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03:11: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家访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荣霏.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辅导员;暑期家访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暑期家访工作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建立学校与家庭桥梁的重要载体,对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群众路线理论为基础开展暑期家访工作
从的历史来看,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群众史观。通过中国革命和改革建设的实践,我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基础形成了三个结构性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即党的领导;二是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三是领导方法与路径,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群众路线本来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辅导员应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指导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全方位服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二、在家访工作中进一步关爱学生,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家访工作是实施关怀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辅导员暑期家访工作能够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媒介。第一,辅导员通过家访活动,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心理状况,并给予其心理援助。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的照顾和约束,独自面对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家访,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教育环境,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第二,辅导员通过家访,可进一步关心家庭困难学生。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带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减轻家长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辅导员通过家访,可以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辅导员可以就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培训和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我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彼此配合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第四,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应突出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全教育理念。将学校法制、安全、纪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防灾抗灾的有关常识详细向家长、学生作介绍,切实增强家长和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争取得到家长对学校安全法制教育的积极配合,以有效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三、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为指导,建立辅导员暑期家访长效机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家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尝试。高校辅导员应紧密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积极总结家庭教育的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校教育的有效进行,实现家校配合,建立暑期家访长效机制,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确保家访活动的参与率。第二,做好结合,务求实效。要在总结以往家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家访对象、制定活动计划,认真细致地掌握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家访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家访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家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严明纪律,确保安全。要自觉遵守学校党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的要求,坚决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形式主义,精简走访程序,提高工作实效,确保家访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总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开展暑期家访工作,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家校联合育人新模式,着力解决广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访 大学生 健康成长
1高校家访的目的和意义
家访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重要渠道,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载体,是传递学生个人信息的桥梁,是学校社会化教育的时代产物。通过家访高校教师可以逐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动态和心理动态等,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家访能够增强家长的责任心并帮助他们以科学的理念教育孩子,让家长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家访活动,促进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者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促进高校教师深入了解社会实际,增进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感情,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2家访活动的实施过程及方式
2.1深入实地家访
辽宁省辅导员老师从2008年开始走访各个层次的学生家庭。从走访的每一户学生家庭着手,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获取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家访工作不仅为辅导员老师们的工作打开了一扇窗,搭建了与学生家长的桥梁纽带,同时也在走访家庭过程中受到了历练与成长。家访过程虽有可喜的成绩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自卑,有的担心老师到家里告状,也有的觉得家访只是走形式,辅导员来不来无所谓,所以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意让辅导员家访的情况,无论是否被欢迎,当辅导员真诚地走入学生家庭,在离开时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满怀谢意。聘请学校心理中心的专家教授精心设计《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旨在通过了解不同家庭教育模式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研究出更好的教育培养学生方式方法。同时,在辅导员家访队伍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也参与其中,选择了性格古怪、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作为家访对象,在心理老师的陪同下进行了家访。经过家访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也让辅导员老师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这些学生走出阴影,调整心态,更加积极努力的面对生活。
2.2召开学生家长会
高校的家长会因学生遍布全国,学生家长层次不一,很难具体实施。而很多高校本着严谨的育人态度,在新生入学伊始,便集中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从学校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校风建设、思想培育各个方面促进家长全面了解学生所在的学校。让家长放心、舒心、安心的将孩子交给学校,为学生的职业之路打下夯实的人文基础,为学生的发展之途勾画出基本框架。除此之外,高校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深入各地召开学生家长会。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促进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广泛沟通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等工作,领域宽,涉及面广,与创业就业相结合,探索创新改革的路线,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为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家庭支撑,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背景,为学生的未来职业之路提供可行性建议。
2.3电子、书信家访
通过书信、QQ、电子邮件、飞信、博客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内容包括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情感,综合素质,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进程,学习动态,所得成绩,社交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设计“家长问答”一栏,让家长与学生沟通,并欢迎家长对学院的管理和教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长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的积极回馈,有的放矢的做学生工作,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和自立。
2.4电话家访
因实地家访受时间、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对学生覆盖性家访,为了建立与全体学生家庭联系的绿色通道,可以采取电话家访的形式。辅导员利用学生离校后两周时间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电话家访,通过电话家访老师能够全面的“走近”学生家庭,感受到家长的热情、对学生的关切以及对学校的支持,而家长也从以往只关心孩子吃穿到主动询问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电话家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提高了沟通的技巧,掌握了谈话的艺术。
同时,通过电话家访,让职业生涯规划走进家庭。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个人情况,阶段性的为每位同学制定学习、实践、工作一体化的蓝图。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前景,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普惠制教育,及时调整就业定位。对于部分有厌学情绪的同学,建议这部分同学假期到相关单位进行见习,通过见习让学生对专业萌生兴趣。
3高校家访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体会
家访中我们发现有些在学校表现得家庭富裕的学生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用着高档手机的学生父母也不过就是普通工人,申请困难补助的学生穿着名牌服装。这引发了我们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高等学校并非贵族学院,我们所倡导的同样是节约、朴素的生活作风。通过家访活动认识到我们急需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通过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来调整自身的价值观,通过“给大学算比帐”、“和家长算笔帐”以及理财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风,而如何促进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教育是我们进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大学生家访活动开辟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地。家访工作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这种系统全面的教育模式,将“和谐、民生、育人”作为家访活动的核心观念。这些家访的经历也是对今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益的教材。家访工作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能与家长达成对学生帮助教育和引导的共识,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家访活动为平台,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本文是辽宁省 “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课题《家访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效果研究》(课题编号:GHYB1314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陶慧.远程家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管理观察,2009,6
[2]姜维军,白雪峰.高校辅导员家访实效性研究.高校辅导员,2010,(4)
[3]郭金海,韩雪.高校家访工作实施路径初探.科技向导,2011,(26)
一、高校家访工作的原则和目的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最佳载体,在家访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将计划性原则、重复性原则、批评表扬兼顾原则、民主原则相结合,力求充分发挥家访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辅导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访或函访等形式的家访工作,有利于实地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学生家长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如实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双方在学生的培养上形成合力;有利于拉近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距离,增进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使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针对性更强,定位更准确,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学习目的更明确;有利于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反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计划性的做好学生培养工作,同时根据家访掌握的情况,深入分析、总结学生成长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家长反映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家访在增进和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到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互助互补、彼此促进。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又各有自己的特性,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切实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方式,才能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步调,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家访也是开展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家访也是重塑教育形象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密切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家访也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只有参与家访工作的辅导员把工作做扎实,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高校家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访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家庭是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因家访而更加精彩,通过家访活动,作为辅导员深切的体会到,只要心中有爱与责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老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比言辞犀利的教育、训斥更能让学生信服。家访,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就等同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零距离接触。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养学生,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生活作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处世之道和文化氛围等影响着家庭的所有成员,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与学生的血缘亲子关系等决定了家长在教育学生中的特殊作用,怎样走进各个学生家庭,家访就有着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家访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增进师生情感,解决许多在学校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家长找到一种对老师、对学校的安全感。
2、家访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家访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要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让家访不再是家长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辅导员,而是主动的与来访的辅导员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学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要先“教育”家长,通过家访工作,辅导员要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随着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家访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应进一步发展延伸,让家访与更多的主题教育相结合。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要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去体会到感恩的真谛,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自然、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其次,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做起,沟通的欠缺会使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减少,从而造成个人思考问题的狭隘,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培养中注意赏识教育,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随后,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能力教育,大学生就业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以及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培养,在工作中辅导员应该通过和企业联合进行创业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加强大学生的学涯规划,针对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都是踌躇满志,可是大学入学阶段的不适应导致学业的下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课程无法继续的问题,大学生学业规划要从入学开始,从定心、定向、定位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定心,即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定向,即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做好和实现学业规划的关键;定位,即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定位要准确适度,既不可悲观也不能高估,这是最终要实现的学业规划目标。此外,作为开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还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及建立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机制,贫困生的定性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家访是界定贫困生家庭情况的最好途径,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贫困毕业生尤其是特困毕业生更多就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实施就业重点推荐和帮扶机制,力争使贫困毕业生毕业当年基本实现就业。
3、家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赋予了新的含义家访是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良好渠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共同支撑着一个教育的平面。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坐在一起,促膝而谈,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换意见,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通过家访,及时掌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了社会各层面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意见,并将之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或个人,发现并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推动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家访;家长;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4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也出现了新的变革,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不能全面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最有效的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方式就是家访,如何利用家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发展是值得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新时期辅导员家访的必要性
1.深入学生成长环境,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时代的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冲击,使新时期的大学生都有很强的独立精神,但是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自律能力并不是很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教育。进入大学后,我们看到的一些学生问题不断,无论采取什么教育方式都无济于事,这就是我们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性格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辅导员,工作的主体就是学生,只有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才能准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2.建立辅导员与家长的有效沟通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和家长都肩负着培育新时期优秀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建立辅导员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是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前提。家访就是为学校和家长搭建的一个沟通信息,了解情况的平台。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向家长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准确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针,全面的提供家长希望了解的信息。家长通过辅导员介绍情况,正确评价孩子的能力素质。辅导员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教育管理学生,为每位学生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在今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上形成合力,随时沟通,相互监督,共同促进。
3.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有效解决学生、家庭的困难。家访工作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辅导家访是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有效途径。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一直没有认识到学习问题的严重性。直到辅导员进行家访,给学生以精神上的促动,在老师与家长双方的教育下,他们能悬崖勒马,重新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一些经济困难同学,辅导员家访可以适当地给予经济资助,使学生和家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4.家访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推动剂。要做好辅导员工作,一定要深入学生内心。通过家访活动使辅导员近距离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通过对学生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深入了解,不仅加深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感情,也为今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学生的家访,对辅导员自身有很大的触动和教育,更加坚定了辅导员踏踏实实工作的信心。
二、家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家访有抵触情绪。在新时期大学生盲目的独立意识主导下,家访被部分同学视为辅导员侵犯隐私、干涉人身自由的行为。"问题学生"害怕"告状式"家访,"优秀学生"害怕辅导员过多干预自身发展。所以部分学生对辅导员家访十分抵触,借口外出,恶意阻止辅导员与家长邀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学生逃避学校的关心和教育,没有认识到家访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2]
2.部分家长对家访工作认识不正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走访部分家庭时家访的实际意义没能得到体现,原因就在于家长对于家访工作认识不端正。一些家长在家访过程中表现得过分热情,其目的是借助家访的机会为孩子在学校谋福利,功利色彩浓厚。还有一些家长在家访过程中简单应付,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等问题不太关注,所以任何问题都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3]
3.受经费和时间限制,实地家访的范围太小,时效性差。对于一些全国范围招生的学校,生源遍布全国各地。例如笔者所在高校,有很多云南、贵州、四川偏远山区的经济困难学生,还有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目前的经费情况很难专门对这些学生开展实地家访。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辅导员深入他的成长环境,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这样的家庭也十分需要学校给予人文关怀。同时实地家访具有周期性,基本集中在寒暑假期间,对于突发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深入家庭与家长交流,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三、结合新时期实际情况,如何完善家访工作
1.加强正面宣传、严守家访纪律,改变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态度。家访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了提高家访工作的质量,必须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使之全力配合。对于学生,家访前要与其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历年家访的成功案例,理解家访的正面效果,同时在家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伪造、夸大事实,不抱怨,不涉及个人隐私,用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对于家长,要严格做到不接受吃请,不接受礼品,不做任何违背原则的承诺。对任何学生,都要全面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消除家长印象中单纯的"告状式"和"浮夸式"家访。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认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可以每年树立优秀家访实例。
2.创新家访模式,扩大家访范围,使家访工作日常化。目前家访工作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范围太小,时效性差。基本就是利用寒暑假时间,访问临近的学生家庭。但对于全国招生的院校,家访对象分布十分广泛,实地家访的模式很难覆盖全面。为了扩大家访范围,我们应该以典型学生为中心点,延伸访问周边学生家庭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出差的机会,顺路进行家访。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创新家访模式,例如QQ视频聊天,电子邮件,电话家访等,使家访工作真正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4]
3.辅导员要加强对家访工作的分析和探讨,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长期以来,部分辅导员仅仅把家访工作当成教育问题的一种手段,没有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认识家访工作的功效。辅导员家访是对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受益的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了使今后的家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在家访过后,应该对家访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跟踪关注受访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定期组织辅导员分享成功家访经验,探讨失败家访原因。把家访工作当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形成一种制度。
家访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家访工作定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罗辑,张贺楠.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
[2]辛会芳,李浩.关于高校家访工作的探讨[J].科教文汇・教育长廊,2009,(9).
关键词: 高校新生年级 家访 重要意义 形式 实践
一、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是联系辅导员、家长及学生的最好途径,能搭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平台,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有效推动新生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加强和改进新生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是提高辅导员学生工作水平和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访有助于辅导员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辅导员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只有真切感受学生成长的艰难和不易,对学生在校的表现才会真正包容和理解,进而着力引导其改变。而家访能帮助辅导员拓展工作空间,将工作空间延伸到学生家庭,通过与家长的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帮助学生及其家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为引领大学生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构筑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对家长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全部的希望和所有寄托。进入大学以后,家校联系不像中学时期那样紧密,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异地求学,第一次远离家,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加之学生的个性愈渐独立,家长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而开展家访,弥补了这样的不足,有助于家长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一方面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安心,另一方面让家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在假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家访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构建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
(四)是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生动实例。
现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幼在父母的珍惜呵护下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关注的焦点。而到了大学以后,往往一位辅导员要面对上百名学生,即使工作做得再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很难保证在平时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老师的关注。而通过家访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让学生树立信心,更有前进动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心理上的适应和过渡。更重要的是家访中,学生感受到的那种被重视、被关爱的幸福和温暖或许会铭记心间,影响他们一生。
二、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的形式探索
(一)坚持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传统家访形式。
传统家访形式作为家访的重要方式,其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在新生年级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新生入学报到时组织小型家长会,二是辅导员与家长一对一地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践证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是最理想的一种家访形式。面对面交流,不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更包含人与人的情感互动,心与心的共鸣沟通。通过面对面促膝交谈,家长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对老师更信任,密切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二)尝试探索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新型家访形式。
由于新生年级辅导员工作量较大,与所带班级学生的家长一一面对面交流,难以在较短时间实现。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和家长进行沟通。一则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二则促进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并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成长。新型家访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拓展了空间,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快捷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弥补了传统的家校沟通时效性方面的不足,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时地进行配合与合作。
三、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实践探索
只有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才能更加真实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我们工作和突破口,真正为学生和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在新生学年的家访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谈话交流,搭建家校沟通“心桥”。
新生入学之初,开学迎新时撰写致学生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详细介绍学校,尤其是系部的基本情况,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提出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到系部新生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活动中,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初步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入学后,进一步通过电话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从家长那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逐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开展假期家访,让学生假期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贴心关怀。
在大一学年的寒暑假期,坚持开展主题家访。如在大一上期寒假,以“暖冬爱心行,筑家校心桥”为主题,辅导员通过实地走访、致家长新春寄语(即针对学生的一对一个性化详细评价和新春祝福)、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广泛联系年级学生家长,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促膝谈心,着重向家长介绍学校和院系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案,倾听家长们对院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学生入学半年以来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在大一下学期的暑假,以“当学生人生导师,做家长知心朋友,促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在寒假家访工作的基础上,与家长联系沟通,汇报学生入学一年以来的在校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量体裁衣”式地与家长商定共促学生成长的方法措施,制定大学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假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真诚关心。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大力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在大一第一学期的中期,开展“亲情账·两地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以传统的手写家书的形式,向父母表达感谢与问候,汇报入学以来各方面的情况,畅谈自己的大学规划。在第一学期的寒假,布置特殊寒假作业——为父母做一件最贴心的小事。在第二学期开学,开展“我眼中的家乡——我讲民风民俗”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收集家乡风土人情的相关资料,然后做成课件,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在中期开展“亲恩难忘”主题征文、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强化家访育人效果。
(四)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家校沟通,将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和家长的心坎上。
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做好学生生病、家庭遭遇困难等突发状况下的家校沟通。一是在学生生病等状况下,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给予最真切的关怀。如有学生在假期住院做手术,尽管只是例行治疗手术,尽管学生家在本地有父母照料,尽管是在老师的假期休息时间,但为了给学生更多战胜病痛的力量和信心,从学生住院起,辅导员即坚持每天到医院和学生父母一起照料生病同学。在学生手术时,全程与家长陪护在手术室外,宽慰家长,直至学生手术完成。在学生出院后,也经常以电话与家长联系,牵挂学生的康复情况。二是在学生家里遭遇困难时,如亲人生病、家庭变故等特殊情况下,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用真情温暖学生,关心鼓励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五)重视解决家访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家访过程中,把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体现家访的初衷。其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在家访中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回应学生和学生家庭的困难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助困与助心相结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正视困难,树立信心,努力将生活压力变为学习动力,以自信自强的精神改写自己的人生;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与家长一道为学生制定大学学业规划,引导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辅导与督促;对于在心理上暂时不适应的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尽快适应新环境,提高心理素质。
(六)注重巩固家访育人效果,逐步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
每次家访后,辅导员都要认真总结家长提出的反馈信息及自身心得体会,深入思考,形成较为详细的家访报告。报告既要包括每一名被访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要有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举措的探索;通过家访报告的整理、收集、分析、研究,逐步建立家校沟通档案,为进一步做好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家访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及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如与学生谈心等密切结合,及时发现肯定家访后学生的点滴进步,以期强化家访育人效果。要不断尝试拓宽家访途径,努力让家访工作成为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将家访长期坚持下去,真正建立学校与学生家庭的长效交流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互动,让家访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构建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一)新生年级家访工作应进一步落实做细,提高家访的针对性。
家访工作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细节的把握和过程控制。比如家访前应精心准备,明确家访目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拟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家访中更多的是要反馈、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成长,多用期许的语气,鼓励式的话语,不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情感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创新机制,着力探索新生年级家访工作深入开展的新模式。
将家访这一教育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式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家访的形式和内涵。比如可以尝试吸收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骨干参与到新生家访中,一是扩大家访的覆盖面;二是让新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三是让高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完善自己,充实提高。
参考文献:
在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个平时表现十分优秀的女班长在考试中作弊。事情发生后,我并没有简单地责备学生或直接对她进行诚信教育,而是通过平等、友好地谈话做更进一步地了解。通过数次真诚地沟通,结合翻阅该生的背景资料和询问其同宿舍同学,得知这个学生家境极其困难,作弊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从而争取奖学金。面对这一情况,在与系领导汇报后,系里决定安排一次家访。通过家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该生的真实处境以及因此而引发的心理波动,从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的思想工作,站在该学生的立场,表示了对其在艰苦环境下的刻苦求学精神的认可,但同时更强调,不管经济如何困苦,都应该将诚信放在首位,不能为了缓解贫困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诚信等一系列优秀品质才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最后,老师还向学生和家长传达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困难生的一系列帮扶政策。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学生和家长倍受感动,该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作弊行为的错误,这种深入扎实的学生工作最终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不止步于学生思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步骤,它的成败,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正因如此,该工作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止步于表象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深层次和潜在的问题。我根据浅陋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五个步骤,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步,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克服思想工作可有可无的认识,充分认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定思想工作可以做好的信念,在观念上夯实思想工作的基础。
第二步,多方位、多角度了解隐藏在表象之后的深层次原因。要达到该目标,需要辅导员熟知并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人具体情况,例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平时在校表现情况等等。在处理问题时基于平等的前提下,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态度来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其周围的人对其进行多方位了解,从而逐步探究事情的真实原因。要做好这一点,很考验辅导员平时在学生中建立的师生基础。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止一般化的模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上文作弊事件中所述,校方发现学生作弊后,通过了解该学生家境贫困后,安排了一次家访工作,让该生在受到学校惩处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学校对其的关爱,从而更容易认清自己所犯错误,也更能发自心底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有效避免简单直接地教育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或拒绝接受处罚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思想理论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步,联系实际,结合政策,进行理论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理论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了第二步的工作基础,后续的思想理论教育就能顺利开展。如上述例子所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对学生和家长适时宣传了目前对待困难生的良好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全学校、全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在学生思想工作方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
【分类号】G846
1. 前言
乒乓球运动素有“国球”之称,它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锻炼价值高等特点,在我国高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是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这一运动专业性和技巧性较强,技术繁多、战术复杂多变,具有击球时技巧性和心理素质要求高的特点,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才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达到乒乓球技战术学习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教学中,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难掌握乒乓球全部技术,攻球技术也需要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才能巩固,这也给高校的乒乓球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教学内容是指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大学乒乓球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及基本战术的运用,培养学生乒乓球兴趣,是教学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重点是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富于变化。
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文献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掌握近几年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总体发展状况,结合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乒乓球队训练中教学方法中的问题,通过专家访谈,向各前辈、专家请教,以此为依据分析如何优化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如何上好乒乓球课以及如何解决乒乓球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经验,结合近几年乒乓球教学方面的论文与部分资料,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帮助乒乓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为今后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依据。
3. 优化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的对策探讨
3.1因材施教,根据技术等级采用分层次教学内容
乒乓球对其基本功与球感要求甚高,学生的乒乓球基本功参差不齐,要想在大学阶段培养较高技战术的学生非常困难。乒乓球技战术多,其推、打、弹、拉、拔、搓、削、挑、滑、抹等技术在高校课程中很难全部涉及与掌握。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关键。首先,通过测评进行分组。之前进行过专业训练,有基础的学生为一组;未经过专业训练,有一定球感,喜欢打、经常打的为一组;完全不会打、零基础的,只为兴趣与学分的为一组。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教学重点放在推挡、搓球、攻球和拉球上,从易到难的灌输,使学生逐渐接受,这样精简的教学手段既有助于学生对其兴趣的培养,也有助于动作技术的逐步提高。
在运用不同层次的不同教学内容上,笔者将其分为三级:第一级的学生接受过专项训练,有基础;第二级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喜欢打有一定球感;第三级以兴趣和学分为目的。第一级的以攻球与弧圈球为主;第二级的以攻球与落点训练,结合实践为主;第三级的以球性练习,基本功练习为主。每一个组的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创新以及有趣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在体验成就感与收获感的同时才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还可以运用同水平搭配和异水平搭配混合训练,以往的观念就是两个水平相近的人一起练,这样固然是好。因为这样两个人进步是同步的,而且是很快的。但异水平搭配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不同技术水平伙伴的搭配,技术水平高的一方对技术水平偏低的一方可以起到学、传、帮、带的作用[2]。
3.2加强球感练习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在球类的练习中,专项球感非常重要。在高校教学中不能忽略球感练习,球感对于球类运动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专项感知觉。而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讲,短时间要掌握乒乓球专业的球感非常困难。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乒乓球课中球感练习,应该是逐渐增强对球的控制,增加学习兴趣这一要求就可以了。
3.3在课程中穿插游戏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游戏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可以较大的提高乒乓球课学习效果。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课前热身,还有助于动作技术、技能的形成,以及专项素质的提高。此外,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集体注意精神,从而提高乒乓球课的教学效果。游戏可采用运球接力、打准练习、条件性比赛、擂台赛等,个人对抗比赛以及分组比赛结合进行。
3.4乒乓球技术与理论的相互融合
乒乓球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技术练习和理论学习两部分。由于受竞技体育的影响,高校体教师在乒乓球教学中较少涉及理论知识的传授,轻理论学习的现象在乒乓球教学中也比较突出。笔者在乒乓球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如果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技术学习,会让很多学生在课程中难以掌握,也会使学生在理论方面也是一无所获。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理论课内容可以涉及国球历史、“乒乓外交”,还有裁判以及基本击球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乒乓球的学习方法,还能够融会贯通政治、经以及体育励志方面的内容作为补充,达到乒乓球知识的拓展。大学生思想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讲解技战术的原理,也能较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增加自学基础,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乒乓球技术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好技术练习,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懂技术、懂战术,也要通过加强理论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甚至对整个体育的认识[2]。
3.5注重引导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手脑并用的体育运动,既是身体协调的运动,也是大脑思维的运动。为了加深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和乒乓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领会、消化、吸收,把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并运用于实战。可以通过实效、生动的战例分析,能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个从实战认识再实战再练习这样一个不断掌握、不断提高的过程。临近实战的技、战术的模拟与讲解,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技术、战术的认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乒乓球运动的意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创设学习情境,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进行灵活安排。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删减内容,更新旧的内容,以此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领会也会不断地加深,最后达到全面的认识[3]。
3.6合理运用比赛法,增加乒乓球运动的魅力
体育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集体荣誉感。乒乓球学生都不陌生,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赛,可以通过可行的娱乐化教学方法来实现的。乒乓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类运动,需要结合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技战术能力。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课堂,充分利用乒乓球的竞争性和学生好比拼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乒乓球的比赛。通过比赛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锻炼心理与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从中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使学生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乒乓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除此之外,各种形式的日常乒乓球课外比赛是吸引学生的最佳方法,所以经常性、有计划的组织一些中小型比赛,对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大有益处。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乒乓球俱乐部或乒乓球协会,通过这些组织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班级之间、年级之间、院系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不同级别、不同水平、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7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学习方法
通过搜索期刊网相关资料,房杰等人以自主学习为研究对象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做了实验研究,学生对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持积极认可态度,表现出理性化、活跃化、个性化、多样化、娱乐性、主题性和竞争性等诸多优点[4]。王汝英,以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大学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探究性的学习可促使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予性和探索性。乒乓球虽是个人项目,但是也需要合作学习。学习之处,通过教师的集体讲解,使学生了解乒乓球练习方法与要求,技战术的基本特点与训练方法。然后从导入、认知、学习、纠错以及巩固练习这几个阶段,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寻找问题,不断调整来达到乒乓球课的目标。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5]。
4.结论
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学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与锻炼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高校乒乓球课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总结,才能达到持续更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不断研究教材和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着力引发培养学生的乒乓球兴趣,然后再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引导,使这种动力保持长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时要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特点及改进对策探讨.贾智丰.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9卷第3期
[2]高校乒乓球x项课教学效果探析,王 英,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3]高校乒乓球教学实践探讨,宋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