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师专业化发展8篇

时间:2022-11-21 08:18: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专业化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1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篇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篇3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从当前理论界讨论的观点看,教师的专业化不是“是”还是“否”的问题,而是专业化程度“高”与“低”的问题。比较多的观点还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只不过从教师职业和专门职业的特征比照看,发现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只能说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或“半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一)教师素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1.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教育几乎与人类社会有同样长的历史,这一事实说明了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职业,其社会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专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可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观念陈旧;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知识面狭窄;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心理素质较差;专业意识淡薄等。显然,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与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正是人们把教师看作是半专业的原因之一。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

2.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林崇德则围绕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自我监控能力及教学行为与策略五个内容对教师素质进行研究。

综观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可以看出各种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可以清楚的看到,专业化的教师应该在如下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教师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身心素质等方面。

(1)崇高的师德修养

对于教师来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是理论素养、教育思想和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是走向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石。要敬业首先得爱业。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热爱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包含着理想与事业心。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复合的知识结构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有人讲教师应是个“杂家”,言下之意,就是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形成纵横交织的呈“T”型的知识结构,“T”字中的“-”表示渊博的知识面,“I”表示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离不开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其二是广博的文化修养,其三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其四是教师在面临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相关知识,即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

(4)多元化的能力结构

要创造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具有特有的能力素质结构: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和教育加工能力;清晰、准确、生动、简约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思想教育能力;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的交往能力;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的总结、实验、科学论证的研究能力;吸收并运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

(5)身心素质

教师的行为,主要是通过他们在身心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的。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伴随着教师的健康身心素质而产生。一个成功的教师需要具有的心理素质很多,诸如温和、理解、友好、负责、热情、幽默、诚恳、耐心、宽容、好奇、富有想象力等。其中好奇、宽容、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

1.教师专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因此,要使教师这个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使教师不断激发光荣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就是大势所趋,就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事实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逐步加大了对教师专业化的法律认定,《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逐一出台,以及教师资格认定的全面实施,已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推进了教师专业化进程。

2.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使我们的教师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映到师资的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价值、专业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由只重视职前培养,转向强调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师职前教育机构和在职培训机构应合而为一。职前教师教育应能够使未来教师具备他们今后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需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能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职后教师教育着重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骨干教师;着重于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培养教育教学专家。

(1)调整职前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但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忽视了教师教学工作的专业要求,这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教师的专业课程单一;教育理论课时过少;教育实习时间偏短等。在校生很难积累个人的实践知识和形成教育教学技能。这些难以全面体现教师专业特殊性和专业化目标的要求。

针对课程设置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和课时比例;另一方面是强化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教师培养中的关键一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实践的基础,因此强化实践性课程要做到:以教师需要为本,强调操作性;以教育发展、学校发展要求为导向,强调使用性;以培养教师创造能力为主,强调实践性。除了增加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外,还可以开设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的课程论、以教育过程为主的教学论、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主的教育研究方法。此外还要建立教师教育专业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环境。

(2)加强职后教师的培训力度

篇4

关键词:改革;新理念;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的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代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走过了一段坎坷与曲折的道路。21世纪是个人才的时代,教育在此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就更为重要了,教师的技能也就相应地成为重中之重。

一、打造教师自身技能

1.更新理念

教师要研究教学对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中交往、互动、合作。笔者的祖辈均为教师,从戒尺到教鞭再到亦师亦友,从背诵经典到讲解例题再到沟通交流,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走向人性化。

2.扎实专业知识

教师,教授知识。一个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为师。语文教师所需专业知识包括:①必备的生活和普及教育知识;②熟悉的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如:天文、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美学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③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④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⑤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这是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学者型”、“专家型”语文教师队伍的需要;⑥掌握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相关的网络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

3.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到校就是一个被约束成型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管理过程。语文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主化。其过程是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解剖自己,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倾听、调控、完善,并因材施教。

4.培养创新精神

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时代性、科学性决定它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即目的性。

二、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高尚的职业道德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认为师德是教师专业化一道坎,教师专业化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的人格道德。教师的道德就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这是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因为,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道德的人,教师本身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因此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首先要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做一名好公民,同时要爱生敬业,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2.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包容的很广,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等,反映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课程理念。课程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因素,是关于教什么的决定因素。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发展需要、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要有衡量和筛选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个从传统的“口耳之术”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才能适应未来的教育。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我们所能看到、谈论到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吸引了一大批教师深入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顾明远先生所说教育技术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技术是对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是程序化的教学方案;第二,教育技术定位教学实效,有明确具体的教学指向;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硬件、软件、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重复使用、不断改善,推广应用。

4.教师专业学习

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基点。教师在实践中得到专业发展,教师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首先,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教育的实践等知识都属于“如何教”的范畴。“如何教”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对教师要求的发展,以“如何教”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就可以囊括教育发展变化,使教师专业的基点不僵化、不落后于时代,永远具有坚实的基础;其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以培养人为天职,对于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掌握和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从而掌握培养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

有了这些所必需的,笔者相信中国明天的教育会更好。愿为教育事业奋斗。

参考文献:

篇5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和要求

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在于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这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来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以一种新的视角、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就必然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产生影响和提出新的要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高校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已不是封闭的教育,已经走向世界、走向国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一使命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承载在高校教师的身上,需要依靠高校教师的力量去推动和实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会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而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教师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语用能力;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和双语课程;要求高校教师参加和开展国际性的科学研究课题;要求高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要求高校教师增强与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获取专业技能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而言,专业技能的获取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专业技能的获取以及职业道德的发展是为人师的先决条件。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更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同时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优化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发展优化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要顺应国际化的潮流。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与世界对话,掌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的高级人才。二是要能够使用外语开设双语课程,通过外国语了解别国文化,进行国际交流。这些都离不开外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外国语的自如运用和外国语教学。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育内容的更新上,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切实的效果。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步伐下,高等教育的课程也应该走向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通过课程这一知识载体来实施。高校教师肩负着促使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使命。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在国际化的框架内讲授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国际上诸如贫困、环保、科技、和平和发展等问题的普遍性。课程的国际化不仅包括开设更多关于其他国家或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包括课程内容要体现国际化的观点,把个别领域的知识放在更大的认识的共性上,放在国际的大环境中,以利于知识整体性的发展。高校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更新知识、吸取当今世界科学文化最新成果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下,很多国家的高校教师都已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等院校国际化课程开设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教师要通过刻苦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和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国际化讯息,追踪学科和国际的前沿问题,了解国际动态,来增设国际化课程,优化教学结构,并通过课程这一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国际化资讯,让学生从国际化的课程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促进高校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更加广阔的科研平台和研究发展空间去分析、比较、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给高校教师提供国际化的科研课题,可以让高校教师查阅和共享图书、资料、信息方面国际化的资源,让高校教师有机会与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一同做科研。高校教师可以把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从而以全球化、国际化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科学研究更有现实意义、作用和价值。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会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和国际的前沿问题,使自己不仅仅是一名专业的教书匠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科学研究者,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应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紧跟国际前沿研究,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教师创新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呼唤创新。因为创新才会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才会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走得更快、更好。高等教育的创新需要人才的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的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创新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学习国际化的先进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开拓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要敢有新思想、新思维、新做法,推陈出新,善于借鉴高等教育的国际模式和做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可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教育探索,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知识内容,在教材上或采用国外教材,或自编教材和将有关论著作为教学参考书目,在内容上紧密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在高校教学方式、手段上进行创新,在高校教学实验、实践、实习模式上进行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教师创新教育发展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加强高校教师合作与交流发展人员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活跃的方面。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数量,同时还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吸引国外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分享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国际合作与交往意识。知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学通过教学和研究活动,实现了高新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专业化 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阐释。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当了一辈子教师也并不意味着专业性都得到了发展。教师专业化过程虽然与时间有关,但不仅仅是时间的自然延续,更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真正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1.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1)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2)知识的质的深化,即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再到知识的创新。(3)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是专业性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然,知识结构的优化过程还包括教师个体独到的感悟、体验和经验总结。

2.教师专业技能的娴熟。教师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教育科研技能、组织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书匠”形象,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3.教师专业情意的健全。教师专业情意主要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品德。它主要包括对教育的忠诚,爱岗敬业,做到乐业、勤业、精业,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事业基础。关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对象基础。教育本身要求挚爱和真诚,教育中充满并洋溢着爱。黑格尔认为爱的道德是“一个没有统治,没有屈从的道德,即作为爱的特殊样态的道德”。别林斯基说过:“与其把注意放在消灭儿童缺陷方面,不如把注意放在用生气蓬勃的爱来感染他们方面。有了爱,缺陷就不存在了。”[1]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集体基础。我们应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人格基础。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教师专业化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各国围绕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产生了形形的议论和方案。英国教育家霍勒教授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出了六条要求: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系统知识训练;高度的自主性;经常性的在职进修;团体的伦理规范。[2]伯尔布斯等人则以分类方法将教师职业化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职业上的自;知识基础界限明确,高深博大,专业性强,深具理论性;对新到者的培训、证书和执照有控制权;有自我管理和自由制定政策的权威(尤其在职业道德方面);忠实于公共服务等。

《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明显隐含了教师是“反思性实践家”的观点,从而规定了教师的专业属性第一条标准显示了教师第一位的责任不是消化课程,而是参与并帮助儿童的学习成长,这就说明了教师是把孩子的幸福放在最高价值的专门职业。第二和第三条标准显示了构成教师职域中心的教学的专业内容及其知识基础。第四、第五条标准则进一步增添了以上标准中所表达的“反思性实践家”的专业性特征的色彩。尤其是第四条标准采用了相当于“反思性实践家”概念的表述构成实践性学识的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之一。第五条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师的形象,教师被看作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但是从“反思性实践家”观点出发,《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在把握专业化概念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的问题,如教育实践的概念,主要是从文化实践的角度来看,社会实践的意识很淡薄,伦理实践与政治实践的性质淡化,但这并不影响到人们对《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的好评。这一标准大纲正式地表达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职域,为教师专业化的社会认同打下了基础。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它对于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处于举步维艰阶段,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意识不强:当前我国不少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职业专业化”意识,没有把教师职业当作是一个实现自我的职业。不少教师从事教师工作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教师职业仅仅当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把教学工作当作是一种枯燥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缺乏主动、创造精神,更有甚者是得过且过。

2.专业化能力薄弱:部分教师教育基本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对于作为教师应提高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班级偶发事件的能力等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甚至将其理解为会给自己的工作增添负担。

3.专业化知识陈旧: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师范院校的培养,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划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只关心本专业的知识,对于教师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既不愿去学也不愿去用。新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如何能够做好教学工作,主要是从老教师那里汲取经验。对于那些已步入正轨的教师来说,由于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巨大的教学压力,他们只能凭以往经验开展教学,对于自己专业化知识的更新和研究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关注不够,导致教学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空前高涨,因此这种通过经验的传授逐步掌握专业化知识的做法显然已跟不上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4.专业化研究不足: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敷衍了事。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或避免、或勉强应付,根本没有将其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机遇看待。

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政府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与管理。目前,我国正面临师范院校调整与高校合并改组时期,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将直接影响其生存与发展。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应保留师范院校的地位,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要因地制宜,不能统一要求,更不能一刀切,全国要有基本的规划布局,确保教师教育的持续稳定,特别是便于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协调统一。各级政府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师范院校的投入,同时积极建立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估方案,切实加强教师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师教育理念。伴随着学习化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理念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认可和接受,全民学习思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培养的目标,新时期我国各行业需求的是自主学习型的人才,因此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研究型教师。应以问题研究为中心,采用参与和反思的培养方式,使行动研究贯穿教师的成长过程。除了通识文化课的学习,还要加强教育科学的研究。

3.大力倡导教师的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法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目前,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师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反思的内容包括目的、过程、态度、情境等,反思的方法包括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

4.积极推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它是针对原有的它校(即教育学院培训或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提出来的。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这种培训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效率低、费用高的弊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培训方式。实施“校本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名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假期短训班,校际观摩,开展课题研究,相互听课,自编教材等。

5.健全有关教师教育的法律。我国目前拥有《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上显得单薄,特别是对教师培训的标准、条件没有系统规范的规定;教师的合法权益(如工资等)尚未得到根本保证。因此,迅速组织专家修订或制定教师教育方面的法规,使之完善化,成了当务之急。

当然,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怀。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柳海民等.试论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化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教育博客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06-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急切呼唤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博客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博客和教师的专业化在新课改的实施推广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重任,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展。

一、教育博客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扩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博客的现象也日益普遍。目前教育博客也普遍,笔者经常关注“苏州教育博客”,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博客群,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群主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质量非常高。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了一个交互的平台,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教育博客到底是什么呢?

相对于个人网站、BBS,博客是学习过程和思维经历按时间记录的工具,更关注个性化的思想、方法和过程。通过博客能够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在博客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相互影响,加深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但是博客的发展很快超出了这个定义范畴,并席卷整个网络世界。随着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推进,由此出现了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是包括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情感经历以及教师生活在内的博客群体。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档案系统,用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并且易于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作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博客还可以是教研组、课题组的虚拟教研平台,教师们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教育博客是教师之间思想传递的媒介,让每个教师都能成为话语的主动发起者,在这里教师之间可以不用有任何顾虑,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分享,互动成为教育博客群的焦点。教育博客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平台,也是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教育博客中得到共同进步。教育博客的出现也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心理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进行创新、反思,随之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提上了日程。而且新课改的实施推广唤醒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越来越多的教师理性地认识到,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技能、专业素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他们意识到,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氛围与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博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发展专业技能,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情感经历、生活态度等有更高的要求,教育博客就可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在教育博客上进行充分“对话、合作、共享”,使“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成长”这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得到很好的满足。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教师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走进新课改下的课堂与教学科研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专业素质也会随之提高,以适应新课改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教师在博客中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可以和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多向的互动交流。教师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拿出来和其他人进行分享等,在教育博客中可以找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足迹。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践证明,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教育博客中的足迹见证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游刃有余。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育博客起指引作用

教育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教育博客也不是万能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也为教育博客指引了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比较注重专业合作,只有在专业共同进步的前提下,才称得上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专业化的共同进步为教育博客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博客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教育博客中,只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做了反思,反思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教师之间在教学反思方面的沟通交流也很缺乏。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一些教学研发、校本课程以及教师培训等活动,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培养教师的团体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能指引着教育博客的正确发展。

教育博客在关注每个成员的情感生活经历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它只注重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教育博客中教师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当然在交互的过程中也就缺少了人文关怀。同样,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较注重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进步。如果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缺乏,又何谈教师的共同进步,也无所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情感交流,就可以为教育博客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四、结束语

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二者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们关系的局限性,不能盲目地认为教育博客一定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用正确的眼光审视二者的关系,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希望在教学改革的促进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博客都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卞良.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种动力[J].教学世界,2009(8):29.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8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在长时期内向专业性职业标准接近的过程,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我们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人进行长期的不懈努力。

二、专业化建设是成人教育教师发展的基点

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成人教育发展背景下,提高成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顺应当前教育形式和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成人教育教师动态成长的基点。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过程,对成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成人教师终身制学习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重要标志,并对成人教师教育发展实践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专业化的成人教师教育基点,融入教育体系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有效地提高了成人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水平的成人教师,通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赢得学生信任、学校认定,社会地位得到认可;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促进了成人团队整体师资质量的提高。在成人教学过程中,重视成人教育规律,提升成人教师素养,职业水平得到升华。

三、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策略

1.明确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属性

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师素质水平开发,提高了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水平,改善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属性。成人教育的教学向着目标更深、手段更灵活、对象更广泛的方向发展。由此,对起主导作用的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化要求,包括对成人教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传授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开拓精神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要求。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培育教师多是兼职教师,这种现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成人教育的不重视,成人教师多是来自于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专业化不足。明确成人教师专业建设属性,首先从观念上,重视了成人教育师资建设。成人教师专业化属性的明确,赋予了成人教师培育成人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确了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位和具体发展的阶段目标,实现“非专业化—半专业化—专业化”的过渡,最终推动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成为成人教师培育的终身目标。构建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管理制度,保证成人教师专业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上的松散、专职教师的比重太小,导致了一线教师的孤立,理论水平的低下,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以及管理与教学等多个方面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权利的争取以及人员间的交流。成人教育机构成立专门的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机构,有效监督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措施,保障成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人教师专业化管理部门,明确成人教师专业化定位,专业化发展目标和具体实践方法。

2.加快推动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育制度建设

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推动成人教育教师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继续教育模式推广,要求成人教育教师参与成人教学过程中,始终按阶段、有秩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育制度建设,使教师培育计划上升到制度保障的地位,用制度化和法制化把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育纳入教育体系规划范畴,从教育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成人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成人教育教师培育制度建设,优化成人教育教师培育方案和培育目标,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水平发展。在教师培养和选拔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意识、国际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以知识结构为标准构建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使成人教育教师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人员。拓宽落实成人教育教师培养渠道,优化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成人教师的教育培训主要应由社会来承担,要促进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应着重建立多序列、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的一体化。

3.加强成人教师任用机制和考核机制建设

重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建设,在成人教师任用和聘用过程中,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考评方案,避免单独根据学历标准用人。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证,择优录取。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在任用教师的过程中,除了限定基本的学历标准外,还应对被任用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师范类毕业生,在获得相应的学历后还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通过担任一年助教、获得满意的评价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成人教育教师招聘过程中,尽量招聘专职教师,避免任用临时的兼职性教师,形成成人教育学校自己的师资团队,为以后加强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增强成人教师教学经验提供基础。建立竞争性的考评方案。对成人教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覆盖成人教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师生互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通过综合性的考核方案进行定期考评,培育成人教育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改善教学教育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教师福利制度建设,为成人教育教师创建良好的福利条件,薪酬和工作能力直接挂钩,激励成人教育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成人教育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中来。成人教育工作不是仅仅把成人教育工作当做增加一点经济收入的手段。只有成人教育教师的各种待遇都提高了,他们才会安于成人教育事业,然后才会有专业化意识和要求。

4.加强成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培育成人教师专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成人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成人教育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成人教育教学技巧。它包含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和传授、成人教学方法、成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的技巧,以及成人教育教学服务和成人教育职业道德等。当前我国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学历水平不高,专业化的技能和成人教学知识不足,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参与教学的岗前培训,对成人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足。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握成人学生特点,掌握成人教育教学规律。因为成人教育教学中,仍然采用普通的全日制教学方法,成人教学实践效果不佳。做好成人教育教师岗前培训,能够明确成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成人学生特点和心理,根据成人学生所需,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岗前培训还教授成人教育教师基本的教学技巧,以提高成人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将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与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整合,逐步把定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课程模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及所占的比重,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培育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明确了解成人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成人教师服务成人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开展成人教师岗前培育,培训中通过学习成人教育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化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对成人教育培训内容的扩展,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成人教学质量。

推荐期刊