域的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得到发展,带着学生经过几次分析之后,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来加强对主题确立中幼儿能力发展相关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在自己的教案主题确定中主动加入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相关的内容设计。
2.考虑当地幼儿的基本特点和生活环境,确定教学主题。北疆地区是以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造成了人的生活方式由其独有的地方特色,所以以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的主题内容,了解特殊地域的题材优势。
3.解决最为棘手的语言问题,要罗列书面常用语句式更换关键词,进行主题表述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低,口头表达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独立表达书面语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慢慢累积来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学生当前就必须要用汉语书写教案,所以要精心组织和罗列一些在主题确立时的书面常用语言句式,反复让学生进行更换关键字的练习,即根据自己的主题设置,把这些句子中的相关关键字换掉,熟练主题表述的书面用语。
二、钻研分析教材,学习他人设计和书写教案的经验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我想教案书写同样需要模仿。借鉴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教案,开展分析讨论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教案内容的学习。
1.了解各领域的教育特点,收集不同领域的教案,分析各领域的教案书写要求。从基本的分领域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的教案,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各地教材大部分是以《纲要》的五大领域划分开展教育活动的,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各领域教学设计内容开始入手,分析了解各领域教学设计的书写特点。当学生熟悉各领域的不同之后,再了解综合教育,即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领域划分,而是以幼儿发展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为主要教育活动内容。让少数民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不同内容的教案异同点。
2.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分析教案内容,从而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和教案书写要求,再逐步了解混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特点。《指南》均对幼儿不同年龄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范围指导。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的教案范文和《指南》的目标指导相对照,讨论各年龄层的学习发展特点,分析教材的设计意图理解教案的语言含义。其次,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借鉴教案的理解。最后,阅读混合班级的教育活动教案,讨论其特点与分年龄层的教案区别之处。
3.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是多样的,针对不同形式的教育设计,开展教案实例分析。幼儿的教育是包括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区角活动以及集体教育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的总和,不只是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孩子的教育活动无处不在,而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要有具体详实的设计教案。
三、分析教案书写的格式要求
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很薄弱,他们对基本的教案书写格式都很难理解并书写出来。为此,通过对各类教材、案例的分析后,还要对具体的书写格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为更好地理解教案书写要求,制定固定的教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根据模版要求填写具体的内容,从而对教案的四个基础部分书写。即: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格式要求有具体的理解。
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填写内容,从讨论每一部分的书写要求来分析各部分的语言使用,实践感知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设计内容。
1.教学活动主题即名称的书写,以主题为中心分析教育对象、领域划分和名称内容。名称的制定是依据我们的主题制定的,名称中要书写班级、领域、名称。
2.活动目标的制定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中心,参照《指南》的目标导向制定。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所以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3.活动准备的书写,要充分考虑目标的要求、设计的需要,书写知识性准备和物质准备内容。从目标的要求中分析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准备要求,分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需要哪些知识性的准备。
四、教案书写训练活动
学生书写训练环节中,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来划分书写,使其得到最大化的教案书写提升。
1.分组练习书写,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慢慢掌握书写技巧。首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教案书写的内容和方法。其次,让学生分组集体设计备课。民族学生语言和学习经验差异大,部分学生能说不会写,就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进行教案设计书写训练,使能力强的学生在合作中帮助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在各小组的配合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再次主动讨论、探索教案的设计方法和书写格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6-01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上应有成熟的教学技能技巧,她们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者还是幼儿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之中,使教学方式活泼有效,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游戏、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来适应当今知识量飞速增长和知识日益更新的速度。提高幼儿社会化水平,拓展幼儿认知的新领域,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可从这几方面在信息技术上加以提高:
一、E网无际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传统的幼儿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幼儿画册,特别是科学和社会活动,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简单的几幅图画,很难使幼儿开阔视野、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怎样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在E路上攀登,利用E网上无穷的知识来丰富教师教学中的缺陷呢?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的模式,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对网上的资料进行修改、补充、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的发展。
二、轻而E举转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形象、生动、逼真的情景,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再通过课堂实录反思,集体讨论、评析。做到一堂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执着来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如:中班语言教学《春节里的快乐事》时,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采取幼儿喜欢的课件开展活动,在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图面的同时,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大胆地观看教师在春节庙会上录制的录像,让幼儿猜想春节庙会上会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发生,并尝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然后给教师的录像配音。最后让幼儿表演自己在春节里快乐的事情,教师同时借助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春节里发生的乐事,通过即兴表演发展幼儿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使幼儿能融入角色,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
三、E境深远加深了幼儿教师对教育创新的理解。
信息技术及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幼儿的兴趣来记性发挥,帮助幼儿获得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E道争鸣架构了幼儿教师反思的平台。
网络为我们敞开了一扇大门,而QQ却是人们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聊天工具,我园幼儿教师在“学员俱乐部”这个QQ群中,我们借助网络这个舞台,利用“群聊”这个功能在网上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它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环境,使幼儿教师相互学习、切磋知识。在这个小天地中,我们每月按时写出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案例、教学随笔、学习心得、文学沙龙等,传到这个QQ群中,让大家都来参与品论,从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如在研讨我园青年教师科学活动《好玩的纸》时,首先是评价这个活动的教案和教师的反思过程,全体幼儿教师在网络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找出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然后吸取教师们的意见,在活动教案改后的基础上,从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找出再优化的地方,这对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交流、沟通、寻求领导的帮助,在网络上营造了一种交流反思的良好氛围,使交流、反思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聚集创造了很多闪亮的智慧,这就是E道争鸣带来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不“圈养”我们的思想,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迅速地成长起来。美国的心理学家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网络是提升教师反思的一条捷径,它能促进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获得持续专业成长。
五、E彩纷呈促进了幼儿教幼同成长。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有机结合,使幼儿教师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幼儿教师利用她们智慧的对话,与幼儿心灵的交流,带领幼儿去思考、创造,让幼儿体验成长的欢乐。如:我园利用网络上提供的教学资源,改变我们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这在上学期的课件制作比赛中尤为突出,比赛前我们克服困难收集素材,利用word、powerpoint、下载flash等制作动画及设计版面的美观等,课件在全市的展示成果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到园里我们汇报收获,教师间交流心得,这和我们日常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学习是分不开的,我们利用网络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利用网络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介入到我们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幼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才得到了发展,自由发展的空间才得到了扩大。这也给幼儿带来了心灵的愉悦、生活的乐趣、感官上的享受,他们在信息技术下学会了倾听、交流、尊重,同时还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E网情深,网络在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活动中,信息技术将幼儿带进了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之中,使幼儿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幼儿探索的欲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是为幼儿和教师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在信息技术下,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幼儿教师成为一名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顺畅教学,使幼儿从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30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WANG Yuexiao
(Fij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le, Fujian 350200)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is anew course in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t come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six door nursery teaching Me. Aft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grams to avoid duplication and overlap "Six methods" and another between the fragmented, but the drawback is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so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train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核心课程是“三学六法”,“三学”即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六法”即语言、计算、常识、体育、音乐和美术六门教学法。由于“六法”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尝试打破学科界线,将“六法”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活动设计”)。因此,“活动设计”既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课程。
“活动设计”有机地容纳了“六法”,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避免了“六法”内容的重复与互相割裂,确立了科学的幼儿园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该课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幼儿园环境等内容与《幼儿教育学》重复,但提法却不相同;关于“五大领域”的设计与指导内容过于简单;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被删减,导致实用性、操作性不足等等。这些都凸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与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相协调。那么,对其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实践等进行改革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1 明确课程定位
“活动设计”一般开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说、弹、唱、跳、画的基础上,以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围绕某一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并加以实施,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运用到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中去。在见习和实习环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既重要又独特的课程,与其它每一门专业课都密切相关,它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上启“三学”,下启“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内容设计下,学生普遍偏好“说、唱、弹、跳、画”等专业技能课,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重视不够,对本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
1.2 整合、重构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涉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为了避免原教材与“幼儿教育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交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构成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块。
基础性模块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技能性模块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拓展性模块包含周计划的制定、半日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专门的说课训练等。
具体的整合与重构如下: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学”一章;将“环境创设”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基本要素”第三节“幼儿园环境”;把《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案的基本格式与编写要求”整合到基础性模块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中,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实训。幼儿教师必须会听课、评课、说课,所以这部分内容要从附录中提到基础性模块进行教学和演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性模块之前,已初步了解如何听课、评课、说课,从而确保五大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顺利进行。在基础性模块中,还要加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学生尽快了解这两个重要的幼儿园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技能性模块,要补充五大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语言领域要补充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音乐活动要补充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指导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拓展性模块也是增补的内容,可请本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当前本地幼儿园关于周计划、半日计划及说课的最新要求。
经过整合与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紧紧围绕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达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即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四会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变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模拟教学模式”, 将模拟幼儿园教学和角色扮演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幼儿园情境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幼儿教师”与配合角色“幼儿”,进行心理模仿,按课前的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双模拟教学模式既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熟悉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技能展示、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使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体验学习、互动学习,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知识接受”过程向“问题解决”过程的转变。
3.1 技能展示
学前教育专业“说、唱、弹、跳、画”等各项技能最终都要运用到领域活动的教学中,因此,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可渗透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展示,如:在语言领域进行幼儿故事讲述、儿歌朗读;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可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舞蹈表演,美术活动可进行手工作品展示、一分钟简笔画展示,等等。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每次1~2人,让全班学生轮流展示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与本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是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四大典型任务”和“一个特殊任务”。
四大典型任务:一是设计方案任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活动方案,包括观摩后的还原教案、自选内容设计及指定内容设计;二是制作教具任务,即制作试讲所需的教具。要求作用上要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色彩与形状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上要提倡废物利用;三是模拟教学任务,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每组选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四是说课、评课任务,由试讲同学简要说明活动目标的确定、指导策略的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点评。
一个特殊任务:记录听课本。配合本课程的学习,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特殊的本子――听课本。在各领域活动见习、公开观摩活动、观看教学录像及模拟教学活动时都进行记录听课本实训,要求记录好各环节及“三语”(导入语、环节过渡语、提问语),并在“评议”一栏简要写下评语。老师对每次记录情况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记录听课本”的任务,是学习本课程的特殊任务,也为后续的见习、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3.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案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与设计要求,强化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体验和理解,解决以往教学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也最能体现中职教学特色。本课程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个阶段。
4.1 校内实训
本课程学习之初以校内实训为主,因为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尚浅,不适合到真实场所进行反复大批量的训练,宜在校内仿真实训室中训练职业技能。
(1)模仿教学。在实训之初,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训兴趣,树立信心,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或模仿老师的示范,或模仿教学录像,从片断模仿到完整模仿;从集体模仿到个别模仿,使学生在模仿中得到许多体会和感悟。实践证明,这是引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模拟教学。在模仿训练后,学生对如何组织幼儿上课有了感性体验,就可转入模拟教学阶段。学生每6至8人为一组,每组要完成教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派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的总成绩包括“模拟幼儿教师”和“模拟幼儿”两个方面。听课的学生要记录听课本,填写教学评价表。
模拟教学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课,评课的重点是目标的达成、目标如何达成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学习亮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则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为师技能。
4.2 校外实训
(1)观摩见习。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实行按需见习和不定期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强化课程学习的效果。在新生入学后,便确定各班的见实习园所,在每个园所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各相应的班级便可前往观摩。见习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见习方式的优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既强化书本知识的吸收,又迅速地掌握教学实践技能。
(2)综合实习。在校内实训完成后,安排为期五周的综合实习。在实习中,开展教、玩具制作比赛;每个实习生要完成一节公开课,最后在小、中、大班各推荐一名实习生开展全园公开观摩课。实习生开公开观摩课时,实习园的业务园长、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及全体实习生都参加听课,并安排下一届学生前往观摩。综合实习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职业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设计”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明日之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强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本文立足“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着眼实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争取摸取索出一些经验,期待与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动本课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
论文摘要:从AECT的教学技术定义入手,提出将学习过程作为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对象,系统分析并建立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大范畴为对象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
一、引言
目前多媒体教学课时所占比例非常高,需要设计建立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课程目标,发挥教学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通过评价能够反馈信息,参照标准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总结,帮助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目前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这种教学方式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仍然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提出:”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两大研究对象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也明确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大领域范畴。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仍然涵盖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范畴的全部内容。透过多媒体教学过程,我们仍然可以形成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资源利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结果。
二、从AECT的定义可以明确的几个问题
1.学习过程是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的长进。这里的环境包括传递教学信息所涉及到的方法、媒体、设备以及学习者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丰富的创作空间。这种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帮助。
教学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要素的改变。在多媒体教学中各评价要素呈松散结构.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较难确立。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复杂,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在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同时,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强调课堂教学与使用各种媒体的协调性和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成为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
2.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并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等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集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点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显得尤其重要,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多媒体课件与课程主教材以及其它辅助教材一起构成立体化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教师容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加以突破。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辅工具能否真正符合课堂教学的设计意图,实现预期的效果,除了课件本身的适用性外,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整以及其它基本的教学要素的协调起重要作用。
3.系统方法是多媒体教学评价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复杂巨系统,AECT的定义正是从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教育活动的。定义中的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策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正的过程;开发是指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和”产品化”;运用是指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结果的实施与应用;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或教学设计成果进行为实现不同目的的评价,以便为进一步的修正提供指导。这五大范畴基本涵盖多媒体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据此可以确立多媒体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
三.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AECT的定义,我们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出发,对教学过程和有关的资源进行系统的考虑,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
1.设计范畴
虽然设计范畴是教学过程实施前的方案与策略,但其评价指标的建立并不依据教师施教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追踪调研,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物化的教学文件如教案、课件、作业等内容来反映。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确切。
(2)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完备全面,具有灵活性。
(3)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反映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
(4)教学行为:按教学进程,教师的活动设计得当。
(5)学生行为:教师预想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可能行为是否准确。能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6)教学媒体:选择得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顺序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
(7)时间分配:教学中参照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持续的时间。
(8>作业: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主题/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9)电子教案/教案编写:教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开发范畴
开发是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主要指课件开发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其评价指标主要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与经济性几个原则来考虑:
(1).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从教学方面说,应当能够简化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减轻教师的部分工作。从学生方面说,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科学性。一方面,课件的内容要严谨准确无误,对概念、原理及观点的表述应准确,制作的动画选取的材料和图片要恰当;另一方面,课件的展示手法、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体现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3).技术性。课件的技术性是课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制作出的课件应条理清楚、功能明确,易于使用,应考虑课件的可靠性、容错性能力、及可操作性。每一项的导航和链接应清晰、明确。好的课件还可以被方便地维护、更新和再次开发,开放性好。
(4).艺术性。多媒体课件要遵循美学原则,尽量使界面美观、赏心悦目,最大限度地融人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美的熏陶。良好的页面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5)经济性:经济性是指课件的制作要遵循最小代价原则或最大价值律。要避繁就简,不追求花哨。
3.利用范畴
利用是指使用学习资源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是设计与开发后的教学实施阶段。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更多地是建立在对利用范畴的评价。在利用阶段,教学技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演绎技能在多媒体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1)课堂讲授: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易于学生接受和激发兴趣。
(2)专业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教学中游刃有余。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选择适当,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紧密结合。
(4)答疑:答疑及时准确。
(5)媒体操作:熟练、能处理简单故障。
(6)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课堂讲授与媒体配合巧妙,相得益彰。
(7)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呈现与课程讲授完美结合,恰到好处。适时利用其它教学手段。
4.管理范畴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管理显示出比传统教学更为复杂的特性。由于多媒体的引人,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信息的传递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点对点传播,而是多点交汇的传播,更加强调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依照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不同,必须考虑如下几项管理指标:
(1)教学过程管理。
a.应变能力:调整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b.教学组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不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模式),适应各类型学习的需要。
c.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课堂气氛能力强
d.教学节奏控制: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节奏控制恰当。
(2)资源管理。各种教学资源管理有序,调用科学。
(3)媒体管理。多媒体硬件设施等的管理有序,使用得心应手。
(4)信息管理。设计好的信息如预期呈现,信息出错时应变掌控能力强。
5.评价范畴
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注重综合性的模糊指标,对教学所取得的总体效益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得到的信息,包括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完成的作业等均可提供及时与建设性的反馈。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质是学习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a.课堂检查:课堂提问或书面检查正确率高。
b.互动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
c.学习兴趣:学生上课出勤率高,兴趣浓厚。
(2)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a.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基本结构。
b.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提高。不但学习了课程,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的学习方法。
c.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是当前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本文重点介绍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二轮立项重点课题“网络平台下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
一、问题背景
这些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很多幼儿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园在开展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二轮立项重点课题“网络平台下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的研究过程中,以教师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关研究,深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基本思路
1.通过网络集体备课,促使每一位参与者站在主人翁的主场,形成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来。
2.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打破时空限制,为教研过程注入新的活力,让教师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
3.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支持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支持本园教师、分园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集体备课。
三、组织实施
(一)建立网络备课制度
1.网络备课的组织管理:由各园区园长及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每月进行一次网络备课检查,由教研组长记录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园区园长。
2.网络备课的参与者:以年级组为单位,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共同参与。
3.网络备课的内容主要有:主题反思、班级日志、班级介绍、教养笔记、个案分析、源远流长(各年龄班主题活动内容)、春华秋实(幼儿园精品教案)、伴你成长(各年龄班五大领域教案以及反思),教师每月按规定上传相关内容。
(二)建立“网络备课”资源库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建立了网络备课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乃至相关经验,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充分发挥网络备课的优势
1.在资源共享和经验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
网络备课强调教师必须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把握乃至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的发挥而追求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把体现个性化追求的内容用下加线方法在原教学资源上标注出来。例如:
2.通过网络备课打造幼儿园精品课。
例如:在组织开展省编教材小班下“猜猜我有多爱你”主题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袜子”后,大家都觉得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开展意犹未尽,接下来可以从不同侧面再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这个活动在一次次的“走班式”磨课后,成为我园的精品课。
四、操作要点
活动准备:在网络备课活动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主题活动方案都由该年龄段教研组共同讨论确定并组织实施。主班教师分配任务,所有教师参与设计并上传材料。
集中研讨:对主题活动方案的主题线索、实施时间、进度安排等,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参与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贴讨论,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内容、重点难点、困惑的处理方法以及对以往教学活动开展反思。教研组集中所有参与者的意见,对活动方案作出调整。网络备课时特别关注高职称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以及时指导年轻教师。
教学反思:同一年龄班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讨论,分析主题活动具体开展情况,撰写教案反思笔记,教研组长审核通过后,上传至网络备课资源库“伴你成长”栏目,供大家共享。
信息反馈:对备课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讨论,每周三中午组织园区教师开展专题讨论,以期共同提高。
五、体会
(一)收获
1.网络集体备课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教研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2.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教”与“研”的共赢。
3.网络集体备课拓展了教研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4.有效提高管理效能。自实行网络备课以来,有效发挥了教科研人员、年级组教师、领域组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积累了一些精品课、原创课等园本教学资源,进一步充实了网络备课资源库。
(二)反思
1.尽早建立并有效维护网络备课资源库,以尽可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2.努力完善教师的个人教学资料库。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学前专业;教学改革
为确保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规范教师队伍管理,保证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最大化,教育部于2013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面试都合格才可申请教师资格证。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提高幼教行业准入门槛,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得以提升,同时也对职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提出新要求。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概况
1.面试考查的核心内容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面试部分,旨在考查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保教实践能力,重在考查申请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认识、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与人交流沟通及观察幼儿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以及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教学技能。面试时采取结构化面试和展示(试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其中试讲(演示)环节占面试总成绩的7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试讲是面试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它体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以“能力为重”的理念。我们从笔试和面试内容、知识点设置的比重来看,面试重在考查申请人的综合实践能力。
2.面试中的“试讲”流程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面试部分主要包括候考、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七个方面。其中,备课(活动设计)环节要求考生抽取试讲题目后,在指定的备课室进行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时间为20分钟,备课结束后至相应的面试室准备正式面试。面试时先回答两个规定题目,然后再进行试讲,即需要考生进行10分钟以内的无生教学。无生教学是指考生根据指定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要求,在没有教学对象的情况下模拟课堂教学。模拟教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对自己提的问题自问自答,并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穿插其中,无生教学的难度大于有生教学。比如考生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弹唱《小熊过桥》,题目要求考生依据幼儿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现场模拟面对幼儿时教唱歌曲的场景,考生在模拟时一定要尽力做到表情适宜,设置的教学内容要与歌词内容相符。
二、考生面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够严谨
认真审题,弄懂题目要点是正确答题的基础。然而在试讲(演示)环节,一些考生因审题不够严谨,导致自己设置的教学活动内容偏离教学主题。我们以试讲内容为儿歌《太阳和月亮》为例,试题单上会直接给出以下四项考查内容:试讲题目、试讲内容、试讲基本要求及有关答辩题目。这四项考查内容的审题关键在于试讲内容和试讲基本要求两项。试讲内容是明确给出的这首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儿歌。试讲基本要求则明确告知了考生试讲的重点:一是依据儿歌设计游戏活动,游戏活动要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是模拟向幼儿提问,在儿歌活动过程中,模拟向幼儿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三是在10分钟内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然而不少考生由于审题不够严谨,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因而不能很好地确定活动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有很多考生在审题时会忽略基本要求中的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于试题清单中未注明该活动的年龄班,这就需要考生反复思考,最后综合判断出该教学内容是属于哪个年龄班的,以免出现本是适合中班的活动,却被设计成了小班或大班的活动。
2.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欠缺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整个面试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是否能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地设计出一节教学活动课。笔者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备考辅导,发现学生在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活动目的模糊不清且不具备针对性。面试中要求的整个试讲环节仅有10分钟,实际上是针对某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的模拟试讲,并不是一节完整的集体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能够聚焦题目考查的重点,对试讲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取舍。然后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段,根据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导入、开展、结语、延伸等活动环节。然而学生在设计活动时,常常会出现对幼儿的年龄段把握不准,设计的活动内容过多,10分钟内难以完成自己的试讲内容,或者是设计的目标过于盲目和散漫,不符合面试题目对活动的要求。二是活动导入比较平淡。活动导入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后续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工作,但多数学生的导入由于过于简单和生硬,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三是封闭式提问比较多。由于是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生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在试讲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提问,虽然考生普遍采用了提问法,但多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封闭式提问,无法做到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基本功不够扎实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一方面包含了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唱、弹、画、跳、说等,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面试的试讲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儿歌、弹唱、简笔画、故事和游戏设计与组织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弹唱技能弱。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弹唱出抽到的弹唱内容。二是考生口语表达方面问题比较多。如有的考生抽到的是讲故事,但不能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为幼儿讲述故事。此外,还有的考生在模拟课堂教学时引导语平淡乏味,缺乏抑扬顿挫,声音还不洪亮,“气场”不足。还有的考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词不达意,一紧张就出现了方言音,且普通话不够标准。还有的考生出现了口头禅,比如“然后”“那么”,等等,这会使得整个教学环节显得不够流畅。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1.立足“面试”,调整授课计划
为帮助学生备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很多高职院校逐步依据考试标准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等。但在面试环节做得还不够完善。首先,针对面试中的试讲环节,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中涉及的知识点在现有授课计划中没有,这需要高职院校在以后的授课过程进行适当的增补,并将其纳入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授课计划之中,以提升学生面试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一定要使学生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拿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之外,个人的教学能力等也一定要过关,而这需要日常学习中的扎实训练。
2.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对此,高职院校应做到理实并重,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园一线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幼儿教学技能。同时,紧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精神,践行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课程计划。(1)组织开展教学技能训练本着“练一技之长”的培养目标,可以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技能训练,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学习。开展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邀请相关教师定期进行指导,比如学习教案的书写、教具准备及说课等。除了教学技能训练外,还可每月组织开展一个跟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相关的主题活动比赛,或者组建舞蹈、美术、声乐、简笔画、讲故事等兴趣小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2)定期下园观摩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幼儿园了解幼儿教师组织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流程,从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活动的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和教具、实施活动、延伸活动及反思活动等环节观摩整个幼儿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幼儿园的见习,学习如何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开展幼儿活动教学,等等。在这一过程里学生可以了解一名幼儿教师教学的全部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职业特点,促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3.重视五大领域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由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经验较少,因而他们在教授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教学法时理论大于实践。同时,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试讲、见习实习指导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师,且学校存在着现有教师多是从其他学科领域,如汉语言文学、哲学等转岗而来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人数较少等。诸多问题导致高职院校课堂所教与幼儿园工作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五大领域教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教师培养工作,比如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承担教学法类课程的中青年教师到幼儿园一线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幼儿园的沟通和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批省级或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省级教授能手、骨干教师等到校承担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的授课任务。同时,高职院校一定要研究和推出相关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余时间到一线幼儿园进行挂职学习,及时补充自身的一线实践经验,以形成教学法师资团队,并将教学法课程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四、结语
1.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理论性要求相对较低
职业中专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是理论够用、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应用本领多。
2.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性强
职业中专学生的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性教育不同,职业中专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优良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要具有熟练的技能。职业中专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离不开“应用”,因此学生在校所学要紧密地结合实际,学生要为实用、有用、管用而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教,否则职业中专学生教育就失去了特色和生命力。
3.职业中专学生教育日益表现出其特有价值和不可代替的功能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的职业教育具有持续开发实践型人力资源的功能,具有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具有对人的职业能力的调试功能,具有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的功能,表现尤为突出。
二、对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培养途径的探索
1.根据职业中专学生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园的活动划分为五大领域,及幼儿健康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艺术教育。我们把培养适应新《纲要》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作为探索目标,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活动教程》专业理论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中存在的共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淡化理论,强调理论的指导性、针对性、应用性、适宜性。
2.对学生进行多项技能培训训练
在校期间,我们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幼儿英语教法》技能培训班,并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培训,并获得省级合格证书,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了幼儿园活动设计课件制作技能培训班,并颁发技能合格证书。
根据现在幼儿园开始向托幼一体化过度的趋势,又对学生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由辽宁省劳动厅进行考试并颁发国家级上岗证。
借鉴和吸纳国外学前教育经验,结合幼儿园对毕业生在技能上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心理实验室、蒙台梭利实验室、感觉综合训练实验室,分别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培训、蒙台梭利学具操作培训、感觉综合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
三、对职业中专学生“一专多能”培训效果的检验
对每届学生都进行一次幼儿园教育活动综合测试。通过对教案设计、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教育活动设计、现代技术的运用、教师的基本素质、模拟数学的效果等方面的考核,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活动管理能力、协调与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运用能力等的实际技能水平。
关键词: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 实践性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
国家教育部早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了“师范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继续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学前教育经历了十年课程改革,提出了“全实践”的课程理念。“全实践”课程重视实践统整境遇下的实践洞察与顿悟;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组重构;凸显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建构理论是“全实践”课程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全实践”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向。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中开展全实践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洞察和领悟幼儿园教学活动理念、特点、规律、方法、原则、策略、技巧,学会评价和反思,在实践、评价、反思中逐渐建构起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并将知识内化成理念,成为一名具备幼儿园教师基本素质的准幼儿园教师,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及未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课程实施的原则
1.信息积累的原则
要摒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观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和形成概念。“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知识的实践性强,时代性强,新理念层出不穷,以课本为中心的理论学习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吸收信息,逐步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计算机网络、相关杂志和书籍及幼儿园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等都是本课程学习的信息资源,在深入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组织方法之前,应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信息,在大量阅读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领悟到幼儿园教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原理,把握教学新理念、在信息交汇中加深体会和认识,总结出理论概念。如,在学习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组织之前,让学生首先观看大量幼儿园各种语言活动的优质课录像,逐渐积累幼儿园语言活动类型、发展的特点、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再从理论层面总结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概念、原理、方法,从而建构关于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强调的是信息输入的量,强调的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虽然过程相对单纯的理论学习而言显得复杂且漫长,但是量的积累使学习成为一种能力和结果双丰收的主动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合作创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未来的教师更应善于与人合作。这种合作,体现在课前,要求学生共同查阅关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资料,并进行资源交流和共享;体现在课内,即学生以备课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体现在课后,则是相互评价、质疑、交流。合作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的知识积累及迫切的合作愿望基础之上的。因此,合作前要引导学生丰富知识经验;合作中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合作后要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和乐趣,逐渐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通常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可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合作小组,在合作小组中可以开展集体备课、制作教具、小组试教、小组评议等活动。
3.体验性学习的原则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学习过程强调体验性。体验使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范畴。首先,在学习中,应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耳朵听、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嘴说、用手做,即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体验性学习在课程理论的学习中体现在课前,是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及信息的自我整合;体现在课内,是在模拟情景中的主动参与性学习;体现在课后,则是见实习活动中的观摩和尝试。
三、“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行动掌握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实施案例——情景教学、活动后的巩固策略是实践性教学的操作环节。
1.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应相互整合,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着和开发者。实践性课程需要建立校本化课程体系。首先,可以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确定教学的项目,例如,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分析和设计、幼儿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案写作、说课、评课、教学环境布置及教具的设计制作等项目,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构关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将教材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个案有机结合,用大量的、全面的个案支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丰富和利用知识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基本工作项目,并收集大量案例,将工作项目和案例科学整合,形成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按上述方法整合的校本教材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基本素材,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